养生健康

尿蛋白的定义

尿蛋白的定义

定性 阴性 定量:<150mg/d

正常人每日自尿中排出约40~80蛋白,上限不超过150mg,其中主要为白蛋白,其次为糖蛋白和糖肽。这些蛋白的0.60(60%)左右来自血浆,其余的来源于肾、泌尿道、前列腺的分泌物和组织分解产物,包括尿酶、激素、抗体及其降解物等。 生理性增加:体位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发热,情绪激动,过冷过热的气候等。

尿蛋白定性试验是用以筛选和粗略估计尿蛋白含量的方法。试验的方法有三种:试纸法、磺柳酸法和加热醋酸法。磺柳酸法和加热醋酸法都是根据浊度反应将无混浊或无沉淀定为阴性(一),将出现混浊或沉淀的定为阳性(+)。磺柳酸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广泛用于普查,但其对白蛋白的灵敏度高于球蛋白,且影响因素较多,易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加热醋酸法对白蛋白和球蛋白的灵敏度基本一致,影响因素少,准确性较高。

根据浊度反应估算尿蛋白的含量如下:

尿蛋白<0.1g/L:一;

尿蛋白为0.1—0.2g/L:±;

尿蛋白为0.2—1.0g/L:+;

尿蛋白为1.0~2.0g/L:++;

尿蛋白为2.0—4.0g/L: +++;

尿蛋白>4.0g/L: ++++。

正常尿液中含有微量蛋白质(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普通检测方法不能发现,检查结果为阴性。超出此范围则可检出,称为蛋白尿。但由于尿蛋白试验只是测定一次尿的结果,易受尿液浓缩及稀释程度的影响,常常不能准确反映蛋白尿的程度。

当肾小球、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如各期肾炎、肾病以及高血压发生肾动脉硬化时,均可出现蛋白尿;各种细菌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败血症等亦可出现蛋白尿;非感染性疾病,如肾结石、多囊肾、肾淀粉样变性以及休克、严重肌肉损伤、发热、黄疸、甲状腺功能亢进、溶血性贫血及白血病等,也可出现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现暂性的蛋白尿,但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

一般说来,持续性的蛋白尿往往代表肾脏有病变。尿蛋白的多少反映了病变程度,临床可据此作疗效观察。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肾小球病变到了晚期,由于大量肾单位废损,使蛋白滤出减少,尿蛋白检查反而减少或消失,这并不代表肾脏病变的减轻。 中医治疗肾病——独树一帜

血尿、蛋白尿虽然是判断肾脏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但是肾病患者不能一叶障目。数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病情能得到真正好转。只要病情得到控制,潜血、尿蛋白数值自然会降下来。但现在有一些患者舍本逐末,一双眼睛死盯着数值不放,必然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后果。要想真正恢复健康,治病于本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患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彻底治愈肾病。

目前现代医学对肾病治疗方法比较局限,只是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菌素治疗,在病情转入尿毒症期以后,进行透析与换肾。这些是治疗肾病的常规方法,虽然在疗效上有一定优势,但其副作用较大,且费用昂贵。尤其进入尿毒症期,病人在治疗时会更加痛苦,这痛苦不仅来源于身体上,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它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思想压力和经济压力,一般家庭难以承受。

近年来,由于我国传统中医学理论得到了极大发展,在肾病治疗上,与世界先进科技接轨所衍生出的微化中药渗透治疗,在肾病治疗领域创造出神奇效果。对肾脏病的恢复、肾功能的改善及晚期肾病患者生命的延长上起到了明显作用。微化中药渗透治疗肾脏病就是运用中医理论对每一种肾脏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归纳,辩证准确地用药,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先进的微化技术改善药物有效成份的吸收率,从根本上提高药效,迅速改善症状。

微化中药如何消除肾病引起的蛋白尿、血尿?

由上面的论述知道,肾脏病尿蛋白和红细胞的漏出,主要原因是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伤导致通透性增加造成的。在过去,我们只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在肾小球滤过膜的修复上针对性很差。由此可知,即便尿蛋白、潜血在一段时间内减少甚至消失,但其最根本的病因没有解决,肾小球的滤过膜仍未得到修复。在药物作用消失后,或在某些原因诱导下,尿蛋白、潜血又怎会不卷土重来呢?

经过微化处理后的中药,具有更强的药物活性,它在充分发挥传统中药治病于本特点,使破碎的中药分子链再次有效链结,形成新功能的同时。还可针对受损伤的肾小球基底膜,去除沉积在基底膜上的免疫复合物与病变组织,修复受损的基底膜。这一方法主要是修复肾脏病变的基因和受损的肾脏病变细胞,并激活受损组织细胞内DNA复制,促使受损肾脏结构改变,使受损肾脏功能得到恢复。所以,修复之后,由于引起病变的根本原因被消弥于无形,尿蛋白、潜血必然会逐渐减少直到消失,且这种消失是随着病因的清除而消失的,所以很难出现反复,当然更不存在停药后症状的反弹。

所以,在肾病引起的蛋白尿、血尿的治疗上,关键是要治“本”,是去修复受损的基底膜,而不是一味的被表象所蒙蔽;病情的好坏病人本身是可以感觉到的,不必去刻意追求那一个个数字。只有这样,病情才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治愈!

尿蛋白定量参考值

24小时尿蛋白正常值是1.5g/24小时,即1500mg/24小时,结果高于正常。1,+2,+3是定性的,不是定量的,而是有一个提示的蛋白质,但没有一定的量,但越多的蛋白质越多指导意见:尿中有一种蛋白质对肾脏有损害,最好是积极治疗西医,中医治疗,除了要注意饮食,不要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正常情况下,人尿中含有的蛋白质或蛋白质只含微量,但当肾脏病变发生时,随着血液循环的蛋白质通过肾脏,因为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而蛋白质逃逸。蛋白质从尿道漏出尿液形成蛋白尿。尿蛋白含量越高,肾功能越好,这是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只能是小分子量。每日正常尿蛋白一般为40-80毫克,蛋白质的定性检测方法无法检测的内容。患某些疾病时,蛋白质漏出增多,可检测尿液蛋白阳性。因此,尿蛋白定性分析的结果是粗略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可以准确测量尿中排出的蛋白量。

临床上,判断肾脏疾病是否发生,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定性定量分析两项指标综合判断。尿蛋白定性指标常被称为阴性或阳性尿蛋白。如果尿蛋白检测结果阳性,肾反应程度见几用。尿蛋白定量测定能准确反映受试者的肾功能,常用诊断指标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尿蛋白定性试验是什么

尿蛋白定性试验是一项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有意义的检查方法。有很多方法,如氨基水杨酸法、醋酸加热法、加热乙酸法、磺柳酸法、干化学试带法等。

若肾脏的机能正常,在尿液中出现的蛋白量只有一点点,但是当肾脏与尿管出现障碍时就会漏出多量的蛋白变成蛋白尿。调查这种尿中蛋白的检查就称为尿蛋白检查。

尿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1、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正常参考值为10~150毫克。若在150~500毫克,为微量蛋白尿,>500毫克为临床蛋白尿。微量蛋白尿提示糖尿病肾病早期,需长期控制血糖,对逆转或延缓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意义。

尿蛋白测定,包括尿蛋白定性和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的临床意义,尿蛋白阳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其阳性程度与肾损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正常参考值<15微克/分。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较轻,故只有微量白蛋白漏出。早期糖尿病肾病uae为15~200微克/分,临床糖尿病肾病>200微克/分。有专家报告,糖尿病肾病有明显蛋白尿者,几乎100%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当糖尿病患者uae30微克/分,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防治的关键时刻。严格控制血糖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可逆转或部分逆转。目前,常用测定微量尿蛋白的方法是放射免疫法。

肾功能不全患者常用的检查

1.尿蛋白定性试验:临床中患者进行尿蛋白定性试验通常采用蛋白试纸法、磺基柳酸法、加热醋酸法3种方法。虽然患者正常情况下,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阴性,但是也可由于大量使用青霉素、尿酸盐含量高、使用磺造影剂等因素影响导致假性结果。

2.血常规检查:肾功能不全患者经血常规检查可显示明显贫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血小板降低,细细胞沉降率加快。

3.尿常规检查:患者尿常规检查可显示为尿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大部分患者每日尿量在1000毫升以下;尿蛋白定量增加,晚期患者尿蛋白定量减少;尿沉渣中白细胞增多等。

4.X线检查:进行X线检查时当患者肾炎发作反复,或者是患者的病情发展到不易控制的地步,此时应用X线进行肾炎的检查,包括腹部X片,静脉肾盂造影,排尿膀胱尿路造影。目的是排除有无结石、泌尿系统先天畸形、肾下垂及其他病变。

尿道感染会尿蛋白吗

蛋白尿以肾小球肾炎最为多见,且绝大多数肾炎都会出现蛋白尿。因此,尿蛋白阳性,人们一般想到的是肾小球疾病。 ●并不是所有的蛋白尿都是由肾小球疾病引起,其它情况下也可以出现蛋白尿,其中包括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时也时常见到蛋白尿,急性尿路感染表现为少量或微量蛋白,多属粘液蛋白,尿蛋白定性在(1+)以内。患慢性肾盂肾炎时尿蛋白增多,但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仍在1克以内。 ●极少数尿路感染病人合并肾炎时,可出现大量蛋白尿(≥3.5克/d),甚至可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往往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不易区别,确诊需做肾穿刺活组织检查。

24小时蛋白尿定量的指导作用

正常人,尿常规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范围小于150mg/24小时.如果受检人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高出了此正常值参考范围,则可认为其存在肾功能损伤情况。

尽管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肾病是否发生的可靠指标,但是,单凭一次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结果异常就判定受检者发生了肾病,这是不准确的。在临床对肾病的发生做出确诊时,通常情况下,需要重复做尿常规检查。通过做定期检查,患者的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存在三次及以上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才可以判定患者确实发生了肾脏病变。

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肾病早期发病隐匿,患者多无明显症状表现,很容易被忽视。许多人就医时,肾病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阶段,为后期肾病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所以,养成良好的定期检查身体的习惯,随时关注自身的身体情况,查看有无并发肾病。

24小时蛋白尿定量这种检查项目是人们应该支持的,这种检查项目针对肾脏的情况能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能够及时发现隐藏在肾脏中的疾病,所以,一般许多肾病症状都是靠24小时蛋白尿定量来发现的。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药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尿蛋白的检查

血液中常会有定量的对人类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蛋白存在。一部分的蛋白会在肾脏的丝球体中过滤进入尿液中,但又会在肾小管被吸收而回到血液中。

因此,若肾脏的机能正常,在尿液中出现的蛋白量只有一点点,但是当肾脏与尿管出现障碍时就会漏出多量的蛋白变成蛋白尿。调查这种尿中蛋白的检查就称为尿蛋白检查。

尿蛋白的检查方法有定性检查与定量检查二种。定性检查是在尿液中放进试药或试纸,依其变色的程度来检查是否出现蛋白尿,定量检查则是调查一日份尿液中所含的蛋白量。从这些检查能了解肾机能是否有障碍。尿蛋白定性试验常通过半定量方式或加号方式检测尿液中排出的蛋白质的多少,其结果可用阴性、微量、1-4个加号表示,也可用数值表示,加号越多或数值越高则尿蛋白越多。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则应进一步进行尿蛋白定量试验。

相关推荐

糖尿病三项是什么

糖尿病三项: 1、尿蛋白检测:尿蛋白测定,包括尿蛋白定性和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的临床意义:尿蛋白阳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其阳性程度与肾损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糖尿病患者尿中持续出现尿蛋白阳性,需除外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原发性肾病外,应考虑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蛋白尿呈间歇性,只在劳动或运动后为阳性反应。因此,运动后尿蛋白检验对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意义。 2、手持眼底镜检测:手持眼底镜检测最重要的意义是检测出糖尿病患者眼底(脉络膜、视神经乳头)是否有病变,如:糖尿病性黄斑部病变

尿蛋白是怎么回事

不同病因引起的腰疼临床表现也不相同,例如:1.功能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是一种轻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1克)、暂时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蛋白尿迅速消失。常发生于青壮年,可见于精神紧张、严重受寒或受热、长途行军、强体力劳动、充血性心衰、进食高蛋白饮食后。2.体位性蛋白尿清晨尿液无尿蛋白,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加强脊柱前凸姿势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1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多发生于瘦长体型的青年或成人。反复体位性蛋白尿,需注意除外肾病,如胡桃夹现象(又叫左肾静脉压

尿蛋白定性试验的方法及认识

尿蛋白定性试验是什么 尿蛋白定性试验是一项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有意义的检查方法。有很多方法,如氨基水杨酸法、醋酸加热法、加热乙酸法、磺柳酸法、干化学试带法等。 若肾脏的机能正常,在尿液中出现的蛋白量只有一点点,但是当肾脏与尿管出现障碍时就会漏出多量的蛋白变成蛋白尿。调查这种尿中蛋白的检查就称为尿蛋白检查。 尿蛋白定性试验方法 1、氨基水杨酸法 氨基水杨酸可与蛋白质形成不溶的蛋白盐沉淀且可根据生成情况估算蛋白量,该法灵敏度较高,应注意尿内尿酸或尿酸盐过多,用含碘造影剂可使之出现假阳性。 2、醋酸

高血压肾病如何预防

高血压肾病的早期预防十分重要,常见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年龄在40-50岁以上,高血压病史5-10年以上,如果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增加,应高度警惕。 二、夜尿增多,出现蛋白尿或短暂性血尿,要常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注意测量血压,做眼底检查。 三、保持大便通畅。 四、避免接触重金属,有毒物及可能损害肾的药物。

尿蛋白弱阳性严重吗

一般,正凡人逐日滤过的原尿达180升之多,但经过肾小管重吸取、分泌,最后浓缩排出的仅有1.5升左右。其中含蛋白约为40~100毫克,用尿蛋白定性方法是测不出来的。 尿蛋白弱阳性严重吗,我们通常所说的尿蛋白并非都是病态的,它有功能性尿蛋白和病理性尿蛋白之分。功能性尿蛋白也称生理性尿蛋白,是指出现康人的临时性尿蛋白。多见于青年人中,在强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一些正常孕妇尿中蛋白也可有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

尿蛋白的正常值

1、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上限为150毫克,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的参考值为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 2、由于量少,常规化验检测为阴性,超过150毫克/日,即属于异常蛋白尿。人体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过冷、过热及在应激状态时,尿蛋白的排出量均可增多,称一过性蛋白尿,在几小时或数天后即可恢复正常。另外肾病患者尿中也可出现蛋白,称病理性蛋白尿。 3、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的“24小时的尿量”,就是把早上第一次的小便排干净后,从

蛋白尿是怎么定义

蛋白尿是肾炎患者的一个明显症状,但是人们只知其一,什么是蛋白尿您明白吗?下面小编就为您解释下临床上蛋白尿是怎么定义的。 蛋白尿,顾名思义,就是尿中含有蛋白质,但正常的尿液中也含有蛋白质,只有尿中的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值时临床上才定义此种尿液为蛋白尿。定性检查,尿蛋白(+)以上;定量检查,尿蛋白>150mg/d,大于3.5g/d为大量蛋白尿。 蛋白尿临床上分为三种情况: 蛋白尿是怎么定义的,临床上分为三种情况1、假性蛋白尿:尿液中若混入血、脓或阴道分泌物,则可造成尿蛋白阳性; 蛋白尿是怎么定义的,临床上分为三

尿蛋白一个加是怎么回事

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ㄑ0.15g,常规化验检测为阴性。 检测尿蛋白150毫克/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因此,出现异常尿蛋白,一定要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恶化进展。 正常尿液里不含或只含微量蛋白质,检查结果呈阴性(-),当尿液里的蛋白质含量上升到一定量时检查结果就呈阳性(+)。尿蛋白1+(一个加号)是做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肾病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 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指无明确病因者。②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指因全身性或系统性疾病累及肾脏而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③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指生后3个月内发生的肾病综合征,并除外继发因素(如TORCH或先天性梅毒感染等)所致者。 【诊断标准】 一、大量蛋白尿(指24H尿蛋白定量≥50MG/KG,或1周内3次尿蛋白定性≥+++)。 二、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三、血浆胆固醇高于5。7MMOL/L(220MG/DL)。 四、一定程度的水肿。 以上四项中以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为诊断的必要

蛋白尿的分型

1.肾小球性蛋白尿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损伤后滤过膜孔径增大、断裂和(或)静电屏障作用减弱,血浆蛋白质特别是清蛋白滤出,超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若肾小球损害较重,球蛋白及其他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滤出也可增加。根据滤过膜损伤程度及尿蛋白的组分,尿蛋白分为2类: (1)选择性蛋白尿:以4~9万相对分子质量中等的清蛋白为主,可伴相对分子质量近似的蛋白如抗凝血酶、转铁蛋白、糖蛋白等和少量小相对分子质量β2-M、Fc片段等。无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Ig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