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焦虑症有哪些表现?
老年人焦虑症有哪些表现?
一、身体紧张:
焦虑症患者常常觉得自己不能放松下来,全身紧张。他面部绷紧,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
二、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
焦虑症患者的交感和附交感神经系统常常超负荷工作。患者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发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过频、喉头有阻塞感。
三、对未来无名的担心:
焦虑症患者总是为未来担心。他们担心自己的亲人、自己的财产、自己的健康。
四、过分机警:
焦虑症患者每时每刻都像一个放哨站岗的士兵对周围环境的每个细微动静都充满警惕。由于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警惕状态,影响了他们干其他所有的工作,甚至影响他们的睡眠。
老年人焦虑症的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退休后,闲暇的时间较多,且子女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也不时常会回来看看他们,老年人的生活就会显得略加单调和无趣,会让老年人总是想一些有的没有的事,给自己增加内心的负担,久而久之老年人的焦虑症状就会越来越明显,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痛苦。 焦虑失调是老年心理疾病的重要成因和症状表现之一。经常看到有些老年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有的为一点小事而提心吊胆,紧张恐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焦虑,严重者称为焦虑症。
焦虑症危害哪些是焦虑症易患人群
1.痛苦,但查不出病
无器质性病理改变的疼痛、紧缩感、颤抖、出汗、头昏、气短、恶心、腹痛、衰弱等,是中老年人焦虑症躯体焦虑的复杂表现。其原因是过度的内心冲突,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系统亢奋。
2.依赖,但意识不到
中老年人焦虑症产生后,病人缺乏安全感,需要呵护关照,达到精神上和物质条件上的满足。南辕北辙式的过度治疗和家人无微不至的照料,使病人因病“受益”,于是神经症持续下去。
3.担忧,但不现实
“杞人忧天”式的恐惧担忧是中老年人焦虑症的核心症状。其主要表现是,与现实处境不符的持续恐惧不安和忧心忡忡。
4.成瘾,但不能自拔
因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病人不同程度上瘾,躯体消瘦、倦怠无力、面色苍白、皮肤粗糙、肌张力低、腱反射低或消失、步态不稳,或有一定程度人格改变。戒断综合征:彻夜不眠、焦虑、震颤、肌肉抽搐、头痛、肠胃功能失调与厌食、感知过敏、幻觉妄想、人格解体等。
5.自杀,但事先不隐瞒
许多病人说,宁可断胳膊断腿,也比得中老年人焦虑症强。因老年人耐受性差,经不住折磨,一些病人最终选择了自杀。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区分
将抑郁症和焦虑症明确鉴别是有临床意义的。两者鉴别点为:抑郁症是一种大脑生物胺不足导致精神功能全面低下和抑制性心理病,总的临床表现为心理活动阻抑、功能低下、迟缓不敏、体力、精力、脑力全面性下降;焦虑症是脑功能警觉性增高的心理疾病,临床总的特点是惊恐、紧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导致病人焦虑不安。如果用一种简短通俗比拟,抑郁症症状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和紧张是惊恐向上的。
心理测定:SCL-90、SDS其他临床评定表,都提示忧郁分值明确显高于焦虑分值(抑郁症);焦虑症则焦虑分值大于忧郁分值。
年龄分布:抑郁症见于全人群患病,年龄高峰为25~35岁青年群,儿童和青少年,老年人居次。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焦虑症以中老年患者居多。
治疗原则:抑郁症以抗郁剂为主要治疗药物,抗焦虑剂和助眠剂起辅助作用;焦虑症以抗焦虑剂作为主体药物,抗郁剂起辅助作用。
焦虑症患者该怎么饮食
焦虑症,很多时候都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换句话说,焦虑症患者通过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达到抑制焦虑症发作。生活中有很多的食物,对于抑制焦虑症有好处,比如说像是樱桃。因为,樱桃独含有的花青素,能够有效降低炎症的发生,花青素是非常棒的物质,这种物质还有改善睡眠的功效。所以说,患者朋友们多吃樱桃能够让人心情放松。
如果患者在患上焦虑症的时候,有严重失眠的情况的话,那么,建议患者每天可以喝一些低脂牛奶。据调查,低脂牛奶能够减轻紧张、暴躁、焦虑等反应的功能。而且,有科学的研究证明,长时间食用低脂牛奶3个月后,能让五分之四的人焦虑症症状明显减轻。所以说,牛奶也是非常棒的食物,最好的话,患者可以在睡觉之前喝上一杯。
虽然说,食物可以很好的缓解焦虑症的病情的作用,但是,焦虑症患者还是需要专业的治疗,因为,焦虑症是一种精神障碍类疾病,既然是疾病就需要好好的治疗,而且,患者要在专业治疗的基础上,再辅以食疗的话,那么,对于焦虑症病情的治疗,是更加的有好处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注意好平时生活中的细节,多留心生活。
中年人焦虑症怎么办
1、正确评价自己,不要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应把计划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量力而行。
2、想哭就哭,男儿有泪不轻弹,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讲是错误的,当男性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时,不妨及时发泄。
3、放慢一下工作节奏,如果感觉非常紧张,立即把工作放一放,轻松休息一下.注意培养良好的心态。
4、中年人如何预防焦虑症,锻炼是最简单易行方法。体育锻炼,从生理上影响心理,压力大可以选择力量型项目或舒缓平和的体育项目,如高尔夫、各种球类运动、游泳、快步走等都能令人身心舒展。
老年人吃哪种抗焦虑药
一、老年人吃哪种抗焦虑药
焦虑症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这些因素会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神经递质失衡,从而造成焦虑等症状的出现。
焦虑症患者往往会有5-HT(5-羟色胺),NE(去甲肾上腺素)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失衡,而抗焦虑药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正常,从而使焦虑症状消失,情绪恢复正常。
1、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用于轻、中度抑郁和焦虑。神经衰弱、心因性抑郁,抑郁性神经官能症,隐匿性抑郁,心身疾病伴焦虑和情感淡漠,更年期抑郁,嗜酒及药瘾者的焦躁不安及抑郁。
2、黛力新
黛力新通用名称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三氟噻吨属于神经阻滞剂,主要成份为氟哌噻吨及美利曲辛,本药适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老年性抑郁、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
3、博乐欣
博乐欣(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属片剂。本品可用于各治疗种类型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症。
二、中老年人焦虑症怎么治疗
中老年人心理焦虑如果达到较严重的程度就成了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官能症。中老年人的心理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中心症状,呈急性发作形式或慢性持续状态,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一种神经官能症。那么中老年人焦虑症怎么治疗?
1、自我刺激
焦虑性神经症患者发病后,脑中总是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异常。此时,患者可采用自我刺激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在胡思乱想时,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书读,或从事紧张的体力劳动,忘却痛苦的事情。这样就可以防止胡思乱想再产生其他病症,同时也可增强你的适应能力。
2、自我反省
有些神经性焦虑是由于患者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中去了,但它并没有消失,仍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发病时你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可消失。
3、自我松弛
也就是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比如:你在精神稍好的情况下,去想象种种可能的危险情景,让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现。并重复出现,你慢慢便会想到任何危险情景或整个过程都不再体验到焦虑。此时便算终止。
三、老人焦虑症的表现
1、担忧,但不现实
身体本无疾病,或有一点无伤大雅的小病,却担忧自己的病治不好,不断地问医生;担忧看病花钱多,其实病人家境好,儿女都劝其别心疼钱;过分不放心老伴,不放心儿孙等等。提示“杞人忧天”式的恐惧担忧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其主要表现是,与现实处境不符的持续恐惧不安和忧心忡忡。
2、依赖,但意识不到
依赖医院,依赖亲人。病人常在儿女们的搀扶簇拥下,由西医转到中医,由门诊转到住院处,一年四季时常看医生,或住上几次院。儿女们付出很大精力,病情却不见好转,甚至愈演愈烈。弗洛伊德把这种现象解释为“后增益效应”,即神经症(包括焦虑症)产生后,病人缺乏安全感,需要呵护关照,达到精神上和物质条件上的满足。南辕北辙式的过度治疗和家人无微不至的照料,使病人因病“受益”,于是神经症持续下去。
3、痛苦,但查不出病
病人多方奔走于综合医院,见医生就滔滔不绝地说:浑身难受,不能躺,不能坐,不愿吃,不能睡,不能干活等。检查:头胀,脑门冒汗,但颅脑CT无异常;胸口发堵,但24小时动态心电图无异常;厌食,胃胀气,但胃肠透视、胃镜检查无异常;血化验正常。偶有病人血压、血糖偏高,但无病史,与痛苦程度也不符。提示无器质性病理改变的疼痛、紧缩感、颤抖、出汗、头昏、气短、恶心、腹痛、衰弱等,是焦虑症躯体焦虑的复杂表现。其原因是过度的内心冲突,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系统亢奋。
4、成瘾,但不能自拔
因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安定、佳静安定、氯硝安定等)药物,病人不同程度上瘾。尤其静脉注射此类药物,虽然病人很快进入舒服、轻松、能睡状态,但成瘾迅速,难以戒断。一旦停药,病人反应强烈,他们甚至跪倒在地,露出令人怜悯的目光,不断央求:“给我打针,给我打针吧!”由此可见,成瘾使病情更加恶化,病人却蒙在鼓里。提示苯二氮卓类药物慢性中毒症状:躯体消瘦、倦怠无力、面色苍白、皮肤粗糙、肌张力低、腱反射低或消失、步态不稳,或有一定程度人格改变。戒断综合征:彻夜不眠、焦虑、震颤、肌肉抽搐、头痛、肠胃功能失调与厌食、感知过敏、幻觉妄想、人格解体等。
中年人焦虑症怎么办
1、正确评价自己,不要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应把计划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量力而行。
2、想哭就哭,男儿有泪不轻弹,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讲是错误的,当男性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时,不妨及时发泄。
3、放慢一下工作节奏,如果感觉非常紧张,立即把工作放一放,轻松休息一下.注意培养良好的心态。
4、中年人如何预防焦虑症,锻炼是最简单易行方法。体育锻炼,从生理上影响心理,压力大可以选择力量型项目或舒缓平和的体育项目,如高尔夫、各种球类运动、游泳、快步走等都能令人身心舒展。
5、加强心理修养,养成自己做心理分析的习惯,平时多和亲朋好友交流沟通。
6、有些食物也可以杀死忧郁,这些食物包括:深海鱼、香蕉、菠菜、大蒜、南瓜等。
7、好书和音乐的慰藉,平时要多读富有禅理和哲理的书籍,不要看那些刺激、惊悚的书,多听柔和、抒情的音乐。
焦虑症患者需要怎样护理呢
1、对病人的焦虑程度及躯体情况做全面细致的评估,尤其是对老年患者及伴有躯体病患者的评估更不容忽视。
2、加强心理护理,以支持和疏泄疗法为主要内容。帮助病人了解疾病,认识疾病的性质,消除疑虑。对病人要有耐心,允许病人有哭泣、纠缠等情绪的发泄行为。
3、对病人焦虑症状发作时,可采用分散其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症状。
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明显时应对症处理。
5、焦虑症的护理方法还包括松弛疗法,对焦虑症状有帮助。护士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方法,以指导帮助病人。
如何治疗老年人焦虑症
1、增加的信心是必要的治疗焦虑症的方法。有些人对自己没有信心,应对事情的时候多疑,夸大故障的机会,以及焦虑,紧张和恐惧。
2、生理调节:其一是呼吸松驰调节。当自我感觉到心理比较紧张时,可改变原来的呼吸节奏,采用缓慢的稳定的呼吸方法,连续多次,可达到消除紧张情绪和平衡心理的目的。
3、学习实践的调节:俗话说“艺高胆大”,如果自己的知识扎实,学得认真,复习得充分,就不怕考不到好分数,也不会怕考试测验,紧张心理即会自行消除。所以一定要认真踏实地搞好学习。
4、药物调节:采取了各种方法还不能达到调节效果或已严重到发展为心理疾病时,就必须去求医,并接受药物的调节。如遵医嘱服用镇静剂等。
老年人焦虑症有哪些表现
1、依赖,但意识不到
依赖医院,依赖亲人。病人常在儿女们的搀扶簇拥下,由西医转到中医,由门诊转到住院处,一年四季时常看医生,或住上几次院。儿女们付出很大精力,病情却不见好转,甚至愈演愈烈。这种现象解释为“后增益效应”,即神经症(包括焦虑症)产生后,病人缺乏安全感,需要呵护关照,达到精神上和物质条件上的满足。 南辕北辙式的过度治疗和家人无微不至的照料,使病人因病“受益”,于是神经症持续下去。
2、成瘾,但不能自拔
因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安定、佳静安定、氯硝安定等)药物,病人不同程度上瘾。尤其静脉注射此类药物,虽然病人很快进入舒服、轻松、能睡状态,但成瘾迅速,难以戒断。一旦停药,病人反应强烈,他们甚至跪倒在地,露出令人怜悯的目光,不断央求:“给我打针,给我打针吧”由此可见,成瘾使病情更加恶化,病人 却蒙在鼓里。
3、痛苦,但查不出病
病人多方奔走于综合医院,见医生就滔滔不绝地说:浑身难受,不能躺,不能坐,不愿吃,不能睡,不能干活等。检查:头胀,脑门冒汗,但颅脑CT无异常;胸口发堵,但24小时动态心电图无异常;厌食,胃胀气,但胃肠透视、胃镜检查无异常;血化验正常。偶有病人血压、血糖偏高,但无病史,与痛苦程度也不符。无器质性病理改变的疼痛、紧缩感、颤抖、出汗、头昏、气短、恶心、腹痛、衰弱等,是焦虑症躯体焦虑的复杂表现。其原因是过度的内心冲突,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系统亢奋。
因为焦虑症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小编提醒广大的患者在平时的时候,如果发现自己有上面小编所提到的一些症状,应该立刻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在这觉得应该多与人交通,平时应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这样能够尽快的走出焦虑症。
老年焦虑症的表现有哪些
一、老人焦虑症的特征包括有自杀倾向,老年人如果患有严重的焦虑症是会导致有自杀倾向的,很多焦虑症患者都会因为长久的焦虑症病发抑郁症,最后选择自杀,老年人因为心思细密,当他们眼中焦虑时就会想要自杀。
二、对亲人过分依赖也是老年焦虑症的特征。老年人缺乏安全感可以理解,亲人可以给予呵护和关照,也能达到精神上和物质条件上的满足。但是老年人还是对亲人有一种依赖感,不愿意一个人去面对所有的事情。
三、老年人总是会出现一种超乎现实感的担忧情绪,身体本无疾病,或有一点无伤大雅的小病,却担忧自己的病治不好,不断地问医生,担忧看病花钱多, “杞人忧天”式的恐惧担忧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这种超乎现实的担忧总是让老年人处于一种抑郁的状态,无法自拔。
四、老人焦虑症的特征包括患者会感觉异常痛苦,但其实没有任何疾病困扰,老年人的这种痛苦属于一种心理上的压迫,其实并不是实际的痛苦,老人既没有患病,也没有任何不适,但就是主观感觉很痛苦,这也是焦虑症的一种体现。
焦虑易引发心血管病
现在法国已有一项研究显示:焦虑症也会加速颈动脉的硬化,所以同样也会使这些血管血液变得更稠。动脉硬化是由于脂肪堆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而造成的。法国研究人员对700名年龄在59至71岁之间的老年人进行了为期4年的随访调查。调查表主要用于评估被调查人焦虑症的程度,对这些被调查人进行超声波影像检查,来检测动脉硬化症和颈动脉的情况。
研究人员发现:与那些没有焦虑症的人相比,一直心情焦虑的男性患动脉硬化症和血管狭窄的比率比较高;有焦虑症的妇女则患血管狭窄的危险增加。研究人员指出:对于男女之间的这种差别现在还不清楚。另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释这个研究中所包含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