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太冲哪个时间最好 艾灸太冲的具体方法
艾灸太冲哪个时间最好 艾灸太冲的具体方法
1.用艾条温和灸太冲,左右每穴每次灸10-25分钟为宜。
2.用艾灸盒盒灸太冲,左右每穴每次各25分钟。
艾灸太冲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太冲的功效
太冲为肝经原穴,即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穴位。
肝气疏泄的时候,人就变得易生气发怒,通过艾灸太冲,可以起到平肝熄风,理气血,平稳情志之功,为全身镇静止痛要穴。
孕妇可以艾灸吗
很多人反对孕妇艾灸,所以孕妇尽量不要艾灸。但是也不能说全部不适合艾灸,例如有些宫寒的孕妇用艾灸来去除宫寒,这样宝宝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孕妇是否可以艾灸这个要取决于自己的。
只要你不灸小腹部,应该是不直接对宝宝的,没有问题的,你可以艾灸中脘,激发食欲,提高正气,你可以艾灸八髎穴,这里的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最好的温度,是你自己觉得温热的,不要太烫的。可以放心艾灸足三里,如果有恶心和呕吐,可以艾灸内关。
当你情绪有波动的时候,你可以艾灸太冲来控制情绪,当你睡眠不好的时候,你可以艾灸涌泉穴来帮助你提高睡眠质量。每天艾灸的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随着你的心态放宽,你的宝宝发育会越来越好。
即使您现在艾灸,也不要每天艾灸可以间隔艾灸,自己觉得需要的时候艾灸,这个度需要你自己来掌握。
艾灸肝俞的功效 肝俞艾灸特效疗法
肝俞与太冲相配进行艾灸,可作为高血压辅助疗法使用。
在确诊高血压之后,在血压相对平稳的情况下,先灸肝俞,再灸太冲,以感觉温热为度,火力不必过强,可帮助维持血压平稳,减少血压波动次数,减低血压波动幅度,预防脑中风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月经期艾灸哪个部位 闭经艾灸哪个部位
闭经临床表现:常有胸胁胀痛,小腹胀痛,头晕,腰酸,四肢乏力,消化不良,心悸失眠,消瘦或肥胖等症状
艾灸取穴:归来,关元,气海,三阴交穴。胸胁胀满,小腹胀痛者可加灸太冲,丰隆,合谷,地机穴;头晕,四肢乏力,消化不良,心悸失眠者加灸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穴。
肝气郁结艾灸的好处
疏泄肝气
前面说了肝气郁结艾灸太冲穴,其好处之一在于艾灸太冲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从而达到梳理郁结之气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调节大怒情绪,缓解肝气郁结的人胸闷、没胃口症状。
缓解压力
肝气郁结的人有部分和精神压力有关,艾灸太冲穴能平稳人的情志,压力就会得到舒缓。
调理气血
太冲穴可平肝息风、调理气血,对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腹胀、月经病、胃痛等病症都有一定的疗效。
艾灸哪里对肝好 艾灸太冲-调和气血柔和肝
艾灸功效:太冲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太冲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艾灸太冲能泻肝经湿热,通过经络的作用,调和气血,柔肝养肝。
太冲取穴:正坐垂足或仰卧位,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应手处,即为此穴。
艾灸方法:取坐姿,将脚稍往前靠,手拿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20分钟。
艾灸太冲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太冲的最佳时间
一般来说,上午9-11点是进行艾灸的最佳时机,因为这段时间人体与自然阳气逐渐转旺,在正午时分到达顶点,这段时间进行艾灸疗效最好。
脾胃虚寒艾灸什么穴位
1、脾胃虚寒艾灸什么穴位呢
局部取穴:期门穴、章门穴。
背部取穴:肝腧穴、脾俞穴。
四肢取穴:丰隆穴、内关穴。
肝气淤滞,易腹胀,两胁胀,加灸:太冲穴。
肝郁脾虚,胖是虚胖,舌头大,肚子大在上腹,腹胀,拉稀、便秘交替,加灸:太白穴。
肝气郁滞时,丰隆加太冲;肝郁脾虚时,丰隆加太白。
2、脾胃虚寒艾灸有什么好处
艾灸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 痛、呕吐、呃逆、吞酸、食欲小振等有较好疗效。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 通调冲任、理气活血。神阙穴可主治上吐下泻,腹中虚冷、腹痛腹泻、肠鸣、小儿厌食、老人滑肠失禁、脱肛、水肿、臌胀、妇人宫寒不孕、巾风、霍乱、角反张、不省人事等症。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
艾灸属阳,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补肾固元防寒的作用。
脾胃虚寒,可以艾灸穴位。明代中医学家张景岳说,三焦痛症因寒者十居八九。他认为,寒则凝、温则通,胃脘痛虚寒证为多,治疗宜温通调补。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脾胃虚寒呢?平时胃痛隐隐,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特别容易腹泻不止、胃口不好、口淡不想喝水的,多为脾胃虚寒之人。
艾灸哪里对肝好
肝俞-柔肝养血助排毒
艾灸功效:肝俞是肝的背俞穴,是肝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肝俞,能柔肝并补益肝血,舒经理气,肝脏功能正常,则能有效分解体内毒素并协助其他脏腑将毒素排泄出去。
肝俞取穴: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艾灸方法:俯卧位,施灸者手拿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20分钟,亦可以用艾灸盒自己灸治。
章门-疏肝理气促进消化
艾灸功效:章门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是八会穴的脏会穴,统领五脏疾病,艾灸章门能够帮助肝疏通气机,维护肝的疏泄正常。
章门取穴:仰卧位或侧卧位,在腋中线上,合腋屈肘时,肘尖处即是该穴。
艾灸方法:手拿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20分钟。
太冲-调和气血柔和肝
艾灸功效:太冲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太冲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艾灸太冲能泻肝经湿热,通过经络的作用,调和气血,柔肝养肝。
太冲取穴:正坐垂足或仰卧位,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应手处,即为此穴。
艾灸方法:取坐姿,将脚稍往前靠,手拿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20分钟。
火在肺里:咳嗽;火在肝里:失眠:火在胃里:口臭;火在心里:口舌生疮。 舌两侧红:肝火
有肝火时,舌质也是红的,但主要集中在舌的两侧,此外还有:性急易怒、失眠、头晕目眩、面红眼赤、口苦口干、耳聋耳鸣、舌苔黄薄、胸胁痛、大便干结、乳头痛痒、月经提前量大。
解决方法:喝菊花茶,按揉或艾灸太冲穴降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