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热的病因
产褥热的病因
子宫炎症引起
造成产褥热的原因,多半是因为子宫内膜发炎所引起,通常像生产时破水太久或经由内诊而造成感染。
妇产科专家表示,若有子宫发炎的状况,恶露可能会变成深红色且有恶臭,此时需要进行治疗,若严重的话则需要住院。此外,产后抵抗力下降以及没有充分休息及补充足够的营养,都会导致伤口及子宫发炎而造成产褥热。因此专家建议生产完后,妈妈一定要充分地休息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生产伤口引起
自然分娩后,会阴伤口发炎或子宫内膜发炎都会引起发热。会阴裂伤或会阴侧切伤口感染时,会阴红、肿、痛,有脓性分泌物流出;阴道感染时阴道黏膜充血、溃疡,严重者可形成尿瘘;子宫颈感染时,局部红肿,可直接扩散达子宫旁。伤口发炎可以在会阴部涂抹药膏;若恢复较慢,或伤口较大发生四度裂伤,裂到直肠部分,可采用坐浴方式,以促进血液循环及伤口恢复。
泌尿系统感染引起
泌尿系统感染也是产褥热的原因之一,主要是阴道细菌(80%~90%为大肠杆菌)经过尿道进入泌尿系统而致。喝水少、憋尿也容易引发尿路感染。
排尿障碍
怀孕时因为子宫受压迫,容易造成尿频、憋尿等排尿障碍,从而引起尿路感染。产后1~2天也会出现暂时性的排尿困难,如解不出小便或排小便不彻底。曾英智医师表示,生产时胎儿经过产道压迫到膀胱,使膀胱神经传导减弱,常会造成排尿困难,通常发生在急产或产程过长时。
血栓性静脉炎
如果感染治疗不及时,大量的细菌向外扩散,可引起其他器官感染,如血栓性静脉炎等。血栓性静脉炎多发病于下肢,于产后1~2周持续发热,出现下肢痛、肿胀、皮肤发白,血栓化脓时栓子脱落可导致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进一步扩散可形成败血症。
产妇休息时应抬高下肢,若经大量抗生素治疗体温仍不降者,可加用肝素,24~48小时后体温可下降,连用10天。若有化脓性血栓播散,医师会考虑结扎患侧卵巢静脉或下肢静脉。若已出现感染性休克、肾功能衰竭,应积极抢救,否则可致死亡。
刚生产完,身体和心灵都像刚打了一场仗,需要充分地调养休息,只要好好和医师配合,做好各种产检,妊娠晚期禁止盆浴、性生活,积极治疗阴道炎,产后多下床活动,保持会阴部卫生,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不适,相信都能很快过去的。
远离产褥热
认识产褥热
新妈妈在分娩后,子宫会逐渐恢复到怀孕前的状态,这种生理变化一般约需42天才能完成,这段时间称为“产褥期”。一些新妈妈在产褥期出现了发烧的症状,被医生诊断为产褥热。
什么是产褥热呢?
产褥热是指产妇在产后24小时至42天内,在任何24-48小时内体温两次达到或超过38℃。通常多发生在产后48小时至产后10天内。
产褥热实际是由于产后致病菌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医学上称之为“产褥感染”,是产妇在产褥期易患的比较严重的疾病之一。
产褥感染可使创伤部位出现红肿和热痛的局部炎性反应。如果感染发生在子宫,则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新妈妈的身体抵抗力弱或治疗不及时,炎症可进一步发展到子宫周围组织,甚至到达腹膜,引起腹膜炎。若病菌侵入血液,可发生败血症,如不及时对症治疗,则可危及生命。而且产褥感染需要彻底治疗,否则急性感染很可能转变成慢性,盆腔内可遗留慢性炎症,导致器官粘连或输卵管阻塞等。
TIPS:新妈妈体温升高不一定是产褥热
新妈妈在分娩后的1-2天内,通常体温也会稍高一点儿,一般是由于分娩或产后哺乳给身体带来的应激反应所致。和产褥感染不同的是,这类体温的升高一般都不会超过38℃,可以自然消退,不必采取处理措施。
得了产褥热怎么办呢
得了产褥热怎么办一旦新妈妈患了产褥感染,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医生通常会使用针对性强、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灭滴灵等。患产褥感染的新妈妈要充分休息,有条件的最好暂停哺乳。
产褥热是新妈妈常见的产后病症之一,常见症状是产后发热。妈妈在刚生过孩子的24小时内,可能发烧到38℃。那么,得了产褥热怎么办?
产褥热大多在产后2-5天,出现发烧、头痛、全身不适及下腹痛等不适,恶露有臭味、且排出量增多。产妇得了产褥热后如果治疗及时,会逐渐退烧好转,如果炎症蔓延,引起子宫组织炎和腹膜炎,会出现寒战,腹痛加剧,并伴有腹胀。如果病菌侵入血液,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将会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不及时治疗会危及产妇生命。
产褥热的预防
1、加强孕期保健及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临产前2个月避免盆浴和性生活,积极治疗贫血等内科合并症。
2、待产室、产房及各种器械均应定期消毒。取缔非法接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及手术操作,认真观察并处理好产程,避免产程过长及产后出血。
3、掌握会阴侧切开指征和手术技术的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会阴侧切术的切口属3类切口,此类创伤发生感染的几率为10%-17%,术后注意切口的消毒和清洁,结合切口裂伤情况,适当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有水肿者可同时给予会阴切口照灯,促进循环和水肿的消除,促进切口愈合。
4、产后仔细检查软产道,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产褥期应保持会阴清洁,每日擦洗2次,仔细护理,避免交叉感染。
5、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于阴道助产及剖宫产者,产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于产程长、阴道操作次数多及胎膜早破、有贫血者,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6、降低剖宫产率。尽量减少手术指征不明确的剖宫产及社会因素(挑选好日子等)而行的剖宫术手术。
产褥期感染是什么意思
产褥期感染又称产褥热,是指由产褥期生殖器官感染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炎性反应。生殖器官感染可能引起膀胱炎、肾盂肾炎,治疗若不彻底可变成慢性泌尿系统炎症,急性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
产褥热的护理
1、多休息:新妈妈一定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如果身体吃不消,就把照顾宝宝的任务交给家人,这样才能早日恢复体力。同时加强婴儿护理、乳房护理,不能哺乳时应协助教会人工挤奶。
2、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之。取半卧位,如果采用平卧位的话,炎性渗出液会顺势而下,局限于盆腔最低处,不利于尽快康复,而且有可能扩散感染。另外,半卧位还有利于帮助子宫复原。
3、多喝水:补充水分对于已经发生产褥热或是排尿不畅的新妈妈而言非常重要。最好每天补充摄入2000ml左右的水。
4、清洁卫生:产后恶露会持续一段时间,新妈妈要勤换卫生护垫和内裤,尤其会阴有伤口的新妈妈,如厕后最好能用温水冲洗会阴部,以减少感染发生。
5、伤口干燥:要保证伤口干燥清洁,洗漱时应注意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会阴护理等,以防感染加重。同时密切观察恶露的颜色、量、气味,如有异常,立即告知医生。
6、适度营养:产后新妈妈哺乳、恢复体力的同时,也能增强抵抗力,因此要加强营养补充,不过也不要补过头,饮食应该清淡一些,避免油腻。
7、别急着亲热:产后性生活容易对新妈妈的身体造成损害,一般在产后复诊以后,如果医生确认身体已经复原,才可以恢复性生活。
产褥期常见疾病
1、并发病症
产褥期并发症有贫血、乳汁不足、乳腺炎、子宫炎、筋骨疼痛、腰酸、腹泻、头痛、便秘等。
2、产褥热
一些产妇生完孩子会出现发烧的情况,临床上把这种发生在产后1-10天的发烧就称为产褥热。产褥热感染严重的话将影响产妇健康,严重的话会危及生命。
3、子宫脱垂
产后出现小腹下坠或腰疼也是常见的情况,这是因为子宫韧带和盆底肌肉在分娩后变松弛,导致子宫位置发生改变,子宫沿阴道方向往下移动,造成了子宫脱垂。
4、产褥期恶露不尽
恶露是指产后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处蜕膜)脱落,血液、坏死蜕膜组织从阴道排出的现象,产褥期是恶露的主要发生期。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其颜色及内容物随时间而变化,一般持续4~6周,总量为250ml~500ml。如超出上述时间还有较多恶露排出,称之为产后恶露不尽。
(1)血性恶露:阴道排出大量血液,伴随小血块,也有少数胎膜和坏死蜕膜组织。
(2)浆液恶露:含大量的坏死蜕膜组织、子宫颈粘液、阴道排液,少量血液并且带有细菌。
(3)白色恶露:含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和细菌等。
恶露不尽最要注意,也是最易发生的是晚期产后出血,甚至大出血休克,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在产褥期出现恶露不尽的话最好到医院做B超、血常规等检查。
产褥热的预防
加强孕期保健,注意均衡营养,增强体质。加强孕期卫生宣传,临产前两个月避免性生活及盆浴。及时治疗外阴阴道炎及宫颈炎等慢性疾病及并发症。正确处理分娩,产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胎膜早破、滞产、产道损伤与产后出血。产后取半卧位,有利于恶露排出。防患于未然,凡有产道污染、产道手术、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有感染可能者,可给予抗生素或中药清热解毒治疗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