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治疗
儿童孤独症治疗
1.表现
(1)智力方面
大部分孤独症儿童都伴有智力障碍,但个别的患儿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却比其他同龄的正常儿童要高,常常在音乐、绘画、数字记忆等方面有着超常的能力。而孤僻的儿童大多智力正常。
(2)言语方面
孤独症儿童在婴儿期就不会呀呀学语,言语的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有的甚至不发育,终生缄默。不主动跟他人说话,叫他们的名字也总是没有反应。喜欢自言自语,重复、模仿某些言语。说话时的声调、节奏也不正常,不会控制音量。词汇很少,不会使用“你”“我”“他”这样的代词,有要求时会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相比之下,孤僻儿童言语发展没有障碍,虽然话很少,但是能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3)行为方面
孤独症儿童分为两种:婴儿期时,一种睡眠少,喜欢吵闹,把他们放到婴儿车中推着走或让他们听歌时,能使其安静下来;另一部分则很安静,整天躺着,不声不响。稍大些后,孤独症儿童会表现出刻板的重复动作,例如拍手、扭动手指、转动手臂、叫喊、撞头、记数字等。他们固执地要使生活环境和方式保持原貌,如有变动就尖叫、哭闹,甚至撞头。但是,孤僻儿童就没有这些异常的行为。
(4)社会交往方面
妈妈喂奶时孤独症儿童不会看着妈妈。要拥抱他的时候,他会全身发软或僵硬,甚至可能不让抱。到了年龄了,还不会区分亲近的人和陌生人。不注意周围的情况,饿了或者不舒服也不会表达,甚至忽视父母的存在。有人注视时,会回避他人的视线。不喜欢与父母或小朋友接近,更愿意自己玩。而孤僻的儿童,在熟悉的环境中可以与人很好地交往,会用目光注视他人,对父母也很依恋。
2.对策
一般来说,发现孤独症儿童,就要送到特殊学校或机构进行治疗。由专业人员采用多种方法,通过情感、认知、行为训练等帮助他们减轻症状。虽然不能痊愈,但是可以增加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交往能力。如果儿童症状较轻,也可以由教师负责辅助治疗。
(1)教育训练
一般来说,孤独症儿童都很害怕看见陌生人,不会主动张嘴说话。所以,教师想要帮助他们,首先就得取得他们的信任。要想办法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并且意识到老师的存在对他们并没有任何的威胁。平时可以多表示出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这可能不会很快见效,要多努力几次。如多与儿童相对而坐,拿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引起他们的注意;要求他们看着说话人的脸,多与他们对视;平时,可以多摸摸他们的脸,与他们主动说话。当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温暖后,会逐渐建立一种信任,也许这个时候他们还是不会主动跟老师说话,但是,可以为今后的训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交往训练。在集体生活中,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最困难的可能就是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由于他们不愿意说话,更不愿意跟别人一起玩,所以小朋友也不愿意理睬他们。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于任何一个儿童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小朋友们越是不搭理他们.他们就会变得更孤僻,从而更不会与别人接触,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教师可以鼓励孤独症儿童多参与到游戏中来,并告诉小朋友们,他们其实很孤独,也很想跟大家一起玩,大家应该多关心他们。其中,要注意的是,孤独症儿童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了解游戏规则。所以,最好事先把游戏规则写给他们,并逐条都解释清楚,便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到游戏中。要多为他们创造一些合作性的游戏,而不是竞争性的。这样可以使他们多与小朋友配合着完成游戏内容,以利于促进他们的感情。当他们做得很好时,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及时给予表扬,强化他们的体验。
■言语训练。对于从没开口说过话的儿童,可以想办法训练他们对发音的感觉。如教他们吹风车、吹小纸条、吹泡泡等。这样既增加了他们的感觉,又不会使他们觉得太枯燥而不愿意完成。对于偶尔会说些简单的宇和词的儿童,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想办法让他们多说。如在课上多给他们说话和发言的机会,如果他们不愿意说,教师可以做些示范或用口型进行提示。如果他们肯回答问题,就要及时鼓励,夸他们做得很棒。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继续说话的自信心。
(2)行为矫正
这是一种主要采用强化和惩罚的方法。如当他们表现为大喊大叫、满教室乱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教师的批评和教育都没用时,可以对他们实施一些适当的惩罚。如罚他们在教室的前面站几分钟,直到他们安静下来。而当他们在不用督促的情况下稍微有所好转时,就要立即给予表扬或给一些他喜欢的小东西作为奖赏。又如有一个孤独症儿童不太自觉,不遵守纪律,但很喜欢玩小火车。于是,教师就可以在他每天玩小火车之前对他进行训练。暂时不让他玩,等他表现好了以后再允许玩,并告诉他,是因为刚才他听老师的话了,遵守了纪律,老师才让他玩的。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多注意与孤独症儿童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相信通过多方面的配合,会使孤独症儿童的症状减轻很多。
儿童孤独症尿检可以诊断
目前儿童出现孤独症的原因还是一个迷,很多家长都想了解怎么才能知道孩子是否得了孤独症,专家指出:儿童孤独症尿检可以诊断。
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精神障碍。通常观点认为,儿童孤独症由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所致,而现有诊断方法多以观察儿童社交能力、交流反应等为主,诊断精确度差且诊断时间长。科学家新近发现,通过尿检也可判断儿童是否患孤独症。
尽管儿童孤独症及相关紊乱症患儿的比例如今在全球已达到5%。~7%。,但在临床诊断环节依旧存在诸多障碍,缺乏一套完善的化学检验方法。
而最近,英国的一项针对一批孤独症儿童展开尿检后发现,孤独症儿童尿检中可检测出某种菌群留下的特殊化学记号。
研究人员说,孤独症儿童通常伴有肠道疾病,原因是他们内脏中存在一种特殊菌群。这种菌群在患者尿液中留下一种特殊化学记号,可经由光谱分光镜等设备轻松分辨。
这种检验手段的问世对儿童孤独症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快速诊断儿童孤独症使对症早期治疗成为可能。而传统诊断一般需在儿童3岁以后进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研究人员称,此项研究对儿童进行孤独症尿检是一项重大进步,由此可以对患者展开早期治疗。
孩子不爱说话是自闭症吗
自闭症,是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孤独症的孩子经常有诸多表现:不愿与父母亲热,也没有眼神情感交流,更不愿接受父母的拥抱、抚爱;不喜欢与小朋友一起游戏,只喜欢独自活动;当别人呼唤他的时候,他漠然不应,无动于衷。根据《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孤独症病患超过1000万,0-14岁儿童病患的数量超过200万。
早期孩子发病一般都有各种征兆,比如你叫他,他很少有反应,以至于有的家长会以为孩子是不是有听力障碍。到了该说话的年龄,他始终不讲话,或是有些孩子讲出来的话家长听不懂。还有就是这些孩子在早期的时候,玩儿的东西比较刻板、重复、单调。还有的孩子上了幼儿园,他不太会交流,也不愿意参与到群体的环境里去玩儿,基本上都是单独的在玩儿。
不过有些孩子只是喜欢单纯的独处,不爱说话,性格较为孤僻,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语言及行为问题等障碍,这个不是真正的孤独症,只不过性格孤僻些。真正的孤独症孩子要比这个严重得多,家长要注意区分,不要盲目下结论。
儿童孤独症的病发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父母的心态、家庭生活状态和社会交际都有可能引发儿童孤独症。一旦确定孩子患上孤独症,一定要尽早治疗。
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
语言障碍将影响儿童孤独症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要尽力去训练,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文字训练:用文字卡来进行训练,目的是使儿童孤独症患儿除了认识文字外还会将文字与读结合起来。
2、语言理解能力训练:在单词训练阶段即可开始语言理解训练,如利用让儿童孤独症患儿从若干卡片中选择出要求的卡片来进行。
3、呼吸训练:在行为中加人由口吐气的动作,这样才能顺利进行发声训练。在训练中要反复示范及时给予正性强化,如赞扬,给糖果等。
4、说句子训练:可利用儿童孤独症患儿的一些要求进行,句子开始要简短,之后逐渐延长,最后加入一些表示礼貌和客套的词。
5、单词训练:从模仿说出实际物品的名称开始,物品最好选择儿童孤独症患儿感兴趣的食品或玩具,待能说出实物名称时可过渡到卡片。对一些动词,可通过动作去学习。
6、复述和对答能力的训练:可训练患儿听训练者念句子或文章,然后正确加以模仿和复述,在儿童孤独症患儿能复述20字以上后,可利用画书或日常情景训练他的对答能力。
7、朗读文章及表达能力训练:对于已经入学或认识一些文字的患儿,可让他朗读一些有简单文字说明的画书或配有一定图解的故事,然后请他复述故事并针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
8、口型和发音训练:让儿童孤独症患儿很快学会模仿口型和发音较为困难,可先从让他模仿一些身体大动作开始,逐步过渡到口型发音的模仿。对患儿来经特别训练之前的偶然发音要立即给予鼓励,以增加自动发音的频率。
儿童孤独症应该如何预防
儿童孤独症的预防要从妊娠期开始,因为妊娠和围产期诸多因素造成的大脑损伤与儿童孤独症的发病密切相关预防重点是加强围产期卫生保健,积极进行优生优育工作妊娠期病毒感染、先兆流产、出生时窒息和剖宫产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母亲妊娠期病毒感染尤其是孕期前3个月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异常而致儿童孤独症如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可损害患儿中枢神经而致病所以孕妇在怀孕期间尤其是怀孕初期要注意不要感染病毒在分娩时如遇难产时,应尽量避免婴幼儿窒息,以免造成脑损害在婴儿早期也要注意避免高烧惊厥,多次的高烧惊厥也会造成脑损害
婴儿应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碱性矿物质,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较大的儿童应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注意膳食的“酸碱平衡”,有益于机体内PH值的相对稳定,使各种代谢功能协调,进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防治儿童孤独症要采取综合性措施,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锻炼,多参与集体活动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终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妥善施治,并进行有关诱导训练
在了解孩子有这方面的倾向时,家长越早发现,越早对其进行治疗,效果就会越好因为这些孩子若没有及时地接受特殊的教育训练,他们将成为终身残障若他们能得到合理的教育和训练,绝大部分儿童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一部分孩子可能基本具备自主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尿检可测儿童孤独症
尿检可测儿童孤独症,孤独症又称自闭症,许多人认为这种疾病是患者后天与外界交流不够造成的,但实际上,许多孤独症患者是因大脑结构发育异常而导致出现社交障碍。目前在英国,孤独症发病率约为1%。
研究称尿检可测儿童孤独症
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精神障碍。通常观点认为,儿童孤独症由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所致,而现有诊断方法多以观察儿童社交能力、交流反应等为主,诊断精确度差且诊断时间长。科学家新近发现,通过尿检也可判断儿童是否患孤独症。
尽管儿童孤独症及相关紊乱症患儿的比例如今在全球已达到5%。~7%。,但在临床诊断环节依旧存在诸多障碍,缺乏一套完善的化学检验方法。
而最近,英国的一项针对一批孤独症儿童展开尿检后发现,孤独症儿童尿检中可检测出某种菌群留下的特殊化学记号。研究人员说,孤独症儿童通常伴有肠道疾病,原因是他们内脏中存在一种特殊菌群。这种菌群在患者尿液中留下一种特殊化学记号,可经由光谱分光镜等设备轻松分辨。
这种检验手段的问世对儿童孤独症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快速诊断儿童孤独症使对症早期治疗成为可能。而传统诊断一般需在儿童3岁以后进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研究人员称,此项研究对儿童进行孤独症尿检是一项重大进步,由此可以对患者展开早期治疗。
此外,磁共振成像也可检测孤独症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只要对大脑进行约15分钟的磁共振成像,就可利用计算机分析出受试者是否患有孤独症,这比传统的心理分析诊断方式要快捷得多,有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报道说,研究人员首先对受试者大脑进行约15分钟的磁共振成像,然后建立大脑灰质结构、形状等方面的三维图像,最后利用计算机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孤独症症状。利用这一技术对20名健康人和20名孤独症患者进行测试的结果显示,准确度高达90%。
研究人员说,传统诊断孤独症的方式是心理分析和走访亲朋好友,既费时又费力,因此这项快速检测技术可为孤独症诊疗提供巨大帮助。目前,研究人员只对成人进行了测试,她希望进一步研究后也能应用于儿童,因为越早确诊越有利于治疗和帮助患者。
儿童孤独症有哪些主要症状
作为孤独症的主要发病群体,儿童孤独症是指由脑功能发育不良引起的,以社会交往、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行为刻板重复等为基本特征的严重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
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儿童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婴儿期不喜欢拥抱,缺乏与亲人目光的对视;多数患儿表现为语言发育落后,部分患儿具备语言能力,但表现为重复、刻板的语言,或者自言自语,内容单调;孤独症儿童一般会表现出重复刻板的动作,比如特别依恋某个东西,重复收看电视广告等。
此外,专家认为,60%至70%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20%至30%在正常范围,约有10%为智力超常。大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在机械记忆方面等,但这些儿童认知功能异常,长大后很难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多数患儿存在感觉异常,包括对某些声音特别恐惧或者喜好,听觉怪异,对震耳的声音不在乎,但一听到某些声音却逃之夭夭,不喜欢被人拥抱、感觉迟钝;此外,儿童孤独症患者多动和注意力分散较为明显,发脾气、攻击、自伤行为在孤独症儿童身上均能看到,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的打骂或惩罚具有一定关系
预防儿童孤独症的方法有哪些
儿童孤独症要从妊娠期开始,因为妊娠和围产期诸多因素造成的大脑损伤与儿童孤独症的发病密切相关,预防重点是加强围产期卫生保健,积极进行优生优育工作,妊娠期病毒感染,先兆流产,出生时窒息和剖宫产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母亲妊娠期病毒感染尤其是孕期前3个月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异常而致儿童孤独症,如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可损害患儿中枢神经而致病,所以孕妇在怀孕期间尤其是怀孕初期要注意不要感染病毒,在分娩时如遇难产时,应尽量避免婴幼儿窒息,以免造成脑损害,在婴儿早期也要注意避免高烧惊厥,多次的高烧惊厥也会造成脑损害。
婴儿应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碱性矿物质,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较大的儿童应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注意膳食的“酸碱平衡”,有益于机体内PH值的相对稳定,使各种代谢功能协调,进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防治儿童孤独症要采取综合性措施,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锻炼,多参与集体活动,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终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妥善施治,并进行有关诱导训练。
在了解孩子有这方面的倾向时,家长越早发现,越早对其进行治疗,效果就会越好,因为这些孩子若没有及时地接受特殊的教育训练,他们将成为终身残障,若他们能得到合理的教育和训练,绝大部分儿童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一部分孩子可能基本具备自主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如何发现孩子有儿童孤独症
发现孩子有儿童孤独症,主要表现在有的患儿在婴儿阶段即表现为与家人不亲密、互动差、发育迟缓,也有的患儿生后 2 ~ 3年发育基本正常,之后逐渐出现孤独症症状。
自闭症的认识误区
(1)认为孤独症就是性格孤僻。
不了解孤独症的人很容易联想到性格孤僻或内向,即把孤独症与心理障碍联系起来,认为孤独症儿童是受到某种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孤僻性格的。研究表明孤独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而非为单纯心理方面的障碍。
(2)认为孤独症儿童认知能力低下,很难教会。
绝大多数研究和经验显示,到现在为止教育仍然是最有效的一种干预手段。孤独症儿童不仅跟一般儿童一样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知识和技能,也可以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最终融入社会。教育是一种帮助孤独症儿童融入和回归社会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3)认为孤独症是由于父母不称职造成的。
孤独症曾经被认为是由所谓“冰箱妈妈 ”造成的。这种理论把儿童孤独症的责任归咎于母亲给子女们的关心和爱太少。这种理论虽然早已被推翻而且没有任何依据,但它似乎仍然时不时地以各种形式出现来宣泄情绪和归咎责任。事实上,孤独症是一种大脑发展障碍,而非父母教养方式所产生的结果。
儿童自闭症如何预防
儿童孤独症要从妊娠期开始,因为妊娠和围产期诸多因素造成的大脑损伤与儿童孤独症的发病密切相关,预防重点是加强围产期卫生保健,积极进行优生优育工作,妊 娠期病毒感染,先兆流产,出生时窒息和剖宫产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母亲妊娠期病毒感染尤其是孕期前3个月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异常而致儿童孤独症, 如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可损害患儿中枢神经而致病,所以孕妇在怀孕期间尤其是怀孕初期要注意不要感染病毒,在分娩时如遇难产 时,应尽量避免婴幼儿窒息,以免造成脑损害,在婴儿早期也要注意避免高烧惊厥,多次的高烧惊厥也会造成脑损害。
婴儿应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碱性矿物质,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较大的儿童应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注意膳食的“酸碱平衡”,有益于机体内PH值的相对稳定,使各种代谢功能协调,进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防治儿童孤独症要采取综合性措施,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锻炼,多参与集体活动,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终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妥善施治,并进行有关诱导训练。
在了解孩子有这方面的倾向时,家长越早发现,越早对其进行治疗,效果就会越好,因为这些孩子若没有及时地接受特殊的教育训练,他们将成为终身残障,若他们能得到合理的教育和训练,绝大部分儿童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一部分孩子可能基本具备自主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请问什么是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且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发病年龄在30个月内,基本临床特征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和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儿童孤独症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缺乏社交兴趣与反应,和同龄儿玩不到一块儿;缺乏面部表情;对父母没有明显的依恋,呼唤其名也无反应,神情淡漠、行为迟钝。儿童孤独症语言发育障碍非常严重,沉默不语,语言发育迟缓或有特殊的语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