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俞的功效 心俞穴穴位解剖

心俞的功效 心俞穴穴位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5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5或第6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第5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脾俞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脾俞穴穴位解剖

在背阔肌,竖脊肌和髂肋肌之间;第11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11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后支外侧支。

腰俞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腰俞穴穴位解剖

在骶后韧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

心绞痛拔罐位置图

1.至阳穴位置:

至阳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下凹陷中,属督脉。

2.至阳穴取穴方法:

至阳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或伏卧位取穴。

3.至阳穴功效:

壮阳益气。至阳穴有理气宽胸、疏肝和胃、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作用。

1.心俞穴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2.心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心俞穴功效:

散发心室之热。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

1.巨阙穴位置:

巨阙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巨阙穴取穴方法:

取穴位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位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巨阙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腹部中部,左右肋骨相交之处,再向下二指宽即为此穴)。

3.巨阙穴功效:

募集心经气血。巨阙穴有理气安神,和胃利膈作用。

1.膻中穴位置:

位于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2.膻中穴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平第4肋间,按压有酸胀感。

3.膻中穴功效:

募集心包经气血。膻中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作用。

1.膈俞穴位置:

膈俞穴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八会穴之血会。

2.膈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阳(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膈俞穴功效:

散热化血。膈俞穴有活血化瘀、宽胸利膈、理气宽胸、活血通脉的作用。

背部按摩可以减肥吗 背部减肥最有效方法

经过精油的按摩后,人体的穴位受到了刺激,进而精油渗入了皮肤,起到疏通淋巴组织和清除堆积毒素的效果。从而可以分解脂肪,排除体内的多余积水,起到排毒紧肤的疗效。大家不妨尝试精油按摩,让自己的皮肤更紧致,肌肉更健硕,赶走虚胖的身材。

上背按摩作用于肺俞穴、心俞穴、督俞穴和膈俞穴。而刺激肺俞穴有着主治肺部疾病的好处;刺激心俞穴可以治疗心脏疾病;刺激督俞穴能够宽胸理气;刺激膈俞穴有理血、宽中和胃的好处。通过四大穴位的刺激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上背按摩作用于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等穴位。而刺激肝俞穴可以治疗肝脏疾病;刺激胆俞穴可以治疗胆囊疾病;刺激脾俞穴有着键脾、和胃、化湿的功效。

对于左右肩胛的穴位按摩可以治疗治疗头部、面部疾病;还对颈椎病、肩周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背的侧部按摩可以让你宽胸理气,肋间疼痛有所缓解。按摩颈肩膀的大椎和风门穴位时,按摩者需要尽量挺胸,肩胛向后。长期按摩可以治疗颈椎病。

胃俞的作用与功效 胃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胸腰筋膜浅层,背阔肌腱膜和下后锯肌腱膜:胸腰筋膜浅层为腰背部的深筋膜,在腰部特别发达增厚,位于竖脊肌前面,也是背阔肌的起始肌膜,此层筋膜易受劳损,常成为腰腿痛的原因之一,该筋膜由背阔肌的支配神经(见前)和相应的腰神经后支分布。

心俞位置疼是怎么回事 心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较胸部皮肤厚,该穴部位的感觉由第5胸神经后支的皮神经传入,针刺时阻力较胸部皮肤大。

2.皮下组织:较项部和腰部薄。内有皮神经及皮下静脉,感觉传入同皮肤。

3.斜方肌:位于背部浅层,为三角肌,针刺通过该肌腱性部分和肌性部分的移行处,较薄,但阻力较皮下组织为大。斜方肌的运动受副神经支配,为第11对脑神经。

4.菱形肌:位于斜方肌的深面,分布到该肌的神经为肩胛背神经,其神经纤维来自第4,第5,第6颈神经,针刺通过该肌的下缘。

5.竖脊肌(骶棘肌):位于脊柱的两侧,为背部的深层肌,其神经支配来自相应的脊神经。该肌由外侧的髂肋肌和内侧的棘肌以及两肌之间的最长肌组成。针刺通过最长肌,该部位最厚。由于肌肉收缩,有一定阻力。针刺心俞穴以不穿透该肌较为安全。

膈俞怎么找 膈俞穴位解剖

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竖脊肌;第7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7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后支外侧支。

相关推荐

按摩膀胱经的好处 按摩膀胱经可以治疗的疾病

膀胱经上有很多俞穴,这些俞穴功效很多,如肝俞,肾俞,肺俞等。俞就是通道的意思,俞穴可以直接与相关的脏腑相通。如胃痛,可以点按位于;心血管有问题可以多按摩厥阴俞;咳嗽的时候可以重点按肺俞。 除了俞穴之外,膀胱经的其他穴位也是各有功效:委中最独特的作用是让鼻子通气,小腿上的承山穴可以治疗痛经和痔疮;脚上的京骨穴可以治疗后头痛和眉棱骨痛。

针刺脾俞的作用 脾俞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11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背阔肌:该肌由胸背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4.下后锯肌腱膜:下后锯肌由第9,第10,第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支配。 5.竖脊肌(骶棘肌):该肌由脊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到穴区肌肉的神经主要是第11,第12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竖脊肌的深面有横突棘肌等背部小肌肉,腹腔内对应肾上腺,肝(右侧),脾(左侧)等。

胃俞怎么找 胃俞穴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肋下动,静脉背侧的内侧支,布有第12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第12神经后支外侧支。

厥阴俞的作用 厥阴俞穴位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竖脊肌;有第4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4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第4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肾俞的作用 肾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第2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胸腰筋膜浅层和背阔肌腱膜:此层筋膜为腰背部的深筋膜,在腰部特别发达增厚,位于竖脊肌浅面,也是背阔肌的起始腱膜。此层筋膜易受劳损,常成为腰腿痛原因之一,该筋膜由背阔肌的支配神经(见前)和相应的腰神经后支分布。 此层筋膜深面有由第1,第2,第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构成的臀上皮神经通过,若刺及该神经丛,可产生向臀部及大腿前内侧放射的 触电感,腹腔内对应的器官为肾。

心俞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心俞穴位位置图

心俞穴位于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俞穴在第五大椎各两边一寸半的位置。

妊娠呕吐拔罐位置示意图

大椎穴 1.大椎穴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大椎穴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大椎穴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肝俞穴 1.肝俞穴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肝俞穴取穴方

阳痿拔罐位置适宜图

1.心俞穴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2.心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心俞功效: 散发心室之热。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 1.肝俞穴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肝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肝俞穴功效: 散发肝脏之热。肝俞穴有清利肝胆、宁神明目、补血消瘀、疏肝利胆、理气明目的作用。 1

拔罐降压 拔罐降血压方法四

特效穴位及经络:心俞、隔俞、肾俞、大椎、命门、神道、肝俞、曲泽至内关穴、膀胱经、督脉。 操作方法:1.先在膀胀经膈俞至肾俞,督脉大椎至命门,曲泽至内关行走罐法。隔日1次。2在心俞、膈俞、肾俞、大椎、神道、肝俞穴行留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 功效:清心宁神,疏肝泄热。

经期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月经不调艾灸哪个部位

月经先期又称“经早”,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以上,甚至每月两次,如仅超前3-5天,或偶尔朝前1次,无其他明显症状,不作病论;若经行先期,量多色紫,质稠而粘,并伴随面红心烦,舌红口感,尿黄便结,为实热;量少色红,五心烦热为虚热;量或多或少,色紫有块,胸胁乳房胀痛,则为肝郁;量多色淡,经致清稀,神疲肢软,心悸气短,为气虚。 艾灸疗法:灸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气虚者加灸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隐白穴,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穴;肝俞者,与仰卧位加灸期门,内关,地机,太冲穴,于俯卧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