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的副作用
太子参的副作用
所谓凡药三分毒,大家都觉得凡是药材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虽然太子参的功效和作用都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它的副作用问题也是很多朋友所担心的。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太子参的副作用问题。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高15-20厘米,块根长纺锤形,白色,稍带灰黄。茎直立,单生,被2列短毛。茎下部叶常1-2对,叶片倒披针形,顶端钝尖,基部渐狭呈长柄状,上部叶2-3对,叶片宽卵形或菱状卵形,长3-6厘米。太子参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怕高温,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药材主产于福建、贵州、江苏、山东、安徽等地,目前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体润性和、补气生津。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摘除残留须根,筛去灰土即得。
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体润性和、补气生津;太子参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症。
太子参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太子参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太子参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小孩可以吃太子参吗
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必须要先了解到太子参。其实见多太子参的人都知道,太子参只不过是人参的一种,同时它的大多数作用和功效和一般的人参也是差不了多少的。下面,就来说说小孩是否可以吃太子参这个问题。
太子参又称为孩儿参、童参,是人参的一种,属于补虚药、补气药。药性平和、味甘,有补气生津、补益脾肺、益气生津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干咳少痰、病后体虚、盗汗、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夜间惊哭、小儿夏季热等。实验研究证实,太子参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 既然太子参那么好,那么,太子参对小孩子好吗?答案是肯定的。太子参作用很多,主要是对小孩子最好。太子参补虚药、补气药。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
研究表明:常服用太子参可以增强宝宝体质,长期服用未见有副作用。注:(因宝宝的个体差异给宝宝服用须慎重,具体的用法和用量请向医生咨询)具有补气生津作用的人参、党参、西洋参相比,太子参滋补的药力要差一些,但它的长处在于药性十分平稳,适合长期大量服用,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太子参堪称难得的清补佳品,故特别适宜婴幼儿食用。 太子参虽然对婴幼儿很好,但是父母们给婴幼儿服用时,一定要注意用量,不要盲目服药。最后祝愿您身体健康。
所以,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就可以知道了问题的答案,答案就是小孩是可以吃太子参的,而且经常服用也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太子参还对小孩子的身体有滋补作用,所以这点作用是很好的,家长们要记住了。其实孩子之所以可以吃太子参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太子参的药性不强。
太子参的副作用
太子参具有气阴双补的作用,用于治疗少气懒言、精神疲惫、稍有活动就汗出较多,面色较红、夜间汗出较多,心烦、口干咽燥等症状。一般用量每天10-30g,大剂量用到60g即可。本品尚未见到明显的副作用,但没必要超过60g,避免浪费药材。
看完了上面关于太子参的副作用这个问题的详细答案,相信很多朋友对于太子参已经大致有认识和了解了。其实太子参的副作用是相对比较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般来说每天的用法用量不能超过30g,服用过多了会浪费药材,而且反而有一些反作用,大家要注意了。
太子参的副作用
提到太子参这种药材,相信很多人并不觉得陌生。因为太子参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保健中药材之一。而且它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能够益脾肺,治肺虚咳嗽等症状和疾病。但是太子参毕竟是中药材,大家多会担心它会存在一些副作用。那么到底太子参的副作用是什么呢?
所谓凡药三分毒,大家都觉得凡是药材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虽然太子参的功效和作用都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它的副作用问题也是很多朋友所担心的。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太子参的副作用问题。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高15-20厘米,块根长纺锤形,白色,稍带灰黄。茎直立,单生,被2列短毛。茎下部叶常1-2对,叶片倒披针形,顶端钝尖,基部渐狭呈长柄状,上部叶2-3对,叶片宽卵形或菱状卵形,长3-6厘米。太子参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怕高温,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药材主产于福建、贵州、江苏、山东、安徽等地,目前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体润性和、补气生津。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摘除残留须根,筛去灰土即得。
植物价值
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体润性和、补气生津;太子参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症。
太子参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太子参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太子参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1、太子参治病后气血亏虚,神疲乏力:太子参15克,黄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枣4枚。煎水代茶饮,有一定效果。2、太子参治病后虚热。3、太子参治脾虚便溏,饮食减少:太子参12克,白术、茯苓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有较好疗效。4、太子参治盗汗(睡觉汗出,醒后汗止):太子参24克,浮小麦30克,大枣5枚。水煎服。5、太子参治糖尿病6、太子参治神经衰弱(神经症)、失眠:太子参15克,当归、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
太子参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能益气生津;太子参治气虚肺燥咳嗽,配北沙参、麦冬等,太子参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枣仁、五味子等。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太子参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气,养胃阴。太子参常配山药、石斛等同用。但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党参。
营养知识
【太子参知识介绍】: 本品始载于《本草从新》。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块根。主产于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分太子参和太子参须两种:太子参呈细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2至10厘米,直径0.2至0.6厘米,顶端有茎痕,下部渐细呈尾状。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角质样,晒干者类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以条粗肥润,有粉性、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太子参补充信息】: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须根,抢水洗净,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太子参食疗作用】: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体润性和。
补气生津。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症。
太子参味甘、微苦而性平,偏微寒,既能益气,又可养阴生津,且药力平和,为一味清补之品,适用于脾肺亏虚、气阴不足、气津不足诸症。太子参对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太子参做法指导】: 凡脾胃虚弱,症见疲倦乏力,食欲减退者,可与黄芪、党参等配伍,以增强补气之功;若兼胃阴不足,再加山药、玉竹、,补脾益胃阴;若气阴两伤,症见气短、自汗、口渴者,宜与五味子、黄芪同用,以增其益气生津之功;若气阴不足而致心悸失眠者,又当与五味、麦冬、酸枣仁、柏子仁等合用,以益气养阴安神;若治小儿自汗者,可与浮小麦等配伍。
药用价值
【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
1.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气,养胃阴。常配山药、石斛等同用。但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党参。
2.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能益气生津。治气虚肺燥咳嗽,配北沙参、麦冬等,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枣仁、五味子等。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
太子参的副作用
太子参具有气阴双补的作用,用于治疗少气懒言、精神疲惫、稍有活动就汗出较多,面色较红、夜间汗出较多,心烦、口干咽燥等症状。一般用量每天10-30g,大剂量用到60g即可。本品尚未见到明显的副作用,但没必要超过60g,避免浪费药材。
看完了上面关于太子参的副作用这个问题的详细答案,相信很多朋友对于太子参已经大致有认识和了解了。其实太子参的副作用是相对比较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般来说每天的用法用量不能超过30g,服用过多了会浪费药材,而且反而有一些反作用,大家要注意了。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太子参富含丰富的氨基酸、多糖,磷脂类以及环肽类的物质也有很多,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的进行滋补,更好的保健身体。
太子参的功效和作用?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体润性和、补气生津;太子参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症。太子参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太子参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太子参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太子参治病后气血亏虚,神疲乏力:太子参15克,黄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枣4枚。煎水代茶饮,有一定效果。太子参治病后虚热。太子参治脾虚便溏,饮食减少:太子参12克,白术、茯苓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有较好疗效。太子参治盗汗(睡觉汗出,醒后汗止):太子参24克,浮小麦30克,大枣5枚。水煎服。太子参治糖尿病
以上的内容就是对于太子参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绍,希望能够给您带去一定的帮助。现在的人精神都高度的集中,使得人们的精神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中,适当的进补太子参可以有效的至于神经衰弱,对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也有一定的治疗的效果,我们需要重视起来。
哪些人不宜食用太子参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很多人意识到了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在生活中会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去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下面一起看一下哪些人不适合吃太子参。
副作用
太子参具有气阴双补的作用,用于治疗少气懒言、精神疲惫、稍有活动就汗出较多,面色较红、夜间汗出较多,心烦、口干咽燥等症状。一般用量每天10-30g,大剂量用到60g即可。本品尚未见到明显的副作用,但没必要超过60g,避免浪费药材。
禁忌人群
表实邪盛者不宜食用太子参。
对哪些人不适合吃太子参了解以后,我们知道知吃太子参是有一定的讲究的,否则也会给身体带来一些不适,另外平时在生活中我们饮食不能过于单一,要多吃不同的食物,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营养价值。
太子参能不能长期吃
太子参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太子参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太子参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那么,太子参能不能长期吃?要注意什么? 太子参能不能长期吃?
太子参的作用是益气生津、健脾消食。适用于气两虚的厌食,目前尚无药理毒副作用资料。中药一般没什么副作用,更何况是泡水喝。太子参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糖类等,而且太子参不燥热,适合泡水喝,没有副作用,对身体很好,可以放心服用。但是要注意用量,以免补得太过而引起上火。
要注意什么?凡脾胃虚弱,症见疲倦乏力,食欲减退者,可与黄芪、党参等配伍,以增强补气之功;若兼胃阴不足,再加山药、玉竹、,补脾益胃阴;若气阴两伤,症见气短、自汗、口渴者,宜与五味子、黄芪同用,以增其益气生津之功;若气阴不足而致心悸失眠者,又当与五味、麦冬、酸枣仁、柏子仁等合用,以益气养阴安神;若治小儿自汗者,可与浮小麦等配伍。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虽然太子参没什么副作用,但是还是应该按需服用,切忌自己按经验按感觉用药。如需长期使用,最好能咨询相关医师或药师,做到合理食用,避免矫枉过正的现象出现。
太子参搭配什么煲汤最好 太子参煲汤多大的孩子可以吃
8岁以上。
一般来说,太子参是一种滋补类的药材,人体食用后对健康很有好处,但孩子如果太小的话,内分泌还不稳定,食用后很容易产生一系列副作用,比如影响内分泌的稳定,引起内分泌失调,出现食物中毒症状等,因此太子参煲汤,一般在孩子长到8岁后,才可以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
太子参的副作用
太子参的干燥块根呈细长条形或长纺锤形,长约2~6厘米,直径约3~6毫米前后,表面黄白色,半透明,有细皱纹及凹下的须根痕,根头钝圆,其上常有残存的茎痕,下端渐细如鼠尾。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而亮,直接晒干的断面为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以肥润,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
太子参具有气阴双补的作用,用于治疗少气懒言、精神疲惫、稍有活动就汗出较多,面色较红、夜间汗出较多,心烦、口干咽燥等症状。一般用量每天10-30g,大剂量用到60g即可。本品尚未见到明显的副作用,但没必要超过60g,避免浪费药材。
太子参药性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