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老人穿鞋的四大讲究
冬季老人穿鞋的四大讲究
1、鞋底防滑性能要好
冬季不要选那些鞋底太平面的,一沾水就很滑,尽量选择带防滑纹鞋底的鞋,通过加大鞋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少老人腿部的紧张度。另外,鞋跟好不超过3厘米,越接近地面的稳定性越好,也就越不容易滑倒。但完全平跟也不合适,可有2厘米左右的鞋跟,提高老年人足底抗震能力,具有保护脊椎椎间盘的作用。
2、系带鞋子
好能随时调节肥瘦,如系带或是有粘扣的鞋。因为包括老人在内,很多人的双脚会在下午出现水肿,要是此时凉鞋过紧,会使脚部血液循环不畅,热量不能有效到达脚部,还可能会引起脚趾肿胀。可调节肥瘦的系带可避免这一问题。同理,老人选择靴子尺寸一定不要偏小。
3、硬底软垫
老人穿的靴子,质地不要买塑料或是硬皮革的,应保证鞋面面料的柔软,软皮的比较适合,但鞋底则不宜太软。硬底鞋所具备的一些好处是软底鞋所没有的:坚硬的弧形鞋底模拟了行走时足底的屈曲,可对行走产生助力。不光是鞋底,有一定硬度的鞋后帮也可抗挤压,给予后跟部更大承托力量。
4、透气性能要好
老人穿上凉鞋后,皮肤湿气散发量为每12小时15—40克。要是湿气滞留在鞋内超过4-5小时,脚越湿,散失的热量越多,进而导致着凉。此外,老年人应注重脚部保暖,穿凉鞋时还要穿一双薄棉袜。人的双脚很容易出汗,老人在穿靴子时配一双薄棉袜子,可很好地吸汗,防止磕碰以及细菌、灰尘等带来的患病风险。还能防止老年人脚凉,对足底有一定的保暖效果。
注意!老人睡觉别穿太厚
老人睡觉穿得太厚,会越睡越累
专家表示,人在睡眠时大脑、肌肉进入休息状态,心脏跳动次数减少,肌肉的反射运动和紧张减弱,此时脱衣而眠,可很快消除疲劳,使身体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但如果老年人穿着衣服睡,不但会越睡越累。
老人睡觉穿得太厚,容易染病
由于人体皮肤能分泌和散发出一些化学物质,若睡觉穿得太厚,无疑会妨碍皮肤透气和汗液的蒸发。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还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体表热量减少,此时身体特别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
冬季老人睡觉,该怎样穿衣老年人睡觉时一定要穿适合自己的睡衣,以舒适为好,不能太小,要让身体不受拘束,宽柔自如,清爽透气的睡衣面料以棉等自然织物为主,这样不但有利于睡眠,更不会感觉衣服太厚重,让身体处于最舒适的状态。
冬季老人睡眠注意事项:
卧室环境:冬季卧室的小气候直接影响着睡眠的质量。其中,室温以20℃左右为宜。卧室睡觉时的亮度不要太强,以能看清周围物体的大致轮廓为宜。
床铺讲究:床铺最好安放在距窗50匣米之外的地方,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卜睡觉前也要开小气窗捅捅风,不要蒙头睡觉。
老人如何防止意外伤害
老人出门要防止意外伤害,比如说跌倒之类的伤害,那么老人如何防止意外伤害呢?中医指出,老人出门应带着“三件宝”——鞋子、马扎和帽子,能轻松避开意外。
老人在生活上可以节省,但买鞋的钱绝对不能省。子女要尽孝,首先得给父母置办两双好鞋。一般老人“外出鞋宜紧,居家鞋宜宽”。出门时穿的鞋要合脚,能随时调节肥瘦,以系带或有粘扣的为佳。老人足弓多有塌陷,鞋应有矮跟或坡跟,一般在二三厘米左右为佳。鞋底的厚薄很有讲究。鞋底太薄,南方潮湿容易返潮,会使寒气从脚侵袭人体。太厚,鞋子又重又硬,穿着不方便。鞋面要透气,经济条件好的人可以买纯皮鞋。
喜欢爬山的老人应备两双轻便、具有防滑和高弹性的运动鞋。一双鞋底应前薄后厚,一双应前厚后薄。因为上山时,为防身体向下倾斜,鞋底后边应适量加厚。下山时,身体容易前倾,所以前部要加厚。若是雨天出门,穿鞋前要查看下鞋底,纹路、颗粒越明显的,其防滑性越好,越适合此时穿。
随身带个可折叠的马扎,是考虑到了老人的体力。老年人体质弱,不适合长时间运动,需要随时休息,随身带马扎,能满足这个需求。
帽子是人们四季的必备品。有了它,夏季能遮阳防晒。挑帽子,应以轻便、保暖性好为宜。夏季可以选择棉布的、有帽檐的凉帽。
知道了老人如何防止意外伤害,需要提醒的是,有高血压的老人不要戴太重的帽子,也不能箍得太紧,以避免引起头痛。
体质弱老年人出门的必备用品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理疗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耿引循在其著作《养老有方》中提出,除上述提醒外,老人出门还应带着“三件宝”——鞋子、马扎和帽子,这样既能享受丰富、多彩的户外生活,又能轻松避开意外。
耿引循强调,老人在生活上可以节省,但买鞋的钱绝对不能省。子女要尽孝,首先得给父母置办两双好鞋。一般老人“外出鞋宜紧,居家鞋宜宽”。出门时穿的鞋要合脚,能随时调节肥瘦,以系带或有粘扣的为佳。老人足弓多有塌陷,鞋应有矮跟或坡跟,一般在二三厘米左右为佳。鞋底的厚薄很有讲究。鞋底太薄,南方潮湿容易返潮,会使寒气从脚侵袭人体。太厚,鞋子又重又硬,穿着不方便。鞋面要透气,经济条件好的人可以买纯皮鞋。
喜欢爬山的老人应备两双轻便、具有防滑和高弹性的运动鞋。一双鞋底应前薄后厚,一双应前厚后薄。因为上山时,为防身体向下倾斜,鞋底后边应适 量加厚。下山时,身体容易前倾,所以前部要加厚。若是雨天出门,穿鞋前要查看下鞋底,纹路、颗粒越明显的,其防滑性越好,越适合此时穿。
随身带个可折叠的马扎,是考虑到了老人的体力。老年人体质弱,不适合长时间运动,需要随时休息,随身带马扎,能满足这个需求。清朝文学家、养生家曹庭栋高寿而终,其养生著作《老老恒言》就对这一做法赞誉有加。
帽子是人们四季的必备品。有了它,夏季能遮阳防晒,冬季能保暖御风。挑帽子,应以轻便、保暖性好为宜。夏季可以选择棉布的、有帽檐的凉帽。冬季最好选择毛线、呢绒等材质的帽子,或者穿有帽子的羽绒服。
需要提醒的是,有高血压的老人不要戴太重的帽子,也不能箍得太紧,以避免引起头痛。另外,帽檐不能太长,尤其不能完全遮住耳朵,不然会干扰老人的听觉,让他无法分辨四周的声音,增加走路时出现的危险。
老人冬季要护住这些部位
戴好帽子护住头部
冬季很多人会因为身上穿得厚重而忽略头部的保暖,等到出门的时候一受风才发现自己没戴帽子,这对于老年人来讲是非常危险的。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头部是阳气聚集得最多的地方,这个部位若是受风阳气很容易就散掉,随着年纪的增大,老年人的头部一旦着凉,那么就会出现头疼、感冒甚至诱发脑血管疾病。
专家表示,老年人在冬季一定要做好头部的保暖工作,北方有暖气的老年朋友在出门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戴上帽子,而南方湿冷的老人们在室内可以选择薄一点的帽子,外出时再换上厚厚的棉帽。
穿好棉鞋保暖脚部
很多老人都有血管硬化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血液需要循环运行,而头部与脚部的距离又是最远的,若是血管出现问题,那么处于身体末梢的双脚很容易供血不足,从而出现脚部冰凉的症状,在冬季,老人们一定要保证脚部的温度,身体才会越来越健康。
建议老人们在冬季要选择保暖性好一点的鞋子,遇到晴天的时候要把常穿的鞋子拿出来晒晒太阳,这样可以把鞋里的寒气去掉,再穿时会暖和许多。另外,老人冬季也可以多泡泡脚,经常泡脚也能缓解双脚冰凉的情况,睡前泡脚还可以让老人在冬天睡得更好。
棉背心保护好胸口
为什么老人要注意胸口的保暖呢?这是因为胸口对应的内脏为心脏,冬季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所以老人们在冬季要护好胸口,避免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作。
专家表示,一件棉背心可以避免胸口受寒。冬季若是出汗,那么老人们要及时更换贴心的衣物,避免汗湿衣物而积攒了寒气,此外,冬季老人起夜的时候一定不能赤裸着上身,最好披上睡袍或者大衣,这样做可以防止胸口突然受到夜里寒气的袭击。
冬天男生应该穿什么鞋子
1、冬天御寒穿的鞋子
冬天穿上一双保暖的鞋子,不仅使人感觉温暖舒适,也有利于整个身体的健康。冬天穿鞋,鞋底不要太薄,因为地面寒气重,太薄的鞋底往往不能隔离地面的寒气,容易凉着脚跟。冬天少穿平底鞋,鞋跟最好高二三厘米,这样的厚度可以隔绝寒冷。又尖又窄的鞋子,容易挤压脚尖,本来脚尖的血液循环就是最差的,再被鞋子挤压,就更加容易冻伤了。
冬天穿鞋,最好能大一号,让踝关节能够活动自如。再垫一双鞋垫,不但能保持鞋内干燥清洁的环境,也有利于脚部的保暖。对于老年人、手脚经常冰凉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在寒冷的冬季,应选择保暖性好的皮毛或棉面料鞋。如果选用皮鞋,则以天然的真皮为好,因为它有毛孔,透气性能远远好于合成革。冬天选择圆头、鞋底厚的靴子才是最养脚的。现在很多女孩子喜欢的雪地靴,就是非常有益脚部健康的,既舒适又保暖。
2、冬天如何买鞋子
2.1、冬天买鞋松紧要恰当
过紧的鞋会把脚挤坏,形成拇外翻,脚底出现鸡眼﹑胼胝。过松的鞋,脚在鞋中逛荡,鞋不跟脚,跖底过于用力﹑磨损而疼痛。
2.2、冬天买鞋用料要讲究透气
透气的材料不仅不捂脚﹑舒适,而且还不易得脚癣。有的鞋透气性较差,尤其是鞋底,尽管很结实,脚在里面却如同蒸桑拿。
2.3、冬天买鞋后跟高度要合适
2-3cm的鞋跟能使足弓更趋合理,使人的臀部前收,腹部拉紧,胸部挺起,使人看上去挺拔而有活力。
老人冬季洗头有什么讲究
洗头是日常生活中比较不起眼的一件小事,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洗头存在的隐患却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老人洗头。洗头水温要适宜,老人冬季洗头有什么讲究?
头别往后仰
在美发店洗头,都是采用后仰的姿势。有些老年人也采用相同的洗头姿势,以为这样安全又舒适。其实,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后仰洗头容易造成老年人中风。因为仰躺对头部椎动脉造成一定压力,直接影响脑部的供血流量,时间久了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恶心、站立不稳等症状。有高血压、颈椎病的老年朋友尤其不宜仰着洗头。对于老年人而言,采用身体前倾的传统低头姿势更安全。但高血压患者要避免过长时间低头,淋浴时直立的洗头姿势较合适。
水温要适宜
老人头皮对温度的刺激比较敏感,过冷过热都会刺激人体血管,造成血管收缩异常。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朋友尤其要小心。长期用冷水洗头,会使脑部的神经线受不了刺激,而且会产生头痛、头晕的现象。水温太烫,则易损伤头发,导致烫伤。洗头的水温以40℃左右为宜。这个温度可起到清洁头皮与头发、改善头皮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等作用。
头发干透再睡觉
许多老人习惯清早起床后洗头,然后精精神神去楼下锻炼;还有人晚上临睡前洗头,然后带着湿漉漉的头发入睡。这些习惯都不好。早晨温 度较低,湿发干得慢,湿气笼罩,容易导致头痛。而带着湿发和倦意入睡,会让人第二天起床后,昏昏沉沉,头痛乏力。因为人在睡眠状态中,头部血液供应缓慢, 湿发会让头部热量被水分带走。
因此,洗头最好选在白天温度稳定的时间,或晚饭后的休息时间,但是距离入睡时间不要太短。洗头后用毛巾包头的做法同样导致湿气散不出去,洗发后应迅速擦干头发,或者用电吹风吹干。
老人冬季穿软底棉拖比较好
冬季,于室内有暖气,有些老人冬天在家也不穿棉拖鞋。不过专家提醒,老人冬天最好穿保暖又有保护作用的棉拖鞋,如果不注意脚部保暖或者受外伤,都可能诱发疾病。
专家指出,很多老年人有慢性病,有动脉硬化等问题。因此,出于保健目的,预防诱发疾病,老年人在冬季尤其要注意下肢保暖、避免外伤和皮肤炎症,最好穿柔软舒适的衣物。
老人在家时最好穿可以把脚趾包起来的棉拖鞋,一是可以保暖,二是可以避免脚部磕碰,因为很多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静脉血栓、动脉硬化闭塞症等疾病,下肢外伤可能不易恢复,甚至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另外,老年人在冬季最好别穿硬底鞋,适宜选择松软、弹力好的软底鞋,鞋帮不能太硬,以减轻脚部的负担。袜子别穿太紧太小的,而且质地最好是纯棉的。
老人冬季食羊肉有讲究
1.炖羊肉最营养
羊肉经过炖制以后,更加熟烂、鲜嫩,易于消化。煮过肉的汤,营养价值非常高,是滋补身体的佳品。而且,如果在炖的时候再加上合适的中药或营养上能起到互补作用的食品,滋补作用会更大。如当归羊肉汤、枸杞羊肉汤、黄芪羊肉汤、羊肉萝卜汤、羊肉豆腐汤、猪蹄羊肉汤都属于此类。
2.合理搭配防上火
羊肉性温热,常吃容易上火。因此,吃羊肉时要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凉性蔬菜一般有冬瓜、丝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茭白、笋等;吃羊肉时最好搭配豆腐,它不仅能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的石膏还能起到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作用;而羊肉和萝卜做成一道菜,则能充分发挥萝卜性凉,可消积滞、化痰热的作用。此外,羊肉反半夏、菖蒲,不宜同用。
3.涮羊肉时间不宜太短
涮羊肉能够较好地保存羊肉中的活性营养成分,但应注意选用的肉片越新鲜越好,要切得薄一些,在沸腾的锅内烫1分钟左右,肉的颜色由鲜红变成灰白才可以吃,时间不宜太短,否则不能完全杀死肉片中的细菌和寄生虫虫卵。火锅汤温度要高,最好一直处于沸腾状态。
4.涮羊肉的汤不宜喝
有很多老年人认为涮羊肉的汤营养丰富,实际恰恰相反,吃涮羊肉一般要一个小时以上,这期间,配料、没捞出来的羊肉等很多物质在高温中长时间混合煮沸,彼此间会发生化学反应。研究证明,这些物质对人体不仅没有益处,甚至还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5.不宜与醋、南瓜及茶同用
《本草纲目》称:“羊肉同醋食伤人心。”羊肉大热,醋性甘温,与酒性相近,两物同煮,易生火动血。因此羊肉汤中不宜加醋,平素心脏功能不良及血液病患者应特别注意。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吃完羊肉后马上饮茶,会产生一种叫鞣酸蛋白的物质,容易引发便秘;若与南瓜同食,易导致黄疸和脚气病。
6.羊肉好吃因病而宜
患慢性病如高血压、肾病,尤其是患肝脏病的老人应慎食羊肉。因羊肉甘温,民间称为“发物”,加上羊肉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脂肪等,上述患者食用后不能完全吸收、排泄,可引起高血压和慢性肝病的复发和加重。而肾病患者摄入越多的蛋白质,对肾脏的损害程度越严重,甚至会影响肾的正常生理功能。经常口舌糜烂、眼红、口苦、烦躁、咽喉干痛、齿龈肿痛或腹泻者均不宜多食羊肉。
老人穿衣有讲究
老年人抵抗力比较低下,所以日常生活要注意细节。尤其是穿衣服,对质地、大小和样式的要求更高了。
老年人体力衰退、机体抵抗能力变弱,体温调节功能降低,皮肤汗腺萎缩,冬怕冷、夏惧热。因此,老年人衣着服饰的选择,应以暖、轻、软、宽大、简单为原则。
夏季,老年人不要穿深色的衣服,要选择那些吸汗能力强、通气性好、开口部分宽、穿着舒服、便于洗涤的衣服,以便体热的散发、传导。丝绸不易与湿皮肤紧贴,易于散热,做夏装最合适。冬季,老年人要选择那些保暖性能好的衣服,但不要穿得太多,以免出微汗,经冷风一吹,反而容易感冒。
穿衣时要特别注意身体重要部位的保温,上半身要注意背部和上臂的保暖,下半身要注意腹部、腰部和大腿的保暖。加一件棉背心,戴顶“老头帽”,对防止受凉有很大帮助。冬天的棉裤较重,易下坠,最好做成背带式。
老年人的衣服要求宽大、轻软、合体,穿起来感觉舒适,同时衣服样式要简单、穿脱方便,不要穿套头衣服,纽扣多的衣服也不宜多,宜穿对襟服装。
老年人的贴身衣服最好用棉布或棉织品,不宜穿化纤衣服。因为化纤内衣带静电、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老年人皮肤瘙痒。但有些患风湿性关节炎的老年人则可以穿用氯纶制成的裤子,因为氯纶产生的静电,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帮助。
双脚是血管分布的末梢,脚的皮下脂肪比较薄,大部分为致密纤维组织,保温作用较差。“寒从脚下生”就是这个道理。老年人由于末梢血管循环较常人更差,也更容易脚冷。双脚受凉会反射性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引起感冒,有的老人还会出现胃痛、腹泻、心率异常、腿麻木等症状。因此,老年人要准备齐全不同季节穿的鞋袜。在冬季,最好穿保温、透气、防滑的棉鞋,穿防寒性能较优的棉袜和仿毛尼龙袜。其他季节,老年人宜穿轻便布鞋,老年妇女不要穿高跟鞋,以防崴伤。
冬季老人洗澡讲究多
冬季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洗浴时间不宜过长
一氧化碳中毒的早期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心慌、面部潮红、口唇呈现樱桃红色、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状。此时如果能使患者脱离中毒环境,可以很快恢复。如果继续在中毒环境中,会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昏迷等症状,常伴有脑水肿、肺水肿、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
疾控专家提醒,如在使用煤炉、柴炉取暖或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有头晕、胸闷症状,要尽快打开门窗,脱离现场。若全身乏力不能站立,可在地上匍匐爬行,迅速逃生,因为一氧化碳比空气轻。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确保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
专家提醒,煤炉要安装烟筒,烟筒要严密,排烟、排气良好。冬季阴天或雨雪天气,煤、柴燃烧不完全,加上室外气压低,室内的一氧化碳不易排出。因此,空气湿度大、气压低的天气应格外注意,室内门窗不要封闭过严。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不要密闭房间,保持良好的通风,洗浴时间不宜过长;不要躺在车门车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汽车停驶时如开空调,车窗要留空隙;火锅店的就餐场所应做到通风换气。
老年人冬季洗澡注意5大事项
老年人由于各重要脏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病的人,在洗澡这个日常生活小事上,如不注意,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发生意外。所以洗澡时应注意以下5个方面。
1.水温不要过高
有些老年人惟恐着凉,在冬季将水温调得过高,这会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液集中到皮肤表面,导致心血管急剧缺血,引起心血管痉挛。如果持续痉挛15分钟,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是大面积心肌梗死,就有猝死的危险(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高血压病患者还会因全身皮肤血管扩张而使血压骤然下降,出现低血压,导致头晕、心慌等症状。所以水温要不冷不热,一般以37℃左右最为适宜。
2.搓擦用力不宜太大
有的人洗澡时,喜欢用毛巾等用力搓擦,这样会损伤皮肤的鳞状上皮细胞,降低皮肤这个自然“防线”的功能,招至细菌、真菌从皮肤的微小破损处侵人体内引起疖肿、癣类等皮肤病。同时老年人的皮脂腺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不宜用含碱过多的肥皂,否则会降低皮肤的酸性,有利于细菌繁殖,对健康不利。
3.饭后不可立即洗澡
因为老年人牙口不好,加之胃肠消化功能不佳,多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在饭后洗澡,全身的血液较多地充盈于表皮毛细血管,使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常会加重消化不良,影响吸收,导致营养不良。饥饿时洗澡也不适宜,因这时易导致低血糖发生。
4.需提防自身疾病
有些老年人患有严重冠心病,洗澡前应服用药物预防,可选速效救心丸5~6粒,咬碎含于舌下(不要吞咽),很快就可生效。如出现胸前区憋气、闷痛,应再次含用速效救心丸,但一次用药数量要增加到10粒。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在洗澡前半小时服1片硝酸甘油或1片鲁南欣康,药效可维持4~5个小时。
5.避免直接使用自来水沐浴
自来水多用氯气消毒,而水中的余氯(漂白粉)容易被身体吸收,尤其是在洗盆浴的时候,肌肤接触水中的余氯面积更大,沐浴过程中大量被皮肤所吸收的氯气,轻者会伤害皮肤,使肤质粗糙甚至产生瘙痒。如果日积月累在人体中,到中年时致癌率会增加30%!同时,氯还会造成人的生理、生育机能衰退,从而导致生育能力降低。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经过经过高氧活化水生成器过滤的亲氧活水来沐浴,才能达到健康沐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