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胰岛素打针部位是什么

胰岛素打针部位是什么

一、腹部:是应优先选择的部位,因为腹部的皮下脂肪较厚,可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危险,捏起腹部皮肤最容易,同时又是吸收胰岛素最快的部位。应在肚脐两侧旁开3~4指的距离外注射,越往身体两侧皮下层越薄,越容易扎至肌肉层。这个部位最适合注射短效胰岛素或与中效混合搭配的胰岛素。

二、另外,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四分之一部分和臀部也是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三、大腿外侧:只能由前面或外侧面进行大腿注射,内侧有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分布,不宜注射。注射大腿时一定要捏起皮肤或使用超细超短型(5毫米)笔用针头。

四、上臂外侧四分之一部分:此处是最不适合自我注射的部位,因为上臂皮下组织较薄,易注射至肌肉层:自我注射时无法自己捏起皮肤。必须注射上臂时,建议使用超细超短型笔用针头(5毫米)或由医护人员及家人协助注射。

五、臀部:臀部适合注射中、长效胰岛素(例如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因为臀部的皮下层较厚,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慢,这样更能很好地控制空腹血糖,同时又无需捏起皮肤也无肌肉注射风险。

看完了上文关于胰岛素打针的正确部位的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之后,想必现在大家对于正确胰岛素打针部位是哪应该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和认识了吧,常常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朋友可以参考以上打胰岛素的办法和技巧,有助于患者轻松的驾驭胰岛素。

胰岛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注射前的准备

1、准备酒精棉球、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和胰岛素,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在针筒上直接标有胰岛素的计量单位(u)。胰岛素的温度应当达到室温。胰岛素如果被冷藏保存,应当提前取出,放在室温下;

2、检查胰岛素的有效期;

3、核对胰岛素的种类:根据来源可分为动物胰岛素和人胰岛素。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长效、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是将短效和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

4、仔细检查胰岛素的外观:短效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若有沉淀、变色时不要使用;中效、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为均匀的混浊悬液,若轻轻摇晃后瓶底有沉淀物,液体内有小块状悬浮物,瓶壁有冰霜样的物体黏附时不要使用,药瓶有破损不要使用;

5、明确注射胰岛素的剂量:注射前一定要明确应该注射多少单位胰岛素,以免因为抽吸剂量错误导致低血糖或高血糖;

6、洗净双手;

7、中、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使用前应当将药物在手掌上轻轻滚动数次,使药物混合均匀。

二、注射的时间一般在餐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必须注意,一定要在准备好食物之后再注射胰岛素,避免因进食不及时而出现低血糖反应。

三、注射的部位常用的注射部位有

上臂前外侧部、大腿前外侧部、臀部和腹部(离脐2cm外的区域)。胰岛素注入的部位不同,吸收的速度也不同,由快到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局部运动可加快吸收。如果要参加锻炼,应避免在上臂和大腿上注射,以免因活动肢体,加速对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运动后低血糖。洗热水澡或按摩可以使胰岛素在注射后很快起效。如果吃饭时间提前,则选腹部注射胰岛素;如果推迟,可选臀部注射。不要在痣、瘢痕组织和皮肤隆起处注射,以免因胰岛素不易通过变厚的组织而影响疗效。

四、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部位轮换有助于防止异常细胞的生长和脂肪的沉积,可避免皮下脂肪萎缩或皮下脂肪增厚,有利于胰岛素的吸收。把每个注射部位分为面积2cm×2cm的注射区,每次注射选择一个注射区,两次注射点间隔2cm。每次注射部位都应轮换,而不应在一个注射区连续几次注射。注射部位的轮换可按以下原则:选左右对称的部位注射,并左右对称轮换,待轮完,换另外一个左右对称的部位。同一注射部位内注射区的轮换要有规律,以免混淆。

五、胰岛素的抽取用酒精棉球消毒胰岛素瓶的橡皮塞,如果启用新瓶,将橡皮塞上的保护层去掉,但千万不可将橡皮塞打开。

去掉注射器针头的针帽,轻拉针芯,让针芯的黑标志达所需注射的胰岛素的刻度,使空气抽吸入针筒。针头插入胰岛素瓶内并确定针头在瓶内,轻压针芯将空气推进瓶内。这样可以避免药瓶中出现真空。

将瓶底向上针筒在下,针头在瓶内胰岛素液面下,左手拿瓶右手拿注射器,轻拉针芯,抽取比所需剂量多2单位的胰岛素。检查注射器中有无气泡,如果没有,将针芯上推至所需剂量即可。如果注射器中有气泡,应将针管直立(针头朝上),用食指轻轻弹注射器上端使气泡升至最顶部,并上推针芯至所需刻度的位置,将气泡和多余的胰岛素一起排出。

六、胰岛素的混合有时需将短效胰岛素和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混合使用,一定要先抽短效胰岛素,后抽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就可能使中效或长效胰岛素进入短效胰岛素药瓶,从而导致整瓶短效胰岛素的性质发生改变。步骤是先将针头插入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瓶内,注入相当于所需胰岛素用量的空气后拔针,注意此时针头不能接触胰岛素药液。然后按上述胰岛素抽取的步骤抽取准确量的短效胰岛素,拔除针头。轻晃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瓶将其混匀,瓶口向下,插入已抽取短效胰岛素的注射器针头,轻拉针芯,即可见胰岛素进入针管内,直至所需刻度后,拔出注射器。

七、注射方法选择注射部位,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部位皮肤。注射时用一只手轻轻捏起注射部位2~3厘米宽的皮肤,并引起轻微疼痛,另一手握胰岛素注射器,将针头以45°~90°角快速刺入注射部位,推注药液,然后放松提起的皮肤。体瘦者和儿童以45°角进针注射,体胖者以90°角注射。注射后迅速拔出针头,拔针时不能改变方向,用干净棉球压迫注射部位5~8秒,但不要揉。整个注射过程,保持肌肉放松。

八、注射器的重复使用胰岛素专用注射器,重复使用会使针头出现毛刺、倒钩,增加注射时的疼痛,所以最好不要重复使用。如经济条件差可重复使用,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只能本人重复使用。②注射器在不使用时一定要盖上针帽。③除了干净的皮肤及胰岛素瓶塞外,不要让针头接触任何其他物品,否则需更换。④针头弯了或钝了后不应再用。⑤不要用酒精擦拭针头。⑥尽量减少重复使用次数,反复使用不要超过10次或3天。

九、减轻注射时疼痛的技巧

1、胰岛素需放至室温下;

2、待消毒皮肤的酒精挥发;

3、注射器中无气泡;

4、进针要快;

长期打胰岛素有危害吗 胰岛素过敏

胰岛素过敏往往是因为注射了非纯化胰岛素或动物胰岛素导致的。胰岛素过敏分为局部过敏与全身过敏。

局部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及其周围出现斑丘疹瘙痒。全身过敏可能会出现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休克的现象。

打胰岛素要注意什么 选择注射部位

注射时优先考虑腹部,注射前应先消毒,等酒精挥发后再进行注射。如果有急事您也可以不等酒精挥发就注射,只不过这要注射时会感到酒精刺激的疼痛。注射点应左右轮换,两个注射点之间应间距2厘米以上。同时应注意避免1个月内连续在同一点注射。

注射胰岛素容易出错的5个环节

关于胰岛素我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是对于治疗糖尿病有效地也是基本唯一的激素药物。但是由于我国有些地方的医生或者是部门对于胰岛素的使用不是很规范,往往导致用了之后引起血糖标准偏低的不良副作用。这个是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述下关于出错的相关内容。

1.注射时间。胰岛素分为速效、短效、中效、长效等不同类型,应根据类型选择注射时间。速效型在每餐前注射,短效型在用餐前15—30分钟时注射,中效型在每天晚上9—10点钟睡觉前注射,长效型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注射。餐前注射还有一个原则是,见饭打针,不可打针后等饭,打针后还要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发生低血糖。

2.注射部位选择与轮换。最适合胰岛素注射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比较常用的是腹部,注射方便,吸收均匀。注射部位要避开硬结、伤口、感染和瘢痕处。注射部位要轮换,每天注射要小轮换,两次注射点相距最好是2厘米;每周注射大轮换,如腹部、上臂、大腿等部位轮换,也可同一部位对称轮换,如左右侧腹部、左右上臂等。注射部位用75%的酒精消毒,消毒范围直径5—6厘米,不可用碘酒消毒,碘会降低胰岛素的效果。

3.注射前要充分排气。方法是针尖朝上轻轻推动注射键,直到有一滴饱满的药液挂在针尖上。如果排气不充分,会导致注入药量不准,影响血糖达标。

4.进针方式及角度。目前广泛使用的4毫米或5毫米超细超短型针头,注射时无需捏起皮肤,进针角度要垂直注射。如果是偏瘦型的患者或使用8毫米的针头,需用大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垂直注射。药液推完后不要立即拔出针头,停留10秒钟,保证药液全部吸收。

5.注射完,针头不可重复使用。注射完毕后应立即取下针头,防止因温度变化导致药液外溢,影响注射剂量的准确。针头重复使用会出现钝化和堵塞,不仅增加疼痛感,导致皮下脂肪增生和硬结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而且会造成“空打”,影响注射剂量的精确性,严重的可能出现感染、断针等。

通过今天的内容我相信大家对于胰岛素的使用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不要因为乱用误用,或者是用量不当导致身体受损,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当健康的朋友发现自己身体有异常情况,也是需要及时的去正规医院治疗的。不要自己乱用药。

注射胰岛素时的注意事项

胰岛素是常用的一种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药剂。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在使用胰岛素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下面给大家介绍注射胰岛素时的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1、为保证将胰岛素注射至皮下,若使用较长的笔用针头或胰岛素注射器注射时必须捏起皮肤并以45度角注射。大多数成人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时,无需捏皮,直接注射即可。另外,将活塞完全推压到底后,针头应在皮肤内停留10秒钟,先拔出针头再松开皮褶。

2、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包括腹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1/4处和臀部,这些部位利于胰岛素吸收且神经分布较少。不同胰岛素因起效时间的差异,注射部位应有所选择。例如:短效胰岛素注射部位首选腹部;中效胰岛素首选大腿和臀部;预混胰岛素及类似物在早餐前注射首选腹部,晚上则首选大腿或臀部,以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3、吃饭时注射。吃饭时注射胰岛素是很普遍的,而且主要是速效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的特点是:打开了常规胰岛素的六聚体形式,而成为单体结构,注射后不需要再分离成单体的过程,吸收快,起效时间短。进餐时不需提前注射,而注射后必须立即进食,否则可能出现低血糖。

4、由于胰岛素是一种生长因子,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会导致皮下硬结,降低该部位的胰岛素吸收率,进而使得血糖不稳。因此,平时的注射一定要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部位的轮换包括不同注射部位间的“大轮换”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小轮换”。“大轮换”是指在腹部、手臂、大腿和臀部间的轮换注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左边一周,右边一周的方法;另一种是按照左边一次,右边一次的方法;而“小轮换”则要求与上次的注射点距离约1手指宽度,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5、患者在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应遵守针头“一针一换”的原则。否则多次使用会造成针尖钝化,可能导致皮下脂肪增生,甚至出现将针头留置在体内的意外。

6、饭后注射。有些病人的情况比较适合于饭后注射。比如1型糖尿病患者,当餐前血糖较低,在2.8~3.9mmol/L时,可改在餐后注射胰岛素,同时适当多进食;使用速效胰岛素者,也可在餐后注射。

7、用完的针头不能随意丢弃,必须放入加盖的硬壳容器中,以免造成污染。

胰岛素该打则打

糖尿病是一种既常见危害性又极大的疾病,它的危害表现在长期高血糖会引起各种慢性并发症。如果想要严格控制住血糖,注射胰岛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专家表明在治疗糖尿病期间,胰岛素该打则打。

以胰岛素使用为例,我国很多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使用存在严重误区。很多该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拒绝使用,很多患者认为,“打上胰岛素就撤不下来了”,“打胰岛素会使Ⅱ型糖尿病变成Ⅰ型,会产生依赖”,“打胰岛素会上瘾”……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

当医生建议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不必担心打了胰岛素就会转变成Ⅰ型糖尿病。

这是因为,临床上有很多Ⅱ型糖尿病患者,在节制饮食及口服降糖药后仍不能控制血糖,改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有些病人,处于感染、急性心脑血管意外等状态时,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后,不但糖尿病迅速得到控制,并且加速了病灶或伤口的愈合,促进肝功能的恢复。等这些并发症完全好转,仍可撤掉胰岛素重新改用口服降糖药物。

通过上述内容大家可以知道,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胰岛素该打则打。

打胰岛素的常见误区

胰岛素是都知道的,有的人也是会用的的,但是有的人也是存在误区的,那么打胰岛素的常见误区是什么?

一、打胰岛素会发胖

胰岛素是一种促生长激素,应用后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但只要剂量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或配合减轻体重的药物,能使体重基本稳定。另外,不同胰岛素对体重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些胰岛素对体重影响小,具有优势。

二、打胰岛素很疼

目前注射胰岛素的专用针头都有光滑的外涂层,且针头非常细,注射时几乎不会感觉到疼。另外,常用注射部位(如腹部)神经末梢少,疼痛感不明显。

三、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后一招

糖尿病患者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胰岛素治疗,如1型糖尿病、出现急性并发症、合并重症感染、围手术期、妊娠、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效果不理想等。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某个阶段需要使用,但以后还可以改用口服药治疗。

四、打胰岛素会上瘾

胰岛素是人体按需分泌的激素,医生之所以使用胰岛素,是因为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已不能满足正常需要,对缺陷进行补充是必须的。一旦血糖被控制住,就可以考虑减小剂量或停用。但对于口服药失效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使用。

五、胰岛素特别容易引起低血糖

低血糖确实是胰岛素治疗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但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定期监测血糖,适时合理地调整剂量,注射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

六、打胰岛素的技巧不好掌握

现在的注射装备大多采用笔式注射,使用和携带起来比较方便。很多医疗单位都配备专门的教育护士,对患者进行讲解和示范,大部分患者能很快掌握。

七、胰岛素是最好的药,最好一诊断糖尿病就打

糖尿病患者是否首选胰岛素治疗需根据病情综合判断。我们主张适时、合理应用胰岛素,反对过度或滥用。必须明确的是,对于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依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上述就是对打胰岛素的常见误区的介绍,现在应该有了解了吧,希望本文对您有帮助,一定不要忽视了对打胰岛素的正确认识,祝您健康!

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检查与安装

安装前应仔细检查笔芯是否完好,有无裂缝;笔芯中药液的颜色、性状有无异常,有无絮状物或结晶沉淀;笔芯是否过了有效期。确定无误后,扭开笔芯架,装入笔芯,用75%酒精消毒笔芯前端橡皮膜,取出针头,打开包装,顺时针旋紧针头,安装完毕。注射时摘去针头保护帽即可。

排气

新换上的笔芯,由于驱动杆与笔芯的尾端接触不够紧密,若不排气就注射,注射的剂量就会少4~6单位。将笔垂直竖起,使笔芯中的气泡聚集在上部,把剂量调节旋钮拨至“2单位”处,之后再按压注射键使之归零,如有一滴胰岛素从针头溢出,即表示驱动杆已与笔芯完全接触且笔芯内气泡已彻底排尽。如果没有药液排出,重复进行此操作,直至排出一滴胰岛素为止。注意:每次安装新笔芯和针头时都要进行本操作。

注射方法

每次注射前先检查确认有足够剂量的胰岛素后,旋转剂量调节旋钮,调至所需注射单位数。如所注射的胰岛素为混悬液(如中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应将胰岛素笔上下颠倒1O次左右,直到药液成为均匀白色混悬液时为止,以防药液浓度不均匀导致血糖控制不良。速效胰岛素(如诺和锐)、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R)及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均是澄清的溶液,可以直接注射。

具体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常规消毒,左手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右手握笔按45度角(瘦人)或垂直(胖人)快速进针,右拇指按压注射键缓慢匀速推注药液,注射完毕后针头在皮下停留6秒钟,再顺着进针方向快速拔出针头,用干棉签按压针眼处3O秒钟。盖上针头帽,注射结束。

以上就是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步骤应该是检查安装,排气,注射等到,当然这个不重视遵循着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以上的方法您掌握了吗?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上的步骤,这样才是最为科学有效的方法。

胰岛素注射位置能随便选吗

正确方法要知道

正确的注射方法是将常用注射部位分区后交替注射,以腹部为例,可以将腹部皮肤以肚脐为界分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区,每个注射区域再以2 平方厘米作为一个注射区。注射时应按照顺序在四个注射部位选择不同的注射区域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同一部位的反复注射,可以使注射部位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自我修复。

根据种类选部位

根据使用的胰岛素种类选择相应的注射部位,即使用短效胰岛素或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时,优先考虑的注射部位是腹部。对于中长效胰岛素,例如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最合适的注射部位是臀部或大腿。

定期检查注射部位

即每次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判断并避开出现疼痛、皮肤凹陷、皮肤硬结、出血、淤斑、感染的部位。如果发现皮肤硬结,请确认出现硬结的部位及硬结大小,避开硬结注射。

定期轮换注射部位

即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例如:医生推荐您每天早晨注射的部位是腹部,就应该一直选择在腹部注射,不要随意更换到其他部位)。每周按左右轮换注射部位(例如:大腿注射可以一周打左边,一周打右边)。每次注射点应与上次注射点至少相距1cm。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不要立即拔针

在临床操作中发现,注射完毕后立即拔出针头可能会发生漏液的现象,使胰岛素利用度降低,从而影响降糖效果。对此,当活塞完全推压到底后,针头在皮肤内应置留至少10秒钟再拔出。注射后的注射器及注射针头均属于医疗污染锐器,不合理的处理不仅会伤及他人,还可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夏天打预防针能洗澡吗 夏天打预防针多久可以洗澡

一般来说打完预防针的24小时内不要洗澡甚至沾水,过完24小时候后,针眼愈合的差不多了就可以正常洗澡,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度揉搓打针的位置,洗完澡后也要保持打针部位的干燥。

糖尿病患者如何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如何注射胰岛素

1.如果你使用的是瓶装胰岛素,注射前将胰岛素在室温下回温半小时是必要的。

2.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不要重复使用。

3.对自己狠一点,因为如果打针时过于缓慢进针和拔针会增加疼痛感。

4.拔针时不要改变方向。

5.打针前用酒精消毒后稍微等一下,待酒精挥发了再进针。

6.注射部位要注意轮换,老在同一个地方注射会形成硬结。

7.注射时捏起皮肤,不单单是准确注射到皮下,还能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8.过于紧张和恐惧会将疼痛放大,勇敢地接受现实,你反而会发现打针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痛苦。

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1、注射剂量。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使用最合适的胰岛素剂量。年龄、体重、饮食、锻炼情况及总体健康都会影响胰岛素注射剂量。胰岛素过量会导致低血糖,胰岛素过少则血糖偏高。

2、注射部位。肚脐周围注射胰岛素起效最快,其次是上臂、腿部和臀部。注射点太集中易形成疤痕,影响胰岛素吸收。

3、注射时间。当食物中的葡萄糖开始进入血液的时候,胰岛素作用最佳,因此餐前注射胰岛素起效更快。

4、过量运动。运动可使身体对胰岛素更敏感,运动之后往往要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但高强度运动又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需要更多胰岛素。另外,在锻炼后的肢体部位注射胰岛素,胰岛素的吸收率也会受到影响。糖友最好多次检测血糖,以了解运动对胰岛素使用量的影响。

5、身体有病。生病时,血糖会比平常高。很多人生病时没胃口或不想吃东西,糖友会认为,不吃东西或少吃东西,就不用注射胰岛素。事实上,生病时糖友可能需要更多的胰岛素,因此不能擅自停药。

6、压力过大。压力增加时体内某些激素会升高血糖,阻止身体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正常使用胰岛素,这时糖友往往需要打更多的胰岛素。

7、体温过高。洗完热水澡或者对肢体进行热敷之后打胰岛素,药物入血的速度会加快。要想降低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必要时可冷敷一下,再打胰岛素。

8、喝水不够。身体一旦缺水,胰岛素吸收就会变慢。脱水还会引起血糖升高,导致暂时性胰岛素抵抗。

9、某些食物。多脂食物吃下肚后吸收慢,胰岛素可能在食物消化之前就耗尽。白米饭、白面包等食物升糖指数高,消化吸收更快,也会更快影响到血糖。糖尿病患者每天应三餐准时,两餐之间适当吃些零食。

相关推荐

胰岛素有什么作用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胰岛素可以增加肌肉、脂肪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使血糖容易进入细胞内,促进肝脏细胞合成肝糖原,促进糖氧化,促进糖变成脂肪,抑制糖异生,而起到调控血糖的作用。 胰岛素可以促进肝脏合成脂肪酸,并使之转运到脂肪细胞内储藏起来,同样也可以直接促使脂肪细胞合成少量的脂肪酸,并且通过抑制脂肪酶活性来抑制脂肪分解。如果胰岛素不足,由于糖代谢提供能量不足,导致大量脂肪分级,则会形成大量的酮体而形成酮症,严重可致酮中毒。 胰岛素可以通过抑制肝的糖异生等多个环节来促使蛋白质的合成。正常情况,全身组织必须有胰岛素才能合成蛋白质

长期打胰岛素的危害

其实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对身体没有危害的,因为胰岛素本身就所有的,只在本身所有的不够用的状态下,借助外来的胰岛素而已,它不像毒品,毒品本身所没有,依靠外来才可以. 另外,胰岛素越早使用,和长时间的使用,对患者身体的好处还很多的,可以让自身的B细胞得到修养,而且胰岛素内,有很多未知的作用,相对比口服药的患者,并发症的几率要低. 但值得注意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过多的胰岛素的话,血糖含量可下降到危险的低水平,这种情况称为低血糖,也称为胰岛素休克或胰岛素反应,胰岛素治疗可能引致的一种极端严重的并发症.

自行注射胰岛素须防低血糖

引起低血糖因素多 1.注射短效或预混胰岛素后需等候20~30分钟再进餐。患者此时如果做家务,一旦活动过量会导致低血糖。 2.有些患者测得血糖偏高,迅速增加胰岛素注射量、减少饮食量及加大运动量,造成下一餐前低血糖。 3.预混胰岛素(30R、50R)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的混悬液体,注射前应充分混匀。混匀不充分会造成短效胰岛素注射比例增加而引起低血糖。 4.胰岛素专用注射器有每毫升含40单位或100单位两种规格。误用每毫升40单位胰岛素专用注射器抽取每毫升含100单位的笔芯胰岛素,可造成注射剂量加大,引起低

胰岛素治疗必须知道的3件事

胰岛素治疗有适用人群 糖尿病有多种,主要分为1型和2型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其治疗的共同特点之一降低血糖,但胰岛素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 除了丧失胰岛素分泌功能的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靠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外,早期和久病的2型糖尿病也可用胰岛素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为期两周的强化胰岛素治疗,部分可在3年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暂时摆脱药物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8-10年左右,仅靠降糖药来控制血糖不足以阻止并发症的发生,需要与胰岛素配合使用。 另外,降糖药的副作用

胰岛素分泌不足怎么回事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细胞的数量也许有疑问,排泄出来的总的胰岛素量不正常,这些病人在前期假如胰岛素的量相对还能够,也会存在着排泄胰岛素脉中波的异常,但言而总之它跟胰岛素反抗彻底不一样,它胰岛素排泄实象和胰岛素量逐步削减的状况,因而体内关于胰岛素的作用也许还好,可由于胰岛素量不行,也不能充分的把血糖操控好。 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病人的特色 1、体重正常或消瘦。 2、任何年纪。 3、空腹和餐后血糖均高。 4、胰岛素水平偏低。 5、单纯运动和调整饮食作用欠安。 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医治 胰岛素分泌不足肯定需要促

胰岛素可能会发胖

胰岛素体内唯一可降低血糖的激素,但体重增加胰岛素治疗中的一个常见副作用。 胰岛素可以促进人体内糖原、脂肪及蛋白质合成。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时,它会首先进入体循环,导致周围组织胰岛素含量升高,促进了外周脂肪的合成和体重增加。部分患者注射胰岛素后,为预防低血糖风险,会故意多吃一些(即预防性食物摄入)。此外,胰岛素刺激产生的胰岛素抗体可作用于下丘脑食欲中枢,刺激食欲,使人吃得更多,体重随之增加。 胰岛素治疗导致的体重增加会加重糖代谢、脂代谢异常,升高血压,增加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体重上升会使胰岛素用量逐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有什么作用

有时候病人对大夫说:“大夫,我不愿意打胰岛素针”。实际上可以说,没有人愿意打胰岛素,不少人觉得打针麻烦、疼痛,有人怕“打上胰岛素就撤不下来了”,千方百计地抵制注射胰岛素。所以,我国2型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治疗者(约10%)比西方(约50%)少得多。 国外有人评价说:“一个国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打胰岛素的比例反映这个国家糖尿病的治疗水平”,有一定的道理。 胰岛素治疗确实能给糖尿病人带来很大好处: 首先,能使病人的病情获得最好的控制,使其糖、蛋白、脂肪、水盐及酸碱代谢平衡维持正常,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急性和

胰岛素怎么打才不疼

许多糖友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就因为怕疼。实际上,疼痛由于注射方式不正确所致,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减轻注射时的疼痛。 1、胰岛素温度不能太低。胰岛素刚从冰箱中取出,由于温度低,注射时会引起疼痛,因此,注射前应将胰岛素放一会再注射。 2、酒精挥发后再注射。皮肤消毒用的酒精没干就注射,酒精会从针眼带到皮下,引起疼痛。 3、用手捏起注射部位皮肤。注射时用一只手轻轻捏起约3厘米宽的皮肤,并引起轻微疼痛后再注射,这样既方便注射,又能分散扎针引起的疼痛感。 4、注射时进针要快。进针时要果断迅速,进针越慢,痛感越强。

什么胰岛素

胰岛素,实际上有两个概念。一个生理,一个药理。在人体生理里面就存在天然的胰岛素,它调节血糖非常重要的一个激素。如果糖尿病的病人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胰岛素作用下降,我们称之为胰岛素抵抗,会导致糖尿病。药理的胰岛素,就动物提取或者基因工程自备的这些胰岛素可以代替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作为一种代替,作为一种补充,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在生理情况下,人体的胰岛素我们可以认为它全自动调节,它跟血糖之间互相调控的。就在血糖高的时候,它会刺激我们的胰岛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在血糖低的时候,它会抑制胰岛素

速效胰岛素有什么样的特点

速效胰岛素的功效启动很快,就算在饭后注射,也能对食物里的碳水化合物提供不错的胰岛素功效。当然,这种做法并不应该让大孩子与成年人当成常态,但对于小孩,在饭前不确定他到底会吃多少,等到饭后根据实际的进食量再注射非常实用的策略。 速效胰岛素在缓解期间的作用也不错。缓解期里,你还能够自己分泌一些胰岛素,足够覆盖你的基础需要。有一项针对还在缓解期的成年病患的研究发现,如果他们使用速效胰岛素,就可以降低饭后几小时发生低血糖的次数。 如果使用速效胰岛素来当做用餐胰岛素,你还需要另外一种胰岛素,确保你的体内在正餐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