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脾脏大小为多少
正常脾脏大小为多少
一般认为生理脾长10~12cm,宽6~8cm,厚3~4cm,重110~200g。正常脾脏超声测量值 脾厚:3.5cm,长:10mm,宽:6cm,脾静脉小于0.8cm,脾脏长度正常值范围为8-12cm;脾的厚度正常值不超过4cm。
引起脾脏肿大的原因,以慢性、急性反复发作的感染为多见。急性感染,可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此类脾脏肿大以轻 度至中度肿大为主,多数伴有压痛,感染控制后短期内一般可恢复正常。慢性感染的疾病,包括血吸虫病、感性性心内膜炎、梅毒、结核病等,此类脾肿大可呈中度至重度,质地坚硬,多有久居流行病区史,一般治疗后不易恢复正常,特别是反复发作的感染,可引起脾脏的显著肿大。
当出现脾肿大并伴有其它症状时,要仔细观察后再下结论。如伴有发热时,且热型 为长期间歇型或驰张热型,可考虑为急性血吸虫病。如果出现脾脏肿大,伴发热、 贫血和出血倾向时,多考虑急生白血病。若伴不规则的周期性发热且淋巴结和肝脏 肿大的患者,多考虑为何杰金病。脾肿大伴发黄疸,考虑是否为溶血性贫血或病毒 性肝炎。如果同时出现贫血、胸骨后压痛,皮肤粘膜有出血现象时,可能为白血病 或造血系统疾病。如脾肿大明显,多昌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典型临床表现。
上面的内容就是对正常脾脏大小为多少这个问题做出的有关介绍了,相信您在阅读之后已经有所了解了。脾脏肿大的原因多是因为患上了急性或是慢性感染,并伴有疼痛感,所以大家平时要多了解一下脾脏不好的症状,如果发现自己有不舒适的地方,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避免拖延病情,对身体造成更大的损害。
樱花的珍贵品种
1、寒樱
花朵大小为小朵、淡红色单层花瓣,气候较温暖的话,1月中旬左右就会开花的樱花,故别名称热海樱,据推测应是寒绯樱和山樱的混合种。
2、修善寺寒樱
花朵大小为中等、红紫色单层花瓣,生长于伊豆半岛修禅寺庭院的樱花,据推测应是寒绯樱和大岛樱的混合种。
3、寒绯樱
花朵大小为小朵、深红紫色的单层花瓣,从中国到台湾都有生长的野生樱花,故又称为台湾绯樱、绯寒樱,花朵为钓钟状,与其合并呈现出特殊的感觉。
4、河津樱
花朵大小为中等、红紫色单层花瓣,生长于伊豆半岛河津町的早春樱花,据推测应是寒绯樱和大岛樱的混合种
5、大岛樱
花朵大小为大朵、白色单层花瓣,生长于伊豆七岛及房总半岛等地,对海风很强韧的野生樱花,樱饼里所用的樱花叶就是用此种樱花的叶子。
6、雏菊樱
花朵大小为小朵、像白菊花花瓣,生长于新潟县弥彦神社的奥丁字樱系的小型樱花,花瓣数超过100种以上、珍贵稀有的樱花。
7、山樱
花朵大小为中等、白色到淡红色单层花瓣,自古以来就深受喜爱的代表性野生樱花,以花朵一起绽开的新芽的颜色非常多样,让山野的景观更加美丽。
8、美国樱花
雏菊樱图册花朵大小为中等、淡红色单层花瓣,这是在美国利用染井吉野的种子所培育出的品种,原名叫“曙”,但因为日本已有同名的樱花,所以就改名为现在这个名字。
9、梅护寺数珠挂樱
花朵大小为大朵,像淡红色菊花花瓣,传说中与亲鸾上人有关系的樱花,生长于新潟县京濑村的梅护寺的樱花树已被指定为国家天然纪念物。
10、大寒樱
花朵大小为中等、淡红色单层花瓣,生长于琦玉县安行的樱花,又称安行寒樱,比染井吉野还早一周左右开花的美丽樱花。
11、兼六园菊樱
花朵大小为大朵,像淡红色菊花花瓣,生长于金泽兼六园的樱花,花瓣数超过300片。
12、十月樱
花朵大小为中朵、淡红色多层花瓣,从10月左右开始开花,隔年春天还会再开一次,一年开2次花的珍贵樱花。
13、奈良之八重樱
花朵大小为中朵、淡红色多层花瓣,属霞樱系的品种,生长于奈良市知足院的樱花树已被指定为国家天然纪念物。
14、江户彼岸
花朵大小为小朵、淡红色单层花瓣,此种樱花的寿命非常长,山高神代樱(山梨县武川村)、根尾谷的淡墨樱(岐埠县根尾村)等,据推测都已活了1000年以上。
15、冬樱
花朵大小为中朵、白色单层花瓣,一年开两次(春、秋)花的樱花,在群马县鬼石町的樱山公园里种植了相当多数量的此种樱花,其中以“三波川的冬樱”最有名。
16、永源寺
花朵大小为大朵、白色多层花瓣,生长于滋贺县永源寺庭院的樱花,花朵很大、严色为白的八重樱。
17、市原虎之尾
花朵大小为中等、淡红色多层花瓣,生长于京都市左京区市原的樱花,因枝干向外延伸很长,花朵也生长的很密集像虎尾一样,故大谷光瑞将其命名为市原虎之尾。
18、太白
花朵大小为大朵、白色单层花办,英国的樱花研究家于1932年赠送给日本的樱花,在日本已经绝种,太白是元公爵鹰司信辅所命名的。
19、御衣黄
花朵大小为中朵、绿黄色多层花瓣,自古以来就广为人知,具有珍稀颜色的樱花。
20、松月
花朵大小为大朵、淡红色多层花瓣,以前生长于东京的荒川堤防的樱花,是一种非常美丽的八重樱。
21、妹背
花朵大小为大朵、红色多层花瓣,位于京都平野神社的樱花,因拥有两个雌蕊,结果实也是结两个,故得其名。
22、关山
花朵大小为大朵、深红色多层花瓣,八重樱的代表性品种,在欧美也被广泛的种植,另外此樱花的盐渍花瓣也用于樱花汤之中。
正常脾脏大小为多少
一般来讲我国成年人脾脏大致有巴掌那么大,大小约为125×75×50立方毫米,长约10cm~12cm,宽6cm~8cm,厚3cm~4cm,重110g~200g,平均重量约为150克,但也可受性别的影响而有所差异,具体如下:
1.成年男性脾脏正常大小为:长平均13.86cm,宽8.64cm,厚3.07cm。
2.成年女性脾脏正常大小为:脾长平均13.09cm,宽8.02cm,厚3.05cm。
脾脏由几条韧带将“悬挂”在上腹部,一般来讲正常情况下基本是摸不到脾脏的,但如果机体处于仰卧或右侧卧位时能触摸到脾脏边缘,就可说明脾肿大,临床上多将肿大的脾脏分为轻、中、高3度:
1.深吸气时,脾脏在肋缘下不超过3厘米者为轻度肿大。
2.自3厘米至脐水平线者,为中度肿大。
3.超过脐水平线以下则为高度肿大。
当出现脾肿大并伴有其它症状时,要仔细观察后再下结论。如伴有发热时,且热型 为长期间歇型或驰张热型,可考虑为急性血吸虫病。如果出现脾脏肿大,伴发热、 贫血和出血倾向时,多考虑急生白血病。若伴不规则的周期性发热且淋巴结和肝脏肿大的患者,多考虑为何杰金病。脾肿大伴发黄疸,考虑是否为溶血性贫血或病毒 性肝炎。如果同时出现贫血、胸骨后压痛,皮肤粘膜有出血现象时,可能为白血病 或造血系统疾病。如脾肿大明显,多昌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典型临床表现。 一般说来,脾肿大的发生多提示病情变化复杂,疾病较重,所以发现脾肿大后,最好去内科先进行常规检查和血液涂片、血清学检查、肝功能试验及其它各项化验、 检查,尽早进行诊断,尽早进行病因治疗。 1.多吃一些粗粮,有益于脾脏;2.伤肝的事物不要吃,如:带有色素的,饮酒等;3.要调剂好自己的作息,不要太累,不要易怒。以上是平时应注意的,建议每年去体检,若脾脏有增长,办法就只有切除了。
慢性丙肝早期症状
轻度慢性肝炎症状较轻,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隐痛不适,可伴腹胀、恶心、腹泻等;肝脏大小正常或稍肿大、质软有轻度压痛,脾脏多无肿大。
中、重度慢性肝炎症状较重,多有中度黄疸,疲乏无力、纳差、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隐痛;常有黄疸、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皮下出血,肝脏肿大、质地中等,有压痛和叩痛,大多有脾肿大,部分患者伴腹水。严重者可出现下肢浮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可伴有肝外表现如发热、关节炎、胸膜炎、皮肤病变、肾小球肾炎、闭经等。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全身及肝外表现更多见。
慢性丙肝早期症状
轻度慢性肝炎症状较轻,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隐痛不适,可伴腹胀、恶心、腹泻等;肝脏大小正常或稍肿大、质软有轻度压痛,脾脏多无肿大。
中、重度慢性肝炎症状较重,多有中度黄疸,疲乏无力、纳差、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隐痛;常有黄疸、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皮下出血,肝脏肿大、质地中等,有压痛和叩痛,大多有脾肿大,部分患者伴腹水。严重者可出现下肢浮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可伴有肝外表现如发热、关节炎、胸膜炎、皮肤病变、肾小球肾炎、闭经等。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全身及肝外表现更多见。
以上就是慢性丙肝的初期症状,如果患了丙肝,要及时的去治疗,不要拖延成为慢性丙肝,随着时间推移,丙肝也是越来越难治疗,对人身体的伤害也越来越大。所以一定要及早治疗。
脾脏叩诊方法有哪些
脾脏叩诊检查是用于检查腹部脾脏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当脾脏触诊不满意或在左肋下触到很小的脾缘时,宜用脾脏叩诊进一步检查脾脏大小。脾浊音区的叩诊宜采用轻叩法,在左腋中线上进行。正常时在左腋中线第9-11肋之间叩到脾浊音,其长度约为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脾浊音区扩大见于各种原因所致之脾肿大。脾浊音区缩小见于左侧气胸、胃扩张、肠胀气等。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脾浊音区改变 脾浊音区扩大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脾浊音区缩小见于左侧气胸、胃扩张、鼓肠等。
需要检查的人群:常规体检项目,腹部异常者。
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基本无不适合人群,但心理精神异常者应注意。
检查时要求:
(1) 环境要安静和温暖。被检查者裸露部位不应感到寒冷。检查者手要温暖。
(2) 被检查者应保持适当体位,如胸部叩诊,可取坐位或仰卧位,腹部叩诊常取仰卧位。少量腹水,嘱被检查者侧卧位或膝胸位。
(3) 叩诊要按一定顺序进行,从上到下,从前到后,并作两侧对比,注意对称部位音响的异同。
其实脾脏不好的人群也是有非常多的症状的,了解这些症状对于自我判断自身脾脏情况是有很大帮助的。脾脏不好的人群大多会有昏睡露睛以及寒湿浸淫的表现。除此之外,这类患者日常生活还需要多注意饮食,尽量选择一些清淡的食物。
脾脏大是怎么回事
在一般情况下脾肿大和肝肿大有一定的关系,轻度脾肿大是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白血病,急性感染等,而重度脾肿大和寄生虫感染,性感染,严重溶向等有关。脾肿大会随着癌细胞的入侵,血液郁积等出现增大的现象。脾肿大是一种很重要的病理症状。脾肿大后还会出现贫血,瘀斑,肝及淋巴结肿大,肝病肝掌和蜘蛛疲等,还会出现各种类型的皮疹。
01引起脾肿大的原因有很多,所以我们在出现脾肿大时候要结合患病者的其他症状来寻找原发病。然后直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由于脾脏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失去脾脏之后就会很容易受到荚膜菌的入侵而引起全身严重感染。
02脾肿大发生时还出现一种或几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细胞动出现增生的话就是脾功能亢进,出现这种情况时治疗原发病的效果不明显的话可以进行脾脏的切除手术。但是要原发病允许才可以。
03我们在进行脾切除手术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脾切除手术和放射治疗一定要进行严格控制。脾脏被切除之后还很有可能会出现血栓,血原性感染,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并发症。所以老年人或者是幼儿童在出现脾亢进时最好不要进行脾切除。
小编的介绍应该准确告诉了大家脾脏肿大究竟是怎么回事了吧。其实,脾脏也跟心情有一定的关系,坏心情可能会导致肝脏损害得更严重。所以当脾脏出现问题时,大家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才有利于病情的治疗。
脾脏大小是多少正常
1、脾脏大小是多少正常
正常脾脏在左腋中第9~11肋骨之间,B超测量其最大长度<10~11cm,厚<3.5~4cm,其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正常情况下,肋缘下不能触及脾脏,除极少数因内脏下垂、左侧胸腔积液、气胸等使脾向下移位而触及外,凡在仰卧或侧卧位能触及脾脏或B超检查超过上述大小时则均为脾肿大。
2、脾脏由什么供血
脾脏由脾动脉供血。脾动脉是腹腔动脉最大的分支,在接近脾门处分出胃网膜左动脉和数支胃短动脉。脾动脉在进入脾门前多先分为上、下两支,或上、中、下三支,再分为二级分支或三级分支进入脾门。根据脾动脉分支情况,可将脾脏划分为2~3个叶和上极段、下极段两个段。相邻脾段之间动静脉的吻合甚少,形成一个近乎无血管区的平面。脾动脉分支进入脾实质后为节段动脉、进而分为小梁动脉,最后形成终末动脉,故脾实质由内到外可划分为脾门区、中间区和周围区。
脾脏大怎么治比较好
胎儿时脾脏是造血器官,出生后造血功能被红骨髓取代了,但脾脏仍能制造淋巴细胞等与免疫相关系的细胞和物质。它还有过滤血液的作用,进人人体的细菌、病毒及其他异物在这里经过处理后,被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消灭掉;衰老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这里被破坏、清除。
脾脏还会对新生的红细胞进行必要的“修整”,并贮有大量的血小板。脾脏像浸了血的海绵,贮有较多的血液,当人体紧急需要时,脾就收缩,挤出血液,所以脾还是个应急的小血库。
由于脾脏参与骨髓造血的调控和红细胞、血小板的破坏、清除,所以当人因疾病造成脾脏肿大或脾功能亢进时,就会出现贫血和血小板缺少性紫癜,甚至会因大出血危及人的生命。脾统血。脾的功能衰退,就会造成血虚的现象和容易出血的情形。
成人脾脏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其他组织器官代替。所以,在脾脏肿大危及人体健康时,可以把它切除,这样会使病情好转。但如果是婴幼儿时期就把脾整个摘除,往往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
卵泡大小多少为正常
通常情况下,没有到排卵期,我们是看不见卵子的,因为那时很小。只有当它发育成卵泡,我们才能在显微镜下看到那那时已经很大了,在来月经前的第10-14天,我们称之为排卵期。
成熟的卵子一般是20mm以上,最小的在18mm以上才正常。从初级卵泡成长至成熟卵泡可分成8个等级,前五个等级太小,生长的时间太长,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从第6级开始才是我们要注意的焦点。第6级卵泡直径为5mm;经过5天时间,长大到10mm,成为第7级卵泡;再经过5天的发育,到了第8级卵泡,直径是16mm。第8级的卵泡,就是成熟卵泡了。
所以,从第6级卵泡长大到第8级卵泡一共是10天时间,正好就是一个月经周期中的卵泡期。从16mm开始,再经过2-3天,就会发育成20mm的卵泡,卵子排出。
卵泡大小和卵泡发育是否正常有很大影响,如果卵泡大小不标准,没有达到正常值,那么回影响正常排卵或者排出的卵子质量不好,影响正常受孕。那么卵泡大小多少正常?
卵泡大小正常标准是,卵泡呈圆形或者椭圆形,直径达到18-25mm,低于或者大于这个乱跑大小正常值,会影响正常排卵。B超监测最大卵泡出现在月经 10-16天,卵泡直径20mm,呈圆形,壁薄,向卵巢的一侧突出,内部透声好,一般在10小时内实现排卵,排卵时间在月经第12-18天内比较多见,少数在20-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