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的介绍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的介绍

由于病毒的感染而在儿童中引发的手足口病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同时,手足口病又是一种传染性疾病,而且它的传染途径还不少,那么手足口病有没有什么预防措施呢?我们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对被污染过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极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5、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6、中药具有清凉解毒作用,如: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

以上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关于手足口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希望朋友们从中能够得到一些帮助。对于家长朋友们而言,预防手足口病就要保证孩子的生活环境是健康的,希望大家多加注意,祝朋友们健康。

手足口病什么季节流行 打了预防针并不能完全预防手足口病

由于手足口病预防针是由EV71病毒灭活处理后用于预防该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疫苗,因此除了EV71以外的其他手足口病病毒仍可以造成接种者的感染,从而患上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传染吗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如果发现病发儿童,应该对患儿进行隔离观察治疗,与其接触者应该经常消毒,避免传染给他健康儿童,并对同班级的小孩子进行病毒排除。

2.时刻注意小孩子的手足、口腔部位。幼儿园应该每天对小孩进行晨检,给小孩子测体温,手足口腔的检查,如果小孩子出现小疱疹应该及时看医生,进行排除,如果不是此病,应及时对疱疹进行治疗处理。

3.小孩子的贴身衣物、床单、枕套要经常换洗,保持清洁。衣服主要以柔软,宽松,舒适为宜,衣物被子要经常通风日晒消毒。对小孩子经常玩的玩具每日进行的清洁消毒。

4.教育小孩子经常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一定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彻底清洁小手,养成洗手的好习惯,避免细菌的感染。

5.在病毒流行期间,应该多待在家中或者空气干净清新的地方,避免去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因为公共场所人流量较大,空气不流通,小孩子的抗病毒能力差,给病毒入侵成就了很好的环境。

手足口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染 手足口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

能够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而目前仅研发出了针对预防病毒71型感染的EV 71疫苗。因此健康人群被传染上手足口病的几率非常高,建议做好上述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用药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主要是隔离病儿,加强婴幼儿卫生保健,以减少感染机会。同时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造宜。

其实不管是对于哪一些疾病,我们都应该注意掌握科学的治疗用药,这样才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尽可能的降低不利的影响,而以上所介绍的这些常识问题,就希望大家能够引起注意,科学的治疗手足口病,尽可能的减少手足口病,给小孩子健康造成的危害。

手足口病高发期间托幼机构需注意

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目前,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加快,即将进入手足口病流行期,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地区要切实加强各项防治措施,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各项工作。

一、对抗手足口病,父母应该掌握的四个基本点

1、为孩子提供一个清洁、安全的环境

个人卫生应注意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勤晾晒被褥。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家庭地面和桌、椅、床、柜、门把手等各种物体表面应做好卫生清洁。婴儿奶嘴、奶瓶每日煮沸消毒一次。儿童玩具定期清洗。

2、密切观察孩子,警惕重症病例

对于发热的患儿,家长要及时送各大正规医院发热门诊求诊。对于发热伴皮疹的孩子,更要警惕手足口病。另,既往感染过手足口病的孩子,仍有可能再次被传染,父母同样不可掉以轻心。

3、做好消毒隔离措施

手足口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内,应进行隔离。家长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要注意,手足口病是消化道传播疾病,接触患儿及其物品后一定要及时洗手;患儿吃剩的食物,切不可再食用。

患儿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煮沸消毒;污染的玩具、桌椅、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消毒。

二、防控手足口病,托幼机构不可忽视的四个重点

1、落实晨检

每日进行晨检,必要时进行午检和晚检,重点查看有无发热及皮疹的情况,如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通知家长送诊、或居家观察等措施。对缺勤的孩子,托幼机构应电话问询家长,查明缺勤原因并进行登记报告。

2、掌握正确的预防性消毒方法

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保育员、教师要保持手部清洁,并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幼儿活动室、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活动室、教室、宿舍等地面每天湿式拖扫,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拖地一次。门把手、桌、椅等各种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玩具保持清洁。搞好食饮具消毒和食品卫生。

3、明确疫情报告制度

根据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即为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把握好停课原则

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要求,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吃什么可以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有预防的药吗

有手足口病疫苗。

目前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我国在2016年上市了针对手足口病EV71型肠胃病毒疫苗,对预防由EV71型肠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接近100%的效果,但不能预防其他肠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不过目前引发幼儿手足口病的基本都是由EV71型肠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因此打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比较好的预防措施。

备注:市面上所说的一些板蓝根等抗病毒药物,均无预防措施,不要随意让孩子服用,以免出现某些副作用。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儿童使用的奶具、餐具要煮沸15分钟消毒;对玩具、厕具等应清洗,后用0.5%的84消毒液搽洗消毒;儿童经常触摸的地板、桌椅凳面、床头、门把、扶手等也可用84消毒液抹拭;尿布最好使用一次性纸尿裤;衣、被等布类和书本置阳光下直接曝晒4小时以上。

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没洗干净的瓜果。室内保持通风换气,不带幼儿去人群集中的场所。注意营养和休息,防止过度疲劳。也可口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草药或抗病毒药物,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等。若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预防针打了第一针管用吗

基本没有用。

整个手足口病疫苗的预防针总共有2针,接种的幼儿打完第一针手足口病预防针之后,需要再打第2针,才能完成整个免疫过程,产生免疫效果,起到预防EV71型手足口病的作用。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孩子年龄越小患手足口病的病例就比较多,所以家长要重视这种病,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不要让此病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手足口病要贵在预防,尽管手足口病传染方式各种各样,但最主要的还是以人群密集传播为主。

据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介绍,尽管手足口病传染方式多样,但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以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所以托幼机构、学校等儿童密集的地方一旦有人发病,则很容易传染。

实际上,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但成人由于自身免疫机身的完善,大多数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而儿童则因为免疫能力较差,容易被传染,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以通过唾液、泡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污染病毒的水源也可以经水传播。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是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

手足口病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应该知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各种各样,不管通过什么途径传播,都要贵在预防,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大家毕竟有好处的。

怎么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比较多,不过主要还是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怎么预防手足口病?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怎么预防手足口病?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介绍如下:

●宝宝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看护人接触宝宝前,替宝宝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饭前便后、外出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其他已经患了手足口病的孩子。

通过上述文章的介绍各位父母都已经了解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但是如果手足口病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怎么预防手足口病方法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为了避免手足口病的发生,希望大家做及早做好预防措施,那么,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呢?现在让专家给大家详细的做个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

1、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对被污染过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极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5、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6、夏天不要让孩子多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一定要洗净、削皮。食品一定要高温消毒,不吃易变质的食品。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如上所述,相信大家都能够有一定的了解了,最后祝小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远离各种疾病。

相关推荐

手足口病患者接触一定会传染吗 接触手足口病人如何避免传染

接触了手足口病人,你需要立马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洗手消毒,因为通过手部的接触,如果没有洗手消毒的话,会随着手上的病毒接触进食的食物,引起病从口入的现象,所以及时用肥皂洗手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用普通的肥皂清洗消毒即可,用酒精擦拭手部反而没有用。 然后你还要立即更换当时接触手足口病患者时身上所穿的衣物,并且把这些衣物用84消毒液或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并单独清洗干净,之后放到太阳低下暴晒消毒,以免衣服上沾有病毒引起传染。 做好这些还是很不放心的话,那么你还可以及时就医,去医生那里开一些抗病毒药物,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

手足口病仍要严防

专家建议尽早接种疫苗 东莞的手足口病发病数会减少,但今年情况明显不同。前天上午,东莞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做客“阳光热线”时透露,11月以来,全市手足口病例数不减反增;而且监测发现,肠道病毒EV71活跃程度较去年同期略有增强。 病毒EV71活跃程度略增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主要分EV71、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其中EV71病毒最“凶猛”,是导致手足口病发生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 每年4至7月和9至11月是东莞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往年10月份以后手足口病例都会开始逐渐减少,但是今年的情况有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后、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

手足口病该如何用药

手足口病该如何用药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那么,手足口病吃什么药最好的呢? 手足口病发病时的表现 主要有:宝宝在发病前1~2周,通常有与手足口病患儿的接触史。大多表现出突然发烧,体温多在38℃以上,伴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发热同时或1~2天后口腔黏膜、唇内出现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以至于患儿流涎不止、烦躁不安、不停哭闹、拒绝进食。继而,在患儿的手心、脚心及臀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疱疹

目前孩子手足口病有疫苗吗

目前孩子手足口病还没有疫苗。因为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有多种,严格来讲不可能会有手足口病疫苗。但危害最大的是EV71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及较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其他类型的病毒株毒性相对较弱,故研制出EV71病毒的疫苗可降低手足口病的重症率和病死率。卫生部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企业等建立疫苗研发定期沟通制度,指导疫苗研发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3家疫苗企业已完成手足口病疫苗I期临床试验。根据I期临床试验现有数据,初步说明疫苗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即将启动

预防手足口病

1、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对被污染过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极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5、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6、夏天不要让孩子多吃冷饮

手足口病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全球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春末夏初最为常见,发病高峰主要在5 ~ 7 月份,冬季发病较为少见。因为它的传染性很强,所以,我们要追根溯源,从传染源一路追寻下去,才能更好地预防、护理手足口病,尽量减少宝宝的痛苦。 下面为大家介绍手足口病洗手五法则: 第一步:湿 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第二步:搓 ●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一手握另一手大

打了手足口病预防针还需要做预防工作吗

幼儿打了手足口病预防针之后,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因为引起孩子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较多,EV71病毒只是其中一种。该疫苗仅能预防EV71病毒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对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不具保护作用。所以,家长不能因为有疫苗上市就对防护掉以轻心,还是要做好以下日常预防工作。 1、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多通风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每天最好开窗通风2—3

手足口病好了还会得吗 手足口病好了会有免疫力吗

仅对感染的病毒类型有一定的免疫力。 宝宝之前得过一次手足口病,现在病情好了,会产生之前那种引起手足口病肠胃病毒类型的免疫力,但对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没有相关的免疫力,因此家长们在孩子手足口病好了以后,也要做好以下预防疾病措施

手足口病可以吃利巴韦林吗 为什么轻症手足口病不能吃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三氮唑核苷、尼斯可等,是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目前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虽说手足口病是因肠胃病毒引起的疾病,但吃利巴韦林主要是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甲肝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的生长,对于肠胃病毒没有防治作用,不适用于治疗手足口病,只是在手足口病的具有其他重症表现的情况下才对症使用。 凡是药物多具有副作用,而利巴韦林的副作用也不少,这种吃了没有治疗效果,还给患者带来副作用的药物,是不建议吃的,风险太大,而且还不利于患者恢复。 手足口病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