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甲亢会引起鳞状细胞癌抗原偏高

甲亢会引起鳞状细胞癌抗原偏高

异常情况:

1.子宫颈癌,肺癌,头颈部癌时,血清中SCC升高,其浓度随病情的加重而增高。临床上还SCC还可用于监测上述肿瘤的疗效,复发和转移以及评价预后。

2.肝炎,肝硬化,肺炎,肾功能衰竭,结核等疾病,SCC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鳞状细胞癌抗原0.10是怎嘛回事 病情分析:你好,目前症状表现考虑是属于很正常的

临床一般建议合理保养休息,不要担心 鳞状细胞癌抗原0.10是怎吗啦

目前症状表现考虑还是很正常的指导意见:你好,临床一般建议及时的顺其自然,基本的属于正常范围 在体检时发现鳞状细胞癌抗原高达34,

这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增高的话可能要注意进一步检查排除是否存在有肿瘤的可能性,指导意见:但这些指标的特异性并不高的,影响因素也很多,所以临床上主要用于肿瘤的初步筛查,并不能用于肿瘤的确诊的。

宫颈鳞癌病理学特征

一、病理学特征

1.组织学起源:宫颈腺鳞癌是由柱状细胞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混合而成。其起源于宫颈柱状上皮下储备细胞,同时向腺癌和鳞癌两个方向分化,两者比例不同,分化程度也不相同。

2.镜下特点:鳞状细胞癌巢与腺样癌巢相互混合,并相互移行。成熟型的宫颈腺鳞癌常表现为鳞状细胞成分的癌细胞含丰富的嗜伊红胞浆,或见个别细胞角化。毛玻璃细胞癌是宫颈腺鳞癌中分化最差的一种类型,镜下特点表现为有一种癌细胞大,并呈多边形,分布成片状或巢状,细胞膜清楚,胞质呈毛玻璃样或颗粒状,胞核大,并见明显的核仁,和分裂相多见。间质中见多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毛玻璃细胞癌在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间有细胞间清洗形成,有微绒毛,胞浆内含有丰富张力微丝,细胞连接方式为丰富桥粒和连接复合体。值得注意的是,在腺癌结构中伴有多少不等的分化成熟的鳞状上皮为腺棘癌或腺角化癌,不属于腺鳞癌范畴。对于低分化的宫颈腺鳞癌和鳞癌在镜下难于鉴别,然而在宫颈腺鳞癌中,粘蛋白表达呈阳性,因此其可以用于鉴别宫颈腺鳞癌和宫颈鳞癌。Reis-Filho报道了一例宫颈腺鳞癌毛玻璃细胞类型的患者,其免疫组化研究发现,细胞角化蛋白(MNF116)、vimentin和癌胚抗原表达呈阳性,然而HMB-45的表达则为阴性。

鳞状细胞癌护理

(一)心理护理

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和接受期等一系列心理变化,密切观察,给予不同的疏导和心理支持。

(二)营养护理

鼓励病人摄取足够的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对食欲较差、进食困难者宜少量多餐、少渣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放疗期间忌服辛辣香燥等刺激性食物,如胡椒、葱、蒜、韭菜、羊、鸡等。

(三)疼痛护理

注意观察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强度,指导病人使用不同的方法控制疼痛,对疼痛难以控制者可根据三级阶梯止痛方案遵医嘱给药。

(四)术后护理

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引流管、切口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术后如无禁忌证,可在1~7天后离床活动,即早期离床活动。

皮肤癌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皮肤癌主要有三类型,三类型都可能是过分暴露于太阳光下所致,这至少是成因之一。来自太阳光的紫外线能够破坏皮肤细胞的遗传特性,导致癌前变化和癌细胞的生长。显而易见的是,皮肤的最表层是首先受到侵害的部分。三种主要的皮肤癌:基底细胞癌(或侵蚀性溃疡)、鳞状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瘤,均见于称为表皮的皮肤表层。

三类皮肤癌中最常见的是基底细胞癌,若不及早治疗,会引起局部组织糜烂,但是不会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鳞状细胞癌得不到适当治疗,则会扩散。尚幸这两类皮肤癌生长速度缓慢,几乎所有病例均可治愈。鳞状细胞癌有时见于绝经后妇女的外阴,那就比较难以处理。

恶性黑色瘤于三者中最为少见,通常由人体上既有的痣变成,属黑素细胞的癌症。这是最严重的一种皮肤癌,发病后即迅速扩散。如果能及早发现,展开治疗,治愈率约为百分之七十五。

诊断肺癌的常见血清标志物

1、癌胚抗原(CEA)

CEA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记物,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最初它被认为是胃肠癌的特异抗原,后来逐渐在肺癌、乳腺癌以及胰腺癌等肿瘤中检测到。 CEA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明显要高于正常人和良性肺病组患者,其中腺癌阳性率最高,达70%以上。在肺癌引起的胸腔积液中,CEA的阳性率高达 75%。CEA作为诊断肺癌的一种肿瘤标志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2、糖类抗原125(CA-125)

CA-125最初是用卵巢癌细胞为免疫原制备的单抗OC125的相应抗原,后来发现肺癌患者血清CA-125亦有较高的阳性率,其敏感性为 30%~61%,特异性为34%~67%。血清CA-125浓度的测定可提示肺癌患者的预后,并有报道几乎所有CA-125浓度水平升高患者均为肺癌晚期,其生存期较CA-125水平正常者明显缩短。CA-125可作为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而不受肿瘤大小、分期、组织类型、患者年龄的影响。

3、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克)

SCC-A克是一种鳞状上皮抗原,最早由是从宫颈鳞癌中分离,最初用做宫颈癌的TM,后来发现SCC-A克也存在于肺、咽、食管、口腔等多个部位的肿瘤中,特别是鳞状细胞癌。SCC-A克是肺鳞癌较特异的标志物,肺鳞癌患者中SCC-A克阳性率为40%~60%,在其他类型的肺癌阳性率极低。

预防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预防方案

鳞癌为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预防主要是针对可能的诱发病因进行,去除致病因子和诱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平时注意避免过度日晒和紫外线,X线照射,及频繁接触砷,沥青等化学物质,对长期不愈的慢性溃疡或黏膜白斑等要积极治疗并定期检查,有助于防止鳞状细胞癌的发生。

护理

(一)心理护理

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和接受期等一系列心理变化,密切观察,给予不同的疏导和心理支持。

(二)营养护理

鼓励病人摄取足够的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对食欲较差、进食困难者宜少量多餐、少渣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放疗期间忌服辛辣香燥等刺激性食物,如胡椒、葱、蒜、韭菜、羊、鸡等。

(三)疼痛护理

注意观察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强度,指导病人使用不同的方法控制疼痛,对疼痛难以控制者可根据三级阶梯止痛方案遵医嘱给药。

(四)术后护理

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引流管、切口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术后如无禁忌证,可在1~7天后离床活动,即早期离床活动。

基底细胞瘤如何鉴别

鉴别诊断需要密切结合病史注意各个发展阶段的病变特点。对于疑难病例需要活组织切片检查,才能最后确定诊断。

1、与鳞状细胞癌的鉴别,有以下几点可供参与:

(1)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比基底细胞癌为高,进展也较快。对病程缓慢的病变应首先考虑基底细胞癌,反之,病程短,发展快,成菜花样生长的肿块,要先考虑鳞状细胞癌。

(2)在两种肿瘤都有溃疡形成的情况下,首先是基底细胞癌的溃疡外表引人注意:硬底、基底较浅而平,边缘参差不齐,内卷。而鳞状细胞癌的溃疡则常深浅不一,基底高低不平,边缘比较饱满,甚至外翻。

(3)基底细胞癌含有色素的百分率比鳞状细胞癌者为高,对含有色素的病变,除色素瘤外,要先考虑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结节表面因含有大量的角化物质,所以颜色一般不发黑。

(4)基底细胞癌基本上不转移。鳞状细胞癌可以通过淋巴管转移至前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故有淋巴结转移时,则要考虑鳞状细胞癌。

2、与恶性黑瘤的鉴别的鉴别:恶性黑色素瘤病程较短,发展较快。病变附近色素弥漫,血管充盈,可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巨大肿块。表面有细小裂痕出现,病变很小时即有血水流出。

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是起源于皮肤表皮及其附属器(毛囊漏斗、皮脂腺导管、末端汗管) 角质形成细胞,好发于头皮、面部、颈和手背等暴露部位。患者可去相关肿瘤医院做检查及治疗工作。

鳞癌是皮肤表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按照分化程度可以分为:未分化、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其中低分化鳞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鳞癌,治疗起来相对比较复杂。低分化鳞癌的治疗一般根据部位不同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总起来以化疗配合中药治疗为主,改善机体免疫力,辅助化疗增效减毒,提高治愈率。

鳞状细胞癌早期症状

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往往在原有的病变的基础上,如炎症、睑缘溃疡。其中有部分病例是由良性肿瘤恶变而来,如乳头状瘤或皮样囊肿等。

鳞状细胞癌发病的早期通常是在下睑有局限性小结节,可呈乳头状或结节状,少数病例有色素沉着。临床上按其发展情况分为两型:菜花型和溃疡型。临床表现各型有不同特点。

菜花样(或乳头状)型:初起为浸润性小斑块、结节或溃疡,继而隆起或乳头状以至菜花样,淡红至暗红色,底宽,质硬,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附以鳞屑和结痂,顶部常有钉刺样角质,若将其强行剥离,底部容易出血。此型多见于面部和四肢。

溃疡型:肿块表面溃疡,溃疡面较大较深。基底部高低不平。溃疡面形状有如火山口状外型,边缘隆起呈外翻状。此型癌肿发展快、易早期转移,转移到淋巴结。到晚期,一面向眼睑表面及周围发展,一面向眼睑深部发展。最后转移到眼球,破坏眼球及眼眶组织,甚至向颅内转移。有时继发感染、出血,病人有贫血恶病质表现,最后衰竭而死亡。

肺部肿瘤标志物是什么

肺部肿瘤标志物的正常值:癌胚抗原,70%的肺癌患者可出现CEA升高,不同病理类型的敏感性不同,其中腺癌最高,正常参考值:血清CEA<5ug/L。糖链抗原50,肺癌患者CA50异常增高,正常参考值:血清CA50<24U/ml。鳞状细胞癌抗原,肺鳞癌病人SCC升高,SCC对鳞癌的敏感性低而特异性高,25%~75%的肺鳞癌患者血清SCC升高。正常参考值:血清SCC<5ug/L。癌抗原125(CA125)晚期肺癌病人血清CA125也升高,其血清浓度随肺癌的进展而增高。正常参考值:血清CA125<35U/ml。

肺癌相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有NSE、SCC、CEA、CA125、Cyfra21-1等,但这些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高,因此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有限,一些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并不高。目前肿瘤标志物主要用于监测治疗反应、早期监测复发,提示预后等方面的研究。

鳞状细胞癌的发病原因

1.紫外线照射、放射线或热辐射损伤;

2.化学致癌物:如砷、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煤焦油、木馏油、石蜡等;

3.病毒感染:特别是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30和33型感染;

4.某些癌前期皮肤病:如日光角化病、黏膜白斑、砷角化病;

5.某些慢性皮肤病:如慢性溃疡、慢性脊髓炎等;

6.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皮肤病如着色性干皮病、白化病等患者本病发病率较高。

相关推荐

肺鳞癌应该如何预防

根据分期,鳞状细胞癌的生存率明显高于腺癌大约80%的手术切除I期(T1N0M0)鳞状细胞癌患者在诊断后5年仍生存,而与之相比,约70%的同样分期的腺癌患者生存2期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之间存在同样的差异可指导预后的重要组织学因素难以确定,但是与无坏死存在的肿瘤相比,表现广泛坏死的肿瘤被认为与预后差相关 1、临床标准 虽然临床分期通常是由病变范围决定的,cTNM分期是一项主要的预后因素手术患者与其余的患者(70%)之间具有截然不同的生存差异非手术病例表现体重下降、行为表现差和转移相关症状提示预后差在切

阴道鳞状腺癌遗传学

细胞遗传学和CGH 研究发现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肺鳞状细胞癌是一种近二倍体或是超二倍体—非整倍体的肿瘤伴有平均染色体数目(在三倍体范围内)。研究认为通过DNA测量检测非整倍性可预测差的预后。细胞遗传学和CGH证实了伴有3q端粒扩增的许多遗传学改变是鳞癌表型的最常见特征。3q24-qter获得可存在于大多数鳞状细胞癌和少数腺癌中。扩增基因尚未明确,编码磷脂酰胆碱-3激酶的催化亚单位,其中一个代表基因是P1K3CA,它是许多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一个基本组分。3号染色体短臂缺失也较常见。其它再发的

什么是皮肤癌的常见症状

1.鳞状细胞癌往往由角化病、粘膜白斑及其它癌前疾病转化而成。生长较快,早期即形成溃疡。有的呈结节样或菜花状,向深部侵犯较小,基底可移动;有的呈蝶状,向深部浸润较明显,破坏性大,常累及骨骼。 鳞状细胞癌常伴有化脓性感染,伴恶臭、疼痛。多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患者头部巨大鳞状细胞癌,其恶臭无比,脓性分泌物较多,易出血;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其发病部位以粘膜皮肤连接处鳞状细胞癌发展最快,粘膜发病者更容易转移。 2.基底细胞癌起病时常无症状,初期多为基底较硬斑块状丘疹,有的呈疣状隆起,而后破溃为溃疡灶改变,不规则,边

皮肤癌有哪些常见的类型呢

皮肤癌的早期表现多为红斑状皮损,伴有鳞片状脱屑或痂皮形成,仅凭肉眼观察非但难以区分其组织学类型,而且易与牛皮癣,湿疹等良性皮肤疾患相混淆,常需借病理检查才能确诊。可采取手术,放疗等方法治疗。 皮肤癌主要有三类型,三类型都可能是过分暴露于太阳光下所致,这至少是成因之一。来自太阳光的紫外线能够破坏皮肤细胞的遗传特性,导致癌前变化和癌细胞的生长。显而易见的是,皮肤的最表层是首先受到侵害的部分。三种主要的皮肤癌:基底细胞癌(或侵蚀性溃疡)、鳞状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瘤,均见于称为表皮的皮肤表层。 三类皮肤癌中最常见的是

膀胱癌主要有哪些种类

膀胱癌包括两类,原发性和转移性。原发性膀胱癌指的是起源于膀胱的肿瘤,转移性膀胱癌指的是起源于别的器官或组织而播散至膀胱的肿瘤。其他器官的肿瘤可以通过血液、淋巴系统或者从邻近器官如前列腺间接扩散至膀胱。 原发性膀胱癌远比转移性膀胱癌常见。原发性膀胱癌可分为数种,其中移行细胞癌占膀胱癌的90%以上。移行细胞癌可以是:①乳头状癌,外观像菜花样,通过一个较短的蒂连在膀胱壁上;②固着癌,看上去较平、无蒂、基底较宽;③混合型癌,兼有以上两种特点。大约70%移行细胞癌是乳头状的。较为少见的膀胱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和脐

肾结石会影响性功能吗 局部损伤

小而活动度大的结石,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很轻,大而固定的鹿角状结石可使肾盏、肾盂上皮细胞脱落,出现溃疡、纤维组织增生、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以致纤维化。肾结石影响性功能吗?移行上皮细胞长期受结石刺激后,可发生鳞状上皮细胞化生、甚至可引起鳞状上皮细胞癌,因此应做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如何治疗

肿瘤的治疗最好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进行效果最好,西医的手术,放化疗都有很大的毒副作用和后遗症,所以最好同时配合无毒抗癌绿色疗法中医中药,这样既可以减轻西医治疗的毒副作用,巩固病情;同时还可以减轻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但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对症治疗,不能在网上随意找个方子来吃,所以如果您想治疗,首先最好是可以带患者来诊,这样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结合西医检查资料,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样见效更快,如果患者不能来诊,家属可以带资料来或者传真病历资料,这是建议你看病的方法,对于

皮肤癌有哪些表现

1.鳞状细胞癌往往由角化病、粘膜白斑及其它癌前疾病转化而成。生长较快,早期即形成溃疡。有的呈结节样或菜花状,向深部侵犯较小,基底可移动;有的呈蝶状,向深部浸润较明显,破坏性大,常累及骨骼。鳞状细胞癌常伴有化脓性感染,伴恶臭、疼痛。多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患者头部巨大鳞状细胞癌,其恶臭无比,脓性分泌物较多,易出血;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其发病部位以粘膜皮肤连接处鳞状细胞癌发展最快,粘膜发病者更容易转移。 2.基底细胞癌起病时常无症状,初期多为基底较硬斑块状丘疹,有的呈疣状隆起,而后破溃为溃疡灶改变,不规则,边缘

常见的恶性外阴肿瘤有哪些

外阴最常见的是鳞状细胞癌,主要发生在老年女性。虽然外阴上皮内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但由于早期发现和有效的治疗方式,外阴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反而逐渐下降。除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之外,吸烟是外阴鳞状细胞癌的公认危险因素。已知的癌前病变有三种:外阴上皮内瘤变、硬化性苔藓和慢性肉芽肿性病变。外阴其他重要的上皮性恶性病变有Paget病和前庭大腺癌,此类病变明显少于鳞状细胞病变,危险因素不明。外阴主要的非上皮性肿瘤是恶性黑色素瘤和葡萄状肉瘤。

阴道鳞状细胞癌的转移途径

外阴癌患者常并发外阴色素减退疾病,其中仅5%—10%伴不典型增生者可能发展为外阴癌;其他如外阴受慢性长期刺激如乳头瘤、尖锐湿疣、慢性溃疡等也可发生癌变;外阴癌可与宫颈癌、阴道癌合并存在。现已公认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人乳头瘤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与外阴癌的发生可能有关。 转移途径1.直接蔓延 肿瘤直接蔓延到尿道、会阴体、阴道、肛门和外阴对侧区域,晚期可侵犯趾骨、直肠和膀胱。2.淋巴转移 初期转移到腹股沟浅淋巴结,再到腹股沟深淋巴结,由此进入盆腔淋巴结,如髂内、髂外、闭孔淋巴结,最后可达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癌灶一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