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翼状胬肉比较好,应该注意什么
怎么治疗翼状胬肉比较好,应该注意什么
冷冻治疗用40.C 的冷冻头接触胬肉头部及颈部,毁坏其重生血管并使之萎缩。用于较小和较薄的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什么
翼状胬肉(pterygium)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称“胬肉攀睛”,俗称“鱼肉”。一般认为它是受外界剌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单眼或双眼受犯,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甚至可覆盖至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是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呈三角形。多见于户外劳动者,以渔民、农民发病最多,可能与风尘、日光、烟雾等长期的慢性刺激有关。
雄黄临床运用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取明雄黄500g,白糊为丸1000粒。成人每服1丸,10-15岁每服 1/2丸,5-9岁每服 1/3丸,2-4岁每服 1/4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9例(其中喘息性交气管炎19例)、支气管哮喘11例,效果:治愈(症状消失未再发)16例,显著好转(症状消失,但感冒或劳累过度时仍有轻微症状)14例,症状减轻9例,无效5例(均合并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因效果不明显中断治疗6人。治疗热带性嗜伊红细胞增多症雄黄中含有三硫化二砷,用以试治本病 1例,结果取得明显效果。用量:每次4分,日服2次。服后4天气促、咳嗽均减轻,肺部罗音消失,血检白细胞由18300/mm3降为8400/mm3,嗜伊红细胞由63%降为24%,X线胸片复查与治疗前对比有明显吸收,自觉症状消失出院。治疗带状疱疹取雄黄粉50g,加入75%酒精100ml混合。每天搽敷2次。如疼痛剧烈,可在雄黄酊中加入2%普鲁卡因20ml。治疗125例,皆有效。疗程平均为5.8天。无副作用及后遗症。另有用雄黄5g,冰片0.5g,酒精10Oml混合外搽患部,每日4-6次。治疗10例,一般在搽药 1-2天后疼痛减轻,水泡萎缩,红肿逐渐消退,以后自行脱皮而愈。治疗翼状胬肉取雄黄3分,生矾 1钱,共研细粉末装入有色瓶内,置阴凉处备用。患者取仰卧位,先作眼科常规麻醉及消毒。用开睑器撑开眼睑,嘱患者斜视健侧,使胬肉充分暴露,以消毒小棉棒蘸取少量药粉,涂于胬肉表面,待 1-2分钟(过长无效)用有齿小镊子将胬肉头部挟起,逆胬肉伸展方向揭扯,待撕至半月皱襞处,用无菌小剪从胬肉根部剪下,再在根部涂少量药粉。待渗血停止,将残留之胬肉提净,并将多余之药粉加以清除,敷以眼药膏,外加包扎,次日揭去敷料,点眼药水数天即愈。
翼状胬肉的症状与体征
①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翼状胬肉伸展至角膜时,可因牵扯而引起逆规性散光;遮盖瞳孔区时,可造成视力障碍;严重的和手术后复发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受限。可单眼或双眼同时发病。胬肉可见于鼻侧或颞侧,甚至两侧同时存在,以鼻侧多见。初期时,角膜缘发生灰色混浊,球结膜充血、肥厚,以后发展成三角形的纤维血管组织。它可分为头(三角形尖端)、颈(角膜缘部)和体部(球结膜上)。在进行期,胬肉表现为充血、肥厚,状部前端角膜灰色浸润,有时见色素性铁线(Stocker线)。在静止期,胬肉薄而不充血,颈部和体部血管收缩纤细。
②翼状胬肉发生在球结膜睑裂部,以鼻侧多见。亦有发生在颞侧或鼻侧颞恻均有。它是属于变性的球结膜组织。由结膜伸向角膜呈三角形.伸向角膜尖端隆起的为头部,位于角巩缘部位的称为颈部。大部分呈扇形遮盖巩膜的称胬肉体部。整个胬肉有水平走向的新生血管。
翼状胬肉的治疗
尽量避免外来剌激,积极治疗眼部慢性炎症。
1.用抗生素眼药水以控制结膜炎症减轻充血。在充血较重时可加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为减少外界剌激可戴适当的变色镜。
2. 小而静止的翼状胬肉无需治疗。如胬肉为进行性或已接近瞳孔区影响视力或眼球转动受限时则可行于术切除。对不愿意接受手术的病人,可用 2000~3000U/ml 的争光霉素液0.3ml 在表面麻醉下注射于翼状胬肉的颈部及体部,每周1 次, 3~6 次为1 疗程。为减轻局部反应,可在对侧球结膜下注射0.3ml强的松龙、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包扎。
3. 冷冻治疗用40.C 的冷冻头接触胬肉头部及颈部,破坏其新生血管并使之萎缩。用于较小和较薄的翼状胬肉。
4. 手术治疗
(1)适应证:①翼状胬肉为进行性、肥厚且充血;②胬肉已侵人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翼状胬肉的于术治疗要求应该达到3 个主要目的:①应安全地将胬肉切除干净;②达到良好的光学效果;③避免复发。因此,在选择手术方法时要特别慎重。
(2) 手术方法:
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 适应于翼状胬肉侵入角膜较多,且为进行性胬肉或接近瞳孔缘威胁患眼视功能者,或对白内障、角膜移植术切口有影响或手术后会刺激翼状胬肉发展者,或胬肉有碍患者美观者。此种手术方法操作亦较简单,手术时间相对较短,但术后易复发。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 适应于翼状胬肉较大且较充血肥厚、生长较快者,或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结膜缺失较多者。此手术方法操作相对较复杂,并有一定难度,且用于移植的结膜瓣特别要预防正反面颠倒,但手术效果较好,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
翼状胬肉切除及带蒂结膜瓣移植术 此种手术方法亦适用于胬肉较肥厚充血、长较快者。由于结膜富有弹性和很好的依从性,利用这一特性可将邻接翼状胬肉切除区的球结膜分离,作适当的松解剪开后进行移位移植,以修复暴露的巩膜区。此法不会出现结膜瓣被反转,且血液供应好,被移植的结膜生长愈合较快。缺点是结膜被牵拉移位时可能有一定张力,故缝合伤口时应良好对位以免结膜伤口裂开。
金钗石斛有什么作用 治疗眼科疾病
石斛兰对眼科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半乳糖性白内障不仅有抑制作用,而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治疗白内障方面,对半乳糖所致的酶活性异常变化有抑制可纠正作用,也能阻止或纠正因半乳糖性白内障所致的晶状体总脂类与总胆固醇的比例失调。中药处主“清睛粉”用石斛兰、麦冬等组成,有滋阴散热、疏风清热、通络散结、退翳明目之功效,用于联合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移植手术,效果较好。“石斛夜光丸”由石斛兰、人参等25味中药材组成,对治疗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炎等有较好疗效。
眼睛里面长了息肉要怎么办
眼息肉也叫第三眼睑腺脱出,是指因腺体肥大越过第三眼睑游离缘而脱出于眼球表面,只要不长到角膜上可以不用治疗,如果向角膜上生长有影响视力的情况,只有手术切除这种疾病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不过这种手术容易复发
翼状胬肉,它是一种很常见的结膜变性疾患。胬肉是眼睛因为慢性的炎症刺激导致组织增生形成的,不会传染.是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甚至可覆盖至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它发生与紫外线的损害密切相关,而且与长期野外工作,受风沙、尘土、冷、热刺激及日光照射有关。同时工作过度劳累、睡眠不足和结膜的慢性炎症也是诱发因素。指导意见:翼状胬肉一般应该到医院眼科检查治疗。常用的防治方法有以下两种:(1)药物治疗,对静止型者,胬肉未侵入黑眼珠,又不影响视力,可不必治疗。合并有沙眼或慢性结膜炎者,可应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眼药水点眼,如0.25%氯霉素或0.5%可的松眼药水,每日3~4次。中药方面可用消胬灵眼药水点眼,每日4次。(2)对进展型胬肉或胬肉长入黑眼珠影响视力者,应当到医院行胬肉切除,但易复发。有条件时术后可行90锶射线照射或β射线照射,以防术后复发。中医认为在治疗期间,应当忌食辣椒、大葱等刺激性食物,并应忌烟酒。预防翼状胬肉主要是尽可能避免烟尘、风沙及阳光刺激,注意眼部卫生,患沙眼或其它类型结膜炎应及时治疗,同时应注意睡眠充足,生活规律,避免大便干燥等全身情况的调整。建议你手术治疗。
当你发现你的眼睛里面长了息肉,不必过于慌张,因为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是不会传染的。一般来说,患者可以购买一些眼药水进行治疗,如果息肉仍然在变大,甚至已经入侵了眼角膜,那就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根据医嘱经行治疗。
眼睛内眼角的肉是什么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俗称“鱼肉”,一般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刺激而引起的,如果人体缺乏营养、泪腺分泌不足,有可能导致眼角膜或结膜出现干燥而引起眼睛局部组织的增生,从而导致翼状胬肉,在患上翼状胬肉后,患者一般在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当病情加重时,会感觉视力受到影响,并且在靠近鼻子一侧出现不适感。
1、适量滴眼药水。在患病初期,如果患者的病情不严重,一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滴眼药水进行缓解,同时要注意个人的用眼卫生,避免眼部受到感染。
2、手术治疗。如果当翼状胬肉对眼部的视力造成影响时,建议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手术切除。
3、冷冻治疗。冷冻治疗一般是对于较小或较薄的翼状胬肉而言,利用冷冻的技术将增生的组织进行破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雄黄临床运用于哪里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
取明雄黄500g,白糊为丸1000粒。成人每服1丸,10-15岁每服 1/2丸,5-9岁每服 1/3丸,2-4岁每服
1/4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9例(其中喘息性交气管炎19例)、支气管哮喘11例,效果:治愈(症状消失未再发)16例,显著好转(症状消失,但感冒或劳累过度时仍有轻微症状)14例,症状减轻9例,无效5例(均合并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因效果不明显中断治疗6人。
治疗热带性嗜伊红细胞增多症
雄黄中含有三硫化二砷,用以试治本病
1例,结果取得明显效果。用量:每次4分,日服2次。服后4天气促、咳嗽均减轻,肺部罗音消失,血检白细胞由18300/mm3降为8400/mm3,嗜伊红细胞由63%降为24%,X线胸片复查与治疗前对比有明显吸收,自觉症状消失出院。
治疗带状疱疹
取雄黄粉50g,加入75%酒精100ml混合。每天搽敷2次。如疼痛剧烈,可在雄黄酊中加入2%普鲁卡因20ml。治疗125例,皆有效。疗程平均为5.8天。无副作用及后遗症。另有用雄黄5g,冰片0.5g,酒精10Oml混合外搽患部,每日4-6次。治疗10例,一般在搽药
1-2天后疼痛减轻,水泡萎缩,红肿逐渐消退,以后自行脱皮而愈。
治疗翼状胬肉
取雄黄3分,生矾
1钱,共研细粉末装入有色瓶内,置阴凉处备用。患者取仰卧位,先作眼科常规麻醉及消毒。用开睑器撑开眼睑,嘱患者斜视健侧,使胬肉充分暴露,以消毒小棉棒蘸取少量药粉,涂于胬肉表面,待
1-2分钟(过长无效)用有齿小镊子将胬肉头部挟起,逆胬肉伸展方向揭扯,待撕至半月皱襞处,用无菌小剪从胬肉根部剪下,再在根部涂少量药粉。待渗血停止,将残留之胬肉提净,并将多余之药粉加以清除,敷以眼药膏,外加包扎,次日揭去敷料,点眼药水数天即愈。
您听说过眼息肉吗
鼻腔息肉、肠道息肉、胆息肉你可能听说过,但眼睛也长多余的“肉”,你是否会觉得不可思议?没错,这种被称为“胬肉”的眼病其实一直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长在眼白上的形状就像鸟的羽翼,所以又称“翼状胬肉”。
什么是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俗称“鱼眼肉”是一种很常见的眼疾,为靠内眼角眼白上染红色的膜,逐渐向黑眼珠中央生长,呈三角形(如翅膀形状,故名翼状胬肉)。刚开长始的时候,不影响视力,长大后会导致视力逐渐下降,并影响外观。
虽然眼睛出现胬肉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但离不开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多见于中年以上的人群,常见于长期室外劳作者,以前以渔民、农民和日照较强的地区居民发病率相对较高。
●排除遗传因素,胬肉病可能与风沙、日光、烟雾及花粉等长期的慢性刺激有关
●近些年来出现一些因长时间使用电脑,用眼过度加上强光刺激出现早期胬肉病症状的青年患者
●胬肉除了影响美观外,还可能引起角膜散光,甚至妨碍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