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婴儿甲低有啥危害
新生婴儿甲低有啥危害
1、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是由于先天因素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宝宝生长障碍、智力落后。
2、新生儿甲减:主要表现为不爱动、不爱哭、反应差、爱睡觉、肌张力低下,此外还常常有喂奶困难、腹胀、便秘、生理性黄疸延长、体温低等。
长到3个月后症状表现
1、特殊体态:身材矮小、上身大于下身、头大颈短。
2、特殊站立及行走姿势:腰椎前突、膝微屈,行走摇摆。
3、特殊发育:宝宝抬头、坐、走及出牙均较晚,前囟闭合迟,智力落后。
4、特殊面容:颜面臃肿、眼距宽、鼻骨扁平、舌头大而宽厚且常伸于口外、毛发干枯。
碘缺乏病症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常见的碘缺乏病症有四种:
①地方性甲状腺肿(地甲病),是由于环境缺碘而引起的地方病,是IDD的主要表现之一,其主要特征是甲壮腺增生、肥大,形成恶性循环,缺碘者的脖子愈来愈粗,造成粗脖子病。
②地方性克汀病(地克病),同地甲病一样,主要发生在严重缺碘地区,它对人的健康危害较大;由于胚胎期和新生儿严重缺碘,甲状腺激素缺乏,造成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和其它器官或组织发育分化不良或缺陷,典型临床症状与体征是智力低下、聋哑、生长发育落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甲肿。
③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亚克汀病)是存在于缺碘性地甲肿和地克病流行区的一种碘缺乏症,患者以轻度智力落后为主要表现(智商在69?0),并伴有轻微神经系统损伤、体格发育障碍或激素性甲功能低下的人。这些人缺乏典型地克病的临床特点,因此很容易被人忽视,有时被认为是"正常人"。
④怀孕妇女(胎儿)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缺碘症状。怀孕期妇女缺碘不仅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还会危及胎儿,从而导致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克汀病、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以及新生儿甲低。儿童期及青春期缺碘主要导致地甲病、甲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成人缺碘将导致甲肿、甲低、智力低下。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症状及表现
小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症状表现:
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落后,智能低下和基础代谢率降低。
1.新生儿及婴儿 大多数新生儿无甲低症状和体征,但仔细询问病史及体检常可发现可疑线索,如母怀孕时常感到胎动少,过期产,面部呈臃肿状,皮肤粗糙,生理性黄疸延迟,嗜睡,少哭,哭声低下,纳呆,吸吮力差,体温低,便秘,前囟较大,后囟未闭,腹胀,脐疝,心率缓慢,心音低钝等。
2.幼儿和儿童期 多数先天性甲低常在出生后数月或1岁后因发育落后就诊,此时甲状腺素缺乏严重,症状典型,甲状腺素缺乏严重度和持续时间长短与症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1)特殊面容:头大,颈短,面部臃肿,眼睑水肿,眼距宽,鼻梁宽平,唇厚舌大,舌外伸,毛发稀疏,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2)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智能低下,记忆力,注意力均下降,运动发育障碍,行走延迟,常有听力下降,感觉迟钝,嗜睡,严重可产生黏液性水肿,昏迷。
(3)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表现躯体长,四肢短,骨龄发育落后。
(4)心血管功能低下:脉搏微弱,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可伴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心电图呈低电压,P-R延长,传导阻滞等。
(5)消化道功能紊乱:纳呆,腹胀,便秘,大便干燥,胃酸减少。
典型的先天性甲低根据临床特殊表现,结合X线检查和血甲状腺激素测定可以确诊。
目前广泛开展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以在先天性甲低出现症状,体征之前,但是血生化已经有改变时就做出早期诊断,新生儿甲低筛查采用干血滤纸片方法,在新生儿生后3天采集足跟毛细血管血测定TSH,必须指出,测定TSH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但下丘脑-垂体性甲低无法检出,此外,无论采用何种筛查方法,由于实验技术的局限性,生理指标的变化和个体的差异,新生儿疾病筛查会出现一定百分比的假阴性,对甲低筛查阴性病例,如临床表现有甲低可疑,仍应提高警惕,作进一步详细检查。
警惕孩子患甲亢会影响智力
邻居张先生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茜茜,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能歌善舞,成绩好又听话,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张先生十分困惑,也非常头痛,茜茜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越来越不听话,还很容易发脾气,有时没什么事也会突然哭起来,把张先生夫妇搞得不知所措。老师也反映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还喜欢和同学吵架。看到茜茜这样,张先生夫妇常常责备茜茜越来越不懂事,一家人都十分伤心,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后来在我的建议下,张先生带茜茜到医院做了甲状腺功能方面的检查。结果提示茜茜得了小儿甲亢。经过及时治疗,茜茜的症状很快好转,张先生一家又恢复往日的欢乐。
临床表现不典型
小儿甲亢由于临床表现不如成人典型,往往容易被忽视和漏诊。生活中像茜茜这样的个案并不在少数。小儿甲亢最早的临床表现多是情绪失调,性情容易急躁,容易激动甚至哭泣,学习成绩下降,也有表现为多动、不安静或爱与人争吵,部分有食欲亢进和食量增加,因在生长发育期体重可能下降或保持不变,不像成人患者体重下降那样明显。小儿甲亢患者,甲状腺的大小表现不同,大多数仅为轻度增生,少数可不肿大。总之,临床表现不如成年患者严重和典型。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据有关资料报道,小儿甲亢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作为年轻的父母更应提高警惕,切不可一时疏忽而铸成终身大错。一般而言,小儿甲亢发病高峰在9到14岁。
值得一提的是新生儿甲亢不容忽视。据有关资料报道,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占出生婴儿的1.9%;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占出生婴儿的 0.15%。新生儿甲亢是由于母亲体内有引起甲亢的抗体,在怀孕期间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出生婴儿生下来就有甲亢表现,有的可延缓到出生后几周或更长的时间才发病。患甲亢的母亲生的婴儿中大约有1%可发生新生儿甲亢。这些孩子出生后很快出现甲亢症状,但也有一部分症状延迟到出生后数周。
哪些是新生儿甲亢
什么是新生儿甲亢?甲亢一般以成年人为主,少年儿童甲亢患者很少见,所以新生儿甲亢就更少见了。但是为什么新生儿会甲亢呢?新生儿甲亢指的是什么呢?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甲亢临床上极少见,系指患甲亢的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所发生的甲亢而言,发病率不足新生儿的2%。本症主要发生于妊娠期患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妇女所生婴儿,缘于母亲患甲亢未得到妥善治疗,母体的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所致。其特点是患儿出生时就有甲亢的表现,如肤色潮红、烦躁、多汗、食量大但体重不增加、心率快、甲状腺肿大等。
由于致新生儿甲亢的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是来源于母体,非自身产生,随着时间的延续,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也自行降解,其甲亢症状也将逐渐缓解,所以不经治疗,大多在出生后1~3个月自行缓解,无复发,也不留后遗症。偶有不能自行缓解者,可采取相应的方法及时治疗。
什么是新生儿甲亢,您了解了吗?了解了新生儿甲亢的概况,可以有效地帮助甲亢母亲们了解婴儿的状况,以便更好地治疗。
碘缺乏病的危害
碘缺乏病的危害主要是对机体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大脑的发育所造成的损害。缺碘对人体的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与缺碘的严重程度、缺碘发生的时期、个体对缺碘的反应性三方面因素有关。
缺碘的严重程度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不同。人体碘元素主要来自于各种食物和饮用水。与人类食物有关的动物、植物所含的碘是从它们所生长和生活的土壤和水中直接获得的。如果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土壤和水缺碘,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就会造成人体缺碘。水中碘含量的多少,能基本反映出土壤中的碘水平。科学家们通过调查发现:一个地区居民的饮用水中碘含量应该在10微克/升浓度以上。如果一个地区饮用水碘含量小于5微克/升,人群中就会出现地甲肿;如果饮水碘含量低于2 微克/升,地甲肿发病率就会更高,并会有
地克病的发生。人体碘主要通过肾,从尿中排除,尿中碘含量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碘营养水平,当人的尿碘低于50微克/升时,就会出现地甲肿;低于20微克/升,则会有克汀病儿出生。
缺碘发生的时期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不同。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现任主席Hetzel教授认为,缺碘对各年龄阶段的人群都有影响,这一观点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1)胎儿期缺碘:孕妇早产、流产或死胎的发病率增高;先天畸形或异常的发病率增高;围产期和婴儿期的死亡率增高;神经型克汀病:智力缺陷、聋哑、痉挛性瘫痪和斜视;粘肿型克汀病:智力缺陷、身材矮小、神经运动障碍。(2)新生儿期缺碘:新生儿甲肿、新生儿甲低。(3)儿童和青少年期缺碘:甲肿、亚临床克汀病、青少年甲低、智力缺陷、体格发育落后、单纯聋哑。(4)成人期缺碘:甲肿及其并发症、甲低、智力障碍。
个体对缺碘的反应性,主要表现为性别及年龄差异。一般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一方面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不同于男性,另一方面女性对碘的需求量大于男性。因此,处于同样缺碘环境,女性的甲肿率要高于男性。儿童和青春期少年儿童因生长发育较快,对碘的生理需要量大,特别是青春期的女孩表现得更突出,一旦缺碘,她们是最容易出现甲状腺肿的人群。孕妇因怀孕而使碘的需求量提高,如果碘摄入不足,不仅妇女本身会出现甲肿,而且其胎儿受威胁的可能性也显著增加,胎儿容易患有克汀病。此外,碘缺乏病还明显影响牲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力,影响肉、蛋、乳等的产量和质量。
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症状 新生儿甲低症状
大多数的新生儿甲低的症状表现较不明显,但胎儿期孕妇可感到胎动减少,过期产,出生后体重超过正常新生儿等。但随着剖宫产增多,超重婴儿及过期产减少,这种情况下,甲状腺低下的新生儿多表现为身长较正常矮小20%左右,全身可出现水肿、皮肤粗糙,生理性黄疸延长,并且黄疸很深;婴儿嗜睡、哭声低哑,喂养困难等症状。
婴幼儿甲状腺功能低下怎么回事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临床表现界于克汀病和成人甲状腺功能低下之间。发病越早越象克 汀病,发病越晚越像成人型甲状腺功能低下。因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给患儿智力和身体发育造 成严重的危害,故应在怀孕期间就应进行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筛查。
新生儿(婴儿)甲亢临床上极少见,系指的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婴儿),出生后所发生而言,发病率 不足新生儿的2%。本症主要发生于妊娠期患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妇女所生婴儿,缘于母亲未得到 妥善治疗,母体的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所致。其特点是患儿出生时就的表现 ,如多汗、心率快、食量大但体重不增加、肤色潮红、烦躁等。
由于致新生儿(婴儿)甲亢的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是来源于母体,非自身产生,随着时间的延续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也自行降解,症状也将逐渐缓解,所以不经治疗,大多在出生后1~3个月 自行缓解,无复发,也不留后遗症。
通过上面这篇文章的介绍,婴幼儿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原因大家都应该明白了吧,如果发 现自己的孩子患上了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话就一定要积极的检查治疗,要不然是胡影响婴幼儿的身 体健康,婴幼儿在治疗的时候是一定要注意饮食。
孕妇用药注意事项及药物危险性分级的介绍
孕中晚期: 这一时期是胎儿的器官基本分化完成,并继续生长。这段时间药物致畸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但是有些药物仍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分娩前: 孕妇最后1 周用药应特别注意,因为胎儿成为新生婴儿时,体内的代谢系统不完善,还不能迅速而有效地处理和消除药物,药物可能在婴儿体内蓄积并产生药物过量的表现。如痢特灵会抑制新生儿的造血功能、造成黄疸、溶血
性贫血等;还有的能使新生儿产生低血糖;甚至有的还会导致胎儿死亡。
药物危险性分级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全球药物审查最严格的机构之一)最新颁布的妊娠药物分级(共分五级:A、B、C、D、X级),供临床选择孕期安全用药参考。
A、B 级药物:对胎儿无危害或无副作用,孕期一般可安全使用,如多种维生素类、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族、头孢类)等。
C、D 级药物:对胎儿有危害(致畸或流产)但对孕妇有益,需权衡利弊后慎用。如一些抗生素、激素类药物。
X 级:对胎儿有危害,对孕妇无益,此类为孕期禁用药,如抗癌药物、 性激素(雌激素、合成孕激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