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护理
1.加强护理
保持安静,避免孩子哭闹导致病情加重。姿势宜平躺或右卧,头肩稍稍垫高,约15——30度即可。若患儿有呕吐的症状,则应保持平躺。注意保暖,体温稳定在35.5~36.5℃为佳。出生时就有明显症状者,应当推迟哺乳,发生呕吐则适宜插胃管喂食。呼吸保持顺畅,并控制好输液量。
2.抗惊厥
及时使用有助于止血。可以采用一种药物加量治疗,也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不同的药物。用药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测药物血浓度,当孩子不再惊厥并平稳下来后就可以停药了。常用的药物有:
(1)苯巴比妥:采用肌内或静脉注射,随着抽搐症状的好转,服用剂量一般会逐渐减少。
(2)地西泮:对治疗患儿持续抽搐有很好疗效。采用静脉注射,特点是可重复利用,如有需要一天能用3-4次。
3.降低颅内压
(1)肾上腺皮质激素:颅内高压者使用有缓解脑水肿的功效。常用药为德沙美松,一般在2天内使用,2天后随病情减量或停用。
(2)20%甘露醇:适用于晚期发生了脑疝、瞳孔不等、呼吸不规则和双吸气症状的患者。可采用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输注。
(3)控制输液量:做好控制,随电解质、体重等各项指标调整用量。
4.控制出血
(2)维生素K:采用肌内注射,一天一次,持续3天。或使用止血敏、卡巴克络和立止血等药物。
(3)输新鲜血浆或全血:每日输血量有限制,一般10~20mg/kg一天。
(4)维生素C:让血管变得通透,能帮助止血。
5.维持正常脑灌注
大量脑室内出血时,无需太过积极地治疗,不然会加重病情。收缩压低于6.67kPa时,采用静滴,起初小量滴注,后逐渐增加剂量。
6.脑代谢激活剂
(1)尼可林:50毫升的5%~10%葡萄糖液中混入100~125mg尼可林,一天一次。出生第二天后使用,十天到一周为1疗程,症状好转后可停用。
(2)脑蛋白水解物:稀释后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一天一次,10~14天一疗程,可用2~3疗程。
(3)吡拉西坦:恢复期适用此药,持续三个月。
(4)其他:细胞色素C、ATP、辅酶A等。
7.脑硬膜穿刺和外科治疗
是否需要此项治疗措施要考虑这样几个方面:出血源点的大小、有无脑疝、颅内压变化等临床表现等。当患儿硬膜下出血同时中线移位,或病情恶化且有颞叶钩回疝时,都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出血部位在硬膜下但没有明显表现的孩子不应进行手术,需仔细观察。
8.高压氧治疗
遵医嘱进高压氧舱治疗,一天一次。可接连治疗五至十次,病情好转和脑水肿消失后可停止。
9.预防出血后脑积水
(1)腰椎穿刺放脑脊液:连续进行以抽出血性脑脊液,待症状平稳后,1至2天一次。
(2)纤溶药物。尝试用来预防出血后脑积水,但效果仍待考证。
(3)脑室穿刺引流:此方法施用7天后停止,若头围仍然加大,再尝试采用脑积水分流术。
婴儿脑出血怎么治疗
1.颅内出血的主要检查方法
目前新生儿颅内出血有不少的新型检查方法出现,例如血象检查:主要包括检查孩子是否具有贫血,或者是血小板下降的情况;其次就是血液检查:鉴定孩子体内血液活性,确认是否健康等;最后就是脑脊液检查:因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在窒管膜下出血,因此孩子的脑脊液中会出现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增加的情况,并且脑脊液呈现黄色、血糖含量降低,因此脑脊液检查可以有效查出孩子的颅内出血情况 ,给予最快的治疗。
2.颅内出血的辅助性检查
主要是颅透照和颅部超声检查。这两项检查可以对孩子的头部出血部位给予最佳的判断,并且在医治上简单省事,避免放射性材料对孩子的损伤,还能避免多花冤枉钱.因此对于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来说,应该分别在3日、1周、1月之时各做一次超声检查,让医生更好的诊断治疗。
3.颅内出血如何治疗
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这种严重的疾病,目前医学上的治疗方案也是完善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尽量不要挪动新生儿,以免给头部带来损伤;再次就是控制孩子的颅内出血量,每天给孩子注射维生素K,让孩子能够立即止血,缓解病情;此外要不断被输入新鲜的血浆,维持身体的血量。最后要给孩子服用一些止血止惊厥的药物,让他能够安静入睡。
4.对新生儿的护理
父母需要对病中的新生儿谨慎护理,尽量让孩子处于安静的环境中,让其安心入睡;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异常情况,例如呼吸急促,惊厥不定等,就都要立即联系医生,尽快治疗,以免导致严重结果。最后如果出血不严重,那么最好不要做外科手术,孩子太小还不经折腾,因此周全的护理、精心的治疗对孩子而言才是最好的。
新生儿颅内出血后遗症
1正常情况下,女性怀孕的时间应该为280天,如果孩子没有足月就降生了,这样的孩子被称之为早产儿,早产儿的身体素质,通常都要差一些,出生之后比较容易生病,而且健康也容易出一些问题。
2如果孩子出现颅内出血的问题,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的三甲级别医院进行治疗,如果治疗不当的话,孩子很有可能留下终身的残疾,将来可能会存在一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者是智力方面残疾的问题。
3针对早产的颅内出血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议定要特别注意,密切观察孩子有没有什么异常表现,例如学习走路的时候是不是比较晚,语言表达能力是否正常,有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
新生儿颅内出血严重吗
01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和婴儿颅内出血的部位和出血的程度都有一定的关系,孩子的中枢神经会出现抑制或者是兴奋的症状,在出后的三天之内就会出现.比如会出现头围增加,烦躁,嗜睡,面色苍白,昏迷等症状.
02如果刚出生的婴儿出现颅内出血的话是非常严生的,可能会合并肺透明膜病,引起肺部出血,出现呼吸暂停,呼吸节律不齐.特别严重的患者可以在生产的过程中就死亡,治愈后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比如智力低下,癫痫等.
03新生儿在出现颅内出血的时候要尽量不要搬动,保持环境安静.可以通过维生K来控制住出血,维生素C来改善血管的通透性,同时还要输入新鲜的全血或者是血浆.可以通过肾上腺皮质激歌词,甘露醇等来使颅内压降低.
新生儿颅内出血要不要紧的
1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和婴儿颅内出血的部位和出血的程度都有一定的关系,孩子的中枢神经会出现抑制或者是兴奋的症状,在出后的三天之内就会出现.比如会出现头围增加,烦躁,嗜睡,面色苍白,昏迷等症状.
2 如果刚出生的婴儿出现颅内出血的话是非常严生的,可能会合并肺透明膜病,引起肺部出血,出现呼吸暂停,呼吸节律不齐.特别严重的患者可以在生产的过程中就死亡,治愈后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比如智力低下,癫痫等.
3 新生儿在出现颅内出血的时候要尽量不要搬动,保持环境安静.可以通过维生K来控制住出血,维生素C来改善血管的通透性,同时还要输入新鲜的全血或者是血浆.可以通过肾上腺皮质激歌词,甘露醇等来使颅内压降低.
新生儿脑出血的三大元凶
1、产伤因素
近年来,由于产科技术及孕期检查、监护设施的进步,加之剖宫产率的大幅提升,由产伤因素导致的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越来越低,但在一些医疗条件不发达的落后地区仍时有发生。宝宝出生时头部受到挤压,使宝宝头部受到牵拉,宝宝脆弱的颅内血管就容易发生撕裂出血,出血部位以硬脑膜下多见。
2、缺氧缺血因素
由于缺氧缺血导致的新生儿颅内出血以早产儿多见,一般胎龄越小,脑部血管发育的越脆弱,发生颅内出血的几率就越高。凡是引起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因素,诸如妈妈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窘迫、产时和产后窒息、胎盘早剥等,都可以引发新生儿颅内出血。所以,在临床上,这三种疾病常常是同时发生的。缺氧缺血时,宝宝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溢为渗血或点状出血,出血量虽不大但出血范围较分散,常常出现室管膜下出血、脑实质点状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3、其他因素
除去上述两种因素以外,先天性颅内血管畸形引发的新生儿脑出血也较常见。全身出血性疾病如某些凝血因子缺乏可加重颅内出血,出血量增加,症状加重的也占有一定比例。某些医源性因素,如宝宝刚出生后猛拍足底刺激宝宝啼哭、机械通气不当等,在一定程度上诱发颅内出血,应该刻意避免。
怎么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
怎么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下面具体一下。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方法
支持疗法
专家指出,在对颅内出血患儿进行支持疗法的过程中应保持患儿安静,注意液体平衡,维持血压,保持体温,保证热量供给。
止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该如何治疗?专家表示,其在治疗过程应重视止血,医生可选择使用新鲜冰冻血浆、维生素K1、止血敏、立止血等。
防治脑积水
可选用乙酰唑胺50~100mg/(kg·d),分3~4次口服。对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于病情稳定后,连续腰椎穿刺,每日或隔日1次,以减少脑积水发生率。已有严重脑积水者可行脑室-腹腔分流。
通过上述文章的介绍各位家长对于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方法有了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编提醒出血量少者大多可痊愈,出血量多者预后较差。严重者可在产程中死亡,即使活产也在出生后3d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存活者常有脑性瘫痪、癫痫、智力发育不全、脑积水等后遗症。
新生儿颅内出血对脑瘫发病的影响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类型
最常见的新生儿颅内出血为蛛网膜下隙出血,常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发,临床上惊厥的出现率相当高,其预后取决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救治。
硬膜下出血常为外伤性,由于血管破裂部位的不同而分为小脑幕裂伤,大脑镰裂伤,浅表静脉破裂等类型。小脑幕裂伤由于血液扩展到幕下常造成死亡,多见于臀位极小未成熟儿分娩时。硬膜下出血可根据情况进行外科治疗。
脑室内出血多见于未成熟儿,容易造成静脉系统梗塞,引起脑室周围组织肿胀及充血而发生室管膜下出血,一部分患儿继之发生脑室内出血。新生儿窒息及未成熟儿的呼吸障碍是其常见诱因。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
研究表明,对呼吸障碍所致的酸中毒使用碳酸氢钠治疗是适宜的,但其造成高渗压血症及高钠血症可能会导致颅内出血。高浓度的碳酸氢钠快速注入静脉内,则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增高。所以在应用碳酸氢钠治疗酸中毒时不可快速注射。
脑室内室管膜下出血是伴有呼吸窘迫或无呼吸发作的极小未成熟儿高发的合并症,所以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及全身管理非常重要。
新生儿颅内出血
1.缺氧缺血一切在产前、产程中和产后可以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缺氧、窒息、缺血的因素,缺氧缺血性脑病常导致缺氧性颅内出血,早产儿多见,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可因宫内窘迫、产时和产后窒息、脐绕颈、胎盘早剥等,缺氧缺血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溢,多为渗血或点状出血,出血量常不大而出血范围较广和分散。导致室管膜下出血、脑实质点状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2.产伤胎儿头部受到挤压是产伤性颅内出血的重要原因,以足月儿、巨大儿多见。可因胎头过大、产道过小,头盆不称、臀位产、产道阻力过大、急产、高位产钳、吸引器助产等,使头部受挤压、牵拉而引起颅内血管撕裂、出血。出血部位以硬脑膜下多见。
3.其他颅内先天性血管畸形或全身出血性疾病,如某些凝血因子表达减少也可引起颅内出血或加重IVH,如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等,可引起颅内出血。快速扩容、输入高渗液体、血压波动过大、机械通气不当,吸气峰压或呼气末正压过高等医源性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颅内出血的发生。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出血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症状,多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
1、兴奋症状:早期常见: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前囟隆起、颅缝增宽、头围增加;意识形态改变,易激惹、过度兴奋、烦躁、脑性尖叫、惊厥等;眼症状如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球震颤;肌张力早期增高等。
2、抑制状态:随着病情发展,意识障碍则出现抑制状态,如淡漠、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有面色苍白、青紫,前囟饱满或隆起,双瞳孔大小不等或对光反射消失和散大;呼吸障碍改变,呼吸节律由增快到缓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等;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表现。
3、其他:如贫血和无原因可解释的黄疸等等。
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要吃些什么
许多血液病、脑血管发育异常及颅内外其他病变均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有关,其病因可以是单一的,亦可由多种病因联合所致。常见于颅脑外伤、新生儿产伤、缺氧常致颅内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白血病、脑肿瘤、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等,也常致颅内出血。在新生儿患有颅内出血的症状时,除了进行必要的治疗以外,在饮食上面也应该注意。
对于乳母来说:为了防止出现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情况,在孕期的时候应该多吃绿叶蔬苯及新鲜水果。
对于经常腹泻服抗生素者:应该给维生素K50~100μg/天,或每月注射维生素K1mg。
对于患阻塞性黄疸或婴儿肝炎者:应该适当的给予维生素K1,补充新生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新生儿惊厥怎么引起的
一、围产期窒息
新生儿惊厥怎么引起的?围产期窒息是引起新生惊厥的主要原因,多见于足月儿。曾有过围产期窒息的新生儿出生后不久会出现惊厥、肌张力减弱、意识障碍的症状。惊厥开始时持续时间较短,症状较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惊厥会阵挛性、强直性发作。惊厥时,新生儿颅内压会增高。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
二、产伤性颅内出血
在古代,由于接生技术比较差,多为人接生,由此孕妇出现产伤性颅内出血的情况比较多见,但在现代,接生技术先进,产伤性颅内出血的情况已经较为少见。产伤性颅内出血是新生惊厥的诱因之一。在孕妇难产时,新生儿的小脑幕可能撕裂,撕裂后脑膜下腔会出血。小脑幕损伤会使新生儿在出生后1-3日内出现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症状虽然前期不明显,但若不治疗,后期会更加明显,影响新生儿健康成长。
三、感染
新生儿在出生后1周内可能因感染而患化脓性脑膜炎,患此病的原因为新生儿在母体内感染风疹或巨细胞病毒。若风疹、巨细胞病毒持续侵犯脑膜,发生病变会使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出现惊厥症状。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败血症也是引起惊厥的诱因之一。除了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外,其他疾病也可能引起惊厥,比如葡萄糖代谢紊乱、心血管功能衰竭。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的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生命体征改变,如意识形态、眼症状、囱门张力、呼吸、肌张力和瞳孔变化。仔细耐心观察惊厥发生时间、部位,避免漏诊。定期测量头围,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取得联系。
2.保持绝对静卧 减少噪声,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避免头皮穿刺,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3.合理用氧 根据缺氧程度给予用氧,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浓度。病情好转及时停用。
4.合理喂养 根据病情选择鼻饲或吮奶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5.准时用药确保疗效。
6.维持体温稳定 体温过高时应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辐射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避免操作后包被松开。
7.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物品压迫胸部,影响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