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宝宝易冲动、自制力差,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容易出错,常常做出对老人无礼的举动,如对老人发脾气、摔东西、不理睬等。

一旦发现这些问题,成人一定要舍得管教,严肃批评,耐心说服,使宝宝认识错误。尤其不要放过“第一次”,严格把关。所以过多的迁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过错,使宝宝养成不良习惯。

我们应该怎样治儿童多动症呢

1

首先,行为治疗 此种疗法主要是通过训练,使儿童能够采取合适的认知活动,以此来改善患儿的注意力,同时纠正患儿的一些不良行为,培养患儿的自控能力。

2

其次,教育方法 对于学龄前的多动症患儿,可以采用教育与心理治疗。通过恰当的教育,帮助患儿减轻精神压力,同时不要过分要求患儿,以免加重其行为问题,注意把患儿的活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就可以了。同时要多鼓励孩子,不要歧视他们。

3

再次,其他治疗 比如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统合治疗及注意力训练等,这些也都可以帮助孩子治疗多动症。重要的一点,家长不要责备孩子,这样会在孩子身上留下阴影。

4

最后,饮食疗法 要阻止多动症儿童大量进食含有酷氨酸、水杨酸盐的食物,还有就是进食加入调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铅污染的食物患儿只要限止这类食物,症状就可以明显的减轻。这类疗法对治疗小儿多动症是非常有利的。

熊孩子顶嘴请这么做

生活中,家长总会晕倒不少育儿难题,比如孩子爱顶嘴。对此,作为父母应该如何解决呢?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处理方法。

  一、孩子爱顶嘴的原因

  1.孩子睡眠不足、精神不佳

  孩子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平时睡眠不足,或者是睡眠质量比较差,可致其精神状态不佳,那么孩子便容易心烦意燥,出现和家长顶嘴的现象。

  2.家长平时很少尊重孩子

  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尊重,家长也应该做到尊重孩子。这样不仅可以使家长更加了解孩子,而且可以使孩子学会尊重,就不会轻易做出顶嘴之类情。

  3.孩子从小受到家长的溺爱

  有些孩子从小就在家长的溺爱骄纵下成长,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以为然,比如顶嘴。可是,如果不及时对孩子进行纠正教育,孩子养成了习惯后,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并不利于孩子日后的学习、成长和生活。

  4.家长对孩子不够了解

  孩子喜欢和家长顶嘴,可能是因为孩子认为家长并不了解自己,因此会做出这些不尊重大人的事情。

  二、孩子爱顶嘴怎么办

  1.不要急于批评指责孩子

  孩子和大人顶嘴了,有些家长十分生气甚至是愤怒,立即严厉责怪孩子,这很可能会让孩子心里不服气,而且心生怨恨。家长最好先保持冷静,并且不对孩子进行处理,等到事后大家冷静下来了,和孩子讲讲道理,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

  2.不要和孩子继续顶嘴

  当孩子和家长顶嘴的时候,理智的家长尽量不要和孩子继续顶嘴了,那样否则会使自己的情绪变得更激动愤怒,而且也不利于教育孩子和纠正孩子的不良做法。

  3.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有时候孩子爱和大人顶嘴,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系,所以,家长也应该先反省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

父母应多了解孩子心理和行为

了解适龄行为

父母与孩子之间许多冲突的发生都是因为父母期待孩子像大人那样去思考和行动。为了辨别什么才是真正的不良行为,你必须在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了解哪些行为对当时这个阶段来说是正常的。我们知道子女什么样的行为需要给予指导、需要我们耐心和幽默地对待,什么样的行为需要我们毫不含糊地加以纠正。我们会容忍孩子的那些与年龄和成长阶段相应的行为(比如,大多数2岁大的孩子都无法在餐馆中安静地坐定一两分钟),但是我们会纠正孩子的无礼行为以及可能给孩子或他人造成危险的行为。

深入了解孩子的心思

小孩子的想法与大人是不同的。小孩往往会试着去做一些傻事,也往往会有一些怪念头——至少按大人的标准来看是这样。如果你以一个大人的观点来评判小孩的行为,那会让你也做出傻事。一个2岁的小孩跑到外面的大街上去,他并非是想跟父母过不去,而只是要去把他的球捡回来。欲望突然间产生之后,紧接着就是行动,中间不会有任何的思考。如果一个5岁大的孩子非常喜欢小伙伴的玩具,她就会去把它“借”来。成年人在有了欲望之后可能会停下来,掂量一下所要采取的行动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是否道德,而小孩子不会这么做。

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 方法三:良好进餐氛围

吃饭时,不仅要求孩子不能磨蹭拖沓,还应纠正孩子狼吞虎咽的行为 。而作为家长,在孩子吃饭时,做到不批评不唠叨,让孩子保证愉快的进餐心情。

另外,家长也应规范自身,以免孩子错误的“言传身教”,譬如:一边吃饭时,一边看手机等坏习惯,尽早纠正。

宝宝总是害怕小虫子怎么办

许多儿童,特别是女孩,都怕小虫子。很可能小虫子的样子比较特殊,身体又过分柔软,捏起来不成形。爸爸妈妈是宝宝潜移默化中学习的榜样,所以家长不要在宝宝面前表现出害怕小虫子的样子,不让他有模仿源。可以把小虫子放在瓶子里、小纸盒子里让他看,玩,不让他直接接触小虫子,或者家长拿着小虫翻看,让他也看。他看到妈妈敢拿小虫了,那种怕小虫的情绪就会好得多。不要太紧张,孩子怕小虫子并不是什么不良行为,很多成年人也怕。当然,从小就少一点害怕的东西更好,可以试着纠正。

小孩尿床是怎么回事 注意事项

孩子3岁以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逐渐成熟,夜间已能控制排尿。偶尔一次尿床,无伤大雅,也不要责备孩子。若男孩6岁,女孩5岁以后,每周都会尿床,则属于病态,父母要先了解原因,纠正孩子不良习惯,解决精神因素,放松情绪;睡前少喝水,排尿后再睡觉,睡后使用闹钟,在儿童经常夜尿的时间,唤起孩子,使孩子养成清醒排尿习惯。也可考虑药物治疗和行为矫正。

如何矫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

一、客观深入进行孩子的心理分析

(1)孩子犯错误后,常带有消极心理定势,对家长常存有疑惧戒备心理,如果家长只是一个劲地打骂惩罚,可能导致孩子不但不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加剧父子间的对立情绪。这时候,家长首先要压住心头的火,冷静处理,对事情要做全面客观的调查,听取孩子的自诉,并允许他进行申辩。这样不仅利于家长全面掌握客观情况,同时也有利于孩子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2)分析孩子不良行为时既要分析孩子的主观因素,更要对其客观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当了解孩子参加殴斗是出于“哥儿们义气”而打抱不平,其根源在于法纪观念淡保对这件事进行细致分析后,可以发现其中隐着一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应该和孩子坐下来一起探讨“帮助朋友,采取什么方法才是正确的”。

二、明确目标,到底要纠正孩子哪些行为

家长必须知道,你想要改变的只是孩子某方面行为,而不是孩子整个人。家长应该理智地分析和找出孩子到底存在哪些不良行为表现,哪些应该纠正,明确指出要改变什么,让孩子清楚。

三、集中解决一个问题

当你确定要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目标之后,也许会觉得他的毛病可真多,恨不得全部解决完,但必须控制急躁情绪。集中精力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个问题,等这问题解决了,再转移到其他问题,这样的效果会好一些。

四、全家一致,说到做到

要想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取得成效,必须做到全家一致,说一不二,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要坚持到底。如果在纠正不良行为过程中,看见孩子哭闹撒娇就退缩,孩子就会很快掌握你的弱点。说话不算数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没有威信的,孩子也不会重视你的要求,他们只知道又哭又闹地抵抗一阵子,父母就会让步。所以父母一旦采取合理的措施就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下一个问题就无法实现。例如:孩子爱“耍无赖”,当孩子“耍无赖”时父母不应该总是谦让,也没有必要跟孩子讲大道理。家长可以不理他,好像不在乎,这样一来,孩子知道再闹也没有“好结果”,最终只有乖乖听话,所以一定要说到做到。

五、注意孩子的细微进步

孩子的毛病不可能一下子改掉,父母也不能操之过急,逐渐地实现改变孩子的行为。例如,孩子经常不写作业,这时如果孩子每天能开始写一点作业,父母就应该感到高兴,而且告诉孩子这就是进步,并给予及时表扬。如果家长要求孩子一下子过高标准,孩子达不到将会失望,孩子情绪也受影响,与其这样双方都垂头丧气,不如肯定孩子每一点细微进步,同时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六、以表扬为主

有些父母一听到有人“告状”或孩子行为不轨,就会大出手脚,恨铁不成钢。当孩子的不良行为有所进步,要及时表扬,用肯定态度爱护和关心,一个鼓励的眼神或一句简单的表扬都要胜过一堆喋喋不休的指责或过分的物质奖励。因为孩子是爱表现的,只需轻轻一夸,孩子就会高兴,精神上都得到满足。

总之,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方法上要适当:

(1)看是否涉及道德品质,应做到原则问题不放过,生活小节靠自律。

(2)一事一议,不要翻老账。

(3)要有耐心,不可操之过急。

(4)要以理服人,不要以事压人。

(5)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使他们重新树立起自信心,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决心。

婴儿喜欢扮演反面角色的心理

1、盲目模仿。孩子知识经验少,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当听到或看到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怪模样时,他们并不理解那些脏话及怪样的意思,只是觉得新鲜、好玩,因而便模仿起来。

2、自尊心受损。孩子自我抑制能力较差,淘气行为较多,常常是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这就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觉得大人都讨厌自己,因而就将错就错,以“反面角色”对榜样,跟成人闹对立。

3、成人过于敏感的态度,也是孩子模仿“反面角色”的强化剂。当孩子无意说出一句脏话或模仿反面角色的怪样时,成人如果大惊小怪或者觉得有趣、哈哈大笑,然而又在笑声中严厉禁止,这会引起孩子的有意“注意”,并再次重复。这时,学习“反面角色”便成为有意的了。有的孩子甚至把做“反面角色”作为工具来引起成人的注意。

怎样纠正孩子的这一不良行为呢?

1、创造文明的环境氛围。家长要使孩子有大量的机会模仿“正面角色”的语言和动作,尽量减少或避免孩子去学“反面角色”。

2、帮助孩子明辨是非。用具体形象的方法给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和美丑。可以通过讲故事、看木偶戏和童话剧等形式,使孩子明白说脏话、做怪样是不美的、不好的行为。要注意神色严厉,让孩子感到你不赞赏他的行为,那么孩子对“反面角色”的兴趣就会逐渐降低,甚至消失。

孩子吹牛父母如何引导

针对孩子的吹牛行为,父母该如何引导?

1.教给孩子正确的社交方法,换位思考

父母可以观察孩子和其他孩子交往时所使用的语句来判断孩子的内在心理。比如,孩子在和人交谈时常常使用:“我想要玩汽车,把你的铅笔给我,我妈妈做的菜比你妈妈做的好吃多了”,而从不考虑其他孩子的感受,他们父母可以用以下一些方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比如父母可以这么问孩子:“你告诉苏菲你的手链比她的漂亮的多,你觉得她会怎么想?”“如果有人告诉你,你踢球比他踢得差多了,你会不会很伤心?”父母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自己向其他孩子吹牛时给其他孩子带来的感受,也可以让孩子明白,吹牛可能会让自己好受,但有时可以藐视其他人,让他们的心灵受伤。有时候,父母还可以教给孩子哪些是合适的词汇和语句。比如:我们可以说:”你搭的乐高小车装有各种奇特的灯,很漂亮,你很擅长玩乐高玩具”。这句赞美的话很有分寸。而如果说:“你搭的乐高小车是世界上最棒的”,这句称赞的话,就可能言过其实。

2.和孩子约定提醒他们的手语

有时候,父母向孩子指出吹牛的缺点之后,孩子已经明白自己不应该这么做。但事到临头,可能会忘记,而变得信口开河。父母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提醒孩子的信号。比如:摸摸自己的耳朵,碰碰自己的鼻子。这样如果孩子刚开始吹牛时,看到父母的手势,就会停下来。

3.父母达成统一意识:表扬和鼓励要适当

在要求孩子改正吹牛的行为时,父母尽量要和周围的成年人达成共识,一起努力,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自己更不能用夸张的语言表扬孩子。比如:你画得画真美,是世界上最棒的”,“这是我有史以来听到的最美的歌声了”,“你搭了世界上最高的灯塔”等等。父母可以表扬孩子所作出的努力。以上的表扬可以改换成:“你在画这幅画时用了很多时间和心思,所以画非常美”,“这首歌你练习了很多次,所以现在唱得富有感情,真好听”,“这个灯塔要搭的这么高很不容易,你非常有耐心”。

告诉周围其他的成年人,比如学校老师,邻居等,如果听到孩子吹牛的话语,要及时向孩子指出,并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在大家的帮助下,父母可以在孩子还没有形成吹牛的习惯之前,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4.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时候,孩子爱吹牛是不自信的表现,因此,父母要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为一个自信的孩子,不需要靠吹牛来拔高自己。在生活中,父母切忌以成败论英雄,更不能因为孩子1、2次的考试失败,犯错而不断地责备孩子,父母应该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各有各的优势。因此,不用为自己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在学习生活中,一个人只要努力了,不管结果如何,就是实现了最好的自我价值。

幼儿园孩子为什么总是爱打人

父母在一起打闹嬉戏,一边拍打一边嬉笑,宝宝会误认为“拍打”就是表达“高兴”和“喜欢”的方式。

宝宝经常看有打斗场面的动画片,以为会打斗的人才是英雄而加以模仿。

家长有打人、动作粗鲁等不良的习惯,或者有家庭暴力也会造成宝宝爱打人。

家长很少陪宝宝玩耍和沟通,宝宝内心孤独,缺乏安全感,以打斗来宣泄。

家长的教育方式出错,孩子没有与别人分享、合作的概念。

家长的应对措施

当得知宝宝打人时,家长当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相当重要,这对纠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有着巨大的作用。

家长应该以“平和”的态度来对待宝宝,既不要表示高兴,也不要严厉批评,更不要打孩子。

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等宝宝平静以后再跟宝宝讲道理。

问清楚孩子打人的缘由,和孩子一起分析打人的对错和需要负起的责任。

如果责任在自己的孩子,应主动让孩子向对方道歉。

如果责任在对方,应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一种错误行为。

如事情较严重,应与老师和对方家长共同商量解决。

如果是涉及孩子根本利益的原则性问题,则要教育孩子学会适当的方法争取自己的利益。

如何预防孩子打人

培养宝宝的爱心,例如让宝宝养小动物,跟布娃娃玩耍,哄布娃娃睡觉,洗澡,盖被子等。或教会宝宝亲吻家长,轻轻抚摸家长,让宝宝学会表达别人的爱。

经常带宝宝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学会与人交往,学习分享和互相游戏,团结协作。

要经常与宝宝交流沟通,培养宝宝乐观开朗的性格。

家长树立正确的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打情骂俏。

给宝宝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有暴力倾向的家庭对宝宝的影响非常大。

少让孩子看暴力画面的电视节目或故事书。

宝宝不听话怎么办

1.立规则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不愿与家长配合,是因为他不了解或忘记了行为的规则。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和了解,但要注意表情和声调,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坚定、温和的声调来对孩子说明或提出要求。这时我们家长要切记,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要小声点,这样既不会妨碍别人,也容易让孩子接受。如上街购物时,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今天上街是要给奶奶买礼物,其他东西一律不买”。家长在向孩子解释规则时,应该避免预先就认定孩子不听话。例如,“你要我说几百次,才会听话”。这会让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执。

2.作榜样

年龄小的孩子虽然知道指令和规则,却很难决定该怎样做。当他不行动或不接受指令时,我们又以为孩子不听话。因此,在让孩子了解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她)怎么做。例如,书如何摆、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话要怎么说等等。

3.严肃谈话

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气愤、激动、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体罚),心理产生恐惧,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家长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难以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了。

此时,如果我们家长与孩子进行“严肃的谈话”,就会让孩子心领神会。例如,先暂时停止他(她)的动作或行为,请他(她)到一个角落,好好的跟他(她)谈,可能会比大声责骂和处罚,更能启发孩子的良知,思考自己的不当行为。

4.耐心纠正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一些不同类型的错误,长期下来,造成了孩子不良的行为。例如,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小,任性、胡闹、不听从吩咐是一种自然现象,长大就会变好或变听话,孩子的行为是累积的,长期下来就更加的不听话,甚至出现叛逆的情形。

孩子的行为是累积而来的,好的行为累积就变成好的习惯、好的道德,反之亦然。行为的养成和教育都是长期性的,所以不听话的行为也需要长时间的纠正与教育。孩子对人不礼貌或有其他不听话的行为,父母不能“充耳不闻”,要随时负起纠正的责任。如果我们缺乏这个耐心,实际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礼貌、更不听话。

5.共同教育

孩子有很强的社会意识、荣誉感和自尊心。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小伙伴中,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来纠正他(她)不好的行为。

小孩子怎么教都不听怎么办

1、孩子不听管教怎么办之作好榜样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尽管知道指示和规定,但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如果孩子没有行动或者没有按指示做,家长就会觉得孩子不听话。因此,家长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例如:如何坐好,如何收拾房间、如何摆放物品等。

小孩子怎么教都不听怎么办

2、孩子不听管教怎么办之耐心纠正

孩子的行为有累积的过程,不良的行为会演变成坏习惯。反之亦然,纠正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请多一些耐心。如果孩子不讲道理或者有其他不当行为,家长不可以任其发展,要随时纠正孩子的行为。若是家长缺乏耐心,孩子的不当行为会加剧。

3、孩子不听管教怎么办之设定规矩

设定清楚的规则并遵守它们。你的孩子需要知道对他期望的确切行为。儿童专家告诉我们孩子的确需要一些规则,一旦清楚规定了,大部分孩子就会遵守这些规则。

4、孩子不听管教怎么办之合理奖罚

小孩子怎么教都不听怎么办

设定合理的惩罚可以起到效果。所有孩子都是不同的,以惩罚为基础,一个孩子可能很快就改正,而另一个孩子则需要减少他的零花钱才能改正。避免把做家务活当成一种惩罚。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孩子应该无义务做家务活。

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正强化作用会给孩子带来好的影响。那些因表现良好而受到表扬的孩子会更加努力争取更好表现。

5、孩子不听管教怎么办之培养责任感

安排孩子的时间帮助她培养责任感。行为不当的孩子经常由于手头有太多空闲的时间。直到孩子表现良好,才能减少她的空闲时间,让她把时间花在活动、体育运动、跑跑腿或学习工作上。

相关推荐

5招制止宝宝说脏话坏习惯

第一招:冷处理法 冷处理法又称为消退法,是指某一行为反复出现时,若这个行为得不到强化,这种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具体措施是当孩子说脏话时,不打孩子,也不和孩子说道理,假装没听见,对他不理不问。慢慢地,孩子觉得没趣自然就不说了。这里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千万不要大发雷霆,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样子,或重复孩子的脏话,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强化这种不良行为。 第二招:模仿疗法 模仿疗法又称为示范法,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学习和获得良好行为,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矫正方法。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改变个体行为是相

孤独症的注意事项

孤独症的注意事项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孤独症孩子良好情绪的形成。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孩子喜欢这个环境,愿意接受这个环境。有的孤独症孩子不喜欢周围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就会哭闹,更别说在这个环境下去玩、去学习了。 2、恰当对待孩子的良好行为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应准确了解行为产生的原因并给予恰当处理。有人会问:是不是对孤独症孩子的良好行为都要给予充分的表扬、鼓励呢?虽然孩子的感受和所有的愿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并非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接受的。这个时候就要把握好这个“度”了。当自闭症孩子出现好的行

反穿鞋子可以纠正八字脚么 反穿鞋子可以纠正八字脚吗

反穿鞋子纠正八字脚并无科学依据,建议不要轻易尝试。 由于孩子脚部骨质软,力量弱,过早学走路或站立;过早穿皮鞋;体内缺钙等因素很容易导致孩子形成外八或内八,反穿鞋子不能从根本上纠正孩子,不能够使内旋或者外开的脚掌恢复原样,只是在外观上感觉有所改变。

宝宝换牙期间须要注意的几点

注意1:纠正孩子不良习惯 在换牙期,乳牙与恒牙共存,恒牙刚刚萌出,特别是作为“咬合关键”的“六龄牙”,体积大、咬合面窝沟多,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加之多数儿童刷牙不彻底,常容易发生龋坏。此时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正确地刷牙。在换牙期,乳牙松动即将脱落时,儿童常习惯用舌舔松动的牙,这是一种不良习惯,会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应及时给予纠正。 注意2:牙齿错位咬合会影响容貌 儿童在换牙期,牙齿在替换,颌骨在发育,随之逐渐建立咬合关系,有时会出现暂时性的错位咬合,在牙齿的发育过程中,往往能自行调整而恢复正常。有的错位咬合,

教育孩子从尊重和理解开始

误区一、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 忽略孩子的意愿 孩子想吃橘子,父母却认为苹果更有营养,强制让孩子吃苹果。父母喜欢钢琴,便为孩子去报钢琴班,却不问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很多父母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在这些父母的眼里,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是属于自己的,替孩子做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事实上,孩子并非是父母的附属品,他和父母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间,需要被尊重。 正确方法: 父母要允许孩子有适合他年龄段的看似简单的想法存在,给孩子一些由他自主处理的事情,接受孩子对成人的

孩子睡觉磨牙是怎么回事 饮食营养不均

小孩若平时特别的挑食,不爱吃蔬菜,形成营养不均衡,会导致体内磷、钙、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引起晚间面部咀嚼肌的不由自主的收缩,导致牙齿来回磨动。 应对措施:孩子缺乏营养元素,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钙片,多晒太阳等,纠正孩子不良饮食习惯,夜间磨牙的情况会逐渐的减少。

不听话的孩子有勇气和意志力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行为,父母应该首先保持心平气和;纠正孩子的不听话行为,父母应该先要正确认识这种现象。 应该如何看待孩子不听话行为呢?是不是孩子不听话就完全不好呢?其实不然。如果父母认真分析孩子不听话的利弊,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一问题,就会发现:孩子不听话行为具有两面性,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着积极的一面。 我们先看看孩子不听话的消极一面: 孩子不听话具有很大的消极一面,它最大的负面就是可能会导致孩子养成一些不良的个性心理或者习惯。如一切以“我”为中心,对“我”所需要的,别人只能给予和迁就。严重时,更会滋生出为达

吃饭时看电视如何改正

孩子的习惯是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形成的,当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刚刚出现苗头时父母最好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这时纠正起来比已经形成习惯后再改正要容易得多。这个习惯已经影响了他的进食,改正的方法就是坚持原则,坚持不让孩子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刚开始孩子肯定会哭闹,甚至不吃饭,父母不能因此而改变原则,要自始自终温和地坚持。切忌经不住孩子的哭闹儿放弃原则,这会让孩子觉得只要自己坚持哭闹就能达到目的,从而强化孩子的坏习惯。在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时,父母的态度需要既坚决又温和,坚决才可能纠正得掉,温和则让孩子不会感到受到受伤害。

如何治疗儿童偏食比较好

1、烹调方式多样化 孩子不爱吃饭,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孩子本身消化功能的原因,如果排除了这一原因,建议家长在烹调技术下一些功夫,做到色、香、味、营养均具备。比如吃饭,米饭和面食都属于淀粉类食物,是孩子能量补充必需的。单是面食,就可以变出很多花样,可以选择形状有趣的通心粉、蝴蝶粉、细的挂面等;米饭可以做成小饭团、拌饭或炒饭;将蔬菜剁碎可以包饺子,甚至可以将胡萝卜榨汁和米一起煮成有颜色的饭,这样更容易吸引孩子吃的兴趣。还有其它的淀粉类食物,如马铃薯、芋头、红薯、玉米、山药等,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天天吃米饭,可以换

纠正婴儿吃手时注意事项

纠正孩子吃手的不良习惯,训斥是不管用的。谩骂、喋喋不休地指责和体罚,只能给孩子增添新的不满和焦虑,孩子不但改不了吃手的坏习惯,还会使孩子在成人不在场时吃手吃得更厉害。在手指上抹红药水、清凉油、辣椒面、缠绷带等会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手指头上去,所以也不是好办法。 正确的做法是,成人认真找出原因,消除引起孩子不满和焦虑的种种因素,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心和温馨的环境,使孩子有安全感。同时要积极引导孩子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游戏,因为孩子在寂寞无聊时最易吃手。例如,可以让孩子看图书、玩积木,捏橡皮泥、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