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孩子危害大如何避免毁灭式溺爱
溺爱孩子危害大如何避免毁灭式溺爱
古语说,“慈母多败儿”。联想到我们身边的许多案例,就会发现,这句话还真的有几分道理。
《后汉书。仇览传》中,有一个“孤犊触乳,骄子骂母”的故事,讲的就是古代有一个人因为是独子,一直受到母亲的娇惯,但他由撒娇而顶嘴,由顶嘴而骂母亲,最后竟发展为打母亲。一天他见一只母牛的奶子鲜血淋淋,原来是被小牛犄角触伤了,听见别人说“牛是畜生,可是有的人连畜生都不如。”发现大伙是在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才改正了自己的行为。
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就是《红楼梦》中的薛蟠,由于他幼年丧父,寡母看他是孤根独种,从小对他百般溺爱、纵容,从而导致他游手好闲,成为败家子。
这些,都说明了溺爱对孩子造成的巨大危害。那么,什么是溺爱呢?
所谓溺爱,即不管对错,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一味惯着孩子。那么,有哪些行为比较明显地反映出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呢?
首先,包办负责孩子所有事情。这里的包办负责,主要表现为:父母把孩子的衣食住行完全安排好,不需要孩子自己动手,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同时,完全阻断孩子的选择权,由父母决定孩子的去向意愿。
第二,对孩子袒护过度,也是溺爱孩子的表现。父母呵护孩子,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如果错误是孩子自身造成的,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应该由孩子自己来负责,但有好多父母偏偏不这样。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李天一强奸案,梦鸽女士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袒护孩子的表现。
另外,溺爱孩子还体现在孩子的特殊待遇上。不管什么好吃的,首先都给孩子吃;家里有好玩的,也是先给孩子玩。长期下来,会让孩子习以为常,从而养成自我中心的坏毛病。
溺爱有毒,溺爱不是有形的物质,为何说它有毒呢?其实指的就是溺爱这种行为如同毒品一般,给孩子带来的只有无穷尽的坏处而没有好处。而美国父母,在宠爱孩子上,就有自己的原则。
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在踢足球的过程中不小心摔倒了,划破了皮。一位中国妈妈走过来心疼地说:“孩子我们回家,妈妈给你敷药,这个足球,把宝贝弄伤了,真是个坏足球!”孩子乖巧地点了点头。而旁边的美国妈妈,则表示不同意中国妈妈的看法,她告诉中国妈妈说:“应该关心他并且告诉他防守的方法,让他下回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不是责怪足球!”很显然,美国妈妈的做法更加科学;而中国妈妈的做法,将孩子自己的过错,怪罪到足球的身上,显然属于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这样只会让孩子形成不正确的责任观。
溺爱最突出的危害,可以说是造成了孩子们严重的自我中心意识。从小就在父母庇护中成长的孩子,尝到的永远是生活中的甜,而不知道生活中的苦。受伤了,有父母的悉心呵护;犯错了,有父母的不责怪;想要某样物品,父母立刻满足,最终导致的就是他们期望不劳而获的想法。
日复一日,只会造成孩子们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凡是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愿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往往容易走向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极端。
溺爱的另一种危害,是导致孩子的能力低下。学习知识是为了用于生活上。父母一味的溺爱,其实不是对孩子的关怀,更多的是阻碍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与思维发展能力。当孩子在独立面对社会时,往往会不知所措。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而被淘汰。
溺爱的危害如此之大,家长要避免对孩子过分的关心。家长可以参考以下的一些做法:
1、不有求必应
围绕孩子转,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这样只会让孩子进尺得寸。当孩子提出各种要求时,父母一定要慎重考虑,合理的就满足,不合理的要硬起心肠拒绝他。
2、不过分保护
孩子只有脱离了大人的庇护,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勇敢的探索。在《爸爸去哪儿》中,我们会发现,当爸爸们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孩子就会依赖爸爸,很多能够自己做的事情,都不愿意自己去做,相反,当他们离开了爸爸的庇护,反而变得飞信那个勇敢好学,Cindy前后的转变就是最好的明证。
因此,家长要勇于把孩子推出去,让他们走出家门,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尤其是夏令营之类的,能够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和意志。同时,父母应该鼓励宝宝自由地探索和研究,比如在家里为宝宝单独开辟一块场地,里面有安全标号的柜橱和抽屉,可以让宝宝随意去探索。
3、不包办代替
父母应该放心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事事都包办代替,这样才能促进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提高,养成独立的好习惯。
儿童恐惧症如何预防
一、不溺爱孩子。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溺爱对儿童心理发展是最有害的。对孩子溺爱的父母往往对孩子过度保护,看见孩子有一点恐惧表现就立即带孩子避开恐惧对象,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勇敢精神的机会。长此下去,对孩子坚强个性的塑造是绝无好处的。被溺爱的孩子大多胆怯,依赖性强,自信心不足,这样,其恐惧的发生率会更高。
二、对孩子不宜反复无常。有些家长一会儿说孩子应该这样,一会儿又要求孩子那样,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做对做错都挨批评,就会形成行为恐惧的心理。因此,成人对孩子的教育要规范,前后要求要一致,父母双方对孩子的要求也要一致。
预防儿童疑病症的3点建议
一、疑病倾向性格早纠正
二、不要忽视对孩子的关爱
儿童心理专家表示,许多孩子“生病”往往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关爱,借此来获得家长的关心或逃避一些责任和问题。一次“得逞”便会引发以后的恶性循环。这种病态的人际策略极容易使孩子出现疑病症状和疑病观念。
三、家庭教育科学化
因为害怕成绩不好被家长责骂而“生病”无法上学的例子不少,排除纯粹装病的成分外,大多数孩子的不适是疑病症引发的。
现在的父母多望子成龙,因此对孩子的教育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溺爱,这些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的性格偏激。过高的期望容易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过分的溺爱则容易使孩子不能经受一点挫折。这些心理因素是孩子出现疑病症的主要诱因之一。
对儿童疑病症患儿施以心理治疗效果往往较好。因此一旦孩子被确诊,应尽早开展相关治疗。如果您还有什么相关疑问,请免费咨询本站医生了解。
经过大量临床案例分析发现,患有疑病症的孩子大多敏感、固执、内向,常常会有自卑感、不安全感和内疚倾向,或者孩子的性格太过要强,过于追求完美,这些都是疑病症发生的潜在基础。因此家长发现孩子有这类性格特征时,应注意及时加以矫正引导,如果自行矫治感到困难,可求助于专业心理医生。
不要溺爱孩子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但爱得过度就变成了溺爱,溺爱和放任一样,对孩子的健康都是有害的。那么,溺爱有哪些表现呢?
1、家长屈从于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没有原则,没有要求。
2、包办孩子的一切,过度照顾,本来孩子自己可以做的或应该做的也不让孩子做。
3、给孩子提供的物质生活过分优越,甚至超过了家庭正常的经济能力。
4、不给孩子接触困难和艰苦环境的机会,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5、常当众夸耀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处处为孩子的缺点辩解。另外,家长还应该认识到,虽然,被溺爱的孩子可能身体健康、聪明伶俐。但这些孩子的非智力素质却存在缺陷,如任性、自私、依赖性强、不能与人平等相处、性格软弱等,这必然影响孩子智力的正常发展。这些孩子长大后,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竞争环境,还有可能产生行为问题。
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成器”深感烦恼和困惑。所谓“不成器”是家长认为孩子不具备成材条件或难以教育,其实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家长身上。家长应该进行反思:我们给予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和影响,孩子到底缺少什么?综合看来孩子不成器是缺少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1、缺少远大理想教育。有不少孩子只想长大“当老板”、“当大官”,其实这是家长们(还有社会上一些人)急功近利思想在孩子身上的反映。
2、缺少是非观念教育。从家长言行上反映出来的道德是非观念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
3、缺少良好习惯的培养。如家长没有看书学习的习惯,而对请客送礼、吃喝玩乐津津乐道,这是无法要求孩子刻苦学习的。
4、缺少挫折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生活得犹如“王子”或“公主”,且放纵多于管束,孩子不可能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也就很难克服成材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了。
有十种溺爱很危险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
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以上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小心中招 溺爱孩子4种典型方式
袒护孩子
很多爸爸妈妈们以为自己的孩子做的都是对的,当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时,爸爸妈妈往往只是去责备别人的孩子,而忽视了自己孩子犯的错误。或者有时候家庭成员教训孩子时,另一方就会袒护孩子说:“他还小呢!还不懂事,以后长大了就好了。”很多爸爸妈妈总是以孩子小为借口,为孩子的错误找合适的理由,这样导致孩子们犯错时都肆无忌惮。这种袒护孩子的行为是溺爱的典型方式。
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
很多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在家简直就是“老板的范”。小宝宝们从来不会自己吃饭,都是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追在孩子的后面,央求孩子多吃几口饭菜;宝宝们也不会自己穿衣,他们醒来后只会大声叫嚷:“妈妈给我穿衣服。”孩子们连自己的琐事都做不了,就更不用说做家务活了。父母们为孩子们做好了一切。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他们只会变得自大而又自私,但是却没有一点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这种溺爱孩子的方式会毁了孩子的前程,爸爸妈妈要小心了哦。
只要是孩子的要求都答应
父母溺爱孩子的一个最典型的方式就是答应孩子的一切要求。当孩子看见好的玩具时,孩子们只要说:“我要。”爸爸妈妈就乖乖的给孩子买了;当孩子看见好看的衣服,爸爸妈妈也爽快给孩子买来。这种有求必应的方式,让孩子们变得无法无天,导致孩子们没有任何理财观念,而且受挫感也不强。爱孩子固然是好事,但是没有原则的溺爱孩子,只会毁了我们的孩子。
甜腻称呼孩子
很多爸爸妈妈在称呼上就显露出了自己对孩子的溺爱。有的爸爸妈妈称呼孩子为:“我的心肝肉。”有的叫:“我的祖宗。”爸爸妈妈的这种称呼,会导致孩子们变得没有礼貌,他们即使看到长辈也不会喊叫别人。称呼虽然是小事,但是不当的称呼会让孩子变得没有规矩。爸爸妈妈们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对孩子的称呼记得要恰当。
儿童白癜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专家介绍,儿童白癜风对孩子危害很大,皮肤损害,并且免疫力下降,导致白癜风主要的原因是热毒、脐风、遗传。而因热毒引起的白癜风稳居首位,遗传的发病率不到1%。可能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如果缺少某种元素的话,很有可能导致儿童白癜风,所以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健康,不要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孩子。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人都疼爱孩子,这也影响了孩子的成长。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奶粉喂养,很多父母都只是觉得孩子喝的奶粉越浓越好、越多越好。却不知道奶粉的热可以伤害你最溺爱的人,会该孩子造成危害,家长们要适量而止。
儿童年龄小,身体也相比较弱,儿童身体素质没有成人强壮,所以容易生病,预防工作一定要做好。我们常说冷生疼热生毒,热是引起儿童白癜风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热也是衍生很多内科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希望我们不要给自己的孩子盲目的添加饮食上的营养。营养过剩也是害,孩子瘦点是好事。希望可以做到防火于未然之时。如出现白癜风症状,还是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这样才不会耽误你的宝贵时间。
家长怎么做可防止儿童自闭症
不要溺爱孩子。成人对孩子过分溺爱,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孩子,一般是造成孤僻的主要原因。有的父母可能太忙,见孩子的时间不多,所以每次见孩子都会溺爱孩子,这是不好的。
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可塑性大,求知欲强,是人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能事事由成人来做而抹煞了幼儿的求知欲,失去了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利时机。多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不要局限于特别的事。
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有时候,孩子也是需要自己的空间的,给他一个自学的时间,他会记得更牢靠。
爱孩子、关心孩子、亲近孩子,经常和孩子进行感情上的交流,了解孩子,激发孩子说话的愿望,有意识地解除幼儿的心理障碍。
多鼓励孩子,不要让孩子把你当敌人。要知道如果你和你的孩子达成朋友的关系,那么对于你的教育和孩子的学习都是很有好处的,这样孩子有什么事都会想到跟你讲,也不会存在自闭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