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海肠的形态

海肠的形态

俗称“海肠子”。体呈圆筒状,长100~300mm,宽25~27mm。体前端略细,后端钝圆。体不分节。体表有许多疣突,略呈环状排列。吻能伸缩,短小,匙状,与躯干无明显界限。吻基部腹面具一下凹的沟(腹中线)并向后延伸达体末端。口的后方、吻的基部腹面有1对黄褐色钩状腹刚毛,两刚毛间距长于自刚毛至吻部的距离。身体前半部有腺体,可分泌黏液,在产卵或营造泥沙管时润泽用。体末端有横裂形的肛门,在肛门周围有1圈后刚毛或称尾刚毛,11~12根,呈单环排列。无血管,体腔液中含有紫红色的血细胞。。肾管2对,基部各有2个螺旋管。肛门囊1对,呈长囊状。生活时虫体呈紫红色或棕红色。

海带的形态

海带叶片似宽带,梢部渐窄,一般长2~5米,宽20~30厘米(在海底生长的海带较小,长1~2米,宽15~20厘米)。叶边缘较薄软,呈波浪褶,叶基部为短柱状叶柄与固着器相连。海带通体橄榄褐色,干燥后变为深褐色、黑褐色,上附白色粉状盐渍。

干海带其表面有白色粉末状随着,海带所含的碘和甘露醇尤其是甘露醇呈白色粉末状附在海带表面,没有任何白色粉末的海带质量较差。其次,观察海带以叶宽厚、色浓绿或紫中微黄、无枯黄叶者为上品。另外,海带经加工捆绑后应选择无泥沙杂质,整洁干净无霉变,且手感不粘为佳

海瓜子的生态形态

海瓜子属于双壳纲的1科。世界性分布。代表属蚬属动物壳小型到中型。壳厚而坚,外形圆形或近三角形。壳面光泽,具同心圆的轮脉,黄褐色或棕褐色,壳内面白色或青紫色。铰合部有3枚主齿,左壳前、后侧齿各1枚,右壳有前、后侧齿各 2枚,侧齿上端呈锯齿状。足大,呈舌状。雌雄异体或同体。成熟的卵子或精子排入水中受精,发育成幼蚬后沉入水底,营底栖生活。约3个月可发育成熟。亦有卵胎生的种类。栖息于咸淡水和淡水水域内。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可供食用,也是鱼类、水禽的天然饲料。又为中药药材,有通乳、明目、利小便和去湿毒等功效。贝壳可锻烧石灰。蚬是棘口类吸虫的第 2中间宿主。中国习见的河蚬壳长约40毫米,高30毫米。壳质厚而坚硬,外形略呈正三角形,两侧略等称。壳面呈黄绿色、黑褐色和黑色,有光泽,壳内面呈淡紫色、鲜紫色和瓷状光泽。栖息于江河、湖泊内。可食用,亦为鱼类、禽类的饵料,并可做为农田肥料。

海肠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海肠这种海产品,相信很多朋友并不了解。其实海肠是一种类似于海参的一种食材之一,不仅它们的样子有所相似,此外海肠它的营养价值也是完全可以媲美海参的。但是在多年以前,海肠只是单纯地被人们用作于鱼饵来使用,直到最近的几十年才被人们作为菜肴食用。那么到底海肠的功效与作用包括了哪些呢?

其实海肠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多的,不仅适合女性朋友食用,既滋阴又养肾,甚至还有助于男性朋友壮阳和固精等。总之海肠是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是好处多多的。那么到底海肠的功效与作用还包括了哪些呢?

海肠的功效与作用

海肠又名单环刺缢。在中国仅渤海湾出产,它是一种长圆筒形软体动物,软乎乎地蠕动,浑身无毛刺,浅黄色。海肠不光长得像裸体海参,其营养价值比起海参也不逊色。但是多年来,人们都把它当作“鱼饵”使用。虽然用它来制作菜肴的时间不长,但对身体来说还是有巨大的好处的。

适用人群:具有温补肝肾、壮阳固精的作用,特别适合男性食用。

用法用量

1.海肠必须是活的,用剪刀将海肠两头带刺的部分剪掉,把内脏和血液洗净。炒时动作要快,以免变老。2.用海肠子配以头刀韭菜制作的“韭菜海肠”是胶东名菜,此外“干海肠”、“氽海肠汤”、“肉末海肠”等都是很有地方特色的菜肴。鲜海肠子还可调制水饺、包子馅等。

贴士:在韩国料理中,多以杀生的烹调方法加工海肠。用剪刀将海肠两头带刺的部分剪掉,把内脏和血液洗净,再配以新鲜的蔬菜,蘸着香油、食盐等调料食用。

关于海肠的功效与作用,首先首当其冲的就是温补肝肾的作用了,其次就是有极好的壮阳,固精等作用,因此非常适合女性朋友和男性朋友所食用。当然在吃海肠的时候,要注意把海肠的内脏和血液通通清洗干净,并且制作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否则海肠的味道就会有所损失,吃起来就失去了爽嫩的感觉了。

海鳗的形态

体长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50cm以上,大者长100cm以上,重达10-20kg以上。头尖长。吻突出,尖端下突如小钩状。眼大,近圆形,眼间隔微隆起。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短管状;后鼻孔圆形,口大,上颌突出,略长于下颌,两颌牙强大而锐利,均为3行,前端均有大型犬牙,上颌有8-16个;下颌为6-7个,下颌外行牙不向外倾斜。犁骨中间一行有10-15个大扁牙,牙基部前后各有1小尖牙。鳃孔宽大。肛部位于体中部偏前。体光滑无鳞。侧线孔明显。背鳍起点在胸鳍基部稍前上方。有胸鳍,无腹鳍。背、臀在后方和尾鳍连接。体背侧银灰色。大型个体暗褐色。腹侧乳白色。背、臀、尾鳍边缘均黑色,胸鳍灰色。

海瓜子的形态

寻氏肌蛤亦称海瓜子或薄壳,是贝类海产品,是一种浅色的小蛤蜊,大小形状如南瓜子而得名海瓜子。因壳薄故名薄壳。贝壳小,略呈三角形,壳长17-24mm,壳高约为9-12mm,壳高略大于壳宽6-8mm。壳薄而透明。壳顶位于近前端背侧,至最前端的距离约为饺合部的1/4。腹缘直,中部微向内凹,足丝孔不明显。后缘圆形。两壳极膨胀,生长线及放射肋均细而均匀。壳表面为黄褐色或绿褐色,自壳顶至后缘有棕色或紫褐色放射纹及波状花纹。有时壳顶的壳皮剥落,露出白色壳质。壳内面灰白色,具珍珠光泽。外套痕及闭壳肌痕均不明显。铰合部有一排细密的齿状突起。足丝褐色,极细软。[3]

常成片粘连在一起,用足丝附着在泥沙中。生殖腺成熟时雌性呈橙黄色、雄性呈乳白色。外壳薄如蝉翼,轻捏即碎,透过外壳能直接看得清里面虫肉的颜色,潮汕人形象的叫它薄壳。贝壳呈长卵形,长仅2厘米,壳极薄而易碎,表面灰白略带肉红色,常潜于泥涂中约5至6厘米处。肉肥,盛产于梅季。

海椰子的形态

常绿乔木。树干挺直,高15-30m,单项树冠,整齐。叶羽状全裂,长4-6m,裂片多数,革质,线状披针形,长65-100cm, 宽3-4cm先端渐尖;叶柄粗壮,长超过1m。佛焰花序腋生,长1.5-2m,多分枝。雄花聚生于分枝上部,雌花散生于下部;雄花具萼片3,鳞片状,长3-4mm,花瓣3,革质,卵状长圆形,长1 -1.5cm;雄蕊6枚;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萼片革质,圆形,宽约2.5cm,花瓣与萼片相似,但较小。坚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顶端微具三棱,长15-25cm,内果皮骨质,近基部有3个萌发孔,种子1粒;胚乳内有一富含液汁的空腔。海椰子的果实横宽35~50厘米。海椰子外面长有一层海绵状的纤维质外壳,剥开外壳后就是坚果。海椰子的一个果实重可达25公斤,其中的坚果也有15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坚果,被称为“最重量级椰”。

海带的形态

海带叶片似宽带,梢部渐窄,一般长2~5米,宽20~30厘米(在海底生长的海带较小,长1~2米,宽15~20厘米)。叶边缘较薄软,呈波浪褶,叶基部为短柱状叶柄与固着器相连。海带通体橄榄褐色,干燥后变为深褐色、黑褐色,上附白色粉状盐渍。

干海带其表面有白色粉末状随着,海带所含的碘和甘露醇尤其是甘露醇呈白色粉末状附在海带表面,没有任何白色粉末的海带质量较差。其次,观察海带以叶宽厚、色浓绿或紫中微黄、无枯黄叶者为上品。另外,海带经加工捆绑后应选择无泥沙杂质,整洁干净无霉变,且手感不粘为佳。

海马的形态特征

海马的形状非常有趣,虽然身长只有四至三十公分,它的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鱼体粗侧扁,完全包于骨环中;躯干部由10-12节骨环组成;尾部细长呈四棱形,尾端细尖,能卷曲握;头部弯曲,与躯干部成一大钝角或直角,顶部具突出冠,冠端具小棘;吻呈管状;口小,端位;鳃孔小;背鳍位于躯干及尾部之间;臀鳍短小;胸鳍发达;无尾鳍;雄鱼尾部腹侧具育儿囊。

它的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张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动物为食物。它的一双眼睛,也是特别之处 ; 可以分别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后转动。然而,它本身的身体却不用转动,即可用伶俐的眼睛向各方观看。有时候,一只眼向前看,另一只眼向后看,除了蜻蜒和变色龙之外,这是其它动物所不能做到的。

海马是最不像鱼的鱼类,集合了马、虾、象三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它有马形的头,蜻蜒的眼睛,跟虾一样的身子,还有一个像象鼻一般的尾巴,皇冠式的角棱,头与身体成直角的弯度,以及被甲胄的身体,还有垂直游泳的方式,和世界上惟一雄性产子的案例。

它的鳍用肉眼是不太容易看出来的。但用高速摄影,注意观察,可看到一根根活动的棘条。这些棘条能在一秒钟内,来回活动七十次的速度。依据从背鳍端传到另一端的波浪,海马能乘着此进行波,自由自在地作前后或上下的移动。

海马尾部的构造和功能与其他鱼类迥异。栖止时的海马,利用尾部具有卷曲的能力,使尾端得以缠附在海藻的茎枝上。故海马多栖息在深海藻类繁茂之外。游泳的姿态也很特别,头部向上,体稍斜直立于水中,完全依靠背鳍和胸鳍来进行运动,扇形的背鳍起着波动推进的作用。

海肠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海肠又名单环刺缢。在中国仅渤海湾出产,它是一种长圆筒形软体动物,软乎乎地蠕动,浑身无毛刺,浅黄色。海肠不光长得像裸体海参,其营养价值比起海参也不逊色。但是多年来,人们都把它当作“鱼饵”使用。虽然用它来制作菜肴的时间不长,但对身体来说还是有巨大的好处的。

适用人群:具有温补肝肾、壮阳固精的作用,特别适合男性食用。

用法用量

1.海肠必须是活的,用剪刀将海肠两头带刺的部分剪掉,把内脏和血液洗净。炒时动作要快,以免变老。2.用海肠子配以头刀韭菜制作的“韭菜海肠”是胶东名菜,此外“干海肠”、“氽海肠汤”、“肉末海肠”等都是很有地方特色的菜肴。鲜海肠子还可调制水饺、包子馅等。

贴士:在韩国料理中,多以杀生的烹调方法加工海肠。用剪刀将海肠两头带刺的部分剪掉,把内脏和血液洗净,再配以新鲜的蔬菜,蘸着香油、食盐等调料食用。

关于海肠的功效与作用,首先首当其冲的就是温补肝肾的作用了,其次就是有极好的壮阳,固精等作用,因此非常适合女性朋友和男性朋友所食用。当然在吃海肠的时候,要注意把海肠的内脏和血液通通清洗干净,并且制作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否则海肠的味道就会有所损失,吃起来就失去了爽嫩的感觉了。

海瓜子的生态形态

海瓜子属于双壳纲的1科。世界性分布。代表属蚬属动物壳小型到中型。壳厚而坚,外形圆形或近三角形。壳面光泽,具同心圆的轮脉,黄褐色或棕褐色,壳内面白色或青紫色。铰合部有3枚主齿,左壳前、后侧齿各1枚,右壳有前、后侧齿各 2枚,侧齿上端呈锯齿状。足大,呈舌状。雌雄异体或同体。成熟的卵子或精子排入水中受精,发育成幼蚬后沉入水底,营底栖生活。约3个月可发育成熟。亦有卵胎生的种类。栖息于咸淡水和淡水水域内。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可供食用,也是鱼类、水禽的天然饲料。洽洽瓜子又为中药药材,有通乳、明目、利小便和去湿毒等功iriesfwas效。贝壳可锻烧石灰。蚬是棘口类吸虫的第 2中间宿主。中国习见的河蚬壳长约40毫米,高30毫米。壳质厚而坚硬,外形略呈正三角形,两侧略等称。壳面呈黄绿色、黑褐色和黑色,有光泽,壳内面呈淡紫色、鲜紫色和瓷状光泽。栖息于江河、湖泊内。可食用,亦为鱼类、禽类的饵料,并可做为农田肥料。

海星的形态

海星与海参、海胆等同属棘皮动物。它们通常有五个腕,但也有四六个,体扁平,多呈星形。整个身体由许多钙质骨板借结缔组织结合而成,体表有突出的棘、瘤或疣等附属物。有的多达50条腕,在这些腕下侧并排长有4 列密 密的管足。用管足既能捕获猎物,又能让自己攀附岩礁,大个的 海星有好几千管足。海星的嘴在其身体下侧中部,可与海星爬过 的物体表面直接接触。海星的体型大小不一,小到2·5厘米、大 到90厘米,体色也不尽相同,几乎每只都有差别,最多的颜色有 桔黄色、红色、紫色、黄色和青色等。[1]

海星纲动物身体的直径一般在12-24厘米左右,但大小在不同种变化很大、直径的变化幅度在1-80厘米之间。多数体表黄褐色,但也有的种具明亮红、桔、蓝、紫等色,或几种颜色的混合色。身体呈五星形,例如海盘车,由中央盘向外伸出五个腕。太阳海星的腕可多达40个。多数种类的腕靠近中央盘处较宽,末端渐细,少数相近。腕的长度一般为中央盘直径的1-3倍,但也有的腕达4-5倍。

相关推荐

海蜇的形态特征

整体 海蜇体呈出像蘑菇状,分伞部和口腕两部分。伞部(即海蜇皮)超过半球形,直径300~600毫米,最大可长到1米。外伞部表面光滑,中胶层厚,晶莹剔透。伞缘感觉器8个,每1/8伞缘有缘瓣16~22个。据报道,2013年8月,渔民姜哲辰捕到一只450斤的海蜇,号称“海蜇王”。 伞部 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50厘米,最大可达1米,胶质比较坚硬,一般为青蓝色;乳白色的触手;八枚口腕,缺裂成许多瓣片。 内伞部有发达的环状肌,间辐位有4个半圆形的生殖下穴,其外侧各有1个生殖乳突。内伞中央由胃腔向伞缘伸出16条辐管,辐管

胖大海形态特征

椭圆状披针形的单叶互生,叶片革质,长10~20cm,宽6~12cm,全缘或前端3浅裂。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杂性同株;花萼钟状,深裂。船形的骨朵果1~5个,着生于果梗,长可达24cm。种子椭圆形至倒卵形,深褐色,种皮脆而薄,浸水后膨大成海绵状,内含丰富的粘液质。 胖大海落叶乔木,高可达40m,单叶互生,叶片革质,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0~20cm,宽6~12cm,通常3裂,全缘,光滑无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杂性同株;花萼钟状,深裂;雄花具10~15个雄蕊;雌茶具1枚雌蕊。骨朵果1~5个,着生于果梗,

海肠怎么做好吃

材料:海肠,韭菜,小红辣椒,料酒,盐,鸡精,姜。 做法: 1、剪开海肠,去除内脏,清洗干净,切半,焯水之后,后用姜汁,料酒腌制15分钟。 2、起锅热油,倒入姜片,辣椒,韭菜,翻炒至韭菜快熟时放海肠进去,加盐,鸡精调味即可。 食材:土豆、海肠、鸡油、葱姜、大料、盐、胡椒粉。 做法: 1、洗净土豆,削去外皮,切条备用。 2、起锅热油,爆香葱姜、大料。 3、加入土豆、适量水、鸡汁、盐味、胡椒粉,调好口味。 4、入高压锅压熟后放入海肠,熟后出锅即可。 食材: 活鲍鱼、水发香米,海肠,韭菜末,青豆,蛋清,鲍皇汤、清

海螺的形态特征

1、脉红螺:贝壳略近梨形,质坚厚,一般壳高50-123cm,宽45-95mm,大者高可达150mm,宽120mm,螺层约6层,每层宽度增加迅速,缝合线浅。壳顶尖细,光滑。螺旋部较低。体螺层的中上部极膨大,基部渐缩小。壳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齐的螺肋和细的生长线。肩角结节突起,在体螺层上结节成三角形,特别突出,有时呈棘状。于肩角的下方还有3-4条具结节突起的粗肋。壳面黄褐色,具棕褐色斑点。壳口大,长卵形,内面杏红色,有瓷光。前沟短宽,外唇厚,边缘具有与螺肋相应的缺刻。内唇后方薄,后沟不明显,贴附于体螺层上,前方

海鲜鱼类形态特征

形态 纺锤型也称基本型(流线型)。是一般鱼类的体形,适于在水中游泳,整个 鱼类身体呈纺锤形而稍扁。在三个体轴中,头尾轴最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使整个身体呈流线型或稍侧扁。平扁型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特别长,背腹轴很短,使体型呈上下扁平,行动迟缓,不如前两型灵活,多营底栖生活。棍棒型又称鳗鱼型。这类鱼头尾轴特别长,而左右轴和腹轴几乎相等,都很短,使整个体形呈棍棒状。侧扁型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最短,头尾轴和背腹轴的比例 鱼类差不太多,形成左右两侧对称的扁平形,使整个体型显及扁宽。 鱼鳍 鱼类的

经期能吃海肠

海肠是单环刺螠的俗称,我们也将海肠叫做是海肠子,海肠的肉是非常的鲜美的,海肠不但可以食用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效果,所以海肠深受人们的喜爱。 海肠个体肥大,肉味鲜美,体壁肌富含蛋白质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自古以来,在我国、日本和朝鲜沿海均作为名贵的海鲜食品, 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人们的传统做法只食用其体壁,而废弃内脏,菜肴俗称海肠子。但有研究发现,单环刺螠废弃内脏蛋白质含量为18.25% ,脂肪含量为0.12%,总糖含量为4.09% 而且含有丰富的Ca、Mg、Fe、Zn等元素;也含有丰富的EPA、DHA 和D

海肠的介绍

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 ),俗名:海肠海肠子,属于螠虫动物门(Echiurioidea)、螠纲(Echiurida)、无管螠目(Xenopneusta)、刺螠科(Urchidae)、刺螠属。 它是一种长圆筒形的环节动物,软乎乎地蠕动,浑身无毛刺,浅黄色。海肠不光长得像裸体海参,其营养价值比起海参也不逊色。个体粗大,长约100一300mm,宽约25-27mm,长200mm-250mm,体表满布大小不等的粒状突起,吻圆锥形;腹刚毛1对,粗大;肛门周围有一圈9-13条褐色尾肛毛。分布于

海蜇的形态特征

为海生的腔肠动物,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蜇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海蜇伞径可超过45厘米、最大可达1米之巨,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下部是口腕部,垂挂着许多须状物,称作腕或触手。 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其作用是在触及小动物时,可释放毒液麻痹,以做食物。海蜇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沿海都有广泛分布,中国习见的海蜇有伞面平滑口腕处仅有丝状体的食用海蜇或兼有棒状物的棒状海蜇,以及

胖大海形态特征

椭圆状披针形的单叶互生,叶片革质,长10~20cm,宽6~12cm,全缘或前端3浅裂。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杂性同株;花萼钟状,深裂。船形的骨朵果1~5个,着生于果梗,长可达24cm。种子椭圆形至倒卵形,深褐色,种皮脆而薄,浸水后膨大成海绵状,内含丰富的粘液质。 胖大海落叶乔木,高可达40m,单叶互生,叶片革质,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0~20cm,宽6~12cm,通常3裂,全缘,光滑无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杂性同株;花萼钟状,深裂; 雄花具10~15个雄蕊;雌花具1枚雌蕊。骨朵果1~5个,着生于果梗

海虾的形态特征

海虾体长,两侧扁,雌性长约 18~24厘米,雄性稍短,体躯透明,雌性棕蓝色,雄性稍显黄色;全身披有甲壳。胸甲较坚硬而宽大,前端中央延伸成长而尖的剑颧,上缘有7~9齿;下缘有3~5齿。剑额下两侧具有柄的眼1对,头部有附肢5对,第1、2对成为两对鞭状触角,其第2对很长。其他足3对,成为1对大颚和2对小颚,为口器之组成部分。胸部附肢8对,其中3对成为颗足,为口器的一部分,5对为步足,前3对步足的末端均为钳状,以第3对为最长。后2对末端成爪状。腹部7节,分节明显,能屈曲;腹部附肢6对;第1对雌性内肢极小,雄性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