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肝俞怎么找最简单 肝俞的配伍功效

肝俞怎么找最简单 肝俞的配伍功效

1.肝俞穴配百会穴、太冲穴主治眩晕、头昏头痛,有清热明目的作用。

2.肝俞穴配支沟穴、阳陵泉穴主治胁痛。

3.肝俞穴配太冲穴治目眩、胁肋疼痛。

4.肝俞穴配肾俞穴、太溪穴主治健忘、失眠,有滋阴养血补肾的作用。

5.肝俞穴配大椎穴、曲池穴,主治癫痫,精神分裂症,有清热泻火、安神定志的作用。

6.肝俞穴配期门穴,为俞募配穴法,有清利肝胆湿热的作用,主治肝炎,胆囊炎,胁痛。

7.肝俞穴配光明穴主治目昏。

肝俞怎么找最简单

肝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或第九胸椎凸骨下,左右旁开1.5寸)。

肝俞针刺方法 针刺肝俞主治疾病

功能:疏肝理气, 利胆解郁,补养肝血。

主治:

1.肝血不足之夜盲,雀目,癫证,痫证,脊背痛,月经不调诸症。

2.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火上炎之黄疸,胁痛,吐血,衄血,目赤,目眩,狂证诸症。

常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补养肝血,如配睛明,膈俞,三阴交,治疗肝血虚夜盲,雀目,青盲;配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治疗血枯经闭,月经涩少;配脾俞,风府,后溪,足三里,治疗气虚血少之痉症。

2.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滋补肝肾,如配肾俞,足三里,关元,照海,治疗肝肾亏虚之痛经;配肾俞,绝骨,阳陵泉,治疗肝肾亏虚之痿证,筋急痛;配肾俞,睛明,攒竹,复溜,治疗肝肾阴虚之目翳,青盲;配神门,肾俞,太冲,治疗肝肾阴虚之痴呆。

3.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如配期门,中庭,侠溪,太冲,治疗肝气郁结之胁肋疼痛;配膈俞,气海,章门,上脘,大敦,治疗肝郁气滞之积聚。

4.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清热除湿,如配胆俞,至阳,腕骨,阳陵泉,丘墟,治疗湿热黄疸;配期门,日月,支沟,阳陵泉,太冲,治疗湿热胁痛。

5.配百会,风池,太冲,水泉,行间,针刺补泻兼施,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头昏,眩晕等。

6.配睛明,太阳,侠溪,太冲,针刺泻法,清肝明目,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

7.配水沟,大椎,劳宫,曲池,大钟,针刺泻法,清热泻火,安神定志,治疗痰火上扰之癫痫,狂证。

8.配胃俞,行间,公孙,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呃逆等。

针刺肾俞注意事项 肾俞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或补泻兼施,补益肾气,调理冲任,如配关元,三阴交,水泉,太溪,治疗肾虚月经不调;配气穴,然谷,太溪,治疗肾虚不孕;配关元,带脉,次髎,照海,治疗肾虚带下;配白环俞,志室,关元,三阴交,太溪,治疗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

2.配肺俞,太渊,膏肓,气海,太溪,针刺补法,补肾纳气,治疗肾虚哮喘。

3.配三焦俞,气海,中极,阴谷,针刺补泻兼施,补益肾气,利水除湿,治疗肾虚小便不利,癃闭。

4.配太溪,三阴交,针刺补法,补益精血,益肾壮腰,治疗肾虚腰痛。

5.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或补泻兼施,宜灸,温补肾阳,固摄下元,如配气海,命门,交信,复溜,治疗肾阳虚之崩漏;配膀胱俞,关元,中极,三阴交,治疗肾阳虚之遗尿,小便频数。

6.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或补泻兼施,滋阴补肾,如配关元,太溪,复溜,治疗肾阴亏虚之下消,虚劳;配风池,肝俞,行间,太溪,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眩晕;配心俞,肝俞,神门,治疗阴虚火旺之不寐,健忘。

7.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或平补平泻法,补益肾精,如配心俞,肝俞,太溪,治疗肾精亏耗之健忘,痴呆;配翳风,听会,关元,太溪,治疗肾精不足之耳聋,耳鸣;配命门,腰阳关,委中,阳陵泉,治疗肾精亏虚,经脉失养之腰腿痛,腰膝酸软。

8.配大肠俞,关元,气海,支沟,足三里,针刺补泻兼施,温阳通便,治疗阳虚便秘。

肝俞的简易找法

取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椎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下数2个突起,即为第9胸椎棘突,其下左右旁开1.5寸处即为该穴。

食欲不振的按摩治疗

按摩治疗当以疏肝行气、开胃健脾为主,手法宜使用泻法。有言道,医者不自医,尽管志刚也是一名医生,但是却治不了自己的病。作为同事,我主动请缨,把他拉到科里为他按摩,嘱其平卧,取中脘穴,以拇指指腹按摩3-5分钟,向头面部方向用力,动作宜轻柔;嘱其俯卧,取肝俞、胃俞二穴,以拇指指腹按揉3-5分钟,肝俞向头部方向用力,胃俞向脚部方向用力。

中脘属任脉,乃胃之募穴,解剖位置位于胃体中部,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肝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疏肝行气的功效,肝与胃是邻居,中医认为肝属木,脾胃属土,按照五行相克的理论,木是克土的,只有肝气条达,才能与胃和谐相处;胃俞也属足太阳膀胱经,与肝俞配伍属于同名经取穴,与中脘配伍属于前后配穴,三穴合并,如同铁三角一般呵护胃气,促进胃肠正常蠕动,家中也就不用再备什么消食片了。

膈俞的简单找法

膈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背过手,可以摸到在肩胛骨和脊椎骨之间凹陷,这个地方就是了,而且左右各有一个)。

刮痧对肝有好处吗 太冲穴疏肝养血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刮拭功效:疏肝养血,平肝泻热,清理下焦。适宜于治疗头痛,眩晕,月经不调,遗尿,小儿遗尿,癫狂,痫症,胁痛,腹胀,黄疸,呕吐,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太溪,复溜治肝阳上亢之眩晕,配肝俞,膈俞,太溪,血海治贫血。

食欲不振的按摩治疗

按摩治疗当以疏肝行气、开胃健脾为主,手法宜使用泻法。平卧,取中脘穴,以拇指指腹按摩3-5分钟,向头面部方向用力,动作宜轻柔;嘱其俯卧,取肝俞、胃俞二穴,以拇指指腹按揉3-5分钟,肝俞向头部方向用力,胃俞向脚部方向用力。

中脘属任脉,乃胃之募穴,解剖位置位于胃体中部,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肝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疏肝行气的功效,肝与胃是邻居,中医认为肝属木,脾胃属土,按照五行相克的理论,木是克土的,只有肝气条达,才能与胃和谐相处;

胃俞也属足太阳膀胱经,与肝俞配伍属于同名经取穴,与中脘配伍属于前后配穴,三穴合并,如同铁三角一般呵护胃气,促进胃肠正常蠕动,家中也就不用再备什么消食片了。

脾俞怎么找最简单 艾灸脾俞的功效

脾俞在背部的中部,是十二脏腑背俞穴之一属足太阳膀胱经,脾脏具有运化五谷经气及输布津液于全身的功能,是供给五脏六腑应用的圆圈,艾灸脾俞具有调理脾气,运化水谷,渗利除湿,和营统血之功效。

章门的作用是什么 章门的功效主治

章门穴具有理气散结,疏肝健脾,降逆平喘的功效,适用于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等;配伍足三里治荨麻疹,组织胺过敏症;配天枢,脾俞,中脘,足三里治肝脾不和之腹胀,痞块,胁痛,泄泻,消瘦;配肾俞,肝俞,水道,京门,阴陵泉,三阴交,阳谷,气海治肝硬化腹水,肾炎等症。

胃俞的作用与功效 胃俞脾俞怎么找最简单

胃俞通过膀胱经背十一脾俞十二胃的歌诀来记,也就是胃俞在胸椎的第12椎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先找浮肋,双手叉腰的时候食指在肋下缘所碰到的肋骨是第11肋,沿着两个肋,用两个11肋端拉成一条线,跟正中线的交汇点是腰2,只要再往上推两椎,就很容易找到胸椎第12椎体。

膈俞的简单找法 膈俞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鼻出血、牙龈出血、吐血、咳血等各种血症。

2. 缓解治疗呕吐、呃逆、噎膈、胸满、胁痛、胃痛、癫狂、贫血、脊背痛等。

3.具有养血和营、理气宽胸、活血通脉的作用。

4.膈俞的作用相当于中药里活血养血的当归,还兼有补血佳品阿胶的作用。经常按揉膈俞穴,不但能纠正贫血,治疗血虚导致的皮肤瘙痒,缓解阴血亏虚导致的潮热、盗汗,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人体保健不可多得的一个好穴位。

相关推荐

膈俞怎么 膈俞配伍应用疗法

治呃逆配足三里,丰隆,化痰降逆。 治贫血,血小板减少配肝俞,脾俞,理血养血。 配三阴交,肺俞,活血化瘀止痒,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

膀胱俞的简单

膀胱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

白环俞怎么准 白环俞配伍治病法

妇科疾病可配肾俞,中极,三阴交;小便不利,遗尿可配中极,膀胱俞;遗精可配肾俞,志室,关元;腰骶痛可配肾俞,次髎。

小肠俞怎么 小肠俞常用配伍穴位

1.配关元,中极,三阴焦,复溜,针刺泻法,治疗小肠热盛之尿浊,尿赤,遗尿,尿闭等。 2.本穴清理下焦湿热,配阴陵泉,合谷,下巨虚,天枢,针刺泻法,治疗湿热泄泻;配合谷,大椎,天枢,上巨虚,治疗湿热痢疾;配下髎,带脉,中极,阴陵泉,行间,治疗湿热下注之带下;配次髎,大肠俞,长强,会阳,承山,二白,治疗湿热瘀滞之痔疾。 3.配肾俞,关元,中极,次髎,志室,三阴交,针刺补法,补肾益气,培元止遗,治疗肾气亏虚之遗尿,尿闭,带下,遗精等。

颈椎病刮痧刮哪里

经脉闭阻型颈椎病 取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 刮痧顺序: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足部昆仑穴。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风池,肩井,天柱,大椎近部取穴,以活血通络;远处取穴昆仑有舒筋活血通络之功。 气血瘀滞型颈椎病 取穴:风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仑,血海,膈俞,三阴交。 刮痧顺序:先刮肩颈部的风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背部膈俞,最后刮下肢的血海,三阴交。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局部痛点取穴,以疏通颈部气血;而血海,膈俞,三阴交相配伍则调理气血,活血化瘀。 肝肾不足型颈椎病 取穴:

颈椎病针灸怎么操作

针灸治疗颈椎能够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有效的缓解颈椎不适等症状,有着治疗、缓解、保健的功效。治疗颈椎常用的主穴有颈夹脊、阿是穴、天柱穴、后溪穴、申脉穴。其中颈夹脊、阿是穴、天柱穴为局部取穴,可以疏通调节颈部气血,舒筋骨,通经络;后溪穴和申脉穴分别为手足太阳经穴,并且为八脉交会穴,后溪穴通于督脉,申脉穴通于阳跷脉,两穴上下相配,可以疏导颈部和肩胛部气血。上述穴位除阿是穴为疼痛点位置不定外,其他穴位均有固定的体表位置,具体穴位图如下: 颈夹脊:颈夹脊穴在第二颈椎到第七颈椎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 天柱穴

神封的准确位置视频 神封穴的作用

神封穴具有降浊升清,通乳消痈,降逆平喘的作用,长期按压这个穴位,对咳嗽,气喘,胸胁支满,呕吐,不嗜饮食,乳痈等疾患,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配伍阳陵泉,支沟,治疗胸胁胀痛;配肝俞,太渊,有宣肺理气,止咳平喘的作用,能够治疗咳嗽;配肝俞,阳陵泉,有疏肝利胆,镇静止痛的作用,能够治疗胸胁疼痛。

肝俞的位置在哪里

肝俞的位置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简易法: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下数2个椎体(第9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肝俞的作用 1.肝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肝之背俞穴,肾藏精,肝藏血,精血是生命的根本,肝俞是肝脏的保健要穴,经常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起到疏肝利胆,保肝护肝,宁神明目,补血消瘀的作用,主治肝的病症,肝主疏泄,肝失调达出现胁痛,胃脘痛,算配内关,太冲,足三里可治疗。 2.肝有调节血量的作用

最有效的增肥方法 穴位增肥

针灸主要通过刺激经络,调动人体的自稳机能进行调节,使身体原本不平衡的内环境逐渐趋于平衡。通过针灸,可以帮助消瘦体质人群增强食欲,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状态,从而达到增肥的目的。当然,针灸也能帮助治疗引起消耗过度的疾病,过度消耗也是让人瘦的一个原因。 主穴:百会、膏盲、中脘、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穴。 配穴:脾胃虚弱型配脾虚、胃虚、阴陵泉、太白穴;肾气不足型配肾俞、膏盲、关元、照海穴;气血亏虚型配气海、膈俞、脾俞、肝俞、血海穴;肝肾阴虚型配肝俞、肾俞、太溪、中封穴等等。具体的情况以专业医师施政为准。 通过穴位进

膀胱俞怎么 膀胱俞常用配伍疗法

膀胱疾患可配中极,水道,阴陵泉;阴部湿痒可配中极,血海,蠡沟;遗精阳痿可配志室,肾俞,秩边;瘕疾可配次髎,子宫,气血,腹痛泄泻可配天枢,阴陵泉;便秘配天枢,长强,支沟;循经病可配委中,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