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有哪些危害
早恋有哪些危害
1.早恋危害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首先,由于早恋,往往使同学们陷入情网之中不能自拔,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谈恋爱上,因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另一方面,由于早恋的同学情绪不够稳定,好冲动,易动感情,常常会产生焦虑、烦躁、疑惑、嫉妒等不良情绪。
2.早恋对中学生的学习干扰极大
早恋对中学生的学习影响极大。成千上万的实例告诉我们,沉湎于早恋的同学多数都是沿着“感情直线上升,成绩直线下降”的轨迹运动的。
3.早恋容易使中学生产生越轨行为
中学生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热恋中的少男少女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过早地发生两性关系。更严重的是有的男生让对方怀孕后,双方会陷入到一种极端恐惧和痛苦的境地之中。
早恋有什么好处 减轻压力
我国的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而早恋确实是起到了减压的作用。学生期间的爱情是非常纯洁的,在带给学生美好感受的同时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效果。
家长要怎么做避免孩子早恋
认识早恋危害
要防止孩子发生早恋的现象,就应该先让孩子了解早恋会带来的种种危害。早恋最直接的危害就是严重干扰学习与生活,孩子每天都在想着那个喜欢的异性,就会令自己没心思去学习,甚至会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上课时就难以集中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上课,听课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也会跟着变差。因此,认识了早恋对生活与学习带来的威胁,提高孩子的警惕,才能让孩子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熄灭爱情火把
爱情的建立是两个人的一厢情愿,爱情的结束也需要双方的同意。要结束一段感情就要以坚定的意志来斩断恋情。斩断双方之间的感情,就像温水煮青蛙,可以在恰当的谈话中,将早恋的好处以及危害一一将给孩子听,同时要告诉孩子早恋对学习带来很重的危害,劝导孩子结束爱情,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业与生活中,这样更有助于个性的发展。
终止感情交流
青春期感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友谊与好感,男女之间会产生感情也是正常的现象。处于这个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情感流露在生活中,而恋爱就是强烈呼唤情感的表现。由于中学生的理智以及抑制力有限,很难果断地结束爱情。因此,要结束一段朦胧的早恋,要在潜移默化中减少两个人的情感交流,避免两个人单独相处。当感情经过一段冻结的过程,理智就会主动控制感情的流露,最后就成为了普通的交往关系。
4培养兴趣爱好
把时间和精力转移到紧张的学习,培养个方面的兴趣爱好。多关心国家大事,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谈一些文学名著、哲理文章,多想想自己的进步,想想将来的事业,想想将来在复杂的社会里如何开拓和进取。这样,心胸和视野就会开阔,抱负就会远大,就会焕发出勃勃朝气,永远前进。
青少年心理问题及矫正 早恋
早恋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青少年期,随着男女生理的逐渐成熟,性意识开始觉醒,对异性产生好感,好奇心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由于心理不成熟,做事不计后果,现在甚至有中学生怀孕的事件时常发生。对健康成长很不利。
解决办法:
1.加强性教育。很多早恋都是因为无知,好奇。
2.让孩子认清早恋的危害。
3.将早恋引导成正常的同学友谊。
青少年八成“早恋”问题源自家长责任
目前80%有“早恋”行为的青少年都与家长教育不当或父母 关系出现问题有关,因此,防止孩子出现真正的“早恋”应先从家长做起。
据北京晨报报道,在去年青苹果热线接到的9000余个因“早恋”、“性冷淡”等问题进行咨询的电话中,反映家 长不能与自己沟通而产生逆反心理或报复心理出现“早恋”,
或因家庭出现问题而寻求异性温暖的电话达7000余个。其中 ,因家庭破裂、父母关系不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等情况出现“早恋”的情况占大多数。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信息中心主任陈一筠说,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 ,“很多家长认为一旦孩子与某个异性频繁接触就是‘早恋’,必须打散,这样反而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发生真正的‘ 早恋’。如果不出现过分的行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经常与异性进行开放式的接触,如一起去春游、做功课等,以使孩子尽早 学会如何与异性交往。”
早恋有什么坏处 早恋极难成功
早恋具有明显的不成熟性和盲目性,抛开自身价值观的变化不说,随着分班,升学,父母等因素,基本上早恋是难以持续的。
早恋的危害 增加经济负担
青少年本来就没有经济基础,他们可能会用攀比的行为来定义爱情的行为,认为只有我花钱了,浪费了,才能表达出爱情。
早恋的危害 影响学业
毫无疑问,恋爱会极大的占据人们的精力,相应的用在学业上的时间大大的减少了,同时由于情感处理能力差,在恋爱中情绪波动太大,造成无法正常的学习。
早恋可以当作是“早练”吗?
一个家长苦恼地说起了她对待女儿的“早恋”,棒打不成反而弄巧成拙的故事。这个家长说,她发现读初二的女儿与同班的男生相互写信、发手机短信“谈情说爱”之后,如临大敌,先是没收了女儿的手机,然后把女儿寄托在班主任家里。周末把女儿接回家后,为了防止女儿找机会与那个男生接触,这个家长生意也不做了,就在家守着。最后,见女儿还不死心,竟将女儿转学到了另一所学校。可是,家长这样做,女儿的成绩反而下降了,一方面,她心里放不下那个男生,上课下课都不由自主地想到他;另一方面,她因为担心被说成是坏孩子,又拼命想压抑自己的情感,自责控制力差而产生负疚感。看到女儿心情不好,学习也受到了影响,这个家长觉得自己很失败。
一名心理健康教师也谈起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一个13岁的小学六年级男生,喜欢在课间去摸摸女生的脸,有时还要当众抱女生一下,甚至把自己的 qq签名也改成了“我爱某某”。女生向老师报告了这个男生的“早恋”行为,后来,女生家长还闹到了校长那里,男生的家长也被请到了学校,双方家长都感到很尴尬。
另一位心理健康教师则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从学校的角度,对孩子的“早恋”都不得不“棒打”,但是效果却不理想。特别是初、高中的“早恋”学生,好不容易苦口婆心地把他们劝分开了,可是一段时间后,又黏在一起了。
“早恋”是心理现象
不是道德问题
“家长和学校对‘早恋’为什么要棒打?”
最担心的自然是怕学生“早恋”会影响学习;学生“早恋”不符合社会规范;学生自控能力差,万一行为出格会造成不良后果。大家的看法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
那么,“早恋”这个行为,是在什么情况下会对学习产生影响呢?施承孙指出,其实,很多时候,“早恋”的孩子学习分心,除了注意力分散外,很大程度来自内心的挣扎:觉得“恋爱”不好,不应该,但又放不下。这种担心和自我矛盾的心情所带来的压力,有时候比“早恋”本身的影响更大。
施承孙不建议将学生的异性交往轻易定位为“早恋”,他认为,更恰当的做法是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行为。十一二岁的女生和十三四岁的男生逐渐步入青春期,他们对异性产生好感,说明他们的情感发展正常。学生的情感发展大致会经历异性向往期、异性接触期和异性恋爱期这样几个阶段。小学高段和初中学生,很多情况下的异性交往不是早恋,而是对异性的好奇,即使是“早恋”,也只是心理现象,而不是道德品质问题。
早恋有什么好处 完善自己的个性
青春期的男孩一般都是性格比较外向,机敏好动,而显得不太沉稳,而女生一般比较文静,情感细腻,通过男女间的交往,可以相互学习,完善自己的性格。
早恋有什么好处 为以后做准备
建立一段稳定的感情和婚姻是需要磨练的。
没有人说,一开始感情与婚姻就完美了,我们需要不断的尝试,练习,失败,再练习,只有在不断的经历与失败中成长,我们才可能建立一份持久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