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气温骤降 脑血栓易发

气温骤降 脑血栓易发

最近,随着气温骤然降低,医院里脑血管病患者激增。由于天气变化,人体的生理反应使血管骤然收缩。血管的内壁较厚,管腔狭窄,加之有大量的脂类沉积与硬化斑块,导致血液流通受阻。这时,如果脱落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在血液中流动,并在脑部的末梢小动脉内壁停滞,就会形成血栓。而对于本来或曾经就患有脑血栓的病人来说,血管再次阻塞,血流供应中断,就会导致脑栓塞面积增大或脑卒中再次复发,使病情恶化,尤以老年人最为明显。

在季节交替的时候,由于气温起伏较大,长期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老年人极易诱发脑血管病,所以应注意以下几点:

1.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人群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长期的治疗和观察。

2.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3.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这包括戒烟、戒酒、劳逸结合、加强户外锻炼、提倡低盐低脂饮食等,还应多吃鱼类、蔬菜、水果。

4.注意精神、心理卫生,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减少紧张、焦虑、抑郁情绪。

5.一旦发生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突发视力下降、失明,突发头痛、眩晕等情况应及早就医,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一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3小时内可进行有效的溶栓治疗。

气温骤降脑血管病增加

气温骤降,脑血管病患者大幅增加。北京急救中心提供的数字显示,最近一周120转运的脑血管病患者达到761例,较2007年同期的652例明显增加。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说,气温骤降是脑血管病发病的诱因,特别是平时血压高的人更易在气温骤降的过程中突发脑中风。另外,天气转冷,人们吃得多、活动少,这也是脑血管病的一个诱发因素,“合理的饮食标准应该是七八分饱。”

很多老人喜欢在冬季时到医院进行预防性输液,医生认为输液预防不可取。输液的效果只能作用于输液期间,药物都有半衰期,药效过了,自然起不到任何作用。另外,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来说,盲目输液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温馨提示:一旦出现脑中风的症状,如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头痛、眩晕、眼发黑,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并去能够治疗脑血管病的医院,越快越好。千万不要自己找药吃,也不要躺着休息或者等子女和家属前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期。

春季老人易出现哪些疾病



一、呼吸内科:春季感冒、哮喘发威

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如不及时增添衣物,免疫力较低的老人很容易感冒。冷空气刺激后,会导致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令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因此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

应对妙招

体质弱的人寒冷天气最好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增添衣服,重视头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凉。

二、消化内科:倒春寒,老胃病易发作

气温较低时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

应对妙招

胃病患者到了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

饮食上注意暖胃养胃,多喝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运动适量,不宜大量运动出汗太多。起居规律,忌熬夜和思虑过度。

三、心内科:气温骤降,心脏很受伤

早晚温差大,而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很高。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天气寒冷时,应减少户外活动,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而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也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另外,呼吸道感染多发易诱发肺炎,这也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成为心梗的重要诱因。

应对妙招

老人要注意保暖,合理用药控制血压。如有胸闷、隐痛或心慌等情况,即使发作时间很短,也要格外重视。

四、神经内科:初春时节脑梗挺可怕

春季是脑梗高发季节,特别是夜里起夜和早上起床时分,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时刻,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意外也接踵而至。

应对妙招

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楚、眩晕伴呕吐等症状,必须高度警惕,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中风急救分秒必争做到三早:早识别、早求救、早溶栓。

秋季养生的误区你知道多少 秋季如何养生

秋季气候以燥为主,因此秋季养生需要滋阴润燥。多吃些蜂蜜、杏仁、核桃、花生、芝麻及鸭肉、兔肉等滋阴润燥的食物,有助调理身体。

夏季人喜食寒凉易损伤脾胃。进入秋季则应以调理脾胃为主,不宜大补。多吃些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小米、山药、板栗、南瓜、红枣等有益身体健康。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适当增减衣物很重要。天气稍冷时,可适当加衣,气温骤降时,则要及时做好保暖工作,以防着凉。

秋天气温适宜,正是调节睡眠、规律作息的好时机。心脑血管病患者秋季适当早起,还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从而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气温骤降慎防肺炎

感冒十天不好转,应警惕肺炎

说起肺炎,我们往往会跟感冒、流感等疾病相联系。李建国介绍,感冒属于上呼吸道感染,多是由病毒引起。但肺炎是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以肺炎链球菌最为多见。如果患上感冒后没有及时治疗和控制,上呼吸道感染可以让整个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从而继发细菌感染导致肺炎。因此,尽管感冒是可以自愈的,但对于特殊群体,如老人、儿童和身体抵抗力比较低的人群来说,患上感冒不及时治疗,则可能为肺炎埋下祸根。

“如果感冒1周或10天后仍不好转,症状还越来越重,尤其是出现高热、咳黄浓痰、胸痛等症状,就应该警惕肺炎。”李建国提醒,咳嗽、咳痰、发热甚至是胸痛都是肺炎最常见的症状。而长辈们常说的“烧出肺炎”的发烧其实只是一种症状,而非原因。一般来说,由于感染使得体内免疫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引起体温调节紊乱,从而导致体温升高。此时感染炎症就已经存在了,但发热比肺部症状出现得早,因此才会造成发烧导致肺炎的错觉。

肺炎对老人、儿童危害更大

一般人群得了肺炎并不可怕,及时接受正确的治疗,很快可以痊愈。但对于免疫力相对较弱的儿童和老年人来说,肺炎却可能成为“夺命杀手”。李建国提醒,有的老年人患上肺炎的表现并不明显,不一定会出现发烧、咳痰和咳嗽等症状,仅表现为精神差、胃口差,不想吃东西,因此在肺炎高发期应提高警惕。而且由于老年人器官功能差、肺功能减退等原因,肺炎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相对难,因此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肺炎的另外一个高发人群就是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的重要死亡原因。李建国介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罹患肺炎的表现也有不同。如幼儿尤其是新生儿患肺炎并不都会高烧,幼儿也往往不懂得把痰咳出,而多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咳嗽、拒奶、精神不振等。而大一些的孩子则会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儿童肺炎的一个特点就是病程发展较快,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心肌炎、中耳炎、脑膜炎等。所以如果孩子出现相关症状,特别是发热,最好尽快就医,不要拖延。

通风换气可帮助预防肺炎

与其在肺炎高发季担心肺炎的侵袭,甚至足不出户,不如积极地进行预防。其中,开窗通风换气对预防肺炎十分重要。

李建国介绍,据病原体的不同,肺炎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多种。而这些引起感染的这些病原体多通过飞沫传播,在空气中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在我们的正常呼吸中,这些病原体不断在我们的气道进出。一旦人体免疫力下降,它们就有机会“作乱”。因此,开窗通风可增加空气流动,减少细菌、病毒形成气溶胶在室内空气中的密度,从而减少感染的机会。同时,封闭的场所和人多的地方应该少去。

还要提醒的是,秋冬季应该注意保暖、休息以及增强免疫力。对于免疫力较为低下的老人和小孩尤为如此。另外,慢性病患者在寒冷季节更加应该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不让病原体有机可乘。

老人出现舌头疼警惕脑血栓

老年人产生舌痛,不当大意,当实时就医, 乙肝治疗新药实时医乱,防行脑血栓构成。明老年人经常舌头痛当心脑血栓—脑血栓症状,脑血栓症状急诊科大夫让驰大爷做了头颅ct查抄,成果查出他患了脑栓塞。很多老年人无舌痛的毛病,但不定然逢到注沉。

缘由是多数时候它可能只是口舌生疮一类老年人经常舌头痛当心脑血栓—脑血栓症状的上火症状。

从医疗的角度来看舌痛的病果,脑血栓前期症状有哪些脑血栓形成。既但是局部因素引起,也但是性疾病的表现,北京荣军医院乙肝如严重血虚、尿毒症、脑外风等。医学钻研表白,微血管炎的产生取动脉硬化、血脂删高和血粘度增添密切有关。临床大夫正在为舌痛的老年人查抄时,发现大部分患者无动脉硬化和血脂删高,100%的患者血粘度删高。

老人出现舌头疼警惕脑血栓:舌的血液循环十分丰富,舌外血液身分的微小变迁都能够正在舌头上迅速反应出来。那说明舌痛的老年人具无微循环障碍,血液供当不脚,使舌体局部静脉瘀血,产生丙酮酸的多肽类代谢产品脑血栓形成椰城气温骤降天气冷 心,刺激舌神经产生舌痛。

老人出现舌头疼警惕脑血栓

老年人产生舌痛,不当大意,当实时就医, 乙肝治疗新药实时医乱,防行脑血栓构成。明老年人经常舌头痛当心脑血栓—脑血栓症状,脑血栓症状急诊科大夫让驰大爷做了头颅ct查抄,成果查出他患了脑栓塞。很多老年人无舌痛的毛病,但不定然逢到注沉。缘由是多数时候它可能只是口舌生疮一类老年人经常舌头痛当心脑血栓—脑血栓症状的上火症状。

从医疗的角度来看舌痛的病果,脑血栓前期症状有哪些脑血栓形成。既但是局部因素引起,也但是性疾病的表现,北京荣军医院乙肝如严重血虚、尿毒症、脑外风等。医学钻研表白,微血管炎的产生取动脉硬化、血脂删高和血粘度增添密切有关。临床大夫正在为舌痛的老年人查抄时,发现大部分患者无动脉硬化和血脂删高,100%的患者血粘度删高。

老人出现舌头疼警惕脑血栓:舌的血液循环十分丰富,舌外血液身分的微小变迁都能够正在舌头上迅速反应出来。那说明舌痛的老年人具无微循环障碍,血液供当不脚,使舌体局部静脉瘀血,产生丙酮酸的多肽类代谢产品脑血栓形成椰城气温骤降天气冷 心,刺激舌神经产生舌痛。

老人预防中风

消除内在病理因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应积极治疗、定期体检。特别是高血压,不论有无不适症状,都应坚持长期监控、正规治疗,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避免诱发因素。如保持乐观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气候剧变的影响,冬季气温骤降易使血管收缩、小动脉持续痉挛、血压升高;夏季则出汗多、血液浓缩、粘滞度增加,可诱发脑血栓形成。

3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

4结合自身情况,开展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5定期复诊,最好每月复诊一次。建议每半年至1年能全面复查,主要对血压、血糖、血脂及出凝血功能等进行复查,并进行全面调养以预防复发。

6经常运动,放松自己。

相关推荐

冬季吃什么食物最养生 宜运脾食补

冬天气温骤降,脾受凉困,脾不消化吸收,故冬天食补要以补阳运脾,滋益食补为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温补脾阳,多吃性温运脾食材,如梗米、莲米、芡实等;鳝鱼、鲶鱼、桂鱼、目鱼、虾等海产类。

气温骤降孩子易生病谨防成肺炎

典型表现: 高热、精神差、咳嗽加剧 兰和魁介绍说:“婴幼儿肺炎的典型症状主要有高热、精神变差和咳嗽加剧等。”同时他表示:“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病情容易疏忽,总觉得孩子这次咳嗽和上次好像差不多,既然上次吃了点药就好了,这次也应该没事。”它郑重提醒:“事实上,造成孩子咳嗽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如果孩子原来并没有发热,但在咳嗽过程中突然出现发热,就说明合并有其他感染,家长此时应该引起警惕。” 另外,一旦孩子出现咳嗽加剧的现象,以及咳嗽的规律放生变化了,“比如原来只是白天咳嗽几声,现在白天、晚上都咳,而且有时连续咳十几声

2019除夕是法定假日吗 2019年春节天气冷吗

视具体情况而定。 2019年除夕就已经立春了,从传统说法来看,春节期间就已经正式进入春天了,气候应该会慢慢回升,进入温暖的春季气候,但是,遇到突然的寒流也会气温骤降,而且,春节期间还未出数九,遇到寒流还有下雪的可能性。

下巴长痘痘是什么原因怎么调理 季节转变过快

季节转变过快,气温骤升或者是骤降可能会影响体内的激素水平,皮肤皮脂腺的分泌也可能会出现紊乱,造成下巴长痘痘。这种情况只需要进行基础护理身体,适应天气之后痘痘就会消失。

冬天适合什么运动 心血管疾病患者推荐瑜伽

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脑卒中、房颤等)进入高发季节。 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冬季锻炼要防止猛然外出受到寒冷刺激,避免血压升高和大面积心梗的风险。 这类人群最好选择一些强度较低、安全性高的运动,瑜伽是不错的选择。 这种健身方式,通过姿势、呼吸等练习,使神经系统平衡,解除心理压力。 它的动作非常缓慢,而且并不会造成全身大汗淋漓,长期练习瑜伽可调理内脏系统,柔韧身体。最适合冬天这个缩手缩脚的季节练习,帮助拉伸筋骨了。

中风能治好吗 脑血栓的原因

脑血栓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壁狭窄、血流缓慢而引起的血管栓塞,引起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血管病变:血管病变是引起脑血栓的因素之一,最常见的血管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伴有脑部小动脉硬化,或者是血管发育异常(先天性脑动脉瘤喝脑血管畸形)所引起的。 2、血液成分变化:如果血管病变出的内膜粗糙,就会使得血小板容易附着,积聚于血管壁上。而血液中的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也会随着增加,从而血液的粘稠度增加,致使血流速度减慢。另外,还有白血病、红细胞增多、各种影响血凝固行增高的因素,都会使脑血栓易于

怎么治脑溢血比较好

急救口诀:头向侧转 典型症状: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由于气温骤降或情绪激动,突然发生口齿不清甚至昏迷。 急救办法:家属要克制感情,切勿为了弄醒病人而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昏迷者,否则只会使病情迅速恶化。将病人平卧于床,由于脑压升高,此类患者极易发生喷射性呕吐,如不及时清除呕吐物,可能导致脑溢血昏迷者因呕吐物堵塞气道窒息而死。因此病人的头必须转向一侧,这样呕吐物就能流出口腔。家属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病人前额,以利止血和降低脑压。

春季预防感冒小常识 调适寒温

春季气候多变,要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注意添衣御寒,遇到大风大雨,气温骤降之时要减少外出或避免远行,同时不要过早脱掉御寒冬装,要注意肚脐,腿部的保暖。

脑血栓的预防方式包括哪些呢

1、多喝水 每日正常饮水量应达2000~2500毫升,对老年人来说,更要多饮水,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其血液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多饮水有利于降低血粘度,减少脑血栓具有浓、粘、聚、凝的特点,多饮水有利于降低粘度,减少脑血检形成的危险性。 2、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年人生活要有规律,因为老年人生理调节和适应机能减退,生活无规律,易使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 3、忌饭后就睡 饭后血液聚集于胃肠,以助消化器官之血供,而脑部血供相对减少,同时吃过饭就睡,血压下降,可使脑部血供进一步减少,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因此,最

哪个季节老人容易生病

冬季老人易生病。有句老话叫:“老人难过冬。”每当寒冬腊月、气温骤降之时,许多常见老年疾病,如肺原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和脑卒中等的发生率就大幅度上升。 老人冬天容易生病是因为,冬季气温下降,而老人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比年前人要差,加上老人对于平时疏于锻炼与运动,因此进入冬季,很容易感冒生病。天气寒冷可使血液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血液黏度增高和血液凝固时间缩短,引发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另外,由于气温降低,易导致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增高,从而引发高血压和脑卒中。寒冷还可使人体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