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肾水肿的治疗方法
重度肾水肿的治疗方法
肾脏是身体排出水分的主要器官,当肾脏患病时,致使水分不能排出体潴贸在体内时,称为肾性浮肿。水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症状,轻者眼睑和面部水肿,重者全身水肿或并有胸水、腹水。水肿的程度可轻可重,轻者无可见的浮肿,仅有体重增加或在清晨眼睑稍许肿胀。重者可全身明显水肿,甚至有胸、腹腔积液,致体重增加数十公斤(重度浮肿)。最常见的应该是指凹性水肿,即用手指按下去你会看到出现凹陷。
肾性水肿原因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肾小球滤过下降,而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尚好,从而导致水钠潴溜,此时常伴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组织间隙中水份潴溜,此种情况多见于肾炎。另一种原因是,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过低所致。
因肾脏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水肿,称为肾性水肿。肾性水肿既是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又是诊断肾炎的重要线索,按其发生机制可分为肾炎水肿和肾病性水肿。
饮食
肾性水肿的特点是: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或颜面部、足踝部,以晨起为明显,严重时可以涉及到下肢及全身。肾性水肿的性质是软而易移动,临床上呈现凹陷性浮肿,即用手指按压局部皮肤可出现凹陷。
出现水肿,其饮食方面也要注意一下几点:
限制水、钠和蛋白质摄入
1、蛋白质摄入
严重水肿伴低蛋白血症病人,可给予蛋白质每日每千克体重1g,其中60%以上为优质蛋白,轻中度水肿每日每千克体重0.5~O.6g蛋白质,给予蛋白质的同时必须要有充足热量摄入,每日125.5~146.4kJ/kg(30~35kcal/kg)。
2、水盐摄入
轻度水肿尿量>1000ml/d,不用过分限水,钠盐限制在3g/d以内,包括含钠食物及饮料。严重水肿伴少尿每日摄水量应限制在1000ml以内,给予无盐饮食(每天主副食中含钠量700mg)。
总而言之,虽然重度肾水肿听起来比较严重,但是仍然有很多治疗方法,所以我们必须积极的进行治疗,找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重度肾水肿才能好起来,我们也可以放心大胆的吃很多的食物,但是这里的食物并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还是要有一定的选择,对自己身体好的食物才是最棒的。
肾重度积水怎么治疗
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肾积水进行性加重,临床症状明显,肾功能不断下降,梗阻病因明确,有并发症存在,应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的原则:
①解除造成肾积水的梗阻性疾病:如结石应去除;解除纤维索带或迷走血管的压迫;前列腺增生可行电切或摘除等。
②严重的肾积水致患侧肾功能全部丧失或有严重感染积脓,但对侧肾功能良好,可行患肾切除术。
③肾积水致患侧肾功能极差,对侧肾由于其他疾病功能不佳,甚至尿毒症,积水肾宜先行肾造瘘术,待肾功能恢复,再进一步处理梗阻。
④双侧肾积水,注意排除下尿路梗阻原因。一般先治疗情况好的一侧,待情况好转后,再处理严重的一侧。通常先做一侧肾造瘘术。
⑤肾小盏积水,漏斗部梗阻多由结石引起,如无临床症状,一般无需手术。
⑥整形手术原则,注意正常的肾输尿管解剖关系,保持肾输尿管的畅通引流,吻合处应在肾盂的最低处。吻合时防止内翻,力争缝合后呈漏斗状。修复时尽量将纤维组织粘连瘢痕切除干净,勿伤及血供,适当保留周围脂肪组织,以覆盖手术野。
3)术后问题及处理:一般说来,由于尿路梗阻后所引起的肾积水是长期的病理过程,手术解除梗阻只是从形态学上解决了问题,为肾功能的恢复创造了条件。梗阻解除后肾功能在恢复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必须引起泌尿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肾水肿的鉴别
(1)心源性水肿:在右心功能不全、渗出性或缩窄性心包炎时,因体循环的静脉压增高及毛细血管滤过压增加而引起水肿。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首先发生于下垂部的水肿,常从下肢逐渐遍及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腹水或胸水。水肿形成的速度较慢。水肿性质坚实,移动性较小。心源性水肿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心脏病病史和体征。测定静脉压明显升高是诊断的重要佐征。
(2)肝源性水肿:肝硬变在腹水出现前常有下肢轻度水肿,首先发生于足踝部,逐渐向上蔓延。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严重时出现腹水、胸水。各种慢性肝脏病病史以及肝功能损害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等均为诊断的依据。
(3)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消耗疾病、长期营养缺乏、蛋白丢失性胃肠病、重度烧伤等所致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1缺乏等均可产生水肿。皮下脂肪减少所致的组织松弛、组织压降低,会加重水液的潴留。水肿常从足部逐渐蔓延至全身。
(4)其他原因的全身性水肿:①粘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当病情严重时,由于皮肤被粘蛋白和粘多糖浸润,产生特征性的非凹陷性水肿,称为粘液性水肿。常在颜面和胫骨前发生。②药物性水肿:应用某些药物后可引起水肿,其特点为用药后出现轻度水肿,停药后逐渐消退。较常见的药物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睾丸酮、雌激素、胰岛素等,萝芙木、硫脲及甘草剂量过大等也可引起水肿。③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也为水肿的常见原因之一,其特点为月经前7~14 天出现眼睑、踝部及手部轻度水肿,可伴有乳房胀痛及盆腔沉重感,月经后排尿量增加,水肿及其他神经官能症状逐渐消退。④特发性水肿:主要表现在身体下垂部位,多见于成年肥胖妇女,常与情感、精神变化有关,伴疲倦、头昏、头痛、焦虑、失眠等神经衰弱表现,立卧位水试验为阳性。
肾积水正确了解
“肾积水”正确了解!肾积水主要由尿路梗阻引起,梗阻的最常见原因是结石,其次为疤痕狭窄、肿瘤等。此外,排尿功能障碍也能造成肾积水。肾积水患者出现肾病症状的不同,治疗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只有正确进行肾病治疗,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正确了解肾积水,就是要知道肾积水的具体有哪几方面和肾积水的轻重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
不同程度的肾积水表现的症状也不同,下面就是轻,中,重度肾积水的病症,希望对您了解肾积水有所帮助。
轻度肾积水可见肾小盏杯口变平,肾大盏稍粗短,肾盂稍扩大且外形略饱满,肾功稍受损,显影略延迟。
中度肾积水,小盏杯口圆钝,盏颈变粗,形如杵状指,肾盂扩大,其下缘凹陷可消失,肾皮质变薄,肾功能减退,显影延迟,密度降低。
重度肾积水则肾盂盏显着扩大呈球状。表现为一个多房的囊袋,皮质明显变薄,肾功严重受损,显影极淡或完全不显影,往往要延迟摄片或作逆行造影,才能显示扩张的肾盂和肾盏。
肾水肿的治疗
1、限制钠盐摄入:肾炎或肾病性水肿都有钠水滞留,都必须限制钠盐摄入,但要适当,长期禁钠可致低钠血症。
2、利尿:必要时在限钠同时投以利尿药,可促进钠水排出而缓解水肿,并可缓解高血压和减轻心脏负荷。
3、控制蛋白尿:对肾病性水肿必须控制蛋白尿,可用免疫抑制药(地塞米松、泼尼松等)以恢复肾小球的正常通透性。
4、补充血浆蛋白。
有效血容量减少,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加重了水钠潴留。
肾水肿的后果
一般为单侧单发,也有多发或多极性者,双侧发生少见。下面为你做详细的介绍。1、家族史:多囊肾家庭成员中有类似患者,多发肾囊肿患者家族中往往无类似患者。2、囊内容物:多囊肾内为尿液,多发肾囊肿内是体液(似血浆),其中含红细胞等。3、病因病机方面:多囊肾是常染色遗传病,多发肾囊肿可以是先天的(胚胎时期形成),可是创伤、炎性、肿瘤等引起。4、并发症及危害:多囊肾可出现血尿、高血压、浮肿、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多发肾囊肿一般不会出现高血压、肾功不全等。
肾炎肾水肿的治疗
治疗
1、病因治疗是根本,积极治疗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但奏效缓慢。
2、限制钠盐:肾炎或肾病性水肿都有钠水滞留,都必须限制钠盐摄入,但要适当,长期禁钠可致低钠血症。
3、利尿:必要时在限钠同时投以利尿药,可促进钠水排出而缓解水肿,并可缓解高血压和减轻心脏负荷。
4、控制蛋白尿:对肾病性水肿必须控制蛋白尿,可用免疫抑制药(地塞米松、泼尼松等)以恢复肾小球的正常通透性。
补充血浆蛋白。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引起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治疗水肿,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如下:
(1)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4)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惨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以上介绍关于如何来治疗肾炎性肾水肿的各种方法,大家都了解吗,如果知道了如何来治疗疾病的话在治疗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那样辛苦了,但是在治疗肾炎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的改善,及时消除严重,而针对肾炎性肾水肿疾病做治疗的时候必须要心情开朗,这样利于疾病的有效治疗。
肾水肿的病理
肾炎性水肿发生机制,主要是球-管失衡导致钠水滞留所致。其实质是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而不伴有肾小管重吸收的相应减少。由于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发生肿胀和增生。炎性细胞渗出和纤维蛋白的堆积和充塞囊腔,使后者变得狭窄,以致通过肾小球的血流大为减少,肾小球的有效滤过面积又明显下降,其结果是肾小球钠水滤过显著下降。但此时完整的肾小管仍以正常速度重吸收钠和水,故产生高渗性少尿甚至无尿。大量钠水滞积于体内,引起血浆容量和血管外细胞外液量的明显增多,组织间液因而增多而不能被淋巴回流所代偿,于是出现全身水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因炎症而通透性增高,故可出现蛋白尿,但低蛋白血症不明显。当然钠水滞留可稀释血浆蛋白,但此因素引起次要作用。
慢性肾小球炎有时也可伴有水肿,但不及急性肾小球肾炎明显。因残存肾单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偿。如出现水肿,其发生机制与下述因素有关;
①正常肾单位明显减少使滤过总面积明显下降;
②持续的肾性高血压加重左心负担,严重时导致心力衰竭;
③长期蛋白尿所致的低蛋白血症。
肾水肿的治疗
1、限制钠盐摄入:肾炎或肾病性水肿都有钠水滞留,都必须限制钠盐摄入,但要适当,长期禁钠可致低钠血症。
2、利尿:必要时在限钠同时投以利尿药,可促进钠水排出而缓解水肿,并可缓解高血压和减轻心脏负荷。
3、控制蛋白尿:对肾病性水肿必须控制蛋白尿,可用免疫抑制药(地塞米松、泼尼松等)以恢复肾小球的正常通透性。
脑水肿治疗方法
1.严格控制加重脑水肿的因素
(1)限制水入量:水入量过大可加重脑水肿,故在最初几日,应保持轻度脱水状态,使水出量略多于水入量。一般情况下水入量可按前一日尿量加500ml计算。
(2)控制血压;脑水肿时血压高会加重脑水肿,血压低会加重脑血液灌注不良。因此,对高血压及低血压均应纠正。
(3)动脉氧分压控制在13.3kPa(100mmHg)以上,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5.3kPa(40mmHg)以下。
(4)体温控制在32~37℃之内。动物实验证明40℃连续2小时可使冷冻性脑水肿动物脑水肿增加40%。所以利用冬眠合剂配合物理降温将体温控制在32~37℃之间,对脑水肿治疗是有益的。
(5)纠正酸中毒,调节电解质紊乱。
2.降低颅内压力
(1)甘露醇;20%甘露醇250ml,静注,20~30分钟注完。降压作用可推持4~6小时,每8克甘露醇可携出水分100ml。甘露醇每6~8/小时1次。
(2)山梨醇;用法同甘露醇。
(3)尿素:由干会使血尿素氮升高,局部刺激性大,故目前不如甘露醇普遍。
(4)甘油:是可以口服的降颅压药物。10%甘油每日每公斤1.2g静滴,或50%甘油每日每公斤1.5g口服,由于半衰期仅30~40分钟必须多次口服或连续静点。副作用较多,故目前使用亦不广泛。
3.肾上腺皮质激素 参考“缺血性脑血管病”。
4.利尿剂 参考“缺血性脑血管病”。
5.醋氮酰胺可以降低颅内压力。强心糖或类药物也可以降低颅内压力。醋氮酰胺与狄戈辛合用会增强降颅内压力作用。
6.巴比妥类药物 有报道脑外伤引起的脑水肿,使用硫贲妥不仅可以降低颅内压力而且可改善大脑灌注压,对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降颅压的机理:①直接影响细胞Na+的转运;② 抑制糖的无氧酵解,增强糖的有氧氧化;③有抗氧化作用;④改善细胞膜对离子的渗透作用。
7.过度换气可降低二氧化碳分压。
水肿治疗
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四肢、胸腹乃至全身浮肿者,称为水肿。为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衰、肝硬化、贫血、营养不良及内分泌类疾病的主症之一。就其分类,历代医家众说纷纭。《内经》:有风水、石水、涌水之分;《金匮要略》:有风水、皮水、石水、正水、黄汗之别;宋·严用和《济生方》首分阴水阳水来辨证。其病因病机近代多以为是外感内伤,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所为。治疗上多数医家主张辨病治疗,对症处理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上应坚持辨证论治。
1.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4.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惨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小儿肺水肿治疗
一、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气体交换,迅速减少液体蓄积和去除病因。
1、改善肺脏通气及换气功能、缓解缺氧 首先抽吸痰液保持气道通畅,对轻度肺水肿缺氧不严重者,可给鼻导管低流量氧。如肺水肿严重,缺氧显著,可相应提高吸氧浓度,甚至开始时用100%氧吸入。在下列情况用机械通气治疗:
(1)有大量泡沫痰、呼吸窘迫。
(2)动静脉分流增多时,当吸氧浓度虽增至50%~60%而动脉血氧分压仍低于6.7~8.0kPa(50~60mmHg)时,表示肺内动静脉分流量超过30%。
(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应用人工通气前,应尽量将泡沫吸干净。如间歇正压通气用50%氧吸入而动脉氧分压仍低于8kPa(60mmHg)时,则应用呼气末正压呼吸,根据病情,PEEP从小至大逐渐增加,同时监测血气,吸入氧浓度尽量低于或等于50%。合适的PEEP既能维持基本正常的氧分压,而二氧化碳分压也不致上升,对循环也无显著影响。
2、采取措施将水肿液驱回血循环
(1)快速作用的利尿药:如呋塞米对肺水肿有良效,在利尿前症状即可有好转,这是由于肾外效应,血液重新分布,血从肺循环到体循环去。注射呋塞米(速尿)5~15min后,肺毛细血管压可降低,然后较慢出现肾效应:利尿及排出钠、钾,大量利尿后,肺血量减少,肺水肿可改善。
(2)终末正压通气:提高了平均肺泡压,使肺毛细血管跨壁压力差减少,使水肿液回流入毛细血管。
(3)减少回心血量: ①肢体缚止血带及头高位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可将增多之肺血量重新分布到周身。 ②吗啡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前负荷,又可减少焦虑、降低基础代谢,可有良效。
3、针对病因治疗 如针对高血容量采取脱水疗法;针对左心衰竭应用强心药。一般使用作用快速的洋地黄制剂如毛花苷C(西地兰)及毒毛花苷K(毒毛旋花子甙K)。用α受体阻滞药如苄胺唑啉5mg静脉注射。使血管扩张,减少周围循环阻力及肺血容量,效果很好。近年来有用静点硝普钠以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加强心肌收缩能力,降低高血压,对肺水肿有良效。
4、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 激素对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的非心源性肺水肿如吸入化学气体、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感染性休克的肺水肿有良效。可用氢化可的松5~10mg/(kg·d)静脉点滴。病情好转后及早停用。使用抗生素对因感染中毒引起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肺水肿有效。
5、其他治疗 严重酸中毒若适当给予碳酸氢钠或氨丁三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等碱性药物,酸中毒纠正后收缩的肺血管可舒张,肺毛细血管静水压降低,肺水肿减轻。当肺损伤可能因有毒性的氧自由基引起时,可用抗氧化剂治疗,以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肺水肿。
二、预后积极救治可使患儿转危为安,但如不能有效控制心力衰竭则病死率高。
重度肾虚的表现和治疗方法
肾虚会出现那些症状
肾虚是指肾的精、气、阴、阳虚衰不足,以致肾脏功能降低,人体阴阳失衡,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诸多疾病。
男子肾虚症见: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夜不能寐,免疫力降低,神经衰弱及亚健康表现;疲乏无力,头发脱落或须发早白;精力不足,性欲降低,遗精滑精,阳痿早泄,不育等。
女子肾虚症见:容颜早衰,眼袋、黑眼圈,肤色晦暗无光泽,肤质粗糙、干燥,出现色斑、暗疮,肌肤缺乏弹性;女性乳房下垂,腰、腹脂肪堆积及亚健康表现;腰酸腹痛,月经不调,性欲减退,造成不孕等。
肾虚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对于肾虚的调养,必须阴阳平补,方能标本兼治,以纯中药“鹿参正元膏”外敷于神阙穴,药效直达脏腑,补肾阴、益肾阳、使得阴阳平衡,调和五脏、活血益气、全面补肾强身,远离疾患。
“鹿参正元膏”由鹿茸、人参、熟地黄、山茱萸、枸杞等名贵中药材遵古法炮制而成,诸药配伍,共奏滋肾填精、补肾壮阳、益气活血之功,可壮腰强筋、延缓衰老,摆脱亚健康状态,消除男女肾虚之烦扰,效之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