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为何总盯上年轻女性
乳腺癌为何总盯上年轻女性
北京一些单位的例行体检中,发现乳癌的发病率有所提高,发病年龄也年轻化。而且半数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有乳腺增生。虽然乳腺增生不是乳癌,但如果进一步发展,就有可能变成乳癌。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和医学信息研究所的消息也表明,尽管存在地域的差异,但总体情况看,我国都市,尤其是大都市女性的乳癌发病出现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
我国都市女性乳癌发病率的这种特征与发达国家惊人的相似。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6月初发表的年度癌症报告说,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美国女性的乳癌逐渐上升,但是由于普查预防的逐步推广,加上认识到吸烟危害而吸烟量逐渐减少,女性患乳癌后的死亡率在慢慢下降。
癌症的发病是多种综合因素形成的,内因是遗传突变,外因是暴露于各种有害物质,如化学物质、物理辐射和病毒侵害等。所以女性乳癌的防治也应当是综合性的。其中防止肥胖和雌激素增多是较为重要的因素。目前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刺激乳房腺体上皮细胞过度增生,是造成乳癌的重要原因。减少脂肪摄入和适当锻炼是最好的预防乳癌的方法。此外,常常使用激素用品,也可能是造成女性乳癌增多的原因。
走出乳腺癌认识误区
对乳腺癌的恐惧是女性健康的大敌
新华网沈阳6月10日专电据《千山晚报》报道:对于许多女性来说,最具有威胁性的疾病莫过于乳腺癌。看到媒体上的相关报道以及身边熟人患了乳腺癌的实例,一些女性总是显得惴惴不安,谈癌色变。有关专家认为,为了消除女性相关心理负担,正确了解乳腺疾病及相关知识是必须的,这样才能走出认知误区,快乐生活。
鞍山市妇儿医院乳腺科主任姜国伟介绍说,乳腺癌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女性身上,年轻女性不必惶惶不安,对乳腺癌的恐惧可造成内分泌系统改变,反而增加患病的几率。另外,要知道乳腺癌与乳腺疾病是两回事,并非所有的乳房异常都会致癌,最常见的是良性疾病,其转化成乳腺癌的几率只有2%-4%,大多数可治愈。
姜国伟主任还提醒,不要对某些药物或治疗仪器过于信赖,要知道任何治疗都会有副作用,而且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和仪器治疗可预防乳腺癌的发生。现在,乳腺癌及良性肿瘤真正的病因仍不清楚,有效的预防措施尚未找到,所以早期发现乳腺癌非常重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治愈乳腺癌,每年定期进行检查是首选的预防措施。
姜主任还提示说,基因不是判决书,虽然乳腺癌与基因遗传有关,但是否会患乳癌取决于乳腺癌的基因后天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心态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可降低乳癌的发生几率。而且,即使患了乳腺疾病,不一定需要将乳腺全部切除,即使是乳腺癌,如能早期发现亦可行保持乳房的根治术而达到治愈,因此一旦女性患有乳腺疾病,不必过于恐惧。
颈椎病盯上年轻人
“过去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而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30、40岁的中青年甚至一些青少年也有很多患上颈椎病。年轻人患上颈椎病,发病原因除了急性外伤之外,更多的是由于长期不健康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而造成的。”
乳房肿块的种类
病理性的乳房肿块
乳腺疾病所引起的乳房肿块,比如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癌等出现的乳房肿块不但是不会消失的,还会严重影响到女性的健康,甚至会危及生命。
不同年龄阶段的乳房肿块代表什么
专家指出,女性不同的年龄段发现的乳房肿块,常常包含着不同的意义。比如25岁后的肿块经常是乳腺的增生;年轻女性肿块纤维瘤较为多见;年龄比较大,尤其是停经的前后出现肿块,乳腺癌的可能性比较大。年轻女性也是有患乳腺癌的,因此发现乳房肿块后不能忽视,要到医院及时检查乳房肿块的病因。
预防乳腺癌女性几岁开始做乳腺B超
随着乳腺癌的日益年轻化,不少二三十岁的年轻女性就被乳腺癌“盯上”,专家建议,乳腺筛查要及早进行,特别是有乳腺癌家族史、工作压力大、长期缺乏运动的女性。
专家认为,人体中的细胞从正常状态一下子变到癌细胞是不可能的,它们之间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5到10年。如果能在癌细胞的萌芽状态就发现它,也许只需要做一个小手术,仍可以继续以往的生活,因为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在90%以上。而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大多数不仅失去了美丽的乳房,更失去了无比珍贵的生命。
一般来说,女性18-20岁乳房发育完全。从20岁开始,美眉们要学会每月自查一次,每年做一次乳腺彩超,有乳腺增生、乳腺囊肿等良性乳房疾病的应半年检查一次。
彩超虽然能清晰地显示乳腺肿瘤的内部结构,观察到病灶大小、形态及边缘情况,但更适合40岁以下腺体致密的年轻女性。而40岁以后,女性每年乳腺筛查要换为乳腺X线,特别是高龄初产妇、长时间服用雌激素的人群。
盲目挤胸小心惹来乳腺增生
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城市女性的“第一杀手”。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不少“80后”年轻女性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抽烟喝酒,白天睡懒觉、晚上熬夜,上班从早到晚都是久坐不动,以及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使得这些年轻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不断加大。而城市女性生育时间推后,更有一些女性盲目服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也与乳腺癌增多不无关系。
患有增生的女性在饮食上要多吃蔬菜、少吃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品,更不要滥用保健品,平常可多吃些豆制品。此外,多运动可降低乳癌发病率。如果是怀孕前出现的乳腺纤维瘤应引起警惕,以免怀孕后、分娩中病情发展,甚至恶化。
抽烟的女性更容易得乳腺癌
吸烟年轻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比不吸烟的女性大。乳腺癌名列全球癌症发病率第二位,每年新增约120万患者。正常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为10%,而有吸烟习惯的女性患病几率要高出5-10个百分点。
近10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乳腺癌已成为威胁中青年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而且,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过去乳腺癌在45岁左右发病,现在提前到35-40岁。
“乳腺癌患者越年轻,治疗难度越大。”专家指出,现在不少年轻女性有吸烟的嗜好,这是导致目前乳腺癌发病增多、死亡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据透露,所有的烟草都有致瘾性和致病性,吸烟使人们患癌症、心脏病等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大肚婆当心被乳腺癌盯上
在以“瘦”为美的时代,半数以上的女人都在喊胖,要减肥,但真正意义上胖的并不多。虽说总有点折腾自己的意思在里头,但不管是因为爱美,还是为健康着想,肥胖都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女性肥胖不仅会影响形体美,还会带来健康隐患,包括妇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都与肥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些妇科疾病或是“胖”出来的
瘦美人变男人婆 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
高中时代还是“瘦美人”的李莉大学毕业以后却再也找不回曾经的自信。翻开以前的照片,身形苗条,脸上白净,对比现在,几年下来,身体像吹气球一样膨胀,嘴唇上还长着很重的汗毛,再看不见当初的俏摸样。
专家“号脉”:
嘴唇汗毛重,肥胖应该考虑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可能。约有5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表现为肥胖。还有的人汗毛比较重,甚至嘴唇上有明显的“胡须”;有的爱起青春痘;还有的是月经不规律,甚至闭经。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来说,减轻体重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但是必须要先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之后,再进行针对性调理和治疗。
胖妈生胖娃 太胖也可能生不出娃
在老观念里,生个大胖小子是顶有福气的事。俗话说,胖妈生胖娃,在老人的眼里,微胖的姑娘是最好生养的。殊不知,太胖也可能生不出娃。
专家“号脉”:
肥胖对女性生育能力影响很大,可以导致月经失调、不育、流产、对促排卵药物反应不良、治疗受孕率低、自然流产率和先天畸形率高等。建议女性最好将体重控制在标准体重正负10%的范围之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从发育前期(或儿童前期)就开始肥胖的女孩子,部分会有子宫发育不良、卵巢机能不全等情况,甚至出现外生殖器发育不全伴闭经、第二性征不出现。这类患者很难有生育能力,因此家有胖娃的家长要特别留意孩子的发育情况。
不规则子宫出血 当心是癌
大概是一年前,阿妹就开始出现不规则子宫出血,阴道还常血水外排。但平时工作繁忙,一回家还得忙家务,一直没有去医院检查。直到单位组织体检,才发现自己竟然患上子宫内膜癌。医生说这么胖,还有症状,平时怎么不多上点心。
专家“号脉”:
肥胖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肥胖者多患高血压,内分泌激素也常常紊乱。倘若女性性激素合成过多,那些多余的雌激素被脂化后贮存于脂肪组织内,使得脂肪细胞中雌激素贮存量增多,同时,贮存在脂肪细胞内的雌激素又可不断地释放进入血流,代谢缓慢,持续作用于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长期作用下容易发生癌变,尤其是更年期女性肥胖者,其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是非肥胖女性的2-4倍。
“月经”淋漓不净 竟然是贫血
像很多过了中年的女性一样,陈阿姨在这几年也开始发胖,尤其是肚子和屁股,有时弯腰都觉得困难。一年前,陈阿姨的月经开始紊乱,原想着是更年期的缘故,熟料,别人的月经是越来越少,她却是越来越多。最可怕的是,一个月居然有21天在淋淋漓漓地流血。终于有一天,陈阿姨在工作时晕倒,医生诊断为贫血。
专家“号脉”
“纺锤”形肥胖是中国肥胖女性的典型特点。下腹、臀部肥胖的更年期女性,应该警惕是否是生殖腺素过低引起的肥胖。该种肥胖与卵巢功能衰退有关,当女性正值46、47岁的更年期时,卵巢不排卵,并引发功能性月经失调,这时有可能大出血,也可能流血不止。长期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导致失血性贫血,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气急等现象,严重者,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大肚婆”更要当心乳腺癌盯上
自打当年生完孩子后,王大妈就一直没能瘦下来,肚子上赘肉越来越多,大腹便便,活像怀孕七、八个月的样子。半年前遇见一个做妇产科医生的老同学,看见后,说胖对健康不好,盯着她做了个全身检查。谁知,竟真的查出乳腺癌早期。
生活中不少的女性由于错误的观念,导致小毛病发展成为了大麻烦,例如急性宫颈炎转化成为慢性宫颈炎,而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癌又有一定的关系。长期的慢性炎症的刺激下宫颈管增生而来的柱状上皮可发生非典型增生,不能达到及时的医治的话有可能会发生癌变。
医学临床统计资料发现,有宫颈炎的女性,其宫颈癌的发生率为0.73%,是无宫颈炎女性的7倍。医学界已经明确的发现90%的宫颈癌是可以通过每两年一次的筛查达到预防的目的的,但是调查中却发现中国25岁以上的女性当中却有超过了70%的人是从来都没有做过宫颈癌筛查的。
大部分的妇科疾病在早期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女性往往是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才就医,通常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了,所以建议每位女性最好可以坚持定期做妇科检查。
女性吸烟易患乳腺癌
吸烟年轻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比不吸烟的女性大。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4月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乳腺癌名列全球癌症发病率第二位,每年新增约120万患者。正常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为10%,而有吸烟习惯的女性患病几率要高出5~10个百分点。
近10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乳腺癌已成为威胁中青年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而且,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过去乳腺癌在45岁左右发病,现在提前到35~40岁。
医生指出,乳腺癌患者越年轻,治疗难度越大。现在不少年轻女性有吸烟的嗜好,这是导致目前乳腺癌发病增多、死亡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据透露,所有的烟草都有致瘾性和致病性,吸烟使人们患癌症、心脏病等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预防乳腺癌就要从戒烟开始。
年轻女性如何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目前,乳腺癌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严重影响了年轻女性的身心健康。增加年轻女性患乳腺癌的原因包括:现在生活中,很多年轻女性因为工作压力大且生活节奏快,有时候又恃着自己年纪轻、身体好,往往就会忽略自身健康状况。部分女性由于精神负担重、睡眠质量差,生活不协调,最后引起内分泌失调;部分女性还经常都是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导致初潮过早,引起体内雌激素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随着现在环境和饮食的污染,对年轻女性体内激素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很多城市女性生育时间都是推后的,部分女性经常都会盲目服用减肥药物、保健品等,这些都是引起乳腺癌的发病率上升的原因。
年轻女性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及时做好乳腺癌的预防工作,主要做到:
1、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最佳手段—筛查:年轻女性朋友如果想要及早发现乳腺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自我检查和每年定期到医院检查。另外就是在每次月经后一周,检查自己乳房有无异常的肿块、乳头溢液和皮肤改变等情况。
2、母乳喂养:美国科学家的一项大规模调查表明,有13%的妇女乳腺癌患者都是由于分娩后没有给孩子正常哺乳引起的。若能在分娩后给孩子正常哺乳一年,其乳腺癌的发病率较分娩后人工喂养的妇女低50%。
3、避免不必要的X射线: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南希博士及其同事对120名年幼时因胸腺过大接受X线治疗的女性进行长期观察,并以2469名未接受X线治疗的这些妇女的姐妹作对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较没有接受X线治疗过的妇女大近4倍。加拿大学者还发现,儿童或少年时代即使是因为肺结核而接受胸部X线检查,也会使成年后乳腺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研究人员提出忠告:童年时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X线检查或治疗,这是预防乳腺癌的不容忽视的措施。
4、适当限制脂肪摄入量: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与脂肪摄入量呈正相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随着脂肪摄入量增加而增高。多食含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丰富的蔬菜能助妇女抵御一般的细胞增生性乳房疾病,并能降低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日本人民摄取总的蔬菜与动物脂肪的比值从50年代的2.11降到目前的1.06,伴随而来的是乳腺癌发病率成倍地上升。为预防乳腺癌应多吃新鲜蔬菜,适当限制脂肪摄入量。
5、体育运动预防乳腺癌: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健康素质。科学家研究调查了1000名40岁以下妇女,发现每周参加体育活动4小时以上的妇女比不爱体育活动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小50%以上。
未婚女性也需警惕乳腺疾病
"年轻未婚女性及工作压力过大人群需注意预防乳腺疾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张建国表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罹患乳腺疾病,有些甚至是乳腺癌。
张建国介绍说,在以往的认知里,乳腺癌往往是40岁以上妇女才容易罹患的肿瘤疾病,不会过早地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然而大量临床病例表明,不良生活习惯、工作压力过大等因素正逐渐推动乳腺疾病侵袭30岁以下年轻女性,特别是未婚女性,常因为害羞及知识缺乏等原因不敢主动就医,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张建国表示,生育年龄晚、不生育或者不进行母乳喂养的年轻女性罹患乳腺疾病的风险较高。因为女性生育后,容易罹患乳腺增生,对婴儿和女性身体健康均不利。此外,白领女性工作压力大,有熬夜加班的习惯,容易造成身心疲惫,心情起伏不定,导致内分泌失调,最终也会导致乳腺问题的发生。
"年轻女性还应尽量避免激素滥用。"张建国提醒,不少女性精通化妆,为了追求美丽往往同时使用多种化妆品。其中所含激素对于乳腺疾病的诱发存在一定关联,需要引起注意。
很多没有结婚,没有生育的女性,同样会受到乳腺疾病的威胁,所以希望,在了解上面这些常识介绍之后,女性朋友能够警惕,这些疾病的预防工作,不能出现不良的嗜好和生活习惯,这些都是帮助我们,预防乳腺疾病的方法。
三问帮你辨别乳房肿块良恶
很多人一摸到乳房里有肿块,就担心得不得了,其实肿块的良恶大致可以摸出来。薛明兴介绍了几个判断的小方法:
硬不硬?摸到的肿块如果不是太硬,良性的居多。
光滑吗?肿块摸起来像鸡蛋或鹌鹑蛋,很光滑,良性的居多。
摸的时候肿块动不动?如果一按,肿块可以往左右上下移动2-3个厘米,良性的居多。如果肿块是固定的,无法移动,恶性的可能性比较大。
圆的、方的还是不规则的?摸到的肿块是圆的、椭圆的,良性居多;如果是方形或是不规则的,恶性可能性大。
“有人乳头反复脱皮,烂了好,好了烂,皮肤也变得粗糙,还以为是湿疹,其实这也是一种乳癌。”薛明兴提醒说,这叫湿疹样癌,不要掉以轻心。
钼靶检查最好40岁以后再做
现在查乳腺,做得最多的还是彩超、钼靶、乳管镜。薛明兴介绍,几种检查各有优缺点。
乳腺彩超——适合20多岁的年轻女性
对于实质性肿瘤的确诊率非常高,但是对乳腺微小钙化灶的检测敏感性偏低,在没有形成实质性肿块前彩超根本发现不了。
乳腺X线(钼钯)——适合40岁以上女性
在西方国家,钼钯摄片是标准的乳腺癌筛查手段,对于早早癌的准确率达80%以上。年龄越大,准确性越好。年轻女性的乳腺腺体较致密,钼钯效果不好,而且有射线,对年轻乳腺的伤害更大,反而可能诱发乳腺癌。
乳管镜——专门针对乳头溢液进行检查
有些人对造影剂过敏不能做,有的入乳管堵塞造影剂打不进去,当肿瘤微小时,B超、钼钯、磁共振往往都发现不了问题,乳管镜可以清楚直观地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