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有哪些常见症状
消化性溃疡有哪些常见症状
1、疼痛部位:消化性溃疡的疼痛部位多数位于上腹部,但是在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稍有不同。胃溃疡的典型疼痛部位在剑突下或上腹部偏左的位置,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疼痛部位在剑突下偏右,部位比较局限。
2、疼痛特点:
长期慢性疼痛。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多数是长期的,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之久。这是由于溃疡有自愈的特点,症状的发生是与溃疡病的反复活动-自愈有关系的。有些患者无需特殊治疗症状也能痊愈,但是间隔一段时间又开始发作。
反复发作及周期性。这与长期疼痛是一致的。溃疡病患者的疼痛多数不是一年四季持续性的,有缓解-复发-再次缓解-再次复发的规律。症状发作与季节、气候有很大关系,多数溃疡病患者在天气突然变凉或气温下降时出现症状,因此多数在秋冬之交和春节发生。有的患者症状发作与工作紧张、情绪应激等因素有关。这种周期性的特点使秋冬季成为一些溃疡病患者最为担心的季节。
节律性疼痛。溃疡病患者疼痛的发生和缓解与进食关系密切。胃溃疡患者的疼痛多数发生在进餐后半小时左右,经1~3小时胃排空后腹痛症状缓解,表现为进食-疼痛-胃排空后症状缓解的特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疼痛多数发生在空腹时,即进食后3~4小时左右,有时候表现为夜间疼痛,进食或服用碱性药物后能迅速缓解症状,表现为空腹-疼痛-进食后症状缓解的特点。所以经常会见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加餐”的现象,甚至有些患者因为疼痛而频频进食导致体重增加。
除了典型的疼痛症状之外,消化性溃疡病还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的消化道疾病常见症状,如反酸、烧心、腹胀等,胃溃疡患者由于进食后导致的腹痛可以出现“不敢进食”的现象,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等。在这些症状的基础上,如果合并上面所说的典型疼痛,那么医生就要考虑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了。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症状
(1)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缺乏规律性的上腹痛,多以上腹饱胀、不适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少数患者的胸骨后及腰背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我院统计的临床资料表明,老年性溃疡有典型症状者仅占22%,而青年溃疡病54%有典型症状,这可能与老年人胃末梢神经感觉差,合并症多有关。
(2)老年溃疡的发病部位高,老年人胃体部以上溃疡发生率较高(42.39%),高于胃角、胃窦部、幽门管部,提示老年消化性溃疡好发于高位的特点。
(3)溃疡的大小:老年溃疡中巨大溃疡明显增多,所谓巨型溃疡是指胃溃疡面直径>3cm,球溃疡面直径>2cm为巨型溃疡,发生巨型溃疡机制尚不清楚,确诊以内镜和病理检查可靠。
(4)并发症高:上消化道出血为常见并发症,占43%,而且常有再出血;穿孔占8%,死亡率高,应给予足够重视;幽门梗阻占10%。
(5)复发率高,愈合缓慢。
原发性小肠溃疡有哪些症状
一、症状
相当一部分患者有服用非甾体类固醇药物或肠溶性氯化钾片的病史,其服药时间多在3~4个月以上。常见症状为腹胀、嗳气、恶心、呕吐、肠鸣、脐周阵发性绞痛。空肠溃疡和回肠溃疡临床症状差异很大。空肠溃疡有类似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疼痛的规律,空腹脐周发生疼痛,进食和碱性药物能有所缓解;回肠溃疡腹痛部位多在下腹部或脐周,且与饮食无关。如无并发症,查体多无特殊表现。
二、诊断
由于本病的症状无特异性,对小肠疾病又缺乏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故诊断较困难。临床上凡有下列表现者应疑为原发性小肠溃疡:
1.有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症状而胃镜和X线钡餐检查未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
2.消化道出血或长期大便潜血阳性,但食管、胃、结肠内镜和X线钡剂检查未发现病变。
3.不明原因的小肠梗阻或肠穿孔。
4.正在或近期服用氯化钾和利尿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应高度怀疑小肠溃疡。
5.对有手术指征者,可行开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小肠溃疡,术后排除其他特异性小肠溃疡有确诊价值。
胃肠病有哪些早期信号
一、嗳气、呃逆:嗳气与呃逆是不同的。嗳气声音“嗝---嗝---”作响,沉闷而悠长,间隔时间也较长,是气从胃中上逆;而呃逆声音“呃、呃、呃”作响,尖锐而急促,气从喉间发出,同时伴有躯干震动和耸肩。嗳气和呃逆,都是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尤其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必要时需行检查。
二、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常见于急性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等疾病。需行胃镜、肝胆B超检查,必要时还应该抽血检查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等。
三、腹胀、腹痛:腹胀是胃肠道积气,常可伴有嗳气、排气过多、恶心等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发,胃肠道炎症、消化性溃疡等均可引起腹胀。腹痛原因多端,表现复杂,胃肠道疾病中急性胃肠炎多表现为急性腹痛;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多为慢性腹痛。如出现了腹账、腹痛,应该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电子胃镜、结肠镜及B超检查,特别是急性腹痛更应该及时就诊,以便排除急腹症。
四、便秘:便秘可分为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常因饮食、生活习惯、药物等原因所致,器质性病变就胃肠道本身而言,则应该通过肛肠指检、结肠镜检查。
五、腹泻:腹泻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可见于感染或中毒所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等。慢性腹泻可见于胃酸缺乏性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也可见于肠道非感染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还可见于其他一些因素。如没有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长期慢性腹泻或急性腹泻带有黏液、脓血或伴有剧烈腹痛等症状者需要在医生建议下,选择电子肠镜、B超等检查。
胃溃疡有什么并发症
胃溃疡有什么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有20%~30%的溃疡患者曾有出血病史,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较胃溃疡更多见。据统计,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种病因中,溃疡约占50%,居首位。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多数可以自行停止。胃溃疡出血多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易发生于消化性溃疡出现后的1~2年内。
2.溃疡穿孔
消化性溃疡穿孔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高于胃溃疡。以30~50岁多见,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于40岁以下的青壮年,而胃溃疡穿孔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居多。
常见的消化性溃疡
常见的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黏膜的Meckel憩室,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
病因
近年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
1.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
(1)长期性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
(2)周期性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乃为此种溃疡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
(3)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装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很少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由于夜间的胃酸较高,尤其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半夜疼痛。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上述节律。
消化性溃疡护理
护理要点:
1、在发作期应督促病人适当注意休息和睡眠。
2、饮食原则:①少食多餐,每日可进食5~6餐。②忌食坚硬、油煎、辛辣食品以及酒类、咖啡、浓茶。③避免暴饮暴食,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不可吃得过饱。④出血及疼痛较剧时可食牛奶、豆浆、蒸蛋、藕粉、烂面、肉松、面色等流质或半流质。
3、如患者黑粪增多并伴出汗、面色苍白,则提示出血量增加。疼痛如呈持续状,剧烈,并向右肩胛或背部放射,提示有穿透可能。疼痛如刀割,大汗淋漓,可能是急性穿孔,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断治疗。
消化性溃疡的症状
1.长期性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 2.周期性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乃为此种溃疡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中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全年都可发作,但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 3.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装晨3点至早餐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很少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二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由于夜间的胃酸较高,尤其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半夜疼痛。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上述节律。 4.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疼痛范围约数厘米直径大小。因为空腔内脏的疼痛在体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确切,所以,疼痛的部位也不一定准确反映溃疡所在解剖位置。 5.疼痛性质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 6.影响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
【标准定位】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疾病】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标准定位】梁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疾病】主治胃痛、呕吐、纳呆、泄泻、便溏,及消化性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标准定位】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主治疾病】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痉挛,肝炎,腮腺炎,肠炎,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