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胸外心脏按压操作方法 按压方式

胸外心脏按压操作方法 按压方式

按压必须平稳有规律的进行。不能间断,不能猛压、猛松。因为猛压与猛松容易引起血流骤喷,损伤心脏瓣膜,而且心脏搏出血量也不会增加。

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是什么

胸外心脏按压,依传统的观点是“心泵机制”,即在胸外按压时,心脏在胸骨和脊柱之间挤压,使左右心室受压而泵出血液;放松压迫后,心室舒张,血液回心。近年临床观察证明,人体循环的动力不单是心泵机制,主要还是来自胸腔内压增减的变化, 心脏骤停病人的胸廓仍具有一定的弹性,胸骨和肋骨交界处可因受压下陷。因此,当按压胸部时,使血液向前流动的机制是由于胸腔内压力普遍增加,以致胸内压力>颈动脉压>头动脉压>颈静脉压。正是这个压差使血液向颈动脉,流向头部,回流到颈静脉。

操作方法⑴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

⑵按压方法:①抢救者一手掌根部紧贴于胸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稍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

②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③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部按珏部位,但应尽量放松,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④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小儿90~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以1:2为恰当。与呼吸的比例同上述。⑤按压深度成人为4~5cm,5~13岁者3cm,婴、幼儿2cm。

⑶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①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2>8.OkPa;②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③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④出现自主呼吸;⑤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⑷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更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按照单人复苏方式应为30:2。

根据以上的说法,我们可以按照以上的4种的方法去治疗头晕目眩,不过对于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我们建议大家可以告诉你们身边的朋友,让他们可以防范于未然。如果真的不能我们才能进行急救,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不能太过于的用力,希望能帮到大家。

关于“伤口”和“切口”的定义区分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心脏骤停的急救常识

1、快

10秒完成判断

“快”在心脏抢救的整个过程中,是最重要的。有研究表明,在心脏急救上每延迟1分钟,病人的存活率就下降10%;10分钟后,病人存活的希望就很小了。因此,看到一个人晕倒,你第一反应就要去判断他是否为心跳骤停。判断的方法为:一看,看他还有没有意识;二摸,在喉结两边距离2—3厘米的地方,找到他的颈动脉,摸摸还有没有搏动。这些动作一定要在10秒钟之内完成。如果触摸不到颈动脉搏动,病人又无意识,可以判定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

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意识时,还可以掐掐人中,看他有没有反应,但关键还是摸颈动脉。有些癫痫病人晕倒后也可能没有意识,但颈动脉还在搏动,说明心脏没有停止跳动。

“心脏急救的前6分钟,是黄金时间,因为一旦大脑缺氧超过4—6分钟,脑细胞功能呈不可逆状态。”因此,脏急救一定要遵循“现场复苏”和“目击者先复苏”的原则,就是说,谁先看到病人倒下,谁就先复苏,不要互相推托、到处找人,浪费时间。正确的心肺复苏最好在4分钟以内就开始做,操作的速度和频率是让心脏骤停病人回生的关键,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简单的心肺复苏方法。

除了抢救速度快,转运快也非常重要。黄从新提醒,病人恢复心跳后,要尽快转运到医院。转运时要继续观察病人的反应,此时还有可能发生心跳骤停。一旦发生,要马上继续心脏按压。

2、顺

身体放平仰头举颌

病人在硬地板上放好后,要保证他的身体是平的,头向后仰,下颌向上抬。可以用手扶着他的额头,帮助头后仰,同时用手指清除他嘴里一些可能阻碍呼吸的东西,比如假牙等。

一旦心跳停止或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很快会出现呼吸停止。在抢救原则上,首先就是要开放气道,之后才能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只有仰头举颌,才能保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不过这点很容易被人忽视,有人光顾着实施心脏按压了,也不管病人的身体是什么姿势;还有人一看见有人晕倒,第一个反应就是从后背扶起他来,用身子托着他的头,这时很难进行正确的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这些方法都是错误的。身体不“顺”,呼吸道不通畅,即便心跳短暂恢复,如果氧气进不来,心脏也很难继续维持正常跳动。

3、直

双臂垂直用力按压

病人的呼吸顺畅了,这时才开始真正的按压。按压的时候,要左右手重叠。按压的地方在胸骨中下1/3区域,或者2个乳头连线的中点,就是心脏的位置。

抢救者的姿势也有一定的要求,不能扭着、歪着,也不能骑在病人身上。陈韵岱指出,心外按压一定要记住一个字“直”———抢救者要跪在病人的右侧,脸冲着病人;双臂绷直,肘关节固定不动,双肩保持在患者胸骨上方的正中,以髋关节为支点,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抢救者可以利用自己身体的重量,但胳膊一定要绷住劲,才能保证力量传递到患者胸骨上。

4、硬

躺在木板或地上

心脏按压的地点,一定要选择硬板或地上。但如果病人是在床上或沙发上发病,黄从新认为,搬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最好是学学医院里或120急救人员的做法———把病人的头稍微抬起,快速地在后背下方插入一块硬板。这种硬板不用太大,比病人的背稍宽一点、2尺来长就行,垫在上半身下面,使按压心脏时后背有个支撑。如果床或沙发非常软,垫的时候也要注意,最好把板子搭在床沿硬一点的地方,别让它一按就陷下去。要是家里实在找不到这样的板,为了节约时间,也可以搬动,但搬动时一定要平抬,头向后仰,保持气道畅通。

天气冷的时候,因为怕病人着凉,有些人会在地上铺一层被子,或者把病人放在铺着地毯的地板上,这样是否影响抢救的效果呢?这些做法都可以,只要不在有弹簧的地方,比如席梦思床和沙发上实施就行,这是心脏按压最忌讳的。因为心跳停止之后,实施心脏复苏的目的就是通过按压胸廓来挤压心脏,让心脏向外排血,人工地恢复心脏血液循环。在软的地方按压时,身体会随着弹簧一起下陷,但胸廓并没有下陷,所以完全起不到挤压心脏的目的。

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 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原有的比例要求

如果单人操作,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交替以15:2进行,即15次胸外心脏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交替进行;如果是双人操作,则以5:1比例,即5次胸外心脏按压和1次人工呼吸交替进行,双人操作时做人工呼吸的人,应特别注意心脏按压者手的动作,在其停止按压的间隙,立即吹气。

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有哪些

胸外心脏按压是过去的名称,为了和开胸心脏按压相区别,现在将胸外心脏按压称为闭胸心脏按压,但胸外心脏按压似乎更易于接受,所以在此仍称为胸外心脏按压。

这种方法是通过连续的、有节律的压力按压胸骨下部1/3(“心窝”上两横指),可通过增加胸内压或直接挤压心脏产生血流,使血流进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建立有效的循环创造条件。

(1)患者体位: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等平坦、坚实的表面,头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以保证脑血流量。如有可能应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2)操作者位置:紧靠病人胸部一侧,为保证按压力量垂直作用于病人胸骨,操作者应根据抢救现场的具体情况,采用站立地面或脚凳上,或采用跪式等体位。

(3) 按压部位:在胸骨下部1/3

(4) 按压方法(成人)

按压正确位置本身会影响到复苏的效果,通常手应放在胸骨下半部,简便的确定方法是两乳头连线的中间。救护者手掌根部的横轴与胸骨的长轴重合;定位之手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两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手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

按压者上半身前倾,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伸直),有节律地、冲击地垂直向下用力,借助自身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操作,按压深度以能使胸廓下陷至少5厘米。按压与放开时间比例为1:1,让胸廓自行回到正常位置,但手掌不要离开胸壁;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

(5) 按压与通气的协调

①一人操作:

现场只有一个人抢救,按压与吹气之比为30:2,即连续吹气2次,按压30次。

②两人操作:

负责按压者位于病人一侧胸旁,另一人位于同侧病人头旁,负责吹气,同时也负责监测颈动脉搏动。按压与吹气之比为30:2(图16-3)。为避免疲劳,按压质量下降,二人工作应互换,调换应在每2分钟或每5个CPR(心肺复苏)循环后间隙中进行。在按压过程中可暂停按压,看看病人是否恢复心跳。但核实过程和术者调换所用时间,均不应使按压中断10秒以上。

(6) 按压有效标志

① 可触及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面色由紫绀变为红润。

② 动脉血压收缩压>60mmHg。

③ 意识改善,瞳孔由大变小;睫毛和瞳孔对光放射恢复、眼球四肢有活动表现等。

上面就是关于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部位的这一方面知识的详细讲解,相信现在大家对于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部位是哪应该已经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了吧,希望大家在对事故现场对伤员进行急救时能正确熟练的运用心肺复苏技术。

干性溺水如何急救

1、清除体内杂物

发现干性溺水的情况了就要及时将体内的杂物清除处出来,以免堵塞气道引起窒息。将淹溺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按压背部迫使其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延误心脏复苏的时间。

2、心脏复苏

采用尽快行口对口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呼吸时吹气量要大,先人工呼吸啊,将气道打开,然后做胸外按压。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一手掌根部紧贴于胸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按压为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以1:1为恰当。按压深度5~13岁者3cm,婴、幼儿2cm。

3、及时抢救

在进行前两项急救措施的时候如果发现情况严重,需要立即送完医院进行救治,以免耽误病情。

如何对休克者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要明确有无心跳停止,一般人喜欢摸脉搏来判断是否心跳停止,这很不可靠。颈动脉位置靠近心脏,容易反映心跳情况,而且便于迅速触摸,易于学会及牢记。因此,在家庭急救时,必需学会触摸颈动脉的方法,否则,会耽误宝贵的时间。颈动脉的手摸法是:在颈部的正中部有一喉结,由此在皮肤上平向左 (右)滑至颈部最大的肌肉(胸锁乳突肌)深处,有明显的动脉血管搏动。家庭急救时,胸外按压术的具体操作如下:

(1)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为弹簧床,则应在患者背部垫一硬板。硬板长度及宽度应足够大,以保证按压胸骨时,病人身体不会移动,但不可因找寻垫板而延误按压的时间。

(2)快速测定按压部位:首先以食指或中指沿病人肋弓处向中间滑移,在两肋弓交点处,即平时我们常称为“心口窝”之处向上两横指处为按压部位。

(3)一手掌根部紧贴两肋弓交点上两横指处,作为按压区。此时将两手掌重叠,两手手指交叉抬起。

(4)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正中上方,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时利用髓关节为支点,以肩、臂部力量向下按压。

(5)按压方式:应平稳、规则、有力和间断;每分钟80-l00次。按压深度约为4-5厘米。单人抢救时,胸部按压15次、吹气2次;双人抢救时,胸部按压5次、吹气1次。

胸外心脏按压操作方法 按压频率

成人每分钟按压60次。向下按压和松开的时间必须相等。按压之间歇不能使胸部受压,这样便于心脏充盈。但手掌根不要抬起离开胸壁,以免改变按压的正确位置。

触电急救心脏按压频率

1、触电急救心脏按压频率

抢救者双肘关节伸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肩手保持垂直用力向下按压,下压深度为4~5公分,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对儿童进行闭胸心脏按压时,按压部位与按压频率与成人相同,但按压深度为3公分,动作要平稳,不可用力过猛。

2、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

2.1、将患者置于空气新鲜、流通处的地面,以便施术。

2.2、抢救时,如必须搬运伤员,也必须坚持人工呼吸。

2.3、口内有异物,必须清除,必要时要用纱布包住舌头牵出,以免舌后缩阻塞呼吸道。

2.4、头要侧向一边,以便口鼻分泌物流出。

2.5、注意勿用力过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2.6、在没有确认患者死亡的情况下,不得停止。

3、触电如何急救

3.1、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作用的时间越长,伤害越重。

3.2、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在脱离电源中,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

3.3、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因为有触电的危险。

3.4、如触电者处于高处,触脱电源后会自高处坠落,因此,要采取预防措施。

3.5、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躯;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来进行救护。

进行人工呼吸有什么要点

由于心脏按压的部位在胸部,此时又必须同时做人工呼吸,而俯卧压背、仰卧压胸、仰卧牵臂式人工呼吸法就不易实施,只能作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可以十分协调地进行,一人作心脏按压,另一人作口对口吹气。为了使操作顺利,病人要躺卧在木板或平整的地面上,以便救护人按压时背面有硬物支撑。

具体方法是让病人仰卧,抢救者站或跪在一侧,用一手的掌根贴在病人胸骨上2/3与下1/3交界处,另一手叠在这只手背上,两臂肘关节伸直,靠上身重量作快速按压,使胸骨下陷约3—4厘米,心脏间接受到压迫,然后放松,有节奏地一压一松,每分钟约60—70次。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常同时进行,一般每吹一口气,作4—5次心脏按压。如果现场抢救时,只有一人操作,则可以先吹两口气,然后作10次心脏按压,按比例反复进行。

如病人出现面色转红,瞳孔缩小,可触及脉搏或测到血压,说明心跳已经恢复。反之,身体冰冷、关节强硬、肌肉变硬、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则病人已真正死亡。

溺水急救 胸外心脏按压

如果是溺水者被救上之后的生命体征较为虚弱,在迅速进行完上面的步骤之后,一定要立即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通过这种间接帮助心脏收缩、舒展的方式来帮助心脏恢复泵血功能,从而恢复心跳。另外胸外心脏按压可以结合人口呼吸一起进行。

针对心脏骤停的患者可采用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主要是针对心脏骤停的患者。抢救得越早,复苏的成功率越高。

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梅雪表示,首先要检查病人的意识和呼吸状态。拍打双肩,大声询问。看是否有反应和呼吸,如果没有立刻复苏,同时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后,按照工作人员指示,实施抢救。最关键的复苏要点是胸外心脏按压: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中指放在一侧乳头上,两手重叠,十指交叉、相扣,两臂垂直,用身体重量向下压。最少下压5厘米或使胸部下陷1/3。每分钟至少按压100次,按压30次后进行口对口吹气。一手压前额,一手提下颌,抢救者嘴唇包住患者嘴唇,连续吹气两次。如此周而复始,一直等到有人接替。专家表示,徒手心肺复苏是一个体力活,施救者要用身体重量向下压,按压用力要垂直,压下去多深就要抬起来多高,形成有效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操作方法 掌握按压部位

抢救者用食指和中指,沿病人一侧的肋弓下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将中指置于切迹处,食指与中指并拢平放于胸骨下端。然后,将另一只手的手掌根紧靠于食指处。手掌根部的长轴应与胸骨的长轴平行,手指心翘起完全不接触胸壁。这样能使手掌接触胸壁面减少,保持下压力量集中于胸骨,不要偏向一侧,以免造成多发性肋骨骨折。不能按压剑突,以免冲击肝脏而引起肝破裂,顶住充盈胃而引起呕吐和误吸等并发症。

相关推荐

肋骨骨折的并发症有哪些

一、急性心力衰竭 肋骨骨折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例多为多发性肋骨骨折,此病的病人早期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防止心肺功能衰竭。一旦出现早期症状应立即组织抢救,严防发生心跳骤停。心跳一旦停止不宜行心脏按压术,因心脏按压术能使肋骨骨折断端加深对心肺的损伤,影响抢救效果危及病人生命。应立即作开心脏按压术。心脏按压心排血量高于心脏按压,效果较好。多发性肋骨骨折病人住院后,应立即用肋固定带或其它方法。固定壁,防止产生反常呼吸运动,导致心肺功能损害,产生不良后果,将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

心脏按压的急救方法

心脏按压的急救方法 部位:成人与儿童按压部位为骨下1/2处,婴儿为部正中紧贴乳头连线下方水平处。 方式:成人儿童可以双手掌根重叠方式按压,掌根横轴与骨长轴方向一致,儿童也可用单手掌根按压,婴儿则用中指与无名指的指尖按压。 方法及深度:按压时上身前倾,双臂伸直垂直于骨,以髋关节为支点,用上身重量用掌根将骨下压4~5厘米(儿童为3~4厘米,婴儿为2~3厘米,均约为廓前后径的1/3~1/2),按压后放松,但掌根不要离开部,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相等。 按压频率与吹气比例:以100次/分钟的频率按压

心肺复苏按压频率 心肺复苏按压部位

给患者做按压时要注意找准按压的部位,通常来说心脏按压的部位在骨的中1/3段与下l/3段的交界处。

心脏按压操作方法 婴儿及儿童按压

对于8岁以上的儿童在进行心脏按压时,方法同成人。8岁以下的儿童及婴儿则方法与成人不同,其按压部位在:婴儿骨中部,两乳头之间的连线上;儿童的按压部位较婴儿为低。在对婴儿进行心脏按压时,救护者需用中、食指两个指头进行按压骨压下深度 为1.5—2.5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对儿童用一只手掌根,骨压下深度为2.5—4.0厘米,频率约为每分钟80次。

心脏骤停的治疗

初期与二期复苏 人工呼吸处理心脏骤停 1.恢复有效血循环 (1)先拳击前2—3次,如无心跳立即心脏按压。要点是:病人仰卧,背置地面或垫硬板,术者双掌重叠,双肘直,用肩部力量以掌根垂直按压病人骨中、下1/3交界处,使骨下段下陷4cm左右,频率70-80次/min。 (2)心电监测,若是心室颤动,即行直流电非同步除颤(方法见第二十六节)。 (3)肾上腺素(adrenaline):首先静注,如来不及建立静脉通道则可心内注射或气管注入。近年主张用大剂量,可先用lmg,如无效可每3分钟重复并递增至一次3m

胎儿宫内窘迫的急救方法

1、清理呼吸道 胎儿头娩出后,立即用挤压法清除鼻咽部粘液及羊水,断脐后将胎儿仰卧放于抢救台上,继续用吸痰管吸出呼吸道的羊水和粘液,若为重度窒息或羊水中混有胎便、粘稠者,可急行气管插管,直视下清理呼吸道。 2、建立呼吸 在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吸入氧气。在紧急情况下,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重度窒息者,经气管内插管吸净羊水、粘液后,加压给氧。 3、 恢复循环 新生儿若娩出后无心跳或心跳微弱,应立即行心脏按压按压骨中部,90次/分,每按压3次,停顿一次,让新生儿通气1次,按压时动作轻柔,防

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的比例 按压的方法

病人必须平卧。背部垫一木板或平卧于地面,骨上2/3与下1/3交界处为按压点。将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压点,另一手掌跟部覆于前者之上,手指向上方翘起,两臂伸直,凭自身重力通过双臂和双手掌,垂直向按压,是骨下陷4-5厘米,然后立即放松,但手不离开壁,是廓自行恢复原位。

如何抢救触电伤者

1、症状较轻者:即神智清醒,呼吸心跳均自主者可就地平卧,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防止继发休克或心衰。 2、呼吸停止、心搏存在者:将伤者就地平卧,解松衣扣,通畅气道,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条件的可实施气管插管,加压氧气人工呼吸。亦可针刺人中、涌泉等穴,或给予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碱、咖啡因、可拉明)。 3、心搏停止、呼吸存在者:应立即作心脏按压。 4、呼吸心跳均停止者:现场抢救最好能两人分别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以2比15的比例进行,即人工呼吸2次,心脏按压15次。如现场抢救仅有1人

心脏病的急救方法 心搏骤停

心搏骤停判明后,能否立即进行有效的按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效的按压可以保证重要脏器的有效循环,尽早恢复心脏泵血的循环功能。 1.病人体位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上,头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以保证脑血流量。如有可能应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2.施救者体位紧靠病人部一侧,为保证按压力垂直作用于病人骨,术者应根据抢救现场的具体情况,采用站立地面或脚凳上,或采用跪式等体位。 3.按压部位在骨下1/3段。确定部位用以下方法:术者用靠近病人足侧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确定近侧肋骨下缘,然后沿肋弓下缘上移至

心脏按压部位注意事项有哪些

1 按压部位为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 (按压部位需正确 如部位太低 可能会损伤腹部脏器或引起胃内容物反流 过高 可伤及大血管 若部位不在中线 则可引起肋骨骨折 肋骨与肋骨软骨脱位等并发症) 2 按压部位要均匀适度 过轻则达不到效果 过重易造成损伤 3 按压姿势要正确 注意肘关节伸直 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 手指不应加压于被救助者部 在按压的空隙的放松期 操作者不加任何压力 但手掌不应离开壁 以免移位。 4 被救助者头部应适当放低 以避免按压时呕吐物反流至气管 也可防止因头部高于心脏水平而影响血流 5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