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病西医如何治疗
妇科病西医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一、止血:方法包括刮宫、激素和药物疗法
1、刮宫:除未婚妇女,无论有排卵抑或无排卵型功血出血时,刮宫均可迅速而有效地止血兼有诊治双重意义。刮宫应彻底,刮出物全部送病理检查。并依内膜病理于术后第五天开始调经治疗。
2、性激素:包括:雌、孕、雄激素止血。
(1)大剂量雌激素止血:仅用于青春期功血贫血不甚严重(Hb≥80g/L)者。原理是大剂量雌激素快速促进内膜增生,修复创面而止血。缺点是剂量大,胃肠反应重,停药后撤退出血多,并有抑制下丘脑 垂体轴之虞,故现已较少采用。
方法:已烯雌酚或苯甲酸雌二醇2mg肌注,每6~8小时1次。经3~4次注射(24~36小时)流血停止后减量。即每3天递减1/3剂量之幅度至1mg/d(肌注或口服),于止血后20天停药。从撤退出血的第五天开始调经治疗。
(2)大剂量孕激素止血:适用于各年龄组各类功血。原理是促进内膜同步性分泌化而止血,停药后出现集中性撤退出血。
方法:①口服:炔诺酮5.0~7.5mg,或甲地孕酮、安宫黄体酮8~10mg。每4~6小时1次。经3~4次口服后(24~36小时)流血停止,改每8小时1次口服。然后每3天递减1/3剂量之幅度至维持量。炔诺酮2.5~5.0mg/d,或甲地孕酮、安宫黄体酮4~6mg/d,于止血后20天停药。为防止突破性出血,也可配伍小剂量雌激素如乙?酚0.25~0.5mg/d傍晚服。从撤退性出血的第五天开始调经治疗;②肌注:复方已酸孕酮(已酸孕酮250mg+戊酸雌二醇5mg/Amp)1支肌注,1~2天止血。于第七~十天再肌注1次复方已酸孕酮即完成1个周期治疗。为加快止血也可加注苯甲酸雌二醇2mg,或复方黄体酮1支(黄体酮20mg+苯甲酸雌二醇2mg/Amp)。止血后每周注射1支复方黄体酮,3~4次完成1个周期治疗。从撤退性出血的第五天开始调经治疗;③药物性刮宫:适用于少量淋漓出血且近期无大量出血者。原理是使用孕酮使内膜在短期内分泌化并集中撤退。方法:黄体酮20mg/d×3~5天,停药后3~5天出现集中性撤退出血自然停止。为减少出血量也同时配伍丙酸睾丸酮25~50mg/d。或使用三合激素1支/d×3天行药物性刮宫。从撤退性出血第五天开始调经治疗。
(3)雄激素:仅作为雌、孕激素止血的辅助疗法,旨在抗雌激素,减少盆腔充血和增强子宫肌张力并减少出血量,但不能缩短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青春期少女慎用。丙酸睾丸酮25~50mg/d×3~5天后,改每周1~2次,周期总剂量不超过300mg。
3、药物疗法:包括止血药、抗纤溶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凝血因子、宫缩剂和输血等综合措施。
(1)止血药:目的在于改善血小板功能,缩短凝血时间,降低血管脆性和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刺激造血。方法:止血敏(dicynone)250~500mg肌注或静滴;安络血(adrenosin)5~10mg肌注;维生素K、C口服。
(2)抗纤溶药物:目的在于抗纤维蛋白溶解并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方法:①6-氨基已酸(EACA)4~6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快速滴注(15~30分钟),后改为1g/h速率维持,每天总量6~12g;②止血芳酸(PAMBA)300~500mg加入10%葡萄糖液100~200ml滴注,每天总量600~1000mg;③止血环酸(Trans-AMCA)200~300mg加入10%葡萄糖液中滴注,每天总量400~600mg。
(3)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①消炎痛(indomethacine)25mg×3/d;②甲灭酸(acid mefenamice)250mg×3/d;③氯灭酸(acid chlofenamice)200mg×3/d。
(4)凝血因子和输血:如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和新鲜血液输入。中药三七、云南白药也有良好止血效果。宫缩剂无明显止血效果。
二、调节周期:系在止血治疗的基础上,模拟生殖激素节律,以雌-孕激素人工周期疗法,促使子宫内膜周期发育和脱落,改善HPO轴反馈功能,停药后可出现反跳性排卵和重建规律月经。
1、全周期疗法
(1)雌-孕激素序贯疗法:适用于青春期功血。于月经周期第五天开始口服已烯雌酚0.5~1.0mg/d×20~22天。后10天加服安宫黄体酮8~10mg/d,或后5天加注黄体酮20mg/d。3个周期1疗程。
(2)雌-孕激素合并疗法:适用于育龄和更年期功血,内膜增生过长,月经过多者。①口服避孕药Ⅰ号或Ⅱ号片(全量或半量片)从月经周期第五天口服1片/d×22天,共3个周期。②安宫黄体酮4mg+已烯雌酚0.5mg/d,或炔诺酮2.5mg+已烯雌酚0.5mg/d×20~22天,共3个周期。
(3)孕激素疗法:炔诺酮2.5~5.0mg/d;或甲地孕酮、安宫黄体酮4~8mg/d;或氯地孕酮12mg/d×20~22天。共3个周期。
(4)孕-雄激素疗法:即在孕激素疗法基础上,每天辅加甲基睾丸素5~10mg含化,以加强对HPOU轴抑制作用。
2、后半周期疗法:仅限于调节周期,辅佐黄体,控制出血。方法:从月经周期的第十五~二十四天(后半周期)每天口服或肌注雌-孕激素共10天。药物包括:①口服避孕药Ⅰ号或Ⅱ号片(全量或半量片)/d;②炔诺酮2.5~5.0mg,或甲地孕酮、安宫黄体酮6~8mg+已烯雌酚0.25~0.5mg/d;③复方黄体酮1支/d×5~7天(周期第二十一~二十五天)。
三、促排卵治疗:适用于青春期无排卵型功血,及育龄妇女功血希望生育者。促排卵治疗可从根本上防止功血复发。
促排卵治疗以生殖激素测定为指导,适当选择促排卵药物和配伍:①CC-hCG;②hMG-hCG;③GnRHa脉冲疗法;④溴隐亭疗法等。
四、遏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防止癌变,诱导绝经,适合于更年期无排卵功血伴内膜增生过长(腺囊型/腺瘤型),或合并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常用药物和疗法包括:
1、丹那唑(Danazol)200mg×3/d,口服。
2、内美通(R2323,Gestrinone)2.5mg×2/周,口服。
3、三苯氧胺(Tamoxifen)20~40mg/d,口服。
4、GnRHa 300~500μg×/d,1H。
以上药物均为3个月1个疗程。必要时重复治疗。
手术治疗
适合于激素或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者。方法包括:经宫腔镜行微波、红外线、液氮冷冻、激光或显微外科内膜剥脱术。近绝经妇女,内膜腺瘤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严重贫血者可施行子宫切除术。
妇科病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功血”属中医“崩漏”范畴。该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固摄所致。导致冲任损伤的原因,多是血热、气虚、气郁、血瘀等。但 其中以血热、气虚较为常见。明代医家方约之在《丹溪心法附余》中云:“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期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期用补血还其旧,若只塞其流不澄其源, 则滔天之势不能遏;若只澄其源不复其旧,则孤子之阳无以立,故本末无遗,前后不紊,方可言治也。”后世医家将其所倡立的三大治则即“塞流”、“澄源”、 “复旧”为治功血三大法则。方药可选用:太子参、熟地、艾叶、当归、茜草、旱莲草、阿胶、仙鹤草、益母草,水煎服,按年龄体质虚实增减其药与量。
1、快速止血治标,继用中药治本
对流血量多的患者,已婚者应行刮宫术,未婚者可用复方已酸孕酮2ml,苯甲酸雌二醇2mm肌注,6~24小时内可止血。以后,按复方已酸孕酮 2ml,每周1次作为维持量,连用4周停药。血止或血量减少后,可根据临床表现,辨证施治。血热者宜清热固冲,气虚者当健脾益气固冲,肾虚者可补肾固冲, 血瘀者用祛瘀调经之法,澄源固本。这种方法采用了西医治疗止血迅速、中医药疗效稳固持久的各自优势,在出血这一标证缓解的同时,给中药治本创造了有利的时 机和条件。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发挥了中西医的长处,近期、远期疗效都比较满意。
2、益气固冲止血药与抗纤溶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青春期功血
青春期功血患者,临床上多数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淋漓不断或伴有贫血,其他症状均不明显。单用西药或中药疗效都不理想。青春期功血的流血特点,多 为流血量多、淋漓不断。由于大量或长期出血,气随血脱,治疗上宜益气固冲止血;另外,功血病人血清及月经血中纤维蛋白裂解产物增多,抑制了内膜螺旋动脉顶 端闭合及凝血过程,造成出血量多,用抗纤溶药物往往收效。故该病可采用益气因冲止血和抗纤溶药物联合治疗。益气固冲止血方法以固冲汤为基本方化裁而成。方 药:白术20g,黄芪35g,龙骨20g,牡蛎20g,白芍25g,茜草15g,海蛸15g,棕炭25g,地榆炭25g,侧柏炭15g,大蓟15g,红鸡冠40g,续断20g。水煎服。云南白药1g,日3次用上药冲服;抗纤溶药物:止血环酸0.4g加入10%葡萄糖液40~50ml,静脉注射。也可用安络 血10mg,日2次肌注,或安络血片10mg,日3次口服。两种疗法同时应用。这种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血,疗效较好。
3、扶正益气与支持疗法结合,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长期或大量出血并伴有贫血的患者,身体虚弱,正气不足,摄血无权,冲任不固,故表现为流血不止,长期不愈。因此,要扶护正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这 是治疗该病的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扶护正气:一般选用十全大补汤(丸)、八珍汤、人参养荣汤(丸)、归脾汤、人参归 脾丸;支持疗法:采用小剂量,间断输给新鲜全血,每次100~200ml,每周1次,连用3周,两种方法同时进行。通过上述治疗,机体状态可以得到改善, 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治疗,多半奏效。
阴道炎
阴道炎西医治疗:
1、滴虫阴道炎:
a.全身用药:滴虫性阴道炎,常伴有泌尿生殖系统及肠道内的滴虫感染,单纯局部用药,不易彻底消灭滴虫,应全身用药。甲硝唑2g,顿服;或200mg,每日3次,共用7天。口服吸收好,疗效高,毒性小,应用方便,丈夫或性伴侣需同时治疗。亦可应用替硝唑2g,顿服,疗效优于甲硝唑,而胃肠道等的副反应减小。
b.局部用药:局部用药亦有疗效,但较口服稍差。甲硝唑200mg,每晚放入阴道1次,共用7-10天。应连续用药3周期。也可用0.5%醋酸溶液冲洗阴道。
2、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a.去除诱因:停用抗生素和雌激素等,积极治疗糖尿病。
b.局部用药:选择以下一种:
咪康唑软胶囊1200mg,单次用药。咪康唑栓/软胶囊400mg,每晚一次,共3日。咪康唑栓200mg,每晚一次,共7日。克霉唑栓/片500mg,单次用药。克霉唑栓100mg,每晚一次,共7日。制霉菌素泡腾片10万U,每晚一次,共14日。制霉菌素片50万U,每晚一次,共14日。
c.全身用药:适用于未婚无性生活的女性、外出不方便局部用药者和将月经来潮者。氟康唑150mg,顿服1次。
3、细菌性阴道病:
a.全身用药:甲硝唑500mg,每日2次,共用7日,有效率可达98.8%;克林霉素300mg,每日2次,共用7日,有效率达94%。
b.局部用药:甲硝唑200mg,置于阴道内,共用7日;2%克林霉素膏剂300mg,涂擦阴道,共用7日。疗效较口服略差。
4、幼女性外阴阴道炎: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局部及全身应用对抗生素;如有异物,可在使用镇静剂或麻醉下取出。
5、老年性阴道炎:
a.1%乳酸液或0.5%醋酸液冲洗阴道,每日1次,以增加阴道的酸度。
b.局部用甲硝唑200mg,每日1次,共用7-10日;或口服甲硝唑200mg,每日3次,共用7日。也可用0.5%醋酸溶液冲洗阴道。阴道内塞呋炔片,或用雌激素、氯霉素、鱼肝油涂抹阴道。
c.雌激素替代治疗(HRT)。
艾滋病西医治疗
治疗概述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治疗周期:3个月(常需终身治疗)治愈率:0.001%(只能维持治疗,现在治愈率极低。)常用药品:复方磺胺甲噁唑片 更昔洛韦胶囊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0 —— 100000元)
艾滋病西医治疗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为着患者生命着想,医学界积极寻找各种可行手段。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载量;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病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恢复或改善免疫功能的治疗及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
1.一般治疗
根据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传播特点,一般的接触是不会传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因此,对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均无须隔离治疗。对无症状HIV感染者,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应进行病原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前期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应根据病情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及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2.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治疗的关键。随着HIV蛋白酶抑制剂的出现,乃出现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疗效,显著改善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治疗前进了一大步。
3.免疫调节治疗
主要是应用免疫增强剂,希望能部分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
过去认为应用免疫兴奋剂,可增强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但目前有人认为T细胞的激活能触发细胞内HIV的复制。因而应用与否尚无定论。
4.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治疗
及时诊断机会性感染及肿瘤,尽早给予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命。
功能性胃肠病西医治疗
一般治疗
除非患者一般情况很差,无需卧床休息,可参加适量的劳动和工作。生活要有规律,经常参加适当的文娱活动,对平日体育活动较少的患者应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饮食以少渣、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刺激性饮食和浓烈的调味品。神经性厌食患者须住院治疗,并逐渐培养正常饮食习惯。凡严重营养不良、消化与吸收功能减退、鼻胃管进食又引起腹泻的患者,需要静脉输入营养液。以便秘为主的肠激惹综合征患者多食纤维蔬菜往往有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
(一)调节神经功能,改善睡眠。根据病情,可选用下述药物与方法。
镇静剂可给予利眠宁、安定、氯丙嗪、苯巴比妥、眠尔通或谷维素等。
伴有精神抑郁的患者可酌有抗抑郁药,如阿米妥林(amitriptyline)开始25mg每日三次,每日最大剂量为150mg.
(二)解痉止痛抗胆碱能药物可使平滑肌松弛,有解痉止痛作用;如颠茄制剂、阿托品、普鲁本辛等。此外,可试用盐酸双环胺(Dicyclomine hydrochloride)20毫克,餐前1小时和睡前服。
(三)神经性呕吐可用维生素B610-20毫克,每日三次或100毫克加入50%葡萄糖40毫升静脉注射。呕吐剧烈酌情给予冬眠灵、异丙嗪、吗丁啉等。病情较重者可采取用鼻饲,即将鼻饲管放入十二指肠,用牛奶等高营养流质持续点滴3至7天,以后可暂停鼻饲管,改用口服,如仍有呕吐,可以再继续鼻饲治疗。
(四)肠神经官能症
1、便秘可予滑润剂如石腊油、氧化镁、安他乐和植物粘液性物质。
2、腹泻可用复方苯乙哌啶1-2片,每日2-3片,或0.25%奴夫卡因100-200毫升灌肠,一日一次。易蒙停1粒,每日2-3次。
红眼病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
1.局部应用抗病毒眼药,全身应用抗病毒药物。
2.局部应用抗生素眼药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3.局部应用促进角膜上皮修复药物,口服各种维生素。
用药原则
1.对急性期应用两种抗病毒眼药交替滴眼,并合并使用抗生素眼药。
2.口服1-2种抗病毒药物。
3.对炎症控制后加用角膜宁滴眼液、素高睫疗眼膏、口服多种维生素以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
4.重症病例可考虑应用干扰素。
5.本病传染性极强,主要为接触传染,注意避免。
妇科病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一、止血:方法包括刮宫、激素和药物疗法
1、刮宫:除未婚妇女,无论有排卵抑或无排卵型功血出血时,刮宫均可迅速而有效地止血兼有诊治双重意义。刮宫应彻底,刮出物全部送病理检查。并依内膜病理于术后第五天开始调经治疗。
2、性激素:包括:雌、孕、雄激素止血。
(1)大剂量雌激素止血:仅用于青春期功血贫血不甚严重(Hb≥80g/L)者。原理是大剂量雌激素快速促进内膜增生,修复创面而止血。缺点是剂量大,胃肠反应重,停药后撤退出血多,并有抑制下丘脑―垂体轴之虞,故现已较少采用。
方法:已烯雌酚或苯甲酸雌二醇2mg肌注,每6~8小时1次。经3~4次注射(24~36小时)流血停止后减量。即每3天递减1/3剂量之幅度至1mg/d(肌注或口服),于止血后20天停药。从撤退出血的第五天开始调经治疗。
(2)大剂量孕激素止血:适用于各年龄组各类功血。原理是促进内膜同步性分泌化而止血,停药后出现集中性撤退出血。
方法:①口服:炔诺酮5.0~7.5mg,或甲地孕酮、安宫黄体酮8~10mg。每4~6小时1次。经3~4次口服后(24~36小时)流血停止,改每8小时1次口服。然后每3天递减1/3剂量之幅度至维持量。炔诺酮2.5~5.0mg/d,或甲地孕酮、安宫黄体酮4~6mg/d,于止血后20天停药。为防止突破性出血,也可配伍小剂量雌激素如乙?酚0.25~0.5mg/d傍晚服。从撤退性出血的第五天开始调经治疗;②肌注:复方已酸孕酮(已酸孕酮250mg+戊酸雌二醇5mg/Amp)1支肌注,1~2天止血。于第七~十天再肌注1次复方已酸孕酮即完成1个周期治疗。为加快止血也可加注苯甲酸雌二醇2mg,或复方黄体酮1支(黄体酮20mg+苯甲酸雌二醇2mg/Amp)。止血后每周注射1支复方黄体酮,3~4次完成1个周期治疗。从撤退性出血的第五天开始调经治疗;③药物性刮宫:适用于少量淋漓出血且近期无大量出血者。原理是使用孕酮使内膜在短期内分泌化并集中撤退。方法:黄体酮20mg/d×3~5天,停药后3~5天出现集中性撤退出血自然停止。为减少出血量也同时配伍丙酸睾丸酮25~50mg/d。或使用三合激素1支/d×3天行药物性刮宫。从撤退性出血第五天开始调经治疗。
(3)雄激素:仅作为雌、孕激素止血的辅助疗法,旨在抗雌激素,减少盆腔充血和增强子宫肌张力并减少出血量,但不能缩短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青春期少女慎用。丙酸睾丸酮25~50mg/d×3~5天后,改每周1~2次,周期总剂量不超过300mg。
3、药物疗法:包括止血药、抗纤溶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凝血因子、宫缩剂和输血等综合措施。
(1)止血药:目的在于改善血小板功能,缩短凝血时间,降低血管脆性和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刺激造血。方法:止血敏(dicynone)250~500mg肌注或静滴;安络血(adrenosin)5~10mg肌注;维生素K、C口服。
(2)抗纤溶药物:目的在于抗纤维蛋白溶解并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方法:①6-氨基已酸(EACA)4~6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快速滴注(15~30分钟),后改为1g/h速率维持,每天总量6~12g;②止血芳酸(PAMBA)300~500mg加入10%葡萄糖液100~200ml滴注,每天总量600~1000mg;③止血环酸(Trans-AMCA)200~300mg加入10%葡萄糖液中滴注,每天总量400~600mg。
(3)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①消炎痛(indomethacine)25mg×3/d;②甲灭酸(acid mefenamice)250mg×3/d;③氯灭酸(acid chlofenamice)200mg×3/d。
(4)凝血因子和输血:如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和新鲜血液输入。中药三七、云南白药也有良好止血效果。宫缩剂无明显止血效果。
二、调节周期:系在止血治疗的基础上,模拟生殖激素节律,以雌-孕激素人工周期疗法,促使子宫内膜周期发育和脱落,改善HPO轴反馈功能,停药后可出现反跳性排卵和重建规律月经。
1、全周期疗法
(1)雌-孕激素序贯疗法:适用于青春期功血。于月经周期第五天开始口服已烯雌酚0.5~1.0mg/d×20~22天。后10天加服安宫黄体酮8~10mg/d,或后5天加注黄体酮20mg/d。3个周期1疗程。
(2)雌-孕激素合并疗法:适用于育龄和更年期功血,内膜增生过长,月经过多者。①口服避孕药Ⅰ号或Ⅱ号片(全量或半量片)从月经周期第五天口服1片/d×22天,共3个周期。②安宫黄体酮4mg+已烯雌酚0.5mg/d,或炔诺酮2.5mg+已烯雌酚0.5mg/d×20~22天,共3个周期。
(3)孕激素疗法:炔诺酮2.5~5.0mg/d;或甲地孕酮、安宫黄体酮4~8mg/d;或氯地孕酮12mg/d×20~22天。共3个周期。
(4)孕-雄激素疗法:即在孕激素疗法基础上,每天辅加甲基睾丸素5~10mg含化,以加强对HPOU轴抑制作用。
2、后半周期疗法:仅限于调节周期,辅佐黄体,控制出血。方法:从月经周期的第十五~二十四天(后半周期)每天口服或肌注雌-孕激素共10天。药物包括:①口服避孕药Ⅰ号或Ⅱ号片(全量或半量片)/d;②炔诺酮2.5~5.0mg,或甲地孕酮、安宫黄体酮6~8mg+已烯雌酚0.25~0.5mg/d;③复方黄体酮1支/d×5~7天(周期第二十一~二十五天)。
三、促排卵治疗:适用于青春期无排卵型功血,及育龄妇女功血希望生育者。促排卵治疗可从根本上防止功血复发。
促排卵治疗以生殖激素测定为指导,适当选择促排卵药物和配伍:①CC-hCG;②hMG-hCG;③GnRHa脉冲疗法;④溴隐亭疗法等。
四、遏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防止癌变,诱导绝经,适合于更年期无排卵功血伴内膜增生过长(腺囊型/腺瘤型),或合并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常用药物和疗法包括:
1、丹那唑(Danazol)200mg×3/d,口服。
2、内美通(R2323,Gestrinone)2.5mg×2/周,口服。
3、三苯氧胺(Tamoxifen)20~40mg/d,口服。
4、GnRHa 300~500μg×/d,1H。
以上药物均为3个月1个疗程。必要时重复治疗。
手术治疗
适合于激素或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者。方法包括:经宫腔镜行微波、红外线、液氮冷冻、激光或显微外科内膜剥脱术。近绝经妇女,内膜腺瘤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严重贫血者可施行子宫切除术。
戈谢病西医治疗
1.一般疗法注意营养,预防继发感染。
2.对症治疗 贫血或出血多者可予成分输血、巨脾或脾功能亢进症状明显者 可考虑切脾,但全脾切除后虽可减轻腹部负担,减轻贫血和出血倾向,改善发育状态,偶可自行缓解而痊愈,但有加速肝大及骨骼破坏的可能。故应尽量延迟手术,必要时,可考虑部分脾切除术。骨痛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酶疗法 国外近年来采用β-葡糖脑苷脂酶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疗效。成人型治疗1年后一般情况好转,肝脾明显缩小,生长发育加快,血红蛋白升高,血小板亦缓慢上升,肺部受累者,肺功能亦可得到改善。骨病变如旧,但发现治疗初期有不伴尿钙增加的低血钙情况,推测骨病变好转可能需较长时间。婴儿型应用后,肝、脾可缩小,但脑症状多不能好转。目前对应用剂量及方法尚不统一,初步应用结果认为2.3U/kg,每周3次,静脉滴注,疗效与60U/kg,每2周1次疗效相似。此提示2周1次的大剂量方法非常不经济,前种方法可降低极为昂贵的药费。婴儿型的剂量一般认为应较大,每月70~120U/kg,每周2或3次。此酶的来源有2种:一为来自胎盘名阿糖脑苷酶(alglucerase)或β-葡萄脑苷酯酶(ceredase),另一为重组品,名imiglucerase或cerezyme,各15例双盲法比较,疗效相仿。静脉输入从胎盘中提炼的葡萄糖脑酯酶可以改善Ⅰ型病人的临床症状,现较通用的方法是每次静脉输入超过1~2小时,每2周1次(剂量因人而异,最初的剂量为每次60u/kg)。治疗计划(剂量,输入频率及输入速率)还需进一步研究,剂量比FDA提倡的每2周60u/kg略少是较为合适的。
4.骨髓移植 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能使酶活力上升,肝、脾缩小,戈谢细胞减少,但手术危险性与疗效必须慎重衡量考虑。
5.基因治疗 已试用β-葡糖脑苷脂酶的正常基因插入到自身干细胞中并进行自身移植,尚需进行继续研究。
肝棘球蚴病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
(1)阿苯达唑、吡喹酮及甲苯达唑等均有杀灭原头节及破坏包虫生发层的作用,但尚未能达到治愈的目的。所以药物治疗仅作为辅助治疗,仅适应手术前后预防种植扩散和复发转移以及泡球蚴病。尚不能取代手术。
(2)根据囊肿有无继发细菌感染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为了预防万一在手术时囊肿破裂,由于囊液溢入腹腔引起过敏性休克,可在术前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lOOmg。
2、手术治疗
是治疗肝棘球蚴病最主要的措施和最有效的方法。主要原理是清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消灭外囊残腔,预防感染。具体手术方法根据包囊大小,有无胆瘘和感染或钙化,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内囊摘除术
最常用最基本的手术方法。适用于无感染的包囊。手术时用敷料将周围妥为保护,并使与腹内脏器及腹腔完全隔开。以长针头带三通接头穿刺包囊,先抽吸出小部分囊液,再注入等量4%或10%甲醛液以杀灭头节,数分钟后迅速抽吸囊液,内囊塌陷后即与外囊分离;将外囊切开,摘除内囊及子囊,再以双氧水涂擦外囊壁。对外囊壁残腔的处理力求将其缝闭,巨大者亦可填塞大网膜,以防腔内渗液感染。如果此种类型囊肿局限于肝边缘部位,亦可考虑施行肝切除术。
(2)内囊摘除并外囊闭式引流术
适用于有感染或有胆瘘的巨大包囊而囊壁不易塌陷者,在内囊摘除后放置闭式引流。
(3)内囊摘除并外囊一空肠“Y”型内引流术
用于与较大胆管相通坚韧不易塌陷闭合的外囊残腔。吻合口宜宽大并以空肠侧面吻合为佳。
(4)袋形缝合术
曾用于合并感染的病例,但术后都形成混合感染、胆瘘,成为经久不愈的复杂的窦道,病人痛苦。现已渐摒弃不用,改为彻底清除腔内的污物,尽量缩小残腔后留置闭式引流,配合抗感染治疗,使残腔早日闭合。
(5)肝切除术
用于钙化的肝包虫和泡状棘球蚴病例。对于泡状棘球蚴病行肝切除则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只要其病变比较局限应力争切除,包括肝段、叶、半肝或非规则切除。但若病变呈弥漫分布或已经侵及肝门应视为肝切除的禁忌证。 (6)囊肿合并胆瘘的处理
可采用直视下囊腔内细针线缝合瘘口加网膜填塞,疗效甚佳。近年来运用TH胶涂抹于瘘口缝合处,更起到加固作用。胆瘘处理关键是反复用白纱布蘸拭囊腔,检查有无胆染,以避免忽略瘘口、修补失败和遗留其他胆瘘。 (7)囊肿破入腹腔的处理
应在积极抢救过敏性休克的同时尽快剖腹探查。手术关键是反复用10%高渗盐水冲洗腹腔,力争彻底清除头节及子囊,并处理包虫囊肿。为防止继发腹腔包虫囊肿形成,术后必须服用抗包虫药物至少3个月。
(8)囊肿破入胆道的处理
囊肿破入胆道者应及时探查胆道,清除内囊碎片及子囊,反复用高渗盐水冲洗后置T形管引流,并处理包虫残腔并修补胆瘘。
(9)采用腹腔镜包虫内囊摘除,是完全可行的。另外,对于晚期肝棘球蚴患者,可采用肝移植。
帕金森病西医治疗
1、PD早期治疗
PD早期黑质-纹状体系统存留的DA神经元可代偿地增加DA合成,推荐采用理疗(按摩、水疗)和体育疗法(关节活动、步行、平衡及语言锻炼、面部表情肌操练)等,争取患者家属配合,鼓励患者多主动运动,尽量推迟药物治疗时间。若疾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
PD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恢复纹状体DA与Ach递质系统平衡,应用抗胆碱能和改善DA递质功能药物,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病情发展。
用药原则:
①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尽量用较小剂量取得满意疗效。
②治疗方案个体化,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类型和程度、就业情况、药物价格和经济承受能力等选择药物。
③不应盲目加用药物,不宜突然停药,需终生服用。
④PD药物治疗复杂,近年来推出的辅助药物DR激动药、MAO-B抑制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等,与复方多巴合用可增强疗效、减轻症状波动、降低复方多巴剂量,单独使用疗效不理想,应权衡利弊,适当选择联合用药。
(1)抗胆碱能药:对震颤和强直有效,对运动迟缓疗效较差,适于震颤明显年龄较轻患者。常用安坦(artane)1~2mg口服,3次/d,开马君(kemadrin)2.5mg口服,3次/d,逐渐增至20~30mg/d。其他如苯甲托品(cogentin)、环戊丙醇(cycrimine)、安克痉(akineton)等,作用与安坦相似。副作用包括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和排尿困难,严重者有幻觉、妄想。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可影响记忆功能,老年患者慎用。
(2)金刚烷胺(amantadine):促进DA在神经末梢释放,阻止再摄取,并有抗胆碱能作用,是谷氨酸拮抗药,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轻度改善少动、强直和震颤等,早期可单独或与安坦合用。起始剂量50mg,2~3次/d,1周后增至100mg,2~3次/d,一般不超过300mg/d,老年人不超过200mg/d。药效可维持数月至1年。副作用较少,如不安、意识模糊、下肢网状青斑、踝部水肿和心律失常等,肾功能不全、癫痫、严重胃溃疡和肝病患者慎用,哺乳期妇女禁用。也可用其衍生物盐酸美金刚烷(memantine hydrochloride)。
(3)左旋多巴(L-dopa)及复方左旋多巴:L-dopa是治疗PD有效药物或金指标。作为DA前体可透过血脑屏障,被脑DA能神经元摄取后脱羧变为DA,改善症状,对运动减少有特殊疗效。由于95%以上的L-dopa在外周脱羧成为DA,仅约1%通过BBB进入脑内,为减少外周副作用,增强疗效,多用L-dopa与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DCI)按4∶1制成的复方制剂(复方L-dopa),用量较L-dopa减少3/4。
复方L-dopa剂型:包括标准片、控释片、水溶片等。标准片如美多巴(madopar)和帕金宁(sinemet):①Madopar由L-dopa与苄丝肼按4∶1组成,美多巴250为L-dopa 200mg+苄丝肼50mg,美多巴125为L-dopa100mg+苄丝肼25mg,国产多巴丝肼胶囊成分与美多巴相同,②帕金宁(Sinemet 250和Sinemet 125)由L-dopa与卡别多巴按4∶1组成。
中医治疗妇科炎症的优势
妇科病是一种女性特有的疾病。有的疾病,如经行感冒,可通过食物调理,休息后就能缓解,但有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月经量少,可发展为闭经;阴道炎、附件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展为盆腔炎、输卵管炎,甚至影响生育。因此,妇科疾病的治疗成为千万女性关注的问题。对不同的妇科病,中医和西医有不同的研究,治疗方法不同,疗效也不同。很多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免疫性不孕、原发性痛经、乳汁不下、急性乳腺炎、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则适合中医药治疗。实践证明,对于不孕不育的治疗、术后康复和保健、产后康复、女性更年期保健、月经不调的治疗、亚健康、性功能保健等项目,中医调理疗效独特。
中医治疗讲究“个性化”,即以辨证施治为原则,因人、因地、因时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根据患者致病因素不同、个体体质差异、居住环境和病程症状不同,分析归纳,对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处方用药也随着疾病的变化而变化。中医大夫每次开出的处方都是“原创”,都是为患者量身订做的方药。治疗疾病时,中医不拘泥于一病一方,而是从整体出发,以辩证施治为原则的个性化治疗,是中医治疗的特点。
硬皮病西医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部分病例治疗后可停止发展或缓解。两型在治疗上无大的差别。
(一)一般治疗
去除感染病灶,加强营养,注意保暖和避免剧烈精神刺激。
(二)血管活性剂
主要用于以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
1.丹参注射液
每毫升相当原生药2g,8~16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或间歇应用。对皮肤硬化、张口和吞咽困难、色素沉着、关节僵硬和疼痛以及雷诺现象等有一定效果,但有出血倾向或肾功能不良者不宜采用。
2.胍乙啶(guanethidine)开始量12.5mg/d,渐增加于25mg/d,3周后改为37.5mg/d。对雷诺现象有效(有效率约50%)。
3.甲基多巴
125mg,每日3次(或1~2g/d)。能抑制雷诺现象。
(三)结缔组织形成抑制剂
1.青霉胺(D-penicillamine)
能干扰胶原分子间连锁的复合物,抑制新胶的生物合成。开始服250mg/d,逐渐增至全量1g/d,连服2~3年,对皮肤增厚和营养性改变疗效显著,对微循环和肺功能亦有改善,并能减少器官受累的发生率和提高存活率。在服药过程中,本药对肾可有刺激,并能抑制骨髓,可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若同时伴服左旋合酰胺(I-glutamine)0.2g,每日3次,其疗效较单服青霉胺为佳。
2.秋水仙碱(colchicine)
能阻止原胶原转化为胶原,抑制胶原的积贮。用量为每日~1.5mg,连服3个月至数年,对皮肤硬化、雷诺现象及食管改变均有一定疗效。用药期间如有腹泻可减量或给于半乳糖甙酶(β-galactosidase)。
3.积雪甙(asiaticoside)
为中药积雪草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实验证明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性,软化结缔组织。用法为:片剂(每片含积雪甙10mg)每日服3次,每次~4片;针剂(每支2ml含积雪甙20mg)肌肉注射,每周2~3次,每次支。对外国佬化硬皮、消除组织浮肿、缓解关节疼痛、愈合溃疡等均有相当效果(有效率约80%),一般1个月左右开始见药。
(四)抗炎剂
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硬皮病早期的炎症、水肿、关节等症状有效。一般常先用泼尼松30mg/d口服,以后渐减于5~10mg/d的维持量。如有蛋白尿、高血压或氮质血症存在应避免应用。
(五)免疫抑制剂
如硫唑嘌呤(75~150mg/d)、苯丁酸氮芥(6mg/d)、环磷酰胺(50~200mg/d)等均可选用,对关节、皮肤和肾脏病变有一定疗效。与糖皮质激素合并应用,常可提高疗效和减少皮质激素用量。
(六)物理疗法
包括音频电疗、按摩和热浴等,其中音频电疗对本病有较好疗效,局限型者可使之完全恢复,系统型亦有软化肌肤、改善组织营养、愈合溃疡之效。开始每日治疗1~2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待病情好转后可隔日1次,治疗时间较久。
(七)其他
如封闭疗法、维生素E、复合磷酸酯酶片,以及丙酸睾丸素等均可酌情配合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