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的支架管治疗
肾动脉狭窄的支架管治疗
健康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的话题之一,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等于拥有了一半的财富,所以了解一些健康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预防疾病的侵扰,很好的保护自己和自己身边所关心的人。也可以尽快的走出自己对一些健康误区,及早的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相关介绍:
经皮经肾动脉腔血管成形术是治疗肾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传统的PTCA技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首次成功率仅在24%到35%之间,而复发率为15%~42%。本文报告74例狭窄段距主动脉5mm的肾动脉狭窄伴高血压的病人进行内置支架管治疗。20例病人均曾行常规的球囊血管成形术无效,其中 63条动脉由于动脉壁的弹性回缩而再次闭合,10次在球囊血管成形术先取得效果后又重新狭窄,1例出现肾动脉破裂。在所有行支架管治疗的病人中至少技术上取得了成功,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5年84%的病人没有再形成狭窄。仅 8/74(11%)的动脉管径狭窄超过50%,其中大多数病人可再进行第二次治疗。仅16%的病人恢复正常和仅62%的病人血压改善。由此人们不应对机械性解除肾动脉狭窄期望过高。非随机性研究表明,支架管置入对这种特殊狭窄部位有较好的操作效果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以上是给大家介绍的一些健康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要是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我们的专家会为您做详细的介绍,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肾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
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现已成为治疗肾动脉狭窄的最常用方法。应用同轴扩张血管的原理,从已置入通过肾动脉狭窄处一根带有囊袋的导管,将囊袋膨胀至适度压力(大约为5 个大气压),从而增大管腔直径。球囊膨胀度应该超过正常血管管径的30% ,以克服动脉外膜的弹性回缩力。患侧 / 健侧肾静脉PRA 比值超过2.0 的患者,术后血压下降率达90%以上。有效标准虽不统一,但部分患者血压下降是源于盐负荷减少,因此两侧肾静脉PRA 比值< 2.0 时,PTRA 的有效率仍可达50%以上。
PTRA 特别适用于纤维肌性结构不良、孤立肾者和未钙化的短节段病损,有效率可达92% 。对双侧肾动脉病变者应先行单侧PTRA 或PTRAS,确认开通良好后再行另一侧 PTRA。失效者应考虑外科血运重建术。必要时,可重复PTRA 治疗。术后并发症 有穿刺点出血、血栓形成、肾动脉剥离、栓塞、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破裂等,总发生率<10% ,病死率为2.2%。大动脉炎中,单侧病变的疗效较双侧好;肾型比主动脉型好;双侧主动脉型疗效最差。纤维肌性结构不良治愈率和好转率可达90% ,疗效最好;单侧肾动脉粥样硬化可达82% ;双侧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不到10% 。手术后,部分患者肾功能有一定改善。
肾动脉狭窄概述
肾动脉狭窄病变轻重不等,从明显的肾动脉狭窄至临床上查不出来的肾动脉小支病变。狭窄严重者可引起肾灌流损害,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导致钠水潴留、细胞外液容量增加、高血压和肾衰等。病变较轻者,肾灌流损害不明显,GFR 可以没有什么变化,即便如此,也可以出现高血压。
大动脉炎为主动脉及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累及肾动脉造成狭窄及肾缺血,好发于30 岁以下女性。肾动脉肌纤维结构不良,病变多位于肾动脉远端2/3及其分支,以青中年妇女多见。
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近年来以消除狭窄,恢复血流,保护肾功能,降低高血压为目标的介入治疗为RAS患者提供了较好的治疗途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TRA)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AS)。由于介入治疗微创、高效、风险小而在近几年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一项研究对456例肾动脉狭窄>70%伴或不伴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其中340例伴有高血压,在平均34个月随访中,血肌酐由1.45mg/dl降至1.39mg/dl且血压改善明显,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5]。文献报道,严重的RAS患者的脑钠钛(BNP)水平可升高,支架植入后BNP下降,同时发现基线BNP升高>80ng/dl,是支架植入术后能改善血压的有利预测指标[6]。我们一组8例PTRA病例,其中大动脉炎2例,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6例,经长期随访,平均随访24个月,远期疗效较为满意。如下图:(421-424)但目前对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效果的报道不一,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目前对疗效的评价标准未统一。
右肾动脉近心段狭窄收缩压差16Kpa 图422 5mm直径球囊扩张狭部
PTRA后压差降为0.8Kpa扩张后6小时血压正常
随访3年后血压正常动脉管腔无变化,仍通畅
介入治疗面临的问题:血栓形成及胆固醇结晶栓塞、造影剂肾病、动脉内膜损伤及术后再狭窄等。目前解决对策包括使用远端滤器保护装置,使内膜损伤撕裂、血栓形成及胆固醇结晶栓塞等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药物洗脱支架、放射性支架问世及即将问世应用临床的生物支架的应用将大大降低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非离子型二聚体造影剂的应用,使造影剂过敏及造影剂对肾脏的损伤明显减少。
肾动脉彩超是什么
在高血压患者中,约1%~5%的患者是肾动脉狭窄导致的高血压。大多数的肾动脉狭窄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并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高血压抵抗的患者中经血管造影证实有狭窄并施以支架术使高血压得到控制的占64%,还可使79%的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功能得到稳定,因此鉴别有否肾动脉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可以饮食的,不需要禁食物,没有影响,多喝水。
以上就是肾动脉彩超的讲解,高血压是老年人患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为了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还是建议老年人定期的去医院检查身体,不要因为生活中的疏忽而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后果。衷心的祝愿您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介入如何治疗肾动脉狭窄
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的方式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
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现已成为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的最常用方法。应用同轴扩张血管的原理,从已置入通过肾动脉狭窄处一根带有囊袋的导管,将囊袋膨胀至适度压力(大约为5 个大气压),从而增大管腔直径。球囊膨胀度应该超过正常血管管径的30% ,以克服动脉外膜的弹性回缩力。患者健侧肾静脉PRA 比值超过2.0 的患者,术后血压下降率达90%以上。有效标准虽不统一,但部分患者血压下降是源于盐负荷减少,因此两侧肾静脉PRA 比值< 2.0 时,PTRA 的有效率仍可达50%以上。PTRA 特别适用于纤维肌性结构不良、孤立肾者和未钙化的短节段病损,有效率可达92% 。对双侧肾动脉病变者应先行单侧PTRA 或PTRAS,确认开通良好后再行另一侧 PTRA。失效者应考虑外科血运重建术。必要时,可重复PTRA 治疗。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有穿刺点出血、血栓形成、肾动脉剥离、栓塞、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破裂等,总发生率<10% ,病死率为2.2%。大动脉炎中,单侧病变的疗效较双侧好;肾型比主动脉型好;双侧主动脉型疗效最差。纤维肌性结构不良治愈率和好转率可达90% ,疗效最好;单侧肾动脉粥样硬化可达82% ;双侧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不到10% 。手术后,部分患者肾功能有一定改善。
介入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肾动脉狭窄的介人治疗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类似,但肾动脉狭窄的介人治疗绝大多数经大腿的股动脉进行,并且单纯性肾动脉狭窄多采用“一步法”进行。具体包括:
1、进行相关的术前检查。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状况及感染指标等检查。另外,尚需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胸部 x 线拍片检查。有时,可能还需要做 CT 或核磁共振或肾脏核医学等检查。这些检查通常在人院前或人院后完成。
2、术前准备。
包括:①局部备皮、抗生素皮试等。上述术前准备工作通常在手术前 12 ~ 24 小时进行。
②为防止肾动脉介入治疗后肾动脉内血栓形成,肾动脉介人治疗前 3 ~ 5 天开始服用强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药物。目前常用的此类药物有噻氯吡啶和氯吡格雷,使用其中一种即可。另外,需要常规服用阿司匹林 100 ~ 300 毫克,每天 1 次。
③手术前医生必须得到病人及家属签署的进行肾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同意书,并向他们详细解释手术的 必要性及可能的危险性,回答家属及患者提出的问 题。
3、患者的准备。
①准备手术的患者,术前应禁食 4 ~ 10 小时。通 常,如果手术拟定于上午进行,则不吃早餐;手术如拟定于下午进行则不吃中餐,但应吃早餐。应当提出的是,进餐问题应根据手术的时间安排而定,具体应询问主管医生。
②保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对于精神紧张的患 者,可在术前一日的晚上使用镇静药。
③由于肾动脉介人治疗主要经股动脉进行,所以 患者最好在术前 1 ~ 2 日练习卧床解大、小便。在手术之前,最好去卫生间进行大、小便,这样可减少术后的不方 便。
综上所述就是关于肾动脉狭窄治疗方法的介绍,大家看完之后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应该更加熟悉了吧,提醒大家在治疗的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注意休息,这样才能快速恢复健康的身体。
哪些是肾动脉狭窄的预后
血管造影的回顾性研究表明,40%~70%的狭窄呈进行性发展。9%~15%患者于28~56个月内病变血管完全堵塞,于此同时出现严重视网膜病变及恶性高血压。狭窄血管完全堵塞的危险因素是:①最初血管造影时肾动脉狭窄>75%以上;②超声检查时肾动脉狭窄>60%以上;③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是肾动脉狭窄进展的敏感性指标。
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
1.降血压治疗对单侧肾动脉狭窄、肾功能稳定者,或有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禁忌证者,可单独给予药物治疗。目的在于控制血压,稳定肾功能,防止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但降压治疗对肾动脉狭窄的进展影响甚微,而且20%~50%患者在ACE抑制剂治疗后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如果同时应用利尿剂会加重这一负性反应。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ACE抑制剂,因为ACE抑制剂使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降低,肾功能损害加重。即使是单侧肾动脉狭窄,ACE抑制剂虽未显示肾功能损害加重的征象,亦应避免应用。
2.近年来泌尿外科的飞速发展,使肾动脉狭窄的预后大大改善肾动脉的纤维肌性病变可选择经皮血管内成形术,术后80%~95%患者血压下降。动脉粥样斑块所致肾动脉狭窄,如为单侧者可应用药物。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外科手术,包括肾动脉内膜切除术和自身肾脏移植术,手术成功率90%.肾切除为不宜上述术者的最后选择。
肾动脉狭窄如果不及时会有哪些危害
肾动脉狭窄如果不及时危害之一:肾动脉狭窄可引起高血压,有时甚至顽固性高血压。
肾动脉狭窄如果不及时危害之二:肾动脉狭窄如果不处理,大概在3年内30%的人病变会进展加重,12%的人会发展成肾功能衰竭。狭窄程度越重,这种进展的趋势越明显。
肾动脉狭窄如果不及时危害之三:肾动脉狭窄可导致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发展至尿毒症。据国外的研究,在需要长期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中,约15%是由肾动脉狭窄引起的,临床上称为缺血性肾病。所以,为了治疗高血压、保护肾功能,必须处理肾动脉狭窄。
轻度的肾动脉狭窄还不至于造成肾脏功能危害。当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时,一般来说是大于70%的程度,会造成供应肾脏血流的减少,肾脏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狭窄越重,这种影响就越大,对肾脏的威胁就越大。另外,当肾脏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肾脏会缺血,导致肾脏会产生一种物质,造成患者的血压反射性增高,医学上叫做肾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造成高血压状态,严重的时候药物难以控制。在临床上我们称为肾性高血压。因此,肾动脉狭窄有两大主要危害,一是对肾脏功能本身的影响;二是肾性高血压。
肾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疗法有哪些
1.血管成形术
常做经皮经腔肾血管成形术(PTRA,用球囊扩张肾动脉),此治疗尤适用于纤维肌性发育不全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及大动脉炎患者在扩张术后易发生再狭窄使治疗失败,故这些患者扩张术后应放置血管支架。
2.外科手术
包括动脉内膜切除术、旁路搭桥术及自身肾移植术使病肾重新获得血供。
3.内科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不能阻止肾动脉狭窄进展,但能帮助控制高血压,改善症状。单侧肾动脉狭窄呈高肾素者,现常首选ACEI或ARB,但是必须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免血压下降过快过低。双侧肾动脉狭窄者应禁服上述药物。为有效控制血压,常需多种降压药物配伍应用。现代强效降压药甚多,药物治疗往往能有效控制肾血管性高血压,而且在患者远期存活率上药物治疗也与PTRA无差异,所以目前不少学者认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应首选药物治疗。至于已导致缺血性肾脏病的肾动脉狭窄,为防止狭窄和肾功能损害进展,适时进行PTRA并放置血管支架仍为首选,若PTRA禁忌或PTRA及放置支架失败,则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