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中风有用吗
针灸对中风有用吗
针灸对中风有用。
中风是脑病,发病与诸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相关,全肾诸经络或直接循行至头部,或通过经别,络脉间接与头部联系,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是治疗中风的重要手段。治疗时应取十二经脉之腧穴,针刺阴阳相表里的经脉腧穴,以调整阴阳。
中风针灸治疗处方 针灸治疗中风的作用
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与艾灸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治疗适宜于中风的各种情况,其中对纠正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改善病残肢体的活动功能,消除肢体麻木不适等症状有明显的作用。
中庭是什么部位 中庭的治疗用法
1、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针灸疗法:直刺中庭穴0.2—0.3寸,向下斜刺;或沿皮刺中庭穴0.3—0.5寸。
3、艾灸疗法:可灸,艾炷灸中庭穴3—5壮;或艾条灸中庭穴5—10分钟。
4、按摩手法:用拇指或者两掌重叠,放在中庭穴,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按揉各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从针灸歌诀中学针灸
【五输原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联;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涌泉然骨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连;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十二原穴歌】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
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肺三、心五、肝九、胆十、脾十一、胃十二胸椎脊突下平,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俞腰椎脊突下平,小肠、膀胱俞平第一、二骶后孔。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中府肺,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日月胆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八脉交会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后溪督脉锐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列缺任脉连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多气多血经须记,大肠手经足经胃。少血多气有六经, 三焦胆肾心脾肺。多血少气心包络,膀胱小肠肝所异。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心属肺, 壬属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八要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收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痛阳陵透。
【针灸大全】(节选)
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 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可补即留久,当泻即疏泄。 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节选)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并阳陵, 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去除雀斑的有效方法 中医疗法去除雀斑
中医疗法去雀斑主要包括:刮痧、针灸、中药、药浴等方式对于雀斑、黄褐斑等各种色斑有很好的调疗效果,同时还能调节内分泌,有助于排毒。
中风的针灸疗法
体针
取穴:主穴:分二组。甲组:内关、水沟、极泉、委中、三阴交、尺泽;乙组:肩榭、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悬钟。配穴:分二组。甲组:吞咽困难加风池、翳风;手指屈曲不能加合谷;失语加金津、玉液;乙组:肢瘫加肩贞、后溪、风市、秩边、昆仑、丰隆;面瘫加颊车、地仓;失语加哑门、廉泉。
操作:每次取一组,主、配穴对应选用。内关,直刺1~1.5寸,用提插捻转手法(泻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下斜刺5分,用雀啄法(泻法),至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成45度角进针1~1.5寸,采用提插补法,以病人下肢抽动为度。极泉,宜直刺进针1~1.5寸,提插泻法,至肢体连续抽动3次为度。尺泽、委中针法与极泉同。风池、翳风,快速捻转手法运针半分钟。合谷用提插泻法。金津、玉液以三棱针点刺。第2组穴,针刺得气后,持续捻转提插2分钟,留针15~20分钟。每5分钟运针一次。亦可接通电针仪,以断续波,强度以病人肢体抽动并感舒适为度。每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疗效:第一组针法称醒脑开窍法,适于脑出血恢复期及脑梗塞任何一期治疗,共治疗671例,其中脑出血患者54例,基本痊愈28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100%;脑梗塞617例,基本痊愈366例,总有效率为99.4%。第二组穴共治疗中风后遗症1013例,总有效率在83%~96.9%之间。
半身不遂
治则:滋养肝肾,通经活络。一般刺病侧穴,病程较久者“补健侧,泻患侧”,先刺健侧,后刺患侧,补虚泻实。
处方:
上肢-肩髃 曲池 手三里 外关 合谷
下肢-环跳 阳陵泉 足三里 解溪 昆仑 方义
随证配穴:半身不遂—患侧井穴点刺出血以接续经气,上肢-肩髎 阳池 后溪,病程日久-大椎 肩外俞,下肢-风市、悬钟,病程日久-腰阳关 白环俞,经筋屈曲拘挛-肘部取曲泽,腕部取大陵,膝部取曲泉,踝部取太溪,阳病取阴,语言蹇涩-哑门 廉泉 通里,肌肤不仁-皮肤针叩刺患部。
操作: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
口角歪斜
治则 疏调阳明,通经活络
处方 地仓 颊车 合谷 内庭 太冲
方义 手足阳明和足厥阴经脉均上达头面,取地仓、颊车穴疏调局部经气,远取合谷、内庭、太冲乃循经取穴,以调本经经气。
随证配穴 按病位酌配牵正、水沟、下关等穴。
操作 毫针刺,平补平泻,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
闭证
治则 平肝熄风,清心豁痰,醒脑开窍
处方 十二井穴 水沟 太冲 丰隆
方义 肝阳化火生风,气血上逆,痰浊而升,蒙蔽清窍,取十二井穴,接逸十二经气,调和阴阳;水沟醒脑开窍;太冲潜阳降逆,平肝熄风;丰隆宣通脾胃气机,蠲化痰浊。
随证配穴 牙关紧闭-下关、颊车;两手握固配合谷;语言不利-哑门、上廉泉。
操作 十二井穴点刺放血,水沟向上斜刺泻法,太冲、丰隆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
脱证
治则 回阳固脱
处方 关元 神阙
方义 关元为任脉和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扶助元阳;神阙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以回阳固脱。
随证配穴 汗出不止-阴郄、复溜,小便失禁-三阴交。
操作 关元穴大炷艾灸,神阙隔盐艾灸,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针灸治中风有疗效
把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吁腧穴,它们均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加强和沟通了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的联系。临床上既可应用单一穴位治疗各自相通的奇经病症,又可相互配合使用,治疗范围颇广,我们把八脉交会穴理论运用于中风病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疗效。
八脉交会穴包括内关、公孙、列缺、照海、外关、足临泣、后溪和申脉穴。其中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与阴维脉相通之穴,其功能为镇静安神,和胃止痛,亦为本经络穴。公孙为脾经络穴,有健脾和胃利湿的功能。再中风病治疗中两穴既可单独应用,又可合用,起到调理脾胃,化痰祛湿及镇静安神的作用,适用于风痰淤血闭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等证。对同时合并心系病症的患者还有补养心气、宽胸理气之功。列缺为肺经络穴,通过经络,可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照海为肾经腧穴,通于阴分,功可滋阴安神开窍。对于阴亏于下,阳亢于上,内风煽动,而易招至外风者,照海可滋肾水,补肾阴,潜阳而治其本,列缺则可驱风疏风治其标。且肾经循喉咙,夹舌本,故可治舌强不语之等症。列缺还可兼治口眼歪斜及头痛。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可疏经止痛。申脉为膀胱经穴,可止痛疏筋,中风合并癫痫或有精神症状时,可用二穴止痉安神。对后期病人肢体挛缩抽搐疼痛者,两穴可用以缓急止痛。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功可疏肝利胆,疏风(内风)止痛。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疏穴,有疏利肝胆,清头目而止痛的功效。中风病多以阴血亏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与肝胆密切相关,故可用二穴疏理肝胆,且两经分别巡行至颠顶及头部两侧,故中风合并头痛时可用其疏经止痛。
八脉交会穴多为络穴,为联络表里两经之穴,它既可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又扩大了治疗范围。运用其治疗中风病,有取穴少、疗程短、疗效好、减少病人痛苦等特点。
针灸治疗中风面瘫
1、针灸:
如果你是一个面瘫患者,但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式,然后看看如何针灸是为它治疗。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头的操作,通过一个多宿主用针,带走经络,采用不同的针刺在不同的阶段点上去,和针灸技术。充分体现了中国辨证论治的原则。再次疮早期表浅穴位应少深,怎么要轻。适当增加穴位恢复使用增强的还原方法。通常治疗往往采取阳明经穴,经络及经络邵阳那封面,这对三种经络的脸,针灸周围性面瘫效果极佳,不仅,而且也造成了中枢性面瘫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针灸治疗使用快捷室,治疗最有效的方法面瘫。针灸治疗面瘫是利用一种疾病。针灸能调节和改善面部的血液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使局部经络的负担,达到解除经络治疗面瘫。
2、物理疗法:加工机器的处理。轻度至中度刺激为宜,以达到面部神经的兴奋,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消炎止痛的目的,从而加速面神经的恢复。
3、中国中药:采用平肝潜阳,熄风化痰通络止痛方法导致,根据病情辨证治疗的病人。
中封的意思是什么 中封的治疗用法
1、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针灸疗法:直刺中封穴0.5—0.8寸,局部酸胀,可向足背部放散。
3、艾灸疗法:艾炷灸或温针灸中封穴3—5壮,艾条灸中封穴5—10分钟。
4、按摩手法: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中封穴(内踝前1寸),左揉20次,右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中封穴,手法同前。
治疗中风针灸效果好
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疾病,特别是那些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更是容易出现中风。轻则耳口歪斜,行动不便,重则生活不能自理完全需要别人照料,特别是老年,往往治疗效果比较差,严重影响了晚年生活的质量。
对于各种中风,急性期发作治疗宜早不宜迟,选穴宜少不宜多。急性期发作多以强通放血配以微通毫针治疗;恢复期多以微通毫针治疗;后遗症期多以微通毫针配以温通火针灸法治疗。?
头皮针治疗中风,头皮针是在2个头部腧穴的基础上引出的4条治疗线。第1条顶中线(百会向前至前顶),第2条顶斜1线(百会外斜下45°,长1.5 寸),第3条顶旁线(距顶中线2.25寸,承灵穴与正营穴连线),第4条顶斜2线(承灵前外斜下45°,长1.5寸)。双侧风池,患侧的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涌泉、阳陵泉、足三里、四强(经外奇穴)。
头皮针刺法:进针自上而下(或外斜下)、自后向前(或向外斜前)沿头皮150刺进帽状腱膜下,进针深度约为30mm。得气后留针,在针柄上连接KWD-808Ⅱ电针治疗仪,密波,频率为200/分,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上午针刺病灶侧,下午针刺病灶对侧,每日两次,连续治疗两周。其余穴位针刺与传统针刺组相同。
治疗急性中风脑卒中时产生突然昏仆,神志意识不清,口眼?斜,流涎不止,语言不清,半身不遂等中脏腑症状时,无论脑出血或脑梗塞均应尽早医治。因其症为气血并走于上,经脉气血瘀滞于脑所致,其病势急迫,应急予清降血气,通瘀化滞之法。以令血气下行,经气通畅,令气复返而后生
急性期发作取穴多用四神聪、十宣、井穴、金津、玉液、合谷、太冲等穴。四神聪位于之头巅顶,令其出血,可使逆上血气下降,暴张之阳得平,瘀滞经脉通畅。多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其出血量宜多。神志意识不清者取井穴点刺出血,调和阴阳之气以醒脑开窍。身热面赤者取十宣点刺出血,以泻其经脉气血之热。语言不清者应以金津、玉液复刺出血,自尽为度,以通利舌脉气血瘀滞。毫针针刺合谷、太冲施用泻法,以开四关之经气,使周身气血调达,经脉通畅,可每日治疗1~2次,如病情危笃,患者发病急骤,其症手撒遗尿,鼻鼾口张目合,瞳仁散大此为脱症,则应急予灸法施治,多不救。
急性期过后症状稳定时,据病人病情之虚实寒热选用不同的俞穴给予微通法毫针治疗。持久治之不能操之过急。虚证多选太溪、太冲、气海、足三里等,以阴经俞穴为主。实证多用环跳、阳陵泉、曲池、合谷、绝骨、四神聪等。以阳经俞穴为主,加强通经活络之作用,同时施以补泻,给予适当的刺激量,宜守方而治。
在中风治疗中要格外注意急性中风的治疗,有的时候治疗方法得当的话是可以让患者避免出现中风后遗症影响生活的。作为中老年平时也应该加强预防中风的意识,毕竟这种疾病对大家的身体健康危害是比较大的。
中医针灸的作用
针灸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事情,这种事情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经常针灸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而且还能调整阴阳失衡的情况,但是我们在针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只有正确的针灸才能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保障。那么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是什么呢?下面请看介绍。
如果我们经常出现牙痛等情况,那么就可以选择使用针灸来治疗,不仅能够去除我们胃里面的旺火,同时还能缓解我们身体的胃痛情况,由此可见,经常针灸对于我们的健康是有着极大的益处的。
1、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
属阴虚阳亢证,按着“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原则,治宜育阴潜阳,取足少阴肾经腧穴太溪,针刺补法;取足厥阴肝经腧穴行间,针刺泻法。
2、脾阳不足引起的慢性泄泻
属阳虚阴盛,治宜温阳散寒,取足太阴脾经腧穴阴陵泉等穴,针刺补法,并灸。 由于阴阳之间可以相互化生,相互影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故治阴应顾及阳,治阳应顾及阴,在调和阴阳时,常采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方法,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运用募穴、背俞穴来调养脏腑的阳气和阴气。
3、扶正祛邪
疾病的发展过程,是正气和邪气的相互斗争的过程,正邪力量消长决定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邪胜于正则病情加重,正胜于邪则病情减轻,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所不可缺少的。针灸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的作用。
4、疏通经络
经络系统遍布体内,纵横联系,交叉出入,沟通表里,联系上下,构成人体气血运行通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经络不通,脏腑肢节失却温煦濡养,气血闭阻,则会疾病丛生,或滞或瘀,或虚或实,或寒或热,或气血失和,或阴阳偏颇。
针灸治病则可利用其“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机理,在经络循行分布路线和联系范围内选取一些腧穴,进行针刺或艾灸,使经络畅通,营运有度,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有关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希望对您起到帮助,针灸作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给我们的健康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不仅仅可以治疗我们的腹胀、腹泻等情况,同时还能疏通经气、畅和气血等功效。
针灸对中风有用吗
针灸对中风有用。
中风是脑病,发病与诸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相关,全肾诸经络或直接循行至头部,或通过经别,络脉间接与头部联系,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是治疗中风的重要手段。治疗时应取十二经脉之腧穴,针刺阴阳相表里的经脉腧穴,以调整阴阳。
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与艾灸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治疗适宜于中风的各种情况,其中对纠正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改善病残肢体的活动功能,消除肢体麻木不适等症状有明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