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胃癌患者术后应预防残胃癌的发生

胃癌患者术后应预防残胃癌的发生

胃癌患者术后警惕残胃癌的发生:

胃癌术后应谨防残胃癌,因此肿瘤专家提醒我们,接受过胃部手术的患者,术后5年应争取每两年做一次胃镜复查,如有吞咽不利、持续腹痛、消瘦及食欲不振者,须及时检查,不要拒绝取活检送病理检查。

检查如果发现是不典型增生者,应考虑是早期残胃癌,宜尽早做手术。但是不管是手术还是放化疗,都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给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如果联合生物细胞免疫治疗,同时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防止复发和转移,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患者生命周期。

胃癌细胞免疫治疗从整体出发,改善患者整体身体状况,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同时还能清除手术后残余癌细胞,巩固治疗效果,减少残胃癌的发生。

胃切除后还会患胃癌吗

胃被切除后还会患癌吗,有许多胃癌患者都有这样的担心,下面让小编解答一下你心里的困惑。

胃切除后还会患胃癌吗?胃切除手术,是指胃部分切除,一般只切去2/3。胃切除后并不等于不会再发生胃癌,切除后残胃得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临床资料表明,胃切除术后,患胃癌的比例为1%~11%,占胃癌总数的0.4%~5.5%,医生将它称为残胃胃癌,简称残胃癌,一般发生在手术后5~10年,以长在吻合口胃侧和胃底贲门部为最常见。

产生残胃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胃切除后,胃丧失了正常的幽门功能,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和胰酶能溶解黏膜上皮细胞,加速细胞分裂,从而破坏胃黏膜的屏障作用,致使致癌物渗入到细胞内,引起糜烂、出血、溃疡、萎缩,后逐步演变成癌。 一般来说,患残胃癌后并无特异性症状,临床表现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差不多。胃切除后5年如果出现下述症状则应警惕:

1、上腹部饱胀,疼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经药物治疗无效。

2、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贫血。

3、上消化道少量出血,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经药物治疗无好转。

怀疑有残胃癌者,应去医院作胃镜检查或细胞学检查。如发现不典型增生者,应考虑是早期残胃癌,宜尽早再做手术。

无规律胃疼小心胃癌

“胃癌多数是溃疡类型,少数是肿块和平坦型的。”胃癌主要有三类表现,首先要注意上腹的疼痛不适,80%胃癌患者发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的症状。开始仅仅是感到上腹部不适或有膨胀、沉重感,隐隐作痛,常被患者误认为是胃炎或溃疡病,治疗后症状可暂时缓解。但大多数病人疼痛程度会持续加重,由类似溃疡病的饥饿疼或餐后疼,也叫节律性疼痛,变成持续无规律性的疼痛。因此,必须警惕胃部疼痛这一无特殊性的胃癌早期信号,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更要注意,并应及时做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再就是留心食欲减退、消瘦乏力,1/3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乏力,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信号。食欲减退且不伴胃部疼痛者可能是胃癌的早期表现,若与胃疼症状同时出现并排除肝炎时,尤应引起重视。有些患者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等症状后便自动限制日常饮食,或肿瘤使机体代谢分解大于合成,致使体重下降,出现消瘦、乏力的现象。

恶心呕吐、呕血、便血也需要留意。胃癌患者还可出现食后饱胀感并伴有轻度恶心的症状。贲门部的肿瘤开始可出现进食不顺,以后逐步出现吞咽困难和食物反流等症状。幽门梗阻也可出现腹胀呕吐,甚至呕吐出隔夜的食物。胃癌也常出现便血的症状,这是由病变破坏了胃粘膜下或肌层的小血管所致。少量胃内出血的患者可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出血量多时可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平日无胃病的老年人,一旦出现黑便尤应警惕胃癌的发生。出现这些表现者,应及早进行全面检查。

吃烫食、快进食易引发胃癌

毛伟征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采取一些措施,远离造成胃癌的病因,防止胃癌发生十分重要。这包括要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应避免进食粗糙食物,不吃烫食,不过快进食,不吃过咸食物,避免对上消化粘膜的机械损伤;少吃或不吃盐腌食物,不吃霉变食物,少吃烟熏、油炸和烘烤食物,减少致癌物的摄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不生气进食,不抽烟,使机体免疫及神经系统保持良好的状态。提倡多吃新鲜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香菇、肉类)、水果,多饮牛奶,经常饮茶特别是绿茶(不要太浓),有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

胃癌的高发人群有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息肉、术后残胃、恶性贫血,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40岁以上胃病久治不愈患者,应定期复查,对这些癌前病变者应通过X线、纤维胃镜粘膜活检进行监测,一经确诊,尽早争取综合治疗。

长期胃病会得胃癌吗

普通胃病会不会发展成胃癌呢?会,但并不是所有普通胃病的最终结局都是胃癌。专家认为,患有以下4种胃病的患者,应格外留神胃癌上身。

1、萎缩性胃炎

多数萎缩性胃炎的最终结局是胃癌,甚至有人认为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期”。建议患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每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可以较早发现胃癌。

2、大的胃部溃疡

所谓大的胃部溃疡,是指直径大于2厘米的溃疡。一旦发现大溃疡应立即治疗,并且至少治疗6周以上。溃疡治愈后,还要定期复查,复查间隔时间为半年或1年。

3、息肉

一旦检查出胃部有息肉,无论大小,都要切除,而且应做病理检查。

4、残胃

因为某种疾病切除了部分胃体,称之为残胃。残胃和胃癌的联系也较密切,有研究认为,残胃存在5年以上的,患胃癌的几率增加。所以提醒做过胃部手术的残胃患者,每隔1年要做一次胃镜检查。

让胃癌患者知道自己病情怎么样是非常必要,家长在知道胃癌患者的病情后,不要有所隐瞒,这样对胃癌患者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在胃癌早期,胃癌患者如果对病情有更多的了解,就能更加重视对胃癌的治疗,这样反而对患者身体的康复非常好。

胃切除后究竟还会不会得胃癌呢

老杜于8年前做了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可最近一段时间他常感到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到医院检查,医生怀疑他得了胃癌,要求他作纤维胃镜检查以便确诊。老杜觉得奇怪:怎么可能呢?我的胃不是切除了吗?怎么会得胃癌呢?

那么,胃切除后究竟还会不会得胃癌呢?

胃切除手术,是指胃部分切除,一般只切去2/3。胃切除后并不等于不会再发生胃癌,切除后残胃得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临床资料表明,胃切除术后,患胃癌的比例为1%~11%,占胃癌总数的0.4%~5.5%,医生将它称为残胃胃癌,简称残胃癌,一般发生在手术后5~10年,以长在吻合口胃侧和胃底贲门部为最常见。

产生残胃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胃切除后,胃丧失了正常的幽门功能,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和胰酶能溶解黏膜上皮细胞,加速细胞分裂,从而破坏胃黏膜的屏障作用,致使致癌物渗入到细胞内,引起糜烂、出血、溃疡、萎缩,后逐步演变成癌。 一般来说,患残胃癌后并无特异性症状,临床表现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差不多。胃切除后5年如果出现下述症状则应警惕:

1.上腹部饱胀,疼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经药物治疗无效。

2.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贫血。

3.上消化道少量出血,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经药物治疗无好转。

怀疑有残胃癌者,应去医院作胃镜检查或细胞学检查。如发现不典型增生者,应考虑是早期残胃癌,宜尽早再做手术。

胃癌切除以后为什么会复发

一、产生残胃癌的原因

专家解释说,胃切除手术是指胃部分切除,一般只切除胃部的三分之二,胃切除后并不代表从此不会再发生胃癌,胃切除后还存在患残胃得癌的可能。临床资料表明,胃切除术后,患者患胃癌的比例为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十一,占胃癌患者总数的百分之零点四到零点五。医学上称之为残胃胃癌,又称残胃癌。

产生残胃癌的原因在于胃被切除后,胃部丧失了正常的功能,导致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和胰酶会溶解黏膜上皮细胞,进而加速细胞分裂,导致胃黏膜的屏障作用遭到破坏,致癌物渗入到细胞内,引起糜烂、萎缩,后逐步演变成癌。

二、残胃癌的症状表现

一般来说,患残胃癌后的临床表现症状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类似。胃切除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如下:

1、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疼痛是胃癌最常见的表现,发病初始伴有间歇性的隐隐疼痛,此时常被误诊为胃炎或胃溃疡。2、上腹部不适:上腹部不适多表现为腹部饱胀或烧灼感,经常反复出现此种不适,偶尔可得到暂时的缓解。3、消化不良:此时出现食欲减退、嗳气等胃部不适,一般认为是消化不良,表现为进食后伴有饱胀感并主动限制饮食,经常反复嗳气。4、大便发黑或大便潜血阳性:若发现大便发黑或大便潜血,检查后呈阳性,并且此时没有食用血豆腐、吃铋剂等药物。5、乏力、消瘦及贫血:乏力、消瘦及贫血也是另胃癌的一组症状,较常见。患者经常因食欲减退,消化道失血而出现疲乏软弱等表现。

中医药为什么能治疗胃癌

中晚期胃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可能性不大,即便能够手术也仅为姑息性的局部切除。临床上,中晚期胃癌的治疗多采用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的综合手段,以“博采众长”。

中草药治疗胃癌有以下特点:①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胃癌虽然生长在上消化道,但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多数的胃癌患者来说,局部治疗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而中医由于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辨证论冶,既考虑了局部的治疗,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对手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要作用。② 可以弥补手术切除、化学治疗的不足。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胃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此时运用中医中药术后长期治疗,可以减少胃癌的复发和转移;化疗对人的消化道和造血系统也有相当的副作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既能减轻化疗的副作用,又能加强化疗的效果,对于中晚期不能手术和化疗的胃癌患者,中医中药治疗仍不失为一种选择。

胃癌手术后吃什么好

一、胃癌手术后吃什么好

1、胃癌手术后需要及时为体内补充孝素,孝素其实也就是体内的酶,食用瑞他命百年酵素膏可以为体内补充孝素,癌症手术后患者非常适合服用,可以增强免疫力,恢复自我调节能力,促进营养吸收,同时还能抑制细胞病变。

2、胃癌患者术后应多食用高营养食物,例如牛肉、猪肉、鸽子、乌鸡、鹌鹑、豆豉、豆腐等3、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应多吃蔬菜、水果,例如冬菜、姜、莲子、橘子、柚子、核桃、枇杷等。4、如果患者术后还需进行化疗,那么应食用具有防化疗副作用的食物,例如鲫鱼、核桃、海蜇、乌梅、绿豆、鲩鱼、芦笋、猕猴桃等。

5、胃癌患者术后应多食用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的食物,例如金针菜、薏米、菱、山药、扁豆、香菇等

二、胃癌手术后注意事项

1、细嚼慢咽胃癌患者手术之后,其胃的研磨能力变弱,因此饮食需注意细嚼慢咽。并注意干稀分开,在餐前或者餐后的30分钟食用汤类或者音量,以避免食物过快排出影响消化吸收;进食时可选用平卧位或进餐后侧卧位休息的方式来延长食物的排空时间,使其完全被消化吸收。

2、少食多餐胃癌患者的胃部容量变小,因此需注意少食多餐,每天最好保持5—7次进餐,而定时、定量进餐既可以使胃内不空,也可使残胃逐步适应消化功能。

3、逐步增加饮食量胃癌患者术后的食物以流食、半流食为主,而后逐步转为软食或者普通膳食,并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逐步增多食物种类,提高患者的食欲,有助于康复。

如何发现胃癌

自然人群的普查有资料表明,间隔期为1.5-2年的大规模筛查有助于检测早期胃癌。如日本医学界采用放射影像学的气钡双对比方法进行普查,然后对可疑病例进行胃镜精检,结果胃癌早期手术率达到50%以上,5年存活率达90%以上。我国目前主要在胃癌高发区进行选择性局部普查,如年龄大于35岁,有食用高盐、霉变食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有肿瘤家族史等,然后综合分析筛选出高危个体,再行内镜及x线摄片检查。综合我国各地普查结果,普查中胃癌检出率约0.037-0.6%,在检出的胃癌中,早期胃癌占15-25%,大大提高了无症状患者胃癌的发现率。据统计,无症状胃癌患者中半数左右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绝大部分无淋巴结转移;而有症状胃癌中有57%已经发生了淋巴结转移。所以对自然人群的普查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

门诊筛选凡有相关症状前来就诊者,即进入筛选,这是胃癌早期诊断的重要环节。早期胃癌表现有上腹部隐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均不为早期胃癌所特有,故易被当作一般胃病而被忽视,这也是患者就诊过晚的原因之一。所以应强调在40岁以上的男性(嗜烟酒者应放宽到35岁)稍有上腹部不适,应予筛查,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之目的。此外消化不良症状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经临床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应考虑有胃癌的可能性。对于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胃息肉、残胃及良性胃溃疡等疾病者,更应警惕其演变为胃癌。我国门诊筛选早期胃癌检出率0.27%,低于日本(0.88%)而介于西欧(0.37%)和美国(0.1%)之间。现在普遍认为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最好的筛选方法。如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门诊胃镜检查26634例,检出胃癌951例,占胃镜检查术的3.57%,其中早期胃癌72例,占全部胃癌的7.6%。由于患者的传统习惯以及部分医院胃镜检查适应证偏严,致使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难以提高。

高危人群随访胃癌高危人群包括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者。前者指一些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高的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巨大胃黏膜皱襞病等。后者主要指病理上的胃黏膜不典型增生。高危人群随访法对胃癌及早期胃癌检出率高于普查法和门诊筛选法。现在认为胃癌的自然病程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从早期阶段发展到进展期约需要3~4年时间,因此对高危人群每6-12个月随访复查胃镜较为合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有关的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已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无感染者的3-6倍。还不清楚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可以预防胃癌,但有胃部恶性疾病家族史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且有临床症状者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开展随访研究,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性治疗。

为何抽烟的人会引来胃癌

抽烟的人以为尼古丁只会进入肺,殊不知,烟雾也会随着消化道进入胃,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黏膜下血管收缩、痉挛,胃黏膜出现缺血、缺氧症状。适量饮用低度酒,能增加胃部血液的血流量,但长期或一次大量饮用烈性酒,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胃部溃疡,也容易导致胃癌。

这些因素都可能可致胃癌

有调查显示,经常三餐不定时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3倍,生气进食为1.5倍,喜食烫食为4.22倍。如果上述因素协同作用,则患胃癌的相对危险性更高。张晔说,胃是一个习惯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饥一顿,饱一顿,经常不吃早餐,有时又暴饮暴食,加之开夜车、生活无规律,让胃癌发病有了“良好”的土壤。

腌肉、熏鱼等加工肉类制品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极易形成亚硝酰胺,在胃中直接诱发肿瘤,这也是沿海地区胃癌高发,及日本人胃癌发病率高的原因。科学家发现,每天摄入加工肉类制品的量每增加30克,患胃癌的几率就提高15%—38%。

此外,人体的消化道黏膜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黏膜就会被烫伤。像刚沏好的茶水,温度可达80—90℃,很容易烫伤消化道。如果经常吃过烫的食物,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反复地烫伤、修复,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变成癌症。

五个信号预警胃癌

1、上腹部疼痛

此为胃癌最常见的症状。开始为间歇性的隐隐作痛,常常诊断为胃炎或溃疡病等。

2、上腹部不适

多为饱胀感或烧灼感。可以暂时缓解,反复出现。

3、食欲减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表现为食后饱胀感并主动限制饮食,常常伴有反复嗳气。

4、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

如果在没有进食血豆腐,吃铋剂等药物的情况下出现了大便发黑,就应尽早来医院检查。

5、乏力、消瘦及贫血

这是另一组常见而又不特异的胃癌症状。病人常常因食欲减退,消化道失血而出现疲乏软弱等表现。注意:在胃疼、胃区不适或消化道不适的时候,应该及时去医院消化科做胃镜或实验室检查,搞清病因。

胃癌的预防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很高,而我国胃癌患者的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3.2%。因此,胃癌的预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胃癌的一级预防

由于胃癌的病因并未完全明确,因此还缺乏有效的一级预防(去除病因)措施。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应从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乳品,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避免进食粗糙食物,不吃过咸食物,少吃或不吃盐腌食物,不吃霉变食物,少吃烟熏、油炸和烘烤食物,减少致癌物的摄入等多方面来进行。同时还要注意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劳逸结合。此外,还应积极治疗能够发展为胃癌的胃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

胃癌的二级预防

胃癌的二级预防提倡“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对于胃癌高危人群,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溃疡、胃息肉、术后残胃、恶性贫血和幽门螺杆菌阳性所致的各种胃病等患者,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40岁以上胃病久治不愈的患者等,都应定期复查,以便能够早期发现并诊断胃癌,及时治疗。

胃癌的三级预防

胃癌的三级预防可以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促进疾病康复。早期、中期的胃癌患者应积极实施根治性手术,而晚期胃癌患者则适宜用综合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免疫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等,根据不同病期采取不同的措施。

胃癌能治好吗

1、胃病是中老年人的毛病。

错误。胃癌的发病率虽然以中老年组较高,但据国内多家医院报道,35岁以下年轻人的胃癌发病率也已经高达6%—11%,且恶性程度较高。由于现在年轻人学习工作压力大,休息、饮食不规律,胃溃疡等胃病发病率并不低,所以,当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腹胀、隐痛、饱胀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食欲差、困倦、易疲劳、进行性消瘦与贫血,柏油样大便甚至呕血,要及时上医院检查。>>>千万别“吃”出个胃癌来

2、胃病是我多年的老毛病,自己吃点药就可以了。

错误。早期胃癌患者80%没有症状,少数有症状也是些非典型症状,极易同一些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相混淆。所以,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根据既往经验和症状来判断自己的疾病,自行买药解决,这是非常不科学的,极有可能干扰胃癌的早期诊断。>>>惊 日常5大习惯让你患上胃癌

3、我患胃溃疡已经切除大半个胃了,不可能再得胃癌。

错误。胃在大部分被切除后,仍然有可能得胃癌,医学上称之为残胃癌。残胃患者胃癌的发生率是健康人2—12倍,而比服药治疗胃病者高2—4倍。残胃发生癌变的原因是丧失了幽门的功能(幽门括约肌有两重功能,一是防止胃内尚未消化好的食物进入十二指肠;二是防止肠液、胆汁逆流入胃,保护胃内的酸性环境),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和胰酶能溶解上皮细胞,加速细胞分裂;胆汁、肠液主要为碱性,这些都易损坏胃粘膜的屏障作用;残胃中产亚硝酸盐细菌增多,使得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浓度增大;胃切除吻合时的刺激和张力很高的结扎,也可能成为致癌因素。不能因胃切除就对胃癌掉以轻心,良性胃病术后的患者,术后5年内应争取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不要拒绝活检病理检查。

胃癌注意 7种患者应该做胃镜复查

胃癌注意 7种患者应该做胃镜复查

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做胃镜检查是一次痛苦的历程,但是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又必须定期进行胃镜复查,以免延误诊治。那么,哪些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复查呢?

1.胃癌手术后患者

胃癌切除术后,在1~2年内,吻合处可能有残留癌细胞复发,故应胃镜复查。一般说来,胃癌术后1年内3~5个月复查1次,1年后半年左右复查1次,3年后改为每年复查1次。

2.良性胃疾病手术后患者

一般在术后5年以上可发生残胃癌,多数残胃癌发生在术后20年左右。胃镜复查时最好在吻合口行活检,防止微小的早期残胃癌漏诊。复查以每年检查1次为好,有不适时可及时检查。

3.萎缩性胃炎患者

是胃癌的癌前病变,通常应每年复查一次胃镜,并要在胃窦,胃体,胃角等多处取活检。

4.胃溃疡患者

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会癌变,但少部分胃溃疡会癌变,特别要注意胃体、胃底溃疡,即使病理报告是良性病变,也要在治疗一个疗程后复查。

5.病理报告为异型增生、肠化生患者

异型增生肠化生与癌变关系较为密切,应引起重视,应定期复查。

6.反流性食管炎

反复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病人,食管黏膜因反流物的长期、慢性刺激,可引起Barrett食管,异型增生等。出现上述情况,应定期复查胃镜。

7.以往行胃镜检查为良性病变但近况出现变化者

包括患者近来症状加重,或出现症状与以往不同,或有胃出血、梗阻及消瘦、贫血等情况,均应再次胃镜检查。

最后要讲的是,随着无痛胃镜普及开展及超细内镜的应用,胃镜检查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相关推荐

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 在胃癌高发区慢性萎缩胃炎的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提高。国外文献一般报道:慢性萎缩性胃炎随访10—20年,癌变率为10%左右。我国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者0.2%,但伴有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者则癌变率为5.4%。 对肠上皮化生是否为癌前病变,医学界还有不同意见。但肠化生分为小肠型化生及大肠型化生。后者与胃癌关系密切,是癌前病变,这一点在医学界看法是一致的。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是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主要是由浅表性胃炎转变而来,或由于营养缺乏而致。 在饮食方面要有

胃癌患者吃什么好

少食多餐。胃切除后,患者该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可使胃内不空不胀,也可以逐步适残胃的消化功能,还能增加总热量摄入,避免体重的减轻。 逐步增加食量和食物种类。从术后的流食、半流食逐步转为软食或普通膳食,并根据饮食习惯来增加花样,提高病人的食欲。食物尽量做到多样化,主食粗细搭配,保证营养平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胃癌患者还可以通过辅助性的中药调理来改善食欲,比如适当地用补中益气丸、平胃散辅助开胃,但这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胃癌宜多吃高营养食物,防治恶病质。如乌鸡、鸽子、鹌鹑、牛肉、猪肉、羊肉、蛋、鸭、豆腐

胃癌患者营养搭配食谱

胃肠减压管护理 对于胃癌的治疗你在生活中就要注意,良好的生活护理就是您在生活中要注意的。胃癌手术后初期,由于麻醉等原因,患者残胃由于不能及时排出胃内容物,容易发生潴留导致残胃扩张,因此必须及时禁食、持续有效地胃肠减压以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保持胃肠减压引流管的通畅,避免打折、扭转、脱落等,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颜色,每日定时冲洗清洁引流管。 肠外营养护理 胃癌发生之后,就会和肠道相关,因此,在生活中就要注意及时的肠道养护。面对胃癌的发生,您最好就是进行一系列的生活护理,这样才能让危害降到最低。胃瘫

胃不舒服当心胃癌发生

我国每年新发胃癌40万例,发病率占全球的42%左右。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死亡率为23.2%,居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预计到2015年,我国胃癌的发病率还将以每年1.6%的幅度攀升。面对严峻的胃癌发病形势,要加大胃癌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增强人们的防癌、控癌意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效降低患癌风险。 不良生活方式是胃癌高发的重要因素 胃癌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迄今为止其确切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已认识到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胃癌的发病与饮食不合理、遗传易感性、免疫功能、

胃癌的注意事项

年轻人预防胃癌 注意四大事项 一、年轻的胃癌患者症状多不典型 相比中老年胃癌患者的症状不典型而言,年轻人的症状就更不典型,这一现象可能与年轻人的体质与耐受性强有关。初期可表现为多种胃肠疾病和全身疾病。 二、年轻的胃癌患者与中老年胃癌患者相比,女性的比例有所增加 调查显示,中老年胃癌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2,而青年人胃癌患者的男女比例则为1:1。 三、年轻的胃癌患者一旦发病,其癌肿的恶性程度较高 针对肿瘤病理特性而言,相对于中老年胃癌患者,年轻人胃癌发病的恶性程度所占的比例很高,且肿瘤生长和转移都很迅速。 四

哪些胃病容易发生癌变?

哪些胃病容易发生癌变?通常人们所说的胃病,是一个比较广泛的范畴,一般是指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相关疾病。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总称。经常发生于4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 引起胃病的原因很多,包括遗传、环境、饮食、药物、细菌感染等以及吸烟,过度酗酒都可引起。 下面就让我们详细的了解一下相关的内容。 胃炎的症状可以很轻也可以很重,最常见的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但非所有普通胃病的最终结局都是胃癌。但是,专家指出,胃部溃疡,胃部有息肉,萎缩性胃炎以及残胃这几种胃病最易发生癌变,留意

诊断不同类型胃癌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第一、多发癌 多发癌是指胃内存在两个以上病灶,因此在胃的X线钡餐造影检查时,不能只满足于发现一个病变,还仔细寻找有无多发病变的存在。 第二、小胃癌与微小胃癌胃癌是指早期癌中直径小于1cm而大于0.5cm者,如病变小于0.5cm则为微小胃癌。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术前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也在逐渐提高。 第三、残胃癌 早期残胃癌因临床不明显,常常被忽视,为提高早期残胃癌的X线诊断率,凡行胃手术的患者,术后3个月行第一次钡餐造影检查,作为术后的基线片,以后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

胃癌的检查和并发症

胃癌这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是建立在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但是胃癌患者的疾病有效治疗是需要患者的配合的,再者胃癌患者我们到底该怎么护理,患者才会更加的舒适呢?想要知道的话我们首先该知道胃癌患者该接受怎样的治疗。 胃液锌离子测定:胃癌病人中胃液锌离子含量较高,胃癌组织内含锌量平均为11400MG/KG,等于健康组织含锌量的2.1倍。因在胃癌病人胃液内混有脱落的癌细胞,癌细胞中的锌经过胃酸和酶的作用,使其从蛋白结合状态中游离出来,呈离子状态而混入胃液中。所以胃癌患者的胃液中锌离子含量增高 胃癌常见的

哪些胃病容易发生癌变

胃病引发癌变的症状1、息肉:一旦检查出胃部有息肉,不管大小,都要切除,而且做病理检查。 胃病引发癌变的症状2、大的胃部溃疡:所谓大的胃部溃疡,是指直径大于2厘米的溃疡。一旦发现大溃疡立刻治疗,并且至少治疗6周以上。溃疡治愈后,还要定期复查,复查间隔时间为半年或1年。 胃病引发癌变的症状3、萎缩性胃炎:多数萎缩性胃炎的最终结局是胃癌,甚至有人认为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期”。建议患有萎缩性胃炎的病人,每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可以较早发现胃癌。 胃病引发癌变的症状4、残胃:因为某种疾病切除了部分胃体,称之为残胃

7种患者该做胃镜复查

1.胃癌手术后患者 胃癌切除术后,在1~2年内,吻合处可能有残留癌细胞复发,故胃镜复查。一般说来,胃癌术后1年内3~5个月复查1次,1年后半年左右复查1次,3年后改为每年复查1次。 2.良性胃疾病手术后患者 一般在术后5年以上可发生残胃癌,多数残胃癌发生在术后20年左右。胃镜复查时最好在吻合口行活检,防止微小的早期残胃癌漏诊。复查以每年检查1次为好,有不适时可及时检查。 3.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癌的癌前病变,通常每年复查一次胃镜,并要在胃窦,胃体,胃角等多处取活检。 4.胃溃疡患者 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