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治疗的辨证论治
痴呆治疗的辨证论治
禀赋不足型
【证见】自幼起病,多有发育畸形,如头颅偏小或畸形,眼裂较窄,眼距过宽,发音不清,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等。成年后神情呆板,反应迟钝,动作古怪,发音不清或词不达意,重者精神呆滞,生活不能自理,不能抵御危险伤害而成白痴。舌淡胖或偏暗,舌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补肝肾,填髓健脑。
【方药】
1.主方加味地黄丸(吴谦《医宗金鉴》)
处方: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山药15克,茯苓12克,牡丹皮10克,泽泻9克,鹿角胶10克(烊化),五味子12克,枸杞子15克,远志6克,当归12克,巴戟天15克,大枣5枚。水煎服。
2.中成药
(1) 参茸地黄丸,每次1丸,每日服2—3次。
(2) 脑力宝丸,每次4丸,每日3次。
脾肾亏虚型【证见】老年表情呆板,行动迟缓,健忘,语言明显减少,日夜颠倒,傻笑傻哭,生活不能自理,或有幻觉、妄想。也有未老先衰而见如上症状的。可兼见头晕眼花,腰膝酸痛,气短,心悸等症。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肾益脾,健脑生髓。
【方药】
1.主方:还少丹(汪昂《医方集解》)加减
处方:熟地黄15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12克,肉苁蓉15克,远志6克,巴戟天15克,小茴香9克,杜仲18克,怀牛膝15克,茯苓12克,山药15克,五味子6克,党参15克,楮实12克,石菖蒲10克,大枣5枚。水煎服。
2.中成药
(1) 还少丹,每次9克,每日2次。
(2) 脑灵片,每次3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温肾健脾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党参、炙黄芪、熟附块、益智仁、越鞫丸(包)、山药各12克,淡干姜3克,生白术、石菖蒲各9克,陈皮、姜半夏各6克。水煎服。
痰凝瘀阻型
【证见】多有产伤或外伤病史,或由他病而来。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善惊善恐,胸脘痞闷,头晕重,寡言少语,智力低下,妄想离奇。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或涩滑。
【治法】祛瘀化瘀,宣窍健脑。
【方药】
1.主方二陈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通窍活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法半夏15克,陈皮6克,茯苓12克,赤芍15克,川芎9克,桃仁、红花各10克,白芷12克,生姜9克,胆南星12克,丹参20克,郁金12克,石菖蒲10克,大枣5枚。水煎服。
若久病气虚,可加党参、黄芪各15克。血虚者加当归12克,何首乌、生地黄各15克。
2.单方验方桃仁复苏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桃仁、生大黄、玄明粉(分冲)、桂枝、远志、石菖蒲各10克,朱茯神15克,蜈蚣2条,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老年痴呆最科学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1、针炙疗法,已在探索。头针取双侧语言区、晕听区、耳针取心、脑及质下及内分泌穴;体针取丰隆,间使、大椎、肾俞、人中、内关、风池等穴,一般强调辩论选穴。这也是常用的老年痴呆治疗的方法。
2、中医中药治疗,自古就有文献记载,一般多从脑、心、肾等不同脏腑及气、血、痰、瘀、火、郁等病机论治。近年日本对ad应用当归芍药散、钩藤散及黄连解毒汤等从郁、风、热、毒等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对ad有一定改善学习记忆功效,而且对老年痴呆治疗也有利。
3、要热情关心患者,这在老年痴呆治疗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医护人员和亲属都要关心爱护患者,注意尊重患者的人格,还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治疗老年痴呆的方法采用安慰、鼓励、暗示等方法,给予开导。对情绪悲观的患者,应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4、基因治疗老年痴呆,利用重组技术将正常基因替换有缺陷的基因,以达到根治基因缺陷的目的,目前尚不能实现。输入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地防止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损害,动物学习和记忆改善;已有首例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AD的报道;脑内注射后1个月,系列词语记忆改善,但其他认知功能无变化。这也是老年痴呆治疗的方法。
艾灸的药理作用
艾灸的药理作用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艾,灸疗学就不存在了。
综合作用
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
艾灸的药理作用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艾,灸疗学就不存在了。
综合作用
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
其三,人体反应性与治疗作用是综合的。治疗手段(灸疗)——外因只能通过内因(人体反应性)起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相同的灸疗对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传不一样,疗效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人体的反应性各有差异。以上诸因素,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临证进行合理选择,灵活运用,方能发挥灸疗最大的效能。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痴呆症
“肝气郁结”者,常见于长期精神紧张、忧郁哀愁者,症见精神恍惚、情绪低落、神情呆滞、记忆减退、悲伤欲哭、胸闷烦躁、舌暗脉弦;药方可用加味逍遥散、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
“脾失健运,痰浊上蒙”者,常见于食欲不佳的老人,症见口吐涎沫、肠胃胀闷、不思饮食、喜卧少动、喃喃自语加上神呆目滞、智力减退、精神抑郁;治疗可用涤痰汤加黄芪、党参、白术、郁金、石菖蒲等加减。
“气虚血瘀,痰瘀交结”者,常见于有中风史或慢性病人身上,症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表情淡漠呆滞,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可用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心脾两虚”者,症见心悸、心神不宁、烦躁健忘、失眠多梦、纳呆便溏、疲倦无力、舌淡苔厚、脉细弱;可用归脾汤、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
“肝肾亏虚”者,症见神呆思钝、双目无神、沉默少言、思维迟钝、记忆减退、头晕眼,花、腰膝酸软、步履维艰、小便频数或失禁、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疗可用左归丸、右归丸、五子衍宗丸加减。
老年痴呆的中医治疗
对晚期老年期痴呆,目前中西医都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问题。但是,张教授说:“中医药对早期轻度患者在改善智能障碍,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上显示出一定的疗效,而且长期用药安全性较高,与西药联合应用也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编者注:协同作用即为共同使用时,可以增加互相的疗效)。”
张教授介绍,目前中医药对老年期痴呆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比如,运用中医学思想方法,在治疗上强调融整体调整和对抗于一体,形成整体的辨证论治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疗法。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对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研究”的基础上,又开展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脑白质疏松认知功能障碍、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药干预研究,力求将老年期痴呆的防治重心整体前移,对老年期痴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尽早治疗。“以上方面都进一步体现出中医药在治疗老年期痴呆方面的优势。”
值得提醒的是,当前人们普遍对记忆力下降重视不够,总以为“人老了记性差”,不足为怪,以致延误了对老年期痴呆的早期诊断与最佳治疗。
近20年来,在王永炎院士等人的带领下进行的国家九五攻关重点科技项目《益肾化浊法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提出了“毒损脑髓、脑络”的理论假说,建立了益肾化浊治疗法则。按照中医理法方药统一的原则,总结多年经验和实验筛选,创制了补益脾肾、降浊醒神方剂“聪智颗粒”,在国内首次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对341例轻中度老年期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了中药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它不仅能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智能障碍的核心症状,还能明显减轻或消除周边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另外,以补肾益气化痰通络为治法的中药复方“金思维”,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思想,目前正在研究开发中,未来可能成为治疗老年期痴呆的用药。
不过,老年期痴呆是呈渐进加重、不可逆的进程,一些单一的、对抗性治疗方法仅对伴随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症状有效,而对痴呆本身的智力衰退和记忆障碍等无效,也不能阻止其病程进展。
辨证施治 通补并行
得知中医药对痴呆治疗的有力进展,记者很感高兴。那么,老年期痴呆以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多见,中医对它们的治疗是否都相同呢?
“不完全相同。但都需要在辨证的基础上,予以整体治疗。而且,即使患者病情一样,所处病期不同,治疗上也有差异。”张教授解释道。
张教授进一步举例说,对AD缓慢进展的患者,治疗上给予整体调治,以益气扶阳,健脾补肾,益髓增智,调补心气等治法来扶助正气,调达气机,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相对平稳期,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对于相对平稳期的患者还要注重心理开导、功能锻炼、针灸、气功等综合疗法,以及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使患者不要脱离社会群体,有助于病情的控制;对于病情波动下滑的患者还应注重祛邪,积极化痰、清热、息风、通络、开窍,力求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对于少数快速进展的患者,需要防止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并注意防止因出现人格缺陷而导致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件发生。
VD的病情常是在平台、波动、发展3种状态不断更迭中进展。VD的平台期以认知、心理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总体状况相对稳定为特征;其波动期以认知状况出现轻度加重或时好时坏,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或伴有中风先兆等而使总体状况有加重趋势为特征;其发展期以认知状况出现恶化,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滑坡,常伴原发疾病加重或复发,总体状况下降显著为特征。
VD主要由于正气虚损,痰淤阻络所致,治疗上采用“通补兼施”。但是,张教授强调,通补之中,应着重把握“通”。“一味进补容易导致壅滞”,需要“补以助通,通中寓补”。“而且,三个时期的治疗虽不离‘通’、‘调’原则,但侧重不同,如波动期还应注意再中风的发生,在积极治疗痴呆的同时不能忘记防止中风病的复发。”
5大措施,防止痴呆
对于老年人来说,脑老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如老年人常有记忆减退,职业技能下降以及行动笨拙、头晕、失眠和各种感觉的轻度下降等。预防脑老化尚缺乏有效可靠的方法,但勤用脑、顺心气、巧运动、积极控制老年期痴呆的危险因素,是可以延缓脑老化并对痴呆预防起一定作用的。血管性痴呆是可以预防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去做,注意养成并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防治心脑血管病,就可防止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张教授建议,对老年期痴呆患者,一般可采用综合性预防治疗措施,包括药物疗法、饮食疗法、体育疗法、情志疗法、娱乐疗法等,其具体方法又十分丰富,要因人、因时而宜。
药物主要指可长期服用的抗衰老益智健脑之品,如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天王补心丹、归脾丸、河车大造丸以及鹿角、鹿茸、何首乌、肉苁蓉、灵芝、冬虫夏草等制品。食疗方面可辅以山药茯苓糕、核桃、芝麻及何首乌、山楂羹等。此外,长期服用少量大黄,保持大便通畅,近年来被认为是抗衰老佳方,但要在医生指导下适量适时应用,切不可滥用。坚持适当锻炼,参加户外活动,如气功、太极拳、老年交谊舞或简单有趣的群体活动项目,有助于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和生活能力的保持。此外,听广播、音乐,看电视,经常与老朋友、老同事交谈,以及对语言、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训练,均有助于对智能的保护。
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
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
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颇为丰富,不少医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探求其发生的机理,提出了些新的辨证思路。
1、从五脏论治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中医认为是阴阳失衡,导致阴阳失调,使人机能处于亢奋状态,从而睡不着。
2、从精神情志论治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 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3、从昼夜节律论治
人体 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提出“因时制宜”治疗失眠。
4、从心肾相交论治所
有的失眠都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所有的治疗方案,最终都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
5、从肝脾论治
导致失眠症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中医如何全面诊断失眠症,调理失眠中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老年痴呆怎么办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痴呆症
1.髓海不足型
其症状是: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即对周围环境、人物、地点、时间的认识能力)、判断力减退,神情呆钝、语不达意或静而少言、头晕耳鸣、倦怠思卧、腰膝酸痛、舌质淡红、苔薄或少苔、脉沉细弱。
方剂:补天大造丸与补肾益髓汤加减。
原料:熟地黄15克,山茱萸18克,怀山药30克,紫河车粉6克(分冲),龟板胶15克(烊化),猪脊髓15克,五味子10克,骨碎补15克,川断10克,石菖蒲10克,广郁金10克,炙远志10克,川芎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一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病情即可好转或痊愈。
功效:填精补肾、充髓养脑。
2.肝肾亏虚型
其症状是:神情呆钝、动作迟缓、语不达意、沉默少语、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肌肤不荣、面红少泽、颧红盗汗、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或弦细数。
方剂:左归丸与杞菊地黄丸加减。
原料:熟地黄15克,怀牛膝15克,怀山药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菟丝子15克,鹿角胶15克(烊化),龟板胶15克(烊化),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川芎1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病情即可好转或痊愈。
功效:滋补肝肾、安神定志。
3.脾肾两虚型
其症状是:神情呆钝、少言、少动、倦怠乏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腰膝酸软、腹胀便溏或五更泄泻、食欲不振或完谷不化、舌质淡、舌体胖大、苔白或滑、脉沉细弱。
方剂:金匮肾气丸与还少丹加减。
原料:熟附子10克,肉桂6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5克,怀山药15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肉苁蓉15克,白术10克,干姜6克,益智仁30克,石菖蒲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一般1—3个疗程病情即可好转。
功效:补肾健脾,益气温阳。
4.痰浊阻窍型
其症状是:神情呆钝、喃喃自语或言语颠倒或静而少言、精神抑郁或强哭强笑、倦怠思卧、头身困重、脘闷腹胀、痞满不适、口多痰涎、面白少华、纳谷不馨或不思饮食、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滑或弦滑或濡滑。
方剂:指迷汤与涤痰汤加减。
原料: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法半夏10克,枳实10克,胆南星10克,竹茹10克,石菖蒲10克,广郁金12克,远志10克,生甘草6克,浙贝母10克,砂仁6克,川芎10克,僵蚕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1—3个疗程病情即可好转。
功效:健脾化痰、涤痰开窍。
5.瘀血阻窍型
其症状是:神情呆钝、思维异常、强哭强笑、沉默少言、善忘易惊、头痛胸闷、口干而不欲饮、肌肤甲错、唇暗少华、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或细涩。
方剂:通窍活血汤与桃红四物汤加减。
原料:麝香0.3克(分冲),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丹参15克,怀牛膝15克,香附10克,石菖蒲10克,广郁金10克,远志10克,地龙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一般1—3个疗程病情即可好转。
6.肝阳上亢型
其症状是:智能减退、神情呆钝、言语颠倒或错乱、忧郁多疑、多言善语、声高气粗、坐卧不宁、头晕目眩、面红耳赤、心烦不寐、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滑。
方剂:天麻钩藤饮与镇肝熄风汤加减。
原料:天麻10克,钩藤15克,石决明30克(先下),怀牛膝15克,白芍15克,元参15克,黄芩10克,生龙骨、牡蛎各30克(均先下),石菖蒲10克,广郁金10克,炙远志10克,酸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丹皮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5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一个月为1疗程,一般1—3个疗程病情即可好转。
功效:熄风潜阳、镇静安神。
7.心火亢盛型
其症状是:善忘、言语错乱、强哭强笑、心烦不安、心悸胸闷、面红目赤、口咽干燥、少寐多梦、小便短赤、舌红尖赤、苔黄、脉弦数。
方剂:泻心汤与黄连解毒汤加减。
原料:大黄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生山栀10克,知母10克,酸枣仁30克,生龙齿15克(先下),夜交藤30克,石菖蒲10克,炙远志10克,广郁金12克,生地30克,淡竹叶10克,川芎10克,丹参15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一般1—3个疗程病情即可好转。
小儿痴呆症的辨证论治
1.肝肾亏虚证:筋骨萎软,发育迟缓,抬头、坐、爬、站、行及萌生乳牙均明显延迟,面色无华,目无神彩,反应迟钝,囟门宽大,舌淡红,苔少,脉细弱。滋补肝肾。
2.心血亏虚证:语言障碍,发育迟缓,笑、叫、喊妈妈、说出完整语句等均明显延迟,甚至只能无意识发音,或语言含混不清,词不达意,面黄少华,唇指色淡,神情呆钝,发稀萎黄,舌淡,苔少,脉缓弱。补血养心。
3.心肾两虚证:智识不开,形容笨拙,反应迟钝,举止粗鲁,动作发育迟缓,思维难以集中,学习成绩差,面白虚浮,毛发细疏而黄,四肢弛软,舌质淡红,苔薄,脉细软。补益心肾。
4.肾虚髓亏证:难解人意,动作无主,言语无序,情志异常,难以教育,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容貌痴愚,张口流涎,摇头吐舌,面色晦暗,形瘦骨立,舌淡,苔薄,脉沉迟。补肾填髓。
5.痰蒙心窍证:意识不清,反应迟钝,失聪失语,肢体强硬,动作不由自主,口流痰涎,喉间痰鸣,吞咽困难,形体虚浮,苔腻,脉滑。涤痰开窍。
6.瘀阻脑络证:神情麻木,反应迟钝,时作惊叫,肌肉软弱,关节强硬,语言延迟而不流利,或有痫病发作,舌下络脉色紫而显露,脉涩。化瘀通络
噎食治疗的辨证论治
痰气交阻型【证见】 吞咽困难,情绪舒畅时可稍减弱,口干咽燥。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
噎隔,指饮食吞咽受阻,或食入即吐的病证,见于现代医学的食道神经
官能症、食道炎、食道癌、贲门癌、贲门痉挛等病。
方1
【组成】老姜300 克、黑砂糖300 克。
【用法】共捣烂,入瓷罐封固,埋于干燥黄土地7 天,开水冲服。
【主治】噎膈。
方2
【组成】生姜120 克、糖糟300 克。
【用法】共捣烂作小饼,晒干,入瓷,置灶烟柜上,每晨取1 块,泡沸
水内少停饮汤。
【主治】噎膈。
方3
【组成】醋大蒜汁、大蒜。
【用法】饮汁并多食大蒜。
【主治】噎膈。
方4
【组成】墓头回、红糖各30 克、生姜10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胃癌。
方5
【组成】牛蒡子粉100 克、白酒1000 毫升。
【用法】浸酒,每次100 毫升,饮服。
【主治】噎膈。
方6
【组成】红皮大蒜3 头、生姜500 克、红糖500 克。
【用法】大蒜以炭煨熟去皮,与余药共捣烂,装罐封固,埋于背阴处7
天。早晚各空腹服30 克。服后若发热,勿虑。
【主治】噎膈。
方7
【组成]韭菜汁10 克、蜂蜜20 克、竹沥水20 克、羊奶250 毫升。
【用法】先煮开奶,再入余药,代茶饮。
【主治】噎膈。
方8
【组成】韭汁、牛奶、姜汁、梨汁、藕汁各适量。
【用法】和匀,代茶饮。
【主治】噎膈。
方9
【组成】蛤模1 只、黄酒150 毫升。
【用法】蛤蟆焙干研为细末,以酒冲服。
【主治】噎膈。
方10
【组成】土细辛51 克、白酒。
【用法】以酒煮膏。每次1 勺,1 日3 次。
【主治】噎膈。
方11
【组成】锅底灰、蜜各适量。
【用法】共和丸,如黄豆大,以新汲水送服。
【主治】噎膈。
方12
【组成】人参8 克、半夏9 克、白蜜50 克。
【用法】半夏以淘米水浸泡15 分钟,取半夏煮水1 小碗。人参加水煮1
小碗,共和匀,加蜜,分2 次服。
【主治】噎膈。
方13
【组成】活蝎虎1 只、白酒。
【用法】蝎虎投酒年使死,浸泡7 天,加热,去蝎虎,不拘时,每次饮
10 毫升。
【主治】噎膈。
方14
【组成】鲜鹅血8 毫升、米酒。
【用法】以针管从翅下取血,乘热以酒冲服。
【主治】噎膈。
方15
【组成】白胡椒30 克、生姜100 克、鸭1 只。
【用法】鸭去内杂,纳余药,加水蒸2 小时喝汤。若皮肤发红,勿虑。
【主治】噎膈。
老年痴呆的中医辨证治疗
1.髓海不足型
其症状是、计算力、定向力(即对周围环境、人物、地点、时间的认识能力)、判断力减退,神情呆钝、语不达意或静而少言、头晕耳鸣、倦怠思卧、腰膝酸痛、舌质淡红、苔薄或少苔、脉沉细弱。
方剂
原料15克,山茱萸18克,怀山药30克,紫河车粉6克(分冲),龟板胶15克(烊化),猪脊髓15克,五味子10克,骨碎补15克,川断10克,石菖蒲10克,广郁金10克,炙远志10克,川芎10克。
制用法,每日1剂。一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病情即可好转或痊愈。
功效、充髓养脑。
2.肝肾亏虚型
其症状是、动作迟缓、语不达意、沉默少语、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肌肤不荣、面红少泽、颧红盗汗、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或弦细数。
方剂
原料15克,怀牛膝15克,怀山药15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5克,菟丝子15克,鹿角胶15克(烊化),龟板胶15克(烊化),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川芎1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
制用法,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病情即可好转或痊愈。
功效、安神定志。
3.脾肾两虚型
其症状是、少言、少动、倦怠乏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腰膝酸软、腹胀便溏或五更泄泻、食欲不振或完谷不化、舌质淡、舌体胖大、苔白或滑、脉沉细弱。
方剂。
原料10克,肉桂6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5克,怀山药15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肉苁蓉15克,白术10克,干姜6克,益智仁30克,石菖蒲10克。
制用法。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一般1―3个疗程病情即可好转。
功效,益气温阳。
4.痰浊阻窍型
其症状是、喃喃自语或言语颠倒或静而少言、精神抑郁或强哭强笑、倦怠思卧、头身困重、脘闷腹胀、痞满不适、口多痰涎、面白少华、纳谷不馨或不思饮食、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滑或弦滑或濡滑。
方剂
原料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法半夏10克,枳实10克,胆南星10克,竹茹10克,石菖蒲10克,广郁金12克,远志10克,生甘草6克,浙贝母10克,砂仁6克,川芎10克,僵蚕10克。
制用法。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1―3个疗程病情即可好转。
功效、涤痰开窍。
5.瘀血阻窍型
其症状是、思维异常、强哭强笑、沉默少言、善忘易惊、头痛胸闷、口干而不欲饮、肌肤甲错、唇暗少华、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或细涩。
方剂。
原料0.3克(分冲),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丹参15克,怀牛膝15克,香附10克,石菖蒲10克,广郁金10克,远志10克,地龙10克。
制用法。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一般1―3个疗程病情即可好转。
6.肝阳上亢型
其症状是、神情呆钝、言语颠倒或错乱、忧郁多疑、多言善语、声高气粗、坐卧不宁、头晕目眩、面红耳赤、心烦不寐、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滑。
方剂。
原料10克,钩藤15克,石决明30克(先下),怀牛膝15克,白芍15克,元参15克,黄芩10克,生龙骨、牡蛎各30克(均先下),石菖蒲10克,广郁金10克,炙远志10克,酸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丹皮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5克。
制用法。每日1剂,一个月为1疗程,一般1―3个疗程病情即可好转。
功效、镇静安神。
7.心火亢盛型
其症状是、言语错乱、强哭强笑、心烦不安、心悸胸闷、面红目赤、口咽干燥、少寐多梦、小便短赤、舌红尖赤、苔黄、脉弦数。
方剂。
原料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生山栀10克,知母10克,酸枣仁30克,生龙齿15克(先下),夜交藤30克,石菖蒲10克,炙远志10克,广郁金12克,生地30克,淡竹叶10克,川芎10克,丹参15克。
制用法。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一般1―3个疗程病情即可好转。
老年痴呆症重在未病先防、治在早期。人在未老之时就应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注意合理膳食。进入老年期更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用脑、勤用脑。老年人可以多看书报、下棋、养花、练习书法绘画等。老年人还应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有了充满活力的身体、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愉快的心情即可预防老年痴呆症。
肺热的辨证论治
初期
证候:恶寒发热,咳嗽胸痛,痰少而粘,呼吸不利、口干咽燥,舌苔薄黄,脉浮滑而数。
治法:疏散风热、清肺化痰。
主方:银翘散。
成痈期
证候:寒战壮热汗出,胸闷作痛、转侧不安,咳嗽气急,甚则喘满,咳吐脓痰,气味腥臭,口燥咽干,烦躁不安,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主方:千金苇茎汤。
溃脓期
证候:咳吐脓血,或咯痰状如米粥,量多腥臭,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平卧,面赤身热,烦渴喜饮,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排脓化瘀、清热解毒。
主方:桔梗汤、千金苇茎汤。
恢复期
证候:身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日少渐转清稀,或见胸胁隐痛、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或潮热,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舌淡红,苔薄,脉细数无力。
治法:润肺化痰、益气养阴。
主方:清燥救肺汤。
天疱疮辨证论治
心脾湿热型
【证见】 皮疹以大疱为主,糜烂面大,渗液较多,常并有粘膜损害(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尤其是急性发作期)。常伴有身热,心烦,口渴,纳呆,疲倦乏力,口舌糜烂,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
主方清脾除湿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土茯苓30克,生地黄25克,连翘、茵陈各15克,黄芩、栀子、泽泻、枳壳各12克,白术、苍术、淡竹叶各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便秘者,加大黄12克(后下)、玄明粉15克(冲)。火毒较盛者,去白术、苍术,加黄连9克、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2克。
脾虚湿盛型
【证见】 水疱、大疱较稀疏,间有新水疱出现,糜烂面淡红不鲜,渗液较多,并见黄褐色较厚痂皮或乳头状增殖(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之慢性期)。常伴有面色发白或萎黄,胃纳不佳,体倦乏力,大便溏软。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 健脾渗湿。
【方药】
主方参苓白术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党参25克,茯苓、薏苡仁各30克,白术、扁豆、山药各15克,苍术12克,陈皮、炙甘草各5克,砂仁6克(后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剂。
阴伤津耗型
【证见】 皮疹以红斑、鳞屑、结痂为主,渗液不多(多见于落叶型和红斑型天疱疮)。伴有口干咽 燥,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大便干结。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细涩。
【治法】 养阴生津润燥。
【方药】
主方滋燥养营汤(王肯堂《证治准绳》)合增液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当归9克,生地黄、熟地黄、白芍、玉竹、金银花各15克,黄芩、玄参、麦冬各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剂。气阴两伤者,可加太子参30克,或用西洋参6~9克另炖服。
治老年痴呆的方法是什么
针炙疗法,已在探索。头针取双侧语言区、晕听区、耳针取心、脑及质下及内分泌穴;体针取丰隆,间使、大椎、肾俞、人中、内关、风池等穴,一般强调辩论选穴。这也是常用的老年痴呆治疗的方法。中医中药治疗,自古就有文献记载,一般多从脑、心、肾等不同脏腑及气、血、痰、瘀、火、郁等病机论治。近年日本对ad应用当归芍药散、钩藤散及黄连解毒汤等从郁、风、热、毒等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对ad有一定改善学习记忆功效,而且对老年痴呆治疗也有利。
要热情关心患者,这在老年痴呆治疗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医护人员和亲属都要关心爱护患者,注意尊重患者的人格,还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治疗老年痴呆的方法采用安慰、鼓励、暗示等方法,给予开导。对情绪悲观的患者,应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有的老年痴呆的朋友可能存在气血亏虚以及营卫不调的现象,而且身体五脏六腑在逐渐的衰退,这既是人体自然衰老的一个过程,同时有时候日常调理不到位导致的一个结果。所以,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平时要注意营养调理,要注意锻炼身体,要注意保持情绪良好。
老年痴呆的中医辨证治疗
老年痴呆症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疾病,上述病因只是一个诱因,病情发展是一点一点逐步渐变的发展过程。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表现为性格改变,如无中生有,疑神疑鬼等性格的改变,但其自身并没有认识到。
偶尔出现健忘不是问题,但经常出现总是如此,尤其是短期记忆,也就是近期记忆,近一两天发生的事情记不住,则属于患病的早期信号,也有还有计算能力下降,生活能力下降,尤其是新事物不能较快的接受,甚至排斥,躯体表现方面出动作迟缓不如以前灵敏等,都属于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表现。当出现认知功能全面丧失,生活能力明显下降时,就已经进入了老年痴呆的严重阶段,此时所有人都能够诊断出是患有痴呆症了。
专家:西医治疗:积极控制其危险因素,对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的患者应早期积极治疗,包括控制血压、治疗糖尿病、降血脂、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低盐饮食、戒烟酒、加强锻炼等。
改善胆碱能系统的药物,石杉碱。钙通道阻滞药西比灵。改善脑神经药脑代谢激活剂如脑复康、增加血氧的药物如都可喜,氢化麦角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