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人最易出现运动损伤
三类人最易出现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危害大 三类人群最易发
运动损伤一般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两种。急性损伤有肌肉拉伤、韧带扭伤、挫伤、骨折、关节脱臼,严重者还有内脏器官的损伤。慢性损伤有慢性肌腱炎、关节炎、滑囊炎、疲劳性骨折等。这些损伤如处理不当,都会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
对于运动损伤的好发人群,曹国永告诉记者:“主要集中在三类,一类当然是专业的运动员,另外一类就是我们的中老年读者朋友,以及长期不爱运动的青年人突然运动时。”
曹国永进一步解释道,专业的运动员因为长期大量的运动,易出现累积性损伤,高强度、对抗性强的运动则出现急性损伤;而对于中老年朋友而言,因为人上了年纪之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机能出现明显的衰退,其中呼吸机能下降最快,同时运动器官也发生一系列的退行性变化,如肌肉萎缩、兴奋性降低、速度减慢、骨质松脆等,这些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另外还有长期不运动的青年人,在突然运动的情况下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曹国永告诉记者,青年人经常运动者由于缺乏运动常识,不热身即进行剧烈运动,往往会导致因肌肉、关节、韧带、筋骨准备不足而产生的拉伤、扭伤等急性运动损伤,或因动作过猛,伤及脚踝、膝盖或腰部等。
预防损伤 做好热身是关键
曹国永告诉记者,对于如何预防运动损伤,首先应该了解运动损伤一般都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曹国永说,一般情况下,准备活动不足、运动量过大、身体状态不佳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最常见的原因是准备活动不足。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一个主要原因,这种现象常见于球类比赛,在没有做好准备活动的前提下就投入到紧张的比赛中,此时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较低,对较大的刺激反应迟钝。这使肌肉、韧带的力量较小,伸展性不够,关节活动的幅度不大,身体协调性差,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而且想象中的动作与实际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差距,求大于供,损伤的出现在所难免。
运动量过大。当进行长时间的大运动量比赛后,没有进行适当的休息,而是接着再进行剧烈的运动,此时身体各方面的功能已经很大地下降。由于长时间的运动,身体出汗较多,水分丢失很大,汗中散发的累计盐浓度也不少。失水使运动能力降低,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和Na+、K+等电解质,将导致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引起肌肉兴奋性增加而发生肌肉痉挛,同时还会引起低血糖症。
身体状态不佳。在睡眠、休息不佳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肌肉力量、身体协调性显著性下降的情况下参加剧烈运动或进行高难度动作时,就有可能发生损伤。所以,运动前一定要对白己的身体情况有所了解。
治运动损伤 要根据病情因人而异
如果发生了运动损伤,在急性期的一般采用PRICE原则(保护(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e)、压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冷冻疗法适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早期肌肉拉伤等。受伤后24至48小时以内,采用这一方法比较有效,但超出这一时间,就应该采取热敷的治疗方法,严重时应该立即送医。
对于运动损伤的治疗,曹国永认为,运动损伤的治疗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大部分运动损伤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多为理疗、药物,另外也可以尝试最新开展的冲击波治疗,对多数软组织损伤,尤其慢性损伤,效果不错。
而对于半月板损伤、软骨的损伤就要采用关节下的微创治疗,创伤小,恢复快。肩关节习惯性脱臼采及盂唇损伤的患者用最新的关节镜微创技术,在病变的关节盂前方骨头内,镶入带缝线铆钉,将破裂的关节囊精心缝合,手术后第三天就开始肩关节活动度锻炼,避免了传统手术后肩关节制动造成的继发性肩周炎,疗效显著。而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同样可用关节镜微创技术做了韧带重建,很快解决问题。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运动损伤处理
日常生活中,运动损伤时人们多采用热敷,按揉,敷膏药的方式处理,其实这样的处理方式更易加重受伤局部出血渗出,使病程加重,不利于恢复。所以当出现运动损伤时,最好用冰袋或冰毛巾来冰镇受伤部位,并进行加压包扎,冰处理可以使局部血管冷凝收缩,能有效减少出血渗出和水肿,同时还有局部冷冻麻醉和止痛的作用,加压包扎可以起到局部止血的作用。
运动损伤急性期还应该将受伤肢体太高,这样可以加快患处血液回流,减轻受伤部位的肿胀现象。
非急性运动损伤(受伤后48小时)的防治原则是:消除肿胀,松解粘连,恢复关节,韧带,肌肉原有功能,处理方法是:按摩,针灸,热敷,理疗,熏蒸,功能锻炼。按中医所说,就是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按摩,针灸能使损伤局部因出血渗出而致的组织粘连,肿胀得到化解,恢复肌肉群及韧带间的生理活动范围。
热敷,熏蒸则是使损伤部位血液流动加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功能锻炼则是通过牵拉,延展等活动恢复生理功能角度和肌肉力量。
身体好不好看鞋底就知道 双脚鞋底磨损不对称
病症:双腿长短不一。
原因:这种情况多是因为双膝的受力情况不均导致,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双腿长短不一。
当人一只脚受伤后,会有意避免受伤一侧用力,这样会形成保护性跛足,也可能使双腿用力不均匀,导致双脚鞋底磨损情况明显不同。
有些人在出现运动损伤之后,走路时担心受伤部位再被拉上,于是拖着腿走路,也会造成腰椎变形。
跳健美操的坏处
跳健美操是需要配合相关的音乐的,对于音乐的条件也是比较高的。而且需要在可以播放音乐的地方才能运动,有场地的限制。并且跳健美操时也会产生声音,与音乐声一起容易影响到他人。
跳健美操,对于各个关节的负担和冲击是很大的。长时间下来,很容易发生关节的损伤,如手腕、膝盖、脚都是很容易痛的。而且如果是竞技性健美操的话,动作节奏更快,更容易出现运动损伤、韧带拉伤等情况。
原来锻炼可以预防关节脱位
要想避免关节脱位运动前要先热身:
1、热身运动时,除了常规的从头至脚的徒手热身方式外,身体各部位的关节、韧带、肌肉也要进行充分的活动。还可借助跑步机、健身车等进行较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2、全身热身后,要进行局部关节、韧带和肌肉的针对性活动。比如当日主要练肩,那就要对肩部进行针对性的热身,如用高位拉力器做颈前或颈后下拉,前、后各做1至2组,用轻重量,每组做15次。
3、热身运动一般以10分钟为宜,冬季可稍长些,约15分钟。热身时间不宜太短或太长,太短热身不充分,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太长体力过早消耗,影响正式锻炼。
要想避免关节脱位运动前要做到身心放松:
锻炼后的整理放松运动也是必做的。它能使人体从运动状态平稳地回到安静状态,有利于偿还“氧债”,加速乳酸等废物的排除,快速消除疲劳,促进肌体恢复。许多健身者不重视整理放松运动,练完就走人,虽然当时没有什么不适征兆,但第二天或下次锻炼时就可能出现肌肉疼痛或关节损伤等症状。
1、慢跑5至10分钟能全面促进肌体恢复;练完大腿骑5至10分钟阻力较小的健身车,既能缓解大腿肌的紧张状态,又能恢复肌肉弹性。
2、反方向拉伸练习。在健身锻炼结束时,适当安排与训练部位方向相反的肌肉拉长和伸展练习,对加速肌体恢复和预防运动损伤大有裨益。譬如肩、腰部练习结束时,做单杠悬垂、提膝或前后摆动等放松练习,可迅速减轻肩腰部关节、韧带和肌肉的压力和酸痛,促进肌体恢复。
是早上跑步好还是晚上跑步好 早晚跑步宜选择慢跑
不管是早上跑步还是晚上跑步都最好是选择慢跑。早上慢跑能够避免没有完全活动开的身体关节、肌肉出现运动损伤,也能够帮助身体从睡眠中进入运动状态,既能够起到有效锻炼的目的也能够使人精神焕发;晚上饭后1小时后进行慢跑能够帮助促进消化,也能够有效促进睡眠。
体育运动准备活动怎么做
体育运动的准备活动的做法如下:
1.热身运动时,除了常规的从头至脚的徒手热身方式外,身体各部位的关节、韧带、肌肉也要进行充分的活动。还可借助跑步机、健身车等进行较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2.热身运动一般以10分钟为宜,冬季可稍长些,约15分钟。热身时间不宜太短或太长,太短热身不充分,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太长体力过早消耗,影响正式锻炼;
3.全身热身后,要进行局部关节、韧带和肌肉的针对性活动。比如当日主要练肩,那就要对肩部进行针对性的热身,如用高位拉力器做颈前或颈后下拉,前、后各做1至2组,用轻重量,每组做15次;
运动后整理放松:
1、反方向拉伸练习。在健身锻炼结束时,适当安排与训练部位方向相反的肌肉拉长和伸展练习,对加速肌体恢复和预防运动损伤大有裨益。譬如,肩、腰部练习结束时,做单杠悬垂、提膝或前后摆动等放松练习,可迅速减轻肩腰部关节、韧带和肌肉的压力和酸痛,促进肌体恢复;
2、专家指导,慢跑5至10分钟能全面促进肌体恢复;练完大腿骑5至10分钟阻力较小的健身车,既能缓解大腿肌的紧张状态,又能恢复肌肉弹性。
运动前的热身运动是最重要的,因为冒冒失失就继续运动,身体还没有准备好,是最容易出现运动损伤,要学会正确的运动方式。
有了上文的了解,希望大家在以后做体育运动之前,一定要做好恰当的准备活动。只有我们在体育运动之前,做好适当的准备活动,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情况的发生,才能够避免身体的意外损伤。当然了,在做好准备活动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正式的体育运动了。而在运动过程之中,我们也一定要多加注意,凡事都要以健康为大前提才行。
如何预防跑步后脚踝疼
跑步前进行热身
在跑步之前一定要记得做充分的热身运动,如原地高抬腿、扭动踝关节等拉伸动作,让脚踝部位关节韧带等能活动开来。
穿合适的跑鞋
跑步时要选择穿正确的跑鞋,像皮鞋、拖鞋、高跟鞋这种不要在跑步时穿,而且要尽量选择软硬适中的跑鞋,能减轻对脚部的冲击。
选择合适的跑步场地
尽量不要在坚硬的水泥地或凹凸不平的路面跑步,也是会加重对脚部关节的冲击,导致出现关节韧带的疼痛的。
控制运动强度
跑步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跑姿的正确性,还有控制好跑步的运动强度,以免因运动过度而出现运动损伤。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循序渐进的增加跑步运动量,而不是盲目的去增加。
如何防止运动后遗症
剧烈运动最易造成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多见于年轻的男性,他们喜欢运动,并且经常进行激烈的运动项目,例如篮球、足球等,在“厮杀”的过程中易因碰撞或者弹跳而产生关节韧带扭伤,重者还会出现骨折。
出现损伤后,如果没有剧烈疼痛,很多人都不将其当一回事,继续运动,或者即便是第二天出现了肿胀的情况也不加注意,认为休息一两个星期就会自然痊愈。黄远翘指出,这些都是常见的认识误区。
对于运动损伤需要及时处理,对于一些轻度的扭伤,可以采取休息、冰敷受伤部位、并用用弹性绷带包扎受伤部位,如足、踝、膝、大腿等。而对于一些较重的损伤,例如关节出现酸软,肿胀等,最好到医院检查,避免延误治疗。
避免运动损伤对身体造成危害,最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例如踝关节的韧带出现了断裂后,就相当于固定关节的橡皮筋被拉长,这时如果不休息和用弹性带将其进行固定,那么拉长后的韧带就难以恢复,从而关节很容易‘跑位’,因此踝关节很容易再次被扭伤。
对于轻微的扭伤,可以采取自我处理的方式,但是如果是较重程度的扭伤,则需要到医院检查,不要认为“休息是最好的治疗方式”。黄远翘指出,不同部位的运动损伤,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同样是韧带扭伤,不同部位采取的方式就不一样。踝关节的韧带扭伤可以采取保守治疗,而如果是膝关节中的十字韧带撕裂,则需进行手术治疗。
“十字韧带撕裂时,伤者当时就有撕裂的疼痛感,随之而来的是关节出现酸软感,走路无力,如果一直未采取任何处理方式,过了一段时间后,伤者就会发现走路时会有限制感。时间长久之后,还会损伤关节软骨,导致骨质增生等问题。目前,对这一类的损伤,采取的是关节镜置换术,这是一种微创的方法,损伤小,及早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除了激烈运动所导致的运动损伤外,“突击性”运动也会造成损伤。很多的年轻白领,一周的工作日都要完完全全奉献给工作,只有周末的一两天可以闲下来,运动锻炼也只有“挤”在周末进行。为了弥补平时疏忽的训练,此时便给自己增加额外的运动量,恨不得“毕其功于一役”,结果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有时还“伤痕累累”。
黄远翘指出,这些“周末运动突击队”,也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因为这类人群平时运动量少,肌肉、肌腱相对休息比较多,就好像“温室中的花朵”都比较脆弱,如果猛然增加运动量,自然难以承受。
跑步后脚踝疼是什么原因 如何预防跑步后脚踝疼
1、跑步前进行热身。在跑步之前一定要记得做充分的热身运动,如原地高抬腿、扭动踝关节等拉伸动作,让脚踝部位关节韧带等能活动开来。
2、穿合适的跑鞋。跑步时要选择穿正确的跑鞋,像皮鞋、拖鞋、高跟鞋这种不要在跑步时穿,而且要尽量选择软硬适中的跑鞋,能减轻对脚部的冲击。
3、选择合适的跑步场地。尽量不要在坚硬的水泥地或凹凸不平的路面跑步,也是会加重对脚部关节的冲击,导致出现关节韧带的疼痛的。
4、控制运动强度。跑步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跑姿的正确性,还有控制好跑步的运动强度,以免因运动过度而出现运动损伤。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循序渐进的增加跑步运动量,而不是盲目的去增加。
健身锻炼中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热身方法
1.热身运动时,除了常规的从头至脚的徒手热身方式外,身体各部位的关节、韧带、肌肉也要进行充分的活动。还可借助跑步机、健身车等进行较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2.全身热身后,要进行局部关节、韧带和肌肉的针对性活动。比如当日主要练肩,那就要对肩部进行针对性的热身,如用高位拉力器做颈前或颈后下拉,前、后各做1至2组,用轻重量,每组做15次。
3.热身运动一般以10分钟为宜,冬季可稍长些,约15分钟。热身时间不宜太短或太长,太短热身不充分,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太长体力过早消耗,影响正式锻炼。
整理放松
锻炼后的整理放松运动也是必做的。它能使人体从运动状态平稳地回到安静状态,有利于偿还“氧债”,加速乳酸等废物的排除,快速消除疲劳,促进肌体恢复。
许多健身者不重视整理放松运动,练完就走人,虽然当时没有什么不适征兆,但第二天或下次锻炼时就可能出现肌肉疼痛或关节损伤等症状。
整理放松方法:
1.慢跑5至10分钟能全面促进肌体恢复;练完大腿骑5至10分钟阻力较小的健身车,既能缓解大腿肌的紧张状态,又能恢复肌肉弹性。
2.反方向拉伸练习。在健身锻炼结束时,适当安排与训练部位方向相反的肌肉拉长和伸展练习,对加速肌体恢复和预防运动损伤大有裨益。譬如,肩、腰部练习结束时,做单杠悬垂、提膝或前后摆动等放松练习,可迅速减轻肩腰部关节、韧带和肌肉的压力和酸痛,促进肌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