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出孩子的好性格
如何培养出孩子的好性格
学龄前儿童的性格特征有哪些
1、富于友爱感:爱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玩时能友好相处,善于把自己的愿望与集体相结合。
2、求知欲强:爱学习,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注意力比较稳定,善于把开始的事一直做到底。
3、有同情心:关心老人,愿意帮助他人,不欺侮比自己小的孩子。
4、爱劳动:自主能力强,穿衣、吃饭都要求自己做,主动帮成人做事。
5、克服困难的态度:遇到困难努力去克服,并想出办法去完成任务。
6、道德感和美感:具有爱人民、爱祖国的萌芽,喜爱唱歌、跳舞、朗诵诗等。
7、独立性逐步得到发展。
儿童性格培养
1、培养独立性:一是日常生活的独立性(如自己洗脸、穿衣、吃饭等);二是精神生活方面的独立性(如人际交往、自信心等)。
2、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3、培养坚持性:平时要培养儿童坚持完成作业,坚持为集体做事的性格。
4、培养果断性:即在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面前,能明确而及时地做出决定。这须要有勇敢、沉着冷静的性格。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
小孩子的性格跟成长环境有关
第一,正人先正己:孩子的性格常常是父母性格的写照。老舍分析自己的性格的时候就说“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第二,讲究教育方式和态度:父母应该常备理智这个家教的“节制器”,因为孩子的有些性格就是父母家教方式和态度的副产品。
第三,把握好教育内容:父母总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塑造孩子的性格,这就需要把握好性格培养的内容,性格不同于气质。性格有社会评价意义,也就是说性格有好坏之分,它标志一个人的为人方向。比如善良、勤奋是好的性格特征;虚伪、懒惰就是不良的性格特征。
第四,创设良好的家庭气氛:具有活泼、开朗、热情、乐观等良好性格的孩子,都生活在和谐融洽的家庭气氛中,他们的父母家人之间关系正常良好。
第五,注意家庭地位、条件的影响:
第六,注意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的影响:
第七,增进父子接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在家里和父亲接触的机会越多,时间越长,其体力、智力就越发达,个性品质就越健全。
第八,要考虑到孩子的自身特点:孩子年龄越小,其性格特点越多地受到先天数值及生理发展的影响。
因此,无论孩子的性格发展如何,主要看家庭生活给他奠定了何种基础。
为什么人们在谈论孩子的个性时经常喜欢着眼于性格特征?因为最能体现一个孩子个性的莫过于性格了。所谓性格,就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在个性中起核心作用,是一个孩子精神面貌的主要标志。
孩子的性格包含复杂的心理成分:
(1)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如对周围人的诚实或虚伪、助人或自私;多属于道德品质范畴。
(2)性格的理智特征。如思路较宽或爱钻“牛角尖”。
(3)性格的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淡、暴躁或任性。
(4)性格的意志特征,如有无自制力、是否勇敢等。可见,性格几乎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关系,即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参加到性格中来。因此,对孩子个性的培养最基本的是良好性格的塑造。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性格
遇上孩子提无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无法满足时,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想必很多家长都遇到过,我们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他吗?恰恰相反。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我们一定不要满足,要坚决说NO,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协。否则只会使同样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是这样,孩子也是这样,而作为父母,我们并无权要求他们事事都按照我们的意愿来做,即使你是为了他好。
尽量做到始终如一,避免造成孩子思维、判断的混乱。处理同样的事件要给出同样的标准,如果你今天允许孩子这么做,明天没有任何理由却告诉他这样做不行,就会造成孩子的思维混乱。你或许会忘记自己的不一致,可孩子绝对不会忘记。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命令很难得到执行。是孩子任性的结果吗?其实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自己造成的。
有时,孩子会对某件事很感兴趣,你不让他做,他也执拗地一定要做。这时我们不妨给孩子一点选择的权力。
孩子性格很古怪都是你自己闯的祸
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就是这么奇葩,别人家性格都是那么好,而自己的孩子总是那么无理取闹。其实小编想告诉各位,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至于什么性格就要看家长的培养方法了。
1.父母都应该尊重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的性格自然的形成。
2.父母不要控制孩子,孩子也不能干涉父母。如果家长想要孩子性格好首先要知道,孩子的地位和自己是平等的,父母只有培养,教育孩子的义务,并没有控制命令孩子的权力。爸妈从小要聆听,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觉得,自己也是家庭的一份子,是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有说话,表决的权利。父母和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谁都不要想着去支配谁,控制谁,任何一方都需要尊重对方的。
3.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去做超过孩子年龄能力的事情,也不要总是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较。有些孩子发育成熟的早一些,在同龄人前面多学了一些东西,这样好学上进的孩子是值得夸奖的,但不能因此就贬低一些普通,晚熟的孩子存在的价值。家长如果想要孩子性格好,就要尊重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在充分的了解了孩子的实力基础上,给予孩子充分的帮助,理解和支持,让孩子一直处于学有兴趣,学有效果的良好状态。让他成为一个爱学习爱生活的孩子。
4.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好性格,首先自己也要有好性格,父母要培养教育孩子,也要反思自己,教育自己。
5.家长要孩子完整的做好一件事,有头有尾,这样会让人觉得很可靠值得信任,最终形成一种很好的做事风格,这种风格延续下去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做事性格。
6.家长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欺软怕硬的人。首先,孩子得尊重自己。那些不懂事、不自尊的人很容易被人轻视,孩子说话、做事都有自己的尊严、分寸,是不会招到别人欺辱的。第二,孩子不能去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如果那些弱势群体结合起来,或者有比自己强大的人出现,孩子就会成为别人欺辱对象,最终会导致自取其辱。第三,孩子再弱小,再不被重视,也要有正义感、同情心,孩子有正义感,会赢得别人的承认。
7.家长要让孩子多为别人考虑,孩子一生下来是不会为别人着想的,这种优良的品质是父母培养、教育的结果。
8.家长要让孩子坚持不懈,不服输,也要孩子学会变通,不固执,孩子需要思想坚定,百折不屈同时也要灵活百变,孩子还小,在性格的塑造方面有很大的空间。学会做一个好听众,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要总是将自己的意愿附加给他。平常要教会孩子自己分析事情的能力,知道自己哪些要坚持,哪些又要放弃。
如何培养出孩子的好性格
学龄前儿童的性格特征有哪些
1、富于友爱感:爱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玩时能友好相处,善于把自己的愿望与集体相结合。
2、求知欲强:爱学习,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注意力比较稳定,善于把开始的事一直做到底。
3、有同情心:关心老人,愿意帮助他人,不欺侮比自己小的孩子。
4、爱劳动:自主能力强,穿衣、吃饭都要求自己做,主动帮成人做事。
5、克服困难的态度:遇到困难努力去克服,并想出办法去完成任务。
6、道德感和美感:具有爱人民、爱祖国的萌芽,喜爱唱歌、跳舞、朗诵诗等。
7、独立性逐步得到发展。
孩子的同情心重要吗
孩子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有个阶段常常会咬人、打人,这时候他是在发展他的口、齿和手的功能。但这个时候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就可能朝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变得缺乏同情心,养成自私、冷漠的性格。这不是正向的培养方向,也会使人在社会中处于孤立状态,难以融洽与他人的关系,不利于其发展。
因此,当孩子有上述行为时,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纵容鼓励,而要告诉他,打人,别人会疼的,"如果小朋友打你,你会不会疼?"要告诉孩子,小动物、植物也是有生命的,"你把它撕烂了,它会哭的"。用这样的方法一点一点培养出孩子的同情心,培养他的安慰行为能力,从而使他学会在别人碰到问题的时候,去安慰他、帮助他。
安慰行为是关心他人的一种表现。其产生基于儿童对他人的情绪具有理解能力,同时要有关心他人的意识,也就是同情心。
安慰行为对宝宝顺利融入社会、协调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安慰行为能力发展好的孩子,富有同情心,能避免形成自私、任性、冷漠等不良个性,成年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只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其亲社会行为的教育与引导,则会导致孩子的不良个性,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1-1.5岁是儿童安慰行为能力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期。因此,父母要在这个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安慰行为能力。
怎么提高孩子的情商 培养情商的方法
提高孩子的情商,专家医生给的六项建议
1、父母须时常向孩子表达爱意
亲子之间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
在与孩子互动的时候可以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而且经常给孩子拥抱对孩子的情商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
2、培养孩子表达情感的能力
培养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很必要、很重要。很多时候孩子就是因为不懂得、不会去表明自己的情感,才表现为行为失控的。
3、教会孩子自主决定
只有在人生的旅途中,个体所做的抉择基本正确,人的一生才能发展顺畅,生活幸福。
而独立是人格发育中重要的方面,只有让孩子自幼就学着自己做出抉择、尝试去拿主意,方能逐渐培养出孩子健全的自我和独立的性格。
4、接纳孩子的情绪
要让孩子说出自己不满的情绪,而不是让他们将一些情绪压抑在心里。
此外,要学会温和委婉地探询孩子生气的原因,对帮助他们调控自身情绪很必要。父母要坚决杜绝在孩子愤怒时,去试图压抑、去否定他们的情绪和感受。
5、认同孩子所取得的点滴成就
对孩子探索、尝试的努力父母永远要予以正面的肯定和认同,任何贬损、嘲笑孩子的言行,都会让孩子极大地削弱对失败的承受力。
当遇到挫折时,孩子需要的是父母们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和克服负面情绪。
6、杜绝溺爱
某些父母特别是隔代的家长好说“这事你干不了,我来替你……”这样的话,这看上去很慈爱、很呵护孩子,其实这样恰恰很严重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并损害孩子自身的安全感。
孩子好性格的培养方法
1.忽视孩子的无理要求
遇上孩子提无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无法满足时,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想必很多家长都遇到过,我们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他吗?恰恰相反。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我们一定不要满足,要坚决说NO,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协。否则只会使同样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当你对孩子说"不行"、"不能做"时,孩子往往不会马上放弃他的行动,他会一边看着你,一边继续试探你是否真的不让他做。这时,你应该坚决地走过去,把孩子抱开,让他做别的事;而不是继续坐在那里,重复说着"不行",持续与孩子的较量。孩子从你坚决的态度上,可以知道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所以他就会放弃自己的要求和试探,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对待孩子的无理要求也要这样。
2.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是这样,孩子也是这样,而作为父母,我们并无权要求他们事事都按照我们的意愿来做,即使你是为了他好。比如:你认为他该写作业了,你一定要他把手上的游戏停掉,或者你一定要让他放下手里的玩具去睡觉,这些强加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让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样孩子不但开心、乐观,还能让他养成独立、有主见的性格。
3.始终如一
尽量做到始终如一,避免造成孩子思维、判断的混乱。处理同样的事件要给出同样的标准,如果你今天允许孩子这么做,明天没有任何理由却告诉他这样做不行,就会造成孩子的思维混乱。你或许会忘记自己的不一致,可孩子绝对不会忘记。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命令很难得到执行。是孩子任性的结果吗?其实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自己造成的。
4.适当地给孩子一点权力
有时,孩子会对某件事很感兴趣,你不让他做,他也执拗地一定要做。这时我们不妨给孩子一点选择的权力。我们家里床头柜有几个抽屉,乐乐对里面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一再要打开抽屉看看里面放了什么东西。我不想让他养成到处乱翻的习惯,但又不想扼杀他的探究欲,怎么办?我一方面告诉他乱翻抽屉不好,另一方面他实在要打开的话,就建议他:好吧,那我们拿一样东西,拿好就把抽屉关上。他每次都能很开心地照办。现在,他不仅会打开抽屉,挑选一样东西,然而把抽屉关上;而且东西玩好后,他还会打开抽屉,把东西再放回去。
5.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
一个不了解别人感受的人,是很难体谅别人的。虽然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辛苦和不如意,这些你或许不想让孩子过早知道。但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体谅父母的辛苦,知道父母对他的爱,对孩子却是不无益处的。而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感恩。所以,我会让乐乐知道我真的很累,我要睡觉,希望他能自己玩,不要打扰我;我会让乐乐知道我对他不好的行为真的会很生气;我会让他知道我抱着他很累,让他自己走;我会让他知道打别人,别人会很痛,想打别人先打自己试试看;我会让他知道父母也会有不对的地方,是我的不对,我会主动向他道歉;我会让他知道人是不可能不生病的,在他生病时,他必须坚强起来,承受疾病带来的不适,而不是无休止地折磨大人……
6.言出必行
你也许会认为:孩子小,偶尔骗骗他没关系。其实这是要不得的,除非你希望以后也被他骗。我从不骗孩子。我还刻意要他知道:爸爸不会骗他,爸爸说到做到。这一点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获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树立爸爸言出必行的威信,避免他因侥幸而无理取闹。举个小例子:最初给乐乐穿衣服,让他把手里的东西先放下,可他总是哭闹着不肯,他或许以为我要把这件东西拿走。几次穿好衣服,我马上就把东西放回他手里,从此他便很放心地把东西放下或主动交给我。
7.对待孩子要有耐心
对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我想只有做了父母的人才能体会。当你们精心准备好大餐,他却一口都不吃;当你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入睡以后再做,他却无论如何都不肯睡;当你晚上瞌睡得要命,他却哭个没完……你得拼命压制着自己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待你的宝贝。你必须这么做,因为仔细想来,这些都不是他的错。但你能做到吗?你能每一次都做到吗?我的策略是以所能有的耐心,最大限度满足他的合理要求。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样的态度对他,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成他性格中的一部分。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耐心的、甚至是粗暴的人。但人的耐心毕竟有限,因此我需要让他也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他的要求很合理。例如我在做事,而他要我陪他,我会告诉他,我正忙着,等我做完了某些事情再去陪他。
8.让孩子承担一点责任
看到这个小标题,你或许会跳起来,这么小的孩子你让他承担什么责任?他懂得什么是责任吗?其实,孩子的责任感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应该从对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开始,树立起责任意识。乐乐时常会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满地都是,还会把茶几弄的脏乱不堪,我会让他和我一起收拾玩具,并把茶几收拾干净,或者引导他自己去收拾。他掉落的东西我让他自己捡起来,他摔倒后我让他自己爬起来。凡是他能做的事情,我都让他自己做。
怎么提高孩子的情商
1、父母须时常向孩子表达爱意
亲子之间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
在与孩子互动的时候可以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而且经常给孩子拥抱对孩子的情商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
2、培养孩子表达情感的能力
培养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很必要、很重要。很多时候孩子就是因为不懂得、不会去表明自己的情感,才表现为行为失控的。
3、教会孩子自主决定
只有在人生的旅途中,个体所做的抉择基本正确,人的一生才能发展顺畅,生活幸福。
而独立是人格发育中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让孩子自幼就学着自己做出抉择、尝试去拿主意,方能逐渐培养出孩子健全的自我和独立的性格。
4、接纳孩子的情绪
要让孩子说出自己不满的情绪,而不是让他们将一些情绪压抑在心里。
此外,要学会温和委婉地探询孩子生气的原因,对帮助他们调控自身情绪很必要。父母要坚决杜绝在孩子愤怒时,去试图压抑、去否定他们的情绪和感受。
5、认同孩子所取得的点滴成就
对孩子探索、尝试的努力父母永远要予以正面的肯定和认同,任何贬损、嘲笑孩子的言行,都会让孩子极大地削弱对失败的承受力。
当遇到挫折时,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们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和克服负面情绪。
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8个策略
策略1: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即使父母,也无权要求他们事事按照你的意愿来做,即使你是为了他好。比如:你认为他该睡觉了,你一定要他把一碗饭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让他放下手里的玩具去做你要他做的事……强加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孩子不但开心、乐观,还能养成独立、有主见的性格。
策略2:忽视孩子的无理要求
遇上孩子提无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无法满足时,如果他哭闹不休,也要最大限度满足他吗?恰恰相反。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你一定不要满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协。否则只会使同样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当你对孩子说"不行"、"不能做"时,孩子往往不会马上放弃他的行动,他会一边看着你,一边继续试探你是否真的不让他做。这时,你应该坚决地走过去,把孩子抱开,让他做别的事;而不是继续坐在那里,重复说着"不行",持续与孩子的较量。孩子从你坚决的态度上,可以知道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
策略3:适当地给孩子一点权力
有时,孩子会对某件事很感兴趣,你不让他做,他也执拗地一定要做。这时不妨给孩子一点选择的权力。家里有两排落地书橱,乐乐对里面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一再要打开书橱,翻出里面的书。我不想让他养成到处乱翻的习惯,又不想扼杀他的探究欲。怎么办?我一方面告诉他乱翻书不好,另一方面他实在要打开的话,就建议他:好吧,那我们拿一样东西,拿好就把书橱关上。他每次都很开心地照办。现在,他不仅会打开书橱,挑选一样东西,然而把橱门关上;而且东西玩好后,他还会打开橱门,把东西放回去。
策略4:对待孩子要有耐心
对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了解。当你们精心准备好大餐,他却一口都不吃;当你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入睡以后再做,他却无论如何不肯睡;当你晚上瞌睡得要命,
小东西却哭个没完……你得拼命压制着自己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待你的宝贝。你必须这么做,因为仔细想来,这些都不是他的错。但你能做到吗?你能一次次都做到吗?我的策略是:
以所能有的耐心,最大限度满足他的合理要求。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样的态度对他,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成他的性格的一部分。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耐心的、甚至是粗暴的人。人的耐心毕竟有限,因此我需要让他也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他的要求很合理。例如我在做事,而他要我陪他,我会告诉他,我正忙着,等我做完了某些事情再去陪他。
策略5:言出必行
你也许会认为:孩子小,偶尔骗骗他没关系。其实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后也被他骗。我不骗孩子。我还刻意要他知道:爸爸不会骗他,爸爸说到做到。这一点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获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树立爸爸言出必行的威信,避免他因侥幸而无理取闹。举个小例子:最初给乐乐穿衣服,让他把手里的东西先放下,他总是哭闹着不肯,他或许以为我要把这件东西拿走。几次穿好衣服,我马上把东西交回他手里,从此他便很放心地把东西放下或主动交给我。
策略6:始终如一
尽量做到始终如一,避免造成孩子思维、判断的混乱。处理同样的事件要给出同样的标准,如果你今天允许孩子这么做,明天没有任何理由却告诉他不行,就会造成混乱。你或许会忘记自己的不一致,可孩子绝对不会忘。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命令很难贯彻。是孩子任性吗?其实一部分是你造成的。
策略7:让孩子承担一点责任
看到这个小标题,你或许会跳起来,这么小的孩子你让他承担什么责任?其实,孩子的责任感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应该从对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开始,树立起责任意识。乐乐时常会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我会让他和我一起收拾玩具,或者引导他自己收拾。他掉落的东西我让他自己捡起来,他摔倒后我让他自己爬起来。凡是他能做的事情,我都让他自己做。
策略8: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
一个不了解别人感受的人,是很难体谅别人的。虽然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辛苦和不如意,这些你或许不想让孩子过早知道。但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体谅父母的辛苦,对孩子却是不无益处的。所以,我会让乐乐知道我真的很累,我要睡觉,希望他自己玩,不要打扰我;我会让乐乐知道我对他不好的行为真的很生气;我会让他知道我抱着他很累,让他自己走;我会让他知道打别人,别人会很痛,想打别人先打自己试试看;我会让他知道父母也会有不对的地方,是我的不对,我会主动向他说对不起;我会让他知道人是不可能不生病的,在他生病时,他必须坚强起来,承受疾病带来的不适,而不是无休止地折磨大人……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起来的,作为老爸,我希望自己能更努力探索,使孩子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个高情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