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老中医们的好办法
鼻出血老中医们的好办法
羚羊止衄汤
组成:羚羊角粉,生石决明,珍珠母,钩藤,白蒺藜
主治:肝阳上亢之鼻衄。
加减:兼有热症者,加夏枯草、野菊花、黄芩;在病人大出血时,酌加旱莲草、槐米、茜草、山茶花、甜杏仁
用法:水煎服。
止衄汤
组成:野荠菜30克,白茅根20克,水牛角20克(先煎),生地黄15克,藕节12克
主治:肺胃蕴热,逼血妄行之鼻衄。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味建瓴汤
组成:生地黄30克,白芍30克,怀牛膝15克,生龙骨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淮山药30克,柏子仁30克,白茅根30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
功效:平肝潜阳,凉血止血。
主治:虽以肝阳偏亢之鼻衄为优,但几乎可爱和于血液病以外的各种顽固性鼻衄。
用法:水煎服。
清泻肺胃止衄汤
组成:石膏70克(先煎),肥知母,连翘,当归,黄芩炭,丹皮炭,侧柏叶,仙鹤草,藕节炭各10克,甘草3克,生大黄5克(后下),芦根30克
功效:清泻肺胃,凉血止血。
主治:肺胃蕴热,上灼窍络而为鼻衄。
用法:水煎服。
注意:宜戒烟酒,忌辛辣食物。
止衄归脾汤
组成:黄芪,党参,白术,熟地,当归,山药,陈棕炭,血余炭,甘草,大枣
功效:健脾益气摄血。
主治:脾虚鼻衄。
用法:水煎服。
藕节地黄汤
组成:藕节,生地黄,麦冬,玄参,甘草
功效: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热伤阳络衄血证:鼻衄或齿衄,或合并肌衄,苔微黄或黄燥,脉细数。
加减:属温热病久,阴亏热邪盛者,可加白芍、丹皮、炒黄芩、黑栀子;久病阴亏,孤阳独炽者,加龙骨、牡蛎、大小蓟。
用法:水煎服。
自拟清上温下汤
组成:桑白皮20克,地骨皮20克,旱莲草20克,女贞子20克,仙鹤草20克,炒栀子15克,知母15克,黄柏15克,黄精15克,怀牛膝12克,元参12克,炮姜10克
功效:清上温下,导火归元。
主治:长期鼻衄不愈。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温服。
益气养血汤
组成:大红参6克,黄芪15克,白术9克,白芍12克,当归9克,生地炭12克,荆芥炭9克,茯神9克,远志肉6克,阿胶(另烊)9克,龙眼肉9克,广木香6克,黑姜6克,大枣3克,甘草3克
功效:补益心脾。
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鼻衄。
清热止衄汤
组成:银柴胡5克,炙鳖甲(先煎)24克,阿胶珠9克,青9克,白芍9克,大生地15克,侧柏炭9克,女贞子9克,旱莲草9克,仙鹤草12克,白茅根30克
功效: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肺胃虚热之鼻衄。
用法:水煎服,日1剂。
衄血验方
组成:乌贼骨10克,茜草10克,白芍10克,大青叶10克,金银花10克,麦门冬10克,牡丹皮10克,虎杖30克,生地30克
功效: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解毒化斑。
主治:各种出血,证属血热妄行者。
用法:先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上、下2次分服。
鼻出血的中医防治
改变不良挖鼻习惯,积极治疗鼻腔炎症,如萎缩性鼻炎、鼻粘膜易干裂而出血;避免鼻部外伤,包括挫伤、切割伤、撕裂伤以及挖鼻损伤等等;矫正鼻中隔偏曲。 积极治疗以下全身疾病: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如流感、出血热、麻疹、疟疾、传染性肝炎等;血液病,最常见的是血小板减少,使凝血功能下降,容易出血;其次还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心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压、血管硬化。慢性肝、肾病。肝硬化常引起凝血障碍,尿毒症易致小血管损伤,均易引起鼻出血。营养不良。维生素C、K、P及钙缺乏,均易出血。鼻腔肿瘤不多,但如患肿瘤则易出血;鼻咽部肿瘤也会从鼻腔出血。
1、鲜茅根120克,鲜藕节250克,捣烂取汁,开水冲,代茶饮。
2、鲜荷叶3张,捣烂绞汁服。
3、丝瓜花30克,捣烂开水冲服。
4、鲜生地、鲜麦冬、鲜藕节各适量,共捣烂绞汁,温服2盅。
5、百草霜适量,研末吹鼻内。
6、地骨皮、侧柏叶各等量,焙干研末,每次10克,日服2次。
老中医详解鼻子出血怎么回事
一、鼻子出血局部原因
1、原发性:临床上很多病人的鼻出血找不到明确的原因,多见小儿或青少年,出血部位多在鼻中隔李氏区,多易自止。
2、外伤性:挖鼻时损伤鼻粘膜是鼻出血的常见原因。
3、鼻中隔偏曲及穿孔。
4、鼻部炎症:如急性鼻炎、鼻窦炎、萎缩性鼻炎等。
5、肿瘤:鼻腔、鼻窦或鼻咽部的良性、恶性肿瘤都可引起鼻出血。
6、环境因素:如空气干燥、气压低,容易引起鼻出血,在空调房间因空气干燥也可引起鼻出血。
二、鼻子出血全身原因
1、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2、静脉压升高。
3、全身出血性疾病:如凝血机制障碍 ,血小板异常或毛细血管病变。
4、内分泌紊乱。
三、鼻子出血中医观点
1、肺经热盛、外感风热或燥热之邪,首先犯肺,邪热循经,上壅鼻窍,热伤脉络,血液妄行,溢于鼻中,故为鼻衄。《外科正宗》卷四说:“鼻中出血,乃肺经火旺,迫血妄行,而从鼻窍出。”
2、胃热炽盛、胃经素有积热,或因暴饮烈酒,过食辛燥,以致胃热炽盛,火热内燔,循经上炎,损伤鼻中阳络,血随热涌,妄行于脉外,而为鼻衄。《寿世保元》卷四说:“衄血者,鼻中出血也,阳热沸郁,致动胃经,胃火上烈,则血妄行,故衄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也说:“病者饮酒过多,及啖炙煿五辛热食,动于血,血随气溢,发为鼻衄,名酒食衄。”
3、肝火上逆、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上逆,血随火动,蒸迫鼻窍,脉络受损,血液外溢,发为鼻衄。《疡科心得集》说:“有因七情所伤,内动其血,随气上溢而致。”
4、肝肾阴虚、房劳过度,耗伤肾精,或久病伤阴,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不藏血,虚火上炎,血液升腾,溢于清窍,而为鼻衄。《证因脉治》卷二说:“或房劳伤肾,阴精不足,水中火发,或恼怒伤肝,肝火易动,阴血随火上升,错经妄越,则内伤衄血之症作矣。”《景岳全书》卷三十也说:“衄血虽多由火,而惟于阴虚者为尤多,正以劳损伤阴,则水不制火,最能动冲任阴分之血。”
5、脾不统血 久病不愈,忧思劳倦,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气虚弱,统血失司,气不摄血,血不循经,脱离脉道,渗溢于鼻,而致鼻衄。
中医怎样按摩可以祛胃火
怎样判断自己胃火的大小
中医介绍说,一般口臭、胃酸、便秘等现象都是胃部上火造成的,在在《局方发挥》中指出:“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积而成,郁积之久,湿中生热,故从火化,遂作酸味,非热而何?”意思是说,津液随气上升而郁积生热,时间长了就要化生为火,口中酸味便是由这热引起的。口臭和便秘也表明体内有胃火。
如果你同时存在口臭、胃酸、便秘这几个问题,就可以确定是有胃火了。这时除了按摩内庭穴外,还可采用针刺疗法针刺内庭穴,则有很好的祛胃火功效。
按摩内庭穴祛胃火
内庭穴是治疗胃部疾病最好的穴位,可以祛除胃部上火症状,有很好的疗效,中医们都说是胃部上火的克星。
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
“荥”有泉水已成小流的意思。《灵枢·本输》中说:“内庭,次趾外间也,为荥。”内庭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可以说是热证、上火的克星。《难经·六十八难》中指出:“荥主身热。”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症。
内庭穴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
中医认为,内庭穴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揉内庭穴,它的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
内庭穴主要位置
内庭穴主要位置在脚的背部,在第二和第三个脚趾间,选择这个穴位按摩的时候,患者最好是选择仰卧位,在第2跖趾关节前方,第2、第3趾缝间的纹头处。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鼻出血暗藏杀机
鼻出血多数发生于鼻中隔前下部位,该处有扩张的血管形成血管丛,称为鼻中隔易出血区,少数病例出血部位在鼻腔后方或其他部位。鼻出血大多数为一侧性,出血量可以很少,亦可为动脉性大量出血,甚至发生休克。
秋冬季是老年人鼻出血的多发季节,这是因为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处在进行性衰退中,血管也逐渐老化,鼻黏膜中小动脉肌层,被胶原组织取代后,弹性较差。
冬季气候干燥,原本分泌减少的老年鼻腔就显得更为干燥,加上外力如鼻干时用手揉鼻部、挖鼻孔等,容易引起鼻出血。老年人鼻出血不仅是局部症状,多数还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凝血机制障碍等全身疾病的征兆。
一旦发生鼻出血,不要紧张。可用手指轻轻捏鼻5分钟,或用冷毛巾敷于前额和颈部,同时用热水泡脚,引血下行,往往能自行止血。如果仍不能止血,可服用维生素K3、维生素K4或三七片等药物。若运用这些方法都不能止血,则属鼻腔后部较大血管破裂出血,应及时到医院急诊处理,以免发生意外。
这种鼻出血复发率高,危险性大,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反复出血不止,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老年人在秋冬季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鼻腔卫生。鼻腔干燥发痒时,切忌用手揉搓,可用淡盐水滴鼻腔。
2、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以增强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
3、注意防寒保暖。早晨外出时可戴口罩,减轻冷空气对鼻黏膜的刺激。
4、戒除烟酒。因烟酒能加重呼吸道黏膜干燥。
鼻出血暗藏杀机
鼻出血大多数为一侧性,出血量可以很少,亦可为动脉性大量出血,甚至发生休克。秋冬季时老年人鼻出血的多发季节,这是因为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处在进行性衰退中,血管也逐渐老化,鼻黏膜中小动脉肌层,被胶原组织取代后,弹性较差。
冬季气候干燥,原本分泌减少的老年鼻腔就显得更为干燥,加上外力如鼻干时用手揉鼻部、挖鼻孔等,容易引起鼻出血。老年人鼻出血不仅是局部症状,多数还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凝血机制障碍等全身疾病的征兆。
一旦发生鼻出血,不要紧张。可用手指轻轻捏鼻5分钟,或用冷毛巾敷于前额和颈部,同时用热水泡脚,引血下行,往往能自行止血。
如果仍不能止血,可服用维生素K3、维生素K4或三七片等药物。若运用这些方法都不能止血,则属鼻腔后部较大血管破裂出血,应及时到医院急诊处理,以免发生意外。
这种鼻出血复发率高,危险性大,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反复出血不止,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老年人在秋冬季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鼻腔卫生。鼻腔干燥发痒时,切忌用手揉搓,可用淡盐水滴鼻腔。
2、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以增强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
3、注意防寒保暖。早晨外出时可戴口罩,减轻冷空气对鼻黏膜的刺激。
4、戒除烟酒。因烟酒能加重呼吸道黏膜干燥。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激素治疗有后遗症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轻、中度血小板减少可无出血表现,重度血小板减少常有皮肤、黏膜瘀点、紫癜、瘀斑、鼻出血、口腔血疱等。严重者会发生颅内出血,是主要死亡原因。
最好的办法是中医治疗,最好还是不要使用激素进行治疗,激素的副作用是很大的
鼻出血多与疾病有关老年人要警惕
人一旦上了年纪,身体的器官都在进行功能性的衰退,不老年人的身体比较敏感,气候影响,器官不能很好调节,就会造成影响,冬季天气干燥,老年人很容易流鼻血,流鼻血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有的老年人会不在意,采取一些常规的方法就解决处理一下,但是小编建议,老年人经常流鼻血的话,还是需要去医院接受一下检查为好。
为什么老年人冬季容易流鼻血?老年人的血管逐渐老化,鼻黏膜中小动脉肌层,被胶原组织取代后,弹性较差。冬季气候干燥,原本分泌减少的老年鼻腔就显得更为干燥,加上外力如鼻干时用手揉鼻部、挖鼻孔等,容易引起鼻出血。
鼻出血多数发生于鼻中隔前下部位,该处有扩张的血管形成血管丛,称为鼻中隔易出血区,少数病例出血部位在鼻腔后方或其他部位。鼻出血大多数为一侧性,出血量可以很少,亦可为动脉性大量出血,甚至发生休克。
老年人鼻出血不仅是局部症状,多数还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凝血机制障碍等全身疾病的征兆。一旦发生鼻出血,不要紧张。可用手指轻轻捏鼻5分钟,或用冷毛巾敷于前额和颈部,同时用热水泡脚,引血下行,往往能自行止血。如果仍不能止血,可服用维生素K3、维生素K4或三七片等药物。若运用这些方法都不能止血,则属鼻腔后部较大血管破裂出血,应及时到医院急诊处理。
老年人鼻出血复发率高,危险性大,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反复出血不止,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老年人在冬季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鼻腔卫生,鼻腔干燥发痒时,切忌用手揉搓,可用淡盐水滴鼻腔。
2、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以增强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
3、注意防寒保暖,早晨外出时可戴口罩,减轻冷空气对鼻黏膜的刺激。
4、戒除烟酒,烟酒能加重呼吸道黏膜干燥。
鼻子出血中医治疗方法
1.肺经热盛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黄芩汤(《医宗金鉴》)加减。黄芩9g,山栀子9g,连翘12g,桑白皮12g,薄荷9g,荆芥6g,赤芍12g,丹皮12g,麦冬9g,白茅根15g,侧柏叶9g,大蓟9g,小蓟9g,甘草6g,咳嗽痰稠者加瓜蒌仁、贝母。
2.胃热炽盛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清胃汤(《脉固症治》)合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黄芩15g,黄连6g,芦根12g,藕节9g,升麻9g,生石膏(先煎)30g,生地15g,丹皮12g,赤芍12g,犀角(冲服)2g,大蓟9g,白茅根15g、若失血过多,加黄精、桑椹子等以养血止血。
3.肝火上逆
治法:清肝泻火,降逆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龙胆草6g,山栀子9g,黄芩9g,柴胡12g,木通6g,生地15g,车前子18g,泽泻2g,当归12g,甘草6g,羚羊角(冲服)1.5g,代赭石15g,钩藤15g,茜草12g,侧柏叶9g。血量多可酌加白茅根、仙鹤草、旱莲草等,口干甚者,可加麦冬、元参以养阴生津。
4.肝肾阴虚
治法:滋养肝肾,养血止血。
方药:知柏地黄汤(《医方考》)加味。熟地黄15g,山萸肉9g,山药30g,茯苓12g,泽泻12g,丹皮6g,知母6g,黄柏6g,阿胶10g,旱莲草12g,桑椹子9g,仙鹤草9g,白及9g。
5.阴虚肺燥
治法:养阴清肺,润燥止血。
方药: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加减。生地黄15g,麦冬9g,白芍15g,丹皮9g,玄参12g,贝母9g,白茅根15g,旱莲草9g,藕节9g,侧柏叶9g,甘草6g。
6.脾不统血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方药:归脾汤(《济生方》)加减。人参9g,黄芪15g,白术9g,茯苓12g,当归12g,生地15g,阿胶10g,木香9g,炒枣仁30g,大枣5枚,仙鹤草30g,血余炭9g,桑椹子30g,桂圆肉6g。若大衄不止,出血过多,面色苍白,心神恍惚,有阴脱阳亡之危急证候,宜急投独参汤,或加附子以回阳救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