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灸是什么意思 三九炙和三伏灸的时间
三九灸是什么意思 三九炙和三伏灸的时间
三九灸和三伏灸是完全相反的时间线,三九灸是在三九天进行的,三伏灸是在三伏天进行的,一个是全年中最冷的一段时期,一个是全年中最热的一段时期,三九灸和三伏灸互相巩固和促进,是中医养生疗法中的重要措施。
三九贴和三九灸有什么不同
三九贴和三九灸功效差不多,但两者是不一样的,具体如下:
三九贴是一种膏药,是传统中医的治疗法、预防医学手段,和三伏贴一样,三九贴也结合了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但与三伏贴不同的是,三九贴的主要作用是驱寒暖身、疏通经络、鼓舞阳气以及增强体质等作用。
三九灸又被称为三九天灸,主要是指在三九天期间进行的一种独特治疗技术,与三伏灸是一样的,属于中医治疗学中的“天灸”,三九灸遵循了人体经络循行规律、穴位功效,可以帮助人体预防寒病,增强体质。
2020年三九天灸时间 三九天艾灸的最佳时间
三九天灸是一种中医养生疗法,通常在三九天进行。
三九天灸最佳时间是“三九天”,平时也可不拘时节进行天灸治疗。“三九灸”是冬治“三九”中的一种独特治疗技术,与夏治“三伏”中的“三伏灸”一样,属于中医治疗学中的“天灸”。
三九灸和三伏灸的区别
时间不同。
三九灸和三伏灸都是利用辛温药材养生保健,三九灸和三伏灸最本质的区别就是进行的时间不同,三九灸是在三九天进行的中医养生疗法,三伏灸是在三伏天进行的养生疗法,不过,两者虽然时间不同,但是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巩固效果。
冬天为什么要做三九灸
具体原因如下:
三九灸又被称为三九天灸,是冬治“三九”中的一种独特治疗技术,与与夏治“三伏”中的“三伏灸”一样,三伏灸是冬病夏治,而三九灸是冬病冬防,两者都可以扶阳补虚,三九天期间天气寒冷,身体处于收敛状态,这时候进行三九灸可以帮助促进其血液循环。
其次就是三九天期间人体阳气比较弱,很容易诱发一些虚寒疾病,而三九灸是纯阳之物,可以帮助推动人体气血循环、温润五脏,具有很好的平衡阴阳增强体质的作用。
三伏灸和三九灸的区别
三伏灸是在每年夏天最炎热的三伏天使用;而三九灸是在每年冬天最寒冷的三九天使用。
三伏灸依据中医学“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经络腧穴的进行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祛湿的作用;而三九灸选择在冬季三九天时候进行,通过中药药物贴敷在特定治疗作用的穴位上,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
三伏灸在夏天治疗冬天好发的疾病,以预防和减少病症在冬季发作,具有很好的祛湿、温补脾肾、升阳等作用;而三九灸以辛温药物敷贴特定穴位,可辛温散寒、活血逐痰,帮助提高阳气,具有一定温阳益气,健脾益肺,祛风散寒等作用。
三九灸可以天天灸吗
身体疾症需要可以天天进行,但若只用于保健,那么不建议天天进行。
三九灸最佳的艾灸时间是三九天,是冬治“三九”中的一种独特治疗技术,与夏治“三伏”中的“三伏灸”一样,都是中医治疗学中的“天灸”。
三九灸主要是使用艾柱在人体特定的穴位进行艾熏,在身体疾症需要的情况下,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天天进行,但是身体好转后就要逐渐减少,避免对身体造成亏损;对于使用三九灸养生保健的人群来说,建议不要天天进行三九灸比较好,三九灸具有一定药性,天天进行或多或少对人体具有一定毒副作用。
三九灸的好处 什么三九灸
“三九灸”、“三伏灸”都是“天灸”。天灸是中医传统灸法中的一种,根据所要预防和调理的疾病,选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敷贴于人体的穴位或直接用艾条熏烤进行穴位的刺激,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充血,甚至起泡,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北宋年间,民间广泛应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各种疾病。
“三九灸”是“三九天灸”的简称。我国民间对寒冬的计时方法是将冬至后的81天划分为9个阶段,每9天为一个时段,称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1天至27天称为“三九天”。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在三九天进行艾灸,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寒冬季节是关节退行性变、颈肩腰腿痛、过敏性鼻炎、面瘫、哮喘、胃肠道疾病、亚健康等常见病的高发季节。《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脾、肾脏器的虚弱(亦即免疫功能的低下)是身体致病的关键。所谓“寒者热之”,天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温热疗法,因效果显著,受到病人的好评。
“三九灸”最佳时间是“三九天”,当然平时也可不拘时节进行天灸治疗。“三九灸”是冬治“三九”中的一种独特治疗技术,与夏治“三伏”中的“三伏灸”一样,属于中医治疗学中的“天灸”,它是采用人体经络循行规律、穴位功效、年历中24个节气规律和时间治疗学原理,根据人体体质情况和发病特点,选择在冬季三九天时候,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艾灸,温通经络、补阳驱寒,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对于一些虚寒性疾病有着明显的治疗作用,部分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此治疗法时间性强,疗效好,儿童成人均可以接受。
一、“三九灸”养生原理
三九时节的艾灸调养仍以“补阳祛寒”为主,三九在冬至后当护阳气。《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也就是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住。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三九在养生学上是个最重要的时节。中医《黄帝内经》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的说法,“三九灸”是根据“秋冬养阴,夏病冬治”的原理来治病和保健的。每年冬天进行“三九灸”,来加强和巩固三伏天灸疗效,是对“三伏灸”的有效延续和补充。
二、三九灸的好处
1、呼吸系统疾病
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慢性咳嗽、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
2、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胃痛、胃肠炎、厌食、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
3、运动系统疾病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肌肉疲劳等。
4、妇科类疾病
痛经、宫寒妇科问题及性冷等症状
三、“三九灸”主要艾灸穴位
1、呼吸系统疾病艾灸调理取穴:
过敏性鼻炎取印堂、迎香或远端取穴风池、大椎、肺俞;哮喘取穴天突、膻中、中府、尺泽、列缺、肺俞、定喘;支气管炎取穴膏盲、膈俞、胆俞、天突、膻中、定喘、肺俞;慢性咳嗽取穴天突、列缺、合谷;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取穴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大椎、风门、肺俞。
2、消化系统疾病艾灸调理取穴:
腹泻、胃痛、胃肠炎、厌食、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主灸任脉,主要穴位:中脘、下脘、神阙、天枢、关元、足三里,可以配合中焦的其它一些穴位。
3、运动系统疾病艾灸调理取穴: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肌肉疲劳等。主灸督脉和膀胱经,主要穴位:大椎、风池、肩井、天宗、肾俞、腰阳关、腰眼、环跳、足三里、丰隆、委中、承山、太溪等。
4、妇科类疾病艾灸调理取穴:
痛经、宫寒妇科问题及性冷等症状,主灸穴位:命门、肾俞、八髎、神阙、关元、中极、子宫、归来、三阴交、太溪、涌泉。
四、“三九灸”时间表
2017-2018年三九灸时间具体如下:
九前固本:11月1日至12月11日
灸前巩固:12月12日至12月21日
一九灸:12月22日至30日
二九灸:12月31日至2018年1月8日
三九灸:2018年1月9日至17日
加强灸:2018年1月18日至28日
五、“三九灸”注意事项
1.三九灸不宜大汗,不是出汗越多越好,艾灸过程中注意保暖。
2.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3.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4.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5.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亲爱的伙伴们,如果您错过了“三伏灸”,那一定不能再错过“三九灸”了!抓紧做准备吧,三九天给自己最暖的艾!!!
三伏灸和三九灸哪个效果好 原理不同
三伏灸和三九灸的原理也是不一样的,三伏灸是中医学依据“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经络腧穴的进行温热刺激,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而三九灸选择在冬季三九天时候进行,通过中药药物贴敷在特定治疗作用的穴位上,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