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怎么除湿气 穴位除湿
冬天怎么除湿气 穴位除湿
脾俞穴位皮脂背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脊中旁开1.5寸处,取穴之时,需要取卧位,脾脏的湿热之气借由此处向膀胱经疏散,故这个穴将脾俞穴,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湿之功用,是脾脏最重要的保健穴位之一,按摩此处有很好的除湿效果。
冬天湿气重还是夏天湿气重
实际上湿气重与饮食、运动、作息和生活环境的因素有关,不能单纯的说夏天或者冬天容易湿气重。
比如夏天容易出汗,有助于排湿气,但是夏天喜欢使用甜食和冷饮,容易积聚湿气,而冬天缺乏运动,容易导致湿气积聚,但是冬天一般吃辣,容易排除湿气,因此若是自己湿气重的话,最好是从运动、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进行调理。
如运动方面,进行健走、跑步、骑行、游泳、登山等运动,有助于促进身体气血循环,增进水分代谢,加速湿气排出,饮食方面,适当多吃一些利湿的食物,如红豆、薏苡仁、茯苓、藿香、佩兰等。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的功效,红豆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用薏仁和红豆加水煮粥,可以起到利尿除湿的作用。
冬病夏治的原理是什么
冬病夏治说的就是冬天气候寒冷,易得湿寒疾病,而夏天气温最高的三伏天里,阳气最盛,气血充盈、毛孔大张,此时经脉流畅、穴位敏感,可以利用阳气和药材调理身体,祛除身体内部的湿寒之气,从而减缓和治疗冬天多发的疾病。
最伤脾胃9件事,您占了几件?脾胃怎么调理好 沉迷麻辣重口味
夏天夜晚的街头,麻辣小龙虾、麻辣烫等重口味小吃是很多人的最爱。夏天湿气较重,吃点麻辣的食物有助于除湿、开胃和醒脾,但吃得太多会刺激口腔、食道和胃的黏膜,容易引起胃火,长口疮,这时可喝点绿豆汤或吃点西瓜清火。
冬季湿气重怎么办 穴位按摩去湿气
血海穴属于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血症”的重要穴位,人坐在椅子上,绷直双腿后,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凹陷上方那块鼓起的肌肉群顶端即是血海穴,按摩这个穴位能起到养血活血、健脾化湿、祛风止痒的功效,是防治妇科疾病,皮肤病,心脑血管病,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的重要穴位。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膝眼与外踝尖的中点,也就是外踝尖上8寸的位置,距离胫骨前缘两指的距离,这个穴位是“祛痰”的主要穴位,长期按摩该穴位有祛湿化痰的作用,配合足三里按摩还能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失调,水湿停滞症状。
顺着膝盖内侧横纹向上摸,有一块突起的骨头即胫骨,顺着胫骨下方和内侧向上摸,会摸到一处胫骨拐弯并且凹陷的部位,这个部位即是阴陵泉穴,这个穴位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的功能。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按摩中脘穴能够温中散寒、健脾祛湿、和胃理气,对于缓解因湿气过重造成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腹痛、便秘等症有很好的效果。
足三里穴是健脾胃的第一要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按摩足三里穴对所有消化系统疾病均有效果,同时还有助于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疏风化湿。
拔罐后的罐印颜色代表了什么
1、皮肤呈白色:体内温气重
表现:在皮肤颜色的改变上,如出现白色的小水珠,则表明为体内湿气重。有的人体内湿气严重,水湿多而毛孔一时无法全部排出体外,拔罐后会表现为皮肤起小水泡。
方法:体内湿气重,单靠拔罐可能无法全祛除湿气。最好的方法便是让阳光照射。人体内的阳光便是阳气,补充阳气才能让湿气消散。女性可以用艾灸灸关元穴、子宫穴,利用一个灸盒便能将两个穴位同时艾灸。
2、出现黄色物质:体内有病邪
表现:出现黄色的物质,可能说明体内存在其他病邪;黄色的物质又散发着一股恶臭味,通常是皮肤病,如痤疮。
方法:利用莲花针拔罐逐淤法,在皮肤表面用莲花针敲刺后再拔罐,此时会将体内的淤血一同排出体外。
3、皮肤呈黑红色:感冒引起
表现:拔罐后皮肤呈黑红色,无分泌物,颜色偏红多为“痧”,通常为感冒。
方法:拔罐可排出毒素,另外,还可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感冒症状。
4、皮肤呈偏黑色:劳累劳损所致
表现:颜色偏黑色为淤血阻滞,通常的症状为劳累、劳损。
方法:劳损的部位除了拔罐,更好的方法是通过手法按摩配合中药烫疗,利用热疗活血通络。
三伏天泡脚好吗
夏天湿气最重,大家为了消暑还经常喜欢吃些冰的、凉的东西,给身体带来寒气。湿气寒气更容易阻塞在脾胃中,出现食欲不振、胃口不佳等问题。 而脚是我们所有穴位最密集的地方,脚上穴位可以对应所有经络和器官,通过泡脚的方法,可以有效祛除身体中的寒气湿气,舒舒服服过一年。
湿气重能刮痧吗 湿气重刮痧的好处
1.祛除湿邪。湿气重的朋友通过刮痧能够有效的祛除湿邪,减轻湿气重症状。
2.安全可靠。刮痧是在皮肤表面进行刮拭,并且还会使用刮痧精油进行润滑,就能够帮助湿邪排出,相较于吃药等治疗方式安全且方便。
3.促进新陈代谢。湿气重患者在刮痧除湿的过程中,还能够收货刮痧所带来的其他好处,比方说能够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使毛孔缩小、皱纹减少、延缓皮肤老化过程。
4.调整全身功能。在刮痧的过程中,有的穴位除了祛湿还有一些全身性的功能,对于调整全身功能是非常有益的。
按摩什么穴位除湿
1、曲池穴
屈起肘部时出现横纹的外侧段为曲池穴,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汇集到这里。对这个穴位进行按摩,能够起到调理气血以及去除风湿的作用。
2、委中穴
委中穴在膝窝的中心点上。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
3、阴陵泉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处,其主要功能是排渗脾湿。它有运中焦、化湿滞的功效,适当按摩,可以利小便,让体内的湿邪从小便而出,从而有利于脾的气机运行恢复。
4、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它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而承山穴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点按承山穴可以振奋人体阳气,起到解除湿邪,振奋精神,缓解疲劳的作用。很多人点按承山穴时,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气的缘故。而在按揉该穴一段时间后,便会觉得身体微微发热,这预示着阳气生发,湿邪减少。
5、丰隆穴
丰隆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前外侧,也就是在外脚踝肩部上面大约八寸的位置。它既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的要穴。按摩此穴位能够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
驱风湿关节疼痛少发作
腰腿痛、风湿关节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都非常适合冬病夏治。这类疾病往往都是受了寒邪所致,三伏天正是阳气最旺,气血充盈,经脉之气流畅,穴位敏感的时候,选择这个时候做穴位敷贴,可以驱除体内的寒邪,同时兼顾扶正的穴位,鼓舞人体正气,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由于风湿病多为顽疾痼疾,单纯的只是在三伏天贴三次膏药可能效果不显著。如果采用强筋健骨、活血化瘀中药内服,同时辅以舒筋利节、祛风胜湿中药外薰,然后再给予牵引等理疗,就可达到标本兼治。
李主任提醒说,像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这类顽疾,冬病夏治确实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不能代替正规治疗。
三伏天怎么排湿排寒 三伏天怎么排湿气
陈皮有三大功能:理气、燥湿、和中。理气是使脏腑之气通畅,并且流向该去的地方;燥湿是祛除体内的湿邪;而和中是调和中焦,也就是调和脾胃的功能。
承山穴是小腿外侧的一个穴位,把脚尖勾起,会摸到小腿肚上有一个窝,那里就是承山穴的位置。要知道身体这么多的穴位,承山穴可是排在人体祛除湿气穴位前三的哦~祛除湿气的效果堪比薏米红豆粥!
夏季对付湿气,可选择多吃一些具有健脾利尿功效的食物,比如苹果、怀山、莲子、赤小豆、薏米、扁豆、冬瓜等。
三伏灸和三九灸的区别
三伏灸是在每年夏天最炎热的三伏天使用;而三九灸是在每年冬天最寒冷的三九天使用。
三伏灸依据中医学“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经络腧穴的进行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祛湿的作用;而三九灸选择在冬季三九天时候进行,通过中药药物贴敷在特定治疗作用的穴位上,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
三伏灸在夏天治疗冬天好发的疾病,以预防和减少病症在冬季发作,具有很好的祛湿、温补脾肾、升阳等作用;而三九灸以辛温药物敷贴特定穴位,可辛温散寒、活血逐痰,帮助提高阳气,具有一定温阳益气,健脾益肺,祛风散寒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