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预防戊肝该怎么做
冬季预防戊肝该怎么做
戊肝主要是由戊肝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中传染方式都是通过粪一口途径将病毒从肝炎患者的粪便排泄到体外污染了水源、食物、手及各种用具,当一些人接触了这些被污染的物之后.病毒就通过口腔进入身体内.特别是感染戊肝青壮年发病率高.儿童和老人发病率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孕妇相对易患戊肝,且病情较重,死亡率高。绝大多数地区一般为散发流行.且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专家,现在是冬季,为了预防戊肝的发生,大家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
1.一定要管理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一些海鲜食物应煮熟烧透.尽量不吃路边上的半生不熟的羊肉串食品.不去不卫生的饭店吃饭等。
3.亲戚朋友在一起聚餐时最好使用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避免戊肝的感染。
2.防止戊肝的发生我们平时应该从小事做起,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生活用具要经常消毒。
4.集体食堂也是戊肝传染的一大要害,所以要加强卫生管理.加工凉、热菜的工具容器要分开.并定期消毒。特别是在节日的时候,必须做好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防止发生散发性戊肝。一旦患了戊肝,必须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自发病之日起.应当有3周才可以出院。如果严重的话,建议听取医生的意见,治愈后再出院。
孕妇春季保健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春季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胎儿生长所处的内分泌环境与母体的精神状态密切相联,孕妇保持心情舒畅,乐观豁达,情绪稳定,有利于胎儿生长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春季气候多变,容易干扰人体固有的生理功能。如自身适应能力差,可出现机体内外失衡,导致心理混乱的状况。因此春季调节情志很重要。
二、提倡户外运动。
冬季日照短,紫外线不足,户外运动少,容易造成维生素D缺乏,为了积极预防佝偻病,春季来临之际提倡孕妇走出家门,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适当的日光浴有利于钙磷的吸收及胎儿骨骼的生长,并可以防止孕期缺钙引起的小腿抽筋现象,另外提醒敏感体质的孕妇,春季空气中花粉含量增高,户外运动应避免去人多拥挤之地,如出现过敏反应需及时就医。
三、春季警惕几种病毒感染。
风疹病毒:是一种致畸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可以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等先天畸形,早孕妇女不能接种风疹疫苗,疫苗中的病毒同样会毒害胎儿,孕妇应避免接触风疹患者,如有接触史,应尽快到医院检查血IgG抗体以早期诊断。戊肝病毒:春季是肝炎的好发季节。戊肝以孕妇及中老年多发,主要经消化道传播。预防戊肝需要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不洁饮食,消灭传播媒介灭蝇灭蟑等。
四、科学膳食并补充叶酸。
研究表明叶酸有助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我国每年约有10万名无脑儿出生,其发病率春季孕妇高于其他季节孕妇,叶酸的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孕期补充叶酸非常必需,在水果,蔬菜,蛋黄及科学配方的孕妇奶粉中叶酸含量较高,孕妇还可以口服叶酸片0。4毫克,每日一次。
预防戊型肝炎 需把好病从口入关
我国是肝炎大国,提起甲肝、乙肝谁都再熟悉不过,可是你知道有一种肝炎叫戊肝吗?一旦发生传染,它不仅容易引起群体性暴发,而且合并乙肝后死亡率高达70%。日前,浙江省疾控中心传防所接嘉兴市疾控中心电话报告,嘉善县干窑镇社会福利养老服务中心发现疑似戊肝聚集性疫情,立刻电话核实疫情,并组织专业人员紧急出动,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置,迅速判定本起事件是一起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戊型肝炎暴发疫情。由此可见,预防戊肝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尤其是夏秋两季正值消化道传染病高发季节。
什么是戊肝?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是全国法定乙类传染病。在常见的甲、乙、丙、丁、戊五型病毒性肝炎中,戊肝发现最晚,但危害性却远高于最早发现的甲肝,病死率为1%~5%,约为甲肝的10倍。戊肝症状同甲肝相似,呈急性肝炎表现,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厌食油腻等。戊肝与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相比,更容易出现黄疸,表现为眼白、黏膜及皮肤组织黄染,小便呈茶褐色,重症患者会出现极度乏力、呕吐、意识不清、肝衰竭乃至死亡。
戊肝是怎样传播的
戊肝的传播途径有粪口传播、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和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一样的。
首先,戊肝会经粪口传播(消化道传播),病人或携带病毒的动物可以通过粪便将戊肝病毒排泄到体外,外环境中的病毒污染了水、食物、食具等引起传染。戊肝病毒能通过污染的饮用水、餐具、蔬菜水果、贝壳类海产品、手等,直接或间接经口传播。其中猪是戊肝病毒最主要的动物宿主,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猪肝、海产品等可感染戊肝。时下流行的生吃肉、鱼或海鲜,会让戊肝病毒有可乘之机。
其次,戊肝会通过血液和母婴垂直传播,输入带戊肝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可导致感染;孕妇感染戊肝后,可引起流产和宫内死胎,还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感染戊肝。
另外,戊肝还会接触传播,即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传染。
如何区别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
戊肝在很多方面与甲肝相似,都是通过"粪—口"方式传播的,而且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也都有消化道症状,病程都为自限性,无慢性化症状。但和较为相似的甲肝相比,戊肝有以下6个特点:
1、戊肝的潜伏期约为2—9周,平均6周,较甲肝为长。
2、戊肝患者中青年以及老年居多,而甲肝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3、孕妇更容易患戊肝,而且孕妇感染戊肝后容易发生肝功能衰竭,病死率和流产率高。
4、戊肝发热,出现肝肿大的情况较甲肝少见,但皮肤瘙痒和灰白便较甲肝多见。
5、戊肝病理损害较甲肝明显,恢复缓慢。其血清胆红素升高水平和持续时间均长于甲肝。
6、戊肝病情并不像原来认识的那样轻,特别是老年性戊肝的病情相当严重,病人多有非常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胆道系统损伤突出,黄疸多持续加深,且黄疸期长。
预防:卫生饮食最重要
为加强人们对戊肝病毒的了解,增加戊肝防治知识,特别要提醒大家,戊肝发病年龄以中年人、老年人为主,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预防戊型肝炎,需把好病从口入关。为了预防戊肝的发生,大家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
1、一定要管理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一些海鲜食物应煮熟烧透。尽量不吃路边上的半生不熟的羊肉串食品。不去不卫生的饭店吃饭等。
2、亲戚朋友在一起聚餐时最好使用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避免戊肝的感染。
3、防止戊肝的发生我们平时应该从小事做起,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生活用具要经常消毒。
准妈妈如何乐享春季时光
风疹
风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春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如妇女在怀孕初期感染风疹病毒,胎儿致畸率可高达80%以上,因此,妇女在怀孕期间要特别注意预防。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并通过空气传播的急性传染病。随着春天的来临,风疹病毒也在蠢蠢欲动,它会伴随人的咳嗽和喷嚏而漂浮在空气中。抵抗力较弱的人吸入风疹病毒后,经过2–3周的潜伏期,便开始出现症状。妊娠初期的妇女患上了风疹,风疹病毒可进到孕妇的血液循环中,并通过胎盘和羊膜的破损处进入胎儿血液,引起胎儿慢性感染,影响胎儿发育,导致先天性心脏病、视力缺损、耳聋及智力障碍等。
戊型肝炎
在孕期里,孕妇由于身体新陈代谢率高,肝脏的负担很重,此时如果感染病毒性肝炎病情常常很危重,妊娠晚期发生急性感染后母亲的死亡率可达15%-25%。
戊型肝炎与吃密不可分。它们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人们通过食入被甲肝、戊肝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使用被病毒污染的餐具。春天里各种时令美食陆续上市,在您一饱口福的同时也要注意预防戊肝,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不洁饮食,消灭传播媒介灭蝇灭蟑等。
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在冬春季发病较多。腮腺炎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孕妇感染后,病毒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先天感染,从而引起胎儿畸症。
腮腺炎病毒主要是经呼吸道传播,因此孕期的准妈妈们要少到人群密集,通风不好的场所活动,居室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流感
春季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且传播迅速,孕妇及儿童尤易感染。
孕妇若患流感,危害极大。在妊娠早期患流感,流产率显著增加,胎儿畸形率亦增加。在妊娠中晚期孕妇患流感,可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早产、死胎、死产。
流感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侵入呼吸道。因此,孕妇在春季流感流行期间为了腹中胎儿的安全,应尽量不去公共场所,如超市、娱乐场所等;若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应采取适当隔离措施,室内以食醋熏蒸消毒,孕妇也可接种流感灭活疫苗以防感染,或服用清热解毒中药预防。
如何预防肝炎传染
五种肝炎中,甲、戊型肝炎由消化道传播,是夏季预防重点,同时,要防止过量饮酒导致酒精性肝炎。
甲肝戊肝由消化道传播
病毒性肝炎是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发病率高、流行面广的传染性疾病。甲、戊型肝炎由消化道传播,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和水、食物进行传播。乙、丙、丁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日常的生活接触一般不会传染。
夏季,市民外出就餐的频率增加,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感染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除了坚持饭前便后洗手外,还要注意用流动的水洗手及洗餐具,不要到不符卫生条件的、无证的饮食摊店就餐,聚餐时可实行分餐制或公筷制。要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防止粪便和生活污水污染食物,应尽可能避免吃可能已被污染的水、新鲜水果、蔬菜以及贝类食品。甲型肝炎还可接种疫苗。
同时,要防止过量饮酒,盛夏季节不少人酷爱啤酒,以为啤酒对肝脏伤害小,其实不然,无论白酒还是啤酒,其所包含的酒精都会增加肝脏负担,长期大量饮酒很容易患酒精性肝炎。
春季如何养生 提倡准妈妈户外运动
春季养生保健知识
一、科学膳食并补充叶酸
研究表明叶酸有助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我国每年约有10万名无脑儿出生,其发病率春季孕妇高于其他季节孕妇,叶酸的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孕期补充叶酸非常必需,在水果,蔬菜,蛋黄及科学配方的孕妇奶粉中叶酸含量较高,孕妇还可以口服叶酸片0.4毫克,每日一次。
二、提倡户外运动
冬季日照短,紫外线不足,户外运动少,容易造成维生素D缺乏,为了积极预防佝偻病,春季来临之际提倡孕妇走出家门,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适当的日光浴有利于钙磷的吸收及胎儿骨骼的生长,并可以防止孕期缺钙引起的小腿抽筋现象,另外提醒敏感体质的孕妇,春季空气中花粉含量增高,户外运动应避免去人多拥挤之地,如出现过敏反应需及时就医。
三、警惕几种病毒感染
1、风疹病毒:是一种致畸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可以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等先天畸形,早孕妇女不能接种风疹疫苗,疫苗中的病毒同样会毒害胎儿,孕妇应避免接触风疹患者,如有接触史,应尽快到医院检查血IgG抗体以早期诊断。2、戊肝病毒:春季是肝炎的好发季节。戊肝以孕妇及中老年多发,主要经消化道传播。预防戊肝需要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不洁饮食,消灭传播媒介灭蝇灭蟑等。
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胎儿生长所处的内分泌环境与母体的精神状态密切相联,孕妇保持心情舒畅,乐观豁达,情绪稳定,有利于胎儿生长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春季气候多变,容易干扰人体固有的生理功能。如自身适应能力差,可出现机体内外失衡,导致心理混乱的状况。因此春季调节情志很重要。
准妈妈春季防感冒7大妙招
春季,是各种流行病和感冒等疾病的高发季节。那么,准妈妈该如何预防流行感冒呢?其实孕妇预防感冒的方法,同一般人一样,只是因为腹中孕育着另一个生命,在预防上要更加彻底严密执行。注意以下7点,就能在流感盛行的春季有效控制气喘与预防感冒。
1、避免前往人群众多或小孩聚集处,人多口杂,容易传染;
2、钱、把手、水龙头等和人最容易接触的东西,碰触后赶紧净手,或者使用卫生纸,避免直接接触。
3、勤戴口罩。
4、孕妇避免接触感冒家人使用的碗碟。
5、注意调适身心状态
孕妇身心负担大,平日要多休息,才能有健康的身体,但也不能睡过头,反而造成身体不适。以下是孕妇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因为这些因素会降低孕妇抵抗力,感冒病毒也就容易侵入:1压力过大,2工作太累,3熬夜,4情绪悲伤。准妈妈身心要保持好状态,就可以预防感冒。
6、注意调试室内环境
住在潮湿之处的准妈妈,要利用除湿机去除空气中的湿气。对于住在早晚温差大的准妈妈,则利用电热器以维持室内温暖。
7、摄取适当的食物,并以药膳和背部按摩进行自我调理。
结语:准妈咪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准妈咪的健康不仅仅是关系到自己,更加需要注意的是肚子里的宝宝哦!所以到了春季,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不去人多的地方!
吃海鲜也可能会得戊肝
戊肝是通过口-粪的肠道传染的一种疾病,专家认为海鲜是主要的食物传播途径,所以少吃海鲜,吃熟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手段之一。一旦感染戊肝病毒后,人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发热、恶心和呕吐等症状,感染后有4~6周的潜伏期。戊肝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黄疸,说白了讲就是尿液颜色发黄、眼睛发黄、皮肤发黄,这种三黄是非常的明显。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说明已经感染戊肝,病情严重的话有可能向重症肝炎发展,最终导致肝昏迷。尤其是孕妇最容易成为被感染的人群之一,她们感染后容易发生肝衰竭。另外,白血病、心脏病的患者,一旦感染戊肝很容易死亡。
专家说,预防戊肝除了尽量不吃生食物外,饭前便后勤洗手,使用公筷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勤洗手”也有讲究,最好采用消毒型肥皂或者消毒液,指甲缝和手腕则是不能忽略的部位。专家最后告诉大家,家中一旦出现戊肝患者,第一要做的就是将其送到正规的医院院进行隔离治疗,而对其接触过的物品最好进行煮沸15分钟消毒,因为戊肝病毒在70℃以上就会自行死亡。
立春养生谨防五种疾病
1.肝炎
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是由甲型、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痛并伴有黄疸和肝功能异常等。我们应该不食用生或半生海、水产品,尤其是毛蚶类水产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个人卫生习惯。
2.肺炎
开春儿是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儿童,发病率是夏季的4倍多。因此不滥用食醋熏蒸和服用板蓝根阻止疾病传播。保持工作、生活环境通风换气;注意增减衣物,加强户外锻炼;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治疗。
3.腮腺炎
在冬春交替的时候,很容易感染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可通过接触、飞沫等途径传染。想要预防就要注射腮腺炎病毒减毒活疫苗;采用喷鼻或在气雾室内进行气雾吸入。
4.心梗
患病前往往心绞痛时间延长,超过3—5分钟,甚至半小时。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胸闷不适、心慌气促、乏力嗜睡等症状。春冬季节,时冷时暖,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引发心梗发作。在生活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和长途旅行;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一次进食过饱食后活动;少吃高脂肪饮食,肥胖者要控制饮食。
5.麻疹
麻疹好发于冬春季节,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6个月-5岁的幼儿发病率最高。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并发肺炎,危及婴幼儿生命。想要预防麻疹首先小孩子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一旦发病,要早隔离、早治疗,麻疹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
春季孕期保养要注意四点
一、春季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胎儿生长所处的内分泌环境与母体的精神状态密切相联,孕妇保持心情舒畅,乐观豁达,情绪稳定,有利于胎儿生长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春季气候多变,容易干扰人体固有的生理功能。如自身适应能力差,可出现机体内外失衡,导致心理混乱的状况。因此春季调节情志很重要。
二、提倡户外运动冬季日照短,紫外线不足,户外运动少,容易造成维生素D缺乏,为了积极预防佝偻病,春季来临之际提倡孕妇走出家门,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适当的日光浴有利于钙磷的吸收及胎儿骨骼的生长,并可以防止孕期缺钙引起的小腿抽筋现象,另外提醒敏感体质的孕妇,春季空气中花粉含量增高,户外运动应避免去人多拥挤之地,如出现过敏反应需及时就医。
三、春季警惕几种病毒感染1。风疹病毒:是一种致畸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可以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等先天畸形,早孕妇女不能接种风疹疫苗,疫苗中的病毒同样会毒害胎儿,孕妇应避免接触风疹患者,如有接触史,应尽快到医院检查血IgG抗体以早期诊断。2。戊肝病毒:春季是肝炎的好发季节。戊肝以孕妇及中老年多发,主要经消化道传播。预防戊肝需要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不洁饮食,消灭传播媒介灭蝇灭蟑等。
四、科学膳食并补充叶酸研究表明叶酸有助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我国每年约有10万名无脑儿出生,其发病率春季孕妇高于其他季节孕妇,叶酸的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孕期补充叶酸非常必需,在水果,蔬菜,蛋黄及科学配方的孕妇奶粉中叶酸含量较高,孕妇还可以口服叶酸片0。4毫克,每日一次。
春季准妈妈应该注意什么
在春天准妈妈要注意些什么呢?请大家查看以下内容!
春季饮食
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饮食可以调养阳气为主,以此来保持身体健康。总得来说,还是要保证优质蛋白质和充足维生素的摄入,适量摄入一些豆类、花生等高热量的食物。
春季吃饭时,可以喝点食醋,菜肴中宜拌些蒜泥或姜汁,这样能有效杀菌;饭后用盐水漱口,也有利于预防流脑的发生。
春季生活
注意保暖
春季是乍暖还寒的时令,经常是暖和几日,又突然冷了下来,因此孕妇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能稍微暖和点就穿上了美丽的春装。所谓春捂秋冻,春天不妨穿得厚重点也没关系。
稳定情绪
春季气候多变,也容易干扰人的生理功能,可能会出现机体内外失衡,导致心理混乱的状况,因此春季保持情绪稳定十分重要,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胎儿生长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春季外出
春季是流感、哮喘及各类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孕妇应尽量避免出入人多的场合,以孕妇的体质很容易感染各类传染性高的疾病;另外有些对花粉过敏的孕妇也要避开花园或农田,以免花粉过敏引发哮喘或其它病症。尤其如果是孕早期的孕妇,更要特别注意,以防胎儿畸变的可能。
春季需警惕的病毒:
风疹病毒:是一种致畸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可以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等先天畸形。早孕妇女不能接种风疹疫苗,疫苗中的病毒同样会毒害胎儿,孕妇应避免接触风疹患者,如有接触史,应尽快到医院检查血IgG抗体以早期诊断。
戊肝病毒:春季是肝炎的好发季节。戊肝多发于孕妇和中老年人群,主要经消化道传播。预防戊肝需要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不洁饮食,消灭传播媒介灭蝇灭蟑等。
水痘病毒:春季是水痘的高发季节,预防水痘感染很重要。感染水痘的孕妇极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情况严重者将导致胎儿发育畸变;而且如果感染水痘用药顾忌也很多,因此要注意防范。
孕妈春季健康养生要点有哪些
一、春季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胎儿生长所处的内分泌环境与母体的精神状态密切相联,孕妇保持心情舒畅,乐观豁达,情绪稳定,有利于胎儿生长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春季气候多变,容易干扰人体固有的生理功能。如自身适应能力差,可出现机体内外失衡,导致心理混乱的状况。因此春季调节情志很重要。
二、提倡户外运动
冬季日照短,紫外线不足,户外运动少,容易造成维生素D缺乏,为了积极预防佝偻病,春季来临之际提倡孕妇走出家门,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适当的日光浴有利于钙磷的吸收及胎儿骨骼的生长,并可以防止孕期缺钙引起的小腿抽筋现象,另外提醒敏感体质的孕妇,春季空气中花粉含量增高,户外运动应避免去人多拥挤之地,如出现过敏反应需及时就医。
三、春季警惕几种病毒感染
1.风疹病毒:是一种致畸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可以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等先天畸形,早孕妇女不能接种风疹疫苗,疫苗中的病毒同样会毒害胎儿,孕妇应避免接触风疹患者,如有接触史,应尽快到医院检查血IgG抗体以早期诊断。2.戊肝病毒:春季是肝炎的好发季节。戊肝以孕妇及中老年多发,主要经消化道传播。预防戊肝需要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不洁饮食,消灭传播媒介灭蝇灭蟑等。
四、科学膳食并补充叶酸
研究表明叶酸有助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我国每年约有10万名无脑儿出生,其发病率春季孕妇高于其他季节孕妇,叶酸的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孕期补充叶酸非常必需,在水果,蔬菜,蛋黄及科学配方的孕妇奶粉中叶酸含量较高,孕妇还可以口服叶酸片0.4毫克,每日一次。
戊型肝炎为何难预防
日前,历经14年探索我国自主研发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成为世界上首个获批上市的戊型肝炎疫苗。据悉,该疫苗适宜于16岁以上人群预防戊肝,尤其推荐中老年人、孕妇、餐饮服务工作人员、畜牧业从业人员等易感人群使用。
戊型肝炎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发现的一种新传染病,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引起。重组戊型肝炎疫苗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疫苗领域原始创新的一个里程碑,也使戊型肝炎的预防有了更有效的手段。
青年人戊肝发病率最高
戊型肝炎的传播方式与甲型肝炎一样,主要是“病从口入”。戊型肝炎病人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3周内,大便中都可检测到HEV。吃了被HEV污染的食物或用了被污染的餐具就有可能患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的症状也与甲型肝炎相似,但症状更重,黄疸较深,淤胆型肝炎多见,病程较长,病死率为1%~4%,高于甲肝。戊型肝炎感染的人群年龄较大,多在35~82岁,平均年龄为47岁。其中,青年人中发病率最高,达3%~30%。戊型肝炎对孕妇、胎儿、老年人和慢性肝病患者的危害更大。戊型肝炎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岁,说明老年人感染了戊型肝炎后病情较重;妊娠女性感染了戊型肝炎,常导致重症肝炎,病死率高达10%~25%;原有慢性肝炎的患者如果感染了戊型肝炎,极易发生肝衰竭,病死率高达75%。
病死率居病毒性肝炎首位
戊型肝炎暴发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近半个世纪来,全球万例以上规模的戊型肝炎暴发达10余次。1978年11月初,印度克什米尔山谷巴拉穆拉地区的一条小河被HEV污染,当地饮用这条小河水的居民中275人发生戊型肝炎。新疆南部地区暴雨引起水源污染,导致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戊型肝炎暴发,持续流行20个月,波及3个地州23个城镇,发病人数达12万多,死亡近千人。2007年10月,非洲乌干达北部亦发生戊型肝炎大流行,至今仍未完全控制,疫情最严重的两个镇发病率高达30.9%和19.2%。
我国是肝炎流行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甲型、乙型肝炎疫苗的应用,甲肝和乙肝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而戊型肝炎的发病率却逐年上升,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991~1995年,我国对部分省市的调查显示,人群中HEV的感染率为9.6%;而最近的调查表明,我国人群中HEV的感染率已经上升至20%~40%。据卫生部疫情公告,2002年,我国仅报告戊型肝炎6830例,而2010年发病人数达23682例,较上一年增加16.22%,死亡率增加44.44%,其病死率在各类病毒性肝炎中居首位。
传染源复杂且人畜共患病
戊型肝炎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传染源错综复杂。戊型肝炎病人不仅可从大便中排出病毒,造成疾病传播,还可以因水源污染造成疾病流行,更重要的是许多动物,如黑猩猩、恒河猴、猕猴等灵长类动物,猪、牛、羊、鹿、猫、狗、鸡、鸭等家畜家禽和大白鼠等均可感染并传播戊型肝炎。其中,猪的HEV感染率最高,达70%以上,是戊型肝炎的重要传染源。2007年山东戊型肝炎流行,是因为许多病人接触或食用了猪肝、猪大肠等动物内脏。
HEV不仅可通过消化道传播,还可通过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但由于缺乏戊型肝炎敏感的检测方法,感染者时常不能通过检测被发现。感染了HEV的孕妇还可以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其新生儿100%发生急性戊型肝炎。人畜共患和多种传播途径,尤其是没有戊型肝炎疫苗,成为戊型肝炎预防的难点。
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
以往,戊型肝炎的预防主要靠搞好饮食卫生等综合性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保护水源,改善供水条件,保证安全用水;加强环境卫生监督和食品卫生监督,改善居住条件,合理处理人畜禽粪便,防止粪便污染水源和周围环境;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倡喝开水,不喝生水;加工猪肉、海产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不要食用半生不熟的毛蚶和海蟹等贝壳类水产品。
接种疫苗是预防戊型肝炎最主要的措施。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医学工作者一直在研究戊型肝炎疫苗。厦门大学的研究者经过多年努力,招募志愿者超过11万名,进行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疫苗三期临床研究,其预防效果和安全性得到认可,并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如果戊型肝炎疫苗能像甲肝、乙肝疫苗一样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的戊型肝炎流行一定会得到较好的控制,摘除“肝炎大国”帽子的日子将不会太遥远。
戊型病毒性肝炎饮食原则
主要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主为的综合性措施。
(1)加强水源管理、保护水源,严防水源及食品被粪便污染,改善供水条件,保证安全用水。通过提供洁净的饮用水可以预防感染。
(2)改善卫生设施,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注意食品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使用丙种免疫球蛋白及人胎盘免疫球蛋白预防戊型肝炎多数报告无效。戊肝病毒遗传因子的纯正株培养成功,目前正在积极加强本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工作。被动免疫对于预防HEV感染没有明确的作用。但对于要进入疫区的旅行者和孕妇有用。
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