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卵巢癌风险低
母乳喂养卵巢癌风险低
一项新研究显示,对孩子进行母乳喂养的母亲,患卵巢癌的风险较低。而且喂母乳的时间越长,对母体免于患这种癌症的保护也就越大。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澳大利亚科学家把493名被诊断出患卵巢癌的妇女,与相似年龄的472名健康女性进行了对照研究。每位妇女都回答了有几个孩子,以及每个孩子接受母乳喂养的时间有多长等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与对孩子进行母乳喂养不到7个月的妇女相比,那些让孩子接受母乳喂养至少13个月的妇女,患卵巢癌的几率减少了63%。研究还发现,母亲所生的孩子越多,这种效果就越明显。
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国临床营养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称,那些有3个孩子,且喂母乳时间总共达31个月以上的妇女,要比母乳喂养不到10个月的妇女患此癌的几率低91%。研究人员指出,过去有许多研究已经证明,母乳喂养可降低母亲患乳腺癌的风险,而这项新研究为母乳喂养对母亲的健康有益这一观点增加了新的佐证。
四大方法教你如何预防卵巢癌
卵巢癌的发生与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那么我们该怎么预防呢?
1.饮食均衡,少脂肪、多钙质:饮食中含有过多饱和性脂肪的女性与缺钙的女性更易患卵巢癌,因此女性应均衡饮食,多摄取纤维素,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饮食的脂肪含量,适当多摄入钙质,进而减少卵巢癌的发生。
2.多运动或做家务: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女性在一生中患巢癌的几率比运动少的女性低了27%。若女性没有运动的时间,可经常进行中等强度的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使用真空吸尘器等,劳动时间最好在每周3-4小时左右,这些家务劳动可有效减少女性患卵巢癌的几率。
3.慎用药物:经常使用调经药及避孕药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会增加。因此女性不要频繁使用这些药物。
4.适龄生育、母乳喂养婴儿:月经早于12岁、未生育过或生育时间晚于30岁的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险会增加。不仅如此,未哺乳的女性也有患病风险。因此,女性应适龄生育,并进行母乳喂养婴儿。
哺乳可以降低卵巢癌的发病几率吗
现代社会,由于事业、爱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晚婚晚育成为潮流,一些家庭甚至干脆计划不要小孩,享受自由时尚的“丁克”生活。但不幸的是,不孕、不育、晚生晚育都可能增加人们,尤其是女性的患癌几率。
不孕不育,女性卵巢癌风险高。“不生育对女性健康影响很大。”专家表示,妊娠使育龄女性发生卵巢癌的机会逐渐降低。妊娠期间,女性卵巢会停止排卵,产后哺乳期卵巢也不排卵,因此一次生育可让卵巢休养护一年多。
相反,不孕会让女性更易患卵巢癌。“不怀孕的女性每个月都会排卵,排卵会对卵巢造成一定的损伤,身体会产生新的细胞来修复受损部位,而新细胞在产生过程中很可能发生变异,出现癌变。”专家解释道。此外,一些女性本身患有不孕症,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子宫肌瘤等疾病引起的,这些疾病也会增加妇科癌症的几率。
晚生孩子不哺乳,女性易得乳腺癌。法国一项涉及9.1万女性的研究证实,未生育或者晚生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大。其中,35岁以上生育者得乳腺癌的几率比35岁以下者高3倍。
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大城市乳腺癌发病率升高,与生育晚密切相关。女性在怀孕过程中,体内会产生大量黄体酮,能很好地保护女性健康。但如果不生育或者过晚生育,会使体内雌激素增高,增加对乳腺的刺激,患乳腺癌的风险也就会高。
此外,母乳喂养可以减少母亲得乳腺癌的机会,现代女性不母乳喂养,也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几率。
过早过多生育,宫颈癌找上身。晚生或者不生对身体不好,但20岁以前就生或是生孩子太多也对女性宫颈造成威胁。曹泽毅说,过早开始性生活或生孩子太多,会对女性宫颈造成损伤,自我保护能力下降,会增加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可能性,因此更容易患上宫颈癌。
“所以,生孩子的最好年龄是在25—30岁左右,未成年女性更要避免进行性生活。”专家建议。
父母年龄大,儿童肿瘤风险高。晚生育不仅对女性健康有影响,还可能给孩子健康带来威胁。专家认为,一些儿童肿瘤的发生是由先天因素引起的,其“根源”可能在父母。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最新研究发现,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孩子患肿瘤的危险就越小。因为晚生育的女性母乳较少,孩子患病风险就相对增加了。
不育男性睾丸癌风险高。虽然晚生育或不生育对男性健康影响较少,但美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患有不育症和精子数量异常的男性患上睾丸癌的危险是其他男性的20倍。因此,专家表示,如果男性因为某些疾病导致不育,就要及时检查治疗。
由以上的文章内容可以了解到,卵巢癌与女性的生育年龄和哺乳与否,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同时生育年龄较大的人群对其子女也会产生健康的影响.所以女性朋友们一定要多了解关于卵巢癌的有关知识,并且尽量保持健康的生活规律,也是预防卵巢癌的重要措施.
容易致癌的6大生育因素
1.晚育或不育增加患癌危险
不孕不育,女性卵巢癌风险高。“不生育对女性健康影响很大。”专家表示,妊娠使育龄女性发生卵巢癌的机会逐渐降低。妊娠期间,女性卵巢会停止排卵,产后哺乳期卵巢也不排卵,因此一次生育可让卵巢休养一年多。
2.不孕会让女性更易患卵巢癌
“不怀孕的女性每个月都会排卵,排卵会对卵巢造成一定的损伤,身体会产生新的细胞来修复受损部位,而新细胞在产生过程中很可能发生变异,出现癌变。”专家解释道。此外,一些女性本身患有不孕症,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子宫肌瘤等疾病引起的,这些疾病也会增加妇科癌症的几率。
3.不育男性睾丸癌风险高
虽然晚生育或不生育对男性健康影响较少,但美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患有不育症和精子数量异常的男性患上睾丸癌的危险是其他男性的20倍。因此,专家表示,如果男性因为某些疾病导致不育,就要及时检查治疗。
4.晚生孩子不哺乳,女性易得乳腺癌
法国一项涉及9.1万女性的研究证实,未生育或者晚生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大。其中,35岁以上生育者得乳腺癌的几率比35岁以下者高3倍。
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大城市乳腺癌发病率升高,与生育晚密切相关。女性在怀孕过程中,体内会产生大量黄体酮,能很好地保护女性健康。但如果不生育或者过晚生育,会使体内雌激素增高,增加对乳腺的刺激,患乳腺癌的风险也就会高。
此外,母乳喂养可以减少母亲得乳腺癌的机会,现代女性不母乳喂养,也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几率。
5.过早过多生育,宫颈癌找上身
晚生或者不生对身体不好,但20岁以前就生或是生孩子太多也对女性宫颈造成威胁。曹泽毅说,过早开始性生活或生孩子太多,会对女性宫颈造成损伤,自我保护能力下降,会增加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可能性,因此更容易患上宫颈癌。
“所以,生孩子的最好年龄是在25—30岁左右,未成年女性更要避免进行性生活。”专家建议。
6.父母年龄大,儿童肿瘤风险高
晚生育不仅对女性健康有影响,还可能给孩子健康带来威胁。专家认为,一些儿童肿瘤的发生是由先天因素引起的,其“根源”可能在父母。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最新研究发现,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孩子患肿瘤的危险就越小。因为晚生育的女性母乳较少,孩子患病风险就相对增加了。
哪些因素易让卵巢癌找上身
1、年龄因素。其中50 岁以上妇女发病率明显升高。
对策:年龄我们无法控制,放宽身心是我们最好的预防良药。
2、饮食习惯。卵巢癌的发生和不合理的饮食有一定关系。其中高脂肪饮食可以说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相对于低脂肪饮食而言, 前者患卵巢癌的风险显著增加。此外, 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过多, 也可以因此而导致卵巢癌的发生风险增加。胆固醇的摄入增多也会增加卵巢癌的危险。
对策:因此女性应均衡饮食,多摄取纤维素,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饮食的脂肪含量,适当多摄入钙质,进而减少卵巢癌的发生。
3、内分泌紊乱。排卵与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这是因为排卵过程中上皮细胞持续受损,在再生细胞分裂修复卵巢的小伤口过程中难免有异常修复, 出现细胞繁殖错误, 这是一种致癌的可能。妊娠及哺乳期,卵巢停止排卵, 处于暂时休息状态,避免了不间断的每月排卵, 这是一种保护作用,减少了卵巢癌的发生风险。据估计每次妊娠将减少10%的卵巢癌发生危险率, 故未婚、晚婚、不孕、不育、少育、使用促排卵药、不哺乳者发生卵巢癌的风险明显增加。美国医师协会研究资料表明, 不孕症妇女服用克罗米芬等促排卵药12个周期以上发生卵巢癌的风险增加2~3倍。另一项研究表明, 现在广为流行的激素替代疗法则可以使卵巢癌的发生风险增加。
对策:生育要求适龄。研究发现,月经早于12岁、未生育过或生育时间晚于30岁的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险会增加。不仅如此,未哺乳的女性也有患病风险。因此,女性应适龄生育,并进行母乳喂养婴儿,才可以有效预防卵巢癌的出现。以及性生活时最好少服用调经药及避孕药降低患癌风险。
最后才是最重要的:进行定期检查!
生命只有一次,不要嫌麻烦、嫌贵,有病早治,无病预防。对有癌家族史者,包括卵巢、乳腺、直肠等处的癌,更应注意检测。还应酌情进行盆腔B超,且以阴道B超为好,因阴道B超比腹部B超更易发现增大的卵巢。必要时还可通过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这对于预防卵巢癌很必要。
最有效防癌的几个小方法
戒烟限酒减盐。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酒精肝、肝硬化,之后肝癌就会找上门来。盐和癌症是“亲戚”关系,越爱吃咸的地区,胃癌发病率越高。吸烟者最好立即戒酒,只要今天就戒,便可降低患癌风险。男性饮酒每天不应超过20克~30克酒精,女性别过10克~15克。饮食上最好清淡,除每天每人吃盐别超5克外,烹调时还要注意味精、酱油、酱料等“隐性盐”。
谨慎选用日用品。溴化阻燃剂、塑化剂、双酚A三类物质可能导致癌症,这些物质存在于一些家居用品中。选购日常用品时,如果闻到较大异味,应果断弃用;生活中最好少用塑胶产品,不用塑料杯装沸水,不用塑料袋装热食,以免有毒物质在高温下被释放;选购家具时,尽量选亚麻、羊毛面料的产品;接触超市小票后要及时洗手。
盯住体重指数。脂肪细胞可能会间接促进癌细胞生长人们最好盯住体重指数(BMI),计算方法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如果BMI超过24即为超重,超过30则是肥胖。肥胖人群应少吃多动、减少脂肪和糖的摄入、每天运动,控制体重。
适时生育,选择母乳喂养。如今,晚婚晚育已成为城市女性的普遍趋势。然而,晚育或放弃生育不利于防癌。女性一生中如有一次完整孕育过程,能增加10年免疫力,患卵巢癌、乳腺癌等妇科肿瘤的风险将大大降低。母乳喂养也有类似作用。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可使女性患癌死亡风险降低10%。
宝宝每个阶段的哺乳次数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认为最佳的婴儿喂养方法是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
易过敏婴儿半岁前必须吃纯母乳之所以这样建议,是因为孩子在6个月内如果能做到纯母乳喂养,要比早早就开始喝牛奶的孩子患过敏症的风险低。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宝宝营养不良,纯母乳喂养时间也不应超过7~8个月。
在宝宝出生后,母亲的乳汁将是宝宝的第一餐,我们应尽早进行哺乳,这样才可以促进母亲乳汁分泌。而且初乳含有丰富的抗体,应该及时让宝宝吃上母亲的初乳。一般情况下,若分娩的母亲、宝宝一切正常,0.5~2小时就可以开奶。
糖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吗
提起母乳喂养的好处,很多新妈妈如数家珍:母乳喂养能为宝宝提供正常发育所需的营养,能提高宝宝免疫力,增进母子感情,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减少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几率等。不过,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不合理的营养结构和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孕妇受到妊娠期糖尿病的困扰。但别担心,这些糖妈妈们在分娩后也可给自己的宝宝喂上母乳。
其实,坚持母乳喂养,还可以降低糖妈妈们的血糖,减少胰岛素的应用,降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葡萄糖,母乳喂养女性体内的葡萄糖大量应用于提供产生乳汁所需要的能量和提供乳汁的最主要成分即乳糖合成的基质,因而母乳喂养可使血糖降低,可以减少分娩后胰岛素的用量。现有的研究多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女性产后哺乳可能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另有研究发现,对于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坚持母乳喂养两个月可将其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减半。
而对宝宝来说,母乳喂养还可降低日后发生肥胖、超重及糖尿病的风险。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异常的宫内环境可以增加子代肥胖、超重及糖代谢异常的风险;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期及青春期肥胖、超重及糖尿病的风险。
值得提醒的是,母乳喂养会降低血糖,要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在喂奶前后可以适当吃一些小点心。另外,要定期去医院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胰岛素的使用量。
怎样预防卵巢癌
如何预防卵巢癌?
1、生育、母乳喂养婴儿要求适龄研究发现,月经早于12岁、未生育过或生育时间晚于30岁的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险会增加。不仅如此,未哺乳的女性也有患病风险。因此,女性应适龄生育,并进行母乳喂养婴儿,才可以有效预防卵巢癌的出现。
2、饮食合理,做到少脂肪、多钙质如果饮食中含有过多饱和性脂肪,那么这类女性与缺钙的女性更易患卵巢癌,因此女性应均衡饮食,多摄取纤维素,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饮食的脂肪含量,适当多摄入钙质,进而减少卵巢癌的发生。
3、多运动或做家务。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女性在一生中患巢癌的几率比运动少的女性低了27%。若女性没有运动的时间,可经常进行中等强度的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使用真空吸尘器等,劳动时间最好在每周3-4小时左右,这些家务劳动可有效减少女性患卵巢癌的几率。因此,要想预防卵巢癌就要动起来。
4、切勿随便用药物。如果你是经常使用调经药及避孕药的女性,那么你患上卵巢癌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为了你的健康,就不能不要频繁使用这些药物,这是避免患上卵巢癌的很重要的方法。
5、进行定期检查。对有癌家族史者,包括卵巢、乳腺、直肠等处的癌,更应注意检测。还应酌情进行盆腔b超,且以阴道b超为好,因阴道b超比腹部b超更易发现增大的卵巢。必要时还可通过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这对于预防卵巢癌很必要。
预防卵巢癌要注意
1、饮食均衡,少脂肪、多钙质:饮食中含有过多饱和性脂肪的女性与缺钙的女性更易患卵巢癌,因此女性应均衡饮食,多摄取纤维素,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饮食的脂肪含量,适当多摄入钙质,进而减少卵巢癌的发生。
2、多运动或做家务: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女性在一生中患巢癌的几率比运动少的女性低了27%。若女性没有运动的时间,可经常进行中等强度的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使用真空吸尘器等,劳动时间最好在每周3-4小时左右,这些家务劳动可有效减少女性患卵巢癌的几率。
3、慎用药物:经常使用调经药及避孕药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会增加。因此女性不要频繁使用这些药物。
4、适龄生育、母乳喂养婴儿:月经早于12岁、未生育过或生育时间晚于30岁的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险会增加。不仅如此,未哺乳的女性也有患病风险。因此,女性应适龄生育,并进行母乳喂养婴儿。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母乳喂养新妈8大益处
1、有助于子宫恢复
婴儿的反复吸吮让母亲的脑下垂体释放催产素(缩宫素),这种激素不仅让乳房分泌乳汁给宝宝(即所泌乳反射),同时还能引起子宫收缩,由此产生的收缩可防止产后出血,促进子宫恢复(回到非妊娠状态)。奶瓶喂养的妈妈们通常在宝宝出生时会接受点滴静脉注射人工合成催产素,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天,是产后出血风险高的时候,她们只能凭自己的力量面对。
2、预防缺铁性贫血
同常情况下,如果妈妈只有母乳喂养,没有替代的配方奶、食物和奶嘴,她恢复月经的时间常常会延迟,经常可以好几个月没有月经,不像人工喂养的妈妈一般在产后6-8周恢复月经。这种现象对母体保存铁质有重大的好处,而且经常达到自然避孕,保持一定的生育间隔。
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的妈妈患缺铁性贫血的风险比配方奶喂养的妈妈低,这是因为妈妈身体分泌乳汁所需要的铁量,远小于月经中失血所流失的铁量。且妈妈母乳喂养时间越长,闭经的时间越长,这方面的益处就越大。
3、可避孕
哺乳闭经避孕法是被充分证明了的避孕方法,在产后头6个月有98%-99%的避孕成功率。通过哺乳闭经法实现自然避孕,确保每个孩子得到佳的生存保证,以及妈妈在两次怀孕之间体力的恢复。与此相比,配方奶喂养的妈妈就必须在产后6周内开始实施有效的避孕方法。
4、产后瘦身
母乳喂养能达到产后瘦身的效果。生产乳汁是一个活跃的代谢过程,平均每天消耗200-500卡路里,要消耗同样多的能量,一个配方奶喂养的妈妈必须每天在游泳池来回游30圈以上,或者骑自行车爬坡一个小时。很明显,母乳喂养的妈妈在消耗孕期存储的脂肪上更有优势。研究还发现,和母乳喂养妈妈相比,非母乳喂养的妈妈瘦身更慢,并且更难保持。
5、降低糖尿病风险
研究发现,分娩后,曾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哺乳妈妈,比不哺乳妈妈的血糖水平更低。而对那些患糖尿病风险已经在增加的妈妈们,由于母乳喂养带来的大体重减轻可能使后续患糖尿病的风险下降。在怀孕前患有I型糖尿病的女性,在哺乳期常需要的胰岛素更少,因为她们的血糖水平会下降,而且母乳妈妈往往具有较高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6、降低心脏病风险
由哺乳带来的大体重的降低、经改善的血糖水平和好的胆固醇状态,终会降低心脏问题的风险,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心脏病突发是妇女死亡的重要要原因之一。
7、降低生殖系统癌症风险
没有母乳喂养的妈妈已经在众多研究中被证明有更高的患生殖系统癌症的风险。卵巢癌和子宫癌已经被发现在没有母乳喂养的妇女中更常见,这可能是由于反复的排卵周期和不哺乳造成的高雌激素水平。虽然有很多研究讨论母乳喂养和乳腺癌之间的关系,但结果是相互矛盾的。这主要是由于研究设计的缺陷和缺乏母乳喂养的统一定义,所以结果很难相互比较(有的研究中定义母乳喂养是一天至少一次哺乳,而其他的则定义为完全以乳房哺喂,不使用任何其他补充食物和橡胶乳头。)。尽管如此,还是可以推论出在母亲的生育期中有6-24个月的母乳喂养将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11-25个百分点。这可能和哺乳抑制排卵和保持较低的雌激素水平有关,还可能与乳房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局部影响有关。一项对传统上只用一边乳房喂养的妈妈进行的研究指出,没有喂奶的一边有更高的患癌风险。
8、有助于亲子感情培养
哺乳提供了一种独有的母亲和婴儿之间的互动,一种自发的肌肤贴着肌肤的亲密和滋养,而人工喂养的妈妈必须格外努力来复制这一过程。孩子吮吸乳房能令妈妈产生一种特别的激素——催乳素(促进乳汁分泌的激素),催乳素可以让母亲特别地平静。母乳喂养妈妈还被证实面对肾上腺素的刺激,能更少引起激烈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