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不能做什么 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吗
正月初一不能做什么 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吗
可以回。
有一种说法认为: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如果过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意指着会把娘家吃穷,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儿已经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过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来拜年,媳妇要帮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由于传统观念中男尊女卑,认为女孩子一旦嫁过去就是婆家人。而大年初一又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日子,也是新年的开始。因此大家都希望有美好的寓意,希望女方能好好呆在婆家处理新年事宜。
在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二,才是女儿女婿回娘家的日子,即是女婿给岳父母拜年,俗称“迎婿日”。 到了在现在,男女地位平等后,过年去谁家过年成了一个问题,特别是许多家庭男女双方距离较远,因此这些说法又会经常被提起。其实这种说法倒没有太多迷信的约束,更多的是看双方家庭的商量协调处理即可。
正月初一是阳历几号 每年正月初一是几号
每年正月初一的日子都不一样。
正月,是农历一月,农历和公历每年和每天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每年正月初一公历的日期都是不一样的,正月初一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隋代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大年初二的风俗是什么
大年初二是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风俗传统。且回娘家的女儿还需要携带一些礼品以及红包,分给娘家的长辈以及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正月初二也叫做“开年”,从这一天开始,人们会带着一些吃食以及礼品走亲访友。在饮食习俗方面,正月初二这一天中午,全家会聚在一起吃饭,并且这顿饭叫做“开年饭”,这顿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正月初二这天会有祭财神的传统,这天无论是商店还是普通家庭,都会举行祭财神的活动,这是要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祈望新的一年要发财。
正月吃什么 正月初一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3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
除夕、正月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正月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正月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
长面,也叫长寿面,正月初一的时候吃长寿面,寓意“年年长久”,预祝着寿长百年,不少老年人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
正月初一喝鸡汤,象征“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
正月初一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日 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
年糕一些地区正月里必吃的一样食物,年糕味道可口,寓意也很吉祥,年糕的谐音是“年高”,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寓意新年发财的意思。
饺子是北方地区在重大节日会食用的食物,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饺子的外皮由面粉所制,内馅选择则很丰富,北方地区在除夕和正月初一时都会吃饺子,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正月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汤圆由糯米制成,南方地区产水稻,正月初一吃汤圆的地区主要是南方,春节期间吃的汤圆一般都是甜馅的,寓意生活美满和甜蜜,正月初一的早餐汤圆则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
长面,也叫长寿面,是用面粉现做的小麦制品,一般会在长寿面上面放两个荷包蛋和少许酱料,吃起来非常美味,正月初一吃的寿面讲究多多,寓意“年年长久”,预祝着寿长百年,不少老年人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
正月初一吃什么 鸡汤
鸡的谐音是“吉”,有吉祥的意思在里面,是春节期间必吃的一道食物,正月初一喝鸡汤,不仅有吉祥的意思,还象征着“平安”,家中有参加工作的人士在正月初一时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
有什么讲究 风俗四:“食日昼”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正月初二的风俗 风俗一:回娘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这一天广东有个重要风俗就是“回娘家”,客家传统节日习俗正月初二已婚妇女转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门”。回娘家的妇女,都要携带鸡、娘酒等礼物。潮汕地区,正月初二、初三,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周岁和虚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周岁,按出生日期算。比如一个人是2000年5月1日出生,出生时算0岁,满一年后为1周岁,以此类推,到2011年5月1日,就是11周岁。
虚岁,出生是算1岁,每过一个春节长1岁。按阴历算。
比如一个人是农历腊月30生日,当天1岁,第二天正月初一,虽然只出生2天,也算2(虚)岁。而正月初一生日的,要到下一个正月初一,就是满1周岁时,才2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