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妈妈能否母乳喂养
乙肝妈妈能否母乳喂养
专家指出,对新生儿施行乙肝联合免疫的阻断措施已使HBsAg阳性孕妇的婴儿母婴传播率降低了90%左右,但母婴传播未能完全阻断,预估每年仍有13万-19万的新生儿发生母婴传播而被乙肝病毒(HBV)感染,这些孩子今后发展成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几率较高。
母婴传播未实现完全阻断
在中国,每年约有110万-130万乙肝孕妇,每年有13万-19万新生儿感染乙肝,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为0.96%,其中大多数来自母婴垂直传播。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表示,一个患者被确诊感染乙肝常常会发现家庭的其他成员也有病毒感染。如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E抗原(HBeAg)阳性的双阳性妈妈,没有采取预防措施,所生宝宝90%会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感染肝炎病毒的时间越早,今后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以致肝癌的几率就越高。有数据显示,因母婴传播而被HBV感染的婴儿,有1/4将来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母婴零传播可以实现
近年来,我国在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方面所进行的工作成绩显著,但即使注射了乙肝疫苗仍有许多妈妈和孩子存在风险。侯教授指出,通过对乙肝孕妇进行规范的妊娠期管理,并解决乙肝联合疫苗接种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全有可能实现乙肝母婴零传播。
母亲HBeAg阳性和母体内乙肝病毒载量高是免疫失败重要的危险因素,当病毒载量达到106拷贝/ml时,HBV母婴传播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增高。他认为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策略首先是筛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及病毒高载量的孕妇,然后妊娠晚期对其实施抗病毒药物干预,结合婴儿出生后的乙肝联合免疫(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进一步减少母婴传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有选择地对高病毒载量孕妇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将乙肝母婴传播几率降到接近于零。
目前,在国内一些医院已经实现了乙肝母婴零传播,但在全国看来仍是任重道远,为此日前,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启动了“乙肝母婴传播零工程”的公益项目,该研究项目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协办,旨在利用医疗工具-“小贝壳APP”,对乙肝孕妇进行全程规范管理和必要的孕期干预,减少甚至完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联合免疫保护率在95%-90%
HBV母婴传播的途径有宫内传播,分娩时传播,以及产后密切接触传播。在分娩过程中婴儿的皮肤、黏膜擦伤或胎盘剥落时,母亲血液中的病毒通过破裂的胎盘,进入脐带血,从而进入新生儿体内。这一过程感染的可能性最大,这种情况也最为多见。羊水和阴道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也可以传播乙肝病毒。此外,婴儿与母亲的亲密接触可以传播乙肝病毒。
目前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是新生儿出生后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1个月、6个月分别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接种时间越早越好;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但目前,乙肝免疫球蛋白加乙肝疫苗的联合免疫之后,仍有5%-10%的失败率。
做不做羊水穿刺唐氏筛查有争议
临床上,“二孩”备孕妈妈不少属于高龄,年龄超过35岁的孕妇生出唐氏综合征孩子的风险较高,然而乙肝孕妇做羊水穿刺唐氏筛查会否增加宫内感染风险,目前存在一定争议。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乙肝感染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应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几率。也就是说,为避免感染,HBsAg阳性的孕妇,特别是高病毒载量的孕妇不建议做羊水穿刺。
2014年乙肝病毒感染女性生育管理专家共识指出:如果乙肝病毒含量低或检测不出的情况下,在患者知情同意后可考虑穿刺;如果乙肝病毒高复制除非特殊原因,一般不建议行羊膜穿刺。
鼓励母乳喂养,为宝宝提供有效屏障
乙肝阳性妈妈的婴儿能否母乳喂养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香港一项对10年间63885名产妇的分析显示,因为担心母乳喂养把乙肝病毒传给宝宝,HBsAg阳性妈妈的母乳喂养率要低于平均值10%左右,母亲乙肝感染是影响母乳喂养率的最重要因素。
“作为医生肯定鼓励母乳喂养”,钟梅和刘志华均谈到,不管“大三阳”、“小三阳”,不管母乳中是否检测出病毒,都建议母乳喂养,因为联合免疫为婴儿提供了保护屏障。
虽然部分母乳中可检测出乙肝病毒,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母乳喂养确实会增加把乙肝病毒传给宝宝的风险。一些回顾性研究显示,HBsAg阳性妈妈母乳喂养宝宝的乙肝感染率和人工喂养儿没有区别。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推荐HBsAg阳性的妈妈进行母乳喂养。
当然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怀孕期间妈妈进行了预防性服药,建议分娩后停药,停药后可母乳喂养,乳汁中的药物含量会被逐渐代谢掉;还有孕妇进行了治疗性服药,也就是说,服药前孕妇已有肝炎活动,这种情况下,分娩后不能停药,也不建议母乳喂养。
生病了还可以母乳喂养吗
生病了,还可以母乳喂养吗?
妈妈生病了是否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这是很多妈妈关心的问题。大部分妈妈担心病毒通过乳汁传染给宝宝就马上停止了母乳喂养。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疾病都不能哺乳。
一般只有少数的药物能够进入母乳,极少数的药物会影响到婴儿,而大多数病症只要妈妈恰当处理,并不会影响喂母乳的。比如最常见的感冒,它并不会影响哺乳,相反还可以增强宝宝抵抗力。这是因为母乳中的免疫因子会传输给宝宝,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而且一般药物对母乳也不会有影响,因此妈妈感冒不必断奶,妈妈可以在吃药前哺乳,吃药后半小时以内不喂奶。
感冒
感冒是妈妈们最常见的疾病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像咳嗽、打喷嚏等可使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染给对方,是不会通过母乳传染孩子的。,妈妈们需要做到:
吃药一般感冒药物对母乳影响不大,譬如头孢类的药物,很少出现在乳汁中。你可以在吃药前哺乳,吃药后半小时以内不喂奶。同时多喝水,补充体液。
如果感冒后伴有高烧,产妇不能很好地进食,十分不适,应到医院看病,医生常常会给输液,必要时给予对乳汁影响不大的抗生素,同时仍可服用板兰根、感冒冲剂等药物。高烧期间可暂停母乳喂养1~2日,停止喂养期间,还要常把乳房乳汁吸出,以保持以后的继续母乳喂养。
腹泻、呕吐
腹泻、呕吐等肠胃问题也是妈妈们常常遇到的。一般肠道感染不会影响母乳,不必断奶,但要注意多喝水。
轻微腹泻的妈妈可以喂母乳,但是母亲要注意饮食,选择容易消化、清淡的饮食,避免高脂肪、油腻的食物,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
严重腹泻的妈妈,大便次数增多,出现腹痛、脱水的症状,建议去医院查大便常规,如果是肠炎或痢疾,需输液治疗时,尽量选择对宝宝没有影响的药物,继续喂哺婴儿。同时便后和喂奶要认真洗手。
糖尿病
乳汁中的乳糖含量是固定的,也就是说母亲体内在分泌乳汁的时候,会使得乳汁中的乳糖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母亲本身的血糖并不会影响乳汁中乳糖含量。因此,糖尿病妈妈给孩子喂奶并不会导致孩子也患上糖尿病。
在喂养期间,妈妈们要注意补充营养,保证自己体内的葡萄糖含量足够,并且还要控制胰岛素,防止自身的血糖含量增加,导致糖尿病加重。
使用口服降糖药的妈妈,则需要根据具体的药物种类,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在母乳喂养的同时,要密切监测妈妈和宝宝的血糖变化。
肝炎
乙肝病毒感染是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的。全世界有关乙肝妈妈母乳喂养和小孩乙肝感染的关系研究,都没有发现乙肝妈妈哺乳会增加小孩乙肝感染的风险。所以乙肝妈妈是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的。
建议生完孩子以后24小时内要给孩子打高效的免疫球蛋白,同时要保证6个月3次的乙肝疫苗注射。美国儿科学会传染病委员会推荐新生儿出生后在12小时内注射乙肝超强免疫丙种球蛋白,随后连续注射三次乙肝预防针,就可以进行正常的母乳喂养。
乙肝妈妈如何生个健康宝宝
乙肝可能传染给宝宝的途径
乙肝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影响到下一代,那么乙肝病毒可能会通过哪些途径传染给宝宝呢?从理论上来说,母体血液中的乙肝分子量比较小,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中;分娩时由于吞咽到带有病毒污染的母血或羊水而受感染,都有可能使胎儿一出生就成为无辜的乙肝患者,母体的乙肝病毒也有可能是生下来后因为母乳喂养通过乳汁等传给宝宝。
乙肝妈妈该如何生个健康宝宝
乙肝妈妈想要生一个健康宝宝,应该从备孕开始就昨晚准备。
1.选择合适时机怀孕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胡春玲表示,乙肝病毒可能会通过爸爸妈妈传给小孩,有资料显示,乙肝病毒通过妈妈传给小孩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此在怀孕前,夫妻双方,尤其是女方最好先去正规的医院做个健康体检,如果出现有异常指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时机再怀孕。
乙肝的检查主要看肝功能及乙肝两对半,HBV-DNA并排除其他肝炎指标。医生在给我们开的乙肝五项的检查单,通常包括第一项是乙肝表面抗原,第二项是乙肝表面抗体,第三项是E抗原,第四项是E抗体,第五项是核心抗体。在这五项中化验结果中,其实对宝宝来说,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E抗原或表面抗原是不是阳性,对于孕妈妈来说,主要是看她第三项即是E抗原是不是阳性,如果第三项是阳性的,母婴传播的机会是最大的,那么最好通过治疗将病情控制以后再去怀孕。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准备怀孕的女性朋友她的乙肝五项检查单中一三五都是阳性,就是我们所说的大三阳,这种情况如果DNA阳性,说明病毒复制明显,乙肝处于活动期,它的传染率是最高的,这个时期最好不要怀孕,待病毒复制消失或明显减弱后再考虑怀孕;如果乙肝五项的检查单中的一四五呈阳性,即是我们说的小三阳,它的传染率就稍微低一些,如果它的DNA是阴性,说明它的病毒没有复制,可以考虑怀孕,但要做好定期产检监测。
2.乙肝妈妈意外怀孕需要终止妊娠吗
如果乙肝妈妈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意外怀孕,那么需要终止妊娠吗?一般来说,如果是在妊娠早期(3个月内),孕妇的肝功能正常,没有HBV-DNA复制或复制很低,那么仍然可以继续妊娠;如果在妊娠早期,孕妇查出肝功能异常,则一般建议积极护肝治疗,病情好转后终止妊娠,不建议药物流产;但如果到了怀孕中晚期,介于此时胎儿各器官已经基本成熟,一般提倡通过护肝降酶等保守治疗继续妊娠,待宝宝出生后再进行免疫球蛋白的被动免疫和乙肝疫苗的主动免疫,以降低宝宝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如果孕妇病毒含量较高,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抗病毒治疗。
3.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检
乙肝妈妈在怀孕后一定要定期做好产检,多次复查肝功能,一旦出现消化道症状,要及时就医,到孕36周的时候,再做个乙肝的全套检查。同时孕期一定要注意合理、清淡饮食,多摄入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及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孕妇营养充足,忌烟酒、浓茶、咖啡及腌制食品,同时注意休息好,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保持心情愉悦。
4.乙肝妈妈可以喂母乳吗
乙肝妈妈可以进行母乳喂养吗?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营养科主任,广州母乳库负责人刘喜红医生介绍说,乙肝病毒感染是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的。全世界有关乙肝妈妈母乳喂养和小孩乙肝感染的关系研究,都没有发现乙肝妈妈哺乳会增加小孩乙肝感染的风险。所以乙肝妈妈是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的,但是建议生完孩子以后24小时内要给孩子打高效的免疫球蛋白,同时要保证6个月3次的乙肝疫苗注射。
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吗
乙肝妈妈可以进行母乳喂养。据研究表明,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生乙肝病毒感染的比例相当。即使妈妈患有“大三阳”、“小三阳”,但是肝功能良好,且宝宝出生24小时内已经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乳喂养对于宝宝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比如“大三阳”的妈妈哺乳前,洗净双手,避免口对口地给宝宝喂食,也是可行的。但如果婴儿口内有溃疡,则不能进行母乳喂养。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约3.5亿,其中我国约占1.2亿。而且在我国有接近1/4的乙肝是通过母婴传播引起,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乙肝妈妈不能母乳喂养宝宝。但是我们知道,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食品和饮料,含有婴儿4-6月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要素,并适合婴儿肠胃的消化和吸收。
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吗
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吗乙肝妈妈可以进行母乳喂养。据研究表明,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生乙肝病毒感染的比例相当。即使妈妈患有“大三阳”、“小三阳”,但是肝功能良好,且宝宝出生24小时内已经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乳喂养对于宝宝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比如“大三阳”的妈妈哺乳前,洗净双手,避免口对口地给宝宝喂食,也是可行的。但如果婴儿口内有溃疡,则不能进行母乳喂养。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约3.5亿,其中我国约占1.2亿。而且在我国有接近1/4的乙肝是通过母婴传播引起,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乙肝妈妈不能母乳喂养宝宝。但是我们知道,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食品和饮料,含有婴儿4-6月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要素,并适合婴儿肠胃的消化和吸收。
乙肝对孕妇和胎儿有什么影响
乙肝对孕妇和胎儿有什么影响?
孕期携带HBV(尤其是大、小三阳者)相比于正常人群,早孕反应加重、中晚期妊娠高血压症发生率增高。乙肝病毒也可引起胎盘、绒毛膜羊膜炎,诱发胎膜早破。妊娠本身会加重肝脏负荷,故肝脏受损可能性更大、更重,进而可能影响到凝血系统、免疫系统机能,产时产后出血、宫内感染及切口感染的发生风险增加。胎儿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率也明显增加。
众所周知,乙肝病毒还可以通过母婴传播,新生儿出生后就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可能发展成为慢性乙肝患者。
如何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慢性HBV感染妇女计划妊娠前,最好由专科医师评估肝脏功能,复查乙肝两对半、肝功、肝脏超声、乙肝病毒DNA等,建议选择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复制低时怀孕,孕前半年停用如干扰素等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孕期定期监测肝功,必要时遵医嘱治疗;产时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新生儿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哺乳方式。
只要做好孕前准备,并且采取了以上的综合防治措施,乙肝母婴传播的几率可以控制到2-5%以下。
乙肝母亲能否哺乳?
哺乳是母亲的天职,感染乙肝病毒的妈妈能否履行这份天职呢?虽然乙肝大、小三阳产妇的母乳中可测出HBsAg及HBV DNA,新生儿咽部及胃肠道粘膜发育不健全且胃酸浓度低、喂养时存在乳头破损等情况,理论上母乳喂养可能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但研究表明即使未进行免疫预防,肝功正常的妈妈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新生儿感染率几乎没有差别。
经正规免疫预防后,母乳喂养更不会增加乙肝感染的危险性。所以各位妈妈可以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
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的证据
1、世界卫生组织
母乳列为乙肝病毒水平最低、风险最低的安全食品,WHO明确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会增加婴儿感染的机会,并建议所有乙肝妈妈进行母乳喂养。
2、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
即使在乙肝疫苗问世前,也未报告哺乳可传播HBV,母乳喂养不需要延迟至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
1、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
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2、《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2013)
虽然HBV感染孕妇的乳汁中可检测出HBsAg和HBV DNA,而且有学者认为乳头皲裂、婴幼儿过度吸允甚至咬伤乳头等可能将病毒传给婴幼儿,但这些均为理论分析,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即使无免疫预防,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新生儿的感染率几乎相同。更多证据证明,即使孕妇HBeAg阳性,母乳喂养并不增加感染风险。因此,正规预防后,不管孕妇HBeAg阳性还是阴性,其新生儿都可以母乳喂养,无需检测乳汁中有无HBV DNA。
3、郑英杰团队(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PLoS 2013
5650例大样本研究表明:乙肝妈妈所生的婴儿在接受常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244例(4.32%)发展为乙肝感染。其中,2717例母乳,感染114例,发生率4.2%。2933例人工喂养,感染130例,发生率4.4%。结果提示,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生乙肝感染的比例相当。因为乙肝感染多发生在宫内或分娩时,母乳喂养不会增加婴儿乙肝感染风险。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母乳喂养具有人工喂养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乙肝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乙肝病毒不可能通过消化道传播。请维护婴儿的基本权利。
乙肝妈妈确定喂养方式的“三项指标”
前,临床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三项“指标”,综合确定乙肝妈妈的喂养方式。
指标一,新生儿有没有进行乙肝主、被动免疫。目前,我国乙肝主、被动联合免疫的预防效果比较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进行主、被动免疫的新生儿,犹如拥有一层“保护膜”。
指标二,母亲初乳的HBV-DNA(乙肝病毒基因)含量。乳汁病毒含量与母血HBV阳性率呈高度相关,而且初乳的HBV-DNA阳性率较高。汤小湄指出,初乳HBV-DNA阳性的产妇,喂初乳的传播风险可能较高。
指标三,新生儿的乙肝表面抗体(HBsAb)。汤小湄建议,抽新生儿的血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如果婴儿的HBsAb为阳性,乙肝妈妈进行母乳喂养相对比较安全。
经过“三项指标”的检测,如果新生儿乙肝表面抗体为阳性,并接受了主、被动联合免疫,母亲乳汁尤其初乳的HBV-DNA为阴性,乙肝妈妈母乳喂养是较为安全的。
乙肝母破皮会传染吗 需要检测乳汁中的病毒吗
首先,国内外没有一个乙肝防治指南建议检测母亲乳汁中的乙肝病毒。
其次,乙肝妈妈的乳汁中确实能够检测出乙肝病毒的抗原和HBV DNA,但是,乳汁病毒含量极低,仅为母亲血液中病毒含量的1/10000-1/1000。且初乳中病毒含量较高,等过几个月再检测,大多数母亲的乳汁中HBV DNA已经检测不到,仅有18%的母亲乳汁中还能检测到微量的HBV DNA。
而且循证医学证据已经充分说明,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无论其感染状况如何(大三阳或小三阳,HBV DNA水平高或低),在新生儿接受正规免疫后,母乳喂养均不会增加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因此,根据母亲乳汁中的HBV DNA水平来决定是否母乳喂养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依据。
乙肝妈妈能不能母乳喂养
乙肝妈妈能不能母乳喂养
首先,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多数发生在分娩过程,通过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等感染,部分为母乳喂养、唾液等产后感染。
由此可知,母乳喂养的确是乙肝产妇对婴儿传播的一条途径。
再者,乙肝病毒主要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血液传播,不是经消化道传播。所以,如果乳头有破溃出血,再进行母乳喂养,极有可能对婴儿进行传播。
还有,流行病学对照研究证实,只要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乳喂养与不是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没有任何差异。另外,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也规定,新生儿在出生12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哺乳。
肝炎产妇可不可以给婴儿喂奶
肝炎产妇能否与新生儿同室,能否给婴儿喂奶,这是众多肝炎产妇较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能否母婴同室取决于母亲是否会将疾病传染给新生儿。如母亲在肝炎急性期或慢性急性发作期,就不能与新生儿同室。肝炎恢复期或肝炎病毒携带的产妇一般可实行母婴同室。
能否母乳喂养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孕妇感染甲肝病毒后,体内很快产生甲肝抗体,至今没有在甲肝产妇乳汁中发现甲肝病毒。我国新疆戊肝流行时,戊肝母亲用乳汁喂养婴幼儿未见感染发病,说明戊肝病毒不经母乳传播。
乙肝三项阳性的母亲不宜喂奶。如果母亲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均阳性,其乳汁中含有乙肝病毒,因此不宜给婴儿喂奶。
虽然我国部分地区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但第二次疫苗是在出生后的6个月接种,因此,并不是接种乙肝疫苗后即对乙肝病毒有了完全免疫力。这个时候吃了含乙肝病毒的母乳是可能感染乙型肝炎的。如果坚持要喂母乳,则应给婴儿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研究表明,丙肝产妇和丙肝抗体阳性产妇的乳汁中存在丙肝病毒的可能性较小,可以给婴儿喂奶。
肝炎产妇的唾液中存在肝炎病毒,故产妇不可口对口给孩子喂食,并要注意消毒隔离。
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吗
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吗
乙肝妈妈可以进行母乳喂养。据研究表明,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生乙肝病毒感染的比例相当。即使妈妈患有“大三阳”、“小三阳”,但是肝功能良好,且宝宝出生24小时内已经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乳喂养对于宝宝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比如“大三阳”的妈妈哺乳前,洗净双手,避免口对口地给宝宝喂食,也是可行的。但如果婴儿口内有溃疡,则不能进行母乳喂养。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约3.5亿,其中我国约占1.2亿。而且在我国有接近1/4的乙肝是通过母婴传播引起,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乙肝妈妈不能母乳喂养宝宝。但是我们知道,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食品和饮料,含有婴儿4-6月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要素,并适合婴儿肠胃的消化和吸收。
母乳喂养的误区
误区一 一侧乳房吃一半
母乳分前奶和后奶,两者营养成分不同,为保证婴儿从母乳中获取均衡的营养成分,前奶和后奶的供应缺一不可。母乳喂养时,应该让婴儿先吸空妈妈的一侧乳房,再吸另一边,这样的益处还在于促进妈妈泌乳,保证泌乳量的充足供应。
误区二 乙肝妈妈不能母乳
患有乙肝的妈妈在孕期应该监测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活性,新生儿出生后在我院就能及时接种免费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于已经进行母婴阻断的新生儿是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的。
误区三 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
与奶粉相比较,母乳的营养成分更好,易于婴儿消化和吸收。停止母乳喂养的时间,应该在婴幼儿能够通过人工喂养获取全面营养的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应母乳喂养到2岁。
误区四 母乳6个月后无营养
随着婴儿的发育,母乳的营养成分也在不断变化,从而来满足婴儿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婴儿出生时吃到的母乳与3个月后的母乳营养成分并不相同。同样,3个月的母乳成分和6个月的母乳成分也不相同,但是都能够满足婴儿不同时期的基本营养需求。由于6个月后婴儿的营养需求增加,需要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再添加辅食。
误区五 妈妈吃药不能母乳
妈妈在哺乳期间因生病服药,是否需要停止哺乳要根据吃什么药、得什么病来定,可咨询医生获得明确指导。
误区六 母乳量少要省着喂
乳汁的多少不是省出来的,而是婴儿越吸越多。吸空乳汁的乳房产奶速度反而更快,要比留一些乳汁的乳房产奶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