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氟中毒早期诊断生化指标探讨
地方性氟中毒早期诊断生化指标探讨
地方性氟中毒的诊断,目前国内主要依据流行病学、临床及X线检查。后两者均是本病的晚期病理表现,X线检查虽然是唯一的客观诊断指标,但是需要一定的设备和较高费用。故本病实验室检验诊断指标的研究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目前在检验诊断指标 中唯有尿氟作为群体接触氟水平的指标,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由于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变异较大对一个案病例的诊断尚有一定缺陷。为此,本文在不同类型病区人群中随机选部分病人采集血、尿样本,以探讨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人群早期生化改变特点;试图探索早期诊断地方性氟中毒生化指标。
1 材料与方法
1.1观察对象
按国家统一规定的地方性氟中毒诊断标准确诊病人600例及非病区健康人450名。
1.2观察项目及方法
采集病人的空腹血液、晨尿或24小时尿测定血氟、钙、磷、镁、氯、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抗O、类风湿因子、T3、T4、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出凝血时间、血小板白细胞及分类,指甲氟、毛发氟;尿氟、钙、磷、蛋白、酮体、潜血、PH、尿胆原、尿胆素、比重肌酐等。
血、尿、指甲、毛发氟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血尿生化及酶类采用意大利科尼616和日本RABA生化自动分析仪检验,血镁、氯采用美国405火焰光度计测定,尿液化学分析采用日本产MA4210尿液自动分析仪测定,T3、T4、用PEG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整个检验数据用计算机处理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地方性氟中毒病人的血、尿常规检验结果分析表明,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下限分别达10.2%和17.8%,且轻、中、重型病人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人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P小于0.01),随病情加重发生贫血的人数增多,由此估计,所有地方性氟中毒病人中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可达13%~23%(95%可信区间)。尿常规异常发生率12.2%均是轻微改变。
病人血清氟、尿氟、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血清钙降低,磷升高,Ga/P比值下降,且随病情加重血钙上升,磷下降(P小于0.01)。重症患者尿钙排除量增加高于正常值达37%。碱性磷酸酶随病情加重而升高(P小于0.05),重症病人碱性磷酸酶高于正常值达23%。病人的总蛋白、白蛋白的含量正常,球蛋白明显升高,地方性氟中毒病人由于肝脏受损而引起肝功改变的达18.6%(95%可信限为14%~24%),改变较轻微。
3 讨论
3.1血、尿常规检验指标的诊断意义
大量摄入氟能引起贫血,血红蛋白降低,推测可能是由于氟抑制了原卟啉合成所致,Roholm认为贫血是由于伴随的营养失调所致。我们观察了地方性氟中毒病人红细胞低于正常值下限的达10.2%血红蛋白达17.8%,由此可估计所有的氟病人中血红蛋白低于正常的患者可达13.4%~23.0%,且发现中重型病人发生贫血的人数较轻型多,红细胞低于正常达20.2%,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达23.0%,随病情的加重贫血的发生率增高(P小于0.01)。由此可见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两项指标对地方性氟中毒病人,特别是中重型病人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2生化及酶类
我们观察的地方性氟中毒病人平均饮水含氟量8.76mg/L,平均血清含量为0.28mg/L,高于正常值,但不同病情,病人之间无差异。多数资料证实,同一地区氟骨症病人尿氟值与非病人之间无差异,本次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病人尿氟排泄量差异无显著性。
3.3钙及磷
一般认为氟中毒时体内钙磷代谢率紊乱,而出现血钙降低,血磷偏高。富德等人观察结果是血清钙降低磷升高,Ca/P比值下降。我们观察的地方性氟中毒病人血清钙水平低于正常值者高达50%,而血磷明显升高,高于上限值的人数占63%,Ca/P比值降低。且血清钙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增加,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表现。由此可见血清钙、磷指标是地方性氟中毒病人的重要生化特征指标,对地方性氟中毒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文献报道一般患者多有尿钙排出量增高尿磷排出量减少,重度患者多有磷排出增高。Singh的结果表明,尿钙排出不增加,而尿磷排出都表明明显增加,我们的观察结果是重症患者尿钙排出增高,高于正常值者达37%,尿磷无明显变化。
3.4蛋白及代谢调节系统的变化
血浆蛋白主要是由肝脏合成和代谢,过量摄入氟可造成实验动物肝脏病理改变,必将影响血浆蛋白的合成和代谢,有报道水氟为1.41~5.0mg/L的地方性氟中毒病区10~15岁儿童血浆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低。我们观察发现地方性氟中毒病人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均正常,只有球蛋白明显增高,白球比率降低。由于肝脏是球蛋白分解代谢的场所。所以在氟中毒时肝脏受损将影响其特有功能。而导致r-球蛋白增加。曾有报道认为地方性氟中毒病人血浆T4明显低于非病区健康对照,说明有轻度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可能是氟对甲状腺的直接或间接损害。本文观察的地方性氟中毒病人T3、T4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尚不能认为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变化。
吃鱼会导致宝宝氟斑牙吗
鱼干香脆可口,是不少孩子的零食。很多家长认为鱼很有营养价值,相信鱼片干也差不了多少。殊不知,鱼片干吃多了会引起氟中毒。因为鱼干多是由海鱼加工制成,当中的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等营养元素,但其中氟元素含量同样也多。
据测量,鱼干中的氟元素是牛、羊、猪肉的2400多倍,是水果、蔬菜的4800多倍。而人体每日对氟元素的生理需要量仅为1-1.5毫克。如果每天从食物等摄入氟超过4~6毫克,氟就会在体内积蓄起来,时间一长可引起慢性氟中毒。
慢性氟中毒会影响宝宝的牙齿发育,使牙齿变得粗糙无光,牙面出现斑点、条纹,呈现黄色,形成氟斑牙。氟斑牙一旦形成,则再也无法恢复。
因此,鱼干偶尔可作为宝宝两餐之间的零食,绝对不可长年累月大量摄入。
牙齿表面黄色斑块是怎么回事
氟牙症是在牙齿发育钙化期(8岁以前)摄入过量的氟造成的。摄入的氟主要来自于饮水。在我国有些地区天然饮用水中含氟过高,容易导致氟牙症。
氟牙症属地方性氟中毒的一种表现。
预防氟牙症的最有效方法是改善饮用水的质量,严格控制各种食品、饮料(包括饮用水)中氟的含量不超标。氟牙症具有地区分布性特点,而且同一期萌出的牙齿均有相同的色斑特征。轻度氟牙症患牙牙面光滑,质硬,重度氟牙症患牙牙面可有不规则的缺损。目前改善氟牙症牙齿色彩的主要方法是脱色法(漂白)和覆盖法(贴面、人造冠)。
孩子长牙期间的饮食禁忌
1、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可导致牙齿发黄发黑,通常妊娠期和哺乳的妇女及八岁以下的宝宝使用了四环素类药物即可能有四环素牙,特别是在宝宝5岁前服用影响更大。
2、含氟量过多的水。恒牙的发育矿化是在6-7岁以前就完成了的。饮水中含氟量以保持在0.5-1ppm之内最适宜,这个浓度能起到防龋作用,且不会发生慢性氟中毒。如果在牙齿发育矿化期间,长期饮用含氟量过多的水,会造成黄斑牙(医学上叫氟釉牙或氟斑牙),甚至导致慢性氟中毒。
3、甜食、碳酸饮料。糖果、带黏性的甜食容易附着牙面和牙缝之中,可发酵产酸,构成龋齿。碳酸饮料也易引起蛀牙,还会影响食欲,因此要避免宝宝就餐前尤其是睡前吃零食或糖果。
牙齿发黄是什么原因 水质因素
有些地区,尤其是山区,水中含氟量高,饮用这类含氟水质会使牙齿会发黄,涉及到全口牙齿。氟有防龋的作用,这种牙齿不易生蛀牙,我们叫它为“氟牙症”或“氟斑牙”,是牙齿发育钙化期,人体摄入过量氟造成的,天然水中含氟量过高,容易导致氟牙症,属地方性氟中毒的一种表现。
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
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
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在牙齿和骨骼上。
氟对牙齿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引起牙釉质白垩、着色、缺损改变以及严重的磨损。主要危害7—8岁以下的婴幼儿,一旦形成残留终生。
氟中毒引起氟骨症,主要表现腰腿及全身关节麻木、疼痛、骨关节变形,出现弯腰驼背,发生功能障碍,乃至瘫痪。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氟还能对于神经系统障碍,由于氟直接损伤神经系统或骨骼病变压迫中枢神经,也会造成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另外,氟对肌肉、肾脏、甲状腺、甲状旁腺等也产生不同程度损害。
地方性氟中毒探讨
氟中毒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早期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过量的氟进入人体后,主要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上,形成氟斑牙和氟骨症。氟在体内主要分布在骨骼、牙齿、指甲及毛发中,骨骼和牙齿的含氟量约占身体含氟总量的90%以上。地氟病最早期表现是氟斑牙,其表现为牙齿表面光泽消失而出现粉笔样的斑点、斑纹、斑块,有色素沉着时呈浅黄、褐黑色,严重时有缺损、断裂、早脱。地氟病最普遍的表现为氟骨症,症状主要有腰背、四肢关节疼痛,麻木并伴有感觉障碍,关节僵硬以及头昏、头痛、乏力等。地氟病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它能导致病人骨关节运动功能障碍。上肢病变时不能伸直,手摸不到同侧肩,严重时洗脸、梳头、吃饭都困难;下肢病变时,两腿僵硬,行走困难,不能下蹲,甚至变成“X”形腿、“O”形腿;脊柱受损害后驼背,颈、腰僵硬而不能伸屈。晚期病人瘫痪卧床不起而完全丧失劳动、生活能力。
氟是人类生命活动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每日需氟量约为1.0~1.5mg,每日摄入小剂量氟化物,可促进牙齿和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也有利于神经系统的传导和酶系统的正常活动。缺氟可引起龋齿。
可溶性氟在消化道几乎全部吸收,10分钟后到达血循环,60分钟可达最高浓度。血中的氟75%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其余以离子氟(F)状态存在。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各组织,容易透过细胞膜。氟也可以经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氟沉积于骨骼及牙齿,其余贮存于毛发及肝、肾中。骨氟正常为100~2000ppm,氟骨症病人可高达10000~20000ppm。各组织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氟化物,按含量多少依次为主动脉、膀胱、皮肤、指(趾)甲、肾脏、头发和脂肪等。
适量的氟为人体所必需,但超过一定范围就会造成各种损害及病变。一般认为每日氟的最高摄入量为4~5mg,如果超过6mg/日就能引起氟中毒。地氟病按病因分型,主要有饮水型(因饮水中氟含量高,居民通过饮水而中毒)和燃烧污染型两大类,局部地区还有其因食用高氟井盐、饮用高氟茶而致氟中毒的。饮水型氟中毒是病区分布最广、患病人数最多的一型,我省地氟病属饮水型。如氟斑牙和氟骨症一旦形成,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因此,防治地氟病的关键在于预防和控制。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饮水型地氟病的防治,以改水降氟为原则。先应查清水质,改善水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改用低氟水源,如引用江、河、水库的地面水,打低氟的深井以及收集、储备天然降水等。对含氟高的饮水可采用明矾加碱法、煮沸法、活性炭或砂过滤法去氟。结合环境监测情况,对于病区的群众进行人体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1.地方性氟中毒症状和体征
地方性氟中毒可加重骨关节炎
患有地方性氟中毒的患者更容易表现在股骨非承重面出现珊瑚样的骨赘。在患有地方性氟中毒的患者中,膝部不典型骨赘能够加重这个部位骨关节炎的严重性。
地方性的氟中毒可能与土耳其骨关节炎患者膝部病变严重性增加有关。过多的氟摄入能够影响牙齿和骨骼组织并导致地方性氟中毒,这种疾病在世界上的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放射学和临床特征。
“我们发现在土耳其患者中,膝部不典型的局部骨赘可能是地方性氟中毒的特征,”来自土耳其Sleyman Demirel大学医学院的学者们指出。这些来自理疗康复、放射、生物化学和创伤整形外科的研究者对56名地方性氟中毒的患者和40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进行了生理和放射学的检查。
结果显示在两组人群中,膝部骨关节炎都是临床和放射学最容易检测到的异常。患有地方性氟中毒的患者与对照相比,膝部骨关节炎的放射学严重性要强。他们的骨赘最常见于胫骨结节和股骨外上髁。
同时,患有地方性氟中毒的患者更容易表现在股骨非承重面出现珊瑚样的骨赘。在患有地方性氟中毒的患者中,膝部不典型骨赘能够加重这个部位骨关节炎的严重性,研究者总结。
婴儿长牙期间不能吃哪些东西吗
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可导致牙齿发黄发黑,通常妊娠期和哺乳的妇女及八岁以下的宝宝使用了四环素类药物即可能有四环素牙,特别是在宝宝5岁前服用影响更大。
含氟量过多的水。恒牙的发育矿化是在6-7岁以前就完成了的。饮水中含氟量以保持在0.5-1ppm之内最适宜,这个浓度能起到防龋作用,且不会发生慢性氟中毒。如果在牙齿发育矿化期间,长期饮用含氟量过多的水,会造成黄斑牙(医学上叫氟釉牙或氟斑牙),甚至导致慢性氟中毒。
甜食、碳酸饮料。糖果、带黏性的甜食容易附着牙面和牙缝之中,可发酵产酸,构成龋齿。碳酸饮料也易引起蛀牙,还会影响食欲,因此要避免宝宝就餐前尤其是睡前吃零食或糖果。
氟斑牙和四环素牙的区别
氟斑牙同四环素牙有区别的
首先从颜色上氟斑牙是牙齿表面上的有的为白垩色的斑块有的为黄色的条纹状斑块,而四环素牙是由里向外透出来的暗色,氟斑牙的形成有地区性(一起长大的同年龄的伙伴也有这种症状)
而四环素牙是由于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四环素类的药物,或是45岁时自己服用过四环素,所有的美白对牙齿都有一定的破坏性,大多数人两三年后有个回色的问题。如果不是太显眼的话建议还是不要做。
四环素牙是指四环素族药物引起的着色牙,属于口腔科疾病。病因是在牙的发育矿化期服用四环素族药物,可被结合到牙组织内,使牙着色。四环素还可在母体通过胎盘引起乳牙着色。
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此症具有地区性,是一种典型的地方病,为慢性氟中毒病早期最常见而突出的症状。氟牙症在世界各国均有报告。我国氟牙症流行区很多,东北、内蒙、宁夏、陕西、山西、甘肃、河北、山东、贵州、福建等地都有慢性氟中毒区。氟中毒病关系人民健康,严重者同时患氟骨症,应引起高度重视。
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分为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原则、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原则、化学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原则、致病物质不明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具体如下。
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②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③实验室诊断资料和对中毒食品或与中毒食品有关的物品或病人的标本进行检验的资料。
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②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③形态学鉴定资料;④必要时应有实验室诊断资料和对中毒食品进行检验的资料;⑤有条件时,可有简易动物毒性试验或急性毒性试验资料。
化学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②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③如需要时,可有病人的临床检验或辅助、特殊检查的资料;④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或与中毒食品有关的物品或病人的标本进行检验的资料。
致病物质不明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②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③必要时由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的资料。
鱼片吃多了小心氟斑牙
鱼片干香脆可口,是不少孩子的零食。很多家长认为鱼很有营养价值,相信鱼片干也差不了多少。殊不知,鱼片干吃多了会引起氟中毒。因为鱼片干是由海鱼加工制成,当中的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等营养元素,但其中氟元素含量同样也多。
据测量,鱼片中的氟元素是牛、羊、猪肉的2400多倍,是水果、蔬菜的4800多倍。而人体每日对氟元素的生理需要量仅为1~1.5毫克。如果每天从食物等摄入氟超过4~6毫克,氟就会在体内积蓄起来,时间一长可引起慢性氟中毒。
慢性氟中毒会影响宝宝的牙齿发育,使牙齿变得粗糙无光,牙面出现斑点、条纹,呈现黄色,形成氟斑牙。氟斑牙一旦形成,则再也无法恢复。
因此,鱼片干偶尔可作为宝宝两餐之间的零食,绝对不可长年累月大量摄入。
宝宝长牙不能吃什么
1、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可导致牙齿发黄发黑, 通常妊娠期和哺乳的妇女及八岁以下的宝宝使用了四环素类药物即可能有四环素牙,特别是在宝宝5岁前服用影响更大。
2、含氟量过多的水。恒牙的发育矿化是在6-7岁以前就完成了的。饮水中含氟量以保持在0.5-1ppm之内最适宜,这个浓度能起到防龋作用,且不会发生慢性氟中毒。如果在牙齿发育矿化期间,长期饮用含氟量过多的水,会造成黄斑牙(医学上叫氟釉牙或氟斑牙),甚至导致慢性氟中毒。
3、甜食、碳酸饮料。糖果、带黏性的甜食容易附着牙面和牙缝之中,可发酵产酸,构成龋齿。碳酸饮料也易引起蛀牙,还会影响食欲,因此要避免宝宝就餐前尤其是睡前吃零食或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