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睡不当会伤宝宝大脑,如何哄睡宝宝 预防“婴儿摇晃综合征,切忌以下行为
哄睡不当会伤宝宝大脑,如何哄睡宝宝 预防“婴儿摇晃综合征,切忌以下行为
1. 不要以剧烈摇晃的方式安抚宝宝。
2. 在空中抛接宝宝。
4. 将宝宝抛到床上。
5. 抱着宝宝旋转。
6.让宝宝坐在大人膝盖上,往后用力翻躺。
7. 不要过度依赖摇篮,控制使用的时间与摇晃的程度。
摇宝宝睡觉会将孩子晃晕吗
“小婴儿不要再摇了!抱着孩子不断抖动,哭得越凶,抖得越厉害,直到孩子睡去,实际上孩子是被抖晕过去了。婴幼儿在一岁半前是脑发育高峰,而且出生后额叶未完全发育,脑组织的发育慢于颅骨的发育,因此颅内空腔较大,剧烈的活动头部会导致“摇拨浪鼓效应”,而最常见的是硬膜下积液。”
摇晃着哄宝宝,真的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危害?来听听专家的解释。
会晃出问题吗?
专家解释:有可能,但概率极低
专家表示,过度摇晃婴儿可能导致其脑部血肿,这种病被称为“摇篮综合症”。
专家解释说,1岁半以下的小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全,其大脑就好像盛放在颅骨里的嫩豆腐,脑组织和颅骨间并无连接。如孩子的脑组织发育比颅骨发育慢,两者之间会出现空腔。此时,当孩子受到一定频率的长时间摇晃,就会导致硬膜下积液。一旦空腔和积液出现,孩子继续受到晃动,大脑也会跟着震动,头盖骨和大脑之间的静脉被挤压,血流受阻,会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 慢性硬膜下积液或慢性硬膜下血肿,更严重的,则可能出现失明甚至死亡。然而,事实上,“摇篮综合症”的发病率是极低的,到目前为止,该院尚未收治过一例真正的“摇篮综合症”患者。
专家认为,如今孩子金贵,“恐怕没有父母会用如此高强度、高频率的力度对付自己的宝宝”。微博中所说的“孩子被抖晕”、“拨浪鼓效应”都是极端事例,应是意在提醒年轻父母,摇晃孩子有风险,要多加注意。
孩子到底该怎么“晃”
专家建议:轻抱轻摇,轻晃摇篮
今年29岁的陆小姐,儿子刚刚满周岁。对于“孩子不能摇”的说法,她很惊讶:“家里一直都是抱着孩子摇晃哄他睡觉,如果这样不安全,那该怎么做?”
专家表示,只要不是晃动力气太大,或者恶意摇晃,平时家长抱着孩子轻轻摇晃是没有问题的。
专家称,婴幼儿哭闹时,母亲温柔的怀抱和抚触能起到很好的安慰作用。她同时提醒,如果孩子睡在摇篮中,家长不要用同一频率长期摇晃摇篮。因为孩子如长时间在同一频率下晃动,可能引起脑部震荡,导致危险。
专家同时提醒,对于有脑部基础病的孩子,稍加外力或许就会使其受伤。如果宝宝出现了呕吐、抽搐、嗜睡、烦躁,眼球上翻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哄宝宝睡觉六大错误方法有哪些呢
哄睡
当宝宝哭闹或睡不安时,你会不会将宝宝抱在怀里,或放入摇篮中不停地摇晃,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危害:摇晃会使宝宝未成熟的大脑与坚硬的颅骨相撞,造成小血管破裂,颅内出血,造成“摇晃婴儿综合征”,宝宝表现为癫病、智力受损、肢体瘫痪、弱视或失明,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水肿、脑疝而死亡。这种情况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宝宝。
正确做法: 让宝宝入睡可以轻轻地拍拍他的背,避免拥抱摇晃。对不愿入睡而哭泣的宝宝,你可以坐在他的床边,握着他的小手,直到他入睡。 过几天后,你与宝宝保持一定距离,让他看得到你,以后再停留较短的时间,让宝宝慢慢适应单独入睡。
陪睡和搂睡
因为不放心宝宝单独睡觉,所以你会陪着宝宝一起睡吗?或者陪睡仍不放心,还要搂着宝宝睡? 危害:陪睡稍不注意就可能压住小宝宝,发生意外。长期陪睡还会使宝宝养成“恋母”心理,即使上了幼儿园也很难与妈妈分离。搂睡则更增加了发生意外的机会,被搂睡的宝宝吸不到新鲜空气,吸入的是妈妈呼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致病。还可能养成宝宝醒来就要吃奶的坏习惯,从而影响了宝宝的消化功能。
正确做法: 当宝宝一出生,就应积极地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即使新生宝宝也不应与妈妈同睡。在你的床边可放一张小床给宝宝睡,这样,分开睡也能照顾到宝宝。
俯睡 如果宝宝喜欢趴着睡,你会在意吗? 危害:国外已有资料证明,俯睡的宝宝容易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这是因为小婴儿不会自己翻身,也不会主动避开口鼻前的障碍物,容易使口鼻阻塞而缺氧窒息。
正确做法:
宝宝仰睡最安全,使呼吸道通畅无阻。对于刚吃完奶的宝宝可采取右侧位睡,若有吐奶也不会呛入气管内。如果发现宝宝俯睡,要及时帮宝宝调整姿势,以防意外。
热睡 在冬天,为了不使宝宝受冻,你会用电热毯给宝宝保暖吗,甚至通宵都开着电热毯? 危害:电热毯加热速度较快,温度也高,会使宝宝轻度脱水影响健康。
正确做法: 若要给宝宝使用电热毯,可在睡前通电预热,等宝宝上床后及时切断电源。如果发现宝宝烦躁不安、哭声嘶哑,可能有脱水现象,马上给宝宝喝些开水。
裸睡
在夏季,为了宝宝凉爽入睡,你会让宝宝光溜溜地一丝不挂吗? 危害:宝宝体温调节较差,夏季半夜里会有些凉,宝宝腹部一旦受了凉,会使肠蠕动亢进,导致腹泻。
爱摇晃宝宝当心摇篮综合征
专家指出,这样剧烈的摇晃孩子脑袋不但不能治病,反而要担心摇晃综合征,也叫摇篮综合征。
据介绍,摇篮综合征是因为婴儿受到持续剧烈摇晃而对其脑部产生的损害。由于婴幼儿头部所占比例较大,而颈部的发育又不太完全,所以当宝宝被剧烈摇晃时,悬浮在颅内的脑组织和与脊髓连接的神经会受到很严重的损伤,导致脑出血、脑水肿或视网膜出血。
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严重时甚至有可能导致夭折。摇篮综合征多发生在6个月到1岁的婴儿,摇晃大一些的孩子有时也会发生,多在4岁以内。
摇篮综合征不仅可能发生在这种极端的事例上,很多家长在孩子哭闹时常会抱着孩子晃,为了尽快哄孩子入睡也会抱着大幅度晃孩子,或者将孩子放在摇篮里大力摇晃,张思莱提醒,家长的这些行为,同样可能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严重的损害。
专家提醒,孩子哭闹,家长首先要找原因,不要单纯依赖摇晃。其次,就算要抱着孩子晃一晃,动作一定要轻柔,幅度一定不能过大
。而要让孩子尽快入睡,家长最好不要采取抱着摇晃的方式,可以从一开始就训练宝宝的睡眠模式,一旦有睡觉的迹象时,就可以把宝宝放到床上了,在床边陪到他们睡着。这样可以培养宝宝自己入睡的好习惯。
别用错误的方法哄宝宝睡觉
错误做法一:摇睡
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一些年轻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越哭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
轻者发生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脑水肿,脑疝而死亡。如果眼睛里的视网膜受到影响,还可导致弱视或失明,由此铸成大错,尤其是10个月内的小宝宝更危险。
错误做法二:陪睡——玩具陪睡?不宜提倡!
从宝宝一出生,就应积极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即使是新生儿,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妈妈熟睡后稍不注意就可能压在小宝宝身上,造成窒息死亡。美国一项调查资料证实了这一点,即让婴儿独自睡觉可降低60%的突然死亡率。
另外,妈妈长期陪睡,宝宝会出现一种“恋母”心理,到了幼儿园甚至上小学的年龄,与妈妈分离还会很困难,由此宝宝日后容易患学校恐怖症、考试紧张症,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不利。
培养孩子独睡习惯一般从1岁开始,此年龄段的宝宝入睡较快,并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意识。利用这些特点鼓励宝宝独睡,宝宝较易接受。
睡眠是保证宝宝休息充分的有效途径,如果家长用不正当方法哄宝宝睡觉,会对宝宝产生无法预料的危害,所以家长们要多多注意,千万别让自己的错误习惯危害到宝宝。
易导致宝宝脑震荡几种不良行为
一、哄睡类
1、使劲摇晃宝宝摇篮
摇晃摇篮这是新妈妈对宝宝常用的哄睡方法,当宝宝哭闹或睡不安稳时,一些心急的新妈妈便将宝宝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哭得越凶,妈妈也就摇晃得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2、将宝宝抱在怀中摇晃
很多新妈妈都会使用这招来哄宝宝入睡,但并不是每个新妈妈的抱姿都是正确的,而且晃的幅度也各不相同。有的新妈妈的抱姿不仅错误,而且摇晃宝宝的幅度也过于剧烈。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这样的行为都容易造成“摇晃婴儿综合征”,形成宝宝脑震荡。因为摇荡会使宝宝的大脑与坚硬的颅骨相撞,宝宝的大脑还未成熟,很容易导致小血管破裂,造成颅内出血。宝宝会出现癫病、智力受损、肢体瘫痪、弱视或失明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水肿、脑疝而死亡。
行为纠正
新妈妈要切记,无论是躺在摇篮里的宝宝还是抱在怀中的宝宝,都不要剧烈摇晃宝宝。正确的哄睡方法是:轻轻地拍拍宝宝的背或对宝宝做适当的抚摩。
二、外出类
1、让宝宝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
有些爸爸妈妈开车带宝宝出外游玩,让宝宝直接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认为车里的震动不大,对宝宝不会构成伤害。
2、带宝宝玩晃动性大的游戏
爸爸妈妈最喜欢带宝宝去玩摇木马、荡秋千、坐旋转游艺车等游戏,以为这是宝宝最想要的,但却无法把握合适的限度。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这些一般不太引人注意的习惯性行为,会使宝宝头部受到一定程度的震动。由于宝宝颈部肌肉十分软弱,在较大震动的情况下,还不足以保护颈部脊髓和大脑,所以宝宝极可能因此而出现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肌肉松弛无力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导致宝宝失忆。
行为纠正
让宝宝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这些震动虽然在爸爸妈妈眼中并不算大,但对宝宝却可能引发脑震荡。正确的做法是:在车内安置安全性能高、稳定性好的摇篮,最好同时有人看护,避免一个人开车带宝宝出门,这样既要驾驶又要照顾宝宝,极易发生意外。
尽管不少专家指出人在耳前庭系统完全成熟以前,摇晃能促进其神经反射和运动器官的发育,有些游戏的摇晃刺激的确能满足宝宝们健康发育所需,但最好采用限时限次的方法,进行合理安排。况且人都有犯糊涂的时候,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小心注意——过则为灾。
三、逗玩类
1、抛举宝宝
有的爸爸妈妈为了逗乐宝宝,喜欢将宝宝向上抛起,让宝宝腾于空中,然后接住。有的爸爸妈妈虽然不会这样,但也有把宝宝举高逗玩的行为。
2、让宝宝站立在成人的手掌上
有的爸爸妈妈十分希望早一天看到宝宝站立,经常喜欢用一只手握住宝宝的小脚,让宝宝站立在自己的手掌上。
不良指数:★★★★★
行为解读
抛举宝宝、让宝宝站在手掌上都是十分危险的行为。正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头围最大,比胸围大1~2厘米,宝宝头大身小,导致颈椎不能很好地支撑头部,如果一旦失手,宝宝直接跌至地面,身体不仅会受到损伤,严重的还会伤及宝宝颈部、脑部。宝宝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昏迷、休克等现象,恢复后可能躁动不安、头痛、恶心、呕吐或晕眩等,还可能并发脑出血或脑水肿。
行为纠正
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特别是新生宝宝,切不可用这种方法来逗乐或戏耍,逗玩时随意剧烈摇晃宝宝更是要不得。正确的做法是:每天适当地抱抱宝宝,与他逗玩,和他亲热一番。如用拳头做游戏,将大手半握拳,用来引逗宝宝,让宝宝用小手抓握。
温馨提示:小宝宝是一点轻微的震动都不能承受的。宝宝在最初几个月里,各部的器官都很纤柔,尤其是头部,相对大而重,颈部肌肉软弱无力,遇有震动,自身反射性保护机能差,很容易造成脑损伤。面对如此脆弱的小宝宝,新手爸爸妈妈一定要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怎样哄宝宝睡觉
不要以为小宝宝不需要哄睡,其实小宝宝也是需要爸妈的睡前儿歌的——摇篮曲,它最适用于新生儿到2岁内的宝宝,它们最容易使宝宝安静下来,而且很快进入睡眠状态。
父母唱摇篮曲需要啥技巧?
选择合适的曲子。现在大部分年轻人不会唱太多的摇篮曲,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3/4拍或慢四拍的歌曲。歌词随便编唱,只要是慢拍子,平缓的曲子就行。
父母要有自信心。你不要有顾忌,不要认为你的嗓子不好,或唱出的歌来不好听。宝宝并不会介意你唱的好不好,成不成调。其实你的宝宝最喜欢,也最熟悉你的声音。
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大部分宝宝对摇篮曲这样的慢节奏的乐曲很容易接受。但也有些宝宝对音乐的要求很特别,他可能喜欢听一些特别的音乐。因此,你在唱摇篮曲时要依宝宝的反应而定。
注意宝宝的情绪变化。如果宝宝总是不时地打哈欠,那也表明宝宝已经很困了,这时你只需要轻轻拍拍宝宝就行了。如果宝宝情绪很高,没有一点倦意,你也不必着急,首先选择一首节奏轻快的歌曲吸引他的注意力,使他的情绪稳定下来,然后再唱慢节拍的摇篮曲。
哄宝宝睡时,爸妈要禁忌啥?
当宝宝哭闹不睡时,父母会想出各种方法来哄睡宝宝,但有些不正确的方法却会给宝宝的健康带来不利。
不要睡前兴奋哄睡。逗他发痒、发笑及快速猛烈的动作不能帮助他入睡。当你哄他睡觉时,要冷静、沉着。
不要陪睡。妈妈熟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压住宝宝,造成宝宝窒息。
不要使劲摇睡。摇晃可能使宝宝大脑颅骨腔内震荡,造成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危及生命。
哄宝宝睡觉的禁忌
哄睡禁忌
当宝宝哭闹不睡时,父母会想出各种方法来哄睡宝宝,但有些不正确的方法却会给宝宝的健康带来不利。
(1)摇睡:因为摇晃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震荡,造成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危及生命。
(2)陪睡:妈妈熟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压住宝宝,造成孩子窒息。
哄睡妙招
(1)轻拍宝宝: 宝宝睡下后,如果他的情绪还是不太安定,妈妈可以边哼儿歌,边轻拍宝宝,给他一个惬意的心情和绝对的安全感。
(2)轻柔的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音乐帮助宝宝睡眠。要知道,宝宝对音乐具有天生的鉴赏力哦!
(3)背光而睡:宝宝待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适应了黑黑的睡觉环境。所以可以让宝宝朝着背光的方向睡,让他慢慢适应。
哄睡不当会伤宝宝大脑,如何哄睡宝宝 哄睡不当会伤宝宝大脑
摇晃宝宝,是很容易损害到他们颈部的肌肉和韧带的,严重的话甚至会扭伤宝宝的颈部。
宝宝的大脑尚处在发育初期,有的家长把宝宝高高抛起,会使宝宝体内的血液不时地冲击大脑,这样会导致脑部暂时性充血。
当被摇晃时,宝宝就像成人在玩高速运转的游乐项目,其身体是无法承受巨大的离心力的,血液流向一边,容易造成局部性贫血。
美国儿科学会这样说:大力摇晃婴儿是一种严重虐待,最常见于婴儿1岁以内。大力或剧烈摇晃婴儿,包括撞击婴儿的头部,常常是因为父母或其他看护人因婴幼儿不断哭闹而精神崩溃或过于愤怒。摇晃或击打婴儿的头部可以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甚至造成婴儿死亡。虐待引起的头部损伤会造成很多严重伤害,包括失明或眼部损伤、脑损伤、脊柱损伤或耽误正常发育。迹象或症状包括易怒、昏睡(难以清醒)、发抖(颤抖)、呕吐、癫痫、呼吸困难、昏迷。
美国儿科学会强烈反对大力摇晃婴儿。如果你怀疑婴儿的看护者曾摇晃或伤害婴儿,或者你或你的配偶一时失控做了这些事,应立刻带婴儿去看儿科医生或去急诊室。假如已经出现了脑损伤,不进行治疗只会让情况变得更严重。不要因为羞愧或恐惧而不敢带婴儿就医。
婴儿打嗝不止与摇晃症
婴儿摇晃症候群指的是在短时间内剧烈地摇晃宝宝或经常用力摇晃宝宝对宝宝造成的一系列伤害。月龄小的宝宝,颈部尚不能很好地支撑头部,在不同方向剧烈地加速与减速晃动下,宝宝的头部虽没有直接撞到坚硬的物体,但也会造成脑部伤害。婴儿摇晃症候群是婴幼儿因为外力伤害而导致死亡或肢体障碍的主要原因。当宝宝被剧烈摇晃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包括不安、嗜睡、不停地流口水、四肢无力、抽搐痉挛、呕吐,乃至呼吸加快、体温下降和心跳过慢,严重者呈现昏迷、心跳停止、瞳孔放大甚至死亡。
注意事项
帮宝宝拍嗝时,照顾者一定要注意自身力道的控制,毕竟新生儿还有很多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尤其是如果拍打的位置不正确,误拍打到腰际两侧的肾脏时,就会伤害到宝宝的器官。宝宝喝完奶后不要摇晃宝宝,剧烈的摇晃容易让宝宝眩晕,导致宝宝变成“Shake Baby”,产生“婴儿摇晃症候群”的症状,毕竟宝宝的脑部器官仍相当脆弱,摇晃太剧烈,很可能有脑出血的危险。哄宝宝入睡时抱着轻轻地摇晃一会儿无碍。
可以搂着新生儿睡觉吗
1、可以搂着新生儿睡觉吗
作为家长,只有多了解新生儿的各个睡眠状态阶段,然后才能更好的去照料宝宝,保证宝宝的睡眠。可以搂着新生儿睡觉吗?
爸爸妈妈不要搂着新生儿睡觉,搂着宝宝睡觉会使宝宝吸氧不足。
人脑组织的耗氧量最大,一个成人脑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1/5,而宝宝越小,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比例也越大,婴幼儿可高达1/2.
如果父母搂着宝宝睡觉,父母的呼吸会使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高,睡眠中的宝宝感到呼吸困难,脑供氧不足,因而引起睡不稳、易做恶梦和半夜哭闹,睡在父母中间的婴儿会更甚。
婴儿长期在这种缺氧的环境中睡眠,会影响脑组织的新陈代谢,严重者还会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
2、新生儿睡眠特点
美国和荷兰各有一位心理学家,仔细观察、研究了新生婴儿的行为表现,按照新生婴儿觉醒和睡眠的不同程度分为6种意识状态:两种睡眠状态--安静睡眠(深睡)和活动睡眠(浅睡);三种觉醒状态--安静觉醒、活动觉醒和哭;另一种是介于睡眠和醒之间的过渡形式,即瞌睡状态。
3、摇晃新生儿睡觉好吗
爸爸妈妈在哄睡婴儿时,要避免猛烈的摇晃和举抱小宝宝。婴儿脑部脆弱柔软,脑部易受震荡导致脑出血。
有一种叫做“婴儿摇晃综合征”的病,也叫做“婴儿摇篮综合征”,是因婴儿受到持续摇晃而对其脑部产生的损害,常常在没有外部损伤迹象的情况下,造成头或脑的损伤。
专家表示,因为晃动而造成孩子的颅脑损伤属于比较极端的案例,儿童医院遇到的比较少,但是每年都会有那么1-2个,而且都是受伤比较严重的,有的甚至留下了终生的残疾。
1岁以内的孩子颅脑还在发育期,颅骨的生长速度远远大于大脑的生长速度,由于婴幼儿的头部约占全身重量的25%(成人的比例为10%),且婴儿脑部比成人的脑部柔软、脆弱,加上颈部肌肉较柔弱无力,所以在被摇晃时,会造成孩子脆弱的脑组织不停地和颅壁发生碰撞,从而导致脑部血管挫裂引起脑出血。
新生儿睡觉要抱着睡怎么办
某些疾病会影响宝宝的睡眠,最常见的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岁以内的宝宝,尤其是6个月内的宝宝,患佝偻病时往往不容易入睡,入睡后会突然惊醒,大哭不止,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应当请医生进行诊治。
在排除了佝偻病的影响后,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来说,妈妈可以适当地抱一抱,陪一陪,宝宝需要妈妈的抚摸、搂抱等触觉感受,特别是新生儿,这样能帮助宝贝安静下来,加强睡意,也可防止新生儿出现惊跳反射。但不要让宝宝养成抱着睡、陪着睡的习惯。
怎样让新生儿睡得更安稳
1、亮度正好:虽然比较暗的环境更利于宝宝的睡眠,宝宝也更易于在这样的环境中睡着。但不意味着要完全的黑暗,还是要留一点点的光线的。
2、准备好床铺:宝宝可能要父母抱着哄着才能睡着,一旦脱离父母的怀抱接触到床,可能立刻从睡梦中醒来。因此,最好提前整理好床铺,布置出舒适的环境,以便让宝宝继续甜美的梦乡。
3、轻轻拍哄孩子:当孩子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中睡着时,突然换地方宝宝可能不适应,容易被惊醒。这时,父母应该用手轻轻拍孩子,轻声哄他再次入睡。
哄宝宝睡有什么禁忌
不要以为小宝宝不需要哄睡,其实小宝宝也是需要爸妈的睡前儿歌的——摇篮曲,它最适用于新生儿到2岁内的宝宝,它们最容易使宝宝安静下来,而且很快进入睡眠状态。
父母唱摇篮曲需要什么技巧?
选择合适的曲子。现在大部分年轻人不会唱太多的摇篮曲,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3/4拍或慢四拍的歌曲。歌词随便编唱,只要是慢拍子,平缓的曲子就行。
父母要有自信心。你不要有顾忌,不要认为你的嗓子不好,或唱出的歌来不好听。宝宝并不会介意你唱的好不好,成不成调。其实你的宝宝最喜欢,也最熟悉你的声音。
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大部分宝宝对摇篮曲这样的慢节奏的乐曲很容易接受。但也有些宝宝对音乐的要求很特别,他可能喜欢听一些特别的音乐。因此,你在唱摇篮曲时要依宝宝的反应而定。
注意宝宝的情绪变化。如果宝宝总是不时地打哈欠,那也表明宝宝已经很困了,这时你只需要轻轻拍拍宝宝就行了。如果宝宝情绪很高,没有一点倦意,你也不必着急,首先选择一首节奏轻快的歌曲吸引他的注意力,使他的情绪稳定下来,然后再唱慢节拍的摇篮曲。
哄宝宝睡时,爸妈要禁忌什么?
当宝宝哭闹不睡时,父母会想出各种方法来哄睡宝宝,但有些不正确的方法却会给宝宝的健康带来不利。
不要睡前兴奋哄睡。逗他发痒、发笑及快速猛烈的动作不能帮助他入睡。当你哄他睡觉时,要冷静、沉着。
不要陪睡。妈妈熟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压住宝宝,造成宝宝窒息。
不要使劲摇睡。摇晃可能使宝宝大脑颅骨腔内震荡,造成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危及生命。
5个月宝宝怎么哄睡觉
1、哄5个月宝宝睡觉之常规方法
1.1、若小儿在睡前精力充沛,不愿早睡,那么白天家长应有意识地增加他的活动量,让他玩得有点疲劳,但在入睡前则应让他静下来,不要过分兴奋,这样就有利于入睡。
1.2、睡前不给婴儿吃得过饱或过少,以免因胃肠不适或饥饿而影响睡眠。也不要过分逗引小孩,使小儿睡前保持情绪安定,防止过度兴奋。上床后,不应给予玩具,以免小儿因贪玩而不肯入睡。
1、哄5个月宝宝睡觉之常规方法
1.1、若小儿在睡前精力充沛,不愿早睡,那么白天家长应有意识地增加他的活动量,让他玩得有点疲劳,但在入睡前则应让他静下来,不要过分兴奋,这样就有利于入睡。
1.2、睡前不给婴儿吃得过饱或过少,以免因胃肠不适或饥饿而影响睡眠。也不要过分逗引小孩,使小儿睡前保持情绪安定,防止过度兴奋。上床后,不应给予玩具,以免小儿因贪玩而不肯入睡。
1.3、对于半夜醒来的小儿,如果吃母奶能睡着,可以吃些母奶,或吃一些牛奶,使其安静入睡。这不必担心会养成不良习惯。因随着幼儿的长大,半夜醒来吃奶的习惯会渐渐消失。
2、哄5个月宝宝睡觉之洗澡和抚触
当你在了解宝宝的睡眠规律后,在宝宝睡前2个小时,给他洗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在洗澡过程中不断轻声安抚,让他心情美美哒。如果屋内室温允许,在25度以上,洗完澡再来个全身SPA,这不仅促进宝宝神经系统发育,还增进你们之间的感情,也让宝宝慢慢忘记他的不安全感,自然就入睡了。
3、哄5个月宝宝睡觉之轻音乐疗法
在宝宝睡前,给他播放一些轻音乐,或者胎教时的音乐,或者水声,这些都能让他感到以前在妈妈肚子里的日子,这种熟悉感,也能让他入睡。
4、哄5个月宝宝睡觉之爱的抱抱
这种方法也是最见效的一种方法,在他哭闹时,妈妈的抱抱立刻就让他停止哭泣。如果妈妈累了一天,到夜晚已经腰酸背疼,不能再长时间抱宝宝了,这时候爸爸就要出场了,也能让宝宝得到足够安全感。
五个月宝宝睡觉不安慰的原因
1、生理因素:由于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功能不够协调,易兴奋,稍有外来的刺激则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导致宝宝惊醒,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婴儿的渐渐长大,神经系统的功能一步步完善,这种生理现象会自然消失。
2、进食过饱:常言道:“胃不合,卧不安”。有的妈妈不管孩子饿不饿,睡前总要给加餐点心,致使宝宝感到不舒服,影响睡眠质量;尤其是吃奶的宝宝,有些妈妈习惯于喂着母乳伴宝宝入睡,结果导致孩子睡时食奶过量,腹胀易醒,醒后妈妈却又立即用奶去安抚,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3、疾病因素:肠寄生虫病是幼儿睡觉不稳的最常见的原因。如患寄生虫病会引起孩子消化不良与营养不足,出现贫血、易惊等症状,早期佝偻病的小孩也常睡觉易醒。
哄宝宝睡觉的误区有哪些
1、摇睡:为了让宝宝尽快入睡,有些家长通常会把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越哭越凶,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这种做法对10个月内的宝宝相当有害,因为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征”。如果眼睛里的视网膜受到影响,还可导致弱视或失明。
2、陪睡:从宝宝一出生就应积极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即使是新生儿,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长期陪睡会令宝宝出现一种“恋母”心理,到了幼儿园甚至上小学的年龄,与妈妈分离还会很困难。培养孩子独睡习惯从1岁开始,宝宝入睡较快,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意识。利用这些特点鼓励宝宝独睡,宝宝较易接受。
家长哄孩子切记请勿大幅度摇晃
首先,了解摇晃孩子的危害在哪。婴幼儿颈部的肌肉力量较弱、韧带弹性较差,而头部的重量要靠颈部的肌肉和韧带支撑,因此摇晃很容易导致颈部受到扭伤。当父母摇晃孩子或将其高高抛起时,容易导致体内血液不时的冲击大脑引起脑部暂时性充血。当长时间重复动作时,会引起脑损伤,将导致孩子厌食、嗜睡等症状。此外,孩子处于摇晃状态时会引起局部性贫血,表现出脸色苍白、呼吸困难甚至呕吐、昏厥等症状,长此以往会导致智力下降、运动障碍等大脑实质性损伤。
大幅度摇晃对孩子不利,但是轻轻的摇动,避免一些对孩子不利的动作,还是可以用这一招哄哄孩子。轻摇孩子最重要的是保护好颈部,抱着孩子时应当用手撑住其颈部。如果使用摇篮时要注意要轻轻的摇晃,同时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呆在摇篮中,也不要长时间同一频率摇晃摇篮。
在同幼儿玩耍时要避免危险的一些动作,不要以剧烈摇晃的方式安慰他、不要将其抛在空中或床上、避免快速旋转等。孩子哭闹,尽量采取其他方式安慰宝宝哭闹、哄宝宝睡觉等,摒弃摇晃宝宝的方式。
正确哄睡宝宝的方法:婴幼儿哭闹想睡觉,母亲温柔的怀抱和触抚能起到很好的安慰作用,最有效的办法是把宝宝放在床上,用手轻轻拍或抚摸宝宝的背并轻轻哼摇篮曲。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出于对婴儿的喜爱,喜欢抱着孩子用力摇晃或向空中抛;这些做法都对婴儿的健康不利,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
盘点出6种最危险的逗孩子的动作,家长们要记住了,千万别这样做了!
抛宝宝
危险动作:用手托住宝宝的身体,往上抛出三四尺高,在其下落时用双手接住。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自上落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不仅有可能损伤成年人,而且成年人手指也有可能戳伤宝宝,如果被戳到要害部位,会引起内伤。更危险的是,一旦未能准确接住宝宝,后果不堪设想。
“坐飞机”
危险动作:双手分别抓住宝宝的脖颈和脚腕,用力往上举,同时转圈。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逗乐方式不仅有跌伤宝宝的危险,还有导致脑瘫的危险。 因为这种快速旋转,会使宝宝的脑组织与颅骨相撞,损伤脑神经,影响大脑的发育。
转圈
危险动作:大人双手抓住宝宝的两只手腕,提起后飞快转圈。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逗乐会使宝宝转得头晕眼花,放在地上站立不稳,甚至跌伤。有时还因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使宝宝的手腕关节脱位。
抛投食物
危险动作:让宝宝张开口,向其口内投花生米或豆子,投一次吃一粒,这是十分危险的游戏。
对宝宝的危害:一旦花生米或豆子投入气管,或宝宝笑时呛入气管,轻者呛咳,重者窒息。
过多逗笑宝宝
危险动作:适当地逗逗小宝宝,既可给家庭带来乐趣,也能使宝宝在笑声中健康成长。但是,过分的逗笑却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逗得笑声不绝,会造成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有损脑功能,还可能引起口吃。过分张口大笑,容易造成下颌关节脱臼。睡前逗笑,还会影响宝宝入睡。
乱捏鼻子
危险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宝宝的鼻子长得扁,或者想逗宝宝乐,喜欢用手捏宝宝的鼻子。
对宝宝的危害:常捏鼻子会损伤粘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犯而生病。乱捏鼻子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