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贫血的介绍

贫血的介绍

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1972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认为在海平面地区Hb低于下述水平诊断为贫血:6个月到<6岁儿童110g/L,6~14岁儿童120g/L,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120g/L,孕妇110g/L。应注意,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的血红蛋白正常值较海平面居民为高;在妊娠、低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脾肿大及巨球蛋白血症时,血浆容量增加,此时即使红细胞容量是正常的,但因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容易被误诊为贫血;在脱水或失血等循环血容量减少时,由于血液浓缩,即使红细胞容量偏低,但因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贫血容易漏诊。

鸡血的介绍

【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血。动物动物形态详"鸡肉"词条。

【动物形态】家鸡,家禽。嘴短而坚,略呈圆锥状,上嘴稍弯曲。鼻孔裂状,被有鳞状瓣。眼有瞬膜。

头上有肉冠,喉部两侧有肉垂,通常呈褐红色;肉冠以雄者为高大,雌者低小;肉垂亦以雄者为大。翼短;羽色雌、雄不同,雄者羽色较美,有长而鲜丽的尾羽;雌者尾羽甚短。足健壮,跗、跖及趾均被有鳞板;趾4,前3趾,后1趾,后趾短小,位略高,雄者跗跖部后方有距。

【化学成分】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率,比牛、猪等低,鸡血含血红蛋白10.3克/100毫升,而牛、猪等,都在13克/100毫升左右。鸡的红细胞每克干物含维生素K8DamGlavind单位,血浆每克干物含20D.G.单位。

【药理作用】鸡血可用于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鸡红细胞的SOD含有金属离子铜和锌,为铜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

抽血的介绍

抽血,就是检查。一般采静脉血,静脉血化验除特殊要求的项目以外,一般要求在上午抽血,抽血前尽量减少运动量,不要吃食物,保持空腹,可以喝少量的水,除某些药物必须按时服用。否则会对某些实验结果有所干扰。

现在做身体检查离不开抽血部分。健康检测很多都是要靠血液分析来检查的,因此,抽血是健康体检重要环节。

妊娠期贫血主要症状介绍

妊娠合并贫血都有哪些症状呢?妊娠期贫血属于高危妊娠范畴,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合并症。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且血浆的增加明显多于血细胞,致使血液被稀释,因此,其贫血的诊断标准与正常人贫血的诊断标准有所差异。都有哪些表现呢?

1.隐性缺铁 铁贮存降低,但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血清铁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临床无贫血表现。

2.早期缺铁性贫血 缺铁继续发展,导致红细胞生成量减少,但每个红细胞内仍有足量的血红蛋白,即“正红细胞性贫血”,临床上可有轻度贫血的症状如皮肤、黏膜稍苍白,疲倦、乏力、脱发,指甲异常,舌炎等。

3.重度缺铁性贫血 缺铁加重,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的铁完全缺乏,骨髓造血发生明显障碍,红细胞数量进一步下降,每个红细胞不能获得足够的铁以合成血红蛋白,导致低色素小红细胞数量增多,即“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水肿、乏力、头晕、耳鸣、心慌气短、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典型症状,甚或伴有腹水。

轻度贫血者可无任何临床表现,贫血严重时则有乏力、头晕、心悸、心悸、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皮肤和黏膜苍白、皮肤和毛发干燥、指甲脆薄以及口腔炎、舌炎等临床表现。若为巨幼红细胞贫血,可有低热、水肿、脾肿大、表情淡漠等表现,并且可出现肢端麻木、针刺感、冰冷感等异常感觉。严重贫血可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或死胎。

猪血的介绍

为猪科动物猪的血,动物形态详猪肉条。

拼音zhu xue

1.猪血不宜与黄豆同吃,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忌于海带同食,会导致便秘。

美味中国美食网

制作材料

主料:猪血100克、豆腐50克、姜2片、葱1根

调味料:油2汤匙、料酒1汤匙、鸡粉1/3汤匙、白胡椒粉1/4汤匙、盐适量

制作方法

1. 猪血和豆腐都切成小块;猪血氽水待用;

2. 姜片切丝,葱洗净切成粒,香菜洗净,切段;

3. 锅内放油烧热,爆香葱姜,下猪血,炒几下,下料酒再翻炒几下,加水烧沸;

4. 放入豆腐煮5分钟,下盐、鸡粉和白胡椒粉调味,撒入葱粒和香菜即可食用。

菜谱功效

清肠排毒,补血养颜。

血液的介绍

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一升血浆中含有900—910克的水,65—85克的蛋白质和20克的低分子物质,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有机化合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寿命为9—13天,血小板寿命为8—9天。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都有40ml的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也有相应数量的细胞新生。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四个功能。

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1] 属于结缔组织,[1] 即生命系统中的组织层次。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以及细胞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血液储存着人体健康信息,很多疾病需要验血。包括遗传病。

消化道出血介绍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症候群,可由多种疾病所致。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译为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

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统称为下消化道出血。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新名词“中消化道”改变了对消化道的传统分段概念的认识。

新定义以十二指肠乳头、回盲瓣为标志,将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乳头以上)、“中消化道”(十二指肠乳头至回盲瓣)和“下消化道”(盲肠、结、直肠)。

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

血糖的介绍

血糖(GLU,BG)指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消化后的葡萄糖由小肠进入血液,并被运输到机体中的各个细胞,是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稳定,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超过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血糖浓度低于70毫克%称为低血糖。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血糖浓度在进食一到两个小时后升高,而在早餐降到最低。血糖浓度失调会导致多种疾病。如持续血糖浓度过高的高血糖和过低的低血糖。而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持续性高血糖就会引发糖尿病,这也是与血糖浓度相关的最显著的疾病。

小儿贫血的介绍

小儿营养性贫血,一是饮食中缺乏铁质引起的小细胞性贫血,二是机体内因缺乏叶酸、维生素B1: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哺乳期4~6个月前能利用从母体内来的铁质造血,在4~6个月后即出现铁质的不足,所以在3~4个月时就应注意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蛋黄中含铁质较丰富,应注意添加。动物肝脏含铁也较高,其他尚有鱼、豆类、豆制品均可逐步让小儿食用。新鲜绿叶蔬菜、水果等含铁质也较多亦可同时食用。当然在贫血严重时,尚须在医生指导不服用铁剂及维生素C、E等。服用这些药品,须注意不应与茶叶、咖啡等同时服用。

当小儿单纯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或偏食喂养、长期腹泻时,可发生大细胞性贫血。常表现为面色蜡黄、虚胖,表情呆滞,不哭不笑。并常有厌食、恶心、腹泻、舌炎及光滑舌等。此时可给予含维生素B12和叶酸较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牛肝、黄豆等。重者在医生指导下可直接补给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等药品。

肾性贫血的介绍

如果患者面色萎黄,唇爪苍白无华,医生就会检查患者的眼结膜,发现苍白,再结合查血红蛋白,就会诊断患者有贫血。但是贫血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肾脏因素常常被忽视。

肾性贫血在肾功能不全期即出现,随着肾功能恶化而加剧,贫血严重则预后不佳。所谓肾性贫血,是指由于肾功损害而引起的贫血。临床诊断可询问肾脏病史,查血肌酐、血尿素氮则能作出结论。然而部分患者无明显的肾脏病表现及病史,加之以前从未作过尿液检查,发现自己脸色不好看了才去医院就诊,往往容易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其实有经验的医生会先查血肌酐、血尿素氮,因为检查方法简单易行,就会大大减少误诊率。

专家建议事项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患者的显著症状,它与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性。肾性贫血的发生机理是因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增多,且有出血现象等综合因素所致。贫血一般为正常红细胞正常血红蛋白型,严重贫血时血红蛋白可下降至20-30克/升;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骨髓象常示增生欠活跃。肾实质损害时,肾脏产生的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同时由于肾衰时毒素对骨髓的影响,均使骨髓生成红细胞这一关键环节受到抑制,因而使红细胞生成减少,这一因素在肾性贫血的形成中是最重要的。红细胞的寿命因受潴留的代谢产物的影响百缩短。肾衰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常有出血倾向,如鼻衄、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月经过多等,失血使贫血加重。

由于贫血,患者面以萎黄,唇爪苍白无华,心悸,中医认为这是“血虚”的表现。肾藏精,精血同源,中医学认为肾精亏虚,必然引起阴血不足,再从五脏相生的角度来考虑,肝藏血,必赖肾水以涵养,若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现有血亏虚诸症。

孕妇贫血的防治措施介绍

随着孕周的增长,孕妇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逐渐增高。贫血对孕妇和胎儿都不好,对孕妇来说,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贫血,孕妇的血浆蛋白浓度低,所产生的抗体少,巨噬细胞作用减弱,而使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差,易发生感染。应该如何进行防治呢?

首先应加强预防措施。孕妇应适当注意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及新鲜蔬菜的补充。已贫血者更应注意,应同时服用铁制剂。胃酸缺乏时可给稀盐酸0.5~2ml及维生素C100mg,3/日,有助于铁的吸收和利用。

一般血红蛋白在6g%以上者,都采用口服铁剂疗法,选用副作用小、利用率高的铁制剂,如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硫酸甘油及葡萄酸亚铁等。另有一种复合铁制剂,含有少量铜、钴、锰、维生素,则更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及促进红细胞的成熟。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用叶酸及维生素B12等,同时给铁剂。

血红蛋白<5g%或红细胞<150万时,应输血,以少量多次为宜。

孕妇贫血时,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低,在慢性轻度贫血时不会有什么不适症状,但在严重贫血或急性失血过多时,就会心跳加快,输出量增多,血流加快,加重心脏负担。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发生心肌缺氧,导致贫血性心脏病,甚至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当血红蛋白<50g/L时,孕妇就会出现心肌损害。三是对失血的耐受性下降。分娩时,贫血孕妇的出血量即使在正常范围,也可能因耐受性下降而导致休克和死亡。

β地中海贫血的相关介绍

β地中海贫血

人类β珠蛋白基因簇位于11p15.5。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基因的点突变,少数为基因缺失。基因缺失和有些点突变可致β链的生成完全受抑制,称为β0地贫;有些点突变使β链的生成部分受抑制,则称为β+地贫。

β地贫基因突变较多,迄今已发现的突变点达100多种,国内已发现28种。其中常见的突变有6种:

① β41-42(-TCTT ),约占45%;

② IVS-Ⅱ654 ( C → T ),约占24%;

③β17 ( A → T );约占14%;

④TATA盒- 28 ( A →T ),约占9%;

⑤ β71-72(+A ), 约占2%;

⑥ β26( G → A ),即HbE26,约占2%。

重型β地贫是β0或β+地贫的纯合子或β0 与β+地贫双重杂合子,因β链生成完全或几乎完全受到抑制,以致含有β链的HbA 合成减少或消失,而多余的α链则与γ链结合而成为HbF( a2 γ2),使HbF明显增加。由于HbF的氧亲合力高,致患者组织缺氧。过剩的α链沉积于幼红细胞和红细胞中,形成α链包涵体附着于红细胞膜上而使其变僵 硬,在骨髓内大多被破坏而导致“无效造血”。部分含有包涵体的红细胞虽能成熟并被释放至外周血,但当它们通过微循环时就容易被破坏;这种包涵体还影响红细 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导致红细胞的寿命缩短。

由于以上原因,患儿在临床上呈慢性溶血性贫血。贫血和缺氧刺激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量增加,促使骨髓增加造血,因 而引起骨骼的改变。贫血使肠道对铁的吸收增加,加上在治疗过程中的反复输血,使铁在组织中大量贮存,导致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轻型地贫是β0或β+地贫的杂合子状态,β链的合成仅轻度减少,故其病理生理改变极轻微。中间型β地贫是一些β+地贫的双重杂合子和某些地贫的变异型的纯合子,或两种不同变异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双重杂合子状态,其病理生理改变介于重型和轻型之间。

血管的介绍

除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以外,血管壁从管腔面向外一般依次内膜、中膜和外膜(图8-1)。血管壁内还有营养血管和神经分布。血管壁的结缔组织细胞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当血管受损伤时,成纤维细胞具有修复外膜的能力。些小泡是由细胞游离面或基底面的细胞膜内凹形成,然后与细胞膜脱离,经细胞质移向对面,又与细胞膜融合,将小泡内所含物质放出,故小泡有向血管内外输物质的作用,细胞质内还可见成束的微丝和外包单位膜的杆状细胞器,长约3μm直径0.1~0.3μm,内有6~26条直径约15nm左右的平行细管,称Weibel-Palade小体(W-P小体)W-P小体是内皮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一般认为它是合成和储存与凝血有关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 Ⅷ related antigen, F Ⅷ)的结构。

介绍血耳

担子果鲜时暗赤褐色至黑褐色,硬胶质带肉质,叶状,大型,瓣片薄,边全缘,波状,下 部连合,上部分裂成瓣状,皱卷,波曲,常可丛集生长成菊花状一大团,半球形,长5-24 cm,宽5-20cm,高5-8cm。色素水溶性,淋雨褪色,雨天采取时,以手摸之,满手即沾 上赤褐色酱油状液体。瓣片脱色后变成茶褐色。瓣片切面厚250-560μm,干后黑色, 表面有黑褐色色素薄层,不光滑,浸水有酱油状色素渗出。菌丝粗细悬殊;粗菌丝深赤褐 色,直径3-5μm;细菌丝直径1-3μm,浅赤褐色至近无色,有锁状联合。子实层居表面 层,原担子棒状至长卵形;成熟下担子卵形、球形、长椭圆形,十字形纵隔或只一纵隔至稍 斜隔,稀有近横隔,分成2-4细胞,长12-25μm,宽10-19.5μm,但大多为14-19.5× 11.5-17μm,上担子长12.5-25μm,直径3-5μm,先端渐尖。担孢子卵形至近球形, 近轴侧稍平直,7-9×5-7.8μm,有小尖,萌发产生再生孢子或萌发管。[1]

中国分布

编辑

湖南莽山(1143,主模式;3743,3727副模式;1436,3734,3735);湖北保康(2004,2005),房县(2097),天门 (1776);海南吊罗山(1341,1450),尖峰岭(1377,1585);广西大明山(1821)。

生态环境

编辑

在阔叶林中栎Quercus spp.等阔叶树朽木上单生、群生。

作用功效

编辑

栽培菌种主要来源于湖北省保康县,血耳是妇科病良药,产品供不应求,子实体鲜时暗赤褐色、干后黑色、表面有赤褐色素薄层、浸水有酱油状色素渗出。

血耳性味功用: 甘,温。能益气活血,平肝阳,祛热毒。治肝炎 痢疾 妇科诸症。

具有滋阴补阳和补血强身的功效,特别是妇女食用大有益处,是高级的纯天然绿色药食两用滋补食品。

细木耳:汉耳16:出耳温度15-30℃杂交种,朵大肉厚、开片快、色深褐,有光泽,抗霉力强,容易管理,产量高,品质好。

毛木耳特大木耳A系:出耳温度12-35℃,朵形完整紧凑,外观色泽呈紫红色,少有单片,干制后浅褐色,耳质介于毛木耳之间,特大耳A系属大朵形品种,适合鲜销或干制,袋栽百公斤干料收木耳15-22kg。

食用方法

编辑

⑴:先将血耳用水浸泡发软后,用冰糖.莲子等炖汤,滋阴养颜;或先用水浸洗干净,然后配枸杞等泡茶均可。

⑵:血耳10克,红砂糖适量。血耳温水泡发,洗净,用旺火煮沸后,文火炖至稠浓,加红砂糖食用。治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并可促进产妇体质康复。《食用菌生产大全》。

血耳 ⑶:血耳10克,红枣10枚,红砂糖25克,共炖服,治白带过多,产后虚弱。

⑷:血耳12克,鹿角胶0.3克(烊化)。血耳炖烂,兑入鹿角胶,分2次温服。治痢疾,河南平顶山医院用此方有良效。

⑸:血耳15克,黑芝麻25克(炒)。水煎,代茶饮。治小便尿血。《家用便方》。

⑹:血耳20克,鲜凤尾草50克。凤尾草水煎取汁,炖血耳食用,每日1剂,分3次服。治急性肝炎。

⑺:血耳:10克, 红枣10枚, 猪瘦肉150克;血耳浸透至软洗净、红枣去核洗净、猪肉原块,各物一齐放入汤煲里,加清水4碗武火烧开后改为文火慢熬,煲成约1碗调味即可服用;治女性月经过多,兼养气血等功效。

相关推荐

血管瘤的介绍

血管瘤(hemangioma)是由胚胎期间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内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血管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次是躯干(25%)和四肢(15%)。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女性多见,男女比例

下肢血管的介绍

下肢血管是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部位,是血管外科的主要研究领域。下肢血管疾病不仅有下肢浅静脉曲张等常见疾病,而且有临床上棘手的、需要多学科协作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危重疾病。尤其,随着我国国民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由糖尿病引起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也逐年增多。这种病变,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不正确。会有截肢的可能,带来的危害极其严重。为此,我国血管外科专家谷涌泉教授与张建教授共同组织全国多位血管外科专家编写了《下肢血管外科》。全书共分四篇,第一篇为动脉疾病,涵盖了所有的下肢动脉疾病和治疗方法,其中对糖尿病足进行了详尽介

出血热的介绍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中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中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在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学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中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本病是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

贫血的简介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

鸡血藤的介绍

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生长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林中。其根及茎为云南鸡血藤药用,补血行血,通经活络。 鸡血藤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茎里面含有一种别的豆科植物所没有的物质。当它的茎被切断以后,其木质部就立即出现淡红棕色,不久慢慢变成鲜红色汁液流出来,很像鸡血。 鸡血藤为攀援状乔木、灌木或为高大木质藤本。花两性,且两侧对称,位于近轴上方形似蝶首的两片花瓣为旗

贫血的简介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

一起来听听专家介绍贫血的症状

1、贫血的症状通常会有手足麻木、行走不稳、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贫血的症状还了并有偏食或营养不良史,尤其是大于1岁的幼儿不添加辅食,就有可能为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会发现典型的巨幼红细胞,维生素B12或叶酸定量减低。 2、如果贫血患者是从幼年就起病,且有明显的家族史,脾脏有肿大或有进食蚕豆史或服用各种强氧化剂,就可能为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后天性或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外围血红细胞可有异性。这也是属于患有了贫血的症状表现。 3、如贫血时合并黄疸, 贫血患者的脸色苍黄,严重时尿色可成

止血的介绍

流血时通过一定方式处理,快速让血停止向外流动叫做止血。止血效果因人而异。有人快,有人慢,与血小板有关。 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是机体重要的保护机制之一,是多种因子和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止血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血压的介绍

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血压。由于血管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所以,也就有动脉管和静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 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体循环动脉血压简称“血压”(blood pressure,BP)。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

血压的基本介绍

人体的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基本上封闭的“管道系统”。正常的心脏是一个强有力的肌肉器官,就像一个水泵,它日夜不停地、有节律地搏动着。心脏一张一缩,使血液在循环器官内川流不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无论心脏收缩或舒张,都对血管壁产生 一定的压力。当心脏收缩时,大动脉里的压力最高,这时的血液称为“高压”;左心室舒张时,大动脉里的压力最低,故称为“低压” 。平时我们所说的“血压”实际上是指上臂肱动脉,即胳膊窝血管的血压测定,是大动脉血压的间接测定。通常我们测血压右侧与左侧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