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的食疗的有哪些
蛔虫病的食疗的有哪些
方1 瓜仁丸
组成:黑生丝瓜子适量。
用法:将子去皮取仁,空腹温水送服。每次50粒,每日食1次。
功效:安蛔驱蛔。
主治:蛔虫病,脐周腹痛,时作时止,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面有虫斑。
方2 菜椒散
组成:胡萝卜籽5克,川椒末5克。
用法:将胡萝卜籽微炒香,研末,与川椒末拌匀,空腹服下,每日2次。
功效:健脾驱蛔。
主治:蛔虫病,脐周腹痛,胃脘嘈杂,恶心呕吐,面黄肌瘦。
方3 桃叶汁饮
组成:鲜桃叶60片。
用法:把新鲜桃树叶洗净打烂,开水冲泡,连渣服下。
功效:安蛔驱蛔。
主治:蛔虫病,小儿脐周腹痛,鼻孔作痒,饮食欠佳,睡中蚧齿流涎,面黄肌瘦。
方4 胡椒绿豆散
组成:胡椒、绿豆各4大粒。
用法:上二味同研成细末,酒调服。
功效:安蛔止痛。
治疗蛔虫病的食疗方法
方1 瓜仁丸
组成:黑生丝瓜子适量。
用法:将子去皮取仁,空腹温水送服。每次50粒,每日食1次。
功效:安蛔驱蛔。
主治:蛔虫病,脐周腹痛,时作时止,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面有虫斑。
来源:韩冰.中国分科食疗大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3l
方2 菜椒散
组成:胡萝卜籽5克,川椒末5克。
用法:将胡萝卜籽微炒香,研末,与川椒末拌匀,空腹服下,每日2次。
功效:健脾驱蛔。
主治:蛔虫病,脐周腹痛,胃脘嘈杂,恶心呕吐,面黄肌瘦。
来源:韩冰.中国分科食疗大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3l
方3 桃叶汁饮
组成:鲜桃叶60片。
用法:把新鲜桃树叶洗净打烂,开水冲泡,连渣服下。
功效:安蛔驱蛔。
主治:蛔虫病,小儿脐周腹痛,鼻孔作痒,饮食欠佳,睡中蚧齿流涎,面黄肌瘦。
来源:民间验方。
小儿蛔虫病的危害
蛔虫病是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的,尤其是出现蛔虫病之后,这些蛔虫常常寄生在,我们的肠道内会造成,我们的甲状腺以及脾,肾严重的损伤。所以我们要及时的治疗蛔虫病,在生活当中及时的预防蛔虫病的发生。
蛔虫病一旦出现我们要及时的治疗,那么出现蛔虫病之后我们有哪些症状表现呢,出现蛔虫病之后,尤其是孩子经常会患有这种疾病,那么就会变得特别容易饥饿,而且还会特别挑食,经常哭闹腹泻。
出现蛔虫病之后,我们要及时的去治疗,在生活当中要预防蛔虫病的发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孩子的卫生习惯,更应该让他明白,使用过的玩具或者是,毛巾生活用品都需要清洁消毒。
小孩肚子有蛔虫怎么办
蛔虫症是小儿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由于蛔虫卵可在泥土中存活较长时间,当孩子玩泥土和在地上爬玩时,如果沾上虫卵,吮手或吃东西时没洗手,就可能吃入腹中,使其感染上蛔虫。此外,生吃的瓜果蔬菜没洗净,沾有虫卵也会让孩子患病。蛔虫的寿命是1~2年,只要孩子注意个人卫生,不再吃不洁食物,不吮手、饭前便后要洗手,1年内,虫体就可自然从腹中排出,使孩子病愈。当然,也可给孩子服药,可用肠虫清或其他驱蛔药。食疗食醋功能:安蛔止痛,驱虫。主治:小儿蛔虫病伴腹痛。处方:食醋、生姜、花椒等。制作:生姜100克洗净,切丝,放入250毫升米醋中,置罐中密封7日后即可。服法:每日早晨空腹服10毫升,可治蛔虫病。食醋30毫升温服,6小时1次,连服2日。可治蛔虫病。茶叶3克置杯中,开水冲泡5分钟,滤出茶汁,加入陈醋2毫升,经常服用,可驱蛔虫。醋60毫升,加入花椒少许,煮开后去花椒,1次服下,可治胆道蛔虫病。青梅黄酒功能:生津止渴,和胃安蛔,驱蛔止痛。主治:小儿蛔虫病、钩虫病,以及该病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处方:青梅(也可用食品店出售的糖饯青丝代替,但用量要加大)30克,黄酒100毫升。制作:青梅洗净,放入碗内,倒入黄酒,加盖。放入锅内,隔水蒸30分钟即可。服法:每次取5—10毫升,早晨空腹服下(服前需炖热),连服7天。
突然消瘦检查哪些方面
(一)遗传和家族史
体质性消瘦者常有家族史而无病理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嗜铬细胞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常有家族史。某些恶性肿瘤有家族发病史。
(二)经济状况和饮食习惯
如热量摄人是否充足,有无足够的蛋白质,是否偏食或异食,是否有生吃鱼虾蟹、生吃蔬菜、生吃牛羊肉习惯,如生食水红菱、李养、藕等水生植物可引起姜片虫病,寄生于小肠,引起腹泻、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食或食用未烧熟的鱼、虾、蟹等可感染华支睾吸虫病、生食溪 蟹或烟始感染肺吸虫病;生食或食用未烧熟的牛肉、猪肉会感染绦虫病;食用带有寄生虫卵的蔬菜、瓜果,饮水不洁等可感染囊虫病、包囊虫病、蛔虫病等,均可引起消瘦。
(三)籍贯、职业
我国南方水田较多,农民或渔民反复接触血吸虫尾蝴污染的疫水,感染血吸虫病;牧区接触牛羊、畜舍可能感染包囊虫病、囊虫病;钩虫病和蛔虫病以农村多见,严重感染时可有消瘦。
得了肠蛔虫病应该怎么办呢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所引起的疾病。蛔虫卵污染泥土、水或食物,如果人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就会患病。儿童容易玩泥土,如果手上沾了蛔虫卵,饭前又没洗手,就易患上蛔虫病
蛔虫病人多没有症状,有的常有脐周有阵发性腹冯,有的食欲不好,有的食欲很好却日渐消瘦,有的伴有腹泻,大便中带有不消化的食物并排出蛔虫;有的有低热,烦躁不安,晚上易惊醒、磨牙,蛔虫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诸如肠梗阻、急性阑尾炎、胆道蛔虫症和急性胆道炎、急性腹膜炎等疾病都有可能由蛔虫引起。
1.丙硫咪唑400毫克顿服。
2.噻嘧啶成人每次剂量10毫克/公斤,晚间顿服,疗程1~2天。
3.甲苯咪唑成人每次200毫克顿服,疗程1~2天。
4.左旋咪唑成人一次口服150毫克,儿童2~3毫克/公斤,临睡前1次顿服。
蛔虫病的药膳食疗方法
蛔虫病药膳食疗推荐:(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请咨询医生)
1、丝瓜仁
原料:黑生丝瓜子适量。
制法:将黑生丝瓜子去壳取仁即成。
功效:安蛔驱蛔,杀虫通便。适宜蛔虫病,脐周腹痛,时作时止,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面有虫斑等。
服法:清晨空腹嚼烂食之。>5岁儿童30粒/次,<5岁儿童20粒/次,1次/d,连服2~3日。
2、莱椒散
原料:莱菔子(胡萝卜子)5~9 g,花椒末3~5 g。
制法:将莱菔子微炒香,研末,与花椒末拌匀即成。
功效:健脾驱蛔。适宜蛔虫病,症见脐周腹痛,胃脘嘈杂,恶心呕吐,面黄肌瘦等。
服法:空腹服下,2次/d,连服2~3日。
3、桃叶汁饮
原料:鲜桃叶30~60片。
制法:把新鲜桃树叶择洗干净,打烂即成。
功效:安蛔驱虫。适宜蛔虫病,症见小儿脐周腹痛,鼻孔作痒,饮食欠佳,睡中蚧齿流涎,面黄肌瘦等。
服法:开水冲泡,连渣服下,3次/d,连服2~3日。
4、胡椒绿豆散
原料:胡椒、绿豆各4大粒。
制法:将上2味同研成细末即成。
功效:安蛔止痛。适宜蛔虫病,症见突然发生胃脘及右胁部疼痛,痛引背心及右肩,并常伴蛔虫吐出,平时脐周腹痛时作,面黄肌瘦,鼻孔时痒等。
服法:少许酒调服,3次/d,连服2~3日。
5、炒香榧子
原料:香榧子肉50粒。
制法:将香榧子肉炒熟即可,不可炒焦。
功效:安蛔消积,杀虫通便。适宜蛔虫病,症见脐周疼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面黄肌瘦等。
服法:适宜于>5岁儿童食用,清晨空腹细嚼咽下,2粒/(岁,次),3次/d,连服l周。<5岁小儿,须将香榧子研成细末,用温开水吞服,1 g/(岁,次),3次/d,连服1周。
蛔虫病偏方治疗
蛔虫性肠梗阻早期多为部分性,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有时吐出或便出蛔虫等症状。腹痛多呈绞痛性质。查体时,腹肌紧张不明显,多数病人可在脐周或右下腹摸到条索状或香肠样肿块,指压有高低不平感或有窜动感,肿块可有轻度移动。晚期可出现完全性梗阻,梗阻的部位多位于回肠末端。
方药 花椒9~12g,麻油100~200ml。
用法 将麻油放置在锅中煎熬,放人花椒,炸至微焦即捞出。待花椒油微温后1次口服。小儿酌情减量。服药后症状未完全消失者,4小时后可再服1次。
方药 熟花生油。
用法 年龄在15岁以下的患者,每次服50ml,服后症状不见好转者,6小时后可再服1次。年龄在16岁以上者,每次服80ml。服1~4次多可见效。服后呕吐者可加入调味剂或从胃管灌人。一般在服药后6~10小时内腹痛减轻,多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8~10小时开始排气、排便、排虫。
熟花生油有滑肠、通便、下积、驱虫的作用,用以治疗蛔虫性肠梗阻见效快,排虫率高,病人多在1~2天症状缓解,2~3天症状体征消失,平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千万不能食用一些不干净的食物,以免蛔虫病的出现。
如何治疗蛔虫病
一般来说,蛔虫药可有效将蛔虫驱逐体外甚至杀死蛔虫,一般治疗时只需给宝宝服用蛔虫药。正常情况下,可在三、四个月后检查粪便,若其中无蛔虫卵说明已经治好。需要注意的是,患儿在服用驱虫药物期间,饮食上尽量选择清淡的食物,最好不要食用油腻食品。一般的蛔虫药毒性都比较小,但服用后仍可能会有头疼、呕吐等症状。
· 西药治疗
给患儿进行治疗时应先关注患儿的健康情况,最好在良好的健康状态下进行。一般来说,给宝宝服用一个疗程的驱虫药物便可。
1.安乐士
学名叫做甲苯达唑。可直接遏制虫体,麻痹其肌肉促使死亡。对杀死幼虫,阻碍虫卵生长也起一定的效果。该药物驱除虫体的有效率可达百分之九十,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品之一。
安乐士具有副作用小、药效高等特点,偶尔可能会产生头疼、呕吐、拉肚子、发烧等症状。该药还可治疗其他线虫感染,例如蛲虫、钩虫等。连续服用三天,早晚各服用1片(100mg)或一次性服用2片(200mg)。
2.肠虫清
学名又叫丙硫咪唑,是一种新研制的驱虫药物。对治疗由蛔虫、鞭虫、线虫等诱发的虫体病有一定的功效。该药物可有效阻止蛔虫对体内营养物质及葡萄糖的汲取,使其能量完全消耗直至慢慢死去。一次性服用2片(200mg),未满两岁的患儿服用剂量需减半。
该药的副作用较小,服用可能会有轻微的头痛现象,以及肚子疼、拉肚子、头发脱落、恶心等情况。另外可能会产生抑制骨髓的现象,对体内白细胞的生成有一定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产妇以及哺乳期妇女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服用。
3.驱钩蛔
也称为左旋咪唑,也属于广谱类驱虫药之一。药效很迅速,服用后半小时内便可将蛔虫通过粪便排泄出来,而且不会出现蓄积中毒的现象。该药驱除虫体的有效率可达90%,甚至是100%,对钩虫等也有一定的作用。每天早上空腹服用,或者晚上睡前服用一次,一次性服用2-3mg/Kg。
该药物的副作用较小,服用后可能有头疼、恶心以及肚子疼等症状,偶尔会出现疹子、肝功能受损、白细胞减少等情况,因此肝、肾不好的孩子需谨慎服用此药。
4.驱蛔灵
该药又叫做枸橼酸哌嗪,服用后可慢性麻痹蛔虫,从而使其无法吸附在人体肠壁上,虫体随排泄物排出。该药在麻痹之前不兴奋蛔虫,因此该药也适用于有并发症的孩子。一天0.1-0.15g/Kg,连续服用两日,晚上睡觉前服用,一天服用的总量不多于3g。
此药的毒性比较小,当服用过多时可能会表现出呕吐、荨麻疹、颤动、肚子疼等症状。在孩子肠道梗阻时,最好不服用该药物,以免引发蛔虫的不断骚动。需要注意的是,患有癫痫病或肝肾不好的孩子切勿服用此药。
蛔虫病传播途径
传染源:主要是蛔虫寄生患者。
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口吞入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水、蔬菜水果等。蛔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不需要中间宿主,可以附在飞扬的尘土中,儿童吸入咽下后就会感染蛔虫病。儿童由于喜欢玩土,手上可能沾有蛔虫卵,如果饭前不洗手,蛔虫卵即可以通过手而被吞入胃内,所以儿童容易得蛔虫病。
儿童得了蛔虫病后,家长只要给他们服用蛔虫药,就可以将蛔虫杀死或驱出体外。经过驱虫治疗,一般3-4个月后检查粪便中没有虫卵就治好了。服用蛔虫药最好禁食油类食物。现在的蛔虫药一般毒性较小,但吸收后仍有可能产生头痛、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如果儿童患有蛔虫病其他并发症,则需要对症治疗。
突然变瘦到底是怎么回事
1、遗传和家族史
体质性消瘦者常有家族史而无病理表现,这些人可能本身家族人群都比较消瘦,所以后台身材也偏向于消瘦。
2、经济状况和饮食习惯
人突然消瘦的原因,如热量摄人是否充足有无足够的蛋白质,是否偏食或异食,是否有生吃鱼虾蟹、生吃蔬菜生、吃牛羊肉习惯,如生食水红菱李养藕等水生植物,可引起姜片虫病寄生于小肠,引起腹泻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生食或食用未烧熟的鱼虾蟹等,可感染华支睾吸虫病,生食溪蟹或烟始感染肺吸虫病;生食或食用未烧熟的牛肉猪肉,会感染绦虫病;食用带有寄生虫卵的蔬菜瓜果、饮水不洁等可感染囊虫病包囊虫病蛔虫病等,这些疾病均可引起消瘦。
钩虫病食疗保健
1,大蒜槟榔液:
[原料]大蒜30 g,仙鹤草、槟榔、苦楝树根皮各6~9 g。
[制法]把上述各味洗净同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煮。
[功效]有杀钩虫的功效。用于钩虫病。
[服法]空腹服用,1次/d至痊愈为止。
2,南瓜子鹤汤:
[原料]南瓜子仁60 g,仙鹤草25 g。
[制法]将南瓜子与仙鹤草同放入沙锅内煎熬15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杀钩虫,去虫卵。用于钩虫病。
[服法]1次/d,直至痊愈为至。
3,南瓜子汤:
[原料]生南瓜子60 g。
[制法]将南瓜子洗净煮水,加入白糖适量。
[功效]杀钩虫,去虫卵。用于钩虫病。
[服法]煮水当茶饮,也可直接炒熟代佐餐食用。
4,榧子:
[原料]榧子90~150 g。
[制法]把榧子洗净,晾干后炒熟即可。
[功效]杀钩虫,去虫卵。用于钩虫病。
[服法]炒食,连服30日。
5,乌梅醋液:
[原料]干乌梅50 g,食醋100 mL。
[制法]将乌梅去杂质后,放入醋内浸泡24小时以上即可。
[功效]收敛,去虫卵。杀钩虫。用于钩虫病。
[服法]儿童3~5 mL/次,成人10~20 mL/次,连服1周为好。
6,槟榔粳米粥:
[原料]槟榔10~15 g,粳米100g。
[制法]先将槟榔洗净打碎,加水煎熬约20分钟后去渣后取汁;把粳米淘洗干净放入槟榔汁液中煎熬成粥即可。
[功效]杀钩虫,排虫卵,健脾胃。用于钩虫病。
[服法]1次/d,连服半个月。
7,麦矾枣肉丸:
[原料]小麦500 g。皂矾壳250 g,黑枣肉250 g。
[制法]将小麦淘洗干净,与皂矾炒黄为末,与黑枣肉捣匀,用米醋打糊做九梧桐子大小。
[功效]益气补血,燥湿杀虫。用于钩虫导致的体虚、黄肿、贫血。
[服法]每次20丸,3次/d,以姜汤送服。
8,驱钩虫茶:
[原料]马齿苋2 000 g,食醋1 000 mL。
[制法]把马齿苋晒干,研成粉末,过60目筛,加食醋和适量粘合剂拌匀,压制成茶块,30 g/块。
[功效]杀钩虫,排虫卵。用于钩虫病。
[服法]临睡前开水冲泡,代茶饮,1块/d。连服7日为1个疗程。
9,榧子茶:
[原料]榧子30 g。
[制法]把榧子去杂质,洗净,晾干,放沙锅中煸炒,至炒香、呈黄色。
[功效]杀钩虫,排虫卵。用于钩虫病、蛲虫病。
[服法]用开水冲泡,代茶频频饮之。
蛔虫病的轻重与蛔虫多少无关
有些人认为,蛔虫人人肚里都有,不必太重视。其实蛔虫给孩子们造成的危害还是很大的。蛔虫的成虫可在人的肠道,生活1~2年。几条或十几条蛔虫在肠道内掠夺宿主营养的同时,还分泌酶的抑制剂,影响宿主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这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是很有害的。
蛔虫病的轻或重,并不完全取决于蛔虫数目的多少,而与蛔虫所在部位有关。肠道蛔虫可无症状,或有轻度食欲不振,脐周或脐上轻度疼痛。痛无定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定,痛时喜按。个别孩子有异食癖:喜吃墙皮、土块、炉渣等。大量蛔虫当然会消耗营养,造成贫血,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影响到精神乃至智力。精神神经症状有精神萎靡、兴奋、头痛、易怒、睡眠不安、咬牙。还有全身过敏症状,如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蛔虫病的合并症很多。蛔虫可造成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肝脓肿、蛔虫性阑尾炎以及蛔虫性肠穿孔、腹膜炎等等。更为严重者,当孩子患重病时,如用大量镇静药或昏迷时,蛔虫上窜,经咽部进入气管,可造成窒息。蛔虫有“无孔不入”的习性,可钻进胆管、胰腺管、泌尿道等处。总之,蛔虫的危害性一言难尽。
蛔虫病的治疗,说来既简单又复杂。年长儿如无症状,不加治疗,一年内也可排出蛔虫。但对重症蛔虫病,必须按医师的指示进行治疗。
特别提醒家长的是,不要孩子一有腹痛就给孩子吃打虫子药,而应先由医师确诊为蛔虫病后,再驱虫。再一点就是,有的人也不管孩子有没有蛔虫病,过上一年半载,就“自动”给孩子服一次驱虫药。这种做法是很不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