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的检查
尿失禁的检查
1.测定残余尿量
以区别因尿道阻力过高(下尿路梗阻)与阻力过低引起的尿失禁。
2.膀胱尿道造影
如有残余尿,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梗阻部位在膀胱颈部还是尿道外括约肌。
3.膀胱测压
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膀胱感觉及逼尿肌无反射。
4.站立膀胱造影
观察后尿道有无造影剂充盈,尿道功能正常者造影剂被膀胱颈部所阻止,如有关排尿的交感神经功能受到损害则后尿道平滑肌松弛,造影片上可见到后尿道的近侧1~2cm处有造影剂充盈,因这部分尿道无横纹肌。
5.闭合尿道压力图
6.同步检查
必要时行膀胱压力,尿流率,肌电图的同步检查,以诊断咳嗽-急迫性尿失禁,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协同失调以及由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引起的尿失禁。
7.动力性尿道压力图
用一根特制的双腔管,末段有二孔,一孔置于膀胱内,另一孔在后尿道,尿道功能正常者在膀胱内压增加时(如咳嗽时)尿道压力也上升,以阻止尿液外流,有少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内压增高时,尿道压力不上升,从而尿液外流。
尿失禁的诊断和检查
一、尿失禁的诊断 排尿记录: 1.尿失禁病史复杂,此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老年病人很难准确表述其症状的特点和严重程度。排尿日记能客观记录病人规定时间内的排尿情况一般记录2-3天,如每次排尿量、排尿时间、伴随伴随症状等。这些客观资料是尿失禁诊断的基础。 2.体检: 了解有无、脑卒中、脊髓损伤和其他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等与尿失禁相关的体征,了解有无心力衰竭、四肢水肿等。
二、尿失禁的检查 尿失禁,特别由神经原性膀胱引起的尿失禁,应作下列检查: 1.测定残余尿量,以区别因尿道阻力过高下尿路梗阻与阻力过低引起的尿失禁。 2.如有残余尿,行 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梗阻部位在膀胱颈部还是尿道外括约肌。 3.膀胱测压,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膀胱感觉及逼尿肌无反射。 4.站立膀胱造影观察后尿道有 无造影剂充盈。尿道功能正常者造影剂被膀胱颈部所阻止。如有关排尿的交感神经功能受到损害则后尿道平滑肌松弛,造影片上可见到后尿道的近侧1~2cm处有造影剂充盈,因这部分尿道无横纹肌。 5.闭合尿道压力图。 6.必要时行膀胱压力、尿流率、肌电图的同步检查,以诊断咳嗽-急迫性尿失禁、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协同失调以及由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引起的尿失禁。 7.动力性尿道压力图:用一根特制的双腔管,末段有二孔。一孔置于膀胱内,另一孔在后尿道。尿道功能正常者在膀胱内压增加时如咳嗽时尿道压力也上升,以阻止尿液外流。有少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内压增高时,尿道压力不上升,从而尿液外流。
三、尿失禁与其它疾病的鉴别 1.逼尿肌运动失调 症状与压力性尿失禁很相似。但逼尿肌运动失调是逼尿肌异常收缩,尿道外括约肌功能减退所引起尿失禁;膀胱颈抬高试验阴性;膀胱尿道造影示膀胱尿道后角正常膀胱颈位置正常;咳嗽时逼尿肌压力升高。
2.膀胱膨出 有尿失禁的病史,但有下腹及会阴部坠感,测膀胱残余尿量多,用力时阴道前壁膨出。膀胱尿道造影的X线征象是尿道后角及尿道倾斜角均在正常范围内;膀胱膨出行阴道前壁修补后症状改善,但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如故,甚至会加重。
3.紧迫性尿失禁 常同时有压力性尿失禁。但紧迫性尿失禁时尿意感强烈;失禁流出的尿量较多。有的可完全排空;多伴有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膀胱镜检查,可以发现粘膜充 血、出血,肿瘤等病变;膀胱尿道造影示膀胱尿道后角及倾斜角均正常;尿道压力正常;膀胱测压逼尿肌异常收缩,反射亢进。
老年尿失禁检查项目是什么
1.排尿记录
病史是诊断尿失禁的一个重要部分。尿失禁病史复杂,此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老年病人很难准确表述其症状的特点和严重程度。排尿日记能客观记录病人规定时间内的排尿情况(一般记录2~3天),如每次排尿量、排尿时间、伴随伴随症状等。这些客观资料是尿失禁诊断的基础。
2.体检
了解有无、脑卒中、脊髓损伤和其他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等与尿失禁相关的体征,了解有无心力衰竭、四肢水肿等。
3.实验室常规检查
应进行的实验室检查有尿常规、尿培养、肝肾功能、电解质、提示有多尿现象,应行血糖、血钙和白蛋白等相关检查。
尿失禁的检查
尿失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尿失禁是一组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自主漏尿,是排尿障碍疾患的常见症状。
尿失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在膀胱贮尿期,膀胱内压力超过了尿道阻力,尿液就会失去控制,不同于尿道阴道瘘、膀胱阴道瘘这些非经尿道漏尿的尿瘘,它可发生于许多疾病,可见于各种年龄与性别。常见的尿失禁的检查有:
①测定残余尿量,以区别因尿道阻力过高(下尿路梗阻)与阻力过低引起的尿失禁。
②如有残余尿,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梗阻部位在膀胱颈部还是尿道外括约肌。
③膀胱测压,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膀胱感觉及逼尿肌无反射。
④站立膀胱造影观察后尿道有无造影剂充盈,尿道功能正常者造影剂被膀胱颈部所阻止,如有关排尿的交感神经功能受到损害则后尿道平滑肌松弛,造影片上可见到后尿道的近侧1~2cm处有造影剂充盈,因这部分尿道无横纹肌。
尿失禁可能会导致尿毒症
尿失禁对很多人来说都很尴尬,在尴尬之外,人们还担心是得了某些疾病。但是,许多患有尿失禁的人不就医,他们有的说中气不足,不能收敛;有的认为与性生活过度有关,怕人笑话,羞于启齿。肾病专家提醒:尿失禁可能会导致尿毒症!!要引起尿失禁患者的重视。
对于成年人来讲,尿失禁无疑是一种泌尿系统疾病。造成尿失禁的原因很复杂,像泌尿系炎症、梗阻、损伤,以及神经系统或妇科疾患、精神紧张等都可造成一过性的或短期尿失禁。而一些较大的盆腔手术、老年退行性变如前列腺增生、肿瘤等则可导致严重的尿失禁。
尿失禁从90年代中期已成为世界5大疾病之一,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在发达国家,成人尿失禁发病率并不低,如美国39%,德国27%,据推测,亚洲发展中国家发生率还要高。患有尿失禁的人,生活是非常痛苦的,巨大的心理压力会让他们时常感到喘不过气来。担心身上出现难闻的气味,迫使他们不敢参与社交,远离人群,甚至连家庭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许多患有尿失禁的人不就医,主要是缺少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他们有的说中气不足,不能收敛;有的认为与性生活过度有关,怕人笑话,羞于启齿,私下找“黑医”了却心病。尿失禁不仅病因复杂,分型也很多,有的尿失禁本身就是危险信号,如中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肿瘤都可引发充溢性尿失禁,膀胱从未排空过,长时间潴留的尿液毒性物质极易损害肾脏功能,最终可能会导致肾衰竭、尿毒症的发生!
专家还指出,过去临床上治疗尿失禁,由于检查手段缺乏,只能对尿液进行形态学检查,很难找到尿失禁的功能性病因。1994年,我国泌尿外科尿控学组正式成立,尽管比国外晚了20年,但尿失禁控制治疗从此有了良好开端。我国一些大医院目前已经开展尿动力学研究,搞清尿失禁的病因基本没有问题。许多国外先进的治疗技术和药物也不断引入我国。
尿失禁的控制,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肾病专家们呼吁,千万不可轻视尿失禁,除需全社会重视外,更需要患者更新观念,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因为美好生活毕竟要靠自己创造。
尿失禁有哪些表现
充溢性尿失禁:尿液不断地自尿道中滴出,这类患者的膀胱呈膨胀状态。
无阻力性尿失禁:患者在站立时尿液全部由尿道流出。
反射性尿失禁: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间歇性尿失禁),排尿没有感觉。
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有十分严重的尿频,尿急症状,由于强烈的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而发生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上楼梯或跑步时)即有尿液自尿道流出,引起这类尿失禁的病因很复杂,需要作详细检查。
尿失禁概述
尿失禁(别名:遗尿 英文:urinary incontinence)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尿失禁按照症状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5类。引起该类尿失禁的病因很复杂,需要做详细检查。
尿失禁是指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病理状态。尿失禁分为潴留型、排尿型和功能型3种。
尿失禁不仅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家庭社会也有较大的影响。约半数患者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近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尿失禁的病因、诊断、治疗及护理均已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
尿失禁患者的注意事项
尿失禁是一种不自主地经尿道漏出尿液的现象,因而造成了患者生活上的麻烦,而且这种症状也能客观地得到证实。
尿失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尿失禁是一组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自主漏尿,是排尿障碍疾患的常见症状。
尿失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在膀胱贮尿期,膀胱内压力超过了尿道阻力,尿液就会失去控制,不同于尿道阴道瘘、膀胱阴道瘘这些非经尿道漏尿的尿瘘,它可发生于许多疾病,可见于各种年龄与性别。
为患者准备诊断性检查,例如膀胱镜、膀胱测压及完整的神经系统检查。收集尿液标本。
首先通过膀胱再训练控制尿失禁。为防止压力型尿失禁,教会患者进行Kegel运动以加强骨盆底肌肉的力量。
如果患者的尿失禁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监测患者是否有尿潴留,并给予定期导尿。如果允许的话,教会患者导尿的方法。永久性尿失禁的患者可进行尿道重建术。
大便失禁检查方法
1.实验室检查
(1)肛管直肠测压 包括肛门内括约肌控制的静息压,外括约肌随意收缩时最大压力,舒张时刺激的知觉阈值。在大便失禁时肛门静息压和最大压力均下降。
(2)肌电图 是反映盆底肌肉及括约肌的生理活动了解神经和肌肉损伤部位与程度的客观依据。
(3)排粪造影 可记录排粪时的动态变化,通过直肠角改变,能推测耻骨直肠肌的状态和损伤程度。
(4)生理盐水灌肠试验 通过坐位时向直肠内注入1500ml的生理盐水,记录漏出量和最大保留量了解排便的自控能力。大便失禁时保留量下降或为零。
(5)肛管超声图 可准确判断肛门括约肌缺损部位和不对称性测量内括约肌的厚度。
2.辅助检查
(1)视诊检查 可能见肛门处有原手术或外伤瘢痕畸形等。
(2)肛指检查 见肛管松弛或括约肌收缩功能差等,临床诊断可以确立原发病因在神经系统和结肠者,要通过神经系检查钡剂灌肠和内窥镜检查等来确立。近年来对肛肠功能检查有一些新的进展,包括肌电描记可见到肌肉张力异常,肛门反射潜伏期加长,肛门皮肤反射和直肠膨胀正常反射消失等。肛直肠腔内气囊测压描记可见到压力图异常。
(3)排粪X线造影 可见到肛管直肠角消失等,这些检查有助于区分病变病因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法。
尿失禁的鉴别诊断
1、真性尿失禁:有先天性疾病史或尿道、脊髓损伤手术史,尿呈滴状持续流出,膀胱内无残余尿,局部神经系统检查常有异常,尿道测压压力低。
2、压力性尿失禁:多见于经产妇,腹压增高时尿失禁发生或加重,尿道长度多在75px以下,膀胱颈抬高试验阳性,棉签试验阳性,X线造影膀脱尿道后角消失,不排尿时膀胱颈呈漏斗状,尿道测压压力下降。
3、逼尿肌运动失调:多见中年女性,咳嗽、大笑时尿液不自觉喷出,无排尿急迫感,与压力性尿失禁相似,但膀胱颈抬高试验阳性,膀胱尿道造影膀胱尿道后角正常,膀胱颈位置正常,咳嗽时逼尿肌压力升高,尿常规细菌培养多属正常。
4、急迫性尿失禁:常同时有压力性尿失禁。
5、充盈性尿失禁:常有膀胱颈部、尿道梗阻疾病史,如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症、肿瘤等,体查可发现充盈的膀胱。根据病史、体格检查、膀胱尿道造影、超声检查、膀胱镜、尿道镜可发现膀胱及尿道梗阻的原因。
尿失禁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尿失禁是指尿液不自主的从尿道流产的疾病,主要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而且发病的基数也逐渐的增多,对于尿失禁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跟大家描述下尿失禁的主要临床症状。
尿失禁按照症状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5类。
充溢性尿失禁是由于下尿路有较严重的机械性(如前列腺增生)或功能性梗阻引起尿潴留,当膀胱内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并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不断地自尿道中滴出。该类患者的膀胱呈膨胀状态。
无阻力性尿失禁是由于尿道阻力完全丧失,膀胱内不能储存尿液,患者在站立时尿液全部由尿道流出。
反射性尿失禁是由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排尿依靠脊髓反射,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间歇性尿失禁),排尿没有感觉。
急迫性尿失禁可由部分性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或急性膀胱炎等强烈的局部刺激引起,患者有十分严重的尿频、尿急症状。由于强烈的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而发生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上楼梯或跑步时)即有尿液自尿道流出。引起该类尿失禁的病因很复杂,需要作详细检查。
尿失禁其实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对生活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如果突然发现上述的症状时就必须及时的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导致终生的尿失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