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奶的正确姿势图 正确的含接姿势
喂奶的正确姿势图 正确的含接姿势
母亲在准喂乳的时候,除了要调整好自身的姿势,在婴儿含接乳头的时候也当注意,最好是用乳头碰婴儿的上嘴唇,诱发婴儿产生觅食反射,待婴儿张大嘴,吸入乳头及大部分乳晕。这个时候注意观察婴儿进食,慢而神的吸吮,能看到婴儿的吞咽动作和听到吞咽的声音,以免婴儿反射呛咳。
喂奶的四种正确姿势
喂奶的四种正确姿势:
1、摇篮抱法。在有扶手的椅子上坐直,将孩子抱在怀里,用前臂和手掌托着孩子的身体和头部。喂右侧时用左手托,喂左侧时用右手托。放在乳房下的手呈U形,不要弯腰,也不要探身,而是让孩子贴近你的乳房。这是早期喂奶的理想方式。
2、交叉摇篮抱法。与第一种类似,但喂右侧时用右手托,喂左侧时用左手托。
3、橄榄球抱法。如果你是剖腹产,或者乳房较大,这种方式比较合适。将孩子抱在身体一侧,胳膊肘弯曲,手掌伸开,托住孩子的头,让他面对乳房,让孩子的后背靠着你的前臂。为了舒服起见,可以在腿上放个垫子。
4、侧卧抱法。疲倦时可躺着喂奶。身体侧卧,让孩子面对你的乳房,用一只手揽着孩子的身体,另一只手将奶头送到孩子嘴里。这种方式适合于早期喂奶,也适合剖腹产的母亲。
在孩子未满3个月前最好不采用卧位哺乳。因为小婴儿的头、颈部力量均很弱,一旦母亲哺乳时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乳房堵住了孩子的口鼻而孩子又没有足够的力量避开,就可能因窒息而发生意外。只有当孩子4个月后,才具备抬头躲避和用手推开母亲乳房,或用身体动作将母亲惊醒的能力。
奶瓶喂奶的正确姿势 不正确的姿势的危害
由于婴幼儿耳的这种解剖特点,倘若喂奶姿势不当,例如横抱着孩子喂奶,让孩子平躺着吃奶,奶瓶口开得过大、竖得过直等等,均易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孩子的中耳,诱发中耳炎。
宝宝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胃的容量小,存放食物少,胃收缩功能又没有完全发育健全。没有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的的爸爸妈妈,可能会喂奶中,造成宝宝呛奶,吐奶的可能性。
如果用奶瓶喂奶时将奶瓶压着婴儿的下颌骨,或让婴儿去够奶瓶,而使下颌拼命往前伸,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婴儿下颌骨的发育,而形成“地包天”的现象。婴儿经常吸吮空奶嘴会使口腔上颚变得拱起,使以后萌出的牙齿向前突出,这些牙齿和颌骨的畸形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容貌,还影响其咀嚼功能。
喂奶的正确姿势图片 喂奶时宝宝的正常姿势
每次喂奶前先用乳头触碰婴儿口唇,诱发觅食反射,当婴儿口长大,舌头向下的一瞬间,将婴儿靠近乳头,使其能大口将乳晕也吸入口中,这样才能充分挤压乳晕下的乳窦,使乳汁排出,有能有效刺激乳头上的感觉神经末梢,促进泌乳和排乳反射。
婴儿的嘴和下颌要紧贴乳房,身体紧靠母亲。
当下颌肌肉做出缓慢而有力的动作,伴有节律的向后做伸展运动,直至耳部,则表示含接姿势正确;如果出现两颊向内缩的动作,则说明姿势不对。
奶瓶喂奶的姿势 喂奶时拿奶瓶的正确姿势
奶瓶方向尽可能与婴儿面部成90度角,不要使奶嘴压迫上、下唇,不要让婴儿养成吸空奶嘴的习惯,正确的拿奶瓶能保证宝宝呼吸和吞咽安全,让吸奶变得更容易。
喂奶的四种正确姿势
1.摇篮抱法
在有扶手的椅子上坐直,将孩子抱在怀里,用前臂和手掌托着孩子的身体和头部。喂右侧时用左手托,喂左侧时用右手托。放在乳房下的手呈U形,不要弯腰,也不要探身,而是让孩子贴近你的乳房。这是早期喂奶的理想方式。
2.交叉摇篮抱法
跟第一种相比较来说,其实是很相似的,但是这一种是在喂右侧时用右手托,喂左侧时用左手托。
3.足球抱法
如果你是剖腹产,或者乳房较大,这种方式比较合适。将孩子抱在身体一侧,胳膊肘弯曲,手掌伸开,托住孩子的头,让他面对乳房,让孩子的后背靠着你的前臂。为了舒服起见,可以在腿上放个垫子。
4.侧卧抱法
疲倦时可躺着喂奶。身体侧卧,让孩子面对你的乳房,用一只手揽着孩子的身体,另一只手将奶头送到孩子嘴里。这种方式适合于早期喂奶,也适合剖腹产的母亲。
妈妈正确的喂奶姿势
01首先呢,哺乳的时候妈妈们要在家里安静的进行。妈妈要采用坐着的姿势,然后要把一侧的腿给稍微的抬高,然后弯曲胳臂,把宝宝的头部放在胳膊上,让宝宝的身子稍微的直立下,妈妈们把乳头给宝宝的时候要注意连同乳晕一起送进宝宝的嘴里。这样宝宝喝奶就更方便些,喂奶也会更加的顺畅。
02然后呢,当妈妈哺乳完后,可以先用手指按压下宝宝闭着的下唇,让空气可以先跑进宝宝的嘴里,然后再把乳头拿出,宝宝闭嘴的情况下是有负压的,比较容易伤害到乳头。完成后要把宝宝抱直,然后轻轻的拍宝宝的背部,把宝宝体内多余的空气排出。
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图解 协助产妇喂奶姿势
有的产妇因为疾病,产后出血等原因导致身体虚弱,往往产后数天都不能独立完成喂奶工作,所以需要护理人员或家人协助喂奶,帮助产妇喂奶时,要先调整好自己和产妇的舒适姿势,协助人员用手掌根部托住婴儿颈背部,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另一只手的四指与大拇指分开,分别在乳房上下方轻柔的握住乳房,便可以开始喂奶了。
喂奶的正确姿势 婴儿的正确吸吮姿势
婴儿在吃奶的过程中,母亲应当注意让婴儿保持正确的吸吮姿势,注意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进入到婴儿的口中,随着舌头的波动挤压,乳汁会从乳窦中流入婴儿口中。切记不要让婴儿仅仅吸吮乳头,否则口腔中的舌头活动容易受到阻碍,导致吸吮不畅。
母乳喂养知识
1.哺乳的正确姿势
婴儿的身体面对着母亲,靠近母亲的身体,下颏接触乳房(注意点:胸部贴着胸部,腹部贴着腹部,下颏贴着乳房,鼻头对乳头)。
2.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
用乳头触碰孩子的嘴唇;直等到孩子嘴张大;很快将孩子移向乳房,让整个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入口中。
3.托乳房
手贴在乳房下的胸壁上;食指托着乳房;拇指在乳房的上方;母亲手指不要太靠近乳头。
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图解 喂奶时母亲的正常姿势
给宝宝喂奶时可采取不同姿势,重要的是母亲感到身体舒适,全身肌肉能放松,有益于乳汁排出。
无论婴儿抱在哪一边,婴儿的身体与母亲身体应该相贴,头与双肩朝向乳房,嘴处于乳头相同水平位置。
注意保持婴儿头部和颈部略伸展,以免鼻部压入弹性乳房而影响呼吸,但也要防止头部和颈部过度伸展造成吞咽困难。
应将拇指和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下方,托起整个乳房喂奶,避免采用“剪刀式”夹托乳房,那样会反向推乳腺组织,阻碍婴儿将大部分乳晕含入口中,不利于充分挤压乳窦内的乳汁。
喂奶的正确姿势图片 卧式喂奶
母亲侧卧,头部垫高,下边的胳膊上举,宝宝面对母亲,贴在母亲的胸腹部,头稍微后仰,嘴巴对着乳头,背后放上小被子或是枕头固定,母亲用一只手将乳头放入宝宝口中,使全部或大部分乳晕含进宝宝口中。
正确喂奶姿势很重要
新生宝宝发生的溢奶现象,虽然很普遍,通常也比较轻微,被医生称之为 “新生儿正常现象”,但还是让很多新手妈妈相当紧张,每次发生都是手忙脚乱!其实掌握了正确的喂养和护理方法,常见的溢奶完全可以积极预防和轻松护理。今天,我们就为刚升格的新妈提供6个宝宝溢奶的喂养妙招。
如果吃奶后经常溢出少量乳汁,或有少许酸味奶吐出;宝宝溢奶达到每天2次或以上,持续的时间达到3周;改正了错误的喂养和护理方法后,溢奶的现象仍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发生溢奶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宝宝对牛奶蛋白消化不良或过敏。多数情况下,这种状况不会影响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新手妈妈只要坚持和调整到正确的喂养方法,就可以得到缓解和改善。
如果可以,应坚持母乳喂养,对于吃配方奶容易发生溢奶的宝宝,建议更换为易消化奶粉。研究表明:与普通的大分子牛奶蛋白奶粉相比,小分子蛋白更容易消化,而且胃里停留的时间更短,可以降低溢奶的发生风险。以雅培的易消化配方亲护为例,它将大分子牛奶蛋白部分水解,而且只选取更容易消化的乳清蛋白——部分水解乳清蛋白12,能有效预防和持续改善牛奶蛋白消化不良引起的溢奶现象。
让新手妈妈也能变身带娃小能手的溢奶预防和护理小贴士,大家要get到哦!
1、吃母乳的宝宝,喝奶时一定要含住妈妈乳头的大部分乳晕;喝配方奶的宝宝,则要让奶液充满奶瓶的整个奶嘴,不要留缝隙,避免吞入过多空气。
2、注意掌握好喂奶的时间间隔、喂奶量,不要一哭就喂,避免强迫喂养和过度喂养。
3、喂奶后不要急于把宝宝放下,可以让宝宝趴在妈妈肩头,用手轻拍宝宝背部(最好能打嗝排出胃内的气体);也可以尝试喂3~5分钟后停一下,轻拍几次再继续喂。
4、宝宝4-6个月后,在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的基础上应合理添加辅食,添加泥糊状辅食可能有助于减少溢奶;过多地喂水或过多添加果汁、菜汁可能加重溢奶。
5、对于溢奶频繁的新生儿或小婴儿,可以尝试将床头抬高15~30°,减少因发育不完善和体位改变而导致的溢奶问题。
6、喂奶后频繁改变体位也容易引起宝宝溢奶。尽量在宝宝哺乳前更换好干净的尿布,若哺乳后需要更换尿布或清洗婴儿会阴及肛门,要注意让宝宝的小屁股处于身体低位,下肢及腹部不要高于躯干。
婴儿吐奶严重怎么办?家长可以通过以下五种方法可以缓解或者减轻宝宝吐奶现象。
1、改变喂养姿势
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妈妈抱着宝宝喂母乳时,要让宝宝的头部高一些,身子低一些,这样能减轻宝宝吐奶的症状。给宝宝喝奶粉时尽量不要让宝宝躺着喝,坐着或站着比较好。如果是躺喂,喂完后不要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侧卧一会儿,再改为仰卧。
2、选择最合适的奶嘴孔
使用奶嘴的宝宝要注意奶嘴的大小,太小容易吸入空气;太大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两者都有可能引发吐奶。
3、改变喂养时间
当宝宝有吐奶症状时,要注意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不要长时间给宝宝喂奶,让宝宝慢慢的消化吸收,慢慢的宝宝肠胃适应了就不会吐奶了。
4、改变喂养次数
如果宝宝有吐奶现象,应该适当的减少喂奶的次数,由以前的2小时一次可缩减为3小时一次。
5、妈妈加强护理
如果宝宝吐奶时,有可能是肚子里喝进空气了,这一般是生理性吐奶。
其实婴幼儿出现吐奶现象,家长没有必要大题小做,只需要合理的分析,或者观察宝宝的身体发育、体重增长情况,就可以简单的判断吐奶需不需要看医生。
6、在喂食完毕后,不要让宝宝马上平躺
先把上半身挺直坐一会儿,并轻拍其背部。在躺下时,也应将宝宝上半身垫高一些,最好是右侧卧,这样胃中的食物不易流出;
7、在喂食之后,不要让宝宝有激动的情绪
也不要随意摇动或晃动宝宝。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生长发育良好,精神状态很好,吐奶的机会可能性比较大的,一个是吃奶太急,一次吃奶量太大,没有及时拍嗝,如果妈妈的奶很冲,一挤就冲的特别远,最好用剪刀式喂哺姿势,使奶下的不那么急、冲的不会那么大,一般孩子不会呛。
第二,宝宝吃奶以后,如果妈妈母乳很足的话,吃完一个乳房以后就可以给孩子拍嗝,拍3分钟左右,等孩子打嗝儿以后,喂的舒服一些,接着喂第二次乳房。
另外,拍嗝儿是很重要的,吃完奶以后立刻就拍,吐奶严重的孩子在喂奶中间要拍,因为孩子吐奶比较有规律,家长可以根据规律调,有些孩子吃完奶以后,半个小时、20分钟就吐,这种孩子吃完,停10分钟之后还要再次拍嗝,一般停止以后2到3分钟就可以了。
区分孩子是病理性吐奶还是生理性吐奶,一般要观察孩子的状态和孩子身高、体重的增长,如果孩子体重能够正常增长一般没有问题,病理性呕吐,一般孩子消瘦都有这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