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异常是不是白血病
白细胞异常是不是白血病
一是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减少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
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三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也应作同样干预,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老年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
最近几年,老年人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家有必要了解老年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把疾病扼杀在萌芽中,减少患者痛苦是本文的宗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好发于中年的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涉及髓系,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脾脏肿大;90%以上病人血细胞中有特征性的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中位生存期3~4年。病程较缓慢,大多数以急性变而死亡。
症状:
大多数病人的病情进展隐匿,症状与白细胞数成正比。外周血白细胞数在(30~50)×109/ L (3~5万/mm3) 以下时多无症状,往往因其他疾病检查或健康检查时发现白细胞数高于正常或脾大而被确诊。白细胞数>(50~100)×109/L多有乏力,体重减轻,上腹饱胀,部分病人有溃疡病症多由嗜碱细胞细胞增多所致,或自感左上腹有肿物。
约90%病人脾肿大,肋下可及至巨脾及骨盆,程度不一,质硬常有明显切迹。50%病人有轻度~中度肝脏肿大。少数病人有轻度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及皮肤浸润。
胸骨压痛较常见,多在胸骨体部,但压痛区范围较小,这是本病的重要特征;其疼痛程度与白血病细胞的浸润成正比。
患了白血病的种类有哪些
一、一般类型白血病:
1、 急性白血病
淋巴细胞型:第一型(l1);②第二型(l2);③第三型(l3)。
非淋巴细胞型:①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②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③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④粒-单细胞白血病(m4);⑤单核细胞白血病(m5);⑥红白血病(m6);⑦巨核细胞白血病。
2、慢性白血病
①淋巴细胞白血病;②粒细胞白血病;③粒-单核细胞白血病;④单核细胞白血病。
二、特殊类型白血病:
1、低增生性白血病;
2、淋巴肉瘤白血病;
3、组织细胞(网状细胞)肉瘤白血病;
4、浆细胞白血病;
5、多毛细胞白血病;
6、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7、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8、难分型的急性白血病等。
白血病就是白血胞多吗
白细胞数高低与白血病的类型有密切关系。通常,红白血病、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细胞大多偏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常增加。另外它与疾病预后有着一定关系。白细胞减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常比白细胞过高的治疗效果好,易缓解,生存期也长些。总之,白血病病人外周血的血细胞不一定都增高。预后的关键在于急性还是慢性,早期还是晚期以及细胞的类型和治疗措施。
白血病的主要的特征就是白细胞的数量增加而且草果了正常值的范围,因此一旦诊断为白血病就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才能有效的降低白血病给患者造成的伤害。
白血病的血常规有哪些指标
1、一般显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中有时可见幼红细胞。网滞红细胞常减少,但少数病例可有轻度增多。
2、 血小板 白血病的早期血小板数目可正常或轻度减少,到中晚期,可有明显减少,低于10 ×10^9/L,血小板大小不等,畸形,有巨型血小板,血小板第三因子及凝血功能异常。
3、 白细胞 白细胞数多时可达300 ×10^9/L,也可少至(0.2~0.3)×10^9/L(低增生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初期白细胞数白细胞一般偏地,晚期多数偏高。白细胞总数特别高或特别低时往往病情严重,治疗困难疗效较差。在周围血中出现急性白血病细胞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依据。急性白血病主要为原始细胞和早幼粒(幼稚细胞)细胞。在白细胞总数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在白细胞低时,往往要经浓缩涂片或者字血涂片的尾部才能找到白血病细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或低增生习惯内白血病血象往往呈全血细胞减少。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的区别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它的特点是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这些白细胞在骨髓内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能够通过血液在全身扩散,导致病人出现贫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等。慢性粒细胞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病程发展(药费每年高达二三十万),但一般只能通过干细胞移植获得治愈的机会。类白血病反应是机体因感染,肿瘤,电离辐射,药物中毒,外伤,休克,烧伤,过敏,大出血,溶血等因素刺激,而发生暂时性的类似白血病样的血象反应,感染、毒素、肿瘤及其他有害物质吸收入血是诱发类白血病反应的主要原因。本病以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男女发病率无差别。其治疗和预后取决于引起该反应的基本疾病,如果这些基本病是可以治愈的,则类白血病反应也会消失。类白血病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主要区别是通过染色体区别,类白血病ph1染色体阴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1染色体阳性。
淋巴瘤白血病发病机制
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的病理类型属低中度恶性的小细胞型及小裂细胞型高度恶性中原始淋巴细胞型为多见低度恶性B细胞小淋巴细胞型最多见。淋巴母细胞白血病占66%~82%,免疫分型T细胞较B细胞更易合并白血病。
由于淋巴瘤细胞浸润骨髓,因此可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数增高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瘤细胞,骨髓可显示淋巴瘤细胞呈一致性地增多。
淋巴瘤骨髓浸润的方式可分为4种:①间质型:幼稚的淋巴瘤细胞散在于粒、红、巨三系正常造血细胞之间;②结节型:瘤细胞呈结节状分布于骨小梁旁或之间,结节与结节之间为正常造血组织;③混合型:结节及间质型同时存在于一张切片中。④弥漫均一型:淋巴瘤细胞弥漫均一性浸润,粒、红巨三系细胞显著减少或缺乏。①及②型化疗缓解率高预后较好尤其①型疗效最好此型在临床上未见伴发脾大及淋巴瘤细胞白血病②型绝大多数为B-细胞性淋巴瘤最容易合并脾大。④型化疗缓解率最低,最容易合并淋巴瘤细胞白血病,预后最差。淋巴瘤累及骨髓的过程是由间质型→结节型→向弥漫均一型发展的。通过半定量观察把淋巴瘤细胞在骨髓中的容量分为“轻中、重度浸润”,淋巴瘤累及骨髓越轻并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发生率越低,疗效越好反之累及越重越易并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疗效越差。
白细胞少就是白血病吗
白细胞少就是白血病吗?白血病患者通常会有白细胞少的现象,由此很多人在生活中做检查时发现自己的白细胞较少就担心自己是否患上了“不治之症”白血病?那么白细胞少就是白血病吗?其实人们在生活中会因为身体的变化,白细胞的数量会有所波动,针对白细胞少就是白血病吗这一问题,这里癌症专家就为您介绍:
针对白细胞少就是白血病吗这一问题,应先了解白细胞数高低与白血病的类型有密切关系。通常,红白血病、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细胞大多偏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般增加。白细胞减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常比白细胞过高的白血病治疗效果好,易缓解,生存期也长些。而慢性白血病,不论是粒细胞型还是淋巴细胞型,白细胞数通常都是增加的,所以,白血病病人外周血的血细胞不一定都增高。白血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急性还是慢性,早期还是晚期以及细胞的类型和白血病治疗措施。
白细胞少就是白血病吗?急性白血病病人白细胞数或高或低,外周血中常能见到各种原始及幼稚细胞,但是多少不一。有的高达90%以上,有的却不易见到。后者一般是白细胞正常或减少的白血病患者。所以患者在查血常规时,白细胞低并不一定代表不是白血病,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相关的检查给予确诊,以便能早期发现,争取积极治疗白血病。
白细胞高是不是就是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骨髓中造血细胞的恶性克隆病变。白血病病人的骨髓过分产生了异常的白血病细胞,妨碍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使得正常血细胞的功能和数目降低。白血病的死亡率高,发病年龄低,是危害人们健康的杀手。
那么白细胞高是不是白血病?近来总有朋友咨询类似这样的问题,白细胞高有可能是白血病,但是仅有白细胞高并不能确定是不是。白细胞高是白血病的的一种症状。
一般人的白细胞升高首先考虑验证,但很少有人能升高到2万以上,因此医生怀疑白血病是正确的,但白血病可以通过血常规镜下的白细胞分类做初步鉴定。白血病患者白细胞升高,患者的血液标本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量原始和幼稚的粒细胞或淋巴细胞,如果血常规标本镜下检查没有发现幼稚细胞,那么基本上可以排除白血病。 另外白血病人粒细胞(白细胞)的组成成分也不同,体内有感染的病人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高,白血病人的白细胞则通常是淋巴细胞高。也可以通过做骨髓作进一步的确诊。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什么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是淋巴细胞克隆性恶性增生性疾病。病理特征是类似成熟淋巴细胞逐步积累而浸润骨髓、淋巴结、肝、脾和其他器官,最终导致造血功能衰竭。临床上以低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其中以淋巴细胞系统增生为主,成熟的小淋巴细胞约占50%~90%。原始及幼稚细胞<5%~10%,粒、红、巨三系相对减少。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一般在30×109/L~200×109/L,分类中约80%~90%为成熟小淋巴细胞。
目前认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因尚未明了,可能遗传因素具有一定的作用,部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染色体核型、数量和结构的异常,其中以12~14号染色体异常多见,以12号染色体三体最多见。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易位(11;14),其11号染色体上的原瘤基因bCL-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一1)易位至14号染色体上含有重链基因的断裂点处,从而产生异常蛋白质,可能是B细胞生长因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多数为B细胞性,T细胞性极少见。本病在欧美各国较常见,我国及亚洲地区很少见,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增生性疾病,临床上以乏力,消瘦,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为主要症状。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其中以中性中幼、晚幼及杆核粒细胞明显增多,嗜酸及嗜碱性粒细胞易见,末梢血象白细胞明显增高为主要特点的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迄今未完全明了,是物理、化学、生物、遗传等多因素性疾病。目前研究表明:电离辐射及苯导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比较肯定,有人推测与干细胞的染色体损伤有密切关系。
研究发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Ph1染色体为后天获得。与某些致癌物质的作用有关。Ph1染色体产生的原因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干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易位t(9:23)(934;911)。9号染色体长臂上的细胞源瘤基因C一abl易位至22号染色体长臂的断裂点集中区(bcr)形成bcr/abl融合基因,由此产生一种新的m—RNA,进而产生异常的蛋白质P210。P210是具有较高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现认为是癌变的主要原因。这种激酶活性有刺激细胞生长的特性。在体外培养中,P210可使多能造血干细胞发生转化和致白血病的作用。此病占我国慢性白血病的90%以上,在所有的急、慢性白血病中约占18%左右,居白血病的第三位。本病多见于30~50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
白血病是不是白细胞都高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某一类型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的发生恶性增生,开始总局限于造血器官中。
目前,白血病患者能早期就诊,此时有部分病人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可在正常范围,甚至减少。根据血液学研究所对国内23048例白血病的分析,其中42%的病例白细胞总数不增加或低于正常水平。
任何一种造血细胞随着增殖分化,骨髓中的血细胞就会进入外周血中。但是在正常情况下,能进入外周血循环中的造血细胞全是成熟细胞。
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有时却能进入外周血循环中,通常白细胞的总数会增加,超过每升(4--10)x10^9/l 。但是有时它会受到骨髓基质细胞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而滞留于骨髓中,不易进入外周血循环,外周血白细胞数不增加。为什么有的病人白细胞增加,有的正常,有的减少呢?其确切的原因至今还不十分明确。
各种类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数常正常或低于正常。慢性白血病,不论是粒细胞型还是淋巴细胞型,白细胞数通常是增加的,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大多超过100×x10^9/l,甚至达700~800×x10^9/l。
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数高或低,外周血中常能见到各种原始及幼稚细胞,但是多少不一,相差甚大。有的高达90%以上,有的却不易见到。后者常是那些白细胞及减少的白血病患者。此时,应改用血细胞浓集法来进行分类检查,可增加发现白血病细胞的机会。需注意的是,白血病病人白细胞数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病情的恶化(除化疗药物影响),白细胞可增加。急性白血病一旦白细胞迅速上升,表明病情迅速恶化,预后恶劣,其中不少患者可因脑出血死亡。
白细胞数高低与白血病的类型有密切关系。通常,红白血病、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细胞大多偏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常增加。另外它与疾病预后有着一定关系。白细胞减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常比白细胞过高的治疗效果好,易缓解,生存期也长些。总之,白血病病人外周血的血细胞不一定都增高。预后的关键在于急性还是慢性,早期还是晚期以及细胞的类型和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