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哪些诊断
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哪些诊断
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哪些诊断?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它在发生后,给患者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糖尿病患者要想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就应注意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那么,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哪些诊断?下面由专家为大家揭晓: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在一定的运动负荷下,一般不会出现尿蛋白,但是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是会出现尿蛋白的,这样可以确诊病情。
2、测定微量白尿蛋白,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和心衰、尿路感染、梗阻等情况,就可以确诊病情。
3、尿-N-乙酸-B-氨基葡萄糖式转移酶(NAG),T-H糖蛋白、尿B2-微球蛋白检测,也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指标。
4、测定肾小球率过滤,也可以很好的诊断该病。
5、B超、X线摄片检查,可以发现甚至是否出现增大的现象。
以上内容介绍的就是“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哪些诊断?”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的健康有所帮助!
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有多长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发病病史五到十年年,患者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全身系统的微血管病变如眼底病变等,此时可依据此临床症状表现诊断为糖尿病肾病,那么“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有多长”,这个主要依据病情的进展程度和采用的治疗方式。
由于早期糖尿病肾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来,当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蛋白尿、眼睑浮肿、眼底病变时,患者多已经进入了中晚期阶段。而糖尿病肾病一旦发生,则将呈进行性的趋势恶化下去。伴随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出现高血压、身体浮肿、低蛋白血症等情况。而随着糖尿病肾病病情的进展,糖尿病患者将最终发生糖尿病肾衰竭、尿毒症,因此及早的发现病情是关键。
由于肾脏病变呈慢性进行性损害,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一般出现尿蛋白时,病程多在10年以上,因此糖尿病肾病的预后多数不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隐匿时期,肾小球虽然已经有了病变,但是仍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唯一改变了的就是尿微白蛋白增加。
在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了持续性的蛋白尿,说明该患者的肾脏功能正在不可遏止的呈现进行性下降。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顶定期的进行检查,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这样糖尿病肾病患者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在病情恶化进展的过程中,糖尿病、高血压的存在将加速患者肾损害的进程,反过来,肾病的进一步加重又将导致患者的高血压病情持续加重。如此,糖尿病、高血压和肾病三者之间将相互促使恶化进程,这也导致糖尿病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时的难度大大增。
糖尿病以及由糖尿病并发的肾病都是一个终身伴随性疾病,如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肾病的病情未能得以很好的控制,则伴随患者发生的肾性高血压也将持续存在,加重糖尿病并发肾病的治疗难度,也是威胁糖尿病患者远期生存的一大因素。
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糖尿病肾病并不是像癌症晚期那样无法医治,只要我们肾脏还没有完全的丧失肾功能,就有办法去抑制病情,甚至治好糖尿病。但是专家提醒大家,为了自己的身体最好还是要趁早的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的典型症状
蛋白尿
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第一个标志性症状。糖尿病肾病早期,尿中仅有微量白蛋白症状出现,为选择性蛋白尿,这种状态可持续多年。随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患者开始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症状,肾小球的滤过率逐渐下降,肾脏病变严重程度也将进一步加重。此时,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正常时,患者的肾脏恶化进展将难以控制,很快会发展成为糖尿病肾功能衰竭。
血压
高血压在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中常见,这是糖尿病肾病晚期的症状,发生持续性蛋白尿时间较长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多出现高血压症状。初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仅在运动后血压增高;当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时,血压多持续增高。高血压的出现将加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恶化进展速度,故有效的控制高血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十分重要。
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一旦出现肾脏损害,其病变过程是进行性的,最终发展成为氮质血症、尿毒症。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为了适应机体排糖的需要,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正常。一旦体内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时,患者的血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将增高,从而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此时不加以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多在数年之内发展为尿毒症。
水肿和肾病综合症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没有浮肿;当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克时,浮肿就会出现。一旦患者出现明显的全身浮肿,则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呈持续进展状态。糖尿病肾病病人出现身体水肿症状者超过患病人群一半以上,这可能是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丢失大量蛋白而引起低蛋白血症所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越长,引起水肿的糖尿病肾病并发症出现越多,其中2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有肾病综合症出现。
贫血
有明显氮质血症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有轻度至中度的贫血症状,用铁剂治疗无效。贫血为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可能与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限制蛋白饮食、发生氮质血症有关。
其它症状
随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患者可发生视网膜病变症状。尽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糖尿病肾病引发,但却常常与糖尿病肾病同时存在。此外,糖尿病肾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症状:心衰与膀胱炎等糖尿病肾病的并发症常影响患者的肾功能;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伴循环衰竭时,糖尿病肾病患者还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等。
尿蛋白定性的临床意义
尿蛋白定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其阳性程度与肾损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糖尿病患者尿中持续出现尿蛋白阳性,除外泌尿系感染、原发性肾病外,应考虑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有专家认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蛋白尿呈间歇性,只在劳动或运动后为阳性反应。因此,运动后尿蛋白检验对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意义。
尿蛋白定量的临床意义:
(1)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正常参考值为10~150毫克。若在150~500毫克,为微量蛋白尿,>500毫克为临床蛋白尿。微量蛋白尿提示糖尿病肾病早期,需长期控制血糖,对逆转或延缓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意义。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正常参考值<15微克/分。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较轻,故只有微量白蛋白漏出。早期糖尿病肾病uAE为15~200微克/分,临床糖尿病肾病>200微克/分。有专家报告,糖尿病肾病有明显蛋白尿者,几乎100%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当糖尿病患者uAE30微克/分,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防治的关键时刻。严格控制血糖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可逆转或部分逆转。目前,常用测定微量尿蛋白的方法是放射免疫法。
糖尿病肾病能活多久
这个问题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和家属们最为关心的了,专家表示,通常情况下,糖尿病发病病史5~10年,病人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全身系统的微血管病变如眼底病变等,此时可依据此临床症状表现诊断为糖尿病肾病,那么“糖尿病肾病能活多久”,这个主要依据病情的进展程度和采用的治疗方式。
由于早期糖尿病肾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来,当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蛋白尿、眼睑浮肿、眼底病变时,病人多已经进入了中晚期阶段。而糖尿病肾病一旦发生,则将呈进行性的趋势恶化下去。伴随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糖尿病病人还可能出现高血压、身体浮肿、低蛋白血症等情况。
而随着糖尿病肾病病情的进展,糖尿病病人将最终发生糖尿病肾衰竭、尿毒症,因此及早的发现病情是关键。由于肾脏病变呈慢性进行性损害,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一般出现尿蛋白时,病程多在10年以上,因此糖尿病肾病的预后多数不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隐匿时期,肾小球虽然已经有了病变,但是仍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唯一改变了的就是尿微白蛋白增加。
在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了持续性的蛋白尿,说明该患者的肾脏功能正在不可遏止的呈现进行性下降。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顶定期的进行检查,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这样糖尿病肾病患者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糖尿病肾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许多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出现微量清蛋白前数年即有高血压,有高血压的糖尿病人较无高血压者会更快发展到糖尿病肾肾病。因此当糖尿病患者舒张压≥12kPa时,可怀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微血管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微血管病可同时存在,视网膜病变可继发于糖尿病肾肾病以后,一般认为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高于肾微血管病变。因网膜病变易于观察,而糖尿病肾肾病难于诊断,所以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网膜病变,要警惕肾病发生。
3、晚期并发心血管多种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晚期可并发心血管多种疾病,如动脉硬化、心包炎、结肠炎、出血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病变。
4、患者做造影检查易并发急性肾衰竭:临床上发现糖尿病患者使用造影剂后可产生肾功能衰竭,并且糖尿病肾病患者做造影检查易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已有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做造影检查要特别慎重。
5、水肿和肾病综合症。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没有浮肿;当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克时,浮肿就会出现。一旦患者出现明显的全身浮肿,则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呈持续进展状态。糖尿病肾病病人出现身体水肿症状者超过患病人群一半以上,这可能是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丢失大量蛋白而引起低蛋白血症所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越长,引起水肿的糖尿病肾病并发症出现越多,其中2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有肾病综合症出现。
糖尿病肾病的终极杀手尿毒症
糖尿病肾病,有相当一部分最后死于尿毒症,可以说尿毒症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终极杀手。
糖尿病和尿毒症这两种似乎不太相干的疾病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日前在京召开的有关肾脏保护研究最新进展研讨会上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每三个尿毒症病人中就有一人是由糖尿病肾病发展而来的,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尿毒症的首要因素。
据在会专家介绍,我国是亚洲糖尿病高发的国家之一,目前约有3000余万糖尿病患者,其中九成以上为2型糖尿病。由于2型糖尿病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喝得多,吃得多,小便多,体重少)症状,有多达67%的糖尿病患者没有得到诊断。即便是被确诊的糖尿病人中,在治疗时也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肾病这一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与此同时,由于有半数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目前在选用降压药物时也极少关注对肾脏、心脏等靶器官的保护。
为此,有关专家呼吁医生必须尽快更新知识,在糖尿病治疗中首选能彻底阻断导致糖尿病肾病的罪魁祸首血管紧张素ii的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这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是重要的检查方法,无论是1型还是2型的糖尿病患者都有罹患糖尿病肾病的危险,而糖尿病肾病是我国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如若不知道这一糖尿病肾病的检查方法,很有可能错过早期发现,延误治疗。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临床上,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检查,早期可借助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来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要注意,这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属于早期诊断,早期诊断,也就意味着能够得到及时控制,及时治疗,避免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
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患者需多次检查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但也不能仅作一次检查,由于其他一些因素如发热、感染、心力衰竭、运动、高血压、血糖控制不好好等均可使尿白蛋白排出暂时增加。且每天尿白蛋白量排出量也不同,因而,糖尿病肾病患者仅作1次检查而结果异常并不能代表什么,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还不能说明是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故而,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一般需要多次检查,才能确诊。
尿微量白蛋白尿——确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因为,尿微量白蛋白是确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一般来说,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6个月内做尿液检查,有2~3次尿白蛋白在20~200ug/min之间,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尿白蛋白增加的因素后,就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1型、2型糖尿病肾病都要做尿微量白蛋白
由于1型、2型糖尿病患者都可罹患糖尿病肾病,因而建议对于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5年时就应进行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就必须同时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查。
糖尿病的危害
在糖尿病患者中,病史超过8年以上者,80%都会遭受糖尿病肾病的威胁。甚至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在刚刚诊断糖尿病时就已经发现尿中有微量白蛋白了,而此时很多患者都未引起相当重视,导致许多糖尿病肾病患者,一经重视时,即已是慢性肾病的晚期——肾衰竭、尿毒症。再去医院诊治,已经错失了控制病情的最佳时机。
所以,在此提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清醒的知道,在检查出有糖尿病之初,即已为今后的糖尿病肾病埋下了隐患,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患肾病的比率高出许多倍,所以在控制血糖、监控血糖高低的同时,一定要定期体检,查看有无肾病症状出现。一旦出现,应即刻实施治疗,才是阻止糖尿病肾病向前发展的有效办法,换句话说:你千万不要以为肾病不比糖尿病严重,抱着无所谓或者可能自愈的心理疏忽大意。
肾病和糖尿病虽都归属为慢性病范畴,但肾病比糖尿病的危险系数要大很多,而且一旦并发肾病即有机会引发全身多脏器疾病,包括各类心衰!
糖尿病肾病可怕之处在于,它是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您的身体,早期没有任何症状,通过尿液检查出肾病后已经是第三期了。等到出现症状,就已经很晚了,已错过临床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在此我也告诉广大糖尿病患者一个自行检测肾病的小方法:观察自己的夜尿是否增多。
夜尿增多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症状之一,一旦夜尿增多即说明肾脏的代偿功能被启动,有部分的肾单位已出现问题,需由其它正常肾单位来加班代替工作了。此期就应该去医院找医生,做系统检查并寻求糖尿病肾病早期治疗。
糖尿病能活多久
相信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会关心这类问题。糖尿病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演变成糖尿病肾病。而患者认为糖尿病肾病就是不死的癌症,没有治疗的必要了,这种消极的想法对后期的治疗是很不利的。那么到底糖尿病肾病是否会影响人的肾功能呢,是否是死亡前的一个信号呢?这时候糖尿病患者能活多久呢?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发病病史五到十年年,患者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全身系统的微血管病变如眼底病变等,此时可依据此临床症状表现诊断为糖尿病肾病,那么“糖尿病肾病能活多久”,这个主要依据病情的进展程度和采用的治疗方式。
由于早期糖尿病肾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来,当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蛋白尿、眼睑浮肿、眼底病变时,患者多已经进入了中晚期阶段。而糖尿病肾病一旦发生,则将呈进行性的趋势恶化下去。伴随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出现高血压、身体浮肿、低蛋白血症等情况。而随着糖尿病肾病病情的进展,糖尿病患者将最终发生糖尿病肾衰竭、尿毒症,因此及早的发现病情是关键。
由于肾脏病变呈慢性进行性损害,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一般出现尿蛋白时,病程多在10年以上,因此糖尿病肾病的预后多数不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隐匿时期,肾小球虽然已经有了病变,但是仍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唯一改变了的就是尿微白蛋白增加。在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了持续性的蛋白尿,说明该患者的肾脏功能正在不可遏止的呈现进行性下降。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顶定期的进行检查,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这样糖尿病肾病患者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早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方法
糖尿病肾病发病率较高,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病情的发展变得不可逆,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糖尿病肾病的确切诊断要依靠肾组织活检,证实有肾小球结节性硬化及弥漫性肾小球硬化,一般情况下,糖尿病史,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蛋白尿,肾功能障碍,即 可考虑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目前已被广泛认可的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标准是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在 20~200ug/min。蛋白尿大于0、5g/24h,表明已进入临床肾病期。肾功能不全期,血中氮质潴留,血尿素氮和肌酐开始升高。
蛋白尿是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线索,但是糖尿病患者出现临床蛋白尿时已属晚期表现。目前主张通过以下方法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
(1)测定微量白蛋白尿(UAE):六个月内两次UAE>20~200微克/分钟,排除其它因素和心衰、尿路感染、梗阻等即可诊断为糠尿病肾病。
(2)激发试验:在一定运动负荷下,正常人不出现蛋白尿,而早期糖尿病患者却可出现蛋白尿。
(3)尿-N-乙酸-B-氨基葡萄糖式转移酶(NAG),T-H糖蛋白、尿B2-微球蛋白检测均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指标。
(4)以99Tin-DPTA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5)B超、X线摄片检查:肾脏是否较年龄相同的正常人增大。
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上述各项检查,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