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控制范围 高血压并发肾功能损害者
高血压控制范围 高血压并发肾功能损害者
对于已经并发肾功能损害的高血压患者,为了保护其肾功能,应该控制收缩压在125-130mmHg、舒张压在75-80mmHg,才能延缓肾功损害的进展程度。而对于尿蛋白在24小时内大于1g以上的高血压患者,目标血压应该控制在收缩压低于125mmHg,舒张压低于75mmHg。
高血压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高血压并发症一: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亦称中风,致死率极度高,即使不死,也大多数致残,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种。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中风的发生率越高。高血压病人都有动脉硬化,如脑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加上一定的刺激如愤怒、突然事故的发生、剧烈运动等,使血压急骤升高,脑血管破裂出血即可出现昏迷,倾跌与地等中风症状。凡高血压病患者在过度用力、愤怒、情绪激动的诱因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麻木、乏力等症状,要高度怀疑中风的可能,此时,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检查。
高血压并发症二: 肾动脉硬化和尿毒症
高血压与肾脏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高血压可以引起肾脏损害;而肾脏损害则加重高血压病。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急骤发展的高血压可引起广泛的肾小动脉弥漫性病变,导致恶性肾小动脉硬化,从而迅速发展为尿毒症。 高血压合并肾功能衰竭约占10%。
高血压并发症三:高血压心脏病
高血压的心脏改变主要是左心室肥厚和扩大,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高血压导致心脏肥厚和扩大,称为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是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的一个必然趋势,最后可因心脏肥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影响生命。
高血压并发症四:冠心病
长期的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
高血压并发症五:高血压脑病
主要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临床表现以脑病的症状与体征为特点,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甚至昏迷、抽搐。
高血压并发症六:脑血管病
包括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意外亦称中风,病势凶猛,致死率极高,即使不死,也大多数致残,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种。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中风的发生率越高。高血压患者如脑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再加上一时的激动或过度的兴奋,如愤怒、突然事故的发生、剧烈运动等,使血压急骤升高,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便溢入血管周围的脑组织,此时,病人立即昏迷,倾倒在地,所以俗称中风。
高血压并发症七:高血压危象
在高血压早期和晚期均可发生,因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危象发生时,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严重症状。
高血压并发症八:慢性肾功能衰竭
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高血压合并肾功能衰竭约占10%。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损害加重高血压病。一般到高血压的中、后期,肾小动脉发生硬化,肾血流量减少,此时可出现多尿和夜尿增多,肾浓缩小便的能力降低。急骤发展的高血压可引起广泛的肾小动脉弥漫性病变,导致恶性肾小动脉硬化,从而迅速发展为尿毒症。
高血压不吃药能活多久
1、高血压是动脉血管内的压力异常升高。长期的高血压若不及时有效的降压,心脏就会因过度劳累而代偿性有肥厚扩大,进而出现功能衰竭,这就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产生的原因之一。
2、血管内压力过高,脆弱硬化部分的管道就容易爆裂,发生在脑血管,使脑血管受伤,患有脑血管疾病。
3、肾脏是极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种微细的管道在长期高血压的影响下发生硬化、狭窄、功能损害,从而使肾毛细血管网排除身体毒素的功能受损,体内有毒物质贮留于血内,发展成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4、高血压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命器官就会受到致命性损害,从而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可见,高血压不吃药的危害是很大的,而且还会损伤其它的身体器官,所以为了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为了身体的健康着想,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如果有向心性肥胖等最好去做相应检查以排除。高血压经药物控制良好,不产生并发症的话,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活到老死,多少年我无法回答您,各人寿命不同,长期高血压会对肾脏产生严重后果,所以必须控制血压。
高血压病人更要预防尿毒症
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可能导致脑卒中,其实高血压如果控制不好,也会惹上尿毒症。
研究表明,有15%的高血压会恶变为尿毒症,血压是否得到控制,直接影响着尿毒症的发展。因此,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做好尿毒症的预防。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知道自己患上高血压的患者不到一半;有高血压并且服药治疗的人不到12.5%;可以服药将血压控制在合理水平的仅为3%。
因此,高血压患者一定要严密检测肾功能,并且遵医嘱服药。
二、严密监测肾功能
防止肾损伤的前提之一,就是严格检测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具体措施为:
1、定期检查肾功能,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最好每两个月检查1次。
2、观察是否有尿毒症早期症状,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进行肾功能检查。
三、合理选用降压药
高血压选用降压药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无肾毒性,或者有一定保护肾脏的作用。
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在降压的同时,也可以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患有高血压肾病要注意什么
1、定期查体,检查血压。已患高血压应定期,检测尿常规及血尿素氮、肌酐等,密切监测肾功能。
2、早期发现高血压,应坚持正规、系统的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3、已发现有肾功能损害者,应十分注意保护肾功能,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预防感冒、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发热,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等。
4、重度高血压肾脏病,治疗宜缓慢降压,且舒张压不宜小于12.0千帕~13.3千帕(90毫米汞柱~100毫米汞柱),过低反而不利于肾脏血流灌注,使肾功能进一步受到损害。
5、低钠、高钾、高镁、高钙膳食有利于防治高血压。
6、肥胖者应低热量膳食,加强运动,将体重降至正常范围。
7、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可以延缓肾脏小动脉硬化进程。
8、膳食限盐:每人每日平均食盐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6克,克减少尿钠排泄量,防止和控制高血压。
9、平衡营养:减少脂肪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增加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豆类等)摄入。即有利于保持体重,控制血脂,又可补充钾和钙,有利于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
10、调整心态、减轻压力:注意劳逸结合,注意休息。特别是从事脑力劳动,或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工作的人,更应在紧张工作之余,调整生活节奏,多参加轻松的体育娱乐活动。
如何防止高血压转为尿毒症
第一,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中国是高血压病大国,但是中国的高血压病存在很危险的三低现象,即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普查发现,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还不到一半;有高血压而服药治疗的人不到12.5%;能够服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的仅为2.9%。所以,在全社会开展高血压病的宣传,提高大家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迫在眉睫。
第二,严密监测肾功能
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是防止肾功能损害的前提条件。同时要严密监测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具体措施为:
1、定期检查肾功能,包括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最好每2个月检查1次。
2、严密观察是否有尿毒症的早期症状,如疲乏无力、腰酸腿软等虚弱症状,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以及面色萎黄、舌质淡、口唇、眼睑苍白等贫血表现。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检查肾功能,以确认有无异常。
3、凡是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的患者,均应按照尿毒症早期治疗方案及时进行治疗。
第三,合理选用药物和治疗方案。
降压药物品种繁多,适应征各不相同。选用降压药的基本原则是无肾毒性,或者还有保护肾脏作用。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在降压的同时都有保护肾脏作用。就高血压的治疗而言,如在选用西药降压的同时,配合调节升降、补益肝肾的中药,对保持血压的稳定和保护肾功能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引起肾衰的原因都有哪些
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多数是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仅有少数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炎发展所致。绝大多数慢性肾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起病即属慢性。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等,与此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
2、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三大并发症之一,其中1型约占30%~50%,2型起病20年后累计占25%~50%。2型糖尿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如合并高血压,后期容易并发肾损害,即糖尿病肾病。据资料表明,糖尿病肾病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达30%~40%,特别在有6~10年病史以上的患者中发病率较高。若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血压控制在120/80mmHg以内,在饮食治疗上不仅要重视总热量的限制,还要关注蛋白质的摄入量,并以低蛋白饮食为主,可延缓肾衰。
3、高血压肾病长期持久血压升高可致进行性肾硬化,并加速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导致肾功能损害。要延缓慢性肾衰的进程,人们首先要提高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其次要熟悉肾衰的早期症状,如疲乏无力,腰酸腿软,食欲不振或恶性、呕吐,面色萎黄或口唇、眼睑苍白等表现。第三要严密监测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最好每两个月检查一次。第四合理选用降压药。
4、肾间质小管肾病肾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肾脏血流约占心输出量的25%,当血液中存在肾毒性物质时,肾脏极易受损害。引起肾损害的常见药物有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非甾体类消炎药等。药物性损害虽然多见,但易被医患双方所忽视。因此在各种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要注意纠正患者的血容量不足和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患者和老年、儿童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尿常规、尿酶及监测肾功能,这是预防药物性肾损害的重要措施。
5、多囊肾多囊肾为先天性疾病,多数为双侧性,可与先天性多囊肝并存。患者的肾实质由无数大小不等的囊肿组成,随着时间的进展,囊肿逐渐增大,压迫肾组织使其萎缩,最后肾实质全被囊肿所代替,患者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血压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高血压病一经确诊,则血压应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年轻的、轻度的患者以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老年患者控制在140/90mmhg;单纯收缩压升高者也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
多项国内外大型研究表明,舒张压每降低5mmhg,患者的死亡率就会显著减少32%,中风减少44%,糖尿病并发症(包括截肢)减少24%,微血管并发症(包括视网膜出血)减少37%。专家发现最低血压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减少,肾功能减退的速度也最慢,据此血压控制目标最好设定为130/80mmhg。
高血压的治疗是终生的,即使血压控制在了理想的范围内,降压治疗也不可停止,这样才能预防那些潜在的危险的并发症。
高血压会引发什么病
高血压是动脉血管内的压力异常升高,动脉血管如同流水的管道,心脏如同水泵,管道内的压力异常升高,泵就要用更大的力量将水泵到管道内,久而久之,泵就会因劳累而损害;同理,长期的高血压若不及时有效的降压,心脏就会因过度劳累而代偿性有肥厚扩大,进而出现功能衰竭,这就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同理,管道内压力过高,脆弱硬化部分的管道就容易爆裂,发生在脑血管,就是出血性脑率中;同样,肾脏是极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种微细的管道在长期高压的影响下发生硬化、狭窄、功能损害,从而使肾毛细血管网排除身体内毒物的功能受损,体内有毒物质贮留于血内,即成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如同上述简化比喻的道理,高血压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命器官就会受到致命性打击,从而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诸如:心: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脑:高血压性脑出血、脑梗塞;肾: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们大家对于高血压会引发什么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了吧,其实高血压并没有那么无害,相反,他所引起的疾病都不是小病,而都是心脑血管和肾病的,所以,对高血压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肾性高血压的病因
1肾脏的主要功能包括有处理钠还有水等等,在肾脏收到损害之后,相应的,其处理钠还有处理水的能力就会降低,从而可能会造成排泄不了人体所摄入的钠与水,这时,这些东西就会有滞留,扩张血管的容量,导致高血压。
2有些肾脏的疾病会引发肾动脉变得更为狭窄,这样就使得肾脏内部的注压降低,之前肾脏能够自己释放的用于血管扩张的物质,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后,也会减少释放,等等这些原因都一起造成了高血压的症状。
3虽然肾脏的病症导致高血压,而高血压又反过来加大对肾脏的损害,两者互相促进,加剧病情。但肾性高血压并不是非常难以治疗的疾病。肾性高血压患者要积极地降低血压,将血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类,在听从医嘱服药的同时,注意饮食上少食盐等忌口,患者是可以康复的。
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跟高血压相关的疾病,无论的是单纯的高血压或者高血压并发症,要想稳定病情,恢复身体健康,降压并稳定血压才是正经事。
高血压控制标准 高血压并发糖尿病患者
对于并发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由于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可明显促发大、小血管并发症,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血压降压目标比一般患者更低一些,应控制在收缩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小于80mmHg的水平。或者降到患者可以耐受的正常低水平,才能延缓糖尿病患者大、小血管病变的进展。
女性孕前应了解自己的血压
怀孕以后,随着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胎儿体积增大,孕妇血容量负荷增加,不仅会增加患妊高症的风险,也很容易加重原有的高血压疾病。所以,准备怀孕时,每个女人都要提前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如果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女性想要怀孕,就比较麻烦了。她们应该这样做:
1、必须排除心脏病、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即使血压控制稳定了,倘若存在严重的器质性病变,也不适宜怀孕。
2、在医生指导下,提前半年,把降压药换成对妊娠影响较小的类型。孕早期三个月,是胎儿各器官分化形成的关键,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流产或死胎。当然,如果能停用降压药,通过运动、低盐饮食、放松心情就能将血压控制好,就更好了。
3、将血压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即140/90mmHg以内,才有条件考虑妊娠。如果血压忽高忽低,或短时间内才控制好,就别着急要孩子。
如何治疗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肾病是高血压导致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高血压肾病的治疗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控制血压。
首先,一定要把血压控制在一个正常的水平。这对防止高血压肾病的发展非常有必要,因为高血压肾病的发生,主要的原因就是自身高血压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治疗肾病。
其次,在控制高血压的基础之上,需要针对性的控制肾病的发展。这里我需要指出的就是,降压是第一位的。也就是在治疗高血压肾病的时候,要把血压控制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这是非常重要的。
高血压肾病系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分为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症和恶性高血压肾硬化症。前者是由于良性高血压(≥140/90毫米汞柱)长期作用于肾脏所致,后者指在原发性高血压基础上发展为恶性高血压(舒张压>130毫米汞柱)后引起的肾脏损害。
高血压和肾损害如果同时存在,会互为因果,互相加重。产生的病因为,肾脏本身用于过滤体内毒素,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水和钠盐,同时防止蛋白,血细胞等漏出血管。高血压使得血管内血液压力增高,导致蛋白漏出至尿液里,蛋白一旦漏出会对肾脏的滤网系统造成破坏。高血压长久控制不佳,造成的结构破坏难以逆转,就会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甚至慢性肾衰竭,其最后严重的阶段为尿毒症。
慢性肾炎患者怎样治疗
(1)积极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加速肾小球硬化、促进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治疗原则:①选择能延缓肾功能恶化、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降压饕物。在应用饕物降压的同时,伴发高血压的慢性肾炎患者应限盐(3g/d)饮食。低蛋白、低磷饮食及降压治疗可减轻肾小球内高滤过、高灌注、球内高压,延缓肾小球硬化保护肾功能;
(2)对高粘高凝患者
可酌情应用抗血小板聚集饕物及抗凝治疗,可降低部分患者的尿蛋白,延缓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炎最好通过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病变程度和活动进展情况,确定正确治疗方案。以严重的系膜增殖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由于细胞增生病变明显、病理损害较重、在发病过程中常伴有血小板凝聚、肾小球内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紊乱,临床上表现为高血压和逐渐加重的肾功能损害,应采用降压抗凝等综合治疗。
②力争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目标血压140/90mmHg(18.6/12千帕),蛋白尿≥1g/d,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尿蛋白< 1g/d,血压控制可放宽到130/80mmHg以下。
(3)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入量
肾功能正常者优质蛋白饮食,肾功能不全者优质低蛋白饮食,限磷摄入。
高血压不吃药能活多久
高血压患者不吃药的危害:
1、高血压是动脉血管内的压力异常升高。长期的高血压若不及时有效的降压,心脏就会因过度劳累而代偿性有肥厚扩大,进而出现功能衰竭,这就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产生的原因之一。
2、血管内压力过高,脆弱硬化部分的管道就容易爆裂,发生在脑血管,使脑血管受伤,患有脑血管疾病。
3、肾脏是极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种微细的管道在长期高血压的影响下发生硬化、狭窄、功能损害,从而使肾毛细血管网排除身体毒素的功能受损,体内有毒物质贮留于血内,发展成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4、高血压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命器官就会受到致命性损害,从而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可见,高血压不吃药的危害是很大的,而且还会损伤其它的身体器官,所以为了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为了身体的健康着想,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如果有向心性肥胖等最好去做相应检查以排除。高血压经药物控制良好,不产生并发症的话,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活到老死,多少年我无法回答您,各人寿命不同,长期高血压会对肾脏产生严重后果,所以必须控制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