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妈妈抱姿不正确小宝宝更易驼背

妈妈抱姿不正确小宝宝更易驼背

“抱不离手”宝宝更易驼背

很多妈妈喜欢,抱着宝宝逛街、吃饭、睡觉等等,不过细心观察,这时宝宝的脊柱是弯曲着的。像这样,如果长时间“抱不离手”,并保持一个不正确姿势去抱宝宝,很有可能导致脊柱非正常弯曲。

婴儿期的宝宝骨骼并未发育完全

婴幼儿期的骨骼发育还未成熟和定型,如果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那么脊柱的发育就可能出现畸形、不正常弯曲等情况,这将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如果得不到纠正,长大后就可能有脊柱侧弯、驼背等现象。

抱着宝宝睡觉更易致脊柱弯曲

其实,抱着宝宝睡觉,不仅会使宝宝睡得不深,身体不能舒展,影响睡眠质量,也不利于宝宝呼吸换气,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会影响其正常发育。所以最好是能够让宝宝在吃饱了奶之后,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自然入睡。

孕妈妈如何避免孕期驼背

孕妈妈怀孕期间要注意身体坐姿吗?答案是肯定的,很多孕妈妈怀上宝宝后,体力乏,容易累,会弓腰驼背,为了避免驼背,矫正孕期的驼背姿势,建议孕妈妈看以下几点。

1.孕妈妈背靠墙壁站立,将小腿、屁股、后背和后脑部均贴近墙壁,尽量减少腰部和墙壁之间的空隙。如果困难的话,可以将双脚前移至距离墙壁20厘米左右的的地方。

2.孕妈妈后背贴住墙壁,张开双脚与肩同宽。膝盖与脚尖保持平行,收紧下颚,上体贴住墙壁,下蹲至膝盖半曲。然后慢慢恢复成原来的站姿。如此反复练习。

3.离开墙壁,一边做膝盖的弯曲伸直,一边按摩脊椎、肾脏和臀部。重点是要孕妈妈一边呼气,一边弯曲。

4,孕妈妈双腿前后张开,前腿弯曲,后腿伸直,来练习小腿的伸展。孕妈妈注意后腿脚跟要着地,后腿脚尖要冲前,身要弯曲,臀部不要翘起。这可以有效地缓解腿部的沉重感。

温馨提醒

矫正孕妈妈孕期的驼背姿势,可以缓解腹部负荷增大后带来的腰酸背痛,对以后的分娩也很有好处。

影响宝宝骨骼发育的因素

——宝宝坐太久

一些刚刚为人母的妈妈,为了家务,常常无奈地让宝宝长时间坐着,只要保证不跌倒,既不耽误自己,又不用照料,一举两得。殊不知,如此打坐,对宝宝的生长和发育可造成不良影响。

中医认为:“久坐伤肉。”从解剖学来看,婴儿的骨骼柔嫩纤弱,骨骼中的钙含量还不足,内含的丰富胶质和细嫩的皮肤及肌肉根本无法承受长时间的坐姿。另外,久坐使婴儿局部的血液循环不通畅,肺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运走,消化器官的活动受到抑制,还会发生脊柱变形的不良后果。

通常宝宝到了6—7个月大时能独坐,在宝宝学坐的阶段,如果他没有学坐的意愿,就不要勉强他太早学坐,因为在骨骼和肌肉不够强壮,太早学坐可能会引起脊柱的过度弯曲。

——抱姿不正确

如果爸爸妈妈“抱错”了宝宝,就会弄得宝宝周身不舒服,以致于哇哇大哭。爸妈长期“抱不离手”,再加上抱姿不正确,对宝宝的身体发育的危害是很大的哦!

婴幼儿期的骨骼发育还未成熟和定型,如果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那么脊柱的发育就可能出现畸形、不正常弯曲等情况,这将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如果得不到纠正,长大后就可能有脊柱侧弯、驼背等现象。

另外,有些家长在抱抱的时候会摇晃婴儿,如果不注意很容易伤宝宝大脑。婴儿头颈部肌肉嫩,对头部支撑力很弱,难以承受较大幅度摇晃和高抛的震动。如果不停地摇晃婴儿,就容易使婴儿的脑髓与较硬的脑壳相撞,以致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

抱抱宝宝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宝宝会抬头以前要用一只手托住他的脑袋,另一只手从宝宝的两腿中间穿过去抱住。3个月以后,为了让宝宝的腿保持自然的弯曲状态,最好多采用竖着抱的方式而不是横着抱。

竖抱新生宝宝的方法

竖抱的姿势是很多宝宝都非常喜欢的,也是喂奶后习惯的抱法,因为妈妈们在给宝宝拍嗝时通常就是采用这种姿势。用这种姿势来抱宝宝要注意的就是手在头部、背部和屁股的位置。

1 坐着竖抱的方法

喂奶以后,妈妈可以坐着不动,稍微调整一下宝宝的位置,让宝宝的屁股坐在自己的腿上,一只手托着他的背部,另一只手托着头和颈部。如果要拍嗝,可以用放在背部的手轻拍宝宝的背。

站着竖抱的方法

有些宝宝更喜欢妈妈站着抱自己,可能这样的视野比较开阔。妈妈站起来的时候先不要站直,弯着腰慢慢站起身,上身和宝宝自然分开。

2 支撑住宝宝的颈部和背部

站起后,妈妈的手支撑住宝宝的颈部和背部,上身微微前倾,眼睛温柔地注视着宝宝。

3 把宝宝的头轻轻地靠在自己的胸前

然后,妈妈可以顺势自然地把宝宝的头靠在自己胸前,有些宝宝喜欢把头搁在妈妈的肩膀上,这样的姿势也是可以的。然后确认一下手的位置在宝宝的颈部和屁股就可以了。

像爸爸这样手臂力量大的话,就可以尝试一下这样单手支撑的抱法。这种姿势要注意手臂一定要夹紧,否则可是会把宝宝摔下来的哦。

还有一种是小孩的脸背向大人,将手放在小孩两手臂下(通过胸前),另一只手托住屁股,这种抱法可以让小孩180度观察,不管大人站着或坐着都可以。

妈妈注意不要身体太挺

有些妈妈在抱宝宝的时候身体会不自觉地向后倾,如果身体太挺起的话容易给腰部造成负担,可能会受伤哦。所以妈妈自然站直就可以了。

不同月龄宝宝的正确抱姿

育婴专家:过早竖抱宝宝,影响脊椎发育

1-2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没托住头没托住腰

“前两天一直躺着,喂宝宝也是横卧,这两天准备出院,偶尔抱宝宝时总觉得没有月姨抱得好,宝宝在手上也不安分。”新手妈妈小李有些小苦恼。

具有8年月姨经验的月嫂观察后提醒,小李抱宝宝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有效地托住宝宝的头部和腰部,也没有让宝宝紧贴妈妈的身体,“刚出生的宝宝颈椎比较软,头大、头重,身体比较软,所以重点是保护头部和腰部。”

【正确示范】

月嫂介绍,常见的抱新生儿的方法是,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时候妈妈的臂弯就是一个小枕头,护住背部的脊椎,双手交握时正好在小屁股上形成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3-4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横着抱爱哭就竖着抱

“我们家宝宝就喜欢竖着抱,横着抱就哭闹。”王阿姨家的小孙子3个月大,身体养得很壮实,“但是现在还小呢,怎么办才好呢?”

对此,月嫂提醒,1个月的婴儿只能稍稍抬头片刻,3个月时头才能初步直立。由于颈部和背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1—3个月的婴儿不能较长时间支撑头的重量。因此,抱1—3个月的婴儿的姿势是很有讲究的,关键是要托住婴儿的头部。

【正确示范】

3个月大的婴儿主要采取斜抱或直立抱,斜抱时小儿向上倾斜的角度可稍大些,但建议不要过早竖抱宝宝,防止影响脊椎发育。这些损伤当时不易发现,但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

喂奶时斜抱为45度角,给宝宝拍饱嗝也应采取斜抱。

5-6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面对面抱其实out了

“我家宝宝6个月了,喜欢东张西望跟人互动,竖着抱时,她会左右扭动,我都觉得抱不动她了。”石女士是个娇小的妈妈,面对活泼的宝宝,有点吃不消。

“宝宝六七个月大时,竖着抱不是问题,但是与家长面对面的抱法有点老土,不仅让宝宝的视线受到影响,还被束缚了手脚。”育婴师提醒。

【正确示范】

育婴师介绍,小儿采取直立抱时,有两种姿势可供选择:一种是婴儿背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只前臂上,成人的另一只手拦住婴儿的胸部,让婴儿的头和背贴靠在成人的前胸;另一种是让婴儿面朝成人坐在成人一只前臂上,另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颈、背部,让婴儿的胸部紧贴在成人的前胸和肩部,最后一种方法适合6个月以上的宝宝。

■专家提醒

不同抱法要循序渐进

姚高燕还提醒,新生儿不宜长期竖抱。新生儿的头占全身长的1/4,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全部压在颈椎上,会对宝宝脊椎造成损伤。

人们对新生宝宝总是爱不够,出生几天就抱来抱去。这种做法对孩子是有害无利的。

婴儿的骨骼生长较快,如果长期抱在怀中,对孩子骨骼的正常成长极为不利。平常抱出去晒晒太阳,增强抵抗力是必要的,但时间也不宜过久。

宝宝哭闹、睡觉或醒来的时候,妈妈都会习惯性地抱着宝宝摇摇,但你很难掌握摇晃的力度,如果力度过大,很可能给宝宝头部、眼球等部位带来伤害,而且你也会感到手臂酸疼。

宝宝成长中伴随的应该是横抱、慢慢增加角度的斜抱、背贴胸口竖抱,最后才是竖抱。竖抱的关键转折点在六七个月。抱宝宝时,家长不要与宝宝靠得太紧密,因为你身上及口腔的病菌很容易对宝宝的娇嫩皮肤构成威胁。

妈妈抱姿不对宝宝易驼背

夏小姐一家只好轮番抱着他哄着他,等孩子睡熟了再放上床。这次来给夏夏做体检,夏小姐将这件烦心事讲给医生听,得到的是儿保医生的当场反对,并告知她这对孩子脊柱发育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许多妈妈会来反映抱着宝宝入睡是非不得已,因为一把宝宝放上床,他就哭闹不休。也有些长辈特别疼爱孩子,他们有一种希望长时间与宝宝亲密接触的意愿,抱着宝宝逛街、吃饭、睡觉等等,不过细心观察,这时宝宝的脊柱是弯曲着的。像这样,如果长时间“抱不离手”,并保持一个不正确姿势去抱宝宝,很有可能导致脊柱非正常弯曲。

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柱会逐渐出现三个生理弯曲:2-3个月左右宝宝能够抬头,出现第一个生理弯曲—颈部脊柱前凸;6个月左右会独坐,出现第二个生理弯曲—胸部脊柱后凸;8-9个月时会爬,10-11个月能站立,这时会出现第三个生理弯曲—腰部脊柱前凸,12-16个月时能走路。就是这些生理弯曲的形成,能使身体保持平衡并直立行走。

虽然宝宝在1岁以内就会出现这3个弯曲,但一直要到六七岁时,宝宝的脊柱弯曲才会彻底固定下来。

由此可见,婴幼儿期的骨骼发育还未成熟和定型,如果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那么脊柱的发育就可能出现畸形、不正常弯曲等情况,这将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如果得不到纠正,长大后就可能有脊柱侧弯、驼背等现象。

很多宝宝都希望时刻躺在大人的怀中,因为这会让宝宝感到温暖、安定,这是宝宝的正常心理需求,但是,如果大人特别是老人,总是“爱不释手”,只要宝宝一哭,就抱在怀里哄,时间长了,宝宝就有了过分依赖的心理,最后变成了只有抱着才肯睡觉的习惯。

其实,抱着宝宝睡觉,不仅会使宝宝睡得不深,身体不能舒展,影响睡眠质量,也不利于宝宝呼吸换气,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会影响其正常发育。所以最好是能够让宝宝在吃饱了奶之后,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自然入睡。

​躺着喂奶的正确方法都有什么

躺着喂奶的正确方法:

1、搂抱式:这种方法也称为摇篮式,这是最简单易学的姿势,也是采用最多的姿势。

妈妈可以坐在椅子上,或者半躺在床上,背后靠一个松软的靠垫,手肘下和怀中都垫一个可以作为支撑的垫子或者枕头,可以垫高腿部屈起膝盖,这样会感觉更轻松,有助于妈妈放松全身的肌肉,保持心情的愉悦。把宝宝搂进怀中,将宝宝的小脑袋放在你的手肘中,手臂环绕着宝宝,托好宝宝的小屁股,让宝宝整个身子都依靠在妈妈的怀里,高度和妈妈的乳房平齐。

2、交叉摇篮法:这个姿势其实和搂抱式差不多,只是托着宝宝的手臂是跟搂抱式的反过来。如果宝宝是头右躺在妈妈的怀中,就用左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反之亦然。手臂支撑着宝宝的背部,手掌托着宝宝的脑袋,这样的姿势比较适合早产儿,方便妈妈控制宝宝小脑袋。

3、足球抱法:如果妈妈乳房较大或者乳头内陷、扁平时适合这种抱法。将宝宝放在妈妈身体一侧,妈妈用同侧前臂支撑宝宝的头,手要扶住宝宝的颈部和头部,另一只手托着乳房。这样容易观察宝宝是否已经叼牢乳头,以便形成有效哺乳。

4、侧卧抱法:这是对妈妈来说比较轻松的抱法,这种抱法适合刚经历过剖腹产手术的妈妈,可以避免宝宝压迫伤口。妈妈在床上侧卧,与宝宝面对面。然后将自己的头枕在臂弯上,使宝宝的嘴和自己的乳头保持水平方向。用另一只胳膊的前臂支撑住宝宝的后背,手托着宝宝头部。这种方法可以让妈妈在宝宝吃奶的时候得到休息,有利于妈妈产后恢复。

在对躺着喂奶的正确方法都有什么认识后,进行母乳喂养的时候,姿势上一定要正确,否则宝宝在吃奶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呛奶现象,这样对宝宝身体损害比较多,而且会容易引发身体疾病,这些是要知道的。

母乳喂养姿势哪种让宝宝更开心

母乳对宝宝来说是最好的食物,所以妈妈们一定要给宝宝喂母乳。如何哺乳就是各位妈妈需要关心的问题了,专家指出,正确的哺乳姿势对宝宝和妈妈都有好处,不仅宝宝和妈妈都可以感觉到很舒服,而且宝宝也能够吃饱。不正确的哺乳姿势,妈妈很快就会感觉到腰酸背痛,宝宝也吃得难受。

四种姿势喂奶,妈妈可以换着来

母乳喂养姿势有四种:分别是摇篮式、橄榄式(环抱式)、交叉式、侧卧式。

摇篮式

这是最传统的姿势。用一只手的手臂内侧支撑宝宝的头部,另一只手放在乳房、乳晕上。在宝宝身下垫一个垫子,哺乳起来会更轻松。

交叉式

相比于摇篮式的姿势,把宝宝的身体稍微倾斜一点,这样宝宝吃奶时,嘴的角度会有所变化,更容易吸奶。

橄榄球式(环抱式)

这个哺乳姿势特别适合剖宫产的妈妈,可以避免宝宝压迫在妈妈腹部手术切口。乳房很大、宝宝太小或是喂双胞胎的妈妈也很适合。就像在腋下夹一个橄榄球那样,用手臂夹着宝宝的双腿放在身体侧腋下,宝宝上身呈半坐卧位姿势正对妈妈胸前,用枕头适当垫高宝宝,手掌托住宝宝的头,另一只手指张开呈"八字形"贴在乳头、乳晕上。

侧躺式

这种姿势适合夜间哺乳,身体侧卧,用枕头垫在头下。婴儿侧身和妈妈正面相对,腹部贴在一起。为了保证宝宝和妈妈紧密相贴,最好用一个小枕头垫在宝宝的背后。

经常变换抱宝宝吃奶的姿势,既可以很好疏通乳腺又能缓解妈妈手臂的固定姿势,以免过于酸痛。在孩子吃奶吃到一半的时候,换一下手臂,稍作休息,同时也顺便轻拍孩子背部使其打一打嗝。

一般来说,孩子一次吃奶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那种让孩子叼着奶头睡的方式是有害的,是不可取的。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几个利于哺乳的姿势,各位在给宝宝哺乳的妈妈们,可以尝试着以上的方法,然后来寻找最适合自己和宝宝的姿势。只有这样,才能让宝宝吃得开心,妈妈喂得舒心。

妈妈抱姿不对宝宝易驼背

夏小姐家宝宝夏夏已经5个月了,很粘人,一定要抱着才肯睡。

夏小姐一家只好轮番抱着他哄着他,等孩子睡熟了再放上床。这次来给夏夏做体检,夏小姐将这件烦心事讲给医生听,得到的是儿保医生的当场反对,并告知她这对孩子脊柱发育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许多妈妈会来反映抱着宝宝入睡是非不得已,因为一把宝宝放上床,他就哭闹不休。也有些长辈特别疼爱孩子,他们有一种希望长时间与宝宝亲密接触的意愿,抱着宝宝逛街、吃饭、睡觉等等,不过细心观察,这时宝宝的脊柱是弯曲着的。像这样,如果长时间“抱不离手”,并保持一个不正确姿势去抱宝宝,很有可能导致脊柱非正常弯曲。

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柱会逐渐出现三个生理弯曲:2-3个月左右宝宝能够抬头,出现第一个生理弯曲—颈部脊柱前凸;6个月左右会独坐,出现第二个生理弯曲—胸部脊柱后凸;8-9个月时会爬,10-11个月能站立,这时会出现第三个生理弯曲—腰部脊柱前凸,12-16个月时能走路。就是这些生理弯曲的形成,能使身体保持平衡并直立行走。

虽然宝宝在1岁以内就会出现这3个弯曲,但一直要到六七岁时,宝宝的脊柱弯曲才会彻底固定下来。

由此可见,婴幼儿期的骨骼发育还未成熟和定型,如果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那么脊柱的发育就可能出现畸形、不正常弯曲等情况,这将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如果得不到纠正,长大后就可能有脊柱侧弯、驼背等现象。

很多宝宝都希望时刻躺在大人的怀中,因为这会让宝宝感到温暖、安定,这是宝宝的正常心理需求,但是,如果大人特别是老人,总是“爱不释手”,只要宝宝一哭,就抱在怀里哄,时间长了,宝宝就有了过分依赖的心理,最后变成了只有抱着才肯睡觉的习惯。

其实,抱着宝宝睡觉,不仅会使宝宝睡得不深,身体不能舒展,影响睡眠质量,也不利于宝宝呼吸换气,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会影响其正常发育。所以最好是能够让宝宝在吃饱了奶之后,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自然入睡。

妈妈抱姿不对宝宝易驼背

其实,许多妈妈会来反映抱着宝宝入睡是非不得已,因为一把宝宝放上床,他就哭闹不休。也有些长辈特别疼爱孩子,他们有一种希望长时间与宝宝亲密接触的意愿,抱着宝宝逛街、吃饭、睡觉等等,不过细心观察,这时宝宝的脊柱是弯曲着的。像这样,如果长时间“抱不离手”,并保持一个不正确姿势去抱宝宝,很有可能导致脊柱非正常弯曲。

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柱会逐渐出现三个生理弯曲:2-3个月左右宝宝能够抬头,出现第一个生理弯曲—颈部脊柱前凸;6个月左右会独坐,出现第二个生理弯曲—胸部脊柱后凸;8-9个月时会爬,10-11个月能站立,这时会出现第三个生理弯曲—腰部脊柱前凸,12-16个月时能走路。就是这些生理弯曲的形成,能使身体保持平衡并直立行走。

虽然宝宝在1岁以内就会出现这3个弯曲,但一直要到六七岁时,宝宝的脊柱弯曲才会彻底固定下来。

由此可见,婴幼儿期的骨骼发育还未成熟和定型,如果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那么脊柱的发育就可能出现畸形、不正常弯曲等情况,这将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如果得不到纠正,长大后就可能有脊柱侧弯、驼背等现象。

很多宝宝都希望时刻躺在大人的怀中,因为这会让宝宝感到温暖、安定,这是宝宝的正常心理需求,但是,如果大人特别是老人,总是“爱不释手”,只要宝宝一哭,就抱在怀里哄,时间长了,宝宝就有了过分依赖的心理,最后变成了只有抱着才肯睡觉的习惯。

其实,抱着宝宝睡觉,不仅会使宝宝睡得不深,身体不能舒展,影响睡眠质量,也不利于宝宝呼吸换气,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会影响其正常发育。所以最好是能够让宝宝在吃饱了奶之后,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自然入睡。

孩子的不良体型如何矫正

为什么孩子看东西时为什么总是歪向一边?老是弯腰驼背怎么办?小小年纪就站不直坐不正,长大以后怎么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妈妈们对孩子的体型也颇为关注,其实造成宝宝不良体型的原因可分为先天和后天两个因素,那么但是无论哪种因素所致的孩子的不良体型,都可以靠医疗与父母的适度纠正而复健。

不良体型1:小儿斜颈

“奇怪,我家的宝宝看电视时,头为什么都歪向一边呢?”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这种毛病,应该判断宝宝是否有斜颈问题。

症状与病因——

斜颈的小孩在外观上就很明显察觉,诸如看人时瞪人斜视、看东西时头歪等。造成宝宝斜颈可分为先天和后天两个因素。先天性原因是妈妈生产时造成肌肉破坏所引发;后天因素除了宝宝长期姿势不良外,宝宝的眼疾也有可能是引起幼儿斜颈的原因。

一般来说,斜颈的孩子容易有局部肌肉疼痛的问题,尤其是颈部及肩部肌肉。另外,斜颈习惯严重的小孩,可能引发两边肩膀骨架不一样大的毛病。举例来说,如果宝宝习惯向右倾,右边的肩膀就容易出现下垂的症状,长期下来,就会使右边的骨架略大于左边。

居家复健矫正步骤:

家长们如果发现孩子有斜颈的问题,不要以为是孩子的坏习惯,也不要急着以严厉、教训的方式来逼孩子改正,以免让孩子遭受无辜的指责。居家复健对幼儿斜颈症的矫正很有功效,所以妈妈千万不要放弃。在复健科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妈妈可以在家帮宝宝做些简单的居家复健动作。

1.在家时经常帮宝宝按摩、拉筋。

2.家长应尽量从宝宝病灶侧面喂奶;与他玩耍来引导宝宝往病灶侧面看。

3.宝宝3个月后,应训练改趴着睡,并且建议将病灶侧面处的耳朵朝上。

不良体型2:弯腰驼背

“宝宝,走路要抬头挺胸。”常听妈妈大声纠正小孩,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相信孩子弯腰驼背困扰了不少妈妈。

症状与病因——

有弯腰驼背毛病的孩子,在个性上就显得比较懒散。如果宝宝长期坐姿、站姿不良或经常躺在沙发上,再加上缺乏运动,使背肌使力不当或无力,就会导致弯腰驼背。长期弯腰驼背容易导致脊椎歪斜、肩痛、腰痛、骨头不正、手脚酸麻等状况,不但有害健康,也使人显得老态龙钟,等小孩子长大了,懂得爱美时就会有比人矮一截的自卑心态。

居家复健矫正步骤:

孩子通常不容易被定型,弯腰驼背的症状要改正应该不难。但如果还是有驼背的困扰,建议妈妈按照下面的步骤,改善孩子弯腰驼背的状况。

1.平时应告诫孩子,站时要抬头挺胸,坐时要腰脊挺直,走路时应抬头收腹挺胸,以纠正不良习惯及不当姿势。

2.调整书桌至适当高度,不可太低,即胸与桌子平行较合乎坐姿标准。

3.通过走路、跑步、游泳、骑自行车及有氧舞蹈、扩胸运动等可伸展肌肉的运动来改善不良姿势。尤其是着重背肌训练的规律运动,如游泳等。

4.久站或久坐后,可站起来靠墙站立做平背运动;建议妈妈每日可让孩子靠墙站20~30分钟;或给小朋友看看自己在橱窗中的影子,避免驼背的情况发生。

新生儿抱着睡觉的危害

1、新生儿抱着睡觉的危害

我们都知道,宝宝尚小,各方面发育都不完善,因此可塑性也特别大。此时的宝宝骨骼发育还没有成熟、没定型,如果宝宝的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那么脊柱的发育就可能出现畸形、不正常弯曲等情况,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纠正,长大后就可能有脊柱侧弯、背驼等的现象。新生儿抱着睡觉的危害

有些大人特别疼爱宝宝,而且宝宝也精灵可爱,他们就有一种长时间与宝宝亲密接触的倾向,抱着宝宝逛街、吃饭、睡觉等等,不过细心观察,这时宝宝的脊柱是弯着的。如果长时间“抱不离手”,让宝宝的脊柱长时间这样弯着,就会让脊柱弯曲,而由于这不是自然的发展过程,会导致大人抱着的姿势怎么样,宝宝的脊柱就怎么样弯曲。

2、新生儿睡姿哪种最好

新生宝宝最好采用侧卧位睡觉,这种睡姿不仅可以限制宝宝下颌骨的过度发育,防止两边脸蛋过大,也不会让后脑和前额受到挤压。

要注意的是,妈妈要经常帮助宝宝左右换位侧睡,避免宝宝一侧睡眠时间过久,造成偏头。其实,宝宝睡出匀称、漂亮的头型并不难。不过,如果宝宝天生头骨前后径比较大,脸型偏小,面部五官比较贴近,也不适合侧卧位。

相关推荐

摇晃宝宝可能会引发摇晃综合症

爸爸妈妈知道吗?摇晃宝宝可能会引发“摇晃综合症”。由于新生儿的头颅相对而言较大,宝宝的骨骼又很软,加之婴儿没有自我的保护动作,因此,猛烈的摇晃会让宝宝脑内形成巨大的冲击力量,对宝宝健康造成隐患。爸爸妈妈在哄睡婴儿时,要避免猛烈的摇晃和举抱小宝宝。 那么,既然摇晃宝宝睡觉对健康不利,可不可以抱着宝宝睡觉呢?对宝宝来说,抱睡不仅会让宝宝睡得不深,身体蜷曲在妈妈的怀中,无法自由舒展,全身肌肉得不到 休息,从而影响到睡眠质量;长时间的抱睡会让宝宝养成不抱不睡的坏习惯,影响正常的身体发育。对妈妈来说,如果经常抱着新

剖腹产后该如何哺乳

1、剖腹产的妈妈最好选择侧躺喂奶姿势或者橄榄球式抱姿喂奶,这样可以避免宝宝身体压到手术刀口上。 2、剖腹产妈妈如果要坐着喂奶,最好坐在直背的扶手椅里,而不是医院的病床上,这样对腹部肌肉有好处。记得在身边放几个抱枕,支撑宝宝的身体,同时保护好自己身上的伤口,以免发生裂伤。 3、当护士教你用正确的姿势喂奶时,爸爸一定要在旁边学习,因为出院后,你不方便弯着身体看宝宝是否衔乳正确,如果不正确,需要爸爸给宝宝压下巴、翻嘴唇。 4、疼痛会影响乳汁分泌,甚至会抑制乳汁分泌。而剖腹产手术后用于治疗疼痛的药物通常是安全的,

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

1、搂抱式 这种方法也称为摇篮式,这是最简单易学的姿势,也是采用最多的姿势。 妈妈可以坐在椅子上,或者半躺在床上,背后靠一个松软的靠垫,手肘下和怀中都垫一个可以作为支撑的垫子或者枕头,可以垫高腿部屈起膝盖,这样会感觉更轻松,有助于妈妈放松全身的肌肉,保持心情的愉悦。 把宝宝搂进怀中,将宝宝的小脑袋放在你的手肘中,手臂环绕着宝宝,托好宝宝的小屁股,让宝宝整个身子都依靠在妈妈的怀里,高度和妈妈的乳房平齐。 2、交叉摇篮法 这个姿势其实和搂抱式差不多,只是托着宝宝的手臂是跟搂抱式的反过来。如果宝宝是头右躺在妈妈

小儿骨骼成长您要注意的几点

1软床垫不利于脊柱发育 宝宝在发育过程中身体骨骼的大部位都很容易变形,过软的床垫无法给予宝宝的脊柱良好的支撑,不良的睡姿不利于宝宝骨骼发育。因此,在宝宝小时候给TA选择一张软硬适度有支撑的小床垫,这才是解决之本。 2拖拽宝宝容易引起脱臼 有时候爸爸妈妈喜欢带宝宝出去玩的时候,两个人各拉宝宝一侧的手走路,或是荡秋千。另外,宝宝在刚刚学走路的时候,很多人喜欢拉着他的手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脱臼的情况,所以做这个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3过早使用学步车不好 学步车是辅助孩子行走的稳定性工具,所以最好在宝宝10个

宝宝的几种姿势

1、横抱 新生儿只能用横抱。当宝宝仰卧时,妈妈用左手轻轻插到他的腰部和臀部后,用右手轻轻放到宝宝头颈下方,慢慢地抱起。然后,将放在宝宝头部后面的右手慢慢移向左臂,让宝宝脑袋靠到妈妈左手上。这样,宝宝的身体有依托,头也不会往后垂;让宝宝横抱在妈妈臂弯里,会使他感到很舒服,充满安全感。 2、竖抱 等宝宝两个月后,可以采用竖抱。竖抱一般用于喂奶后。等宝宝吃饱奶后,妈妈坐着不动,稍微调整一下宝宝的位置,让宝宝的屁股坐在自己的腿上,一只手托着他的背部,另一只手托着头和颈部。如果要拍嗝,可以用放在背部的手轻拍宝宝的背

骨骼发育不良的原因

1、同床睡会导致斜颈:孩子和妈妈同床睡时,孩子会自然地长时间面向妈妈的一边入睡,这样可能会导致宝宝斜颈。长此以往,这种睡姿会使孩子的头、面部习惯性地向一侧倾斜,形成习惯性或姿势性斜颈(一侧脸大一侧脸小),俗称歪脖子。 姿势性斜颈一般都是由于不良睡姿、抱姿哺乳习惯或一些眼科异常影响形成。左右交替哺乳或平卧睡姿,一般情况下可自行缓解。但是如果发现宝宝在出生两周左右出现头面部总倾斜向一侧颈部,则需要警惕宝宝的一侧颈部是否有肿块,一旦有可以感触到的坚硬肿块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这种极有可能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2、牵

抱新生儿的技巧

新生儿的身体标志:头大、头重、骨骼胶质多、肌肉不发达、力量弱。新生儿只能稍稍抬头片刻,等到3个月时才能把头立起。由于颈部和背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3个月内的宝宝不能较长时间支撑头的重量。因此,抱3个月内的宝宝姿势是很有讲究的,关键就是要托住宝宝的头部。 对于新生儿,可用平抱的姿势,也可采用角度较小的斜抱。平抱时让新生儿平躺在爸爸妈妈的怀里,斜抱时则让宝宝斜躺。无论是平抱或是斜抱,谨记要用一手托住宝宝的头部,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部,另一只手臂则托住宝宝的臀部和腰部。对于易吐奶的宝宝则应采取斜抱,这样可防止吐奶

拍嗝手太重对宝宝损伤

出现以下表现可以试试拍嗝 1、宝宝吃奶太快,由于大口吞咽,有些宝宝调整不好呼吸与吞咽,容易吃进去一些空气。 2、宝宝肠胀气,本身肚子不舒服,吃奶容易扭动,容易吃进去一些空气。 3、吃奶姿势不正确,比如歪着脖子吃奶,这样吃奶会很累,孩子也比较容易动来动去,容易吃进去一些空气。 4、妈妈奶流速太快,孩子协调不好吞咽与呼吸,容易吃进去一些空气。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需要拍嗝? 1、宝宝吃的好像没平时多,却不情愿再吃下去,没有耐心,扭动不舒服。 2、越吃越不耐烦,刚开始吃的挺好的,后面扭来扭去,吃进去吐出来。 3、看

爸妈抱起新生儿的正确方法

爸妈抱起新生儿的正确方法 把手放在宝宝头下。把一只手轻轻地放到宝宝的头下,用手掌包住整个头部,注意要托住宝宝的颈部,支撑起他的头。 另一只手去抱屁股。稳定住头部后,把另一只手伸到宝宝的屁股下面,包住宝宝的整个小屁屁,力量都集中在两个手腕上。 慢慢把宝宝的头支撑起来。这个时候,就可以慢慢地把宝宝的头支撑起来了,注意,一定要托住宝宝的颈部,否则他的头会往后仰,这样会不舒服。妈妈要用腰部和手部力量配合,托起宝宝。 把宝宝抱起来,并确认手的位置。两只手都用力,把宝宝从床上抱起来,然后确认一下手的位置,正确的位置应

母乳喂养的5个重要技巧

母乳喂养正确步骤: 步骤一:碰碰宝宝嘴唇,让嘴张开。 步骤二:嘴张开后,将宝宝抱在胸前使嘴放在乳头和乳晕上,宝宝的腹部正对自己的腹部。 步骤三:如果宝宝吃奶位置正确,其鼻子和面颊应该接触乳房。 步骤四:待宝宝开始用力吮吸后,应将宝宝的小嘴轻轻往外拉约5mm,目的是将乳腺管拉直,有利于顺利哺乳。 摇篮抱法 常用的哺乳位置之一,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手臂和背部都有支撑。将手掌弯曲成C型来托住乳房,将宝宝横放在肚子上,让他的脸和膝盖紧贴妈妈身体。 优点:通常最简便易学的姿势;多数父母最常用的姿势。 足球抱法 将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