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详细介绍急性心力衰竭应该如何预防
向您详细介绍急性心力衰竭应该如何预防
1、原有心脏病者,要注意自我保护,避免过度劳累、兴奋、激动。一旦发生突然烦躁的气急,如在家里,应从速送附近医院急救,分秒不能延误。如在医院发生,立即呼救,取坐位、双下肢下垂,尽量保持镇静,消除恐惧心。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能及时就诊,用药得当,会渡过危险期,挽救生命。
2、预防主要有三方面:①积极防治各种器质性心脏病。②避免各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防治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避免过劳、控制心律失常、限制钠盐、避免应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对妊娠前或妊娠早期已有心功能不全者应节制生育。③积极防治影响心功能的合并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及肾功能不全等。
急性心力衰竭预防
综合性防治心衰的方案包括将专科医生、基层医生、患者及其家人的努力结合在一起,可以显著提高防治的效果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1.一般性随访
每1~2个月一次。了解患者基本状况、肺部Up音、水肿程度、心率和节律等药物应用的情况。
2.重点随访
每3~6个月一次。增加心电图、生化检查、BNP/NT-proBNP检测,必要时做胸部X线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3.患者教育
(1)让患者了解心衰的基本知识,能识别反映心衰加重的一些临床表现。
(2)掌握调整基本药物的方法:①水肿再现或加重、尿量减少或体重明显增加2~3kg,利尿剂应增加剂量;②清晨静息心率应在55~60次/分,如≥65次/分可适当增加β受体阻滞剂的用量;③血压降低者,暂时不增加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的剂量。
(3)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等应激状态、各种感染、不擅自加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抗心律失常药等。
4.出现下列情况,立即就诊
心衰加重、血压不稳定、心率和心律明显改变。
心力衰竭是怎样分型的
第一种是根据受累的心室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其中左心衰竭较为常见。
第二种是根据心衰发生的速度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临床上以慢性心力衰竭为最常见。急性左心衰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衰是因为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使原本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使慢性心衰急剧恶化。慢性心衰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
第三种是根据心衰发生时是否保存正常的射血功能分为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心肌没有足够的力量收缩,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并有慢性充血的表现就称为收缩性心力衰竭,也是临床上所常见的心衰类型。单纯的舒张性(舒张期)心衰可见于高血压、冠心病的某一阶段,也就是心肌的收缩功能尚未下降,但心脏的弹性下降,不能够很好地舒张,左室的充盈压力增高,肺循环的血液不能很好地回流到心脏,引起肺的慢性充血。严重的舒张期心衰见于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原发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等。
第四种是根据心力衰竭发生时间的长短对心力衰竭进行分类:新发心力衰竭、暂时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新发心力衰竭是指首次出现并且有明显病因的心力衰竭,可以是急性心力衰竭,也可以是慢性心力衰竭。暂时性心力衰竭指心力衰竭症状持续了一定时间,可以是再次发生或者间断发生,这其中可能涉及长时间的治疗。例如即将痊愈的病情较轻的心肌炎患者,以及在冠心病监护室需利尿药治疗但不需经长期治疗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患者,或由局部心肌缺血引起的短暂性心力衰竭,经血流再通可以解决。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的恶化是住院心力衰竭中最普遍的形式,占住院心力衰竭病例的80%,其特点为持续的、稳定的及进行性加重的心力衰竭。应根据临床表现(如肺水肿、高血压急症、急性心肌梗死)给予特殊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心肌收缩力减退,使心脏不能将回心血量全部排出,心搏出量减少,引起肺静脉郁血,动脉系统严重供血不足,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心肌梗塞,严重心瓣膜狭窄,急性的心脏容量负荷过重,快速异位心律,临床上以极度烦躁、极度气促,咯白色泡沫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干湿性罗音为特点。
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有哪些,很多心力衰竭患者都很困惑这个问题,可是如何治疗心力衰竭呢,更多的患者会把自己教给医院,可是小编却认为患者应该更多的了解如何治疗心力衰竭,下面小编总结了关于心力衰竭的一些简单治疗一些简单的介绍。
感染:可直接损害心肌或间接影响心脏功能,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可增加心脏负荷。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贫血、妊娠、分勉、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可增加心脏负荷。严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其他疾病,如肺栓塞等。
导致心力衰竭的三个原因
如果发生了心力衰竭这种疾病,患者的心脏这一重要器官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对该病要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治疗,避免该病过度的伤害患者,但最好能通过了解心力衰竭的病因,好好的预防该病。接下来就跟大家介绍引起心力衰竭的3个原因。
1、呼吸道感染
如果患者在平时不太注意天气的变化,而没有适当的增减衣服,就很容易引起感冒,这样就会使呼吸道感染病菌,从而引发心力衰竭这种疾病。还有,如果要去人比较多的公共场合时,最好要戴上口罩,以防止病菌侵入身体,导致该病的发生。
2、脾气不好
脾气不好也是心力衰竭的病因只,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脾气不好、不平和、爱生气、习惯与人争吵的话,这样就会大大的增加了患者的心脏负担,会使心功能出现障碍,而这就会为心力衰竭的出现埋下了不良的因素,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尽量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太过生气。
3、贫血
如果发生贫血,就会使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减少,会降低血液为心脏运输氧气和养分的功能,这样也很容易发生心力衰竭疾病,并且这是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如何预防心力衰竭
1、控制好各种基础疾病,并且定期体检,是预防急性心力衰竭的最好办法。
2、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左急性心力衰竭,多于夜间发生或症状加重。而以淤血、水肿为主要表现的右急性心力衰竭则多发生在下午。因此,患者下午或夜间睡眠时,轻度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取头高位,较重者取半卧位,这样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防止病情反复或加重。
3、择时休息与活动。由于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病情变化规律是上午轻,下午或夜间重,因而应将病人的活动安排在上午进行,包括住院病人的探视、检查等。下午及晚上尽量使病人保持安静,避免劳累及情绪波动,减轻对心功能的不利影响。
4、择时服药。强心甙类最敏感时间在早晨,故于早7时前服药为好。利尿剂与强心甙作用敏感时间基本一致,如双氢克尿塞、速尿均宜在早7点前服药为佳。
5、择时饮食。为了减轻胃肠氧耗增加而加重心脏负荷,有夜间发作危险的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应将晚饭提前至下午6时,进餐量要少。有吃夜宵嗜好的病人,应注意改变这种习惯,以减轻夜间心功能的异常变化。
急性心力衰竭症状
1.病史和表现
大多数患者有心脏病病史,冠心病、高血压和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为老年人的主要病因;风湿性心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急性重症心肌炎等常为年轻人的主要病因。
2.诱发因素
常见的诱因有慢性心衰治疗缺乏依从性、心脏容量超负荷、严重感染、严重颅脑损害或剧烈的精神心理紧张与波动、大手术后、肾功能减退,急性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发作、肺栓塞、高心排血量综合征、应用负性肌力药物、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心肌缺血、老年急性舒张功能减退、吸毒、酗酒、嗜铬细胞瘤等。
3.早期表现
左心功能降低的早期征兆为心功能正常者出现疲乏、运动耐力明显减低、心率增加15~20次/分,继而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枕睡眠等;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两肺底部有湿罗音、干啰音和哮鸣音,提示已有左心功能障碍。
4.急性肺水肿
起病急,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罗音和哮鸣音。
5.心原性休克
(1)低血压持续30分钟以上,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
(2)组织低灌注状态①皮肤湿冷、苍白和发绀伴紫色条纹;②心动过速>110次/分;③尿量明显减少(<20ml/小时),甚至无尿;④意识障碍,常有烦躁不安、激动焦虑、恐惧和濒死感;收缩压低于70mmHg,可出现抑制症状,逐渐发展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3)血流动力学障碍PCWP≥18mmHg,心脏排血指数(CI)≤36.7ml/s.m2(≤2.2L/min.m2)。
(4)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及分类
心力衰竭的原因
1、基本病因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均可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
2、诱发因素在基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一些因素可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
常见的心力衰竭诱因:感染,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心脏负荷加大,妊娠、分娩、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药物作用,如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不当活动及情绪,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其他疾病,如肺栓塞、贫血、乳头肌功能不全等。
心力衰竭的分类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临床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还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之分。
1、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上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梗塞等。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及用药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怎样做好积极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是怎么给我们详细介绍的。
一、心力衰竭的治疗:
(一)减轻心脏负荷。1.休息。2.控制钠盐摄入:减少钠盐的摄入,可减少体内水潴留,减轻心脏的前负荷,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措施。3.利尿剂的应用。常用利尿剂:(1)噻嗪类:双氢克尿塞、氯噻酮等。(2)袢利尿剂:速尿,利尿酸钠,丁苯氧酸。(3)保钾利尿剂:安替舒通,氨苯喋啶。(4)碳酸酐酶抑制剂:醋氮酰胺。4.血管扩张剂的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心力衰竭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减轻前或(和)后负荷来改善心脏功能。可为分;①静脉扩张剂,如硝酸甘油和硝酸盐类等;②小动脉扩张剂,如肼苯哒嗪、敏乐啶等;③小动脉和静脉扩张剂,如硝普钠、酚妥拉明、哌唑嗪、巯甲丙脯酸等。静脉扩张剂可减轻后负荷。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血管内科方正
(二)加强心肌收缩力。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常用制剂:如毒毛旋花子甙k、g、西地兰、地高辛、洋地黄叶、洋地黄毒甙等。
(三)其他治疗。1、有呼吸困难者可给予吸氧。2、并发症及其治疗:心力衰竭时常见的并发症及其治疗如下:(1)呼吸道感染:较常见。(2)血栓形成和栓塞。(3)电解质紊乱。
二、积极防治病因及诱因。
用药原则:
1.出现早期心力衰竭,便要主动到医院就诊,咨询有关心力衰竭的知识及预防心力衰竭的诱因,及早在医师指导下用“a”项药,使早期心力衰竭转为代偿期。
2.已进入晚期心力衰竭,要坚持系统的正规治疗包括“b”和“c”项药,尽力使心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辅助检查一般情况下只作检查框限的“a”便可。如诊断不明确可加检查框限“b”。
疗效评价:
1.治愈:心功能纠正到ⅰ级。
2.好转: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而未达ⅰ级心功能者。
3.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专家提示:
患慢性心力衰竭后,要定期到正规医院诊治,心功能不全ii级以上,宜长期服药,低盐饮食,注意休息,保温不受凉,经常注意避免各种不良诱因。及时治疗病因,如属风湿性心脏病并心功能不全,尽快进行人工瓣膜置换术。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感染
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
严重心律失常
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心脏负荷加大
妊娠、分娩、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药物作用
如服用了某些药物而导致的心力衰竭。
不当活动及情绪
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
上述介绍的就是常见心力衰竭的诱因,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千万不可让一些不必要的因素毁了我们的健康。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临床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还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之分。
心衰是什么病
1.急性心力衰竭
是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或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
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
经过上述关于心衰是什么病的具体介绍,大家也应该对于这样的疾病有所了解了,对于心衰疾病可能给人们的健康所造成的伤害,大家也要有目的的进行预防和杜绝,这样才能使得人们的身体受到一定的伤害。
心力衰竭的分类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临床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还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之分。
1、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上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梗塞等。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